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3: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第一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撰稿人:张维桂

临沂兰山高考补习学校

2012年12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我省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各科的周课时数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我们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了二分之一。课时减少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山东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第四年,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伴随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课时量在减少,内容不变,如何在 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地理是小科”的现状,加之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教材编写又把整个高中地理的难点放在第一单元,有些学生一下被打晕了,全然对地理失去信心,更谈不上提高成绩,培养能力了,所以如何打开这个瓶颈,就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高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地理教师是高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词,科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教学的关键。

基于此,本课题组以全新的角度及独特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及地理教学改革形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教学设计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一是依附于“教育心理学”的思路,这种思路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代表。二是依附于建构主义教育哲学的道路,这种以杜威为代表。三是依附于某种人才观,这种思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这些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出版了许多地理教学设计方面的案例或著作。特别是率先走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化科研为教学,做到在地理课堂中实践新课程的科学性,使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总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规律,使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指导性,为全市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提供借鉴。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最大的效益,短期目标是高考成绩提升,中长期目标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成绩有一个飞跃。具体包括: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新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进行研究,包括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学习任务和学生者的有效分析、教学策略有效设计、教学媒体有效设计、教学评价有效设计的研究等方面。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要求、重点及难点,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即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有效设计的研究,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的研究。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赋予了地理教学设计更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对每个地理教师均是严峻的挑战,归纳总结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规律,由个案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行动研究法(实践法,实验法等);立足于行动研究,如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法。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新 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从2009年12月开始到2010年1月,这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及内容,准备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阶段,从2010年2月到2010年6月,收集材料阶段,在此阶段,搜集材料及课堂来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从2010年7月到9月,为整理阶段,对搜集到的材料及实践得到的结论进行整理。

第四阶段, 2012年10月,对整理完的材料 进行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性东西,得出结论。

通过这四个阶段,找出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使我们的课堂变成“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的高效的课堂。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高效课堂首先要改变的是课堂“流失率”,让学生乐于听课,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就会火起来,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巧用小故事

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趣味性小故事,高三学生时间紧,但仅仅是教学内容复习传授,有时会视觉听觉疲劳,提不起精神,在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导入、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 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除了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德军潜艇与密度流”外,我还用到大家可能相对陌生的小故事穿插、导入,效果不错,例如: 气旋雨救了司马懿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中,学完锋面系统后,学生感到和生活距离较远,注意力已有所转移,此时引入《三国演义》火烧葫芦谷的故事,效果不错。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谷。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认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什么原因呢?设置为悬念,让学生看书归纳出原因。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思考,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总结为: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一场气旋雨。我接着调侃道,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化解难点提高兴趣

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将学生难于理解的地球运动规律职称动画加以演示,不仅有效化解难点,而且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给我们的课程实施带来一种“解放”。这种解放不仅仅是突破“三一主义”(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樊篱,而是使课程实施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就地理学科的特性而言,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人、极适合以计算机技术来表现及传递给学生的。地理学科内容极为多样且复杂,“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视频、远距离,即互动传输等等,而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被引入到认识空间、认识地理及改善地理教学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可结合多媒体的图文及影像来表现地理情景及教学内容,以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现在的中学生最爱干的事儿就是上网,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最能实现师生互动,培养了能力,激活了课堂。

3、调侃名句名诗

我国古代的名诗名句,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推敲,并不一定准确。如果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选择典型诗句穿插进去,给这些名诗名句找找错误,“恶搞”一下,进行新解、演绎。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更好。

﹙1﹚.“井水可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本意是井水、河水互不相关、互不相犯。在学习河流的补给类型时,加深理解地下水和河水相互补给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所谓“井水不犯河水”,用地理学知识解释是否正确?学生马上用刚学的知识否定,井水是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水最稳定的的补给形式。地下水和河水可以相互补给,也就意味着”井水可犯河水”。我又接着设问,在哪些河流的什么河段,“井水不犯河水”?学生们动脑思考,不难答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我最后说道,“井水可犯河水”是普遍规律,“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特例。颠覆了学生的传统常规观念,学生印象深刻。﹙2﹚.“高处不胜热”

“高处不胜寒”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学习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时,我即时设问,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学生马上答出,海拔越高的地方会越冷。我接着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这部分知识涉及大气的受热状况中,并未学到。我把后面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看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可探究得出,太阳虽然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地面却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近,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就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我接着设问,一定“高处不胜寒”吗?提示学生回过来看大气圈的结构图,学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可讨论得出,“高处不胜寒”也是有条件的,在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部分海拔高度可以这样说,若在平流层就反而是“高处不胜热”了。

