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上海旅游业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要点
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一、2006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工作
2006年,市旅游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经济发展,围绕“科教兴市”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战略,按照市委确定的“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紧紧抓住奥运、世博机遇,努力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强化城市宣传推广、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为“十一五”旅游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一)旅游经济运行良好,全面完成年度指标
上海旅游业克服了年初出现的禽流感和日韩泰等主要客源国入境来沪游客数下跌等困难,实现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同步稳定增长。全年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464.6万人次,同比增长4.5%;国内游、出境游市场稳步发展,郊区农业休闲旅游的持续升温和旅游黄金周消费能力的提升,成为本市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亮点。预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8%;接待国内旅游者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6.5%,国内旅游收入1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旅游总收入约1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
全年本市旅游经济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看好,但客源国情况有所变化。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欧 美远程市场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但主要客源国日本、韩国和泰国却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了下跌。政治等因素是导致这些国家入境来沪人数下跌的主要原因,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韩国解散内阁、泰国因即将大选致政局不稳;二是旅游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年本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点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约7%、25%和15%。三是旅游住宿规模在调整中扩大。今年新增旅游饭店25家(其中星级宾馆8家),客房约6000间。住宿规模的扩大分流了星级宾馆的一部分客源,使本市星级宾馆的平均出租率在去年有所下降的基础上,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预期成效基本实现
一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抓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整完善和启动工作。加大政府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将主要精力放在为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落实行风政风测评的各项工作要求和任务,开展行业内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按照本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分解阶段性工作目标,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实质性启动“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二是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促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实现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编制了《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指导郊区进一步完善细化农业旅游规划,重点推进金山农民画村、嘉定毛桥村等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对本市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并成功推出了10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启动乡村旅 游经营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帮助郊区进行人才储备。全年本市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广大农民通过发展旅游得到了实惠。今年,结合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工作,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组织编写《上海红色旅游景点导游》,在铁路部门配合下开通了“上海-韶山红色旅游专列”。
三是实施世博招客计划,宣传推广上海形象和世博旅游产品。联手江浙赴韩国、日本和美国进行巡回宣传,组团参加法国、德国、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地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200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聘任首批7位 “上海会议大使”,通过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推广上海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计划周密、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使本市入境旅游市场冲破了诸多不利因素而继续增长。
四是加强市场管理,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制度,明确行业管理责任,合力抓好市场整治工作;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旅馆“规范服务达标”工作,开展旅游名牌产品评选工作,以及建立本市旅游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树立诚信旅游形象;通过与本市旅行社签订优质服务承诺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优质服务责任制;通过举办旅游行业消防运动会,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的“三管齐下树文明”活动,促进市民文明旅游,争做可爱的上海人。
五是倾力打造会展、赛事、节庆和旅游黄金周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接待和上海合作组织成 立五周年庆典活动等服务工作,扩大了上海有能力举办重大国际会议的影响力。联合“两节四赛”组委会举办“长三角”和港澳地区推介会,推进上海旅游与文化、体育的联合;2006上海旅游节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展示出全新的面貌,共吸引了800 余万市民和游客参与。据统计,全年三个黄金周接待观光客1076.4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
六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建设,在“服务全国”方面有新的进展。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等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办事能力,962020上海旅游热线的接听数已从开通之初的每天50多个上升至现在的每天近千个,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举办“2006旅游保险论坛”,探索旅游与保险业的结合,防范旅游风险。与美国运通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商务旅行论坛”,探讨与国际商务旅行商联手发展商务旅游。加强与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信息化、集散功能、旅游法规建设、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按计划完成了今年对云南、新疆、重庆等地的对口支援任务,为西藏日喀则地区培训旅游管理人员75名,并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派导游援藏的任务。
(三)综合治理聚焦重点,疑难问题有所突破
一年来,本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旅行社营业部的准入机制完全放开后,给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星级宾馆建设速度过快引起市场的无序竞争,而平均房价的持续攀升使本市的旅游刚性成本有所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各类旅游人才出现短缺,尤其是饭店、旅行社的经营人才以及导 游人员流失较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一定突破: 一是对旅行社门市部实行向所在地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编号管理,把旅行社门市部纳入属地化管理。同时加强市、区县两级旅游执法,集中对违规经营旅游业务和虚假旅游广告进行专项整治。这种分层管理、集中整治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测评,委托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并与市消保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行业啄木鸟”行动,以此来监督旅行社的诚信经营情况,把测评结果和暗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三是向社会公布本市旅游饭店经营状况,引导社会资金理性投资饭店业,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本市旅馆业发展纲要,对新建饭店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四是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今年4月开通了“上海旅游行业管理短信群发系统”,将管理信息、游客提示、灾害预报、应急措施等,迅速发送至行业工作第一线的员工,提高旅游应急事项的决策处置能力。
