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首播
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首播
昨天,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被英国BBC2台即将播出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刷屏了。这部纪录片分三集,第一集于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上9点播出。这是英国BBC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启动的一个研究项目,在英国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九年级学生,由中国老师上课,一个月后和同年级孩子一起参加测试。在一些报道中,“我们的老师被英国学生逼疯了”“中国教师将英国学生训哭”等标题引发热议。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 全集免费下载>>
早上7点到校
跟中国学生一样,老师要求这群学生一大早7点钟就来到学校(英国平常都是8点到8点半)。刚开始,这里的学生并不了解中国,“我只知道那边有很多人,而且都还很聪明。”“我知道他们每天要在学校学习12个小时,回家还要学5个小时的作业。”
换校服
在学生来到的第一天就被要求脱下常规黑丝短裙小西装,全部换上中式的校服。英国学生表示巨不喜欢,宽松的就像降落伞。未来4周天天都得穿这个。
做早操
领操的是杨老师,她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领操的。做完早操才开始上课。校长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值得借鉴,他想要全校1600个学生全部一起做早操。
第一堂课
按照中国的情况,一个教室坐50个学生。在英国,课堂一般不会超过30人。英国小伙伴表示惊呆了。中国在课堂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讲纪律:如果我看到你们不守纪律的话就把你们单独拉出来罚站!在中国在全班人面前被罚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在英国这些学生觉得很好玩。
课堂上一贯贴着名人名言,跟中国教室一样。
英式午餐
午餐并不是中式教育的一部分,依旧是豆子 豆子。
一周小测验
在第一周快结束的时候,理化老师给了他们班学生一个惊喜——课堂小测验。本来中国老师还挺有信心,可是测验结果出来却不尽人意。此时此刻的班级依旧是化妆的,玩iPad的,打闹的„„乱成一团。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几个中国老师讨论接下来三周应该怎么做。
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网上关于BBC纪录片《中国式教学》第一集的视频都被删了,但是别灰心,贴心的点课台君这里有第一集视频的免费下载地址哦~免费分享给大家,免费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下载链接
视频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请看来自点课台教育的跟踪报道:
【视频】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第二集更新啦!
这一次,中国老师们受了更大的挑战,让学生们做升旗仪式,管违章电器,让中国老师教英国的学生学英语语法,包饺子,开家长会...搞到最后终于连英国学校校长都看不下去了。【详情】
中国老师遇到洋学生:BBC纪录片没有说到的事情
BBC此次筹拍的纪录片充满戏剧色彩,其实在实体层面上,中英两国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合作开展得非常丰富多样。中国老师赴英国教学、英国老师赴中国学习数学教学模式、英国购买中国数学教科书版权等合作消息不绝于耳„【详情】
让专业人士来解答:我们亲历的中、英教育与BBC拍的一样吗?
事实上,当事教师及部分教育专家均认为,中英教育的冲突色彩被纪录片有选择性地放大了,实际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南方日报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中国网友对于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支持度也较为均衡,31%%u7684网友认为中式教育明显优于英式教育,28%%u7684网友认为相反。
中英教育的碰撞是否真如BBC纪录片所展现的那么激烈?点课台君整理了来自澎湃新闻问吧郑贵东的回答【详情】
还原“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学生”的真相 你真的适合去英国留学吗?
此次BBC纪录片“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一经播出就引发中英教育优劣势的讨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认为,对于中英教育谁优谁劣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网上有一种声音,说英国孩子不学习是懒惰,那么中国孩子一周不上一次体育课、不做公益、不做家务,是不是懒惰呢?【详情】
BBC中国式教学在英国纪录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详情】
全民大讨论
身在中式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家一定有很多切身体会,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有没有如实呈现我们的教育模式?看完整个视频,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什么话都可以去点课台论坛畅所欲言哦,就是当大家吐槽的阵地吧!
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情况会改善吗?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发生什么变化?点课台教育将会持续关注他们的进展。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请关注点课台教育留学频道!
