第一篇:教育转型期中小学校长新的使命---自主办学
教育转型期中小学校长新的使命---自主办学
一提到自主办学,几乎都会联想到高校。确实,这几年社会上要求高校自主办学的呼声很高,也引起了包括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在内的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重视。然而,是不是只有高校才要自主办学?中小学校要自主办学吗?作为中小学校的总负责人--校长,又应如何看待自主办学。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观察,谈谈对中小学校长自主办学的认识。
一、中小学校长为什么要自主办学
校长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者。虽然对这一提法有不同的见解,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校长必须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法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因此,做为校长,必须做好教育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者”这一角色。要认真学习、吃透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各项有关教育教学的文件、决议、条例的精神,并掌握其精神实质,内化为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的精髓,真正贯彻到学校管理中去。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现状,又决定了中小学校长不能仅仅是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者的角色,还应该是自主办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的角色。
面对幅员辽阔的国土,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地方人文、历史的特点等,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只能是作大框架要求,尤其是面对分布在全国每个角落的中小学校,更不可能统一制定学校办学的具体细则。因此,中小学校长在扮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者角色的同时,还要根据学校所在地方的社会环境,历史特点,人口特点,群众要求、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充分发挥自主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办出不但具有地方特色,也具有校长个人教育思想特色的教育,做一位具有政治素质高、教育思想超前校长。
二、中小学校长如何自主办学
1、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权力
在教育转型时期,校长作为中小学自主办学的第一责任人,毋庸置疑。固然存在法律、法规对校长自主办学规定的一些模糊之处,可我认为,当前校长现在最需要增强的是担当、使命、责任意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学校所在地方的社会环境、历史特点、学生特点及家长观注的焦点等实际情况,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并正确地定位,干好本职工作,履行好职责,积极有为 ——画蓝图、定规划;抓教学,带队伍;树新风,引风尚; 1 教书育人,走向未来。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消极无为,无所事事,这不但是有违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辜负了当地人民殷切的期待。
2、转变思想认识,变“管”为“理”,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
作为基层学校的负责人,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小学行政化倾向比高校更严重,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更独断专行,学校管理的“官本位”倾向更严重,中小学教师的民主意识更淡薄,以及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等。为此,要解决中小学去行政化问题,中小学校长必须变“管”为“理”,革自己的“命”,首先是改变机构的名称(可以把原有的处室统一更名为中心),减少“官”的人数;其次是改革领导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实行走动式现场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领导在教学现场进行管理和指导)和引领式领导制度。通过校长的自我革命,将更多的自由与时间留给老师和学生,从而激发起其内在发展动力!
3、致力于完成校长自主办学的核心任务
校长固然是学校的负责人,但绝不是学校的家长。当前不少中小学校长虽然没有把学校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但其家长制作风盛行,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封建习气大行其道,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地阻碍了学校和谐、健康地发展,影响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也必将葬送了一些校长的大好前程。随着中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教师民主平等、权利意识的形成与增强,校长不再体现为指挥者,校长更多地表现为师生快乐顺心地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服务,将是校长工作的起点与着眼点。个人认为搭台、铺路、把方向就是校长工作的核心任务。搭台就是学校经常开展教学评比,如采用课堂教学评比、基本功评比等,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有展露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铺路就是学校多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除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机会外,学校力争创造条件让教师尽量多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把方向就是校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校客观实际、未来发展需要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从而引领全校师生为之奋斗!
4、最大限度集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学校最大财富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职能,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质量决定教师水平,教学和科研是其生命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校长因此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开掘“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金矿上,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使“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学校最大财富不断增值。依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的成长规律,综合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发性(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能动性(自我发展的创造性)为前提和基础;通过“观念引领”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通过“制度保障” 为教师的专 业发展提供保证;通过“校本培训”助推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让“校本教研”为教师成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为教师创设成长的优良环境。
5、创造学校最大荣誉——培养基础扎实的学生群体
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最终由其毕业生所决定的。中小学教育是为社会个体的人一生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自然就是应有之义。学校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成才,这才是最终的成功与荣耀。可是近年来,不少学校将升学率视为其生命线,只重视考试成绩(非考科目可以忽略不计,成为排课表时的裁撤对象。),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保证学校安全考核过关,采取消极保安全的做法,取消一些可能导致危险的集体活动,这都是所谓校长政绩观的畸形表现。其实,学校只要长期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体育锻炼兴趣、好的卫生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用担心升学吗?
