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总结---孙俊玲
工作总结
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部的安排下,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他们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
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总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
孙俊玲
2013.12.30
第二篇:新教育工作总结——许俊玲
行进在新教育实验大道上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陕州外国语学校 许俊玲
为了追随“新教育”的足迹,体验“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名对教育事业有理想的教师,一年前我有幸加入了“新教育”这个队伍,扎根新教育实验,积极探索,自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远行在新教育实验的大道上,播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全体师生真正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回首自己在新教育中所作的点点滴滴,我感慨很多,下面简要总结一下自己在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些收获:
一、美化班级环境,营造书香班级
良好的环境能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新教育刚刚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设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首先缔造完美教室—七彩苑,制定班规班训、班级公约、班级承诺、班级愿景、班主任寄语,创作班诗、班歌,还有学校制定的学习好习惯21字诀标语牌,构建班级图书角,图书柜里放满了本学期学校给买的共读书籍,以及学校推荐的由孩子自己带来的一些书籍等等,焕然一新的环境,浓浓的书香氛围,对孩子们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晨诵、午读、暮省
1、晨诵,开启黎明,踏上旅程。让孩子们徜徉在美妙的诗歌里,比如金子美玲的《阳光》、《星星和蒲公英》、《玻璃和文字》、《向着明亮那方》等儿童诗,成语接龙、对联、韵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国学篇—《千字文》等等。经过这两三个月的朗读现代诗歌、古诗词的训练,学生们都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大部分学过的古诗词。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a、分组赛读,比一比哪小组读得好;男生
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b、找读得最好的学生领读;c、每人一小节开火车读;这些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第三,结合重大节日送诗。教师节前夕读一些送给老师的诗;国庆节前读一些爱国的诗,有孩子生日给孩子送诗等等,这不仅仅是诵读,更是为了诗意,为了一个生命的旅程,让诵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惠特曼的话:“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到什么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我想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东西,并且从一天的启程就握住它的手。儿童诗、经典古诗……,清早,我带领孩子们一首首吟诵,一天天行走。总感觉这一首又一首犹如种子,播撒在路边,悄悄儿成长,期望有一天能长出小苗。直到我退休,我愿意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晨诵,与黎明共舞。
2、午读:每天的1:30-1:50-是学生的午读时间。我先后让学生读了《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绿野仙踪》《列那狐的故事》等书。还有每周二下午的阅读时间,教室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吮吸着书中的甘露,此时此刻,他们是多么幸福呀!学生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我就及时给他们讲解。我不让学生读的很快,像看小说一样,而是让他们精读,每天读一个小节,读后同桌交流感受。
3、让“暮省”成为习惯。
每天,我都让学生以日记或者读书卡的形式,记录今天的读书感受,学习收获、心灵感悟等。并且向家长讲自己的读书收获和心得,如果家长不忙就和家长一块亲子共读,而且要让家长讲讲他们的读书心得。每周要求学生至少写两篇日记绘制三张读书卡,让学生养成反思自我的行为习惯,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幸福。并定期评选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之星、读书小
状元、啃书毛毛虫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读书激情。
学生读书,教师同样也要动起来。上期学校已投资为教师购买了一批教育专著,如朱永新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教师100条建议》等,这一期我们在办公室里交换着阅读,并认真写读书笔记和读书体会。
二、师生共写随笔
新教育的实施,无不上演着精彩。精彩首先来自于我们的学生。在学生的《手抄报》上,我看到孩子们的努力和智慧,手抄报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有些孩子的画面设计得十分精美,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展示自己的故事,有的画面清晰,内容故事完整;有的字迹书写工整,干净整洁。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办的不是很理想,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锻炼了孩子的思维,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只要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这就足够了!
