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据说上海市有关部门曾采用五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量表,对全市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结果令人瞠目。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具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竟达60%之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何谓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理流动遇到某种阻塞,就称为心理障碍。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
从生理、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于预测,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适应不良。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活动的沟渠网络)会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主要是大脑)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不够健全牢固。而心理活动的波动起伏与认知结构不健全容易引起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经历不足,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神经系统都较脆弱,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造成心理障碍。第三,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子女或是过分溺爱,或者是动辄毒打辱骂,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或歧视,处事不公,谴责过多过重,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都易造成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加之要求又过高过急,致使劳逸不当,引起大脑因负担过重而功能失调,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心理障碍。第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感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如“考试落第”等,对青少年学生也有很大压力,处理不当,会引发心理障碍。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学生时期的心理流量流速是多变的,因此,极易出现心理流动不畅通或阻塞现象,即出现心理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是: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好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属心理障碍。患者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
4.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5.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6.过度激动。这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7.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8.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9.怯懦。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怯懦与自卑心理相联,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10.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得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鬼、偷摸等等。有时明知不对,就是不改,一种囿于习惯的适意感受使其缺乏自制能力。上述所列,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
三、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心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对策予以解决。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患者的需要,提供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服务的一种活动,是推行心理卫生科学和心理疾病防治的实际工作形式,是解答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作用是通过对疏导对象的帮助、劝告、启发、教育等心理转化方法,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其心理矛盾,清除心理障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帮助他们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对待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提高心理调节能力。1.心理疏导的原则
(1)接受原则。教师要热情接待,态度要温和,能接纳学生的情绪,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要让他们把话讲完。在这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关心、亲切态度相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面部表情冷漠或武断地打断学生谈话,简单否定,常常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影响疏导效果。
(2)支持原则。对能大胆倾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加以肯定,语词要热忱、慎重,使学生感染到强大的心理支持。在对话中并给予不断鼓励,要反复强调诉说学生的真诚行动。这对胆怯、忧郁的学生尤为重要。
(3)保证原则。为了消除诉说学生各种心理顾虑,必须做好保证工作,即疏导教师要做到:一是保密,二是不歧视。这是很重要的两条,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最怕教师、同学议论他的弱点,最怕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参加咨询学生共同的希望。因此,教师对待诉说学生更需要同情和关心,使他们感到跟老师谈心事有安全、信赖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大胆地倾吐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使教师更好地疏导学生。2.心理疏导的一般方法
(1)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分析要恰如其分,不应夸大。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充满矛盾、复杂多变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现象自然也是复杂的、矛盾的、多变的。因此,当青少年学生中出现某种心理障碍时,不应把它看得是了不得的事,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否则,反而会使学生心神不安。对青少年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2)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如以情动情,用关心、安慰去减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苦闷和心理负担;转移注意,让青少年学生暂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改变情景,避免“触景生情”,以改变其心境、态度和认识。还可以通过情绪释放,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之自由地、尽情地表达其矛盾心理和压抑的感情。情绪释放有助于恢复理智,使情绪趋于正常。耐心地听其诉说,是情绪释放的一种办法。(3)心理疏导要深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喜所忧,以“心药”医治“心脖。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不能简单粗暴,责备没完。要用真诚代替厌弃(特别是对待差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和家长都不要轻易使用对青少年学生不适当的激情,如愤怒、谩骂、殴打等去压服,而应用说理、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心服口服。
(4)沟通思想、相互理解。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最需要人们给予温暖和理解。理解在心理疏导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长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体验对方的社会角色,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会使他们感到信任和鼓舞。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如同中医诊脉一样,是了解病理的重要手段。
(5)丰富活动,优化环境,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它们与心理疏导工作相配合。集体意识,集体舆论,对消除某些心理障碍具有重大作用。青少年学生的从众心理在这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优化环境包括优化班集体的环境气氛。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关心,使心理障碍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得到迅速的缓解和排除。3.通过心理疏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疏导,要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力求使他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节能力:①排除各种挫折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心理承受和情绪自控能力;②排除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③排除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协调的能力;④排除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和困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⑤排除依赖和自主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⑥排除闭锁心理与要求理解的矛盾和困扰,培养克服心理缺陷的能力;⑦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性自控行为的能力;⑧排除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困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⑨排除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和困扰,培养持久的意志力;①0排除各种心理冲突的困扰,培养心理机制的调节能力。