为学生一生发展计,校长需要摒弃已经被现实证明的错误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学生当前发展需要与其一生发展需要相互协调、衔接的问题。例如,我们传统观念认为学生语文科只要考出高分,就以为其语文学得好(更有甚者一些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弄虚作假,糊弄评卷老师。),可社会实践认为学生喜欢读书、能说会写、一手好字才是其语文科真正学得好,简要分析之,学生喜欢读书,说明其有好的读书习惯,阅读能力较强,可以从中获取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大量信息;能说会写,真实地表现了个体较强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良好的最佳名片„„为此,中小学要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体育锻炼、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办好家长学校,真正落实家长第一责任,等等,学校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第二篇:新使命教育教案
深刻认识新使命的实践意义 履行好后备力量的神圣职责
目的:通过新使命教育学习,增强同志们使命感、责任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尽责。
内容:
一、要适应新形势,确立与新使命相一致的思想观念;
二、肩负新使命,提高履行后备力量职能的能力;
三、完成新任务,高标准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实现新进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履行新使命做贡献。时间:3小时
方法:各基层民兵组织要统一安排时间,运用集中授课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办法,全面理解学习内容。
要求:
一、各基层单位要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落实;
二、专武、民兵干部和各授课教员,要先理解学习内容,把握好其精神实质。
三、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授课内容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工作实践与思想动态相结合所。
授
课
提
要
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使命的重要思想,科学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深刻回答了军队建设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使命光荣而重大。根据新的历史使命,军队的职能有了新的拓展,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对后备力量建设也同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严的标准。新世纪新阶段后备力量如何履行好新使命? 第一、要适应新形势,确立与新使命相一致的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我军历史发展看,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军都能根据使命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地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力牵引和促进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完成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既对军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广大干部思想作风、职责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我们每个同志来讲,就要根据警备区、人武部的部署,结合实际研究怎样把创新理论变成指导后备力量建设的认识水平、思维观念、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等,切实站在历史和现实的战略高度,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摆正中心工作的位置。
一是要开阔新视野。观念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又作用于客观世界,它就是我们常讲的,观念一新天地宽。开阔视野、放眼全局,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完成四大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也是后备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军队的使命与战略全局紧密相连,后备力量的使命任务是依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确定的,并为全局服务。在新世纪新阶段,部队的体制编制、结构布局等进行重大调整后,后备力量参战支前的模式也相应地由传统的直接参战向支援保障为主转变,我们迎泽区人武系统的主体职能也相应由组织“作战”转移到“动员”上来;由组织“人力支前”转移到“科技支前”上来;由组织“疏散隐蔽”转移到“城市防空”上来;由组织“防奸反特”转移到“反恐维稳”上来。我们每个同志的目光,不应囿于身边和眼前的“情况”,应胸怀全局,放眼长远,这样,才能担当起“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重任,才能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各级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才能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后备力量的历史重任。
二是要理清新思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是新时期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后备力量履行新使命的重要方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武工作的优良传统。我区民兵预备役建设有着光荣的传统,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创造了不少经验。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后备力量的新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变革思维,理清思路,谋求发展,对如何完成好中心工作、如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动脑筋,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要着眼后备力量的实际工作,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上情与下情、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坚持
