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课题组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三、课题概念的界说„„„„„„„„„„„„„„„„„„„„„„„„„ 3
四、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说„„„„„„„„„„„„„„„„„„„„„„„ 3
五、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3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4
(一)文献法„„„„„„„„„„„„„„„„„„„„„„„„„„„ 4
(二)调查法„„„„„„„„„„„„„„„„„„„„„„„„„„„„4
(三)经验总结法„„„„„„„„„„„„„„„„„„„„„„„„„„4
(四)个案法„„„„„„„„„„„„„„„„„„„„„„„„„„„„4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4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对象,健全组织机构„„„„„„„„„„4
1、成立领导小组„„„„„„„„„„„„„„„„„„„„„„„„„„4
2、召开开题会„„„„„„„„„„„„„„„„„„„„„„„„„„„ 4
3、制定方案„„„„„„„„„„„„„„„„„„„„„„„„„„„„ 4
(二)第二阶段: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5
1、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5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5
(三)第三阶段:形式多样的加强联系,科学指导家庭教„„„„„„„„„ 5
1、召开家长会„„„„„„„„„„„„„„„„„„„„„„„„„„„ 5
2、成立家长委员会„„„„„„„„„„„„„„„„„„„„„„„„„ 5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54、印发家校联系卡„„„„„„„„„„„„„„„„„„„„„„„„„ 6
5、搞好家访工作„„„„„„„„„„„„„„„„„„„„„„„„„„ 6
6、设立家长接待来访制度„„„„„„„„„„„„„„„„„„„„„„ 6
7、家校联系小报„„„„„„„„„„„„„„„„„„„„„„„„„„ 6
8、设立家长信箱„„„„„„„„„„„„„„„„„„„„„„„„„„ 6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 6
1、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6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典型实验案例和论文编辑成册„„„„„„„„„„„„„„„„„„„„„„„„„„„„„„„„„„„ 6
八、研究成果„„„„„„„„„„„„„„„„„„„„„„„„„„„„6
(一)提高了对家校交流的理性认识„„„„„„„„„„„„„„„„„„6
(二)探索出部分有效的家校交流渠道,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7
(三)提升教师、家长教育理念,奠定家校合作基础„„„„„„„„„„„9
(四)主题体验式活动中增强家长合作意识„„„„„„„„„„„„„„„10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0
(一)增强了家长的合作意识„„„„„„„„„„„„„„„„„„„„ 10
(二)初步探索出与家长的合作艺术„„„„„„„„„„„„„„„„„ 11
(三)在家校合作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12
(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13
十、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13 参考文献„„„„„„„„„„„„„„„„„„„„„„„„„„„„„13 《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单位: 课题组
【内容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家长与学校的有效联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界应该树立“学生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里的大事”这一理念。因此,《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结合教学实际,重点针对“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两个关键词进行界定,并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课题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假设,按两年的周期设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课题组内明确具体分工,采取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研究,探索了以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印发家校联系卡、搞好家访工作、设立家长接待来访制度、家校联系小报、设立家长信箱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效家校联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建立了家校联系的长效工作体系。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有效 联系
当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教养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这个道理人人都能理解。就目前状况来看,普遍家长对孩子都深切关注,但家庭教育水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决定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则是家长本身的素质,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思想素养、理论素养等。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请教师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为使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对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揽,一包到底,不仅仅是穿衣吃饭,叠床铺被,还包括整理书包,有的家长甚至把牙膏都要挤在孩子的牙刷上,使孩子形成依赖的习惯;有的家长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位置,押运出一副不可冒犯的权威样子,而喋喋不休地说教,只能让孩子感到烦躁,甚至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安排好孩子的课余学习,而是看到人家干什么他就要让孩子干什么,经常批评,指责,打骂孩子,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这种比较,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否定了孩子,压抑了孩子,限制了孩子;有时家长过分的溺爱子女,不得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与委屈。不少的父母为了孩子买下了养老保险不仅为孩子的现在做打算,而且为孩子的结婚、养老尽心尽责。这些家长的做法,会使孩子在竞争的社会里不能自强自立。就我校曾搞的一项家庭教育调查表明,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家长占64%,在这些家长中或忙于赚钱,忙于玩乐的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变化或忙于事业、工作,顾不上多关心孩子,在这些家长中存在着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态度不端正,教育心理有偏差等问题,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当孩子一旦成绩不好或犯一些过错,他们就牢骚满腹,一怨老师,二怨孩子,就是不怨自己。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正是家长忽视家教酿成的,由此看来,提高每一位家长对搞好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向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家长教育的质量就成了学校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种种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抓好教育家长的工作,为此我们决定办家长学校,把家长组织起来上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家风,更新家长们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经过努力,家长学校是办起来了,家长也能按要求到学校来接受教育了。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差异很大。大部分家长跟小学生是一样的心态,你上课,他听课;你布置任务,他应付完成,家长学校的实效性较差。因此,如何把家长学校办得规范有序,实实在在,如何能让家长有能力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任务。鉴于这个情况,我们积极开展《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实践研究摸索出班级管理中加强家校合作的方式及最大发挥家长的功能的途径,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互相配合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的发展与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和每一位做父母的深切关注。家长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每一天的氛围,家长成员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等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一生具有奠基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有决定作用,对子女有终身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思想: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编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编造世界的历史„„ 革命前辈康克清语重心长地指出过:“家庭教育是长期工作,要坚持不懈地用良好的国风和家风教育我们的后代,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李岚清同志也提出:“家长必须从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教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做人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怎样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怎样指导家长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使教育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一定的教育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不但学校教育要改革,而且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但是,现今家庭教育并没有真正被社会和所有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家长文化程度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隔代家庭、单亲家庭、个体户、外来户的家庭等等不同,使得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总体偏低。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家庭都有教育的功能,每个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课题概念的界说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家校联系:就是家长与老师通过短信、电话、家长会等方式取得及时的联系,老师向家长公布学校活动,通知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说
假如我们能从社会的发展的规律出发,从班级管理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工作,就能够全面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探索家校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具有东方红小学特色的学校、家庭互动模式,共同提高教育的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任务: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法规、条例,增强家长的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研究和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促进家庭与学校、社区的交流、配合和支持,协同一致教育学生。
