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范文大全]

时间:2020-11-21 16: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

第一篇: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

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

恰当地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一同活动、适时表扬和奖励、学会向孩子道歉。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希望有所帮助!

一、交谈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

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

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

第二篇: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一章 激励的两难

到底是激励还是不激励

员工不想好好表现的原因,主要在缺乏适当的激励。对管理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种口头禅,也往往由于误解激励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

管理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不能够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只是嘴巴上说说,却缺乏真正有效的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实际上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

员工表现得好不好,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可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一般来说,管理者的态度占有最大的比重。

换句话说,员工是否表现良好,管理者应该负起重大的责任,并不是把责任通通推给员工、指责员工,甚至以为动用各种威胁、恐吓、施压等措施,便能够解决问题。管理者即使十分忙碌,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来研究有关激励的种种论述,以期对激励有所认知,然后知行合一,合理地表现出来。唯有管理者先有良好的表现,才能够感应员工也好好地表现。其中,管理者对激励的正确认知以及合理运用,更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表现。

绩效不佳的理由有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一说到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之一,至少是大家最容易寻找的一种借口。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管理者不激励,员工懒洋洋,管理者自己也不好受。因此,缺乏激励,成为管理者的常见罪状之一。

管理者把绩效不佳的原因,归咎于员工的工作表现不够良好;而员工则反过来责怪管理者不懂得激励,也缺乏激励的措施。这种彼此怨责的现象,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成为十分普遍的组织病态,也是士气普遍低落的主要原因。

士气非常重要,大家都希望提高士气。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令人伤心的士气不振,连带着产生绩效欠佳的恶果,更是大家所不愿意承受的心理负担。要提高绩效,必须提高士气,而希望士气高昂,又非适当加以激励不可。所以,管理者应该心里有数,不激励不行!

不要认为激励只是一种口头禅,说说就算了。不要把刺激、鼓舞等和激励相关的字眼当做激励,以免行而不当,有激励却没有激励的效果。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对于这一点,管理者一定要心里有数。

激励并非易事

既然不激励不行,那么实施激励就是了。不过,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实施激励,难免有一些规定,然后配合奖惩,以资增强效果。中国人相当机灵,马上动脑筋,全力做到符合规定,这时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都派上用场,弄得考核的人头昏脑胀,很不容易分辨清楚,以致每次公布结果,大家都觉得不公平。这样一来,大家愤愤不平,徒然把激励的效果抵消了,有时还会引发一些反效果。

实施激励引起不平之鸣。有了激励,大家忍不住要明争暗斗。中国人的习性,有很多地方像水:得到好处的时候,好像水流在平地一般,默默无声,根本不会说出来;一旦受委屈,受到不平的待遇,马上像水流在斜坡上一样,不平则鸣,发出很大的声音。

得到好处的人,并不感谢,因为他是依规定获得的合理报酬,只按照规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为什么要心存感谢?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则深感不平,因而发出不平之鸣,严重地打击士气,破坏团队的和谐。

管理者不可以不顾虑激励所产生的效应,因为管理者自己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而员工觉得怎样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且是管理者无法控制的。

激励的用意,原本在改善工作的气氛,使员工互相了解,保持稳定的工作步伐,彼此协调,在合作中创造良好的绩效。然而,不平则鸣,可能导致员工互相猜忌,甚至怨声载道,反而得不偿失。激励的用意虽好,产生反效果,当然不好。只要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不管用意有多好,也不能算是良好的激励。

得不到奖赏的人,大多有不平之感。任何激励措施,不可能不分等级一律给予同样的奖赏,因为通通有奖固然皆大欢喜,但也偏离了激励的实质。一旦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赏,马上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于是造谣生事,弄得人心不快,情绪不稳定,产生很大的反效果。得到奖赏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认为奖赏是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报酬,心里不感激;得不到奖赏的人,可能居多数,他们认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心里不服气。这些反应,往往抵消了激励的功能,不可不慎。

不平则鸣会引起反效果。员工所产生的感觉,固然由员工自己自作自受,因为抱怨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然而员工的不平,对管理者的心理同样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使管理者心生不快,情绪上受到影响。