习的思想根子。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文化夯实知识功底,用创新的实践强化实际能力。同时,每个同志还要树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观念,坚持突出学习成果的应用性,把学习的过程转变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转变为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素质的过程,转变为增强指导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要具备讲政治、把方向的能力。注重不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有没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和本领,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合格不合格、能不能履行好新使命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强化“首位”意识,坚持把抓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职责、第一位的工作和第一位的任务,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都始终扭住不放松。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客观环境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心理、行为变化的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上级下发的重要文件,及时组织传达学习,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加深理解,确保军令、政令畅通。自觉坚持廉洁奉公、守法尽职、照章办事。
三要具备抓中心、谋打赢的能力。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但当前,不少同志感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我国政府永远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主张。我国“神六”上天、台湾泛蓝势力在地方选举中取胜,对国家安全形势产生了盲目乐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先秦到清朝的10次民族大统一,都是通过武力实现的。台湾历史上曾3次被外敌侵占,一次被明朝遗臣割居,最后都是靠武力收回的。不战而无以言和,是历代和平统一的基本经验。准备打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始终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第一位的战略任务,古人说:“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居安思危,加强戒备。当前,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但这种和平是不稳定的,战争的危险还没有完全消除,局部战争还不断发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丝毫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牢固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思想,时刻关注当前的台海形势,进一步强化“准备打仗”、“敢打必胜”的战备观念,牢固树立“后备必用,后备先用”的观念,切实做到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练打赢。要瞄准世界军事变革前沿和信息化战争模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练技术、练战法、练合同、练“支前”。既要做好扬长的工作,努力在岗位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有所作为;更要做好补短的工作,使每名同志都能
锻炼和道德品质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要管好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往圈和娱乐圈。要注重在平时训练和日常养成中培养严整的军容、严明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使作风养成和组织纪律性有新的进步。
三、完成新任务,高标准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着民兵预备役部队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各项工作。
一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以提高机械化信息化作战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体制编制的要求总体上是精干、高效。对现行体制进行调整改革,从根本上优化军队的系统功能,是完成双重历史任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常备军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后备力量肩负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了,功能更多了。我们每个同志都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作好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要探索规律,科学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要完成军事系统的战备训练、组织建设、管理教育等任务,又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对于我们每个同志来讲,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新的历史使命所确立的目标指导开展工作。要抓好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找准后备力量总体建设与本单位工作的结合点;抓好长远任务与眼前目标的结合,着眼履行新使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出特色,又要整体推进;既要培育和抓好典型,又要实现“大面积开花”,这样,才能经得起发展的检验,落实好新使命的目标。
三要发挥主动,体现创造。新形势下的后备力量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适应“两场”需求,应对全新挑战,只有求新求变、发奋图强,拿出符合实际具有创造性的举措,才能应对变化的形势,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选准改革的突破口,从解决那些事关后备力量建设全局、制约民兵预备役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带动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其次要把改革创新的思想更好地贯彻在决策中、体现在指导上,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拿出一些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真招实策,以超前的工作思路,争取工作的主动。第三要以“双向性”思考来谋划后备力量建设的改革与建设,既要考虑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考虑军事需求,增强后备力量的战斗力;既要考虑战时需要,又要履行好和平建设时期的职能,在创新上都有自己的优长,因而谁都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思想,都要铆足劲儿往前赶,有一种不抓创新就要落伍、不抓创新就难以发展、不抓创新就难以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有一种雷厉风行、紧张快干的作风。
