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十三章小结与复习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十三章(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四句话中的文字有三句具有对称规律,其中没有这种规律的一句 是()A.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B.有志者事竞成 C.清水池里池水清
D.蜜蜂酿蜂蜜
【解析】选B.A、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将“水”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B、有志者事竞成,五字均不相同,所以不对称;C、清水池里池水清,可将“里”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D、蜜蜂酿蜂蜜,可将“酿”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E”,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的图形是()
【解析】选C.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观察选项可得:选项C中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符合题意.3.已知点P1(a-1,3)和P2(2,b-1)关于x轴对称,则(a+b)2014的值为()
A.0 B.-1 C.1 D.(-3)2013 【解析】选C.因为P1,P2关于x轴对称, 所以a-1=2,b-1=-3,即a=3,b=-2, 所以a+b=1,所以12014=1.4.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
【解析】选D.作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连接QP′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D铺设的管道最短.【变式训练】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的长,且AC=BD,若点A到河岸CD的中点M的距离为500m,则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再回家,最短距离是
m.【解析】作出A的对称点A′,连接A′B与CD相交于M,则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再回家,最短距离是A′B的长.易得△A′CM≌△BDM,AC=BD,所以A′C=BD,CM=DM,M为CD的中点,由于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m,所以A′到M的距离为500m,A′B=1000m.答案:1000 5.(2013·广安中考)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 为()A.25 B.25或32
C.32 D.19 【解析】选C.当腰为6,底为13时,此时三边长为6,6,13,不能组成三角形;当腰为13,底为6时,三边长为13,13,6,此时周长为13+13+6=32.【易错提醒】涉及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若不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种三边关系,则不能构成三角形.6.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是8m,则乘电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是()A.8 m B.4 m C.6 m D.10 m 【解析】选B.过C作CM⊥AB于M,则CM=h,∠CMB=90°,∵∠ABC=150°, ∴∠CBM=30°, ∴h=C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C=4m.【知识拓展】利用等腰三角形解题时应考虑的两种思想
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解题时要充分应用分类讨论思想.2.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7.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AC=90°,AB=AC,∠BAD=30°,AD=AE,则∠EDC的度数为()A.10° B.15° C.20° D.30° 【解析】选B.∵△ABC中,∠BAC=90°,AB=AC, ∴∠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5°, ∵△ABD中,∠B=45°,∠BAD=30°, ∴∠ADC=∠B+∠BAD=45°+30°=75°, ∵∠BAC=90°,∠BAD=30°, ∴∠DAC=90°-30°=60°,∵AD=AE, ∴∠ADE=∠DEA=∠DAE=60°, ∴∠EDC=∠ADC-∠ADE=75°-60°=15°.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8.如图,一只跳蚤从M点出发,先向上爬了2个单位,又向左爬行了3个单位到达P点,然后跳到点P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点P1,则点P1的坐标为
.【解析】∵M(0,1),一只跳蚤从M点出发,先向上爬了2个单位,又向左爬行了3个单位到达P点,∴点P的坐标为(-3,3),∵点P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点为P1, ∴P1的坐标为(-3,-3).答案:(-3,-3)9.如图,ED为△ABC的边AC上的垂直平分线,且AB=5,△BCE的周长为9,则BC=
.【解析】∵ED为AC上的垂直平分线,∴AE=CE, ∵AB=AE+BE=5,△BCE的周长=AE+BE+BC=AB+BC=9,∴BC=9-5=4.答案:4 10.已知点A(-2,4),B(2,4),C(-1,2),D(1,2),E(-3,1),F(3,1)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6个点,选择其中三个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剩下的三个点连成另一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关于y轴对称,就称为一组对称三角形,那么,坐标系中可以找出