——由点课台教育独家编撰整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点击查看最适合你的英国大学
第二篇:《中国老师在英国》观后感
《中国老师在英国》观后感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记录了50名英国学生,在拍摄期间,从作息到课堂学习,完全因循中国学校规矩。从早上7点开始上课,一天12小时中,除了两次进餐休息时间,还要经历早操、眼保健操、晚自习等中国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统一穿中式校服,每周参加一次升旗仪式;上课要记笔记和背诵,有时进行小组练习;放学后要打扫教室。BBC希望以此试验中国式教学对于英国学生是否有效,中国式教学是否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
在观看这部记录片的过程中,身为中国人的我是不希望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老师“输”,同时我也问了身边的很多同学,得到的答案都是希望中国老师“赢”。当然最终的结果如我们所愿,中国老师的教学成绩高于英国当地老师的教学成绩。那么中国老师真的“赢”了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式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
中国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味的追求高成绩,不重视教育过程,更看重的是教育教学的结果,如果最终的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对这个学生的评价。(比如:中国老师对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同学的态度的差别)
二、教学方式
对我们这些完全接受中国式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中国的教育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机械的重复、死记硬背,老师在课堂上板书,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如果你记住了这个知识点,那么就说明你学会了,然而是否真正将这个知识点彻底的理解还另当别论。很显然英国学生对上课边写边听的这种模式很不适应,然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似乎早已熟练掌握了这个“技能”。
三、师生互动
由于中国受孔孟思想影响,尊师重道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应该的,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这种角色性如果稍微弱化一些,上课的氛围如果再活泼一些,可能会达到更好的一个上课效果。
当然中国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不认真对待等一些客观因素,在组织教学的初期并不是很顺利,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超过了英国老师的成绩。那么我认为这也仅仅说明中国式教育在短期的教学中会有一定的效果,在应对考试的时候是一种很快出成绩的教学方式,而然对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而言,效果甚微。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跟我们的文化、国情等因素是有关系的。
第三篇:《中国老师在英国》观后感
《中国老师在英国》观后感
今天我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中国老师在英国》这部纪录片,我觉得应该叫纪录片,因为他纪录了五名中国教师到英国开展中式教育的全过程,所以我把它叫为纪录片。
该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五名中国教师来到英国,进行中式教育的试验,用以验证中式学校是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试验过程中,五名中国教师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学生们的不配合,学生们无法适应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纪律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五名中国教师的坚持不懈与耐心,最后他们取得了成绩上的胜利,但是成绩上的胜利真的就是胜利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觉得中国教师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其中遇到的最大的两个困难:一个是课堂纪录,一个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首先课堂纪录,特别是表现在周老师的数学课和杨老师的科学课上,英国的学生们会在课堂上说话、唱歌,甚至有逃课的现象,中国的老师采取了在中国比较惯用的方法:罚站、换位和留堂,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最后中国的老师采取了家长会和与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在这个措施的影响下,英国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改显;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接受问题,科学课和数学课的幻灯片式的灌输式可能是最典型的中式教育方式,在片中,英国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许多的学生无法接收、理解并将其变成自已的知识,片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上完中式数学课后,有几位英国学生找到他们原来的英国数学老师对他们重新进行讲解,讲解的结果是他们能消化吸收英国数学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中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学的更多,掌握的知识更多,提升的也更快,比如说片中的philippa。
从中国老师解决这两个最大的困难中我好像明白了:
1、没有最好的教学方式,只有最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式。你不能武断的说中式教学方式更好,或者是说英式教学方式更好,教学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只能是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可能适合中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也有些同学适合英国那种自由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2、学生是需要关心与鼓励的。就像片中的卢卡样的,刚开始他是排斥的,在周老师的耐心交谈与鼓励下,他开始不排斥,并慢慢的接受,最后在中式的教常方式下开始成长。
3、教育不是学校老师的任务,也是家长的事。片中很好的说明了,家长在教育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国学生刚开始是排斥中式教育的,在一次家长会后,他们有了明显的改变,开始遵守课堂纪录,开始认真学习,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4、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纪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上课中要做到就像博航特学校校长说的那样“老师说话时,学生不说话,老师要学会停下等等”。
第四篇:美术老师赴新疆支教之小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正好能表达我对2011新疆支教的心态。
我所在实习支教的学校是哈密市第九中学,它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校。从1997年建校仅仅15年时间,它扩大了好几倍,更是在2011年,校园修建了塑胶跑道(在哈密只有极少的学校才拥有)。2012年前夕,我们九中在迎接特殊教育现场会的活动中,扬帆起航校操更是凸显来了我校的魅力,次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这则新闻时整个九中都沸腾了,大家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
时光荏苒,转瞬间近半年的支教工作已结束了,在哈密市第九中学支教的这半年中,我深深地体会着教育的压力,体验着生活环境的艰苦,体会着工作环境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在支教期间,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校领导交给我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九中老师,做到爱支教学校和自己的学校一样。全心全意搞好教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好,自从我踏进哈密市第九中学校园那一刻起,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回味这近半年的工作,用一句话来形容,“平淡生活中品尝人生的真味”!