3、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完成新使命赋予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胡主席特别强调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指出“这不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艰苦奋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也是在新的体制编制条件下实现民兵预备役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谆谆教导我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诚全党全军:“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江主席也反复强调,“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对于我们做好新编制下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们警备区来讲,大多数人武干部工作在城市,交通方便,通讯发达,环境条件比较优越,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也要看到,有个别单位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工作条件比较差,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勇气克服困难,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不等不靠,通过艰苦奋斗改造和改变艰苦环境。这方面我们做得是不错的,不少人武部使自己的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需作出更大努力,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特别是在开展“双服务”活动、加强民兵基层建设上敢于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力争有较大的突破。
第三篇:“新常态·新教育·我自主”校长论坛发言稿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当然,“新常态”也不仅仅是指经济建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社会建设、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常态。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一人才培养、选拔标杆也将指引中国教育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同时,金堂县以“幸福教育,励学金堂”为基本理念,将新教育实验列入政府教育规划,按“先行示范、逐步铺开、差异推进”思路积极推进新教育实验,促进区域新教育实验整体推进。目前全县73所义务段学校已全部加盟新教育(挂牌校38所,加盟校35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走好城乡教育均衡化、教育视野国际化、教育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发展之路、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公共课题。
我认为:治校之道,以人为本,人心齐则事业兴。学校工作的好坏关键看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学校的管理者更是这个学校的灵魂。从理念层面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从操作层面来讲,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好坏。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体会和新常态、新教育发展要求与大家交流学校干部队伍的自主管理和建设——如何提升学校干部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发展力。
一、修身立德,铸就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其本质是影响力。当然,领导力包括了因行政角色定位而赋予你的权力,但我认为,在学校,基于个人在群众中的威望而形成的人格魅力是干部领导力的更重要内容。为此,我在行政专题学习会和办公会上反复强调——德正身、才堪任、言达意、书成文、体担责,要求干部不断健全体魄、丰富学识、凝练品性、彰显人格,用宽容的胸怀、突出的能力、平淡的利益观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去构筑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一)重“德”
为政之德:养浩然正气,守钢铁纪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民主、讲集中,会上酝酿畅所欲言,会议决定后坚决执行,切忌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要注意在群众面前的一言一行,群众面前不发牢骚,不讲怪话,不讨好,不推诿。做人之德:与人为善,心胸宽阔,不高高在上,不颐指气使,不以势压人;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利益面前让一步,困难面前多担当;讲五湖四海,不拉帮结派;谦虚、低调、理解、含蓄,不张扬、不张狂,不蔑视一切,不低估别人才智。
立身之德:“廉”字当头,坚守为政红线与做人底线,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利字当头要有畏惧感,凡涉及利益问题都要讲规矩,不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重“才”
一名学校行政干部必须具备相当的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执行力和感召力,而这一切又都来自于学习。为此,淮口中学一方面淡化“行政干部”身份意识,回归教师本位,与普通教师一样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课堂实践,巩固教学阵地,提升教学效果,做好教学表率,一方面强化“行政干部”身份意识,立足管理岗位,通过专业学习、交流挂职锻炼、外出观摩借鉴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和才干,扎实推进处室或年级组部工作。
同时,我校也非常注重行政干部的沟通能力建设,不断培养、提升处理好三个层面关系的能力:对下——关心教职工,给每一个本处室、本年级组部的人创造发展进步的机会,使大家信服你,愿意跟着你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再苦再累无怨言;平级——团结大家,关心大家,处好关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互相信任、理解、尊重、支持;对上——能够征得校长和分管领导的支持,为本处室、本年级组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聚多方之力为我所用。
(三)用“勤”
道理很简单: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干部的表率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最好的动员令,行政干部做好了,教职工自然会跟着干。所以我们不断强化行政干部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主人翁精,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做好表率作用,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奠定了携手奋进的基础。
二、荣辱与共,磨砺凝聚力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决定着一个团队合力的强弱。因此,学校历来重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建设。
在人们的印象中,凝聚力似乎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形成,又或者取决于薪酬和福利。然而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偏颇的理解。事实上,凝聚力首先依赖于教职工(包括行政干部)对学校愿景的共同认知。试想,如果教职工(包括行政干部)对学校的未来和方向没有共同的愿景,学校将是一盘散沙、一潭死水。因此,淮口中学高度重视并夯实校园文化底蕴,统一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将大家紧紧团结到“积极推进学校品质发展项目计划,争创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发展思路上来,进一步“求真务实抓常规、开拓奋进创特色、凝心聚力铸品牌”,狠抓“改革教学求突破,提升质量强品质”中心工作,同时打造校园足球运动、体育艺术2+