总之,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是提高他们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个性健康发展,达到四化建设合格人才基本教育目的的特殊教育手段,也是使青少年学生达到个体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发展,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途径。因此,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和加强。
第二篇:试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成惊涛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表现出来的兴趣不一:或积极性高涨,除课堂作文能及时完成外,还连篇累牍的交上自己的课外习作,要求老师给予批阅;或表现平平,完全停留在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上;或态度冷淡,学不学作文无所谓,写好写差一个样;或讳疾忌医,一遇作文课如见妖魔鬼怪,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诸如此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屡见不鲜。试图从中小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好恶表现方面探索原因,并就作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的对策略陈管见。一、是否具有优质的作文起步教学,是儿童稚嫩、敏感、
纤弱心河里能否激起喜爱作文浪花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质量上的问题,不少教师对学生造句的辅导,不是通俗地解释某词的意思,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训练,达到比较熟练运用的目的,而是在学生一知半解之时,就举出少得可怜的例句,替刚刚启动思维的学生套上一个箍,把知识局限在一个小圈圈内。当着根据一定的意思缀段或缀文时,教师所举例句上有的,学生有可能熟练运用,很快成段成文。而例句上无,缀段或缀文中所需要的,学生就会彷徨而不知所措。如无反复,就会加重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感到“作文”难,从作文起步阶段就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从一岁到七、八岁,变得头脑迟钝的。”因此,起步作文这一步抓不好,对学生以后的作文学习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二、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作文情趣的源泉,
而生硬平淡的作文教学,则是阻碍学生作文进步的丘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在逐步变化。尤其是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分化,而且兴趣广泛又不稳定。他们表现出有时特别喜爱作文学科,或者某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有时又特别喜爱另一门学科或另外一些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数理化成绩冒尖,但语文成绩不佳,尤其是作文水平低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那么,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化,除了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变化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呢?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强弱、教学是否生动有趣、组织教学的新颖程度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在这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辅导的责任更为重大。其一,应采用多侧面的训练,拓宽学生学习写作的内涵,例如在记叙文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训练、记事训练、写景训练、状物训练等。在写人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片断训练——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人完篇训练——用综合方法写人、通过具体事件写人、把题材归类后从几个不同方面写人、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用对比方法写人等。在记事训练中也可以分出记事片断训练——场面描写、事件片断描写;记事完篇训练——单一事件描写、复杂事件描写等。在写景训练中又可以分出写景片断训练——抓住景物特征写环境的一角、按观察的方位或层次描写全景、固定观察点与景物的变化、移动观察点按移动的空间顺序写景、即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等;写景完篇训练——实景描写、虚景描写等。在状物训练中又可以进行静物的描写训练、动物的描写训练和借物抒情的训练。多侧面训练,可以避免写作教学过程的枯燥和空泛,使教学内容充实全面,使学生学来有其味难尽的感觉。其二、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写作水平。诸如到野外春游,当场进行写景训练;课内进行限时口头作文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进行作文构思或评讲辩论;布置对一个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布置记当天的某一堂课;布置观察当天的哪一件事,并进行描写;布置学生间相互进行肖像、个性、表现的描述;指定学校或野外的专一景物,要求即景抒情;指定教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他学生当场进行描写;布置对专一动物进行观察描写等。笔者曾运用以上这些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常常达到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而乐不可支的境地。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因此而长盛不衰。
三、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充分利用教材,强化课外
阅读,以培养想象力为助动力,才有可能获取作文教学的累累硕果学生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师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思想、生活、思维、语言的综合反映。为什么有些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关键在教师身上。首先,作文教学必须局限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要写学生所熟悉且有较深理解的东西。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味同嚼蜡,无物可写。吕叔湘曾说过,命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这个命题又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功程度。题目出得不好,主要表现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无物可写时,只好抄书抄报。写作文无非是让学生把脑子里的东西组织起来,表达出来,如果出题强人所难,学生就会勉为其难。因此,写作教学中必须非常注意体察学生的生活,对他们所真正熟悉或者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的东西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掌握写作教学的主动权。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美感和吸引力,并通过强化课外阅读,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众所周知,一般的说来,教材就是范文,顾名思义,范文即典范之文。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总是津津乐道,分析来、分析去,学生最后仍然无动于衷,或者毫无收获,而在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则考虑甚少。另外,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课上对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提倡、不组织,原因是怕影响课堂学习,这些同志把课外阅读与课堂语文、写作教学的关系对立起来了,忘记了教材学习、课外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宝贵源泉。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第三、以培养想象力作为助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干巴巴,枯燥乏味,这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想象力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艺术;同样,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因为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是观察,所以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留心周围的事物,处处做有心人,生活积累得多了,想象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其次,要明确,什么事情,都要亲自经历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要求写强盗的人先去做强盗,写特务的人先去叛国出卖情报,这是愚蠢和离奇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不管写什么,既可以从观察中了解,又可以从书本上得到启迪。因此,广泛的阅读和实际观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大脑部位打上几口“深井”,让学生的想象力源源不断地从“井口”喷射出来。
综上所述,学生对作文好恶的主要原因在教师身上。而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漫漫的作文教学长征中,要想寻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良方,还得靠教师苦练作文教学基本功,真正发挥“保姆”和“向导”的作用。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试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三篇:问题研讨
问题研讨
1.六(1)班有7名班委(其中小明是班长),要从这7名班委中随机选出1人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的可能性是多少?
