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数学研训工作计划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数学研训工作计划
(2010年2月——2010年9月)
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
1、分别召开中考、高考研讨座谈会.
2、请市有关专家作中、高考命题分析系列报告.3、组织初、高三教学研究课,探索毕业班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常规工作
1、组织区级教研活动
(1)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结束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对一学期的研训工作进行讨论或总结.(2)召开各年级段备课组长或任课教师会议,本学期组织区级研讨课(初中6~8节,高中4~6节).
(3)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改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精神,并认真贯彻执行,参与校本研训,聚焦课堂教学.
2、做好初
一、初二的期末质量监控命题和分析工作;做好初、高三年级三、四、五月份的月考工作和高中毕业考工作.3、组织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工作,成立《高中数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研修班》.
4、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继续完成市级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和高中TI图形计算器的课题研究.(2)启动“特级教师阮晓明带教组”的课题《高中数学若干难点概念教学设计研究》.5、开展初、高中中心组以及“名师指导团”的指导工作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重点关注毕业班的复习有效性研究及薄弱学校的教学五环节及环节之间一致性的研究.6、大力宣传“二期课改网”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积极搭设平台,宣传上海市教学资源网,提高其使用率.7、初中加强网络教研,分别在4月和5月参加全市范围的网上互动.8、分别组织两年一度的由上海市数学教育协会组织的市级教学评比和四年一度的上海市教研室举办的中青年教师数学教学评比。.9、组织中学数学竞赛工作.(1)组织参加3月21日(周日)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2)组织参加3月28日(周日)的上海市高三数学竞赛.(3)组织参加5月22日(周六)的上海市TI杯高二数学竞赛.
第二篇:2010-2011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借助职教课程改革的东风,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真正确立起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反思、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发挥研训的作用,从而谱写职教研训工作的新篇章。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知识汲取与更新的先决,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本学期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与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掌握行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关注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及教科研能力和培训能力,树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职教课改为契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也要体现先进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现代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等,昭示我们必须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结合现在职业教育的形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墨守成规,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职业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推进课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必须做好八个转变:(1)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2)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教学活动: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树立发展意识;(5)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6)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7)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8)教学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树立多元化评价意识。要求教师们把课改精神渗透于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继续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改的核心问题来抓,要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主动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要让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二是独立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三是独特性。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有着个性化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四是体验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强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五是问题性。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以上五点特征我们只有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是培训内容的载体,要想方设法创建灵活、科学的培训方法,采用“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培训方式,通过学教育理论、学优秀案例;谈学习心得、谈实践体会,谈师生变化;上实验课、上研究课、上观摩课;评教育思想、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手段等多种类型的研讨活动。
具体安排:
周次工 作 内 容
备注第1周职教中心开学情况调研,讨论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第2周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比第3周指导“学案导学”选手参加常州大市比赛第4周研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评比方案第5周电教工作――省优质教学光盘发放第6周中小学英语磁带的发放第7周参加常州职教研究所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第8周职教德育论文评比第9周省电化教学资料发放第10周期中考试第12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评比第14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沙龙第15周德育课改研讨第16周电化教学资料的征订第18周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小结第20周学期工作总结第三篇:2010-2011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借助职教课程改革的东风,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真正确立起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反思、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发挥研训的作用,从而谱写职教研训工作的新篇章。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知识汲取与更新的先决,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本学期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与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掌握行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关注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及教科研能力和培训能力,树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职教课改为契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继续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改的核心问题来抓,要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主动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要让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二是独立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三是独特性。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有着个性化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四是体验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强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五是问题性。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以上五点特征我们只有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是培训内容的载体,要想方设法创建灵活、科学的培训方法,采用“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培训方式,通过学教育理论、学优秀案例;谈学习心得、谈实践体会,谈师生变化;上实验课、上研究课、上观摩课;评教育思想、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手段等多种类型的研讨活动。
具体安排:
周次工 作 内 容
备注第1周职教中心开学情况调研,讨论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第2周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比 第3周指导“学案导学”选手参加常州大市比赛 第4周研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评比方案 第5周电教工作――省优质教学光盘发放 第6周中小学英语磁带的发放 第7周参加常州职教研究所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第8周职教德育论文评比 第9周省电化教学资料发放 第10周期中考试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12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评比 第14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沙龙 第15周德育课改研讨 第16周电化教学资料的征订 第18周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小结 第20周学期工作总结第四篇:第二学期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2010年第二学期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为提高我园广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事业服务,根据园所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园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我园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以县教育局有关的工作会议和县教研室教研活动安排为依据,以园所的工作计划和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力争我园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力争使我园广大教师不断更新 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结构,抓好师德教育、抓好教改,使校本培训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1、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师常规工作。
2、结合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县教育局培训基地举办的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训。教导处负责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收集个人的各种资料,并收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和“学分登记册”检验,把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的个人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业绩挂钩。
3、加强教学业务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学习形式上,除了组织集中学习外,还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4、立足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以“听——说—评”的形式来开展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活动。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教研组制定本学期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2、布置本学期校本研训工作。
四月份:
1、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活动。
2、布置教师撰写新课程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参加“网络教研”等活动。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各项评比活动。
2、组织数学教师观看教学视频。
六月份:
1、召开校本研训工作经验交流会。
2、组织教师参加研讨。
七月份:
学期工作总结。
第五篇: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中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中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目前数学教师队伍中,新上岗教师的比例较大,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已刻不容缓,教研组作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学术团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2、各校教研组要把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用好新教材作为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各教研组要组织有关教师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异同,研究新教材删除的教学内容、新增的学习内容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影响,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加强研究,尽力解决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究工作和单元练习的编写工作,努力使我市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3、各校教研组积极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常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探索教法,尤以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为主,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帮助教师增强课程发展意识,提升教学智慧。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优化教研结构,改进教研方式。整合、调动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教学研究基地的辐射作用;发挥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指导作用;建立、加强和完善初、高中新课程研究组。要进一步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引导全市中学数学教师积极开展以问题研究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努力构建平等、民主、高效的对话平台,提高教学教研的实效性。
二、主要工作
(一)培训工作
(1)对近两年分配的新老师培训。
(2)八年极新教材培训。
(3)全市初中数学教师会。
(二)优质课展示活动
初中数学在06年市评优课的基础上,挑选两位优秀老师上两节展示课,并做好点评工作达到引领作用。
(三)毕业班工作
1、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
(1)召开部份教师的小型座谈会,对2007年中考提出建议、设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2007年中考说明(数学)》;
(3)组织教师研究、指导学生用好《初中数学学习考试复习指导》一书;
(3)改进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果。开好2节九年级数学复习研究课。
(4)做好中考模考的命题、分析工作。
2、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
组织高三数学教师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高三数学指导组活动。
(四)课题研究
引导和组织学校和教师以问题为课题开展研讨,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科研方向扎实、稳妥地开展课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本学期完成《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习策略》的课题研究结题。
做好教学研究的引伸拓展工作,在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营造研究氛围,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力求在新教材使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所作为。
(1)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积累教学案例、活动设计、学生作品、优秀课(一道好题)等课程资源,为教学研究提供支撑。
(2)积极参加各教学片的教学活动,做到点评到位,给教师以启发。
(五)数学课外活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各校继续抓好数学课外活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组织好全国高中和江苏高中数学竞赛(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