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评审与考核的实践探索
无锡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评审与考核的实践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更是学校教育的能力资源,是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创一流的名校,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在这支队伍中,特级教师便是一个学校马首是瞻的专业领袖。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高位、均衡推进素质教育和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中共无锡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六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主战略,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要内容,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中小学特级教师培训、评聘与考核等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实践和探索,使无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建立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深入考察和科学调研师训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无锡市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先进理念,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由“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两大体系建构的高标准、多梯级、系列化、共享性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1.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教育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有效提高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教育业务素质和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无锡市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由“青年教师教育业务‘三达标’”和“青年教师‘三立’(立志、立德、立业)工程”两个梯级项目有机构成。
⑴青年教师教育业务“三达标”
中小学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前三年,是其专业成长的关键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胜任教育工作,高位、均衡、整体地提高教师学科素质和教育水平,使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成长成才及其指导管理工作在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上做得更好,无锡市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律,吸纳过去传统的“蓝青工程”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无锡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业务“三达标”实施意见》,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可持续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及现代学校发展。
“三达标”的基本内涵是指教育研究或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初入职中小学青年教师在3~5年时间内,通过参加校本培训和自主发展,能初步掌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育,逐步做到教学规范、德育规范和教育能力的全面达标,并能顺利通过专业机构组织对上述三项业务的考核。
⑵青年教师“三立工程”
自2002年起,无锡市创设并启动了“三立工程”,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立志、立德、立业”,努力拼搏,岗位成材,让青春在新课程改革中闪光,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无锡教育事业的辉煌和创新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立”的内涵目标简述为:立振兴教育、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立爱教爱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立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伟大业绩。要求广大青年教师:一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二要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教育服务本领;三要不断参与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积极推动素质教育。该活动具有全员性、全面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特点,通过文化素质大测试、教学业务大比武、个人才艺大展示等形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全面素质,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能力。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无锡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外显标志为“名师工程”,即高素质、具有专业特质的优秀教师培养工程。为了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和教育实践能力,脱颖而出,卓育英才,无锡市制定了高标准、系列化、阶梯级的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和评选机制。骨干教师队伍细分为如下五个梯级:即无锡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和特级教师,逐级进步,专业提升。其中,无锡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等三类高品位专家型优秀教师的培养项目又称为“名师工程”。
无锡市以下各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市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也相应地设立了区域性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⑴ “无锡市教学新秀”,每三年评一次,600名,全大市统一评比。各市(县)、区也同样评选出相等数量的市(县)、区级的“教学新秀”,评审、考核和待遇由区域自治。
⑵“无锡市教学能手”,每三年评一次,400名,全大市统一评比。各市(县)、区也同样评选出相等数量的市(县)、区级的“教学能手”,评审、考核和待遇参照“无锡市教学新秀”执行。
⑶“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每三年评一次,200名,全大市统一评比。各市(县)、区也同样评选出相等数量的市(县)、区级的“学科带头人”,评审、考核和待遇参照“无锡市教学能手”执行。
⑷“无锡市名教师”,每三年评一次,30名,全大市统一评比。各市(县)、区也同样评选出相等数量的市(县)、区级的“名教师”,考核和待遇参照“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执行。
⑸“江苏省特级教师”,由江苏省统一评比。每三年参评一次,25~28名。评审、考核和待遇参照江苏省《江苏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苏教人〔2003〕78号)执行。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培养出无锡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等优秀的骨干教师近万名,以榜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引领无锡市素质教育的高品位创新发展。
二、完善特级教师的评审机制