4、用现场实物激活课堂

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上,而是学校内、教室里、学生中随处可见,因而引用事例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可就地取材,即兴取自室内、眼前、身边,活生生的实物、事例。在讲解“自然带“时,我指着窗外校园里的树木问:法国梧桐,叶子大,冬季又落叶,是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那么,冬青叶子又宽又硬,冬季也不落叶,那又是什么自然带植被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同学们通过眼前的实物,不仅形象直观地认识了自然带,而且对自己家乡的自然事物有所了解。其次,外出旅游时,经常积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照片,教学是拿来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开阔了眼界,降低了学习难度。用现场实物激活了课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热播影视剧激活课堂

影视传媒对人的认识有巨大的辐射力,巧妙引用热播影视剧及剧中情景,极易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实现了师生互动,激活课堂。

例如,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时,我问:哪位同学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请介绍给同学们。一位同学引用了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乔致庸带领他的马队出发到俄罗斯做茶叶生意,马队都是在沟壑里前进,并且那些村民们大都把房屋建在宽阔一点的沟壑里,大风从沟壑上空吹过,卷起一浪一浪的沙尘。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自己看到的画面。同时,还从剧情中了解到中国的茶叶大省在江浙(江南丘陵)地区。这就告诉同学们: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都能学到地理知识。﹙二﹚、要普遍关注每位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赏识和支持。也可以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普遍关注每位学生更多的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思维差异,如果能让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关注每位学生,这也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孩子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我数学老师批评你也让你觉着很舒服,我们都喜欢他。”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恰当的评价是指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洋溢生命活力,自我管理和有归属感的氛围。正面的评价可以催人奋进、鼓舞士气,而反面评价会搓伤锐气,使教学变得异常沉闷。因此,《课程标准》一改应试教育下仅关注终结性、单一的评价模式,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采用素质教育倡导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的做法,强调形成性评价 11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如果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应用得当,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激活了课堂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很好,大家鼓掌”,“你们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在这方面你们比其他班做得好”,学生互评等。只要我们灵活应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一定会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会活起来。

课堂上自信的氛围,能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轻松、活跃;每个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人人认同,彼此聆听,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九、课题研究成果

1、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 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很好,大家鼓掌”,“你们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在这方面你们比其他班做得好”,学生互评等。只要我们灵活应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一定会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也会活起来。

通过进一步改良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隔阂少了,交流多了,学生的开心与烦恼都与我交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

2、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要注意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创悬念、编歌谣、变换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气旋雨救了司马懿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中,学完锋面系统后,学生感到和生活距离较远,注意力已有所转移,此时引入《三国演义》火烧葫芦谷的故事,效果不错。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谷。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 死。司马父子认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什么原因呢?设置为悬念,让学生看书归纳出原因。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思考,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总结为: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一场气旋雨。我接着调侃道,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井水可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本意是井水、河水互不相关、互不相犯。在学习河流的补给类型时,加深理解地下水和河水相互补给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所谓“井水不犯河水”,用地理学知识解释是否正确?学生马上用刚学的知识否定,井水是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水最稳定的的补给形式。地下水和河水可以相互补给,也就意味着”井水可犯河水”。我又接着设问,在哪些河流的什么河段,“井水不犯河水”?学生们动脑思考,不难答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我最后说道,“井水可犯河水”是普遍规律,“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特例。颠覆了学生的传统常规观念,学生印象深刻。“高处不胜热”

“高处不胜寒”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学习大气圈的结 构与组成时,我即时设问,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学生马上答出,海拔越高的地方会越冷。我接着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这部分知识涉及大气的受热状况中,并未学到。我把后面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看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可探究得出,太阳虽然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地面却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近,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就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我接着设问,一定“高处不胜寒”吗?提示学生回过来看大气圈的结构图,学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可讨论得出,“高处不胜寒”也是有条件的,在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部分海拔高度可以这样说,若在平流层就反而是“高处不胜热”了。

又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3、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

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4、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 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课时,由石化厂在我校附近,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厂异地搬迁问题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搬与不搬对市区和对铁山港的影响,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

5、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 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6、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⑴、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高一地理讲到锋面系统时总是冷空气来临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现实的现象来说明锋面的三个方面内容,形象又生动。

⑵、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对比南坊新区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7、巧妙的课堂收尾,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