五是把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旅游市场管理的新抓手加以推进。目前,除了已发布的农家乐服务标准,又出台了《上海市游船服务质量要求》。
六是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先后举办了导游人员、社会旅馆经营管理人员、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和区县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二、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全球经济预计继续温和增长,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发 展。随着经济增长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经济增长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北京奥运进入倒计时的关键一年,上海世博筹办全面升温,特奥会、女足世界杯、非洲银行行长会议等在沪举办的大型活动和会议较多,以及国际客运能力的增加和近年持续的城市形象宣传,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上海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当然,也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油价浮动对入境旅游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上海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发挥旅游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抓住奥运世博机遇,积极拓展客源市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完善提升政府旅游管理服务职能,引导旅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行风、政风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夯实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60万人次左右,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500万人次左右,比上年增长8%以上,国际旅游收入4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15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上海旅游工作要聚焦四大重点: 一是以实施奥运世博战略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整合相关产业要素,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赛事节庆旅游、购物旅游、会展奖励旅游等产品,优化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的结合,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联手北京、长三角等相关区域开展从奥运走向世博的整合营销,稳定洲内市场,扩大欧美市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二是以信息化和管理服务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自主创新。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交通集散布局,提升962020旅游热线、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企业诚信平台等公共服务功能;用信息化改造产业,逐步把产业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引导住宿业合理布局、适度增长,推广节能措施,全面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建设。
三是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的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吸引入境、扩大消费、增强市场活力与城市吸引力的促进政策,探索改革导游管理与薪酬体制;加快行业规范性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扩大国际采标,鼓励企业定标;进一步探索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提高各级各类旅游协会、中介机构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是以促进市民旅游为抓手,进一步发挥旅游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旅游需求着手,持续推进市中心特色街区、郊区休闲度假项目等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强旅游培训,扩大旅游就业;打造旅游诚信体系,完善旅游应急、投诉、救援体系,建设让旅 游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2007年主要工作:
(一)着力深化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促进新农村新郊区建设 落实《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对六个已建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点)进行产品整合、功能开发;按计划推进崇明绿华生态园区、金山农民画村二期、闵行马桥镇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宝山罗店张墅村农家乐、青浦朱家角镇金舟渔村、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崇明前卫村、瀛东村等乡村旅游项目水平,形成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镇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继续加大投入,扶持乡村旅游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的住宿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建设形成10个“市民周末游”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着力推进奥运世博招客战略,不断提升上海都市旅游形象
国际市场:以稳定日、韩等主要客源市场、保持欧美客源市场高速增长为目标,制定促进入境旅游的鼓励政策;形成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世博一级国际客源市场,港澳台及东南亚、澳新等国家的二级国际客源市场,欧、美三级国际客源市场的梯度促销格局;以“中俄文化年”、友城交往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欧美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在江浙沪整体促销的基础上,借助奥运,实现与北京、广东、港、澳、台等地区的联合促销。
国内市场:加大对北京、广东和山东等国内潜力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推介会展奖励、休闲购物等都市旅游产品,优化休闲 购物旅游环境,扩大在沪旅游消费;拓展市民周末休闲旅游市场,引导更多市民积极休闲;提升旅游对口支援、区域合作的水平,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三)着力加强旅游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围绕奥运世博需求,完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提升上海旅游热线962020和信息咨询中心服务功能,拓展旅游投诉、旅游援助处理功能;改造旅游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实施触摸屏信息在线联网,使三星级以上饭店住宿客人享受由中、英、日三个语种提供的旅游信息实时查询服务;建立长三角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共通、共享。
增强城市旅游集散功能。推进旅游集散中心主站、分站的规划选址工作,推动水陆集散衔接发展;增设通往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线路,逐步实现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通旅游交通线。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技术细则(试行)》,深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
建设应急、投诉、救援体系。加强旅游投诉处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队伍,提高水平;落实《上海市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上海市旅游重大活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应急专家队伍,建立旅游应急物资、能力储备和基础数据库;探索启动旅游援助中心建设。
搭建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交流和储备平台。制订《迎世博旅游行业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行业职业教育;拓展对景区(点)、社会旅馆和工、农业旅游点等新兴领域的培训,提高行业培训覆盖面;加速造就旅游行业领军人物,培养一批优秀导 游人员;建设上海旅游人力资源网,做强旅游人才交流工作。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探索制定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逐步实施入境免签证制度;推动简化国际参展品、宣传品和礼品的通关手续,提高通关速度,促进展览业的发展;吸引外资改造景区景点,扶持优势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本市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