组对称三角形.【解析】如图,共有4组对称三角形.答案:4 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AE=CD=BF,则△DEF为
三角形.【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CA,∠A=∠B=∠C,∵AE=CD=BF,∴AF=BD=CE,∴△AEF≌△BFD≌△CDE,∴EF=DF=DE,△DEF为等边三角形.答案:等边
12.(2013·吉林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的长度为a,BC的长度为b,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利用折叠问题抓住在折叠变化中不变的线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由轴对称可以得出A′B=AB=a,∵BC=b, ∴A′C=b-a.由轴对称可以得出A′C′=b-a,∴C′D′=a-2(b-a),∴C′D′=3a-2b.答案:3a-2b 三、解答题(共47分)13.(10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D各点的坐标分别为(-7,7),(-7,1),(-3,1),(-1,4).(1)在给出的图形中,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y轴对称的四边形A1B1C1D1(不写作法).(2)写出点A1和C1的坐标.(3)求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解析】(1)画图,(2)由(1)可得A1(7,7),C1(3,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6-(6×3÷2+2×3÷2)=24.14.(11分)已知:如图,△ABC中,AB=AC,D为AC上一点,∠D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求证:AC⊥BD.【证明】过点A作AE⊥BC交BC于E,交BD于F, ∵AB=AC,AE⊥BC, ∴∠CA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AC.∵∠D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AC, ∴∠CAE=∠DBC, ∵∠1=∠2,∴∠ADF=180°-∠2-∠CAE, ∠BEF=180°-∠1-∠DBC.∴∠ADF=∠BEF=90°, ∴BD⊥AC.【变式训练】已知:如图,△ABC中,AB=AC,D为AC上一点,AC⊥BD.求证:∠D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证明】过点A作AE⊥BC交BC于E,交BD于F.∵AB=AC,AE⊥BC,∴∠CA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AC.∵BD⊥AC,∴∠ADF=90°,∵∠1=∠2,∠ADF=∠BEA=90°,∴∠CAE =180°-∠2-90°,∠DBC=180°-∠1-90°.∴∠CAE=∠DBC,∴∠D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AC.15.(12分)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AE∥BC.理由如下:∵△ABC与△CDE为等边三角形,∴BC=AC,CD=CE,∠ACB=∠DCE=60°,∴∠ACB+∠ACD=∠DCE+∠ACD,即∠BCD=∠ACE,∴△BCD≌△ACE(SAS),∴∠B=∠EAC, ∵∠B=∠ACB,∴∠EAC=∠ACB,∴AE∥BC.16.(14分)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分别与线段CF,AF相交于点P,M.(1)求证:AB=CD.(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AF平分∠BAC, ∴∠CAD=∠D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AC.∵D与A关于E对称,∴E为AD中点.∵BC⊥AD,∴BC为AD的垂直平分线,∴AC=CD.在Rt△ACE和Rt△ABE中, ∠CAD+∠ACE=∠DAB+∠ABE=90°, ∠CAD=∠DAB.∴∠ACE=∠ABE,∴AC=AB.∴AB=CD.(2)∠F=∠MCD.理由如下: ∵∠BAC=2∠MPC,又∵∠BAC=2∠CAD, ∴∠MPC=∠CAD.∵AC=CD,∴∠CAD=∠CDA, ∴∠MPC=∠CDA.∴∠MPF=∠CDM.∵AC=AB,AE⊥BC,∴CE=BE.∴AM为BC的垂直平分线,∴CM=BM.∵EM⊥BC,∴EM平分∠CM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CME=∠BME.∵∠BME=∠PMF, ∴∠PMF=∠CME,∴∠MCD=∠F(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十二章(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解析】选C.把握全等图形的定义,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全等,与图形的位置无关.2.如图,△ABC≌△ADE,已知在△ABC中,AB边最长,BC边最短,则△ADE中三边的大小关系是()A.AD=AE=DE B.AD 【解析】选C.∵在△ABC中,AB边最长,BC边最短,AB的对应边是AD,BC的对应边是DE, ∴△ADE中三边的大小关系是DE 【解析】选A.∵AB=BC,OA=OC,OB=OB,∴△AOB≌△COB,∴∠OAB=∠OCB=(360°-90°-40°)÷2=115°.5.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A.1∶1∶1 B.1∶2∶3 C.2∶3∶4 D.3∶4∶5 【解析】选C.利用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就是底之比可知选C.6.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解析】选A.∵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GB.∴AF=BG,AG=EF.同理证得△BGC≌△CHD得GC=DH,CH=BG.所以FH=FA+AG+GC+CH=3+6+4+3=16,所以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4)×16-3×4-6×3=50.7.