平时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诵指导,每次,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读,一起仿写诗歌,一起改编故事。
我作为一名老师积极书写教育人生。现在,书写随笔已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结合学校而开展的每月一节,每周一事活动,各个班级积极参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学生在娱乐中体验到了快乐,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是对新教育中把童年还给孩子们的最好诠释。如,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的“即兴作文”比赛—“我口说我心”的活动,就大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地激发和巩固了孩子课外阅读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读书没有大量的积累,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就不会提高。
四、构筑理想课堂
1、加强集体教研。学校坚持集体教研制度,每周二下午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教师要树立主人意识,勇于展示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2、积极开展“我主备我主讲”活动。要求年级组教师一同听课、评课,活动中,同年级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我精心备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展开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联系生活,活用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这个活动充分加强了老师间的教学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全面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活动,让我们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
说到到提升,我认为必须坚持读书,读书是人一辈子的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必须把阅读进行到底。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时常捧起一本书,静心静气投入阅读之中。
如今远行在新教育实验大道上,我们会更加认真地去践行新教育,让它精髓渗入我心!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教育在我们学校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我看新教育多妩媚,我料新教育看我应如是”
我惜书,书亦懂我。
我爱书,书亦香我,无需其他,彼此之间的会心一笑,便已是一个静谧而富足的世界。
第三篇:个人工作总结牛俊玲
个人工作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总结中成长,在不断的审视自己中完善自己。同时也在审视总结中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思想方面: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的工作特点,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把理论知识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工作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腿勤,口勤,笔勤和同事们一起认真完成地名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及第九届村委换届等各项工作。
在换届工作中,自己作为督导组成员去礼义镇下乡,主要有以下体会:1.增加了动手能力,感受到了乡镇工作的繁琐,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很多事都要亲自动手解决,这就锻炼了我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2.提高了沟通能力,下乡活动的进行需要全体队员的齐心协力完成,沟通更成为其中重要的关键。我们督导组的成员都很和和睦睦地一起工作,齐心协力地完成了督导工作。而且,这次活动也把我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沟通能力等等,同时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断发展欠缺的方面。
同时来到这个新集体,总的感觉“团结、友爱、互助”是这个股室最大的特点,作为新同志,每天都感觉有新的东西需要学习,每一个同志都用心热情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由于是刚进单位,对地名方面和写简报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掌握的还不熟,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简报写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的来说存在以下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继续下功夫。
2、工作不够大胆,创新理论不强。为进一步改进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为办公室人员,要记住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平时做事要细心,不能确定的事要问领导,重要的文件一定要检查清楚,不能犯小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制定工作学习目标,加强个人修养理论学习,以此来提高工作水平,并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要求,扬长避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取长补短,向其他同志互相交流好的工作经验,争取明年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行政股 牛俊玲 2011年12月30日
第四篇:学雷锋征文---徐俊玲
爱和感恩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
践行雷锋精神,若以我这样的年轻人来理解雷锋精神,我则要说当时代不同时,我们无法要求人人必须做出雷锋那个年代人们做的事,只能提倡人们学习雷锋精神核心的价值,按我的理解就是两个词“爱”和“感恩”。
我不想高谈阔论雷锋具有多么崇高的政治理想,多么伟大的精神品质,但起码在他身上能体现爱心和感恩之心。如果他对工作不够热爱的话,他能具有“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吗?如果他不热爱所在的集体,所在的连队,他能有一颗爱心: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互帮互爱互学习吗?如果他没有爱心,他能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吗?而他为什么能有这份爱心?我想他是源于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热爱。
纵观雷锋的一生,你不难发现雷锋有着苦难的童年经历:他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6岁时就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她又被地主唐四滚子凌辱而自尽。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甚至被地主婆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
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这段屈辱的岁月,怎能不给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伤痕呢?而改变雷锋命运的则是在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再后来他成为乡政府通信员,加入共青团。1960年,他参军入伍。应该说是当和政府拯救了他,是部队给予他幸福的生活。他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培养下,他的感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对社会,对工作,以及对同志和人民的爱,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热爱,这就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
这个核心价值“爱”和“感恩”,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不会过时的,都是时代需要的,因为他是顺应人性的,是人道的。而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佛”“道”的精髓去解释,也是解释得通的。儒家的核心是做人的原则要“仁”,对待国家要“忠”,是积极入世的;佛家的思想精髓是大慈大悲——修行自身、平静无争、忍世隐让、人心向善;道家则是天人合一,自然无为。在雷锋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他做人的品格,是传承了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美德。
因此,我认为现代社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经过时,或者探讨需要不需要雷锋精神,也不必高调宣传雷锋精神。不管是否宣传,其实我们做人的根本,我们中华的传统传承给我们的,还不足以涵盖雷锋精神吗?当下社
会,我认为最亟需的是提倡“爱”和“感恩”。其实,如果你是个善良的人,你用心感受,它随时随处显现。
数学与统计学院11级
应用数学:徐俊玲
学号:0510110112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弟子规》心得体会 孙彦玲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孙彦玲
《弟子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教材,在对它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就像是良师,慈眉善目,心无阻隔,总能以涓涓细流通达到我的心灵深处,启以心智,给以警醒,传以震撼。。。它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弟子规》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它告诉我们: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弟子规》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先立德,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做人要有良心、要敬老尊贤、谨慎、讲信用、乐观、宽容、实在、正直、公道、有智慧.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我们要注重细小。并不是给父母足够的钱财,而自己却总也不去探望才叫孝,我们要时常带孩子去探望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电话问候,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我们现在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感恩。我们要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做好当下,把我们的爱传递下去吧!
我班践行《弟子规》的具体措施: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首先做到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要求上课专注、座椅平正、姿态挺正、课本摆正。在家里也应如此,因为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学习效果降低。
第二、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精神抖擞是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致的有效方法。要掌握课堂的气氛。
第三、落实每天晨会读诵。要求每天朗诵固定遍数。背诵得越熟越好,可以终身牢记不忘。背诵的遍数也是越多越好,因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许多学生虽然书读得不错,但与人相处的能力非常差,难以面对挫折,胆小懦弱,心胸狭隘,因此,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利用丰富的美德故事资源,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故事,历代传颂的圣贤、伟人的事迹,结合学生经文学习的进度、他们自身的状况,讲解给他
们听,让他们在良善的人文熏陶中养正自我。同时也可以结合提问,让学生说说对经句的理解。
3.在游戏中学
找有关做人处事的游戏,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家长配合
我们会通过电话访问,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指导家长用良好的语言行为学生做表率,共同教育学生学好《弟子规》,并以《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及学生的日常行为。我们具体做到:
(1)向家长讲解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计划,使家长能配合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指导家长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3)学生家长及时向我反馈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在家的进步情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使孩子的社会人格和心理人格都健康,自己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人生。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