稳步推进旅行社经营管理创新:推进旅行社品牌建设,推出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开展旅行社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推进导游管理与薪酬体制改革;在全市推广旅行社为公务活动提供服务;鼓励旅行社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全面提升旅游住宿业服务水平:通过调控,引导住宿业合理发展;深化旅馆管理,积极推动旅馆品牌连锁经营;继续开展旅馆达标创优争名牌活动;推广节能措施,全面开展绿色饭店建设。
(五)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上海特色旅游产品 做强节庆赛事旅游:进一步提升上海旅游节的品牌效应,吸引千百万人游上海;依托2007年在沪举办的特奥会、女足世界杯以及上海国际艺术节、F1汽车方程赛、大师杯网球赛、田径黄金联赛、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做强节庆赛事旅游。
打造购物美食旅游:进一步推进旅游与商业的结合,推出迎奥运、世博的“购物嘉年华”、“美食嘉年华”商业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消费水平。
集聚发展会展奖励旅游:按照本市会展旅游五年推进计划,加快推进浦东(陆家嘴—花木)、虹桥开发区和南京西路两侧等 三大会展集聚区的设施和功能建设,完善光大会展中心和外滩两大地区的会展服务功能。
做精水上旅游:推行《上海市游船服务质量要求》,提升黄浦江游船服务质量,完善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建设;推动淀山湖、苏州河、黄浦江沿岸旅游功能的综合开发,加快邮轮旅游发展和游艇产业集聚。
整合推广专项旅游:整合既有红色旅游及工业、文化、科普体育健身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大影响力,提高接待规模。
(六)着力开展“迎世博优质管理服务年”活动,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进步
2007年,确定本市旅游业为“迎世博优质管理服务年”,通过聚集式工作,把政风行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强法规、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本市旅馆管理办法及旅馆服务质量、特色旅游街区等服务标准,推动建立旅行社门市服务、导游服务、领队服务等行业标准;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落实市委关于“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要求,在防止滥用权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三个方面下功夫;结合旅游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旅游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健全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完善电子政务功能,扩大网上办事项目,丰富政务公开信息内容;加强对市民旅游知识和旅游政策法规的宣传,努力把这种服务延伸到社区。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行业协会作用。加快行规制定、宣传和执行,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人员的法规、标准、商业道德意识;发挥行业 代表作用,树立行业形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区域联动构建旅游诚信市场。联合长三角共同建设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积极把旅行社游客满意度测评扩展到本市居民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企业;市、区县联手加大对虚假旅游广告和旅行社营业部的治理整顿力度,规范出境旅游市场;大力宣传优秀导游员的事迹,宏扬行业正气。
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推进文明旅游与加强行业教育工作、旅游诚信建设工作以及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会同市文明办、文化执法、消保委等部门,集中开展“倡导文明旅游”宣传展示活动,提醒游客注意文明出游。
2007年是旅游“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健一年,对于上海旅游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的抓旅游产业发展,为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上海旅游业的新贡献。
第二篇: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要点
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要点
2004年上海旅游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促发展,取得了旅游经济快速恢复和全面振兴的良好业绩。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全年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91.92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为385.45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57.51%,旅游外汇收入30.89亿美元;国内旅游平稳发展,全年本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8505.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16.34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总收入1472.11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17.75%。旅游业增加值447.7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6.02%。
在过去的一年,本市旅游业主要推进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大促销力度,打造都市旅游品牌
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继续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力度,重点推介2004’上海旅游节、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和F1大赛等会展、节庆旅游项目,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努力推动本市旅游产品的结构升级。
采用多种方式展现上海形象。一是积极参加海内外相关旅游会展和组织自主促销活动。其中,参与组织的中法文化年的“上海周”活动和自主组团赴日促销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成功展示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二是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形成宣传工作的规模效应。首次举办的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共吸引40个国 家和地区的451个展商;参与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有64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展商数量达2900余家,成为历届交易会展出面积最大、展台数量和参展国家与地区最多的一届交易会。
着力打造会展旅游品牌。为了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会展市场竞争,建立了上海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利用各类国际专业会议展览,宣传推介上海的会展设施,同时针对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启动会展人才培训考核工作,年内培训了400多位会展师。
精心组织上海旅游节和旅游黄金周工作。2004’上海旅游节的组织工作,注重引入海外节庆活动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方式,突出国际化、市场化特点,吸引了中外游客和市民达820余万人次。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本市部署周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旅游企业准备充分,使游客的接待量和经济成效再创新高。
二、有效整合资源,创新都市旅游产品
按照良宇同志关于开发和利用都市旅游资源的指示精神,市旅游委加快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科技、体育、文化等相结合,创新推广新兴旅游产品。
工农业旅游逐步走向规范。在深入总结崇明“农家乐”旅游经验的基础上,宣传贯彻本市第一个旅游地方性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使“农家乐”旅游逐步走向规范。五月,宝钢集团、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崇明县东平林场和崇明县前卫村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本市首批获得命名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水上旅游产品的开发稳步推进。推进建立游船行业协会和制订游 2 船服务质量标准等工作,使本市游船旅游市场有序、规范的发展。研究发展邮轮旅游的政策,提出了9个方面28条发展本市邮轮经济的产业政策,其中有十一条政策方案被市政府采纳。5月1日,促成开通了以赴香港旅游为主的定期邮轮航班。
加快发展体育、文化旅游。通过协调各方,形成F1赛事、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宣传与上海旅游产品的推介有机结合,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沪参加赛事和艺术节的同时,全面组织在沪游览活动;及时部署旅游企业参与接待服务工作,把握重大国际交流活动的契机,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据统计,F1赛事期间,本市高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88.7%,同比增长4.79%。
重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工作。按照市委领导的批示精神,与市委宣传部共同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工作,年内着重包装推出了9个重点项目,为繁荣上海的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启动实质性项目,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经过积极协调、沟通,年内已实现长三角区域旅游交通初步贯通、旅游共同市场初步形成的良好局面。苏浙沪三地形成联合宣传促销机制,打出了“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的联合促销口号,塑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崭新形象;上海、南京、杭州三地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销售网络的联接;三地导游人员已实行无障碍柔性流动;三地的旅游政策、服务标准等研究也形成互动。
