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
1、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心理暗示的力量的确很强大......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他们变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这种积极的暗示,也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那么,最终他们真的就成为了优秀的学生。——安德森(美国优秀教师)
2、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志向和憧憬,我们的教师,应该使他们实现梦想的推动者和帮助者。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尊重、欣赏、赞誉、激励和动力,这会惠及学生的一生。
——皮尔.保罗(美国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
3、帮助学生远离“坏情绪”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无私的、理智的爱.....没有无私的、理智的爱就不可能造就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自卑的心灵,更希望得到温暖和呵护。我将会为他们付出更多,帮助学生远离“坏情绪”,并陪伴着他们健康成长。——马克西姆(美国优秀的小学教师)
4、对每位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
同学们,你们天赋异常,资质聪颖,风华正茂,而且年轻有为。如果你们能够时时审视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要敢于设想未来的你将会拥有什么卓越的特长,并且会用它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什么,而且为这远大前景不懈地努力奋斗,那么历史将会因你们而改变,世界也将会因你们而改变。
——华盛顿(美国优秀小学教师)
5、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
诚信是一切优点的基础......教师的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学生渴望被信任、被尊重,一旦我们相信了学生,他们就会及其所能地不辜负我们的信任,即使某个学生有不诚信行为,但我们的信任也会帮他们对抗说谎话的冲动。
——马卡连柯(苏联优秀教师、教育家,被誉为“天才教师”。他最大的特点是他伟大的教育实践,他创办的工读学校,在世界教育史上成为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典范)
6、唤醒学生沉睡的孝心
中国孩子的祖辈和父辈们都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也为孩子们付出了他们的一切,现在的孩子一直在祖辈和父辈的宠爱当中成长,他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不懂得为别人付出,不懂得为别人牺牲,因此我们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申相星(一位曾在中国小学任教过的韩国优秀教师、教育家)
7、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
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前提。它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重塑他们的自信。面对激烈的竞争,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时刻保持一颗自信心,不要把它们一时的失利看成永远的失败。
——艾伦.布伦斯汀(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体育教师)
8、让班会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班会发挥最大的效能。班会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良好机会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加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是可以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班会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担彼此的忧愁以及分享彼此乐趣的空间。——堂娜.史泰尔丝(加拿大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
9、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经过与之相适合的训练、引导与培养,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变成有出息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抱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罗恩.克拉克(美国纽约哈莱姆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他1995年开始执教,2001年赢得了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
10、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因为在老师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去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大野幸南(日本东京京都葛饰区驯骑小马学校的教师、校长)
11、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才能与爱好
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气氛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劳动好比是引力各不相同的磁石:磁石的引力超强,学生参加的劳动就越有趣,他们在这种劳动方面的能力就发展得越明显。
——科罗米依琴柯(苏联优秀的生物学兼化学老师)
12、听课要善于主动品课 让我们教师受益最多的指导,就是现场聆听老教师或同事们授课。我发现,原来一样的教学内容,竟然有那么多创新性极强,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教学方式;原来,还有如此多样而又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作为教师,若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坚持经常去品悟他们的课,就有可能独具慧眼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品”课。
——斯蒂芬.布莱克曼(美国一所小学二年级的优秀教师)
13、“教书”就是为了“育人”
“教书”就是为了“育人”。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人生之路,也是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宁愿我的学生从我的课上学得最好的是诚实,因为做人最重要。
——弗罗斯特(美国一位优秀小学教师)
14、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师生友好相处的快乐。教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
——小林宗作(日本优秀教师。1937年他以有限的家资创办了巴学园——一所开放、自由、没有束缚的学校。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并理解孩子的心理,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其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其三是热爱关心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负责。)
15、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教师不光是在教学生阅读和算术,教师还能给予学生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怀揣着一种爱走近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了解学生的并不遗余力地尊重他们,懂得维护他们的自尊,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而有用的人!—— 汤姆森(一位充满慈爱的美国教师)
16、学会真诚地赞美
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人赞美过的学生来说,一次真诚的赞美,可以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有时,老师的鼓励与赞美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正是那几个字却能够给学生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布劳斯(苏联优秀教师)
17、与学生一起阅读 阅读对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方的阅读课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和速度,他们给学生提供的读物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并不喜欢。而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从阅读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激情。
——莱福.艾斯奎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优秀教师,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读五年级的这一学年里都要学习并参与排练莎士比亚的一部完整戏剧,并在全国甚至国外的剧院上演。)
18、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往往是发明创造的萌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只要我们用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接受和理解,并且获得健康的身心。——韦乐登(英国优秀的教师和校长)
19、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无论在哪些方面,教师都要尽量去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并给以肯定。“优点单”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一定能行。——海伦.康尔斯拉(美国优秀的数学教师)20、循循善诱,教育的至高境界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优秀教师、教育家)
21、不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 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快乐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并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铃木镇一(日本优秀教师,接触的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提倡“合格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22、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很好地撇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原田(日本静冈县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3、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不是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融入自然中去,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我的教学需要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首先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安妮.莎莉文(美国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老师)