课题研究的目标: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模式,使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上有所转变,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课题组利用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成功家教的启示录》、《家教的智慧》、《古今中外名家教子300例》等书籍,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借鉴,提高了组员的知识理论水平。
(二)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表格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调查,摸清现实状况,确定研究手段和目标,为课题深入的探索提供了基础材料。
(三)经验总结法。我们要求教师把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对个案的追踪研究结合自己的学习反思,经过提炼和整合,写一些案例和研究论文。
(四)个案法。对特殊家庭的家长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对象,健全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课题组决定将五年级二、四、六班及三年级六班作为研究对象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东方红小学教导主任吴正炼担任(因工作变动,由课题负责人、小学高级教师罗小平担任);组员有小学高级教师王英、东方红小学教研室主任黄鲲鹏、一级教师罗毅、樊冬梅。课题组明确各自的分工,协作配合,有序推进。把课题所需资料提前准备好,打印好调查表、调查问卷、家长签到表;制定好学习计划;完善家校联系的组织网络结构;建立课题组研究规章制度。
2.召开开题会。课题组长首先召集所有课题组成员召开了一个开题会,对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如何研究这一课题做了具体的说明。并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做了明确的分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样使课题组所有成员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一致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项课题研究工作搞好,确实出经验,出成果。
3.制定方案。我们依据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步骤清楚,内容具体,易操作等特点,这一方案从实验背景、理论依据到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直到最后预期成果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与说明。这一方案成为课题研究总的依据、要求、指挥棒。这一方案的制定,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才得以完成
(二)第二阶段: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
1.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2010年11月,我们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家长的状况,掌握了家长最需要什么,最感到困惑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经过对问卷进行分析60%以上的家长还缺乏家教理论知识,认为孩子不好管,自己说的话孩子不愿意听,甚至你说东他偏要往西。好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根据家长反映的这些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具体内容:东方红小学概况及教育教学特色,家教有关理论(东方红小学教导主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解决家长对新课程的“不适应症”;创造学习型家庭,做合格家长;家教“十要”、“十忌”;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特点;为子女播撒一片灿烂阳光等内容。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成功家教的启示录》、《家教的智慧》、《古今中外名家教子300例》等书籍,掌握家教理论知识,明确家校联系的一些方法和要求。
(三)第三阶段:形式多样的加强联系,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1.召开家长会。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各班迅速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主持,课题组成员进行学校和家长的双向交流,班主任向家长介绍班级情况,科任教师介绍学生入学以来在思想、纪律、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的表现,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受教育的情况和在家的表现,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协商并制定出有效地教育孩子的办法和措施。
2.成立家长委员会。我们在实验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选举一些热心教育事业,能积极为大家服务,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人选作为家委会委员,家委会有成员6-7人。主要职责是:组织家长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沟通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为学校的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特别是走进新课程后,利用家委会能极大地开发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沟通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并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型家庭教育的又一内容。每学期都要举办2-3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就是让家长在今天无论上午还是下午随便听课。那个教师的课也可以听,听课完毕后要填写听课意见表。“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出现了孩子督促家长做模范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做“三好学生”的可喜局面。
4.印发家校联系卡。我们每学期还印发家校联系卡,将学生的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表现选取学生最有特长的一项以鼓励性的语言反馈给家长。同时让家长填写对学校对班级甚至对每一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5.搞好家访工作。鼓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针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对个别家教方式与方法不当的家庭进行专题或单独家访,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其中的家访形式主要采取了电话家访、书信家访、随意家访。
6.设立家长接待来访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周轮流值日,负责接待家长来访,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7.家校联系小报。将学生们每月的情况、表现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记载下来。8.设立家长信箱。给家长充分的言论自由,真实反映班级管理中的的问题。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
1.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010年11月,我们对实验班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家长占64%,开展有效联系的仅占35%;2011年9月,开展有效联系的仅占92%。由此可以看出家校联系转变传统的家教观念。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典型实验案例和论文编辑成册。
八、研究成果
(一)提高了对家校交流的理性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提升了对家校交流的理性认识。我们认识到,家长和儿童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父母的要求,往往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父母对周围任何事物的态度、评价、标准都成为孩子评价是非善恶的依据。
通过研究,我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家校交流”。即“家校交流”是一种家长受教育的过程,使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一种公民教育,其参与过程也是家长树立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过程;家校合作还是教育工作者受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其他相关人员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们对“家校合力”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认为“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探索出部分有效的家校交流渠道,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2.做好家访工作。我们完善了家访制度。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要对1/3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两年内对全班学生家庭普访一遍。
案例一
家访对象:邓孟缘
学生基本情况:聪明活泼,课堂发言积极,但自我约束力差;作业潦草并且不能按
时完成,需经过不断的监督提醒才能补上。
经过深入与该生父母交谈,基本摸清她的问题所在。其父母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平
时俩人忙着上班根本无暇照顾孩子,他们基本不过问孩子学习方面的事,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作业完成不及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该生:
1、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
两方面的力量帮助转化。
2、平时多于这个孩子沟通,多去关心她,写字时提醒她要认真书写安排她做小组长
为大家收作业,利用自我监督的力量对她进行监督。
与家长达成共识后,该生不完成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作业质量比较高,基本能放
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欣慰于学生的变化,将继续观察,以期待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案例二
家访对象:徐裕皓
学生情况 :徐裕皓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活泼可爱,最大的问题是自习课不遵守
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家访心得 :家访过程中,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案例三
家访对象:耿顺华学生情况 :基础比较差,胆小,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不懂也不敢问,作业经常拖
拉甚至不完成。
家访心得 :通过家访,及时了解该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她即使不
在学校,也能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案例四
家访对象:刘峰时
学生情况: 孩子总是一副成熟老成的样子,给人感觉颇有思想。可是作业拖拉,近
期还经常带许多玩具到校,在上课时玩。
家访心得 :孩子的变化与家庭情况有很大关联,家访过程中,我提到经常发现该生
在放学后仍在马路边逗留,有时则在马路边的花坛上边做作业边玩,所以其学习习惯糟糕,作业速度慢。家长在了解了情况后,商量如何克服放学后孩子学习的监督之任。其实,只要细心,一定能有发现和收获。
案例五 家访对象:周佳亿
学生情况 :学习基础差,父母离异,靠着母亲生活,在班上纪律很好,但是学习上
不自觉,有懒惰情况。
家访心得: 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的教育很关键。该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是因
为长期养成了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在注意力上集中不够,长期如此导致了学习存在障碍,接着便出现了偷懒的情况。学校作业做得还不错,家作总是很差,连基础的题目也不愿意翻书动脑。只有从小养成习惯,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