激励的效果,管理者和员工双方都必须共同承受。效果良好皆大欢喜,管理者固然不致浪费激励成本,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伤痛;员工也将士气振奋,再造佳绩。效果若是不好,那就两败俱伤,管理者气愤不堪,员工也愤愤不平,此伤害实在远大于所花费的成本。

激励最怕的,就是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因为不平则鸣,会产生很强烈的破坏力,使激励失去作用。要减少不平之鸣,管理者最好说明“我不敢保证一定公平,却有心做到公正”,唯有在“公正未必公平”的气氛下,才能把不平的感觉消减到最低程度,因而把激励的效果提到最高。

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

人性既不像X理论所描述的“天生懒惰,讨厌工作”,也不像Y理论所寄望的“经过适当激励,人人均能自我领导,并且具有创造性”。

人性可塑,但是有其限制。不激励不足以调适员工的行为,而激励也无法完全改变员工的行为。特别是不平的心理,更是激励的一大阻碍。

最好的办法,便是根本改变公平的观念。管理者坦诚说明“我只能够公正,却很难保证公平”,因为管理者自己强调难保公平,员工就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得到奖赏不感激,未得奖赏不服气,完全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完全公平所招致的恶果。公正未必公平,是解开两难的观念突破。

实际上,不公平才是常态,公平反而是一种特殊的心态。一种激励措施,居然被大家视为公平,不是这个组织太专制了,大家敢怒不敢言,不敢明白地表现出来;便是这种措施太宽松了,大家毫不费力,就能够获得激励,而且所得甚丰,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一时间觉得十分公平,当然没有什么怨言。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合乎激励的原则。

激励和沟通、领导一样,都会产生两难。不做不行,做也不行。把公平的观念摆在一边,用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应该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

激励从两难开始,才能够兼顾激励与不激励。换句话说,应该激励的人,才给予激励;不应该激励的人,不必给予激励。同样地,应该激励的时候,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实在不能激励。

激励不可过分,以免“惯坏”了员工,无以为继;或者“鼓胀”了员工,造成长期疲惫。激励应该合理,目的在有效调适员工的行为。站在激励的立场,相当于凡事都要激励,很容易掉入讨好员工的陷阱。激励不好,不激励也不好,这是两难。怎样兼顾激励与不激励呢?那就是“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以求得合理的激励”。

第二章 中国人的激励特性

有本事就来拿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

公正地提供机会,有本事就来拿。但是机会不够多,不能普遍地提供,所以不见得公平。这一次拿不到,等待下一次,公正未必公平,大家才能够谅解。

要求公平,并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须具有良好的配套。譬如,资源非常丰富不可能短缺;或者机会十分充足,不致有所限制。实际上,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很难达到这样。我们所能够控制和运用的资源,往往十分短缺,至少不够充分;我们所能够提供的机会,也常常十分有限,谈不上充足。公正就是合理,合理的不公平,并不是不公平。

做人的本事加上做事的本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本事。一个人只会做人不会做事,固然会造成一团和气的人际关系,却可能一事无成,毫无工作绩效。一个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尽管很能够在工作上有所表现,但每做一件事便得罪若干人,到头来把人都得罪光了,处处有阻力,请问又如何做好事呢?所以,好好做事之外,还要好好做人,两者并重,才是真本事。西方人重视能力,主张能力本位,认为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受到相当的激励,以资公平。中国社会,有能力的人,有时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打击。因此有人主张,完全不顾人情、伦理,使有能力的人居上位,结果弄得组织气氛十分不安宁,而团队士气也相对低落,以致把种种不良现象都归咎于传统的厚重包袱,认为是进步的阻碍。

拿不到怪自己

组织所要做的,是把守人员进入的第一关,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慎重甄选员工。不随便选用人员,是确保工作绩效的先决条件。对新进员工要用心逐渐深入了解,同时给予必要的训练,并且适才适用,指派合适的工作。提供员工表现的机会是组织的责任,员工在工作上若无表现的机会,就会觉得厌烦、不安,不但挫折感愈来愈重,而且可能跳槽离去。