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A.1 B.2 C.3 D.4 【解析】选A.∵AD⊥BC,CE⊥AB, ∴∠ADB=∠CEB=90°, ∴∠BAD+∠B=90°,∠ECB+∠B=90°.∴∠BAD=∠ECB, 在△AEH和△CEB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EH≌△CEB,∴CE=AE=4,又∵EH=3,∴CH=1.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8.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cm,BC=1cm,则AF= cm.【解析】由题可知,图中有8个全等的梯形,所以AF=4AD+4BC=4×0.5+4×1=6(cm).答案:6 【变式训练】如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 △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A.△ACF B.△ADE C.△ABC D.△BCF 【解析】选B.根据图象可知△ACD和△ADE全等,理由是:∵根据图形可知AD=AD,AE=AC,DE=DC,∴△ACD≌△AED.9.(2013·娄底中考)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解题指南】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证明两个三 角形全等的方法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析】若根据SAS证明时,则可以添加AD=AE;若根据ASA证明时,则可以添加∠C=∠B;若根据AAS证明时,则可以添加∠ADC=∠AEB.答案:AD=AE(或∠C=∠B或∠ADC=∠AEB)10.如图所示,AD,BC相交于点O,△AOB≌△DOC,A,D为对应顶点,则∠C的度数为.【解析】∵△AOB≌△DOC,A,D为对应顶点,∴∠C=∠B,由图知∠B=30°,∴∠C的度数为30°.答案:30° 【互动探究】如图所示,AD,BC相交于点O,∠A=∠D,AO=DO,则∠C的度数为 .【解析】∵∠A=∠D,AO=DO,∠AOB=∠DOC,所以△AOB≌ △DOC(ASA),A,D为对应顶点,∴∠C=∠B, 由图知∠B=30°,∴∠C的度数为30°.答案:30° 11.如图,若BD⊥AE于B,DC⊥AF于C,且DC=BD,∠BAD=30°,则∠DGF= .【解析】∵BD⊥AE,DC⊥AF,且DC=BD, ∴∠CAD=∠BAD=30°,∴∠GAB=60°, 又∠ABG=90°,∴∠AGB=30°,∴∠DGF=150°.答案:150° 1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的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解析】因为滑梯长度相等,即BC=EF,又AC=DF,而∠BAC=∠EDF=90°, ∴Rt△BAC≌Rt△EDF(HL), ∴∠ABC=∠DEF又∠DEF+∠DFE=90° ∴∠ABC+∠DFE=90°.答案:90° 三、解答题(共47分)13.(10分)如图,△ABC≌△ADE,∠CAD=10°,∠B= ∠D=25°,∠EAB=120°,试求∠ACB的度数.【解析】∵△ABC≌△ADE, ∴∠CAB=∠EAD.∵∠EAB=120°,∠CAD=10°,∴∠EAB=∠EAD+∠CAD+∠CAB=2∠CAB+10°=120°, ∴∠CAB=55°.∵∠B=∠D=25°,∴∠ACB=180°-∠CAB-∠B=180°-55°-25°=100°.14.(12分)(2014·本溪模拟)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中,CD=BC,点E是BC上一点,连接DE,CF平分∠BCD,交DE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CD于点G.找出图中所有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个证明.【解析】△FBC≌△FDC;△FBE≌△FDG;△FCE≌△FCG;选择证明△FBC≌△FDC.在△FBC和△FDC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FBC≌△FDC(SAS).15.(12分)(2014·峨眉山二模)如图,在△ABC与△ABD中,BC=BD,∠ABC=∠ABD,E,F分别为BC和BD中点,连接AE,AF.求证:∠AEB=∠AFB.【证明】∵BC=BD,E,F分别为BC和BD的中点, ∴BE=BF, 在△ABE和△ABF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BE≌△ABF(SAS),∴∠AEB=∠AFB.16.(13分)如图所示,甲、乙二人同时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出发,甲沿正东方向前进,乙沿东北方向前进,到某一时刻他们同时改变方向,甲沿正北方向前进,乙沿东南方向前进,他们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问他们相遇时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 【解析】连接OC,由题意知,OA=OB,AC=BC.在△OAC和△OBC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OAC≌△OBC(SSS),所以∠AOC=∠BOC.又∠AOB=45°,所以∠AOC=∠BO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OB=22.5°, 所以∠MOC=45°+22.5°=67.5°,即他们相遇时在出发点的北偏东67.5°方向上.【知识归纳】解图形运动问题的思路 对于几何图形的运动问题以及一些规律探究题,常常会出现一个基本图形,无论从图形上还是从解题方法上都比较简单,而其他的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通过变化得到的,它和基本图形有很多类似的条件和结论,类比基本图形,可以解决复杂图形的问题. 1.下列式子中,平方根不存在的是() 22A.4x 1B.a1 C.x3 D.22x2x5 22.若a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A.原点左侧 B.原点右侧 C.原点或原点左侧 D.原点或原点右侧 3.已知x、y是实数,3x4y6y90或axy3xy,则实数a的值是() 12A.4 B.714 C.4D.