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戒尺应不应该归还讲台
戒尺应不应该归还讲台
南庙小学 罗银银
从学生到教师,我看到了一代人的教育理念转变,我既为之欣慰,又为之疑惑。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种改变真是教育发展的初衷吗?
过去,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而言是崇高的,是完美的,是神圣的,这并不是说,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原则,而是源于我们发自内心对老师的尊敬。每位老师都很严厉,他们会在你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给你教训,让你知道什么事这辈子只能做一次,让你明白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从而使你长了记性,再不可逾越这错与不错的鸿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教师的严厉造就了学生的细心、认真和谨慎,而这种习惯往往是我们以后生活中所必须之品质。
当我做了教师后,教师便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神”,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软弱的,可欺的,可忽视的人。面对学生的种种错误,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不可惩戒,可这说教的效果就差多了,学生不仅不听,反而对老师产生厌烦,更别说惩戒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安抚学生的心情,那他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就会做出让你后悔莫及的事情,以此来提醒你他们是不可触犯的。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局面:我在上英语课时,有一男生老是交头接耳,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的干他想干的事儿,几乎每节课都是如此,严重影响我的课堂教学。我多次劝他,教导他,他不但不听,反而更加猖狂,我忍无可忍,将他赶出了教室,在门口罚站。然而,就是我的不忍让我后悔万分。该生的家长得知此事后,说我是体罚学生,硬要把我告到教育局„„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我满腹委屈,却百口莫辩,最后还是老公出面说和了此事。
这件事虽过去一年多了,如今学生都已毕业离开,可我仍心有余悸。面对工作,我兢兢业业,面对学生,我满腔热血,问心无愧,可我却没落下个好。它对我的影响很大,震撼也很大!它告诉我,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不光要有专业的知识,负责的态度,还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极高的情绪控制力。从此,我在工作中,只能慎之又慎,只怕一个不忍将我十几年寒窗之苦的果实给撒了,将我对未来的的憧憬毁灭了,将父母养育我,栽培我的心血白费了„„ 据不完全报道,在最近几年内,有多起教师被学生或家长袭击的事件曝光,施暴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其中更有几起案件为家长“亲自上阵”。施暴原因主要为老师催交作业、没收课外书、叫家长、课堂点名等等。件件触目惊心,个个发人深思,这难道不是教师的悲剧吗?可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啊!
当我仔细翻阅相关管理规定才发现:《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也明确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教师被发现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按照《教师法》:“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亦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不仅如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针对有着严重不良行为被送往工读学校的未成年人,学校也“不得体罚”。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何为“体罚或变相体罚”?“体罚或变相体罚”与“惩戒”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008年,教育部明确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可如今学校的现实尴尬却是,学校与教师并无确切的关于惩戒和体罚及变相体罚的界定条例。高高悬在头顶的各项明令发布的国家法律,使得学校和教师完全摒弃体罚、变相体罚的空间,甚至将留校、罚抄、罚站、罚劳动等弄进了“变相体罚”的箩筐中,把将学生逐出课堂等行为指为剥夺了学生“受教育权”。这叫学校、老师情何以堪。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种种行为都被禁止,这种对教育机制的“体罚”的全盘否定,是束缚学校、教师正常教育的手脚,甚至不少学校为“远离诉讼”,弄得学校、老师想管又不敢管,无可奈何地让一个又一个学生“烂”下去。
老师到底该不该管学生?面对法律说辞的模糊,以及相关法律的一些冲突,学生作为孩子的权利无限的扩大,相反的,教师的权利却被无形中缩小很多。加之当下这种对教育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对于教育过程应有的惩戒权,采取的“一刀切”政策,把老师或过界、或不过界的教育惩戒手段,都放在“体罚”的箩筐里。进而也形成了目前一种尴尬的局面:当你说反对老师体罚的时候,就有人列举美、韩等国家都有授权教师体罚的例子;当你说支持老师体罚,还得保留正当教育惩戒权的时候,立马又有人跳出举极个别老师丧心病狂虐待学生的例子。《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等法律和规定,看似保护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则通过法律之名纵容学生,保护学生在有不良行为时的人格尊严。然而却不知,如此保护实则是对学生尊严最大的损害。
树木在成材时必当修枝剪叶,去除多余的枝丫以免夺去主干成长的养分。教育其实也是如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要有修枝剪叶的过程,不断的修正孩子各种不良习性。然而,修剪的过程必然带来痛苦。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爱的教育固然要有,但决不可忽略惩戒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而戒尺就是教育惩戒的最好工具。
戒尺,古已有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教具,用来警示和威慑学生,使其正身,勉学。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下,它慢慢的退出了教育的舞台,下岗了。