3.家校电话联系卡。充分利用校讯通这一载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们分发给学生一张与名片一样的电话联系卡,内有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随时跟学校、教师联系,交流情况。这张小小的联系卡,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呢。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下班回到家里后接到家长的来电,或咨询作业,或寻求帮助,或给孩子请假等等。家长们反映,有了老师的电话可方便了,遇到问题能够马上解决。老师们感觉,通过电话联系这一方式,确实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这项举措深受家长欢迎。
4.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作用不言而喻,我校在家长会的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主要归纳为:
汇报形式:由班主任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现状、教育任务,或者汇报一个学期来的班级教育工作情况。
互动形式: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从中让家长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展示形式:一是成果展示: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本、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竞赛答卷以及集体的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一个小型展览会,让家长观看、翻阅,了解班级及孩子的学习成果。会上,班主任老师在家长观看时给予介绍,会后请家长反馈评价意见。二是才艺展示:让家长来班级观看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或课外活动,或主题中队活动等,让家长在“听”中受教育,在“看”中得到启发,为家长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三是谈心形式:我们尝试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将不同类型家长召集在一起分析学生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等。班主任以诚挚的态度请家长来,征求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及要求,并耐心真诚地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目标及措施,从而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提高了教育合力。
5.书面交流。一是成长记录册。成长记录册承载着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历程。它记录了家长对孩子的祝福,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与鼓励。它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长,开心地笑了;老师看到孩子在一天天进步欣慰地笑了。孩子也更加自信了。二是便条与报喜单。教师用寥寥数语,写张便条,就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诸如精彩绘画、有趣的发言、优美的作文、好人好事等闪光点。许多家长反映,孩子收到喜报单可高兴了,有的把它贴在墙上,有的把它珍藏在文件夹中,逢人便炫耀一番。老师们也发现收到喜报单的同学上课都格外精神。实践证明,老师便条上的只言片语、制作简单的小小喜报单不但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家长意见表、家长信。家长意见表。我们每次组织家长到校活动后,都向家长了解情况、征集意见,以此来不断改进学校的工作。家长信。我们在开展活动前,都向家长发放公开信,使家长对我们即将搞的活动有一个了解,增强班级工作透明度,同时也能赢得家长对活动的支持与配合。四是做好学生综合质量评价。每学期班主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一学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综合情况,其中不仅有教师的评语,还有家长的反馈意见,这是极其重要的家校交流途径。所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评语的撰写,要求课题组教师根据其中的做法要求去写好评语,对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公正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及家长看了都比较舒心。如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交流方式。对于学生年龄较小的,老师们采用家访、电话联络、印发通知等方式多一些。对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家访、电话联系外,老师们采用 “家校联系本”的方式多一些。老师会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记录在本上,并且每位学生每两周给一个评语;而家长有事情也可以通过联系本与老师沟通。
(三)提升教师、家长教育理念,奠定家校合作基础
1.提升老师教育理念,学会了换位思考。家校交流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双方需要双向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我们组织老师们阅读教育书籍,使老师从中学习一些教育理念,能够站在家长角度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对家长的抱怨少了,更多的是“将心比心”,对学生更加体贴,对家长更加理解。2.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教育方法。一是在家长会上进行专题讲座,每次讲座都受到家长一致好评。有些家长说:“以前我的一些做法确实不对”、有的说:“自从听了讲座,我就按照专家说的经常鼓励孩子,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现在我女儿和我的话多起来了。”看着家长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随之多起来,对学校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二是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我们的家长宣传不只是讲座形式,给家长讲几堂课就了事,而是结合家长的需要和兴趣,以他们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活动教材,使家长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的知识。我们在实践中,是以班级为基础进行交流,对突出的在年级段组织的家长会上交流,并以此评出好家长,对其进行表彰。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有的家长会后兴奋地说“难怪人家孩子这么好,我们做的还是不够。”三是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推荐家庭教育书刊。为了使广大家长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教水平,学校为家长印发《刘绍禹教子法》、《对现代母亲的十二大批判》等家教资料,向家长推荐《少年儿童研究》等杂志。开始是学校推荐好文章,到后来,一些家长也加入进来,把他们看到的有关文章推荐给老师,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合作氛围。
(四)主题体验式活动中增强家长合作意识
家长们久违了学校的生活,再加上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他们对学校的一切变得陌生了。为了消除家长对学校的陌生感,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我们安排了家长访校活动。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请家长参加升国旗仪式和开学典礼;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队会;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等活动,如小型体育比赛(排球及跳绳比赛);请家长进课堂听课,与教师、学校领导交流思想。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拉近了家长与学生、老师、学校的距离,在家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家校联系上作了大胆尝试,看到了一些较好的现象,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增强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家长由不管孩子到管孩子,由被动敷衍老师,到主动与老师联系,有的家长对学校组织的工作由冷言冷语到积极参与。比如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时,五年级有家长交来入场式口号,有的家长在得知消息的当天,就去制作了一块为学生鼓劲的宣传牌,有的家长主动提供用水;有家长给班级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等;有家长主动将收集的家教资料印制出来发给其他家长。在学校的各个班级,像这样的事情都举不胜举。
(二)初步探索出与家长的合作艺术。
1.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我们老师就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例如我校学生杨昊鑫的父亲,尽管是个生意人,但是和他的几次交流后,老师发现这是一个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无论是谈到如何激发小孩的学习兴趣,还是考后的试卷分析,甚至连某些学科当中的具体问题,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现在他的两个朋友把小孩拜托在他手里辅导。于是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专门开辟时间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老师就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纳教师的意见。同时,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老师则采用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某班上有个女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就跟随年迈的奶奶共同生活。这个女生性格比较外向,自制力不算太好,于是班主任老师专门挂了个长途去外地跟家长讲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赚钱虽然重要,但子女的教育更重要,毕竟子女是自己的希望,要求他们负起作家长的责任,并告诉家长孩子还小,需要父母的呵护,如果长期离开父母的呵护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在认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后,母亲抽出身专门回家照顾小孩。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老师们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在家长心目中都是最好,越是后进生的家长越反感老师说孩子的不是。而老师呢,见了后进生的家长,恨不得一古脑地把学生数落个够。通过研究,老师们认识到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是不说,而是每次有重点地说,不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学生的优点时,就像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舒缓,措辞婉转。渐渐的,老师们感觉到这种交流方式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于是,家长也能正视自己的孩子,他就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实验班有名学生,上课有多动的表现,手里总是不停地抠东西,老师讲课时他在抠,同学都读书时他也在抠,大家都写字时他还在抠。老师不在他身边守着,他是绝对不会学习的,学习成绩自然很差。老师多次与家长交流过此事,家长就是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好动,一直夸奖孩子可聪明了。于是老师也改变了策略。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手很巧,一次劳动课上制作陀螺,他做的又快又好。于是,在与家长交流时,老师大力把孩子夸奖一番。此后,家长的态度有所转变,后来还带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有时还主动找老师询问孩子上课表现。
5.对于有偏见的家长。我们老师总结出的经验是不急不恼,以理服人。我们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青年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我们主张老师克制自己的怨气,不和家长发生争执,脸上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三)在家校合作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在进行家校合作研究过程中,家长树立起了合作意识,初步形成了家校合力。与此同时,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
