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优”集中创建工作总结1
“三优”集中创建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各单位工作特点,以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公司工作目标和任务,一般工作经常抓,重点工作突出抓,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为我县建设文明卫生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完成情况
1、共同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首先在进一步调整充实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领导组织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并把任务量化,切实做到了人人心中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使我公司建立了从上到下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网络。并专门抽出时间认真学习文明创建及创三优的文件精神。
2、大力投入,完善环境基础建设
公司各部门坚持每天上班前清理打扫楼院办公室卫生,坚持每星期集中开展一次大扫除,保证了单位环境整洁秩序优良;并于今年7月份将公司内所有旧窗更换朔钢窗,使楼体整洁。
3、齐抓共管,突出协同创建合力
充分发挥部办班组联动效应,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让每名职工以“团结、紧张、快乐、健康”的心态投身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
三、工作完成措施
1、加强领导
为切实抓好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我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XXX为组长,副总经理XXX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
开展文明创建及创三优活动,各部门负责人为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第一责任人,每次活动每项工作都作到了精心组织,细致安排,保证每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3、加强沟通
利用信息载体,向外学习,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经验,保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加强管理
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力争在创建深度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在巩固上加力度,在开展上促成效,保证创建工作年年有发展,年年跃上新台阶。
第二篇:医院三优一学”创建总结工作总结
医院三优一学”创建总结工作总结
-- 安县中医院 第七届“三优一学”创建总结
安县中医院自1998年建成县级文明单位以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从严治院、科技兴院、特色办院、改革强院”为办院宗旨,不断巩固和完善创建成果,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职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院在“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及学雷锋树新风”的创建工作中,形成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热心公益、扶贫帮困、扶弱助残的优良品质;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能职务高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后被评为“绵阳市先进中医院”、“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服务质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医院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的验收。
一、落实措施,营造创建氛围 我院把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作为“育新人,树新风”系列工程来抓,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健全领导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医院院长邹兴贵任组长,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创建工作的规划、部署、监督、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做到了主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和政工部门一起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局面。狠抓制度建设。医院先后制定了文明科室、五好家庭、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等评比标准,制定出了各项考核标准及措施,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建立奖惩机制。我院把创建工作同各科室工作目标、个人目标挂钩、同科室、个人评选先进挂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科室、职工责任,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大事有规划,小事有安排,事事有着落,并严格奖惩兑现。
二、以人为本,增强创建省活力 我院始终围绕人的因素作文章,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以德育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坚持不懈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了拒腐、拒吃、拒送、拒玩的良好风尚。唱响主旋律,全面进行爱国、爱院、爱岗教育。采取学习讨论、收看电视、组织参观、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全院职工爱院如家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全院职工爱岗敬业、服务病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我院编印了《职业道德手册》、《文明单位建设手册》、《绵阳市民手册》,《医德规范》等并定期组织学习,结合实际,找差距,添措施。各科室坚持每月医德医风学习及季度医德医风讲评制度,对职工个人进行医德百分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晋级的依据。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教育,编印了法律法规手则。各科室结合实际学习《宪法》、《劳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法》、《行政诉讼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汇编》、《国家赔偿法》、《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自律的规定》等一大批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提高了职工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了职工的法制观念。大力倡导科教兴院,坚持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科专病特色。我院先后投入巨资改建医院住院大楼,新建门诊综合大楼及引进电视腹腔镜、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体外震波碎石等高、精、尖医疗技术。制定了人才培养管理考核办法,每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稳步上升,职工岗位技能明显提高。同时,全院建立起适应医院发展的员工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转变了全院干部职工的观念,增强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全院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与竞争的洪流之中,为全院创建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优质服务,深化细胞建设 长期以来,我院坚持“三优一学”创建工作“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基础,以培养一流医疗队伍为目标,在全院深入广泛地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明部位塑形活动,以及争创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评选优质服务先进科室和“三下乡”活动等。为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让每位患者明明白白就医,轻轻松松治病,医院成立了纠风办,聘请了医风医德监督员,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了“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实行医药公开核算,坚持收费管理“十不准”等,保护了患者利益。在优质服务中,我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程优质服务,推行了“以病员为中心、优质服务”为主题的“三优一学”“争先创优”及创建“文明科室”“五好家庭”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了“文明行医、礼貌待人”,广大医护人员结合临床工作,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献爱心、送温暖、做好事,等到了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收到病员感谢信27封,锦旗18面,为病人做好事817件次,拒收红包24人次,为贫困学生、残疾人、下岗职工等捐款万余元,病员满意度达90%以上。为我院圆满完成第七届“三优一学”创建工作及争创“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某年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总结