按照贯彻CEPA安排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沪港旅游合作。春节期 间,市旅游委组成包括40余名京剧演员的促销团参加在香港举办的花车巡游和文艺汇演,并配合香港旅游部门在沪举办“星光大道”、“缤纷香港再添风采”等旅游促销推广活动。旅游企业积极拓展香港市场,全年上海的赴港人数达到32万人次,比去年翻一番。此外,两地加强旅游产业信息沟通和旅游人才交流,为丽星(香港)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独资旅行社给予报批手续的支持,使之成为在沪的第一家独资旅行社。
四、综合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旅游整体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上海市旅游条例》,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行政许可法》,要求确立依法行政观念;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调整本市国内旅行社审批程序,取消了旅行社营业部的设立审批。积极组织全行业学习贯彻《上海市旅游条例》,依法治旅,进一步规范本市旅游市场秩序。
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和市场整治行动,旅游消费者满意度不断上升。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以整顿入境中介机构为目标的“春雷行动”等一系列市场监管活动,强调质量意识,巩固去年行风评议的成果,使顾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完善旅游应急机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年底在突遇东南亚发生地震海啸的情况下,市旅游委反应及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本市旅游团组游客全部安全返回。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建成旅游培训基地、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和旅游声讯服务系统,旅游纪念品展示中 心的建设也有重大进展。全年新设、增设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61块(套),会同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全面清理违法设立的道路交通指引标志200多块(套)。上海旅游网于9月1日正式推出英文版,扩大了上海旅游的对外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水平。
开展现代服务业调研。对本市旅游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深入剖析了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抓手及突破性的政策建议等,为本市旅游业发展和编制旅游“十一五”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顾2004年上海旅游工作有三点体会:
1、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注重工农业等产业旅游的培育,促进了城乡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个集中”,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领域。
2、提高宣传促销实效,必须创新手段。在对外促销工作方面,充分借助友好城市和当地旅游企业资源优势,使促销方式更能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全年本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促进都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由单纯追求旅游者数量增长向追求增加内涵效益的转变。城市的旅游者容量是有限度的。上海必须在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邮轮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上下功夫,优化客源结构,在稳定旅游总人次的前提下,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使旅游经济的增长更加科学、合理。
在回顾工作、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旅游业发展中瓶颈问题的破解力度不够;在旅游形象 的宣传促销中,尚未形成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的中长期宣传促销计划;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宗旨。
2005年上海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上海旅游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中国作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日益鲜明,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良性增长,世博会的各项建设和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一系列产业引导、扶持政策的落实将有利于旅游业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入世后保护期的结束,旅游业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05年上海旅游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沪考察时的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上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定位,坚持和推进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以塑造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为重点,以筹办世博会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快旅游基础功能设施的建设,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全面启动上海旅游业的大发展。
2005年预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超过4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9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力争达到6.8%左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本市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去年以来,良宇书记就整合都市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优化城市旅游环境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韩正市长在旅游工作专题调研时指出,要坚持都市旅游的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强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做大旅游住宿业规模,筹划好旅游产业新一轮发展。市领导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实际,为努力实现今年的目标,我们将在2005年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承前启后,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5年是上海旅游发展三年(2003-2005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要对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全面梳理,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要抓紧落实《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抓住“十一五”旅游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把握深化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优化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旅游大都市等重点战略问题,做好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强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积极参与编制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整合资源,丰富都市旅游产品
全面整合都市旅游资源,提升和拓展都市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能级。
一是重点推进红色旅游。整合上海特有资源,建设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培育以“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左联纪念馆、陈云故居等为中心的四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10个纪念馆、7个名人故居、13个烈士陵园和10个遗址遗迹等四大红色旅游系列景点,策划推出红色追忆、历史与新貌、红色连线三个系列的红色旅游线路,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等活动,扎实启动红色旅游。
二是积极开发水上旅游,完善都市水陆旅游的产品格局。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努力扩大国际邮轮旅客的年接待规模;积极提升游船旅游品质,对浦江旅游客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游船标准化建设,改善游船装备和服务,规范游船旅游市场,实现水上观光游览2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规模。
