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白荣生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业务工作总结
剑阁县演圣小学
白荣生
我名白荣生,男,一九五八年出生,现年五十八岁。一九七九年二月参加工作,一直在演圣小学担任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一九九五年七月毕业四川省广播教育学院取得中专学历;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任现职已有二十四年;在二0一三年至二0一四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级,其余年度考核均为合格;我独立撰写的论文《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于二0一0年七月二十日发表于《教苑新时空》第三卷;二0一一年十月取得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在从教的三十七年里,我一直工作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业绩突出,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现申报一级教师职称。在此特向各位评委领导把我近几年的业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九九三年一月履行小学二级教师职务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和中国梦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并做了 大量的政治学习与理论学习笔记。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工作方面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我不但注意教书,更重视育人,言传身教是我的工作原则。特别是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本,认真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精神。自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认真思考学生及有关人员的评议和对自己的评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形成公正、诚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教书育人,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指导学生的言行;并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听课、平时观察、学生座谈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以民主的作风,真诚、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同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换位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学生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学风。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和家长会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并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摆在第 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善于发理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注重知识点的新授与复习及考查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坚持认真钻研业务,深入钻研教材,我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较为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时时关注全国教研教改的动态;能在研究探索中创造性地工作;自觉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并全身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挤出时间通过函授学习,达到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合格成绩的水平。由于通过订阅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等方式不断的更新知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能恰当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上好课。由于平时工作的日积月累;也为了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善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明显上升,并多次受到学校表彰。1996年9月被剑阁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记功奖一次;2009年9月,在元山办事处举行的课改研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6月被剑阁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6年3月荣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等奖;2016年9月荣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
在学校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进步和成长着,我庆幸置身于 一个极利于人成长的工作环境,并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爱,当然,还有很多工作,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经常有一种紧迫感,觉得很多东西要做。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备课,缩小两极分化,教科研工作等还不尽如人意,教育教学管理时效性不强,还应加强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导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力求更好多进步与更大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寻找有并行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进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向名师靠近。今后,我仍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申 请 书
剑阁县元山派出所:
我名白荣生,男,现年58岁,因本人于1995年7月毕业于省广播教育学院,颁发毕业证书时填写名字有误,写成“白云生”,目前本人申报职称评审填写表册资料姓名要与身份证名字相符,特向派出所申请增填曾用名。
此 致
申请人:白荣生 2016年9月30日
证 明
剑阁县元山派出所:
兹有我校白荣生同志,于1995年7月毕业于省广播教育学院,因发放毕业证书时填写名字有误,现毕业证书原件属实,前来派出所更名,特此证明!
此致
剑阁县演圣小学校 2016年9月30日
第二篇:后备干部工作总结于荣生
后备干部工作总结
草厂联校 于荣生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踏实做事。
一学年来,我始终牢记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确立长远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以“爱”为中心的师德修养。