区***委
====年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总结
====年,***区农委在为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建设,切实抓好了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全系统从所有二级单位及机关各科室、从每个人做起,做到了保持单位环境整洁、秩序优良,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全系统的文明意识也得到了加强。现就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
持以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各单位工作特点,以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为目标,紧紧围绕区文明委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般工作经常抓,重点工作突出抓,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为我市建设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我们首先在进一步调整充实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领导组织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并把任务量化,切实做到了人人心中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对委属单位我们也都严格要求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作为年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使农委系统建立了从上到下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网络。委属机关各科室、各单位坚持每天上班前清理打扫楼院、办公室卫生,坚持每星期集中开展一次大扫除;室外摆上了盆栽花草,保证了单位环境整洁、秩序优良。水利管理站、沙河修防段等单位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植保站解决了单位职工饮水难、入厕难问题,使各自的形象得到了提高。我们还利用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文明创建及创三优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及创三优方面的宣传活动。通过墙报、考试、清理卫生死角等形式,使此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保护生命河活动”
沙澧河使我市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的一个窗口,河道是否干净卫生、整洁影响道全市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为此,我们深入开展“保护生命河活动”,并把此事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今年农委共组织沙河修防段、水利管理站等单位开展大规模的河道、堤岸清障活动=次;河道管理人员分段包干,对堤岸进行清扫、保洁,确保了市区段堤岸卫生整洁。在市区沙澧河段清理消除了所有的捞沙作业船;取缔了市区澧河段网箱养鱼现象,市区沙河段网箱养鱼也进行了规范,逐步达到取缔消除的局面。
(三)搞好植树造林,完善防护林网
今年以来,我们以构筑围城防护林带为重点,共完成植树==.==万株达==.=公里,乡村道路绿化建设,在全区==公里乡村道路两侧各栽植==米宽的绿化带,植树=.=万株,并且通过了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确保了林木成活率,使全区达到了绿化、美化的目的。
(四)从抓好自身文明创建及创三优活动入手,把此项工作推向了深入
=、委属各单位在执法中,认真开展文明执法,落实社会服务承诺践诺制,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执法中做到了按程序办事,没有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现象。
=、全系统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的活动,深入社区宣讲了=次。
=、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积极开展情系万家农户活动。三夏期间,农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组成麦收突击队,帮助翟庄乡王裴村因非典影响在外务工人员的家属收麦。近年来,毒鼠强严重威协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植保站为人民群众着想,检查整顿各类市场==个,经营单位==个,收缴鼠药粉剂===袋,水剂==只,半成品===克,包装袋====个。通过检查收缴严厉打击了非法制售毒鼠强的活动,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水产渔政站利用双休日组织所有干部职工到社区服务,为文化路辖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次,参与社区文艺汇演=次,为文化路=栋=单元=楼西的孤寡老人张妮挑水打扫屋子。畜牧站不顾天气炎热,积极帮助养殖户整理申报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材料,他们经常深入养殖户进行科技指导。
三、工作完成措施
=、加强领导。为切实抓好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农委成立了以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副主任***、***、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委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领导小组。委属各单位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扎实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农委系统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精心组织。开展大型的文明创建及创三优活动,由农委统一组织,小型的活动由各单位分头组织。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第一责任人,每次活动、每项工作都作到了精心组织,细致安排,保证每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保证了每个单位都成为文明创建的窗口。
=、强化督查。农委把文明创建及创三优工作纳入了全年目标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与其他重点工作一样,同验收,同考核。对工作突出的提出表扬,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四篇:社区创建三优文明城市
今年是我市建市65周年,也是我市加速推动城市“三优”文明建设新高潮。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推进城市建设新高潮和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调动全社区广党员干部、居民和青少年学生了解三优精神的热情和积极性。东山区鹤兴办鹤翔社区强化“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居民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学习和社区图书室的作用,提高市民的政治觉悟和文明素质。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居民思想生活的实际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本社区独有图书室,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市民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当月报纸书刊的免费讲解与阅读,把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我市争创“三优”典型事例传授给大家,并发放市民教育读本,使小区居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全面提高。为了加强创三优文明城市精神的宣传,鹤翔社区在图书学习室举行“社区居民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没能进入决赛的民安社区居民张大同告诉记者:“讲文明、懂礼仪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我们愿意经常搞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对文明礼仪知识有了更广泛的认识,更了解了鹤岗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知识,大家在参与中文明素质得到提升,文明行为逐步养成。”