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无锡市中小学特级教师是在顶尖型骨干教师的基础上评选出来的,是基础教育界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杰出人物。无锡市全面实施“名师工程”的目标,旨在努力造就一大批以特级教师为示范标志的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型教育名家,切实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进程,为国际化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无锡市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为了保证高素质骨干教师的培养质量,无锡市聘请省内外一流的教育专家,分系列、按项目组成了多个推荐和评选委员会,基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关注有效的教学质量,对不同梯级的骨干教师分别提出了明确的内涵要求、科学的考评参数和严格的评选指标。
如无锡市实施“名师工程”评审时,非常强调学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以确保荣誉称号的“专业含金量”。评选标准有统有分,有整有合。“统”在“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两块,“分”在学科“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上;“整”体现在“教育科研”方面,“合”则体现在“学术影响”方面。比如:评无锡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重点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评学科带头人以上级别的骨干教师,则教育、教学和科研三者并重。
以“学术与科研”为例,要求“无锡市学科带头人”候选人“近五年来至少应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的有较高质量的论文两篇,其中至少有一篇为本学科专业论文。”另外,“在职教(科)研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增加一篇省级(含)以上论文,每学年参加上课及讲座等教学实践活动不少于80课时。”“无锡市名教师”候选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在推动本地区新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有市级以上研究课题,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文3篇以上,或近五年正式出版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专著。”“江苏省特级教师”候选人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并积极开展教育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近五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教研员还有更高的要求:“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对实际工作有较高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无锡市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荐和评选特级教师的机制,根据评选条件,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整个流程及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和客观量化,并实行评委和所在单位专业回避制度,评审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和监察机构的监督。
无锡各市(县)、区教育局都根据各地区不同学科骨干教师的现状,科学地制定了考察和培养特级教师的五年或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地负责本区域特级教师候备人选推荐工作,并为他们积极创造高级研修学习的机会,严格完成先期评审和全面考核工作。
在评选过程中,根据省厅要求召开师生座谈会、民意测验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聘请两名相同或相近学科的特级教师提出推荐意见,确定初步名单上报无锡市教育局。然后,无锡市特级教师推荐小组考核工作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特级教师听课、查看备课记录、个别谈话、调查访问、民意测验等形式进行,按全面考核的数据次序确定推荐对象和备选教师,并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以及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公示一周无异议,报无锡市政府审核同意并加盖公章后,将评审材料报送省教育厅。
三、激励特级教师的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骨干教师(特别是名教师)的先进性,发扬“马首”的领军作用,促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先导、教学有方”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无锡市教育局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对骨干教师考核和管理有关文件的精神,制订了包括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在内的《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试行),并参照《江苏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苏教人〔2003〕78号),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业务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制定了无锡市骨干教师业务考核量化考评细则。无锡市通过动态性的过程考察,结合多元化和激励性的考评考核,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打破了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终身制。
无锡市对骨干教师制定了业务考核评分量表,非常具体细化,操作性强。考核考评内容以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依据,同时考核教育科研能力与成果和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的程度。考核分“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予以奖惩。综合考核合格者年终一次性发给奖金;“不合格”者取消当年奖金,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未递交考核材料的教师,取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
以省特级教师(包括市名教师)为例,每年必须在全市展示1节公开教学示范课和市级以上对本学科教师的业务讲座2次以上,并提供教学设计、讲座文本以及相关证明;每年必须参与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或教研课题的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教研员发表2篇;指导和培养2名以上市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等中青年骨干教师;挂钩并参与1所学校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包括市名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
无锡市对于骨干教师的年度奖金,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视各地区经济实际发展水平而定。其中,城中市区的标准为:省特级8000元/年,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分别为6000、4000和2500元/年;但是,惠山区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统一标准奖金为13000元/年,市教学能手8000元/年,市教学新秀4000元/年奖金,由区财政支出。
此外,无锡市为名师发展积极创造新的发展舞台。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聘任德艺双馨的名教师和特级教师为兼职教研员,一年一聘,先评后聘;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研究力量的无锡市学科基地和市中心教研组,每三年换届选举一次。
