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3: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

第一篇: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

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

【内容摘要】新疆喀什地区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边远农村贫困地区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这已成为制约新疆喀什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着力分析探讨影响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新疆喀什地区 教育资源分配 美术教育 中小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继续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疆喀什地区位于祖国的大西北,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基础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边远农村贫困地区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新疆喀什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美术教育资源较为紧缺

喀什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美术教学场所、器材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器材配备率更低。一方面,喀什地区普通中学的办学条件,比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师办公室等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都有差距(根据2014年教育厅资料显示,喀什地区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0710个,人均座位数7.7%;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5283个,人均座位数17.3%)。美术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非常缺乏,美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知识面也会变窄,很难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很难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从高校分布来看,自治区31所高校有20所在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5所,南疆地区6所,东疆地区没有高校。其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有14所,乌鲁木齐市7所,北疆地区3所,南疆地区4所。南疆地区高校数量偏少,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不利于民族较集中地区本地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喀什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美术教师的需求,是影响中小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要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二、美术教师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文件中指出,当前自治区美术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美术教师2127人。同时,调研发现,喀什地区现有初中学校179所,初中有5170个班,初中在校生为223366人,美术教师数为333人,平均每个学校1.86个美术教师,初中的师生比为1:670;喀什地区高中学校43所,高中有97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6709人,美术教师27人,平均每个学校0.62个美术教师,高中的师生比为1:1730。可以看出,师生比较低,也反映出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岗情况比较严重。师资配备相对较少,既会影响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会影响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率。笔者采访到一位在喀什市麦盖提县某乡村工作近19年的维吾尔族美术教师,他在学校既要担负美术课、音乐课、双语课,同时还是学校的锅炉工,经常从早忙到晚,假期还要参加维稳执勤,用于自己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十分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数量少,美术教师工作量就变大了,教学研究的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也会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配置数量。

三、美术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相对少

调研发现,近5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这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同时,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后培训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从培训方法上看,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在新疆师范大学组织,每年暑假组织1次,参加人数为120人)、继续教育培训(在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等单位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新课程改革培训(教研中心组织)、双语教师培训等形式,以及全市组织的教研活动(乌鲁木齐教研中心组织)。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培训主要有地市级培训(在喀什市组织)和国家级培训(新疆师范大学组织)。从组织培训的密度上看,乌鲁木齐地区美术教师每年组织短期培训5周,以及骨干教师培训每年2次,每次4周,每周40课时。从培训的内容上看,乌鲁木齐美术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由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理论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技能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的剪纸、陶艺、素描、色彩等技法。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组织的美术教师教研活动每月组织1至2次,活动内容有听课、教学观摩、教学大赛、画展等。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培训只有技能培训,理论培训较少。为此,笔者建议喀什地区应加大送学培训、校本培训、国培等力度,让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利于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四、对美术教师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笔者调研发现,近50.9%的美术教师认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师的考评不够重视。比如,美术教师考取职称的机会与“语、数、外”教师相比不太平等。原因在于,“语、数、外”教师担负着学校升学考试的重任,校方给“语、数、外”教师创造了更多评审职称的机会,导致美术教师评审职称机会相对较少。在参与考评方面,多由学校行政人员和考评小组组织,没有采取自我考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美术教师的考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考评现象。比如,乌鲁木齐美术教师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的考评,既有理论考评又有技能考评,其中技能考评占80%,理论考评占20%,把美术教师的作业和出勤率也算进教师考评成绩中;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考评只是简单的理论考试。笔者认为,考评时应吸收同行专家和行政人员参加,必要时也要吸收学生参加,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继续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就应从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美术教师培训机会、还要确立合理考评标准等,从而激励美术教师通过自我加压、勤奋学习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分院

(责任编辑:曹宁)