2.六(1)班有7名班委(其中小明是正班长、小丽是副班长),要从这7名班委中随机选出2人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和小丽的可能性是多少?
3.六(1)班有40人,其中有7名班委(小明是班长、小丽不是班委),要从中随机选出1名班委和1名非班委的其他同学共同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和小丽的可能性是多少?
4.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在剩下的52张牌中任意抽出2张牌。
(1)抽到“黑桃A”和“红桃A”的可能性是多少?
(2)抽到的两张牌都是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3)抽到一张黑桃、一张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第四篇: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渐加深,学习中各种障碍逐渐地表现出来。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没有打牢,学习感到吃力;有的学生自认为不是学习的“胚子”难以学好数学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还有的由于对已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课堂容量和密度的增加,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处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从而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丧失了学习信心。鉴于学生存在上述学习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一是要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一方面要制造事实,让学生相信:我们有能力学好数学,只要努力,就有进步。比如:每次章节检测,教师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让绝大多数学生及格。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利用科学家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事迹和本班后进生转化的点点闪光事例来教育学生,以克服学生自卑、厌恶等不良心理。
二是注意与学生联络感情,激发其兴趣。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设问。对后进生提问时,即使他们回答不上来,也要引导和鼓励,切忌讽刺、挖苦和指责,使他们逐步由怕老师提问到敢向老师提问。平时要在感情上亲近学生。
三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听课,怎么作业,怎么总结学习规律,怎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篇:学生说话训练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学生说话训练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门源县青石嘴中学
马兴文
内容摘要:心理障碍是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说错、补充、修正、质疑和保留。
关键词:说话训练
心理障碍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那种伶牙利齿、滔滔不绝、主动交流者微乎其微,而大部分学生是或言不及意而金口难开;或背后口若悬河、风趣幽默而到大庭广众面前则无言以对,手足失措;或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能力而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过大而缺乏必要的过渡。至于语言不交流中的生硬、简单、头绪不清则是普遍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整、准确地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或一个事件。当然,将这种现状仅仅归结于语文教学的缺陷,也是不公平的。这是因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自身基础问题,也有青少年的特定生理、心理因素,这些生理、心理因素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而事实上又是重要的,我们称之为“心理障碍”。
影响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1、有些学生话到嘴边留半句,不敢畅所欲言,主要怕说错,存在“惧说”的心理。
2、有些学生想说,但一站起来就“怯场”,想好的词儿顿时忘到九宵云外,不知从何说起。
3、有些学生组织语言的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结结巴巴,言不达意。
3、有些学生说错了怕遭到别人的讽刺,有时跃跃欲试,却没有站起来的勇气。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尽办法让学生敢“说”。只有让学生说了,才能使他们“知不足”,认识到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譬如范读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复述,或一字不漏地把内容记下来,然后互相“说话”的兴趣;或运用课前三分钟说话,按学号轮流进行练习“说”,使每个学生都有在黑板前向大家练“说”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胆量;还可以运用录音机将学生的即兴发言录下来,让他们自己甄别、判断,听听有哪些重复的话,有哪些应该回避的口头禅等。通过以上训练,可以使学生懂得,要把话说的简洁明晰有条理,通篇无一句废话并非简单之事,从而自觉地注意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讲话”,可以实行“开放政策”。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思想发展正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组织语言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语病多,爱面子,不够大方等,所以要求不能太严格太绝对。
1、允许说错
学生在课堂上答问、当众讲话,以及面对老师讲话时,说错了话,老师不能责怪,不能讽刺,不能挖苦;同学之间也不要以之取笑,从而创造学生由“惧说”向“敢说”发展的宽松环境。
2、允许反复补充
课堂上,学生发言如果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启发他讲得具体些,如说话含混,观点模糊,教师可提醒他讲得明确些。学生自己发言后,教师看到他再次举手,就应该给他机会再次补充,并因势利导,鼓励他说得圆满、成功。
3、允许作不断修正
教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性格,要鼓励那些敢于修正自己不正确看法的学生,无论课上或课下都要欢迎他们敢于说出正确的东西。
4、允许质疑
学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质疑,也可以就其他同学的发言质疑,展开辩论,也应该允许学生就别人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申辩或答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踊跃发言”的整体氛围。
5、允许保留 对老师、同学的说话内容,如有的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能一下子给予否定,而是允许学生保留,直至想通为止。
通过以上五个“允许”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克服“惧说”的心理障碍,增强敢于在人多的场合讲话的勇气。
同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克服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讲话进的心理优势。要引导学生在站起来讲话之前,先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我对这个问题了解吗?了解的就说,没什么可怕的。”使学生认定自己肯定能说好。这样的心理优势就是韩愈讲的“气盛”,““气盛”则言之长短、声音高低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