1.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每学期重点抓一项习惯,我们会及时把学校要养成的习惯通知家长,使家庭学校相一致。现在,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桌面整洁、不乱摆放东西的好习惯。各年级也根据年级特点制定了习惯培养的重点。2.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算太好,有部分家长靠做小买卖为生,学生受家长影响,经常出现不文明语言现象,在校园内也是脏话随口而出。经过学校与家庭的积极配合,学生说脏话的现象的大大减少。校园中互助互爱的现象多了,关心集体的事迹增多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家校共同培养,低年级学生能够做到认真老师讲课,认真听他人发言;中年学生做到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年级学生学会了合作。
(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在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生存的基本。我校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全面提高了育人质量,校风校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双丰收。两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县级比赛23人获奖,在质量评价中获得“优”等级;课题组教师参加市、县论文评比近10篇论文获奖,参加优质课竞赛获得市、县一等奖,两名课题组教师被评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
十、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正像苏霍姆琳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老师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形成了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是需加强调查问卷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推进家校联系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学校是校中之校,是学校、家庭乃至社区密切联系的一条纽带,一种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它的潜在作用,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学校只有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办学目的宗旨,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办学计划,详尽的活动方案,坚持不懈勇于开拓的精神,才能正常开办,办出效果和特色。虽然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这其中还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我们将把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办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研究,争取在新课程背景拓展一片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教育的新天地。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作/译者:汪伯英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2、《成功家教启示录》 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编者)
3、《做好家校联系 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张崇强 见《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怎样做好家校联系 》作者:黄清锋
6、《家校联系》作者:谢谣 见中国校外教育·a 2011年第2期
7、《讲究家校沟通的艺术 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作者:计娟萍。
8、《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作者:朱昌春
第二篇:家校联系有效之我见
关于家校联系的点滴体会 刚担任半学期的班主任,关于“有效家校联系之我见”的这个话题,不敢说是什么经验之谈,只能简单地说说自己这半学期以来对家校联系的点滴心得体会罢了。
如今,每个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稍有闪失,必定会引来各种躁动不安,这一点,在我当上了班主任之后感受尤为深刻:在教育行业里,老师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班级五十个学生,还有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所谓众口难调,无论老师们如何努力,总有家长会有不满意,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本年级众多老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地尝试着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张某某,学习成绩尚可,但他是一个多话的孩子,不论跟谁坐,也不管是上课还是午休时间,他都能跟他聊得很开心,为此,我经常找他谈话。然而,通过一次家校联系中,我了解到这孩子从小在老家长大,读书起才回到父母身边,平日在家是比较少话的,且父母平日里常上晚班,休假时间也比较少,每天回到家的时候,他都已经睡觉了。即使偶尔说上几句话,一旦说不通,妈妈又该对孩子发脾气了。而平日里负责照顾的奶奶又是精神不太好,很少跟他说话。通过这次的了解,我想,可能是种种的家庭因素导致这孩子在家比较沉默,无处宣泄,因此,回到学校才会如此滔滔不绝吧。
了解过这个学生在家的情况之后,我向这位家长表达了几点意思:首先我对这位母亲的心情表示理解;其次,表示希望这位母亲还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而不是批评孩子;再次,作为班主任的我将继续找这位同学谈话,并表示老师将会不断地观察他,以及希望看到他的进步。而这个学生的妈妈也表示尽可能地腾出时间陪伴孩子,也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改掉常批评孩子的习惯。
过了一段时间,他妈妈打来电话说,觉得孩子有所进步了,回家做作业也不用催促,都是很自觉地在家长回到家之前就完成了。
通过这次家校联系工作,我也收到了启发:
首先:在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忙于给孩子的情况定性。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家庭情况,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学生的某些行为表现,并对其“对症下药”。
其次,也是我还要不断学习的一点,就是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尽可能地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慢慢地提出孩子的不足,以得到家长的认同感。在这次联系中,我先对该生的书写及上课时会偶尔举手回答问题表示了肯定,进而提及他上课说话的不足。
最后,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开展家校联系。在恰当的时间里,家长们才有更多的时间跟老师进行关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而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联系方式,如:QQ群、电话联系、校讯通、微信等。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感动。”其实,不管最后被感动的是学生、家长,还是只有我们自己,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机械,家校联系工作更不是机械化的教育工作,而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交流的过程,情感碰撞出火花的过程。以上是我这半个学期以来对家校联系的点滴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班主任有效管理和角色改变研究》结题报告
《班主任有效管理和角色改变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肇州县托古乡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班主任工作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古今中外有不少教育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代的有美国教育家杜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等。国内对这项工作尤为重视。一是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如《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等,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诸多专家纷纷著书立说,针对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各抒己见,如崔永萍所著的《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若干思考》,杨春梅所著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浅谈》,刘明所著的《对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再认识》,王烨、何亚军、白元儒所著的《高效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等,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推进提供了理论保障;三是广大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忘我付出,积累经验,从事科研,发表论文,使班主任研究工作如火如荼,成绩喜人。
对班主任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一派良好的势头,同时形势的发展又对班主任工作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必须及时调整,顺应潮流,时刻保持最科学的态势,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对班主任的研究工作势头虽好,成绩喜人,但因地域的不同,城 乡的超别,师资的强弱等多种原因,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学校及城乡结合部学校,师资及生源都不是很好,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就更多。就我校而言,各班主任老师有能力,有责任心,有进取意识,他们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方面,都有过不俗的表现,为学校教学成绩的日益提高和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各种问题便逐渐凸显出来。班主任们一向得心应手、屡试屡爽的某些管理办法与手段,已渐渐失去神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对班级的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究其本质原因,在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不能持续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对自身的定位不能适时调整,进而导致其管理方法与手段渐渐失去科学性与时效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同时正值“十二五”之际,我们及时组建了课题组,选拔以班主任为主的精干成员,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努力找到一种在新形势下,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够为学生由衷接受的班级管理办法,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使班主任和学生对及时走出困境,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为本校打造出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学生真正喜欢的班主任队伍,进而带动乡域,影响县域,在更大的区域和范围内推广示范,为班主任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程》中强调: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责任人,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鼓励班主任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优秀班主任队伍。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研究内容
1.提升本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理论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适合本校实际和当今孩子心理、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立足本校实际,探求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培养途径和有效方法。4.适合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班主任专业化制度。5.班主任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6.适于推动班主任工作发展的评价方法。研究目标