在教育实践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民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我要以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来进行我的教学工作。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爱,因为它不带任何的前提条件。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爱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用关爱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件作品、每项活动。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业的帮助,也包括积极的鼓励,远大理想的引导,更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模式的选择、具体问题的提出,新知识的导入等等。我坚信,加强以爱为核心的师德修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品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保护学生基本人权的根本保证。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在缩短。不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科盲。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断地主动学习,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只有把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才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也才能去发现问题,进而去研究问题,不致成为笼中鸟,井底蛙,新知识的不断输入,对自身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莫大的帮助;其次是多学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其中的精髓,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因为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才能克服盲目性、随意必,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的知识、技能之外,更要有做好这一工作的热情、信心和激情。
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一,上好每节课。作为一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是一个教师价值体现的基本途径。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总结教学所得,是我平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完成一般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对一些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选择,抓住其中的核心问题,有计划地进行研究。
第二,做好教研组长工作。作为学校的一名中层领导后备干部,做好年级组的管理工作,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年级组管理中,我能做到尽心尽力,以身作则,团结同事,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把年级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五、做好学校领导的助手工作。
作为一位后备领导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搞好学校工作尽自己微薄之一力。作为后备干部,时刻提醒自己要处处为学校着想,为教师着想,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治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工作的时间
虽多,但工作的效率低、质量差,工作实绩显现得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治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三篇:王荣生语录
●语文教学充斥着太多的我认为和自以为是。●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是一种病态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变态的阅读。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正因为问题乃至错误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才有其必要性,才有其意义。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执教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唯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
●教课文,要教对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内容的点越具体、越清晰,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是:合宜的教训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普遍的情况是你说说我说说他说说。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五种样式是: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其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考查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
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脱离了上下文来学习词语,无论是看注释还是造句子,我认为都不妥当。
●追求效率,是魏书生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从教学内容的显性层面,魏书生老师执教的《统筹方法》这堂课,效率几乎为零,很可能为负。●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在中外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中,我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定篇、样本、例文、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那也许该称作语文教学的灾难。
●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所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我之所以倾向于教读法,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是因为在我
们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文频频发生严重事故,经常性地出现灾难。
●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点类似名中医看病的样子,别人一般难得其中三昧。
●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紊乱,几乎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语文教材对课文的阐释、语文教材的思考与练习题、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有许多是不妥当的,有较大偏差乃至错误的也不在少数。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却照讲不误,而且在教学中放大偏差,往往还要增加新的错误。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必须彻底加以改变。●据我和同事的观察与研究,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目前极少有教对内容的,往往是错得一塌糊涂,严重地违反读与写的常识。
●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主导文类是散文,写作的全副心思几乎完全倾注在散文。何以如此?为何如此?我以为,这是很需要问一问、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的。
●散文的特征用南帆的话说就是无特征。散文无规范,只要一讲规范,散文就死。
●散文是真实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散文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这个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一堂语文课,运用着多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呢?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茫然不知,或者是因为流行,或者是因为好看,或者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是因为“我就这样”,有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而过去的语文教学研究,包括特级教师的创建教学模式,则把教学方法抽象化,依据什么“原则”、什么“理念”,或者抽掉眼下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什么的,而压根忘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方向的、学习的范围是要讲场合的。离开了教学内容有效实现这一基准,七方法八方法、这方法那方法,在我看来,都是乱方法。
●教散文,需要朗读和串讲。只能由对文本有切身感受的人来朗读,只能由对文本有深刻理解的人来串讲。●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在合适是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阶段以2——3个为宜。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对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上。●语文教师教案里的教学目标,多数是骗人的。我建