三是推动工农业旅游等产业旅游向纵深发展。要在已有的宝钢、大众汽车等工业旅游的基础上,扩大范围至印钞、酿酒、烟草等领域;在郊区深度开发现代观光型、自助体验式和度假休闲型农业旅游产品,推进10个重点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农业旅游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科普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商业旅游。
四是加速会展节庆旅游的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吸引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入驻上海,吸引更多的专业会展在沪举办。加大上海旅游节国际文化交流的力度,不断丰富文化时尚内涵,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规划引导,做大旅游住宿业规模
全面启动扩大旅游住宿规模、提升旅游住宿水平的工作。一是规划引导旅馆发展。引导发展旅馆业的“两头”,即高星级饭店和假日 经济型旅馆。重点在世博园区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引导一批高星级酒店的建设,在完成在建的世茂国际广场、新世界大饭店、香格里拉二期等7家高星级宾馆的基础上,改造升星一批高星级宾馆。到年底,旅游饭店(包括星级饭店和达到星级标准但未评星级的饭店)由2004年底的457家增至470家左右,客房由7万间增至7.5万间左右。二是全面提升社会旅馆的服务水平。对目前全市2600多家社会旅馆加大改造力度,推行旅馆品牌化管理,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能级,鼓励社会旅馆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三是充分挖掘社会住宿设施资源。完成对农家乐、家庭旅馆、校舍等社会住宿设施资源的普查。
四、加强宣传,有效推介城市形象
围绕迎接世博会做好上海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制订上海城市形象宣传五年规划和宣传计划,制作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和广告。依托国际航空、友好城市、内外经贸合作关系和各区县、各部门及旅游企业在国内外的优势和联系,建立和完善国际国内旅游促销网络。在对外城市形象宣传中,充分利用上海与47个国家的63座城市业已建立的友好交流关系,开展旅游宣传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在米兰、大阪、釜山等城市举办上海旅游周,在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城市形象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题宣传活动;争取在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中心,派出宣传和促销联络人员;在继续加强对传统客源市场宣传促销的基础上,加大对欧美等国际旅游市场输出大国的宣传促销力度。
五、把握重点,继续完善旅游环境
整合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提高现有旅游咨询网络服务能力,扩大覆盖面,建立旅游呼叫中心,优化为海内外旅游者服务的手段;增强城市旅游集散能力,进一步发挥现有旅游集散中心公共设施的功能,改善旅游车况、增设旅游车停靠点,实现旅游集散扩容。确定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划,形成合理的旅游集散布局;进一步发挥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旅游人才交流中心的骨干作用,构筑旅游人才发展平台,提高对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人才市场的引导调控能力。
全面落实《上海市旅游条例》各项制度性规定,修改《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启动《上海市旅馆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出台游船服务标准、旅馆服务标准等地方标准。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公开,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继续开展对旅行社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满意度指数的测评,加强对出境游市场的整顿,培育旅游诚信市场。
第三篇: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1年,管理区在邵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县委“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确保稳定”的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娄邵具体交接工作及机构更名,确保辖区稳定,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管区发展,加速推进管理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福星*御景城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分配的各项任务。现就管理区一年来的工作及2011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改善干群关系,创造稳定大局
2011年是管理区成立之年,是娄邵移交之年,是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之年,管委会一班人坚定“在洁白的纸上做最美文章”的信念,创造办公条件,熟悉工作环境,加强职工教育,改善干群关系,稳定区域大局,明晰发展思路,为职工办实事。
管委会一班人到任后,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自身成员均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对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二是农场历史上因行政区划的调整,管理主体五次变更,六易其名,造成了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复杂性;三是娄邵移交过渡期长,形成了对职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不到位;四是区域内基础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造,大多数职工生产、生活水平落后于周边农村,迫切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改变现状。今年4月以来,职工要求以事业身份归并娄底管理,反对移交邵东;要求改变农工身份,提高社保标准;要求公开有关政务,公布农场财务;要求依法出让土地,分配出让收益等诉求,持续聚集到管理区机关、邵东县治大楼、娄底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办公地上访,前后达30批1500余人次。管委会一班人坚持不惧、不推、不怕难,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积极接访、处访、息访。
一是领导以身作则:主任及两位副主任始终视稳定工作为己任、为重任,处理每一次群访总是以最朴素易懂的语言向职工宣传政策法规,不论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全年处理200人以上的群访3次,100人以上的群访5次,几十人的群访不下30次。管委会全体人员基本未休节假日。二是与娄底协调行动:两次与娄底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互通信息,统一思想。三是着力改善干群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原农场机关干部与职工之间关系较紧张,信任度低,我们通过逐户上门访问,解决实际困难,利用节假日慰问老职工、困难职工,倡导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印制便民联系卡,送发《给职工的一封信》等措施,逐步赢得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拥护;四是重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开辟了“农场之声”宣传栏,印发了小册子,召开了党员、职工代表、老同志等系列会议,让多数职工对国土、社保、医保等法律法规有了充分地认识;五是健全基层组织:成立了三个工区及工区党的支部,让管委会与职工之间有了沟通的桥梁;六是为职工办实事: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争取困难职工的政策落实,积极筹措资金,让全体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电改造即将实施,无房户、少房户的建房问题正在规划,开发建设即将奠基开工。通过艰苦细致地工作,辖区由极不稳定转变到当前的总体稳定,职工思想逐步转移到了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来。
(二)熟悉全面情况,确保顺利移交
娄邵具体移交工作已进行两年,因娄底市过快将农场管理人员安置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仅留1名一般工作人员负责交接具体工作,使得整个工作出现前紧后松现象;娄底市管理后期启动了农场改制并出让了部分资产及土地,中途因职工思想不能统一又将改制工作停止,留下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加上农场管理主体的变更,娄邵两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和职工分流两地后待遇的变化,导致留在邵东的职工产生消极抵抗心理,反对移交邵东。管委会一班人新年伊始即设计并整理《职工信息卡》,掌握农场第一手资料;对财务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摸清农场家底;先后就财政、民政、社保等工作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汇报衔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为确保具体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管委会提请邵东县人民政府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题会议,梳理移交工作尚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和8月,两次召开娄底、邵东移交工作协调会议,充实娄底方移交工作组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限时完成移交。为确保移交的严肃客观,管委会与娄底市农办共同制作移交专用章,对全部15000份纸质档案盖章、签名、注明日期,经双方认可后再转入档案室;对所有资产出租、出让协议进行公示,经娄底、管理区、承租(让)户三方认定后,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农场财务档案由娄底市成立专门工作组审计确认后带回娄底。通过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12月17日,接交仪式在金利华宾馆隆重举行。