工作的标准应该明确,然后公正地予以考核。绩效优良的员工,依照规定给予奖励,以资强化。这一部分措施,如果做得合理,便能够发挥激励的效果。组织提供机会,在员工表现优良时,给予应得的认可或奖赏,使其获得自我满足,便是有效的激励。

甄选合宜,创造出良好的激励环境。因为同仁的素质所造成的士气和团队精神,对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激励有效与否,主要系于员工的心理反应。所以,志同道合成为十分重要的团队气氛。

作为员工,必须彻底地觉悟:拿得到不必骄傲,而拿不到则最好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能够自我反省,才有拿到的一天。

中国人特别重视反求诸己,便是基于“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样比较快速而有效”的道理。我们很难改变他人,不如改变方向,好好地调整自己,反而比较有把握。

一般人喜欢怨天尤人,实际上怨天又有什么用?天毫无反应,怨也无济于事;尤人则往往惹人反感,更增加以后对自己的阻力。怨天尤人,受害的多半是自己。

口头上怨天尤人,心里头自我反省,还说得过去。因为表现于外的,不过是做给别人看;而内在的行为,才能发生真正的作用。问题是看的人有什么反应,这才比较重要。得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不必怨天尤人,却应该反求诸己,认真检讨自己的弱点,寻找自己的盲点,以便用心充电,增强自己的本事,等待下一次机会来临。

合理的不公平

充电到底是组织还是员工自己的责任?答案并不一致。我们建议:员工最好明白,充电乃是自己的责任。一个人具备真本事,任何人都抢不走,而且一辈子都可以用。充实自己,就是今天常说的终身学习。无时无地不需要学习,当然是自己的责任。

激励的目的,无非在引起被激励者内在的心理变化,使其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以便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一般激励理论,大多偏重被动的刺激,寄望于管理者对员工实施有计划的刺激,使员工同样被动地产生反应。

我们则兼顾主动的部分,一方面自我心理建设,使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相信有本事终久能够获得应有的激励;另一方面则不因得不到激励而觉得没面子,以致怨天尤人,更增加自己的阻力。等待、忍耐、充实,才是面对激励的修养。主动胜过被动,自己掌控自主权,总比受他人控制,随着他人的刺激而反应要方便得多。自我充实、终身学习,永远不吃亏。组织公正地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本事的就可以好好表现,获得合理的激励。否则便受到纠正、批评,甚至指责或处罚,获得负面的感觉。

然而,不公平是事实,合理性也不容置疑。合理的不公平,才是真平等,叫做立足点平等。把有限的机会提供给有本事的人,可见人是不是有本事,要让别人来认定。保持良好的形象,乃是一个人有本事的必要表现。适当地保护或增强自己的良好形象,让管理者放心地把机会交给自己,才能够在合理的不公平气氛中,获得有利的影响力。

平心而论,管理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分配工作方面是不是恰如其分,合乎员工的实际状况。员工的绩效和工作的成果,乃是管理者的重大职责。凡事站在上级的立场想一想,然后才想自己的立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先弄清楚,再来要求别人,应该比较合理。

自己有本事最要紧,充电是自己的责任。希望得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实力并且适当地改善自己的形象,使上级具有信心,放心把工作机会交给自己。有机会不能好好表现,势必损害自己的信用,不可掉以轻心。

第三篇:最有效教学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后,读着这些一线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效谈着关于如何问课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

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朱燕

第四篇:家庭教育的7种有效方法

家庭教育的7种有效方法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

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成功的交谈,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

对孩子进行表扬、奖励也是很有学问的。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

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

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

近几年,有些“学者”把“赏识教育”称为“万能的教育”,并且说:“赏识孩子时,可以无中生有。”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种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学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

五、宽容的艺术

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列宁8岁时,随母亲去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当时无人看见,查问原因时他害怕也没承认。细心的姑妈猜着准是淘气的列宁打的,不过妈妈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民中萌发羞愧感。三个月后,妈妈亲昵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欲有所言,不料列宁失声大哭,讲出了打花瓶的事。妈妈安慰儿子,并宽容了他。妈妈知道儿子在这场内心的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印度圣雄甘地,少年时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进而发展到偷钱买烟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堕落的过程详细地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并鼓足勇气把它交给了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教诲和惩罚。父亲没有责备他,只是久久地凝视着甘地,两行热泪滚滚落下。父亲的宽容使甘地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那以后,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见,宽容的确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应用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实施宽容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并深感内疚、悔恨时方可运用宽容手段。