各市(县)、区绝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指导性、共享性的“名师工作室”,要求“无锡市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大市以上的教育科研活动,并将“无锡市教师教研专项课题”列入评聘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无锡市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评审和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机制和规范,为无锡市基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有效的贡献。但是,比照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和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深入研究不同梯级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评聘和管理策略,加强教育专业性研究成果体系的考量。
要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促进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特色教育品牌的发展。
要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外语水平的培训,进一步加快培养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开放思维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切实提高对教育国际化的深刻理解。
要完善基于学科教研基地为平台的协作共享机制,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教育中的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加速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的成长。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10-22
第二篇:《无锡市初中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序
《无锡市初中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序
《无锡市初中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序
欣闻《初中教学研究》付梓在即,感到十分高兴。特别是前两天看了书稿清样,虽然装帧简单,编排朴素,但是所有这些文章,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紧扣课程改革,突出创新意识,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初中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
年来,我们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初中素质教育的勃勃生机也开始逐渐呈现。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持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涌现出来,许多重大的课题急需研究和解决。就教育观念而言,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均衡发展的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就教育投入而言,投入总量的不足和投入结构的失衡,扩大了校际差距,形成了一批相对的“新薄弱学校”;就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改革缺少有效的保障措施,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学理念、方法相对滞后,素质教育得不到深入推进。初中阶段,不论是从心理生理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生活的角度,都是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关键时期,如何全面加强初中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捧着这一沓沉甸甸的书稿,我心中有着无限的宽慰,不管结果如何,不论成效怎样,这本书中的这些文章,至少说明了我们正在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探索。我想,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本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都能满怀着激情和对教育的热爱,则不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克服,不论多么艰巨的任务,我们也一定能够完成。值此书稿付印之际,希望大家一起为之鼓舞,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要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观念上下功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少数学生,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教育价值观问题。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是“笑纳全体”,因为所有的学生,不管他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都应该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给所有学生以最合适的教育,使他们都能够通过我们的教育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锻炼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成为个性突出、知识全面、品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要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渗透上下功夫。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不管你是哪一门课的任课老师,都不应该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德育熏陶者和品德开发者的责任。要全面拓宽思路,创新德育方法,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要通过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富有特色的校园德育环境。要始终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使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要在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上下功夫。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很多问题,首先会在课堂上被反映出来;推进素质教育的许多好的做法,首先会在课堂上被创造出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和斗争,首先是在课堂上被生动的演绎。要把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我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中来,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极大地解放出来。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新突破,实现教学方式的新突破,实现教学时间的新突破,把目光和目标锁定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长期进步上,使每一个45分钟都沉淀下45天乃至45年的意义。
4、要在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塑新时代的教师职业形象,建立新时期的师生互动关系,构建全新的教师队伍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体系,使教师真正做到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在校园里筑起一道师德的人格长城。
第三篇: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城乡公交刷卡六折惠泽梁溪百万人家