针对当前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努力找到一种更科学、更有效、更适合新课改理念需要、更适合当今孩子心理的班级管理方法。努力促动本校班主任队伍对新理念的认识与自我反思,以全县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掌握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及时地、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改进自己的方法,学会怎样与学生交往,怎样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努力在班主任工作领域闯出一条新路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基本思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有明确目的的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形成思路,推广检验。
2.调查法,跟踪问卷法。进行大范围、大数量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对心目中最优秀的班主任的要求。同时设计大量问卷,分阶段进行跟踪调查,明确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材料。
3.个案法,比较法。选择有代表性个案,跟踪调查分析,及时了解研究方向与成效,并不断加以比较,发现问题,调整思路,寻找新的突破点,使研究工作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经验,集思广益,及时形成经验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及预期成果 研究思路
1.研究成员以班主任为主,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密切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攻关。
2.立足本校实际,先从本校入手,找到本校当前班主任工作症结所在,解决问题,总结,推广,检验,反思,辐射乡域、县域及更广大的区域。
3.寻找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文本学习和网络学习,研究教育专家的有关理论和著述,保证自己的研究都在明确理论的指引下,时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通过外出调研及网络,时刻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不断获取最新的研究材料,充实自身研究成果。
5.定期收集各成员的研究成果,形成材料,注意积累,为最后结题做好准备。
预期成果
本课题旨在研究班主任如何改进管理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及自身在班级中、在学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到更新、更好、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办法,让师生之间彼此融洽,互相接受,在合作互动的前提下,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使老师将更大的精力、心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 确,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成绩更优异,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会议记录、调查问卷,阶段性总结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班会教案,工作反思,结题报告。
六、课题的实验步骤
本课题进行了为期二年的研究,研究的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9——2012.1)
1.组建课题组,申请立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落实人员分工。3.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积蓄能量,积极备战。
4.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保障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二)研究实验阶段(2012.1——2013.3)
1.定期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布置下阶段任务,随时总结经验,发现失误,取长补短。
2.问卷调查。针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班级管理方法、什么样的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等问题设计问卷,广泛调查,由课题组成员专人负责,调查对象为本校学生、县城中学部分学生和其他乡校部分学生。然后总结整理,获得相关数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3.定期召开本校班主任座谈会,沟通、了解、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4.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班主任问题沙龙活动,全面收集研究 材料,了解到了最新信息。并适时到兄弟学校学习,与一些优秀班主任交流,收获颇多。
5.组织教师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发现本校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研究工作新的突破点,有效改进了本校的班主任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6.开展论文征集活动。通过征集论文,评出优秀论文,使课题组成员眼界大开,思路更新。这些论文,都是一线班主任及优秀任课教师实践心得与反思,极具实验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整理与提炼,研究材料更加充分。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3——2013.7)
结题,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生成结题报告,编写本校论文集和案例集。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制度经费保障,确保课题研究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提供了人民币2000元的研究资金。为了使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制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组员素质
课题组订阅了《班主任》等书籍与刊物,并从网上下载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的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同时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除布置研究工作外,还进行专题学习,以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确保课题研究的进程与质量。课题负责人与部分成员还参加了县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聆听了诸多教育专家的指导,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方法、技巧等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三)注重实践探究,探索管理策略
1.开展对比研究(1)自身的纵向对比
首先,召集现任班主任和曾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开会,请求大家配合,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回顾,形成一个初步的材料,不过高要求材料的层次性、逻辑性和文学性,只要求回顾案例,有感而发,整理成文,据实表达。然后大家共同交流分析,站在教育科研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的成与败。分析成在何处,败在何处,教育方法有何可取之处,或者是出了什么问题。可取的,继续发扬光大;出现问题的,探究解决办法,并在工作实践中改进应用。这样,同样的老师在面对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改进方法之后再进行处理,前后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而且也比较容易把握,进行起来难度不大,推进比较顺利,收效良好,推进了课题的研究,对本校的班主任工作改进也建功不浅。
(2)自身的横向对比
各班主任年龄不同,教龄不同,担任班主任的时间不同,相互之间不仅工作方法各异,工作理念差别也很大。对于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转换角色、改进工作理念和方法来说,有的教师接受很快,有的教师则难以接受。后者大都是一些资深班主任,这些老师精明能干,责 任心强,爱生如子。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在学生面前,把自己摆在了父母的位置上,呕心沥血,忘我付出。同时也失之过严,虽然给人的感觉是班级的一切都井井有条,但学生暗里叫苦连天,把学习和提高成绩当成强制性的任务来完成,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班级各项活动缺乏活力,有时显得暮气沉沉,而为此又常常遭受斥责,老师生气,学生叫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对比研究。把每一个年组都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学生中间,一切的管理举措,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再强制命令,不再硬性要求,而是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和进取意识,注意养成教育,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为取舍。另一小组则继续按照老一套进行。一个学期之后,真实、鲜明的效果呈现在人们面前:走下“神坛”的,也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较小的付出换回丰厚的回报,班级管理情况和学生成绩非常喜人;坚持高高在上的,则常常费力不讨好。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别是最具说服力的,彻底改变了守旧者的思想,也将课堂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
(3)与兄弟学校对比
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无法涉足更大的区域,只是求助于县城和部分临近乡校。方式有二:一是向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二是请学校协助,进行教育教学效果上的对比,对比的方法和我们学校自身比较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而已。事实证明,时间、地点、对象绝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理念与方法才决定着 成败。不及时转变角色,事倍功半;而纳入正确的理念,采用最新的方法,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事半功倍。
2.注重理论指导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单纯地讲理论或实践都是行不通的。我们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的同时,都在寻求有力的理论支撑,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开始发现新的自我,产生了一种长大了的成熟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对他们的独立愿望给予尊重、鼓励和引导。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我们同时还从网上查阅了大量教育理论资料,重点是阐释班主任工作与当今学生心理剖析的论述,使每一步实践探究都能做到理论明确,方向明确,内容明确。
3.开展多种活动
活动包括两方面,一是面向教师的,一是面向学生的。面向教师的活动,主要是组织班主任进行座谈,交流信息,交换看法,随时了解新情况,不要让课题研究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同时征集班主任工作论文、案例分析、班会教案、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等,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面向学生的活动,一是征文活动,主题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班主任老师”。这是探究学生最真实心理的很好的途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师生联谊活动,组织师生在一起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以最实际的方式,促进教师更快更好的转变理念,转换角色。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收获很大,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方面
1.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交流的论文等汇编成集,共收录论文16篇,教学反思22篇,案例分析10篇,班会教案8篇。
2.阶段性总结2份,结题报告1份。3.会议记录24份,调查问卷100份。
(二)学生方面
2012年中考,我校共有32名学生参加考试,考入重点高中11人,普通高中20人,职业高中1人。总升学率达到100%,重点高中升学率比往年有明显提升,创造了历史最高升学记录。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2012年,在县里组织的各类考试中,初二英语名列全县第一名,初三语文、初二数学名列全县第二名,初三数学、初一语文、初一历史、初一地理获全县第五名,其他学科最低成绩位列全县第七名。