第二篇: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因素分析 刘江

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

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 刘江

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1000多万,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蜡”,永远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园丁。然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令人担忧,教师带病工作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安全问题、思想教育问题、教学成绩问题、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课程改革问题、子女就业问题、师道尊严缺失等问题,压得教师喘不过气。给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王灿随机调查了18所中学的1016名教师,并在调查分析中得出结论:咽炎、胃炎或胃溃疡在30岁以下人群中占首位,痔疮在30岁至39岁年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调查报告结果显示,65.1%的中小学教师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职业病”,其中:腰背痛、咽炎、颈椎病、痔疮和胃炎或胃溃疡是排在前五位的疾病。又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5%,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另有报道,我国中小学教师有60%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一短信这样描述教师:满腔热血步入社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五更起床半夜入睡,三尺讲台终日疲惫,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三餐饭菜难以下胃,周末补课假期开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天天学习不懂社会,领导批评家长怪罪,屁大点事不敢不对;应付检查让人崩溃,发点工资培训交费。尽管短信的内容显得有些消极,但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教师目前工作的现状与精神状态。从现实看,从身边的教师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存在着很多问题,令人担忧。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

目前,我们基础教育学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小学分初小、完小、中心小学,有乡村小学、城镇小学,初中分乡村中学、城镇中学,高中分完中、普通中学、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在这些学校工作的教师负担不尽相同。城镇教师的负担比乡村教师负担重,重点中学的教师负担比非重点中学教师重,初、高中教师负担比小学教师重,重点班教师负担比普通班重,毕业班教师的负担比非毕业班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负担比一般教师重。

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升学压力过大。小学升初中有《义务教育法》作挡箭牌,学生读初中不存在升学压力问题,初中升高中、高中 升大学,尤其是初中升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压力过大。目前,全国各地高中教育的竞争、生源大战已经达到白热化,更有甚者有些学校不惜重金,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生,那么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的教师心理压力,精神负担会不重吗?二是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各地各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五花八门。有企业化考评的末位淘汰制,拿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考评的唯一标准—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造成了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学生为老师而学而考,每当考试时,老师比学生还紧张。有的考评没有制度、没有章法,关系重于业绩。有的学校管理水平低,管理干部素质低,观念落后,在教师晋级、晋职、评优树模、提干等项工作中有失公正、公平,任人唯亲,依靠关系,使干得好的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而造成了他们精神上的负担。三是教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由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学校内部学生分数大战,教师的休息时间被挤占而得不到保证。周六、周日补课、寒暑假补课、课改培训、继续教育、教师整训等活动严重侵占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法定的假日得不到保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导致教师精神疲惫、乏力、精力不济,甚至导致疾病缠身,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情绪。四是工作量大,生活单调。90%的中小学教师每周要上15-20节课。中小学教师似乎每天都在“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之间重复过着封闭、单调的生活。做教师的没有八小时之内、之外的区别,他们的工作几乎弥散在整个生活中。五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值过高。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的职业道德高于社会公德,人们视教师为道德规范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教师天生就应该像老黄牛那样无私奉献,像苦行僧那样安贫乐道。

二、教改课改加速,教师应接不暇

上世纪末,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极大的冲击,它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那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大变革,教师充当着变革的主力军角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标准等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教师必须面对这些变化,接受挑战,从而对广大的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能力差,观念转变速度慢,有不少的教师甚至适应教学困难较大,甚至适应不了目前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带来知识更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材更新节奏加快,那么知识更新了,过去一教多少年的教材,两年、三年全变了,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目的全变了,教师要适应教学就必须参加各种培训,而培训学习在挤占了教师假期休息时间的同时,又增加了教师经济负担。因为,各级财政普遍没有设立教师培训专款,培训条件也差,经费紧张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费用只能由教师本人承担。同时,培训基地建设落后,培训队伍素质不高,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手段单一,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培训 工作的需要,教师在培训中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真正地提高,教师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因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而与日俱增。

三、办学条件落后,教师待遇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想办法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条件、待遇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硬件设备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有些学校教师没有基本的备课办公场所,有的学校仅有的宿办合一,也是两名或多名教师挤在一起,不利于办公和教师的正常生活。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不到位,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短缺,许多先进的教学无法开展。二是物价飞涨,教师的绩效工资尚无着落,与公务员工资改革不同步,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从事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医条件差,健康状况得不到保证,带病工作的教师占很大比率。