(三)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发展思路
管委会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明晰了发展思路,确定在今后的五年时间(十二五规划)内,重点解决职工最关心的五件事,第一是规划产业发展,第二是改善基础设施,第三是调整职工居住布局,第四是争取政策支持,启动重大项目,第五是创造就业机会。管理区将遵循“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凝聚全体职工智慧,在农场打造三个主导产业。一是商贸居住区:以南泰公司项目为龙头,以星级宾馆、商场市场、高档住宅、洋房别墅为主要建设项目,倾力打造绿色环保的商住小区。二是工贸物流区:建设与县城相接的第二条跨铁路桥梁,联合金玉亭区域,建设以市场贸易、环保型工业、运输仓储为主的工贸物流区。三是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经营区:建成名贵植物园、四季花果园、无污染菜园及颇具东方特色的农家四合院,吸引人们来休闲、观光、娱乐、饮食、度假,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
(四)广泛动员群众,推动项目建设
福星*御景城项目是管理区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县重点项目,第一次启动大规模拆迁,第一次进行职工安置,尽管阻力巨大、困难重重,但管委会通过召开多层次的动员会,制定充分考虑职工利益的《安置方案》,营造强大的宣传舆论攻势,让职工明白“早开发早致富”、“早开发早受益”的道理,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通过工作小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设身处地为被拆迁户着想、废寝忘食地开展工作,短短半个月时间,需青苗补偿的103户中,已有101户签订了补偿协议并领取了补偿金,剩余的户主,正在抓紧办理有关手续,迁坟、迁房工作也取得了良好进展。项目已确定年底奠基。
(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管委会倡导廉洁从政,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讲究方法创新、效率创新、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切实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管委会重大决策施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农场在娄底管理期间的土地资产出让协议,移交后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门班子进行清理;在娄底管理期间的财务资产承包合同,移交后全部拿到管理区机关工作例会上说明情况,在充分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后,该终止的终止、该续签的续签。重大决策不搞一言堂,筑牢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党风廉政教育。管委会每个星期的办公例会,都提出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同志掉队。邵阳市文明委、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编发《道德的力量》一书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并号召大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设;11月18日组织全体副科以上干部观看教育影片《我是花下肥泥巴》,学习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30多年,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淡薄名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反面典型的案例常敲反腐警钟。组织干部观看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片和其他反腐纪录片材料,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做到警钟长鸣。由邵阳市纪委、邵阳市监察局编写的《以案说法警示教育读本》发行后,管理区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切不可重蹈覆辙。
一年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工会工作同步前进,实现了场风文明、社会和谐、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管理区完成娄邵移交实施实质性属地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走上正轨的第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管理区实际,2011年管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分区规划发展产业、逐项安置维护稳定三项重心工作,着力在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强化干部职工教育,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区域社会稳定上取得新进展。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强化干部职工教育
加强对已成立的三个工区及工区支部成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职工意识,服务意识,发展稳定意识,真正成为管委会工作的坚实基础,职工利益的坚强维护者;制订干部职工政策法规教育计划,多渠道、多方式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的作用,开展系列活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团体氛围;实施干部工作责任制,驻片、驻工区、驻组责任区,做到奖罚分明。
(二)积极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在县城总体规划指导下,制订区域发展详细规划,在福星*华天大酒店、福星*御景城商住项目的带动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最优的环境,争取深圳勤上光电、福建捌牌服饰落户,并当年完成审批立项,动工建设,完成生态观光农业的规划论证,形成商贸居住、工业物流、观光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工商互补、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
(三)改善基础设施,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完成区域自来水饮水工程、电力改造工程、民强路(暂命名)的建设,启动北城大道排水工程及区域污水处理勘察设计,争取将落水河区域纳入县防洪及国土整治项目计划,彻底解决此区域遇洪即涝的问题。福星*华天大酒店、福星*御景城第一期工程要初具规模。
(四)高度重视职工意愿,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最大限度为职工争取社保、医保、低保政策支持;尽力为职工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家庭收入;盘活土地、资产收益,让职工有机会直接享受劳动成果;倡导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规范职工家庭红白喜事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好老龄工作,让所有老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启动职工居住小区建设,解决无房户、少房户的居住困难。
(五)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廉洁从政
坚持依法从政,集体决策,政务公开,充分接受基层干部、党员、职工的监督,既高度支持项目建设,又不参与任何项目经营行为,坚决杜绝索拿卡要,推诿渎职。
第四篇:2010年旅游业年终工作总结要点
2010年旅游业年终工作总结
旅游业是我省第三大支柱产业,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党中央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抵御金融风暴冲击的良好政策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领导下,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围绕全省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应对下,采取各项有效工作措施,使得
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经受住了多重严峻考验,旅游产业恢复态势良好,现将2009年全省旅游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省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一)介绍旅游产业情况
今年,我省累计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这其中共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同比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共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1、港台旅游市场
台湾游客,1-11月份共接待***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保持我省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地位。1-11月份香港游客数量激增,共接待***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港台游客占我省入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跃升到今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
2、欧美旅游市场
今年以来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美洲市场回暖,1-11月份累计接待欧洲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法国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英国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德国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俄罗斯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月份累计接待美洲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美国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