1、后勤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新媒体建设等特色项目,进一步夯实内涵发展之路,奋力实现“六化”建设目标。其次,凝聚力依赖于学校管理团队的协作能力。“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凝聚力——发展意识是主题、大局观念是基础、责任意识是根本、领导表率是关键,并努力做到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个人名利为次,热心相处、以诚相待、相互包容、相互激励。讨论议事,我们可能争得面红耳赤;民主表决,我们少数服从多数;政策出台,我们共同进退。第三,凝聚力依赖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没有一个有效运转的管理机制,没有人们对制度的敬畏和严格遵循,凝聚力也将是无本之木。因此,淮口中学行政干部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决杜绝领导者带头违反制度而因人废制或因事废制的情况。最后,凝聚力依赖于学校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与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淮口中学确立了行政干部下教研组(备课组)、下班级、进课堂、走家访和处室工作通报等沟通协调制度,防止干部权威化、神秘化和自由散漫,既畅通了交流渠道,又有效形成了合力。
三、令出必行,提升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把思想迅速转化成行动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学校都有远大的长期规划和明确的计划,然而很多学校工作就是不见起色,难有作为。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落实,缺乏实干。可见,执行力薄弱仍然是很多学校的致命伤——将战略和管理割裂开来,将规划变成“鬼话”,将计划变成“空话”,都是缺乏执行力的典型表现;所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更是缺乏执行力的突出特征。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
(一)合理授权
在对校内干部的管理上,校长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的授权。这既是校长的分身之术,不至陷身于事务之中,同时也是发挥校内干部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在授权上,要注重授权的明确性,即注重制度化和透明化,又要注重授权后的监督,强调权责相符。这样既可让行政干部具备履行职责的必要职权,又不至于滥用权力,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管理上,校长要确保中层干部在教职工中的必要威信——对中层干部的信任和宽容是必要前提;同时应明确常规事务由相应行政干部处理、重大事务交由校领导处理的原则,从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科学发展。
淮口中学实行“校长统领、副校长主管”职能部门和年级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学校设副校长3-4人,协助校长工作,受校长委托分管负责学校党务、行政人事、工会、德育、教学科研、总务后勤、对外联络、纪检监察等方面的行政工作和初中、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组(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各职能处室在校长和分管校长指导下开展部门工作,并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任务。学校内部实行年级组(部)管理,各年级领导小组在校长、分管校长和职能处室指导下具体负责本年级组(部)教育教学工作。初中部设分管主任1名,各年级设1名年级组长;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各设分管主任1名,副主任3-4名,年级组长2名。按照行政干部下年级组制度要求,年级组主任、副主任由行政干部兼任。
(二)明确职责
推行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既有利于学校内部科学管理机制的确立,同时有利于学校师生清楚各部门的职责,有利于日常事务的归口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还有利于师生对干部不作为的监督。学校必须合理划分各处室、年级组部的职责,减少职责不清后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倾向。同时,在学校内部的权力运行机制上,应实施责任追究制。
淮口中学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经教育局批准设立了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行政办公室、对外联络办公室等职能处室,并科学合理界定了各处室职责范围,还通过校园网、处室公示牌进行了公示公告,实现了权责明确和分工合作。
(三)岗位锻炼
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以后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校长要在自己任期内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团结精干的行政干部队伍,使之成为自己落实各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1.充分利用人的差异,形成优势互补。我们说人是有差异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性格差异、气质差异、知识结构差异、能力差异和为人差异等等,一个人存在着许多与别人不同的特征。几个班子成员在一起更会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如何理顺这些特征,使之成为一个合理的班子队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一是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总的原则是老、中、青结合;二是性格、气质要和谐、互补;三是智能结构要优良。校长一定要从学校全体教师中选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到班子成员中来,这样才能树立起集体的权威。有的校长在用人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人是否听话,自己是否能“盖”得住,某些方面超过自己的就不敢用,害怕管不住。其实这位校长不懂得,领导的艺术就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特长。这些人如果不及时地收到班子中来,施展他们的才能,就有可能转化为工作的阻力。
2.因事用人,用人之长。用人的目的在于办事,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工作。而有些校长用人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为了某些原因,成了“因人设事”,结果出现了人浮于事,降低了班子工作效率。而要做到因事择人,首先要有明确的岗位,只要这个人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上了,任务和要求就很明确了。其次,校长要对自己学校的教职工要有充分的了解,既要了解能力特长,更要了解师德、性格特征。有些校长刚上任不久就进行大量的人事调动,等发现某些人不适合这个岗位时,就显得非常被动,威信扫地。因事择人,表现为工作为重,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被任命者感到是被委以重任,需要努力工作;因人设事,教师会把职务看作校长好恶左右的权益,会使其它人的努力成为无意义,学校工作会步入一个唯校长好恶为工作标准的怪圈。
3.实施流动轮岗
虽然长期一个职位可能有利于巩固提高该职位的工作经验,但研究表明,3年内能力增长明显,但以后增长并不明显。而且长期固定职位工作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甚而会因长期基于本处室的工作视角发展成本位主义思想,不利于整体工作。最严重的是发展成部门权威主义,在新校长与老干部之间容易产生冲突,从而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流动轮岗制度,有利于扩大班子成员的视野和提高工作能力,降低处室本位主义,同时多部门的历练有利于培养校级后备干部。