通过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必须 做到如下几点:
1.自我更新
班主任必须具备开放性的眼光和头脑,要主动进取,自觉更新工作方式,接受新的理念,转换新的角色,采用新的方法。要敢于探索全新的领域,要果敢地从已经习惯、已成定式甚至引以为荣的旧圈圈中走出来。舍得辞旧,才能迎新。
2.全面关注
就教育目标而言,班主任不是要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可持续发展,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动学生全面发展。
3.民主治班
新形势下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来看,我们培养的人要有主体意识,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我们一向尊崇的名言“严师出高徒”也应该重新审视了。
4.专业性强
只凭经验,只凭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学生,思想认识不一,心理特征各异,“一刀切”式的管理,很容易激起对立情绪,导致“好心没好报”。所以,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最新教育理论,不断为自己充电,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富有时代意识。扬弃旧的经验,才能有新的妙招,理智付出才回有理想的回报,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九、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切身体验,我们看到了、亲身感受到了改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带来的一切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本校班主任队伍而言,他们的改变是巨大的,是令人欣慰的,使学校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不同的教师素质不同,进步的程度就各有不同,少数班主任在工作上仍须做全方面的改进,在工作理念上还要进一步的学习。本课题研究结束后,大多数老师热情不减,继续做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以求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但有少数老师则就此止步,自以为大功告成,这样的老师今后的发展前景实在令人担忧。我们的研究工作也给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对一些墨守成规的东西做了改革和调整,使之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建设。但管理举措还是稍显僵化,有待改进,这需要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历时两年的研究,过程是非常令人回味的。我们不会满足,不会停步,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继续探求下去。班主任工作永远不会有固定不变、百试百灵的模式和绝招,一定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做持续性的探求。希望我们的努力和成效,能在更大的领域和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专业引领作用。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 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设计、使用导学案。
(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借助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思想观念主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三)经验总结法:为了促进实验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分课题准备、课题实验、课题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法,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在此阶段,学校相关领导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课题研究总动员。
3、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基本掌握了他们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李冬青老师为实验教师解读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学习,让实验教师了解了学案导学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主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通过讲研讨课、观研讨课、说研讨课、评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集中研讨。
2、定期请相关领导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课题组根据领导的建议,及时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研讨课的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既总结了实验经验,又锻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课题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每位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整理出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独立自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二)形成了导学案的制作模式
导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上。第二板块是学习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独立自学;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 ②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问;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独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④检测反馈,通过一些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三板块是总结评价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出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是依案自学。第三环节是讨论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环节:点评归纳,精讲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有时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有时将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解决)。第五环节是检测练习。第六环节是总结评价。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 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其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六)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共编写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三十余篇,说课稿近三十篇,评课稿二十余篇,撰写论二十余篇,其中,案例《小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边》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和三等奖;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乘法的分配律》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浅析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教学因你而精彩》和说课稿《解方程》发表在《襄阳教育》上。
我们整理了一本《教学案例及反思集》、一本《说课评课文集》、一本《论文集》、一本《培训总结资料集》。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有些教师的导学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修改就直接经学生用。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与导学案脱节现象。
我们的困惑:
1、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2、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这两大困惑,也将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五篇:班级管理结题报告
《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结题报告
许华 王伟浩 孙世翠 花岗学区中心学校
[摘要]2009年4月,我校承担了县级立项课题“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中,我校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问题目标“班级管理”进行实践研究。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已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新课改的要求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此,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几年,教师们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初步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改革了评价方式,努力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新课程的实践经验在不断涌现,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正茁壮成长起来。然而,面对新课改,班主任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能否创建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机制与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是困扰许多班主任的敏感问题。应尽快探索出新课改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级管理方法。
2、时代的呼唤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长期以来,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指导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也应作相应的变通和调整。
3、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其思想道德面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对学生的期望、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班级管理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更是面临新的挑战,一些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困惑,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性
从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来看,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领导,更多的是在教学方面实施新课改理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新课改理念下的班级建设,轻视了新课改对班主任角色提出的新要求。这是课程改革的误区。
二、课题的界定