二是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和小区宣传栏,定期组织青少年学习并宣讲本市“创三优”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注重培养、注重体验,并利用社区图书阵地为未成年人精选一批读书籍,并开展一些科学法律知识讲座。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
第五篇:我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范文
我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可借鉴上海经验
□王喜全
作为全省“十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我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来,我们回顾上海市迎世博600天城市建设和管理,感到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省借鉴。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进一步了解和借鉴上海市迎世博600天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推动我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实现预期工作目标。
上海市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从2008年9月8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以来,围绕《上海市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纲要》,全力开展“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筑立面整治、绿化景观建设、居住区改造、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保洁、设摊管理、施工管理、交通组织管理等30项任务建设。经过600天的建设,到世博会召开时,实现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目标,城市管理水平跃升到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一、坚持城市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市民生活环境改善明显
在600天城市建设中,上海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把市容环境建设与改善民生工作有机结合,先后实施了市民最关心的“弄堂口工程”、“厨房工程”、“马桶工程”,综合改造旧居住区5363万平方米,清洗建筑立面10177万平方米,增加建设公交专用道110公里,更新公交、出租车14827辆,改造二次供水设施5889万平方米,改造绿地722公顷,改造老公园33座,一大批“老小区、老弄堂、老公园、老设施、老马路”惠民改造项目得以实施,有些项目弥补了10多年的民生建设欠账,大大提升了市民生活环境水平,迎世博城市建设工程受到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大力支持。
二、坚持城市建设和管理并举,注重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在坚持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上海上海市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注重从管理制度和法制入手,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加强城市设施养护保洁、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加强绿地保洁美化、规范标志标牌、清洁车容车貌、促进文明出行”等7个方面的长效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法制保障,制定了《上海市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法制保障工作方案》,按照法制保障工作方案,制订、修订和新出台了《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本市占用道路和其它公共场所设摊经营管理的通告》等25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标准规范建设,制订完成了《建筑立面整治设计导则》、《户外广告阵地规划》等35个城市管理标准规范。
三、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海市全面推广和实施以网格化管理为主导模式的数字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方式。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1万平方米左右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实现市、区、专业工作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网格化管理已覆盖全市所有区县1168平方公里的区域,基本实现城市化地区全覆盖,管理内容涉及公共安全、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管理等。通过网格化管理,上海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城市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社会动员,不断提高社会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热情
上海市把举办世博会看做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大机遇。通过媒体的先进事迹报道、存在问题曝光等手段,引导社会关注城市管理。通过每月5日、15日、25日分别组织“窗口服务日”、“环境清洁日”和“公共秩序日”集中行动,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市容环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维护公共秩序。通过拥有2.7 万名成员的市民巡访团,与《新闻坊》电视栏目合作,每天开展市民巡访活动,累计巡访点3万多个,发动和鼓励群众开展监督,有效推进迎世博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的发现、监督和整改。
五、坚持城市建设与风貌保护相结合,突出城市特色
上海市在迎世博600天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把科学规划建设和突出城市特色作为工作的指导原则之一。600天市容环境建设任务,既包括了黄浦江、苏州河水域环境治理、建筑立面清洁与颜色规划等体现上海亲水城市和海派建筑特色的任务,还包括了旧居住区石库门建筑维修与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修整等体现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任务。大规模城市建设后,重点历史街区、风貌保护道路、文化教育建筑、宗教建筑和名人故居等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修缮,城市特色更加突出。
六、强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创新管理监督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是确保城市管理常态化的关键。上海市在创新管理监督机制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监督平台,通过市政道路平台、网格化平台、12319城市建设热线、12369环保应急热线和962121物业服务热线等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市城市管理部门对全市各区县开展单月评估和百日考评,同时,组织或百日城市建设和环境文明指数市民测评,对各区县评估、考评和测评结果进行排名,并纳入区县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在区县中形成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的的共同发展氛围。三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市、区(县)、街(镇)”三级巡视督查机制,坚持执行城市管理巡视督查日志制度,巩固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 杜吉明