面对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听劝告,易走极端道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让这个旧时的学生益友回归课堂,虽说它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即使可以帮助个别学生,那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篇:应不应该大力发展核电
今年三月,在日本福岛,九级强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关于核电的争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边是巨大的能源缺口与不断恶化的环境,一边是民众对于“核电”安全的恐慌。站在天平的中央,中国 应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让我们从明晰概念展开思考,核电,即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量发电。核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它原料来源广,包括铀、钚、铯等元素;同时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经计算,1千克原料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的煤。
大力发展是指在现有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研究,改进到不断完善 核电技术及其配套体系,达到使结构平衡的目的。
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我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核电,理由如下:
1首先,大力发展核电能够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每年的用电量高达4万亿千瓦时,每年的电力缺口也不断攀升,2010年更是突破了1250亿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中 占有78%的火力发电,其主要原料----煤,在2024年即会开采殆尽。面对巨大的用电缺口,与单一的能源结构,核能发电的转化率高、可再生的优势得以凸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理性选择。
2再者,大力发展核电,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发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灰等有害气体不同,一个同等规模的核电站,在上述三个指标中能够做到零排放。即使是为人诟病的 周围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也仅为同等规模火力发电厂的1/4,远低于“天然本底水平”。凸显了核电第二个特性,清洁性。
面对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2020年前碳排放减少45%”的庄严承诺时,核电成为了未来中国遏制气候变暖、推动能源发展的最佳选项。
3回顾日本的核事故,它留给人们阴影尚在威胁尚在,可是它带来的启示与挑战仍与发展同在。不同于日本核泄漏事故中的第二代初级技术,中国已在完善二代的基础上加强了四道保护措施,并且在研发第四代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核事业已筹备了近30年,时至今日我们已有能力发展核电,并且是在更加保障安全,完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核电。
诚然,安全问题是民众心中最大的质疑与忧虑,但这种质疑要以科学为依据,这种忧虑不应该让人停止追求的脚步。昨天的错误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如果我们再不加以行动,等待我们的将是明天能源枯竭的灾难。面对明天,是要带来一场危险的生态灾难,还是选择一个有核电的未来呢?
第三篇: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反方)
关于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的那些辩论
反方观点
我这里有这么一组数据 大学生每年的死亡率是1.97% 而九成是自杀 七成是因情而轻生 这个比例远高于社会上因情自杀的比率
这样血淋淋的事实不正是说明现在的大学生不论从身体素质,精神层面,还是经济背景上说都是不适合谈恋爱么?远高于社会上因情自杀的比例,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现在大学生对恋爱失败处理能力的低下,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知道对方辩友提出的通过恋爱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说法如何站得住脚呢?你想想一个在恋爱中享受喜悦的人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清楚 又怎能有责任感呢?
对方辩友所说的都是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一系列一厢情愿的美好憧憬,事实上像这样两个人这样相互介入各自生活的亲密接触,带来的往往不是所谓的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共同拼搏,更多的将会是慢慢发现各自的性格缺陷,从而产生剧烈矛盾,最终导致情感的破裂。要知道,根据可靠的调查数据,99%的大学生恋爱都是一失败告终的,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更加应该好好学习,而不是专门想着谈恋爱。只有在大学期间打下结实的知识基础,锻炼好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迎接一次真正的有意义的恋爱!
我们在大学期间的行为或者说是所有的活动的起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家里人的支持,上学期间是很少有人有获得经济上独立的能力的,搞恋爱关系免不了是要消耗很多的金钱,换个角度来说,你在学校和心上人的潇洒是不是可以看做是建立在父母的汗水上的一种行为? 对方辩友说的的确也是不错的,时下也的确有这种平民恋爱的存在的。但是不知道对方辩友是否考虑到策划这样一次和您心意的浪漫又省钱却不一定能换来周围其他人羡慕的目光的恋爱活动是否真的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各种攀比显现比比皆是,金钱总是谈恋爱的必要条件,请不要说我俗气,事实上现实就是很俗气的。尤其对于我们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谈起恋爱来很有可能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份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感情!