(四)健全机制
照章办事,依法治校。重点是加强学校规章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均有依据,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
各项工作增强前瞻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工作有很强的规律性,每学年、每学期各阶段工作重点大致明确。所以各个阶段做什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明确在工作安排中。一般工作按照惯例来,不用到时间再逐一研究,只作细节的调整与完善,使整个学校工作安排井井有条,避免随意性,避免领导拍脑袋决策,变被动为主动。
各项工作必须讲究解决的程序,讲规矩。程序公正是最大的公正。事情该怎么处理,该谁处理,都要讲程序。
执行力的关键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常规教学管理的落实。不折不扣,重在坚持,不要求天天都提新思路,而在于各项制度的长久坚持。学校管理的程序是计划、落实、反馈,事事要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严格执行,尤其避免虎头蛇尾。要从细节上抓起,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总之,全体金堂教育人需要树立了强烈的发展意识,满怀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去凝聚才智和力量,不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锲而不舍攻坚破难,方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多方提升校长领导力——中小学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现状调查
多方提升校长领导力
——中小学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现状调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金海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院区合作办 郑锡军
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
2014年3月至7月,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深化发展,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政府共建的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围绕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等方面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鄞州实验区中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选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正职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82.0%。其中,男校长109名,女校长14名,分别占样本总量的88.6%和11.4%。具有高级职称者65人,占样本总量的53.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108人,占样本总量的87.8%,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人,占样本总量的1.6%。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
阅读量高于国民人均 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调查表明,有13.8%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1至3本,有43.1%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4至6本,有13.8%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7至9本,有29.3%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10本以上。总体而言,有近八成的校长年阅读量在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以上——2013年全国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校长在阅读的书籍类别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类、管理类、文史哲类,分别占样本总量的91.1%、67.5%、56.1%,这说明,校长所阅读的书籍类别与其教育领导者的身份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校长需要进行更多的阅读,但阅读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与研究,校长的科研水平较阅读情况来说,其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在校长的学术研究成果调查中,有9.8%的校长出版过专著,有74.6%的校长公开发表过论文,有63.9%的校长有区级以上获奖论文。在主持科研课题情况的调查中,有1/3的校长没有主持过课题,有1/2的校长没有参与过各类课题。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作为小学校长,整天忙于各种杂事,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做点研究,有时自己可能会写点东西,但由于写出来的大都是经验总结性的,杂志根本不予发表,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搞研究的欲望和动力了。”也有校长指出,“对于课题研究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选题、怎么撰写文本,尤其是不知道在实践中怎么开展课题研究。”
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
校长读书的类型
校长培训项目多 培训形式有待改进创新
校长培训是校长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校长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对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长接受过的培训调查显示,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占54.1%,接受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的占78.7%,接受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占50%,接受专项、专题培训的占62.3%,另外还有7.4%的校长接受了其他形式的培训。这表明,全区校长接受培训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但通常主要是以专家讲座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需要在培训形式上不断改进与创新。访谈中,有校长指出,“现在培训项目较多,但培训形式较为陈旧,虽然自己参加了很多培训,感觉收获不是很大。”关于校长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调查显示,依校长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研讨相结合、国内外参观考察、异校跟岗学习、课题研究与学校改进相结合、专家理论讲座、读书交流,其百分比分别为76.4%、60.2%、46.3%、37.4%、34.1%、22.8%。
校长近5年接受培训的项目类型
校长比较喜欢的培训形式
学校工作受干扰多 办学自主权有待加强