新课的导人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巧妙的收尾将使整节课的活跃气氛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学生伴随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步出教室,犹如禅钟被撞击,清晰、明朗,在大脑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欲罢不能,联想翩翩。例如,讲到“两极地区”的收尾时,设计一个朗读比赛: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依次朗读最后的一个段落“保护极地环境”,并当堂给予评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全心投入、充满信心,整齐、高声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收尾,既让轻松、和 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得到延续,更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想得到了升华。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张维桂分别获2010,2011,2012兰山教学成绩奖;2011年执教兰山地理公开课;2011区论文经验介绍;并于2011新课程远程研修获优秀学员称号。

咸桂芬2011年执教兰山地理公开课,发表论文多篇。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炙热的心,炙热的情,热爱地理专业,对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能“热情”上课,“激情”上课,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为地理教学艺术家。因此,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厌恶地理教学的教师即使满腹经纶、技巧高超,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学习情趣盎然。

今后将继续实践,以求更大的突破。

第二篇: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李保民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浅探

石寺二中 李保民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教育教学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一句话喊得很响,那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足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问题上,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做为一名从教初中语文十几年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块儿,七年级语文学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深入。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此乃老生常谈,不需多说。更重要的是要备问题的多少,问题的难易程度,预算好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时间,最好做到“宽备窄用”,切不可“紧钱吃面”,因为课堂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没有一个提前的预案,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落得个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结果。

二、课前预习指导要到位。

七年级学生,由于刚步入初中不久,年龄还较小,预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不客气地说,有近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还不知道预习需要干什么。因此,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没有教师指导的课前预习只是一句空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那么该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决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达到朗读起来文从字顺,不读错字,不读破句,不磕磕绊绊;

2、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大致说出作者的写作动机;

4、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并能说出原因;

5、指导学生思考文章主旨,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三、课堂问题设臵要精当。

新课改要求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我觉得课堂问题的设臵要具有概括性、全面性、针对性、简明性。既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整体的把握,避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或“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的情况发生。又不能让学生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导致回答起来无从下手。

四、课堂学生展示、讨论要注重实效。

简而言之,课堂学生展示要充分,但更要紧凑,课堂时间之宝贵在展示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要力争使学生做到你争我抢,还要避免重复,否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课堂讨论要有实效性,要做到因需要讨论而讨论,而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因为我们追求的除了形式,更重要的是高效。

五、课堂教师点评要简明扼要。

七年级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还相当欠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课程结束时教师的归纳、总结必不可少。但说的话又不能多,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否则就将走回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拓展延伸要注重落实,要为写作服务。

平时的拓展延伸往往只是让学生说说就算了,缺乏让学生动笔去写的过程,我想今后的拓展延伸我们一定要注重落实,不光要说,还要写,哪怕只有三五十字,该让学生写的,一定要让他们动笔去写、去练,还要进行展示、评比,让它真正与写作训练挂起钩来,真正起到为写作服务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在课堂;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在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势在必行,而且我们也已经起程,但在这条路上,我们的任务还很重,路途还很远,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肩前行,一起去迎接新课改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 要:新改革又名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构建符合新世纪素质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这次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从教育理念的改革到教育内容的具体实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学科作为高中的核心学科,在整个教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首先应该以新课程倡导下的基本理念以及当前最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单纯的是提高学生分数的应试教育,而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影响改革效果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备课、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数学这门学科当作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活力,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化。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课前预习,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经常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高。这是因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老师要讲的新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明白,什么地方不懂,对新课程的重点、难点都有了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针对性,把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变成了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这种有准备、有疑问、有目的的听课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在布置数学课的预习要求时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的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的作业设置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把新的知识点按照大纲要求,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要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顺利完成预期设置的学习任务,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住预期题目的难易程度,把预习题与课时的教案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让这些题目充分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的重要引导作用。

高效的课前预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二、营造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尽最大的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是顺利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言论自由、氛围活跃、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同时,这种最真实的思维状态直接形象地呈现在教师面前,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发现不同学生掌握问题的优点和缺点,总结教学经验,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数学课堂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理应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的“高材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很好地掌握这个度。对待优秀学生,必然要充分照顾,让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不应该放弃,要量体裁衣,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逐步进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此外,新课改理念将数学的学习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倡学生从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判断和解决这种生活现象。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从实际生活出发,把个别的代表性的生活日常现象引入数学教学内容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折扣、利率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一些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市场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生成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授课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点、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形式。教师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索,是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设置创新思维的题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改变以往学生习惯性地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去思考、怀疑、批判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几何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如:社区和机关大院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链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高度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都是几何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充分应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例子,将它们和所用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不得不承认,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课本和常用的训练册上的习题基础上,教师应该通过变化题型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变换题和原题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在这种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不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创新思维、思维空间和创造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发掘和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适当地设置创新性的题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是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新课改环境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理解和领悟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经过结合我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高效的课前预习、良好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创新性题型的设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军.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3(04).[2]王有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第四篇: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作者:王留军