四、师道尊严缺失,教师心理超压

有人问:“现在的学生怎么啦?”老师管不下,家长管不了,老师怕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严重缺失,甚至发生学生打骂污辱老师事件,学生难于管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笔者在指导高三毕业班学生填报志愿时,发现百分之九十的考生不愿填报师范专业,问其原因,大都是因为现在学生太难管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低,要当教师那是不得已而为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把教师看成是完美的圣人,一旦教师工作中出现纰漏,领导批评,新闻媒体大肆炒作,把教师搞得左不得右不得,教师在学生中的尊严因此而扫地,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鄙视,甚至少数家长威胁教师,使得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愿管,但由于受职业道德使然又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学生任意变坏,教师处于两难境地,心理造成极大的不平衡。二是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任性、自私、霸道、唯我独尊,不会与人合作,而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教育难题。三是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农村的家长文化程度低要么不管,放任自流,要么方法简单粗暴,使得孩子心理扭曲不健康,特别是“留守儿童”、不完整家庭的儿童,心理缺陷很多,在家里成了问题孩子,在学校成了问题学生。四是少数学生受“黄、赌、毒、网络游戏”等不良影响,精神颓废、意志消沉,没有志向和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没有形成,学校教育没有良策,有时也很无奈。

五、激励机制失准,教师心理失衡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此感到无限的光荣,子女就业优先,分房优先,紧俏商品优购,评优树模、提干倾向,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到来,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那种激励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难度日益增大的职称评定让许多教师患上了“祥林嫂式”的疾病,日思夜想,逢人便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教师心理失衡,严重地影响了教师身心健康。

六、安全责任重大,教师心理沉重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这是各级领导逢会就讲的一句套话,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天天讲安全,周周讲安全,尽量让学生不出教室,尽量让学生少参加户外活动,严防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这里追究,那里处罚,使很多教师在学生安全问题上如履薄冰,特别是当班主任的,一接到学校的电话,心里就害怕,生怕自己的学生出了什么问题。由于安全问题,多半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每当学年分工时,总有很多教师找各种理由推辞做班主任工作,原因是做班主任工作不仅累,更重要的是心理压力沉重,加之现在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缺乏法律保障,尽管教育部出台了《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在目前一些校园伤害事故案件中显得苍白无力,这无形中给学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以上六个方面是主要因素,希望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关注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家庭生活中的困难。把定期进行有效地体检工作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内容中来。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淡泊名利,自强、自立、自尊,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论文题目: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0年 9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关键词:现状

影响因素

幸福感的提升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1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可见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教师在工作中能否体验到幸福感,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那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如何呢?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的教师认为压力非常大,29%的认为比较严重,30%工作严重倦怠,38.5%心理状况不太好。2006年暑假,杭州一所中学对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仅为2.24,34%的教师认为“工作让我厌烦”,42.55%的教师感到“工作让我困惑”,有59.57%的教师认为“工作让我疲惫”。排名第一的最让教师们感到快乐的居然是休息,接着才是经济收入、学生取得好成绩和得到领导表扬等等。调查中发现,93%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令人堪忧,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2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取决于自身人格特点和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教育环境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

2.1社会环境因素

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也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正因如此,上自国家、社会,下至每一个普通家庭,无不对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抱有很高的期待。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这些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与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形成对比的,是社会提供的待遇却远远抵不上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一些针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问题。尽管教师的待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相比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的,特别是小学教师都是拿固定工资,工资外的福利待遇更是微薄,更别说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教师了。近几年,社会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逐年增多,在社会上掀起一番质问师德师风的浪潮,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也卷入其中,有苦难言。教师职业群体的社会尊重度日趋下降,与超负荷的身心劳动付出形成强烈反差,导致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出现焦虑、烦躁、抑郁、职业倦怠等情绪行为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2教育环境因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有根本转变,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教育体制却无法保障教师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导致教师行为改变缓慢而困难;教育理论指引着教师成为研究者,可实践中的教师却很难开展研究工作,有限的教学时间,繁重的教学任务,强大的升学压力,都在扼杀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从改革实践来看,新课程改革尚未完全彻底铺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致使许多学校出现“两手抓”现象,一手抓新课改、一手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明了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由此产生。