2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学不辍。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25、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大大提高。
——多美尼克(法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
26、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出学生的“第三只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海顿(奥地利一位优秀教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7、将学生的“错误”视为一种教育契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菲拉(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本月我读了《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本书选取了20位“美国教师”,集中展示了他们在教育方面的闪光之处。“美国教师”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声望最高的教育奖项,本书所选的20位教师,是1991—2010年“美国教师”称号获得者,因此可以说这些教师是美国教育界的“奥斯卡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超越于常人的智慧,却是教师这个岗位上最成功的人。他们卓越的成就告诉我们,教师可以影响世界,创造未来。那么,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究竟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是优秀的教师?他们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最优秀的教师都热爱自己的职业
美国教师不是把教书看作谋生的手段,而是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用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用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用自己人性的善良去描绘学生人性的善良美好。
对职业的热爱,才能迸发出灵魂的光辉,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无比热爱的老师,才能感染身边所有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热爱。怠惰使人沮丧,而热爱可以激励人的潜能,激发孕育的力量。热爱教师职业,才能全心全意,毫无顾虑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培养出拥有纯洁灵魂的人才。
二、最优秀的教师都对学生充满爱心
内心对学生充满爱意的老师,他们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胸怀宽广,能包容性格脾气迥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慈爱的长者,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记在心间。
2003年美国教师贝茜·罗杰斯指出,“教师必须以一种关爱和积极的态度欢迎他的孩子们”。2001年美国教师歇尔·福曼也曾提出“只有得一位有爱心、宽容和受人尊敬的教师的支持,他们才能克服自身的不足”。
三、最优秀的教师都信任自己的学生
信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信任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思想转化以及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可以说信任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教育实践对教师提出的理性要求和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
四、最优秀的教师都重视反思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和我国学者林崇德提出的“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都表明了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学反思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的积极自我审视行为,以期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这正是教学反思的现实意义所在。
五、最优秀的教师都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2004年美国教师凯茜·梅勒说:“我始终不忘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便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家长把他们的孩子托付给我,我要尽最大努力不辜负他们的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与同事、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融洽的氛围,能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合力,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优良个性的形成,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三篇:读《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了《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二十位优秀教师的教育历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凭借突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教书育人,是当前美国教育界的卓越典范。他们用自己的笔和思想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实用的经验,用成功和收获告诉我们,教师可以改变全世界。本书以其科学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美国教师成长的必读之书,我读后受益匪浅。
一、教学理念要建立在激情、职业精神和坚持不懈这三大“支柱”的基础上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释放出他的激情,因为这种强烈的感情,能够照亮孩子们的学习之路,学生们可以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力量、热情和创造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鼓舞学生,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职业精神意味着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做一项神圣的职责,成为富有职业精神的教师,其重要性超过了获取知识、教学技能和获得教师资格证等等的总和,作为职业教师,应超越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模式,努力成为一位“艺术家”。坚持不懈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那些存在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孩子,我们必须找出教育和辅导这些孩子们的最佳方法,面对困境中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二、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协作
“孤军奋战永远没有力量。”这是西方一位哲人的名言。教育更是这样,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团队。光有这样的团队还不行,关键是协作,当你需要同事的密切合作,你只不过是一个倡导者,而当同事需要你时,那么你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力量。2006年“美国教师”金柏莉•奥利弗,通过与他人合作,帮助面临贫困、种族主义矛盾、语言和流动性大等多方面的困难学校走出了困境。她是一位完美的团队合作者,帮助同事和学生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有意识地与他人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国家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的整合,甚至综合性课程的开设都是在告诉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合作的意义。
三、教师必须信任自己的学生
信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信任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思想转化以及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信任学生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他们从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要给学生留下改正的空间。他们不但关注学生的现在,更重视学生的将来,他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四、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他们会平等地对待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胸怀宽广,能包容性格、脾气迥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慈爱的长者,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2003年美国教师贝茜•罗杰斯指出,“教师必须以一种关爱和积极的态度欢迎他的孩子们。”2001年美国教师米歇尔•福曼也提出,“只有得到一位有爱心、宽容和受人尊敬的教师的支持,他们才能克服自身的不足”。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而绝非单一的文化传递,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那只有爱。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怀有一颗博爱之心。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我有太多要学习和实践的东西。我要创新班主任工作方式,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要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实现快乐、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我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就是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乐于为每一位学生服务,要乐观、开朗,这样才会感染每一位学生。总之,我读了这本书,收获了太多太多,当然,更重要的是运用从书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今后的教育教学。
第四篇:最有效教学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后,读着这些一线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效谈着关于如何问课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
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朱燕
第五篇:高考作文如何准备最有效?