课上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看作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了使课堂既生动又有效,教师就必须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发教学的丰富资源.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

1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精讲例题,让学生多实践,及时给予鼓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课堂善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

2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作业、反思要及时有效对于作业的批改,要讲求时效性.因为学生对当天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作业中立马就可以体现出来,尽可能尽早处理,拖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再者,对作业进行细致性的批阅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当天学生做的作业情况,教师就可以发现教学中是否还有什么漏洞,然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讲练与巩固,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改善,也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当天作业批阅完之后,必须尽快写出对当节课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的反思,这样有助于发现教学中的纰漏,对于下次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良好的铺垫.这样久而久之地坚持下去,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还需要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标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3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摘 要】 在近两年的课改实践中,新课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得以突显。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离新课程标准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高中学段的实施,从省级到地区各教育部门都把创建高效课堂做为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这里所说的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师生的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高效、质优的最佳教学状态。近几年来,笔者在深研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

1.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目标。掌握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标准目标,就必须明确教材中每一课内容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如何教”的问题则是教材来解决,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教” 和“用什么材料教”。但也不能把教材当成教学的目的。要完成课程目标,必须把教材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来定,能够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优化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给予恰当的学法指导对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材篇幅长内容多,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1)预习阶段。必须使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教材大致的内容,让自己对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做个初步的判定,在教师讲解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对词汇、对话、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2)自习阶段。自习是了解教材的一种良好自学方式。通过在自查中发现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已知的知识来探索未知的词汇语意等,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一些课程重点,有些学生也能在自习中独立地理解并掌握。自习是学生通过已知获得未知的有效途径。(3)设问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深入钻研、自主解决问题学习,通过预习和自查环节发现问题,并提出重点问题,并结合课文的提示问题和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再通过设问的形式,对教材深刻挖掘。这个阶段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浓厚兴趣。

3.选择恰当方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能否取得成效,能否让课堂教学高效,学生词汇量的学习与积累起着决定作用。学生记忆的词汇量越大,那他在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时遇到的生词障碍就会越小,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就会越准确。但新课标教材中词汇量的大增,再加上英语在西北地区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少,这样给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困难。作为英语教育者,不断探索归纳一些英语词汇记忆方法,选择恰当方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使学生词汇量累积大增,就可使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化。如:(1)趣味联想法。即教师在讲单词时要善于联想,把单词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就能轻松地记住所学的单词。例教名词“bride” 和“bridegroom”两个词时,我启发学生“bride”怎样变成“新郎”时,他们思考片刻便说“有了房子的就是新郎”,学生听后,开口大笑,学生在笔声中轻而易举地把两个词的音、形全部掌握了。(2)话题讨论法。学生喜欢自由讨论的活动,我经常以话题的方式来引出一个单元的单词。在教高二Unit 2 Poems时,以一张雪花漫舞的图片导入雪莱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导出一系列单词 poet(诗人),poetry(诗意)。接着讨论作者写诗的目的时,convey(传达),emotion(情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并掌握了。

3.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创建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教师教案简单,这是不争的事实,写反思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写教学反思习惯养成也不是一节课,一两天就能行成的。每天进行 “课后思”,简短记录一节课的心得;每周写“周后思” 或“单元思”,对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每月写“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半学期进行“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这样坚持一个学期,期末时写一个全面总结性的教学反思会让自己有不少的收获。这样也能慢慢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只有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使教学方法得以改进。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反思,才能创建高效课堂。

[1] 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汤卫.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2(20).

下载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关注有效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 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 要】 本文对传统课堂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可以适应新课改下的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方式,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新课......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

    摘要: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建立班级精准“扶帮”制度;完善积分兑换学生评价......

    浅谈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合集5篇)

    浅谈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的提出不是新鲜事物,自有教学活动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就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高效教学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在《......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吴丽平(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担石小学) 摘要:新课改作为一个转折点和催化点,为我国的课堂教育贯彻了新思想,规划了新要求。小学数学相对......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四五十人、五六十人的大班级,这些新的学习方法,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不是一......

    新课改下如何创建信息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创建信息高效课堂 【我的感想】经过砂小这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的成功开展,也让来自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师群体看到了我校高效课堂在全国初等教育行业所跨出的成功步......

    新课改下英语生态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英语生态高效课堂 生态高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在逐步探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