3、亚洲旅游市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1-11月份亚洲各客源国发展情况不甚乐观,我省累计接待亚洲游客***万人次,同比下降***%。除日本游客略有增长为***%外,绝大部分客源国接待人数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最大客源国韩国游客同比下降***%,所占海外市场比重由去年的***%下降到今年的***%。马来西亚游客同比下降***%,泰国游客同比下降***%。亚洲旅游市场所占海外市场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个百分点。
(二)指导精神
我省旅游产业在今年能取得稳中有升的好成绩,这和上级领导的工作指导是分不开的,今年,我们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做为精神指导,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各项工作中去,团结一致,积极发扬党员优秀干部的工作精神。充分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旅游产业造成影响的严峻性,抢抓机遇,提振信心。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快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个难得的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作好了准备,具备了用好政策机遇的条件;同时全省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谋事干事热情高,为抓住和用好机遇奠定了基础。提高企业的投资信心,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干部的工作信心。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三)采取有效工作措施
1、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总需求的疲软和对我国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认为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不可能改变或逆转,但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省旅游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旅游资源丰富是我省的优势,旅游业是富民产业。我省明确提出了旅游业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具体要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又再一次强调实施旅游振兴工程,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先导产业。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于旅游业发展前景的精辟论述,极大地鼓舞了我省旅游从业人员恢复重建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是实现今年旅游产业开门红的关键。
2、为了使我省旅游业尽快恢复良好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第一次从加强政府投入、加大税收信贷支持、完善要素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打造竞争优势、提供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六个方面,对于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旅游业的扶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切实解决了旅游恢复振兴中的关键问题,对旅游业的恢复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各地党政和省直各部门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以旅游业为先导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的战略思想,纷纷将旅游业的恢复发展作为带动当地经济振兴的支点,落实政策,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强宣传。
3、加强宣传工作,赢得广泛关注。为了重新赢得客源和市场,重树境内外旅游者来川旅游的信心,树立我省安全、舒适旅游目的地形象,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在“全国旅游博览
会”给我省旅游业做宣传,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公关形象,赢得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从而使我省旅游业积聚了超强的人气。
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旅游市场呈现出总体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强化旅行社管理
2009年,省里进一步把旅行社的管理与市场开发有机结合。一是呼应建设
国际性海滨城市战略,组织市内外国际旅行社和通航港站,着力开发以韩国、台湾为重点的入境旅游,不断提高全省旅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二是对旅行社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优胜劣汰,扶优扶强,组织实施《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考核办法》和《旅行社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同时,在上半年举办全省《旅行社条例》培训班。三是组织旅行社参加“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完成全省***家旅行社业务检查工作,扶持旅行社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开发旅游购物市场线路和风影名胜线路。
(二)抓住节日旅游契机,加强有效工作
省旅游部门加强节假日旅游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我省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旅游人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端午期间,我省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比增**%;收入为***万元,从监测情况来看,除旅行社接待人数指标有所下降外,其他主要经营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出人们的出游方式正在实现从旅行社参团向自行(驾)出游方式的转变,端午期新罗区乡村游与民俗活动富有特色。一是洋畲农家乐,端午期间,来洋畲的游客不仅可以吃到味道纯真、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土鸡土鸭及精心研制的农家菜品,住在卫生整洁、风情浓郁的农家小院,游历史悠久的千年池,还可体验农家耕种的乐趣。二是全区各乡镇积极参与端午龙舟比赛的大型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看。
受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今年“十一”长假,旅游市场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我省有关部门领导积极采取有效工作措施,保障了在今年“十一”长假,我省旅游客流出现“井喷”,旅游业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长假过后,省假日办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天里全省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占全国游客量的***%;实现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同期收入的***%,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跃居全国前三强。
三、新的一年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提振信心,解放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空前的金融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劲不松、气不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增强在危机中发展的意识。党的十七大发出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最强音。近期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正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旅游行业要以此为契机,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重新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要积极探索解放思想的空间,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要变危机意识为责任感,变忧患意识为进取心,不悲观自叹,要善于抓新机遇,学会在发展大格局中炼好自己的本领。
(二)用足政策,落实措施,力争平稳增长。
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从热点领域、关键方面入手,千方百计撬动旅游消费市场。要顺应市民和游客旅游休闲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和比重;要加大对重点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思路,拓宽空间,打造新的增长点。
高端旅游是我们要紧紧扭住的抓手。高端旅游这一概念是我市首先提出的,是对中国旅游的一个有意义的概念,更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端旅游是旅游业中具有“五高两低”的部分: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和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端旅游是实现旅游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发展高端旅游,其本质是让旅游业价值提升,让旅游真正成为深圳的招牌和品牌。从根本上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改善干群关系,创造稳定大局