高考作文如何准备最有效?
语文复习最能拉分的板块当然是作文无疑了。一类作文和二类作文之间最多的可以达到十来分的差距,作文一旦写得不好,前面辛苦做对的阅读题就全打水漂了。因此,在语文复习阶段,我们要树立一个观点,作文这一块肯定是要花功夫,要去进行归纳、进行总结的,看材料和不看材料差别很大。
根据分类收集素材
艺术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全方位地去关注和搜索作文素材当然不大可能。所以,应主张抓住重点的话题,搜集重点的素材,并且能够写上一到两篇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在考试里面就会心里有底。
第一类:根据过往考卷倾向性去收集。
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命题虽然年年换角度,但命题的主要倾向性基本不变,即关注学生自身的精神成长,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去发现和升华生活的哲学。这类题目不易生搬硬套典故拼凑了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准备今年的作文题时,大方向仍然是从自身的经历感悟入手。对自己有启示的、有影响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可以多翻阅以前写过的周记、作文等,并从同一个事例中尽可能多发掘不同的角度,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可以使一个素材变成多个素材。
第二类:人文关怀,永远的热点和香饽饽。
语文课堂已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反映到考试上更是如此,从近几年高考题目看,很多都是有关人文内涵的主题。这个问题说大很大,但其实还是从身边的社会焦点出发,比如国学热、抗震救灾、皮革酸奶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素材。这些事件与高中生的生活或许有一定距离,但在了解事件基本信息后,学生是完全有能力提出观点,或从中归纳出道理的。这种关注世界的眼光、引发思考的意识,是一位即将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知识分子、引导时代发展的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未来更需要要利用这种素质,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此类素材可称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可以多看看名家的分析和报纸的评论,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训练自己对这类素材的思辨能力,在考场上将它们化为己用。
先符合题意,再争取创新
平时学生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创新与不偏离题意这中间怎么把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处理好先后顺序——必须要先符合题意之后再提创新。不然,光顾着创新可能会犯下偏题的大错。符合题意和创新之间并不是矛盾的,是一致的。所以作文首先得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去进行创新。
第二,创新并不是一味的新奇古怪,高考作文中的创新首先在于深刻,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者说对一个问题进行挖掘,挖掘出别人没有或者很少感觉到的。这种创新还在于知识面的广泛,在于我们积累下的材料、素材的新意。比方说一讲到思想品德就举雷锋的例子,这就不叫新意。因此,好素材能帮助我们创新。
每天阅读十几分钟,培养好的语感
作文语感特别重要,每一天花10多钟时间,看一些美文,最好是前两年高考的一些满分作文。当复习其他功课学累了,这类文章可以当做一种消遣去读,权作休
息,而不是一种学习任务。在读的过程中,一般总会不由自主被满文作品里的一些精彩的语句或者是思想所打动。而这些东西慢慢潜伏进我们的脑袋里,在高考的考场上大脑思维的高度活跃中就会突然蹦出来,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时候,说不定在高考作文场上,我们就能写出令自己惊讶的高质量作文。
形成自己的结构模式
作文结构在考试作文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语言更大。作文分段不宜过少,显得条理不清;也不宜过多,显得主干零碎。一般来说,800字的文章,5-7段的分层是比较理想的。在考前作文的强化训练和准备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结构模式,即写一篇文章,无论怎么写都是5-7段,并能形成固定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模式。同时,我们每练习一篇作文,就多积累一次,点评自己好的思维、好的题材、好的语言等等,在第二次作文时注意把前一篇的养分吸取了,继续滋养第二篇文章。像小花小草一样进一步生长,开花和结果,这样一篇篇积累下来,在进入考场之后,面对考场那一篇文章也将是我们复习阶段中最棒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