——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无锡,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悠然的江南烟雨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近年来,在上级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部署下,无锡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将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实事工程抓好抓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正在展示一个新梁溪的宜人、宜居、宜行的新形象。
一、成效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77岁老人的出行史:黄松伦,家住距离市区火车站30多公里的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小时候进城是摇着“乌篷船”,对于现在公交的变化是想都不敢想的,90年代时要从家里走到镇上,从镇上坐中巴车或步行6.5公里到盛岸,再转车到市区,来回周折到市区要半天的时间,而且出行成本昂贵且不安全;现在公交车从家门口可以坐到市区,而且免费乘坐;如今他和很多同龄人正享受安详怡然的晚年生活,免费坐公交、免费到市区公园早锻炼,“早晨进城登惠山”正成为很多农村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用他们的话说:“惠山比洛社好白相”。这正是公交发展在各乡镇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市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果的真实写照,城乡公交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打造和谐宜人新无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率先开了个好头。
如今的锡城居民,正深切感受到公交发展带来的诸多实惠:一是票价降低了。实行公交一票制,包括30公里以上农村公交线路在内,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实行空调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所有市区内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区内公交车辆上全部安装了公交IC卡结算系统,农村居民全部享受到刷卡乘车实施6折优惠、一小时内换乘5折等优惠政策,老年人和学生享受更大优惠,高龄老人可免费乘车,这也是乡镇居民感受最深的优惠之一,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等票价;二是车辆舒适了。所有城乡公交车采用同档次绿色环保公交车,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出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线路方便了。城乡公交发展的主骨架和网络已经形成,城区主要小区都开通了小区巴士,每个行政村都有公交车,打破原有最后一公里的禁锢,有的线路还可以直达市中心,家门口与单位和中心商贸区的“距离”越来越短;四是候车改善了。新建、改建公交停车棚303座,新建候车凳1254个,提供了良好的候车环境,使广大群众“无风吹日晒之忧、无霜打雨淋之苦”;
五是服务提升了。各公交企业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行业形象,三大公交公司分别开展了“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活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和文明创建座谈会。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驾驶员的素质,提高了服务水平,如65路公交车驾驶员管师傅自费购买棉座垫,寒冬季节放置在车内座椅上,为乘客提供了温暖和方便,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这些可喜变化的取得背后,浮现一组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数据,新辟调整100多条公交线路,新增近900辆公交车,政府连续三年超过2个亿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公交发展理念,用行动对公交公益性进行定位,谱写了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曲目。
二、举措
回顾2007年以前,衔接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各镇的主要是中巴车,共有从业人员近800人、车辆363辆,在90年代初期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加快,农公班线“散、小、弱、差”、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现,已不能适应城乡居民在服务质量上的需求和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需要,对此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正式拉开无锡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序幕。具体体现为:一是完成农公班线改造,城乡公交一体化初具雏形。市委市政府将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列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认真做好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全市统一制定下发了《无锡市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无锡市区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的实施意见》,做到了“三个明确”:1.明确改造时限。即至2007年7月1日前,必须按照要求改造到位。2.明确改造方式。锡山区、惠山区内各组建一家国有或国有资本控股的改造企业,改造企业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由改造企业对现有农公班线采取统一收购法实施改造。3.明确改造政策。坚持“依法实施、有情操作”的原则,明确了具体的经济补偿:改造企业给予每辆车经营补贴和人员安置费用不超过15万元;并且在车辆残值、一次性奖励措施、原有驾驶员安排、缴纳养老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市区农公班线的改造共投入资金1.3亿元,开通公交线路32条,205辆豪华空调车投入营运。新成立了3家公交公司,基本实现了一市七区公交一体化,各区镇的公交车呈现出票价更加优惠、车辆更加舒适、管理更加规范、线路更加合理、候车环境更加优化等五大特点。二是规范农村公交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构建。2008年,是无锡公交迈入大发展的一年,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0年)》,在线路、票价、场站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统一,初步构建同城同标准同待遇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牢牢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完善镇村公交线网。新辟了5条由乡镇直达市中心线路,都是2元的空调车,同时开通镇村公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服务。
2、实现城乡公交票价的初步统一。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市区共有34条线
路降低票价,其中8条超过28公里的远程公交线路由原来的5—7元统一降至4元,其它线路统一降至2元,此项措施真正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服务社会的宗旨。