一,支教,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中
平常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下面我谈谈我对美术课教学中觉得应做到的几点:
1,备好学生、备好课
上好一堂课首先一点你对你所要教育的对象要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各有什么特点,有所了解,你才能上好这节课,低年级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注意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儿童早期的绘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
要备好课,教师要教什么,在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
2,激发兴趣,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堂小小的美术课,渗透了美术教师对学生的浓浓情意和关爱,美术教师在课上既教书又育人,他们就像伟大的母亲一样。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4,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开始不知该画什么,好似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这时你千万不要告诉学生什么东西怎么画,而是告诉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让他们尽情的画,小学阶段不需要画出多好的素描、速写,而是培养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是,创作画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发展智力开拓思维。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小学生不容易想象创造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画面,这是他们长期模仿而产生的结果,下笔程式化,思维过程化,不是自己观察想象加工主动创造出来的画,而是不动脑筋的记忆结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动脑让学生去思维去想象,例如:通过投影录像示范画,出外写生,还有把绘画步骤编成儿歌活泼生动又容易记忆。调动小学生作画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所想反映的内容,使学生心情抒畅,激发创作欲望,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增强创作信心。
5,多元评价,使学生更好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你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可塑造一个画家,一个天才。赞美我们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给学生鼓励,不仅限于物质的,精神上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有力的。
因为每幅作品各有不同,各有长处,所以老师评价语言要有机智性,随机性,使用有激励性的语言,比如::“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如果物体画大一点,那这幅画就更漂亮了”、“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行”、这样的话有助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学好这门课。
二、学习生活方面
1、初来时分,与团内部交流
刚开始,超负荷的工作让我有点吃不消,清贫的乡村生活也让我觉得乏味。尤其是一到周末,一种莫名的孤独和寂寞就会在心底涌起。但望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涌上心头,有什么理由不尽全部的力量去关爱孩子们呢?我们支教团内部经常组织各种试听课等,相互学习。
2、与学校同事的交往
在与学校同事的共同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以及对我们的诚意的帮助。由于我们大学还没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尤其是对学生工作,知之甚少,在学校里学的一些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初来乍到,办公室的同事热心地帮助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学生。这些帮助,不仅有教学上的,还有为人处、思想上的、生活上的帮助。她们经常和我谈心,交流对事情的看法,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以及教学心得。使我很快在新的环境中适应过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有些老教师在本人思想上有疙瘩时(比如学生的不理解)提出很多建议;使我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情绪性反应(如纪律等向题);在生活上,很多老师热情地给我们提出很多建议,比如告诉我们在哈密的服装市场的地点及一般价格。早餐我们有时太匆忙他们就把自己的食品塞给我„„,种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上如鱼得水,心情愉快。
在我们的支教过程中,当地领导也给我们以莫大的关心和照顾,这点实在令人感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支教工作在艰难曲折中走过了整整四个月,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的日子,我感觉过得非常有意义和充实;和教师们一起探讨教科研问题、一起说说人生的真谛,我觉得支教生活快乐而富有情趣。在工作中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是一位严师;在生活中我是学生们的大哥哥,学生们相信我,依赖我;在教师们眼里,我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他们信任我,愿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我一起分享,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在支教的这段日子里,我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英买里乡中学,促进教育的友好交流与均衡发展,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会在自己的身后传播下一路希望的火种!
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我的力量去奋斗,有辛苦的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第五篇: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
被选中赴英支教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中英课堂教育的差别到底有哪些?是什么让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都叫苦不迭?
首先,课程设置
在中国,所有学生都有统一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课表上课,而在英国,除了一些核心科目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比如传媒、摄影、设计甚至烹饪等课程学生都能自由选修。
其次,教学思维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定会有标准答案。比如,在中国,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会说这片文章的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暗喻了什么;同样的文章如果在英国就会有不同的方式。英国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学生可能说,我不认为是这个中心思想呢?我觉得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这样的,作者想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意境。老师会很赞成学生发散式的想法,并且会竖起大拇指!
再次,课时安排
在英国,课程以“松紧结合”为原则,如果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多,那么,第二天的课程相对就会比较轻松。英国中学一天的课程不会超过5节课,中午会安排一个小时的午餐和自由活动时间。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9:00-下午3:30,因为上学晚、放学早,有些英国的家长会在上学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种不同的俱乐部,如早餐俱乐部;放学后,孩子也会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如足球、管弦乐、舞蹈、羽毛球等。而中国的学生一般从早到晚一天之内上大课8节,如果包括早读、晚自习等之类的时间在内的话,应该会超过10个小时!一个中国中学生忙碌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的,下午6点以后放学。部分学校要求学生7点到校早读,或者晚上放学后继续留在教室自习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升学方式
10年磨一剑,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也是对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中国学生奋斗了10年就是为了高考的两天,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就是这个时刻。一考定终生,稍微失常的考场发挥或者填报高考志愿不明智,就会和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从此奋斗了10年的梦就会粉碎!
英国大学除了要求考试成绩外,还需要老师的推荐信和课外活动表现。而且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等拿到conditional offer之后,再决定上哪个大学。而且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参加考试,成绩以分数最高一次考试的成绩为准,同样的考试,可以参加多次。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