家长准备原谅孩子的过失时,应该从表情上、语气上使孩子感到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悔改。如列宁母亲对列宁的抚摸,甘地父亲的热泪,都是对他们极好的教育。家长不可取无所谓的态度,使孩子如释重负,没有压力,缺乏改正的决心。

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而这种习惯和品德只有在实践的锻炼中才能产生和巩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没有干好,就再不让孩子动手参与了,允许孩子去干好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宽容。

宽容,绝不等于放任、撒手不管。宽容是积极的教育,旅途是家长失职的表现。

六、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

七、树立榜样的艺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引导。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

第五篇:家庭教育七种有效方法范文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成功的交谈,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对孩子进行表扬、奖励也是很有学问的。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

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

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

近几年,有些“学者”把“赏识教育”称为“万能的教育”,并且说:“赏识孩子时,可以无中生有。”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种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学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

五、宽容的艺术

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列宁8岁时,随母亲去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当时无人看见,查问原因时他害怕也没承认。细心的姑妈猜着准是淘气的列宁打的,不过妈妈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民中萌发羞愧感。三个月后,妈妈亲昵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欲有所言,不料列宁失声大哭,讲出了打花瓶的事。妈妈安慰儿子,并宽容了他。妈妈知道儿子在这场内心的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印度圣雄甘地,少年时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进而发展到偷钱买烟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堕落的过程详细地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并鼓足勇气把它交给了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教诲和惩罚。父亲没有责备他,只是久久地凝视着甘地,两行热泪滚滚落下。父亲的宽容使甘地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那以后,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见,宽容的确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应用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实施宽容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并深感内疚、悔恨时方可运用宽容手段。

家长准备原谅孩子的过失时,应该从表情上、语气上使孩子感到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悔改。如列宁母亲对列宁的抚摸,甘地父亲的热泪,都是对他们极好的教育。家长不可取无所谓的态度,使孩子如释重负,没有压力,缺乏改正的决心。

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而这种习惯和品德只有在实践的锻炼中才能产生和巩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没有干好,就再不让孩子动手参与了,允许孩子去干好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宽容。

宽容,绝不等于放任、撒手不管。宽容是积极的教育,旅途是家长失职的表现。

六、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

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

七、树立榜样的艺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引导。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

文章转自:[url=http:///]小学生学习网[/url]

下载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式家庭教育:放手的艺术

    美国式家庭教育:放手的艺术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哲人早就以超脱的口吻告诉了我们,“儿孙自幼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虑。”但是几千年来为人父母者还是不懂怎样适度放手,让儿孙去追......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 孙海燕 《有效教学艺术》让我感觉实用性很强,现在我借鉴书上和网上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这本书中让我感觉实用性很强,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

    《美术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刘海蓉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遍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

    《有效教学艺术》简介

    《有效教学艺术》简介 内容简介 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指体现教学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完美形态的艺术形式。就课堂教学而言,它包括备课教学艺术、驾驭教材教学......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精选5篇)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同样讲究方式方法。现在的孩子,除生活经验和处事经验不如父母之外,其它方面不能说他们不如父母,尤其是在知识面上,许多孩子远远超出了父母。而且,孩子们的知识......

    家庭教育最易忽略的部分

    细节一、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

    秘书有效倾听的艺术

    秘书有效倾听的艺术作者/ 张东古希腊哲人泰勒士说过: “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 人有两只耳朵, 却只有一张嘴, 所以要多听少说。据国外学者研究, 一般情况下,人在倾听时的效率......

    高考作文如何准备最有效?

    高考作文如何准备最有效? 语文复习最能拉分的板块当然是作文无疑了。一类作文和二类作文之间最多的可以达到十来分的差距,作文一旦写得不好,前面辛苦做对的阅读题就全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