议,为了避免骗人骗己,语文教师的教案最好不用教学目标这种高雅的词语,改用教学结果行不行?这至少有利于语文教师把事前设计与事后效果区分开来,把自我悬想与学生实情区分开来。教学结果,也就是一堂课里学生最后收获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大家在课堂里是看得见
第四篇:读王荣生有感
读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有感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吴立东
辛辛苦苦啃完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终于对萦绕自己很久的那个问题:“语文到底教什么?”有了些许答案。
王教授在书中提出,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条目的含义尚缺乏确切解释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提出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由教师解读、教师个性、教师风格等个体因素促成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再创造,置于课程标准管辖之下,促使教学内容足够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
王荣生教授论述道: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少混杂着四种取向的“阅读”,一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二是以分析课文形式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的语文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三是遵循2000年《大纲》,以“诵读”为主要样式的“鉴赏者”取向;四是2001年《标准》所倡导的“感受性阅读”,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讨论法”的倚重。这段论述非常精辟,一语道破了当前许多语文教师所经历的阅读取向转型,无所适从的感受伴随着许多教师的默默转变。而学生也因此被有意无意地置于这样的相互冲突、相互干扰之中,无法形成一以贯之的良好阅读方式。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因而往往用“语文教材顶替着语文课程,课程的具体形态被淹没在教材层面。”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课程内容被直接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体现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备课”被局限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驱动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结果的显性表现,而不是需要学生长期积淀才能获得升华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任务驱动下,关注的是基于教学的不可避免的事实。
王教授在文中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师当然要教语文课程,学生当然要学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语文教师要努力地做“课程的语文”,阅读取向首先要考察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在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目标、内容与教师风格、个性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师研读文本、研究学生、创造性开发教学内容等行为,与由此关注和展现的结论,都要自觉符合语文课程的标准。
语文的课堂应该听得到思考的声音,这是解决语文教学重文本内容还是重语言表达形式的争论的重要方法。任何文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丰满的内容来源于表达形式的完满结合。教师面对一篇文章,如果既能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那就能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豁然开阔视野,更好地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教师还得在研究学生经验上下功夫。把握学生,研究学生经验,即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积淀、可接受与可发展的差异等。经验探讨是有效学习的又一起点,以学定教,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王教授认为,如何去理解学生经验,是要研究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相关因素,研究学生在获得知识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以及自主建构的形成规律。个人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当然是学生经验的重要内容,但除此之外,学生的前备知识,既已有知识结构也应归入学生经验之中,教师需要研究不同类别学生面对新知识,已经达到的不同知识水平和知识准备。更不能忽视研究学生对于知识表达的“方式解读”,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即我们经常说的,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学生的学习经验是怎样的,教师就研究怎样的教学设计,过去的教学设计可能注重于形式与手段的表达,但形式探讨不是标准,形式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学生经验。适合才是最好的,不同的内容选不同的形式,不同学生选不同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体现高效性,体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教。
第五篇:王荣生评课
王荣生教授评课实录
(背景:2010年11月1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0年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市闵行四中进行初中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王荣生教授对云南省语文骨干教师丁永平、祁庆红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学《黠鼠赋》进行了点评。以下内容为本人根据实录整理。)
王荣生教授:……我们邀请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我提一个导向性意见:一堂课牵涉到教师很多方面,如技术性……今天评课的重点不要放在技术性的问题上,要从教学内容本身、设计本身来讨论。
[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内容略。]
王老师(该项目组一位组长)的评课非常全面,涉及到了两个问题: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问题;
2、第二节课(祁庆红开)用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需要的。而浪费主要体现在用15分钟入课……要切割成几步走,让学生每组写一处主要问题,完整的问题要分步……
我们来探讨一下两个主要问题:
1、教学活动中有关字词教学的落实;
2、大的教学活动中坚持要介绍一下课文作者(有无必要)。
昨天备课时我问了一下项目组成员,他们告诉我原来的文言文教学是地毯式平铺,每个字都过一遍;基本上以教师教为主、翻译成白话文……今天这堂课根据学情的估量,把有些词不处理,如有注释的、学生自己能看的。
我们一起来看学生的板书:文本要解决的重难点与板书体现出来的学情是吻合的。“问题”的解决正好落在句子上,如“感受的道理”。
以学生的板书为教学起点,处理时要灵活,不仅解释词语,还要“边解边演”,如“发而视之”。从学生板书我们可以发现:
1、我们原先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情一致;
2、以学生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方式。对问题要做链接,问题的落点在于字词的难点;问题的回答要落到句子、词中去,如“狡猾”落到词句中去。
第一个问题,涉及工具性人文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祁庆红)“顽固地”介绍作者,这涉及到观念问题、选择内容的问题。教师喜欢一些作者,但更要强调学生学习时要组织哪些注释,介绍作者不应在此处介绍。几个环节是割裂开来的,读一遍课文,就要进入文本中去。介绍了作者没有用,没有利用资源。介绍作者要放在后面(理解道理时),教师把道理延伸一下,课程资源、拓展性资源的关键是“为什么要介绍”。要从学生角度、学生需要入手,不能从教师“喜欢”入手。
学生翻译句子、提的问题与我们初衷不同。学生提的问题,有涉及“不能通顺地翻译”的。文言文翻译,单纯翻译不是完全必要,因为很难一一对应。即使翻译了,但不能落到要害处,原文有趣味、神态在,只有把神态、趣味搞出来,后面的“不死而死”、“不啮而啮”才能落实。要“边解边演”,要把神态、趣味露出来。不要以为会翻译了就会懂课文,不要以为不会翻译就不懂课文。
……考试考到的字词落实要放在课外。放在课外延伸,要不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