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具有相对稳定性、持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性的观念体系”(韩延明语)。理念具有发展性、导向性、实践性、稳定性和延续性等特征。课题中的“新课改理念”,是指我国自2001年起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有别于过去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班主任”,旨在探索新课改下的班主任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叶澜教授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为新课改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指出了一个方向。因此,凸显学生在整个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明晰班主任所承担的角色定位,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自治化,将有利于课程改革更加稳固、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班级管理创新”,意指创新班级管理体制和模式,以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班级管理创新研究,需要建立完整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明确理论基础,确立研究方向,将研究内容具体化、实践化,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性任务,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学校教育理论,有如下几项原则:
1、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
2、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
3、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四个最基本的理念,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成为各学科所共享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
1、以人为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的根本变化动摇了传统的教育观。世界各国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题,着眼于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即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潜能为根本。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培养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新课程“三个发展”(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三个发展”是在传统“全体”和“全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发展”的人文内涵,成为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
2、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是相对于知识本位而言的。知识本位教育观倾向于知识传授与灌输。在以知识本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了被动的认知体。能力本位理念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倡导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是新课程一个崭新的理念。
3、学习方式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是新课程一大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变革学习方式有以下三种途径: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研究性)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4、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又一个理念。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力匮乏的民族意味着缺乏最根本的竞争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它们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研究显示,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这几个方面:在培养模式上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全面推广启发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活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强化民主性原则。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四)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的核心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可以说,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创新研究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所拥有的基本根据。
四、课题研究概况
(一)预期研究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新世纪的高度,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用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班级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的新思维,宏观地考察班级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向,比较、综合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集体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为背景,科学总结教育发达地区特别是课改实验区实践经验,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从教育目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集体的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及课改试验区的课改实践开展试验研究。本课题旨在构建并实施一套全新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理论和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培养人的需要,并为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品位提升提供保障。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常规管理,狠抓不懈
所有课题参与者都能够负责一个班级的管理。在扎扎实实地管理好班级的前提下,注重抓常规,向平时要效率、要成果。对班级管理提出高于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早自习、上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午休、课外活动、全方位、全天候地为学生服务。这种服务一方面是全面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监督机率和示范作用,为更好地防微杜渐作铺垫。
常规工作上,学校里特别是教务处抓得比较多,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班主任如果能在学校工作思路前提下,创造性地结合班级特色,制订相关规章条例,做到奖惩分明,肯定在管理上会收到成效。如果常规工作浮于形式,不能落实到位,班级管理则不可能有成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均根据年级不同,学生年龄差距给本班制定了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奋斗目标,有了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约束学生的言行,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创设了条件;而班级奋斗目标的制定,让学生不再盲目的学习,学生能够向班主任老师制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
2、个别教育,创新方法
对于班主任工作,学生教育是个重头戏。学生教育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我的课题研究中,除了对学生集体培训讲座教育外,很多时候我采取了个别教育方式。在具体工作中,我主要采取的个别教育方法有:亲情爱心法、综合国力法、功成名就法、顺水推舟法、愚公移山法等。这些方法的实施,都是充分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体现个性发展的思想,取长补短,达成教育效果。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特别是在当今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冲击,只有先“利其器”,才能“善其事”。另外,要给他们营造对其充满信心的周边环境,充分发动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力量,让他们感到自己在一种信任的目光下学习、生活。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使其尽展风采。
3、心理分析,目标导航
“抓管理主要是管理人。要想管理好人,就必须了解掌握人的心理„„”著名教育家如是说。因此五个阶段中,着重在心理辅导讲座上花功夫。即结合不同心理年龄、性别特征,由教务处牵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扭转不良心理状态和想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各个时期,分别进行了这样一些系列班队活动:
①找朋友;②不当“小皇帝”;③学会合作;④与快乐同在。
通过班队活动发现:一方面,从学生交上来的小结报告中,学生明显感到办事有方向,做事有准则,心理成熟期缩短;另一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世逐步趋向理智,冲动举止明显减少,学习生活习惯社会化,终身化。同时,对班级管理的难度降低,偶发事件率显著下降,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
以上心理辅导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初级目标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进行中级指导,即人格完善,甚至更高要求的高级指导,即创造思维,自我完善、自我实践的达成。
4、调查研究,因材施教
在课题研究的三个阶段中,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状况进行了两次调查研究,另外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会交朋友、学生的意志力品质等方面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作了科学分析。通过对这些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消费、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调研,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况如下:
通过测试分析,我们在各班级就具体情况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并对计划的个别地方也进行了调整,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各形式的指导,可以出现学生的思想状况明显好转,大部分学生埋下头来,致力于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另外一部分学生也能各尽其能、各展其才,选择切合自身特点和特长的方向不断前进。另外,在学校行政的有力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消费习惯逐步趋向正规化,课间打闹、吃零食现象明显减少,行为习惯也趋于理智化。在为人处世、同学相处上能以诚相待,学习上相互团结,共同进步。大部分学生面对困难迎头而上,能做到不屈不挠;对待挫折,大家想办法、出主意。
5、反馈总结,适时调整
在遵照执行各阶段工作计划、切实实施工作计划的思路下,对各阶段进行小结、汇总, 及时总结各阶段工作执行情况和成果,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然后在下一阶段中加以弥补,力争做到在执行计划的前提下,灵活策略,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计划。
同时,本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阅读大量名师管理班级的书籍,如“有效教师”“好班规打造好班级”等,并能够形成读书笔记。除此以外,本课题组还积极与其他相关的课题组展开交流活动,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成功之处,用于我们课题工作中来。这样通过层层小结工作,不断提高,使本课题研究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阶段一(2009年4月-2009 年7月)① 调查小学生各年级阶段存在的教育问题;
② 初步界定角色定位和案例研究的内涵、形式及实施策略并付之实施; ③ 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制订实验方案,开发实验
阶段二(2009年9月-2010年7月)
①第一阶段实践;开展班级管理中教师角色的创新实践,并做案例收收集工作。②检查实验情况,总结经验、完善实验方案。实验阶段三(2010年9月-2011年4月)