2.3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更直接,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工作负荷、学生、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学校管理注重量化考评,往往不是以人为本。它将教师束缚在评估体系的各种项目和规则之内,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机械、呆板、枯燥和乏味,这严重地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在追求升学率大环境下,升学率、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聘用、升职等直接挂钩,人为地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迫使教师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慨。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的组织氛围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风,独断专行,教师被排除在学校决策之外,或者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教师就会感到紧张、压抑、烦躁和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磨灭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4教师个人因素

外界的不利环境对教师造成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所有教师都会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自身因素,包括教师的认知、信念、价值观、承受力、意志品质、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教师的认知、信念起着很大的中介作用。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反应。因而对教师而言,外界的负性事件只是一种压力源,能否感到有压力,完全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解释。

3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内在体验,不能成为直接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种种与之相关联的事物来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3.1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教师是从事一种教育活动的职业人,他必然有作为人所具有的一定的物质需要,只有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才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或精神幸福。目前,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的基本生活、工作条件相当困难,甚至有的教师住着危房并在危房中从事教学工作。为此,各级政府应继续重视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尤其要注重改善农村地区教师、城市普通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的收入状况,以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从社会层面而言,整个社会应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尊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3.2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从物质环境上看,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条件较差。学校应着力于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良好的办公条件、安静的环境,以及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及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教学仪器等),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另外,作为教师而言,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当狭窄,缺乏人际支持系统。管理者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研究表明,来自同事的支持比来自行政方面的支持更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此外,管理者还应注意要充分给予教师以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与合理要求,尽可能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工作的快乐感。

提供的待遇却远远抵不上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一些针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问题。尽管教师的待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相比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的,特别是小学教师都是拿固定工资,工资外的福利待遇更是微薄,更别说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教师了。近几年,社会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逐年增多,在社会上掀起一番质问师德师风的浪潮,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也卷入其中,有苦难言。教师职业群体的社会尊重度日趋下降,与超负荷的身心劳动付出形成强烈反差,导致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出现焦虑、烦躁、抑郁、职业倦怠等情绪行为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3改革教学评价体制

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既人为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而且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改革教学管理首要的就是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为教师的不断成长留有空间。另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

3.4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

在信息时代,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为了胜任教师工作,教师不得不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为教师提供条件,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其职业幸福感的当务之急。学校要为教师们提供进修的机会,在工作出色的教师中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进修和培训,以便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及业务素质。对要求深造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视工作岗位的情况适当安排。

3.5拥有积极认知,进行心理保健

增强职业幸福感,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其次,能面对和接受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第三,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比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在郁闷沮丧时,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缓解压力。最后,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理解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角度入手提升教师幸福感水平,对增进教师心理素质,提高教师生活满意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深根.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 2.李玉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3.周春艳.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教学与管理

4.孟祥昕,李晓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调适.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5.雷燕.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西南大学

6.谢鞅.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重庆:四川师范大学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1.个体因素

首先,性别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尽管以往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多数文献表明,女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水平更高。其中,女性对自身的不适更敏感、她们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冲突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其次,从工作年限来看,年轻教师往往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相对工作经验不足,而且面临更多的职业发展压力,因此他们也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压力感和挫败感。不过,工作年限和职业倦怠之间似乎还存在诸多的中介变量。第三,性格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具有追求完美、固执、理想化、A型行为、神经质和自我抑制等人格特质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2.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使自己的情绪表现符合工作要求或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情绪劳动可以分为表层展现和深层展现,前者是指组织要求的表现,与内心状态并不一致;后者则是员工认同并想表达的真情实感。台湾学者江文慈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小学教师的职业活动不仅涉及大量的情绪劳动,其心理历程也相当复杂。在正向情绪的表达方面,小学教师表层展现的原因是“礼貌客套,印象整饬”、“状况不佳,强颜欢笑”等;深层展现的原因有“教学需要,努力营造”、“专业认同,有感而发”、“个性使然,自然流露”。抑制负性情绪的原因包括“避免后悔”、“考虑后果”、“遵守伦理”、“同理体谅”、“个性修养”和“专业成熟”。可见,无论是正向情绪的表达还是负向情绪的调节,都涉及多种方式和多种原因,反映了小学教师工作的“心劳”。相关研究还发现,情绪劳动主要包括情感付出的频率、情绪劳动的强度、情绪表现的表里一致性和情绪表现的抑制等方面,这些方面和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均有明显的关联。