诚然,大学里一味的学习的确是枯燥无比甚至是不适得其反的,然而我们完全可以参加一些列的课外活动,以此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但是对方辩友所说的用谈恋爱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我认为是万万不可取的。且不论谈恋爱是否能放松心情,光是抱着放松心情这样的心态去恋爱的做法就该遭到质疑。请问对方辩友,抱有这样轻浮的具有娱乐精神的心态的大学生去谈一次本该如您所说的很柏拉图很纯美的恋爱是否应该提倡?
对方辩友所说的大学里恋爱很好很纯洁的说法我似乎不能苟同。大学是社会的缩影,现在的大学远不是古时候的学府了,如果大学恋爱就等于纯洁,进入社会的恋爱就很功利的话,莫非我们应该在高中,在初中,在小学就谈恋爱?
这样的一种设想真的是相当的美妙啊,让我都有些心动了,但是,请大家注意,(对方辩友是否是少说了一个字呢)应该是男女朋友一起去自习室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真正男女朋友一起自习,这个现象我倒是觉得听到的多余看到的,看到的多余做到的啊!再退一步说,对方辩友如果是抱着劳逸结合的心态谈了一次恋爱,那是不是忽视了谈恋爱才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事?两个人谈恋爱,肯定相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讲,和大家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就会减少,有很多锻炼自己能力,享受集体活动乐趣的机会都会失去。如果到了谈恋爱是劳,学习是逸的地步的话,这样的劳逸结合是否太过讽刺了呢?
遗憾?那我要问问那些可以花半个小时擦一双皮鞋,认为“皮鞋不亮,爱情没有方向”的同志什么是真正的遗憾了!是在象牙塔下立誓要好好学习之后却将誓言抛诸脑后遗憾呢?还是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时为大学里花去太多时间恋爱而后悔遗憾呢?还是在大学里谈了一次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有爱甚至对你一生有重大破坏作用的恋爱遗憾呢?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1、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谈恋爱?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惧怕谈恋爱影响学习呢?为什么国家,学校不明文禁止呢?所以说谈恋爱是有利的。如果像你们说的是谈恋爱有害,那是不是说没有谈恋爱的人就会成为博士,硕士呢?现在又许多攻读研究生的人都有了婚姻,那是不是说他们要离婚来好好的读书呢?为什么要让我国多这么多的尼姑和和尚呢?在大学只是增长我们的知识,但是谈恋爱却可以锻炼我们的感情承受能力。
2、如果说你们认为谈恋爱是有害的,是因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那你认为什么时候我们的思想和心理才会成熟呢?那你们认为什么时候才适合谈恋爱呢?
3、如果说你认为谈恋爱对学习有影响,那你是不是说婚姻就对工作有害呢?那我们这个社会还能发展吗?
为什么你们认为我们谈恋爱就不能好好读书呢?为什么你们认为我们谈恋爱就不会奋斗呢?为什么我们谈恋爱就不能成功呢?不是有说过: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呢?这能不能说明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呢?(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没有说谈恋爱就等于不好好读书,就等于不奋斗,我们只是在说谈恋爱之后不利于好好读书,我们关注的是应不应该的问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至于说在大学谈恋爱会不会成功,那是要看你对成功的定义了,如果你这是想聊以安慰,仅供娱乐那我想大学恋爱成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最后,要知道,爱情的力量是很大,但是这不等于爱情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
4、如果你错过了你的最爱,你会不会后悔一辈子的呢?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当你真的面对谈恋爱是不是会手足无措,是不是可能会造成连你都无法承受的后果呢?