七台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城市环境、社会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为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去年,全市GDP实现234亿元,连续三年增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3亿元,增幅全省第一,绝对量全省第四,仅次于哈大齐;全口径财政收入38.5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人均财力全省第二;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三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我们在“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造福全市农民群众。我们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的战略重点,确定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市委下发专项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政策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资金更多地向农村投入,公共服务更快地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连续开展学阳泉、学长治、学朔州,“城乡环境治理年”,“十万绿树进城区、十万绿树进矿山”等活动。市委市政府把每年4月5日到5月10日确定为“全民绿化活动月”,两年投入绿化资金4亿多元,植树造林10万多亩,均创历史之最。
三是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改善民生作为“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群众。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各级政府的可用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经过积极争取,今年初我市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将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带给群众更多实惠。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被国家列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单位。组建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群众工作局、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立了信访工作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信访“三新”建设得到中纪委的充分肯定。
四是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人民水平。把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今年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先后开展了“下基层、解难题、鼓干劲、谋发展”活动,实行一个领导包保一个项目、扶持一户企业、联系一个村屯、帮扶一个贫困户,扎实开展了“百名领导进企业、扶持企业保增长,千名干部下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万名党员结对子、帮助群众办实事”活动。
下一阶段,我们还将突出抓好“四个率先、三个着力”,不断把我市“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着力发展一批富农产业,建设一批小城镇,改造一批城中村,撤并一批自然屯,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大户集中,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是率先在全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按照建设绿色之城、低碳之城、清洁之城、现代之城的目标,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充分利用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市政策,力争成为全省低碳经济示范市和先行区;彻底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我们要在今年全面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一次申报、一次通过。
三是率先在全省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力争2012年完成全部试点任务。
四是率先在全省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力争比全省提前2~3年完成改造任务,泥草房力争市区比全省提前5年、勃利县比全省提前3年完成改造任务。逐步建立以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以棚户区改造为支撑,以农民工公寓建设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二是着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三是着力推进“三个学习型”创建活动。
(作者系七台河市委书记)
“五个统筹”推动小城镇建设入佳境
全市城镇化率达5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本报讯(李欣)牡丹江市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地方与农垦森工统筹发展,中心城市、城关镇、小城镇、中心村统筹发展,产业支撑与人口集聚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与中心村合并统筹推进,使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快速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据了解,该市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长远,引领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和人民群众意愿,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因“镇”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了既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又积极追求现代文明、个性鲜明突出的小城镇规划。目前,全市55个乡镇中,已有42个完成规划编制,年底前将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
为拓宽资本运营渠道,该市开辟了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和转换、拍卖转让公用设施经营权、政企共建、镇村义务共建、以开发带公建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每年村镇建设引进域外资金都在6亿元以上。积极拓宽金融渠道,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创新小额贷款公司,启动了村镇金融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拓宽政府投入渠道,组织市直单位与全市55个乡镇建立小城镇建设包扶对子,累计争取和使用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政策性资金58.96亿元,共同汇集成小城镇建设合力,实现了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入。
在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力方面,该市坚持“城镇发展、基础先行”的理念,先后建成康居乡镇20个、康居新村144个,全市村镇住房砖瓦化率97.3%,人均住房面积26.25平方米,道路铺装率87.5%,自来水普及率94.6%,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该市紧抓“三年公路决战”历史契机,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次高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96%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硬质路面。
为形成小城镇建设的合力,该市始终坚持“产业互动、政策同
一、利益双赢”,打破行政、区域、部门界限,与辖区内8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有农场开展合作共建项目44个,总投资180亿元,共修建城乡道路760.4公里,修建城镇排水工程48公里,完成供热工程22.3万米,共建灌区12万亩,共建堤防1.94万米;开放互免借读费就近学校16所,共建大中型医院5所,设立互为医保定点医院8所,打造了宁安市石岩镇等一批场县共建工作典型小城镇,通过共建设施、共用资源、共享成果,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