专心 爱心 用心 4.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4) B.(-3,-4) C.(3,4) D.(-4,3) 5.将△ABC的三个顶点坐标的横坐标乘以,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的关系是()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将原图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 1标为3a,2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 A.(4,4) B.(-4,4) C.(4,4)或(12,-12) D.(12,-12) 7.在实数范围内,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专心 爱心 用心 A.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 B.有最小的实数 C.实数a的倒数是 1aa D.实数一定大于或等于a 8.过点(3,-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 A.横坐标都是-2 B.横坐标都是3 C.纵坐标都是3 D.纵坐标都是-2 9.已知点P(x,y),如果x2y0,那么点P的位置在() A.x轴上 B.y轴上 C.坐标原点 D.x轴或y轴 10.已知实数x、y满足4x4y11312yzz2专心 爱心 用心 20,求yz·x的值。11.化简计算: 2351027321223492 34 专心 爱心 用心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2.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则物块的长度为 A.B.C.D.3.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A.,B.,C.,D.,4.小华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B.C.1800mm D.5.如图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B.#@ C.D.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B.C.D.7.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C.测量值没有误差 D.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8.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B.C.D.9.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一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计算出一次脉动时间为 #@ A.二、填空题 秒 B.秒 C.秒 D.均不对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12.如图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cm,合______ mm. 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d,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5.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16.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17.C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8.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19.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20.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21.以上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 ;错误的操作步骤C应改正为:______ ; 22.改正后合理的实验步骤排序应是______ ; 23.实验步骤E中的n为20圈比40圈的实验误差______ . #@ 24.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B 3.B 4.C 5.B 6.D 7.D 8.B 9.C 10.B 11.B; 12.32 13.1mm;; 14.A;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BEC;大#@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www.xiexiebang.com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1。1。1变量(1)11。1。2函数(2) 211。1。3函数的图象(3)11。2。1正比例函数(1)11。2。2一次函数(1) 311。2。2一次函数(3)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第十一章小结(3) 5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12。1。2折线图(1)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713。1全等三角形(1)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段考 1014。1轴对称(3)14。2。1轴对称变换(1)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考试第二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十二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_实数的复习与小结同步练习_湘教版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新新人教2018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