3.职业压力

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是诱发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容易导致倦怠的教师职业因素包括:职业行为的不确定性,指学生对教师相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职业角色的模糊性,指教师的职业范围和责任领域具有极大的弹性;职业效果的非透明性,是指对教师工作效果很难进行即时的数量化评估和反馈。美国教育学会则把教师职业特点概括为:专门的知识技能、长期的专门训练、强调服务精神、专业独立自主性、自律的专业团体和伦理规则以及不断的在职进修。其中,专门的知识技能尤为重要,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一旦未及时进修,汲取相关知识,就可能被淘汰,这会造成相当沉重的专业压力。

首先,提高教师个人的应对能力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这方面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改善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培训教师学习放松的方法等,相关研究报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应该搭建校内合作平台,优化教师资源的整合并实施团队式应对。制定援助方案。研究者对教师的系统访谈发现,通过此该平台,教师同学生的交流模式、自我改进、自信心、思考学生问题的全面性、自身角色的明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可度、同事关系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构建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最为有效的应对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校外专家指导的方式来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校外专家指导大体可遵循三种模式:精神健康模式,旨在疏导和缓解教师的压力,帮助教师解决具体疑难;生态行为模式,旨在发现和调整职场当中的危险性因素,预防教师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组织优化模式,旨在发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层面的问题,在体制和机制层面预防和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基于当前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构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培训迁移效果的相关策略,期冀能够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迁移气氛

随着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只有培训的实效性真正提高了,才能使教师最终受益,才能达到信息时代对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关其实效性的研究较多,通常对其培训效果的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培训本身,大多是关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参训者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变化,利用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来表明培训的效果.但是对于培训之外的一些因素分析得比较少。此种评价忽略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即培训是为了实际工作服务的。被培训者只有将培训所学实际运用于工作,才能体现培训的真正价值。当前的教师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迁移,进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对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培训迁移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企业培训当中.它是指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培训迁移不仅仅强调受训者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更强调受训者是否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最终体现就是要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而培训迁移这一因素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分为培训设计和培训迁移两个部分,培训设计部分主要从培训本身来分析影响实效性的因素,侧重受训者对于培训的掌握程度,主要从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产出评估这3个因素来考虑,培训迁移部分主要分析培训后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绩效变化的因素,主要从个人因素(个人特征和培训实用性评价)和组织因素(培训后期服务、迁移气氛和组织文化)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侧重受训者对于培训的应用程度。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培训迁移部分是整个模型的核心环节,培训设计是培训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产生是培训迁移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效性的最终表现形式。

2.1培训设计

一个好的培训设计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必要前提.也直接决定培训是否可以迁移,有关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设计部分的因素,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培训实施前,针对培训的内容、组织模式、培训方式等对受训教师进行需求调查.依据调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大纲要做到培训目的与培训内容相称,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相称。一切从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学有所用,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真正满足他们的教学需要。对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这一因素的考虑对于培训的开展是必不可少。

(2)培训实施。培训实施阶段也就是培训的开展阶段,即整个培训的实施环节,师训教师根据培训大纲(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完成相应的培训目标,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各位受训教师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培训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受训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培训。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是一方面,但是只有在接触到受训者之后,获得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反馈才是最真实的。

(3)培训产出评估。培训产出评估即在培训结束后对受训教师针对此次培训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受训者对师训者、教材、教学方法及培训的管理等的满意程度),以及受训者接受培训后所达到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调查(受训者培训后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理念、基本技能和各种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对培训产出的评估也是目前常采用的实效性测量的方法.依据受训教师培训完的反馈,来调整以后的培训设计。

2.2培训迁移

培训迁移是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它是整个实效性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绩效产生的必要环节。下面将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这两个方面对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