(遗憾。。)
第四篇:中华诗词应不应该进校园
中华诗词永不落伍
北盛中学226班 陈文心
在这个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年代,在这个物质与思想冲撞的年代,在这个新新词语和明星不断闯进我们心灵的年代,那些儒学,道教,处事之理,做人这本呢?也许只有语文书里才能见到了吧?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诗词却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学生时代背的那么多诗句,也许也仅还是那些残存的记忆还留在脑海中,仔细想却想不起来了。诗词,那一串串精捍短小的句子,还饱含着不同的道理,细细品味又有另一番滋味所在,每一个诗人,所见不同,所闻不同,所游不同,得到感悟自然也就各不相同,真是“一诗一世界”啊!只是在诗词这条道路上探索的人,还是太少了。
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富的宝藏,我们后人责无旁贷的保护了起来。例如:教育局规定了70首必读古诗;那些出版社积极地出版着唐诗宋词;我们每一学期都必定会学很多首古诗等等。但是这些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死背这么些没用的古诗词呢?难道我们还用文言文说话?这也太可笑了吧。面对这些质疑,我可以毫无疑问的告诉那些质疑的人你们错了。中华诗词为什么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就是因为每一首诗作都是古人智慧与心灵的结晶。其实,处处有诗意。
诗可以抒情。最摄人魂魄的植物——石榴、最缠绵悱恻的植物——柳树、最坚忍不拔的植物——竹子、最黯然神伤的植物—
—梧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也是古诗中常见的抒情物。美景中有诗意我们生活中也不少。只要以诗人的心态来看待我们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无穷的诗意。攒钱买手机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课玩手机被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写检讨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晚休开卧谈会时———“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元旦联欢表演节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起补考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家长会开到动情时———“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放假前宿舍里的被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放假回到母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古诗新解,无穷趣味,博大家一笑。
2009年高考中,18岁的武汉汉南区考生周海洋,用51行102句每句七言的古体长诗高考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赢得了“最牛高考满分作文考生”的称号。
以另类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他,尽管高考成绩仅370分,仍被三峡大学相中。该校通过专科补录将他录取,并让他“挂靠”到该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习。
这说明,还是有人为保护中华伟大文化而努力,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诗词文化,为中华精髓文化而骄傲!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辩论稿---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
辩论会辩论稿
主题: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
第一环节:观点陈述
正方: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第一,什么是恋爱?国家权威书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恋爱,即男女双方表达倾慕的行为表现。这是从情感学的角度对恋爱作出的解释。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站在生理学与心理学的高度上讲大学生正常的恋爱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第二,大学生谈恋爱是恋爱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助推器。大家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彼此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鼓励、支持,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自我增值,共同进步,同时使自己更加自信。第三,大学生谈恋爱无形之中培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与爱的能力。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爱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有助于我们毕业后应对社会上形形式式的矛盾。同时,大学生谈恋爱增加了人生阅历,积累了情感经验,成长了,成熟了,学会了体贴,学会了宽容。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反方: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父母辛苦赚送我们来到大学进行深造,目的是要我们认真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人生作一个铺垫,很多同学因为沉溺于爱情而耽误了学习,浪费了时间。其次,大学生谈恋爱所用的资金都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此时的你还不能够养活自己,只能将这个负担扔给了父母,给父母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看到渐渐衰老的父母,我们又将于心何忍?最后,大学生在生理上虽然已成熟,但就心理而言,仍处于象牙塔中,根本不知道何所谓真正的爱情,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两个人走到一起只是为了排解彼此心理上的寂寞,不仅浪费了时间,更甚者会做出一些令彼此受伤害的事情。
因此,我方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谢谢大家!
第二环节:驳论
正方:走出大学校园后,大多数的恋爱不是为了爱而恋爱,而更多考虑的是金钱、地位、门当户对,这样的爱就是不纯洁的爱;大学校园的恋情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是较纯洁的恋情。如果不在大学谈一场恋爱,你不觉得是人生情感的一大遗憾?