①完成全部研究实践,拿出系统的班级管理的案例,并做出理论分析与研究总结; ②整理成果、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③资源共享,并开始新一轮推广和再实验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厚爱,使课题研究得以圆满完成,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1)学校领导重视。(2)组织管理保障。(3)资金资料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的研究活动能顺利开展,学校及时购置了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类书籍、提供相关研究资料。通过三个阶段的课题研究和实施,可以说,课题组成员所带的班级都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践证明,对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其实是对班主任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对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大文学家朝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班主任的素质和观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创新。
五、成效分析
对照三个研究阶段的工作,在结合实际工作思路和成果的基础上,参与课题的班主任分别撰写了论文、分析报告等,从理论角度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提炼、总结。通过领导的指导,课题参与者担当班主任的工作思路拓宽了,工作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身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大的促进。其中,王伟浩老师荣获花岗镇“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学生徐明瑶被评为县级“突出进步学生”;在学区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所撰写在县级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许华老师荣获肥西县“优秀教师”称号;在学区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所带班级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荣获学区第一名;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奖;辅导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荣获县级二等奖;教学设计在县级荣获三等奖。孙世翠老师所带班级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荣获学区第一名;王君老师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奖;在花岗镇语文素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所带班级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荣获学区第一名;在县级“农远新星”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大树的故事》获县级教育技术论文二等奖;荣获镇“优秀教师”称号;在秋季学区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语文备课笔记荣获县一等奖。周艳老师在县级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县级“农远新星”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解晓莉老师荣获合肥市“优秀教师”、肥西县“优秀辅导员”和肥西县“优秀班主任”称号。以上事实证明,指导工作取得了效果,这些指导工作的开展有其可行性的一面,也有其成效性的另一面。
六、研究后的思考与设想
结合班级管理的方法创新,课题组成员明显感到,在管理班级中,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要对全班同学负责,面向全班每个学生。在学生观上,要确立一种指导思想:即坚信只要是正常的学生,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教育,都可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注意覆盖全班学生,不能有所偏激。
(2)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往往会出现就事论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使工作被动,且显得无头绪,会使班主任“南征北战”忙着补漏洞;二是容易产生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怀疑和敬佩心理的萎缩。
如能提前做到审时度势,及时从方方面面给予指导,通过打“防疫针”的方法,消除其产生的“疫菌”,至少可以减少其滋生的机率,从而减少偶发事件的产生,达成指导效果。中小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比较欣赏的一种方法是“全天候服务”,它也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提出的,当然这更需要班主任全身心的投入和更细致周到的工作。
(3)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首先要对事态的开始、发展、结束进行全程的了解熟悉,其次才是对事态的全程进行指导,了解熟悉是全程指导的必要条件。班主任在处理一些事件中要注意这一点。有时事态的发展会出现波动性、反复性,例如,学生之间的冲突,班主任一般是在了解情况后,批评教育错误的一方,对双方晓之以理,并阐明利害关系,解决了冲突。这样看似问题解决了,矛盾也没有了,然而,经常会出现双方因上次冲突中受益、受害的不均匀,并在下次小磨擦中,点燃导火线,使得由原本无所谓的小问题,而化成干戈。所以,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真正达到全程指导,也应常使用发展的目光对待事态的发展,事后要做进一步的摸底工作,或者说类似商业中的“售后服务”吧。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就可以说比较完美了。
2、灵活性原则
(1)保持指导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个班集体的建设,是班主任在一个既定的目标下坚持不懈地按计划工作后而逐步完成的。同样,对班级进行指导研究也是如此。因此,无论在一个阶段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不同阶段的制订与实施中,都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物和连续性,尽管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会随时出现新的任务,然而有经验的班主任能把新的要求和任务纳入原来的计划,保持工作计划安排的稳定性,坚持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富有灵活性的指导方法
灵活性的指导方法具体可着重针对个性特征和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不同的指导。
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在指导时要注意方法、对象的灵活,不能“大锅饭”。例如,特殊学生、家庭经济拮据或破裂的学生,一般宜采用温和的方法,多用心理战术,这样的方法他们容易接受。这类学生,多数是个性特征鲜明甚至怪异,可想而知,常规方法效果不明显。
②对于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并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年级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生活指导,这些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那么在连续数年的学习中能不能一竿子到底呢?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正确的做法应是根据学生认识的程度和可接受的形式加以贯彻,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求班主任灵活处理,而不能僵化新情况,否则,就会造成指导工作杂乱无章,难以常规化,更谈不上通过指导以求逐步提高了。
3、创造性原则
传统的指导模式往往有其局限性,它主要要通过硬性灌输、规定要求的形式出现,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片面理解的境地。因此,长期以来,就把学生囿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所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班主任指导形式的落实要注意方法,不能死搬硬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培养个性,并让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可从这三个方面加创新。
(1)组织活动创新
在组织活动的安排上,一般是班主任统管下的经验会,班会、座谈会等,这种形式最不利于学生个性优良品质的发现,长此以往,学生几乎变成“容器型”学生。为了克服这种活动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逐步达成先适当指导,让其搞活动,再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群体智慧和优势组织活动。
事实证明通过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丰富新颖,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如能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加以指点,寓教于乐,就一举两得了。当然,组织活动的创新可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不能呆板、单调。(2)指导模式创新
有关指导模式要与学生的学习同步,但没有严格的界限,有很多指导模式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如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和消费指导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更在于如何在常规指导模式前提下,进行有创意、适合时代特色的创新指导班级管理。在这一点上课题组成员运用各种方法、途径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指导后发现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抛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工作思路,要深入班级到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模式的创新在于方法的创新、手段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和效果。
(3)制订制度创新
很多班级都采用“百分制“的形式来管理学生,条条框框定得比较细,奖惩分明,这当然是一种比较细致、全面的管理方法,但这形式也有其局限性,似乎一次随便或过失将导致扣分多少。如果对于荣誉感不强的学生扣分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麻木状态,那这种制度就效果不明显了。因此,制订制度时就要充分考虑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加以管理。各种制度很多,如能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分析和制订,就可以增加制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4)评价标准创新
评价是班主任和学生在日常相处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衡量和评判的手段,但一般评价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距甚远。诚然,我们也不否认绝大部分的评价有其客观公正的标准或条例,通常我们就以这些标准或条例为准绳来衡量、判断。在实际工作中,如要评价一位学生的好坏,往往看其是否经常犯错误,还是循规遵纪。当然,这种方法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其与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位学生是不配套的,至少在同学中,就有一些有着独特优点的学生。比如,某成绩差的学生技能特好,某很丑的同学心灵很美。所以,我们可从其优势入手,加以引导,也会化劣势为优势。因此,对待学生不能一刀切,要以全新的观点客观地评价学生。
曾经荣获诺贝尔奖的温伯格教授说得好: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知识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标准。班主任要经常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新问题,开展研究,进行试验,去发现新的东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七、课题反思
1、本项课题研究实验的适应范围很广,但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这一研究实验。
2、由于课题研究的经验不足,对研究项目深度的把握上有待加强。尤其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究上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3、本着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可展开进一步的追踪研究。
4、由于研究时间较长,有个别老师因为特殊原因不能自始至终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