2.2.1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主要考虑个人特征和个人对培训评价丽个因素。个人特征主要从迁移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来分析。

(1)迁移动机。在培训迁移中,迁移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动机是人们对将要承担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愿意付出努力的内驱力,是个人内在需要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迁移动机会直接影响培训所学是否会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以及运用效果如何,影响培训后的迁移效果。如果培训者具有强烈的迁移动机即认为培训会给他们的工作效用或者职业效用(个人专业发展)带来帮助,那么他们将非常愿意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促进培训的迁移。

(2)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所抱有的希望或自信。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好的个体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如果受训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感兴趣,对取得预期绩效充满高度自信即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很好的完成培训任务,并在培训完成之后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实现培训迁移,完成培训目的。培训评价即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评价,在培训设计阶段的产出评估中也涉及到了对培训内容的评价.但它仅是在培训刚结束后对培训的一个评价,是一个感官层次的认同,或者是以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依据来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评价,并没有延伸到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而在培训迁移过程中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它对进一步改善培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2.2组织层面 组织比如同事、领导,学校,培训机构等对培训迁移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培训迁移的组织层面的因素主要从培训后期服务、迁移气氛、组织文化这3个方面来考虑。

(1)培训后期服务。培训后期服务主要是针对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为受训教师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是否为受训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后期指导,参与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等。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并不仅仅是在培训期间存在依存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的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培训机构要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并定期对培训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培训迁移气氛。培训迁移气氛指阻碍或促进组织成员将在培训中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组织环境,对于影响迁移气氛这部分因素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Tracey和Tews在2005年提出的GTCS量表.主要包括3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管理支持,它反映了上级和管理者对在职学习、创新和获得技能的鼓励与奖赏的程度。例如,学校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比较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学校领导鼓励教师将培训中的所学,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等。

第二个维度是工作支持,是组织的工作或技术系统,它代表了工作设计对持续学习的促进程度和对知识技能获得的灵活性的提供程度。例如,学校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或者课件制作大赛:学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等。

第三个维度是组织支持,代表了组织系统,它与能证明培训重要性的政策和制度是一致的]。例如,学校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学校将参加培训与教师的绩效评价(职称)相联系等。

(3)培训组织文化。培训组织文化主要从学习型组织和可持续学习环境这两个因素来考虑。学习型组织主要是指在教师中是否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比如一些专门的教研小组,针对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等进行研讨.这些共同体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将培训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而可持续学习的环境也是将培训所学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每个教师能够对培训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保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又有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那么对于培训所学内容的迁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提高培训迁移效果的策略

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从培训设计和培训迁移两个方面来分析了影响培训迁移效果的因素.弥补了传统培训实效性分析在培训迁移部分的缺失.较全面分析了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因素,而提高培训迁移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培训内容符合受训教师教学的实际

培训内容与受训教师教学实际需要的一致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投入程度。只有当参训教师愿意并且真正从培训中获得有关知识、技能与态度时,培训迁移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应该在前期做好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访问。明确受训教师的真实需求;在培训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有针对性:在实施阶段可选取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师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各位受训教师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3.2激发受训教师培训迁移的动机

受训教师培训迁移的动机实际上从培训设计阶段就开始了.在培训前学员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学员对培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的成效,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迁移动机、迁移的积极性以及迁移的效果。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相关性、学校对参训教师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的支持与奖励、培训后期的跟踪服务、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支持性的同事关系都有助于激发参训教师培训迁移的动机。

3.3构建良好的学校培训迁移气氛

从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中可以看出.迁移气氛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参训教师所在的学校环境因素对应用培训所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领导是否明确提出应用培训所学的要求,是否为参训教师应用培训所学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资源支持,是否赋予参训教师应用培训所学以必要的自主权,学校领导和同事是否肯定和积极支持应用培训所学,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参训教师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的积极性和程度。因此。学校领导和同事对培训的支持和肯定对迁移效果的提高将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3.4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为了使培训所学的运用有一个可持续的学习环境,受训教师可以针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等培训所学内容进行研讨,建立专门的教研小组或者学习小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样非常有利于将培训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而提高培训迁移的效果。

下载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