3、公交场站设施服务基本统一。积极推进3个公交场站和9个乡镇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至此,以市区为中心,以东南西北各区乡镇为节点的公交停车场站网络基本形成,为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区群众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给予普遍赞赏,自发的悬挂标语、燃放鞭炮进行庆祝,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三是全面统筹城乡公交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09年以来,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出行的宗旨,着力实现票价、场站、车辆、线路和使用公交IC卡的统一,目前,统筹城乡公交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一体化”:1.票价一体化。自2009年10月1日起,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包括30公里以上线路)豪华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刷卡乘车实施6折优惠,一定时间内换乘5 折优惠。简化公交卡种设置,归并整合为即普通卡、优惠卡、免费卡,优惠卡一律按20元/月充值使用。2.车辆一体化。城乡公交采用同档次绿色环保车,仅2008和2009年两年来,新增公交车辆近900辆,占运力总量的41%。公交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出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3.场站一体化。加快推进站运分离,清理和整合场站资源,组建了无锡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公交场站设施实行有偿使用,公交企业租赁使用各类基础设施。场站资源整合和租赁收益等市场化运作所得全部作为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场站建设管理和政府公交补贴支出。4.刷卡一体化。2009年10月1日以后,所有公交线路上全面推广使用公交IC卡结算系统。至此,市区3家公交公司近200条运营线路、近3000辆营运车辆上全部安装POS机,群众全部可以刷卡乘车,并享受各种优惠政策。5.线路一体化。统一编制无锡市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制定开行计划。原则上九龙公交经营区域为中心城区;锡惠公交经营区域为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公交经营范围为新区。跨区域线路按照整体规划、方案择优的原则开行。
三、体会
三年来,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战略的大背景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无锡公交不仅走出困局,打破原有的瓶颈制约,更是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全面提高。三年前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开启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之旅,如今被专家称为公共服务的“无锡模式”。回顾实践过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体会:
转变理念是关键。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于民是政府服务民生的要务,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公交企业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迅速转变
观念,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步伐。一是明确了“一个方向”,即优先发展的方向;二是确立了 “两定位”,即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定位和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及时转变合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公交经营观念,确立了公交企业国有化,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大公交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公交资源网络化优势,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制定了“三同步”原则,即公交线网同步规划、公交场站同步建设、公交企业同步发展的原则。实现了公交开行线网由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会同公安、规划、建设等部门统一规划公交线网,公交场站由政府统一建设,实现了场站资源共享,组建了3家完全国资的公交企业,按照统一管理、适度竞争的要求同时扶持企业做优做强,真正实现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是基础。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公交发展的长效优先发展政策,无锡市先后出台了《无锡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关于无锡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于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确定无锡市区公交发展8件实事。其次,要形成一个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原则,为了加强对公交优先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第三,要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财政合理补贴机制,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对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分级分担原则,建立完善对公交的专项补偿补贴机制,包括刷卡优惠政策补偿、指令性任务补贴、新增或更新车辆补贴、车辆环保化改造补贴、燃油上涨补贴等。2007年仅市区农公班线的改造过程中政府共投入资金1.3亿元,2008年,为了推进我市公交站运分离,市财政投入2个亿进行站运剥离,另外补贴市民乘车优惠、企业购置车辆、车辆环保化改造和特殊性亏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个亿。2009年,由于各项优惠措施的加强,政府的投入补贴资金达3个亿。第四,要将重点难点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农公班线的公交化改造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最为关键、最为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强力推动,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市民满意是根本。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公交才会成为城乡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方式,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将市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完善公交线网,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通过不断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减少了市民出行的换乘,公交线路的直达性和网络化不断增强,根据市民出行需要,开通G1、快
1、快2三条快线的基础上,2009年开通了8条小区巴士线,解决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快线为骨架,服务长距离出行居民;干线为主体,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居民;支线为补充,服务社区内等短途出行乘客,并为其提供与干线的接驳服务”的“三级”线网;其次,提高车辆档次,改善公交出行的舒适性。几年来政府通过给予购车补贴鼓励公交企业增加公交运力,提高车辆档次,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满意度逐年提高;第三,实行降价及刷卡优惠,提高公交出行的经济性。通过两年的票制改革,公交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此项政府09年补贴超过1亿元,大大提高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直接反应在公交运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城市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102万人次,超过2008年近20%;太湖交通卡首次突破100万张。