学校是一个系统,会受到校内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关于经常干扰学校正常工作较为突出因素的调查中,有88.6%的校长认为是各类检查评比,后面依次是各种会议、各种调研、各种社会事务等,百分比分别是44.7%、37.4%、31.7%。的确,频繁的各类检查评比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这无疑也隐含着校长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在关于实现校长办学理想还需要什么条件的调查中,有80.5%的校长认为需要更科学和更创新的评价制度,有69.1%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多的人事权,有61.8%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少的行政干预,另有30.1%的校长认为需要有更多的财权等。在关于办学自主性受限制的调查中,限制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自主决策、教师管理、人才选拔与任用、生源、办学经费、培养人才规格及教材,百分比分别是65.3%、48.8%、44.6%、43%、28.1%、21.5%、20.7%。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比如在人事权上,自己想要的人要不到,不想要的人也没有办法处理;在财权上也是如此,绩效工资实施后,几乎没有可以支配的经费,学校的激励机制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校长的办学自主权的确有待加强。
经常干扰学校正常工作较为突出的因素
校长办学自主性方面受限比较多的内容
提升校长综合素养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指出:“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为此,我们针对调查情况,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加大对校长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
调查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开展对校长进行培训的项目已经很多了,包括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以及专项专题培训等。尽管如此,很多校长还是反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校规划能力、顶层设计能力、文化领导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领导能力、人际领导能力等。比如,关于校长希望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调查显示,有的校长指出:“对于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师生管理中‘人’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校长指出:“在学校规划的综合能力和学校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便能给学校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有校长指出:“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文化领导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而且,上述调查也表明,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也不是很高等。看来,创新校长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认为,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着重强化校长的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等素养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校长能够真正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借助于外在行政权力的推进来办教育。
第二,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建立在新型政校关系以及教育发展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及社区的有机统一,渗透着教育质量与效率、公平与民主的和谐发展并具有伦理价值取向的一套制度规则体系。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前提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把权力逐渐下放,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权力下放也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要求教育行政机构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政策引导、拨款、中介组织、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公正、公平及合理有效地运用得到的权力。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实教育中校长所遇到的影响其办学自主性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办学积极性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一是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努力减轻中小学校长负担;二是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努力促进中小学自主发展;三是要切实强化民主管理,激发校长办学的积极性。《意见》出台比较及时,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但要从根本上实现校长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来保障校长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与落实,进而使校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及教学领导力,淡化行政领导力,实现学校的有序与有效发展。
第五篇:中小学校长治校理念与办学思想研究
《中小学校长治校理念与办学思想研究》
大纲
杨垒中心学校王召之
一、办学思想与治校理念初探
1、什么是办学思想
2、什么是治校理念
3、二者的关系
二、当今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
研究当今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这些成功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有什么科学的根据,在现实中有什么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地方,对自己在治校方面有什么启发。
三、作为一名校长,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怎样的办学思想与治校理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办学实践
1、办学新理念: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⑴、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
⑵、应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教育走进学校。
⑶、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逼迫学校教育的观念及功能发生转变,也为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2、结合学校实际,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