反方:我方观点认为,首先,大学生的本职任务还试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生活中不少坠入爱河的同学是无心学习的。其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学生恋爱不纯洁,灰姑娘极力寻觅王子,不少清贫男生也想走捷径,意欲成为达官贵人的乘龙快婿,那么这样的恋爱还纯洁吗?最后相信有不少人看过一本书《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这很好的反映了大学生恋情的短暂易逝,毕业后彼此各奔东西,到头来,大学情侣不仅没有收获甜美的爱情,反而带来了无边的痛苦,不尽的泪水。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贪恋爱。
反方:大家都知道谈恋爱消耗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就财力方面来看,每个月的14好都是一个特殊的情人节,再加上双方的生日,平安夜,圣诞节,新年等等,这些节日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女生为了让对方有面子,往往买高档化妆品,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往往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请问对方辩友,没有物质基础,谁来为大学生的爱情买单呢?所以,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正方:针对对方辩友的问题,我方观点认为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成就。大学生具备劳动能力,在恋爱经济的负担压力下,我们可以变压力为动力,自己想办法增加收入。例如: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打工,大学生谈恋爱甚至可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有的同学已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同时,恋爱的经济投资,我方认为是锻炼大学生个人投资理财能力的绝佳机会。话说回来,恋爱是两个人心灵上的契合,并不表现为恋爱就一定要铺张浪费,恋爱双方若能大胆地去爱对方,去了解和观察异性,你不觉得谈恋爱是一种学习是男女思维上的一种互补吗?
第三环节:自由辩论
反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恋爱的认知度不够,心智还未发展成熟,一味的谈恋爱,只是在浪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荒废学业,不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学习。两个人整体沉溺于二人世界,缩小了交际范围,缺乏与更多的人交流与沟通,这势必会失去很多机会,所以说这不可以说是思维上的互补。
正方:对方观点不成立。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对此,我方有以下三个理由:第一,大学生恋爱能够培养彼此爱的能力。因为在恋爱的过程中彼此学会了体贴、理解和宽容对方,使我们在生活和精神上得到一种支持。第二,可以理解恋爱心理和恋爱的价值定向。积累情感经验,为之后的人生奠定基础。第三,大学生谈恋爱还能够培养责任感,使彼此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对方着想,学会对他人和自己负责。因此,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反方:针对对方辩友提出的恋爱能培养彼此爱的能力,我方观点认为,恋爱不是生活的全部,恋人也不是你唯一可以爱的人,我们表达爱的对象还可以是亲人、朋友等,父母养育我们二十余年,难道不应该成为我们表达爱的主要对象吗?难道不是我们提升爱的能力的最佳途径吗?
正方:对方观点不成立,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如果是同一性质的爱,为什么千百年来我们在传承孝道的同时还要赞颂爱情呢?
反方:恋爱并不都是甘醇的美酒,不少心理脆弱的同学在恋爱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是遭遇失恋的打击后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割腕、跳楼等轻生行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他人,既然恋爱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为何还去执着呢?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生活中车祸是我们想要的吗?矿难是我们想要的吗?但是为了避免车祸与矿难而禁止交通和采矿,者现实吗?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恋爱带来负面影响而拒绝恋爱,难道这不是因噎废食的行为吗? 反方:对方辩友所说的车祸与矿难是客观发生的,而恋爱是主观情感可以驾驭的。
正方:我再次提出“恋爱”的概念:恋爱即男女双方表达倾慕的行为表现。压抑自己情感不谈恋爱,不是对自己内心的伤害吗?
反方:情感的压抑不一定要用爱情来宣泄,还可以用亲情、友情来表达或者将自己的感情专注于学习之中,在学习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和真谛,更何况大学当中有许多丰富的社团,就中文系而言就有汾河文学社、青葵文学社、风雅颂诗社、推普协会、书法协会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我们为什么不去参加呢? 正方: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论的主题是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如果对方辩友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那么在这个情商与智商并重,感性与理性共需的社会下,什么时候才应该谈恋爱呢?
反方: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那么我们就把恋爱放在毕业后,工作时,那时的大家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对于爱情也更加理智成熟,且那时的恋爱会更长远、现实。
正方:毕业后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激情与精力谈恋爱,且有目的性。毕业后没有丝毫的爱情积淀,如何去胜任一场伟大而真实的爱情呢?
第四环节:辩论结题
大学生恋爱有着无比优越性,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具有着无比魅力,但前提是恋爱双方存在着真爱,假如只是游戏人生或不负责的态度则弊端横生。
一个大学生在爱神光顾的时候,既要自然洒脱的迎接它,又要处理好恋爱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克服种种庸俗的成分,要用诚挚纯洁的心迎接丘比特之箭,用彼此的爱共同走出幸福的乐章。
爱的路很长,很累,希望大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