2011年是管理区成立之年,是娄邵移交之年,是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之年,管委会一班人坚定“在洁白的纸上做最美文章”的信念,创造办公条件,熟悉工作环境,加强职工教育,改善干群关系,稳定区域大局,明晰发展思路,为职工办实事。
管委会一班人到任后,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自身成员均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对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二是农场历史上因行政区划的调整,管理主体五次变更,六易其名,造成了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复杂性;三是娄邵移交过渡期长,形成了对职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不到位;四是区域内基础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造,大多数职工生产、生活水平落后于周边农村,迫切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改变现状。今年4月以来,职工要求以事业身份归并娄底管理,反对移交邵东;要求改变农工身份,提高社保标准;要求公开有关政务,公布农场财务;要求依法出让土地,分配出让收益等诉求,持续聚集到管理区机关、邵东县治大楼、娄底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办公地上访,前后达30批1500余人次。管委会一班人坚持不惧、不推、不怕难,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积极接访、处访、息访。
一是领导以身作则:主任及两位副主任始终视稳定工作为己任、为重任,处理每一次群访总是以最朴素易懂的语言向职工宣传政策法规,不论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全年处理200人以上的群访3次,100人以上的群访5次,几十人的群访不下30次。管委会全体人员基本未休节假日。二是与娄底协调行动:两次与娄底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互通信息,统一思想。三是着力改善干群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原农场机关干部与职工之间关系较紧张,信任度低,我们通过逐户上门访问,解决实际困难,利用节假日慰问老职工、困难职工,倡导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印制便民联系卡,送发《给职工的一封信》等措施,逐步赢得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拥护;四是重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开辟了“农场之声”宣传栏,印发了小册子,召开了党员、职工代表、老同志等系列会议,让多数职工对国土、社保、医保等法律法规有了充分地认识;五是健全基层组织:成立了三个工区及工区党的支部,让管委会与职工之间有了沟通的桥梁;六是为职工办实事: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争取困难职工的政策落实,积极筹措资金,让全体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电改造即将实施,无房户、少房户的建房问题正在规划,开发建设即将奠基开工。通过艰苦细致地工作,辖区由极不稳定转变到当前的总体稳定,职工思想逐步转移到了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来。
(二)熟悉全面情况,确保顺利移交
<1><2><3><4>
(三)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发展思路
管委会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明晰了发展思路,确定在今后的五年时间(十二五规划)内,重点解决职工最关心的五件事,第一是规划产业发展,第二是改善基础设施,第三是调整职工居住布局,第四是争取政策支持,启动重大项目,第五是创造就业机会。管理区将遵循“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凝聚全体职工智慧,在农场打造三个主导产业。一是商贸居住区:以南泰公司项目为龙头,以星级宾馆、商场市场、高档住宅、洋房别墅为主要建设项目,倾力打造绿色环保的商住小区。二是工贸物流区:建设与县城相接的第二条跨铁路桥梁,联合金玉亭区域,建设以市场贸易、环保型工业、运输仓储为主的工贸物流区。三是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经营区:建成名贵植物园、四季花果园、无污染菜园及颇具东方特色的农家四合院,吸引人们来休闲、观光、娱乐、饮食、度假,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
(四)广泛动员群众,推动项目建设
福星*御景城项目是管理区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县重点项目,第一次启动大规模拆迁,第一次进行职工安置,尽管阻力巨大、困难重重,但管委会通过召开多层次的动员会,制定充分考虑职工利益的《安置方案》,营造强大的宣传舆论攻势,让职工明白“早开发早致富”、“早开发早受益”的道理,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通过工作小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设身处地为被拆迁户着想、废寝忘食地开展工作,短短半个月时间,需青苗补偿的103户中,已有101户签订了补偿协议并领取了补偿金,剩余的户主,正在抓紧办理有关手续,迁坟、迁房工作也取得了良好进展。项目已确定年底奠基。
(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管委会倡导廉洁从政,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讲究方法创新、效率创新、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切实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管委会重大决策施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农场在娄底管理期间的土地资产出让协议,移交后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门班子进行清理;在娄底管理期间的财务资产承包合同,移交后全部拿到管理区机关工作例会上说明情况,在充分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后,该终止的终止、该续签的续签。重大决策不搞一言堂,筑牢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党风廉政教育。管委会每个星期的办公例会,都提出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同志掉队。邵阳市文明委、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编发《道德的力量》一书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并号召大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设;11月18日组织全体副科以上干部观看教育影片《我是花下肥泥巴》,学习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30多年,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淡薄名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反面典型的案例常敲反腐警钟。组织干部观看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片和其他反腐纪录片材料,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做到警钟长鸣。由邵阳市纪委、邵阳市监察局编写的《以案说法警示教育读本》发行后,管理区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切不可重蹈覆辙。
一年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工会工作同步前进,实现了场风文明、社会和谐、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2011年工作思路
(一)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强化干部职工教育
加强对已成立的三个工区及工区支部成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职工意识,服务意识,发展稳定意识,真正成为管委会工作的坚实基础,职工利益的坚强维护者;制订干部职工政策法规教育计划,多渠道、多方式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的作用,开展系列活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团体氛围;实施干部工作责任制,驻片、驻工区、驻组责任区,做到奖罚分明。
(二)积极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在县城总体规划指导下,制订区域发展详细规划,在福星*华天大酒店、福星*御景城商住项目的带动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最优的环境,争取深圳勤上光电、福建捌牌服饰落户,并当年完成审批立项,动工建设,完成生态观光农业的规划论证,形成商贸居住、工业物流、观光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工商互补、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
(三)改善基础设施,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完成区域自来水饮水工程、电力改造工程、民强路(暂命名)的建设,启动北城大道排水工程及区域污水处理勘察设计,争取将落水河区域纳入县防洪及国土整治项目计划,彻底解决此区域遇洪即涝的问题。福星*华天大酒店、福星*御景城第一期工程要初具规模。
(四)高度重视职工意愿,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最大限度为职工争取社保、医保、低保政策支持;尽力为职工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家庭收入;盘活土地、资产收益,让职工有机会直接享受劳动成果;倡导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规范职工家庭红白喜事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好老龄工作,让所有老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启动职工居住小区建设,解决无房户、少房户的居住困难。
(五)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廉洁从政
坚持依法从政,集体决策,政务公开,充分接受基层干部、党员、职工的监督,既高度支持项目建设,又不参与任何项目经营行为,坚决杜绝索拿卡要,推诿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