加强监管是保障。建立和完善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综合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是促进行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和有效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政府投入落到实处的机制保障。一是对企业经营成本状况考核。明确公交企业的成本标准,合理界定公交行业成本范围,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以促进公交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规范营收。二是加强服务质量考核,采用行业管理部门抽查、社会各界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组织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公交行业向着健康、快速、有序的方向发展。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从根本上实现由“人工调度”向“智能调度”的转变,建设市区智能公交系统行业管理中心平台和各公交企业营运调度中心已经建成,并在车辆上安装智能化设备,加强行业管理水平,提高营运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目前,锡城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深入,随着无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呈现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现代、实用、方便的无锡城乡公交,不仅有效方便城乡居民出行,也会更加深入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相信,不久将来的无锡将会“更小”,城乡距离将会“更短”。
第四篇:无锡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报送材料要求[模版]
无锡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报送材料要求
一、评审费标准
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每份200-400元。中小学教师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每份100-200元,初级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每份80元。
二、报送材料种类
1.《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高级一式三份,中、初级一式二份;
2.无锡市晋升_____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一览表,高级一式二十份,中、初级一式十六份;
(上述两种材料不需装订)3.考核材料:
⑴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综合考评表;(填写时如任期内考核有二次以上优秀或有一次优秀并在非同一受到单位以上表彰的,任期内综合考评等级可写优秀)
⑵任现职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表复印件;(仅限综合考核必须为“优秀”的人员,并且复印时可只复印为“优秀”等第的考核表)
4.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审批表,凡推荐对象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均需填写本表一份,并由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破格条件内容栏中,一类破格条件主要为荣誉类的,二类条件主要为业务类的)5.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不具备规定学历、经考试取得的《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或《专业合格证书》的复印件;
6.继续教育证书(继续教育登记卡)或进修证明材料; 7.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书复印件和《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8.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普通话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9.任现职以来获奖的奖状、证书等原件或复印件;
10.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论著、经验总结、编写的教材等代表作品(原件;参编大型书籍的,只需将书籍的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及本人编写部分复印装订即可)及有关论文、论著等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鉴定表;
11.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一份;
12.申报中、初级职务的人员,须附报任现职以来所任教学科某一学期的整套教案,并经学校审查验证;
13.《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一份及其它有关业务考绩材料;
14.延缓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须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证明的复印件一份;
15.《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学生问卷汇总表》(学生问卷调查表由单位保存三年备查);
16.报送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交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照片一张(背面注明学校、姓名,由学校集中报送)。
三、报送材料要求: 1.各单位报送的评审材料,字迹必须端正,按人分装入袋,并按评审材料袋上的目录顺序装订成册(“评审申报表”和“一览表”不需装订)。
2.推荐参加评审的对象必须提供最能反映自己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绩的材料。所提供的论文、总结等如不只是本人署名的,还须由有关单位证明是否属实,并加盖公章。
3.实事求是地填写《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本人填写的内容要求重点填清:
⑴现任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及任职时间;
⑵学历或合格证书考试情况及进修情况;
⑶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教育工作情况及效果; ⑷任现职前后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业绩;
⑸任现职前后教科研主要业绩(含培养指导教师);
⑹任现职以来的获奖情况;
⑺任现职期间的工作总结。
“评审申报表”中的“
十二、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和民意测验、学校意见及有关栏目由各单位填写,并注意加盖单位公章。
4.“无锡市晋升_____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一览表”必须由单位填写。填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各栏目均须如实填写,并认真核对;
⑵“何年何学校何专业毕业”该栏目,必须要写清楚是什么专业、什么学历毕业,例大学专科毕业或大学本科毕业;
⑶“班主任经历”栏目,必须要写清楚任班主任的年月和任职的班级名称; ⑷“任现职以来主要工作成就、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栏目,填写时要简明扼要,把最能反映教师本人师德作风、教书育人及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实绩表达清楚,具体填写时也可用条目式的形式填写;
⑸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除写明成绩外,还必须要填写清楚考试的年份。
⑹“提交论文论著情况”栏中,鉴定结果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必须填写经无锡市教育局所组织专家鉴定后的结果。
5.申报者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均由单位审核把关,核对无误,方可上报。
6.申报材料中所有复印件,均需由单位审核盖章,验证人签字,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7.申报人员单位正式上报前,须经过公示并无异议后,方可上报。
8.各市区教育部门和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在报送评审材料时,应同时将《江苏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人员花名册》一式一份报市教育局职称办,高、中、初级分开填报。
9.各市(县)在上报中学高级教师材料时还需上报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数据软盘。
中共无锡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人事处 2006年6月20日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