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实录与评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思考
回首课堂,曾经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仍依稀可见,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适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评价过于枯燥,评价流于形式。动不动就是“你真了不起、非常好!”;有的过分的夸张,整节课重复着“棒!很棒!你真是太棒了!”有的针对性不强,“你读得很好!”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除了有语言评价,还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红花的,有奖励智慧星的......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时老师也成了课堂上最忙的一个人了。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即使面对表扬,其快乐程度也会下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课堂评价主体单一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有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以“夸夸他、表扬他”等激励的语言,加上学生“啪啪啪”的掌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另外,评价时我们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
(三)表扬式的评价过于泛滥,语言空泛无力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一位伟人也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课堂评价盲目随意
在一次课上,授课教师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错了两个字,多加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评价朗读的标准,竟然还大张旗鼓地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同学们掌声鼓励他!”又是“啪啪啪”的掌声。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 学生朗读不加以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就胡乱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许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探索 由于评价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如今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应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必修功课。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中有效评价的作用,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根据我在教学中的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重自身语言积累,是有效评价的前提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语言应精当、真诚、幽默、激励、智慧。重视平时积累,精心备课,讲究方法是提高课堂评价效率的重要策略。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课堂上的有效评价奠定基础。
(二)善用奖励,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授课教师采用直观形象的物质奖励和激励性语言等方式对儿童学习效果的进行评价,如:利用小红花、智慧星、小红旗等作为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的发展”,我们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活动性、探究过程、操纵能力、掌握或胜任的责任心以及对刺激的需要等。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注重精神激励方面的评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竞赛课上,一个学生读完《自己去吧》中一个片断后,周老师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老师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
在生生互评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一定要尊重别人;在评价前,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有效的互评,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事先指定某个同学或小组开小火车分段或分句接读课文。等多位学生读完全文,我就引导学生评价:听了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你想说什么?于是,小手林立,有的说:“我觉得XX同学读得非常有感情,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小明同学,你读得正确又通顺,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那就更好了!”有的说:“某某同学读得很有味道,但漏了一个字,请你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好吗?”于是那位同学便欣然接受,认真地重读了刚才的句子。
(四)善用肢体语言,实施有效评价
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教师大多采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中,其中,教师的肢体语言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的抱一抱,由衷的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由衷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的评价,传播的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真挚的感情。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精彩课堂实录中的一个小片段让我感受颇深:课上,于老师让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且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那么,课堂评价无疑是这首乐曲中震撼心灵的一个个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有效的课堂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把握好评价方向,积极主动探索与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美丽迷人的花朵!
第二篇:课堂优秀的作文批改实录
附课堂优秀的作文批改实录
1、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合适,就像一个人的手长到了脖子上一样,让人看了不舒服。〔丁逸珊/评改〕
2、句子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瓶冰凉的冰镇汽水,痛快极了。〔雍庆/评改〕
3、内容干干的一层皮,剥了皮,里面没有血没有肉,别人看了怎会不难受? 〔何凡/评改〕
4、那句比喻很精妙,比一只聪明的狐狸想出的点子还要绝。〔许娅蓉/评改〕
5、丢标点现象严重,总共丢了23个,你是不是很喜欢把标点当饭吃? 〔娄维/评改〕
6、作文中运用了大量土语,你好像是这方面的专家。〔万磊/评改〕
7、题目加上了省略号,生动、新鲜,像翠绿的叶子一样。〔丁逸珊/评改〕
8、你的文章像要凋谢的花朵,一点香味也没有啦。想想,怎样才能让花儿重吐芬芳? 〔雍庆/评改〕
9、内容具体,可惜自然段分得太少,是不是怕花钱,舍不得多分几段? 〔郭晓莉/评改〕
10、作文中有一句不懂什么意思,就像你告诉我呼吸要用耳朵,我感到莫名其妙。〔丁逸珊/评改〕
11、有些内容似乎是你瞎编的,不太真实,所以读到那儿,我心中不由打了个问号。〔万磊/评改〕
12、你的习作再也不像白开水,现在开始有了一点甜甜的味道,继续努力啊,我会为你喊“加油”的!〔雍庆/评改〕
13、语句不很通顺,像我表哥脸上长满了小疙瘩一样,读着让我有难受的感觉。〔丁逸珊/评改〕
14、重点不太突出,犹如打水仗一般,水花四溅,就是找不着攻击的对象。〔万磊/评改〕
15、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雍庆/评改〕
16、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丁逸珊/评改〕
17、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戴小文/评改〕
18、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丁逸珊/评改〕
19、内容如同秋天的枯树叶,干巴巴的,这样人家怎么会愿意读呢?多看课外书,保证明年春天枯叶又变得碧绿碧绿的。〔娄维/评改〕
20、错别字多得像马蜂窝„„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怎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呢?你的字典是不是在睡觉? 〔娄维/评改〕
21、本文内容生动,读了感觉像刚吃过一块鲜奶蛋糕一样,令人回味。〔丁逸珊/评改〕
22、动作写得很少,像秋天的枝头,一片叶子也没有。〔宋佳佳/评改〕
23、你的句子是缸里的死金鱼,一点也不鲜活。〔侯秀云/评改〕
24、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丁逸珊/评改〕
25、字潦草得和地上的草一样,东倒西歪,直不起腰来。〔范颢/评改〕
第三篇:《荷花淀》课堂读写设计与实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荷花淀》课堂读写设计与实录
作者:卞光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2期
“艺术表达的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现象。指作品中没被文学家采用却可以用来塑造同一文学形象的各种生活场景和艺术手法,即生活场景表达的空白和艺术手法表达的空白。但它又不同于艺术手法中的“空白艺术”或“艺术空白”。“空白艺术”是文学创作时以虚写实、以虚衬实的技法;“艺术空白”则是运用这种手法而创作成的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
每个文学文本,都会留有许多艺术表达的空白给学生思考。作为读写教学的丰富资源,课堂上,我们只要加以利用,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人文教育的读写教学。
《荷花淀》一文写白洋淀里水生嫂等妇女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纯美的人性。其中有许多没被文学家采用却同样可以用来塑造水生嫂等妇女成长过程的描写方法。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现人物特定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没被作家使用的描写方法来表现同一个生活场景。读写流程如下:
一 选择文段,转换写法选取场景
从文中选取“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导写设计
师:“商议探夫”这个生活片段,作家孙犁仅以一百五十余字就讲清了妇女们商量去看望自己丈夫的一件事,更是刻画出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艺术手法上看,作家仅选用语言描写这一种手段,他还留给我们哪些手法可以选择来描写这个生活场景呢?
生: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场面描写。
师:对!孙犁留给我们这么多可以写同一生活场景的方法,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选用其中的方法来描写“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呢?
生:有!
师:变换一个技法来描绘出这一画面。具体要求:①将对话采用转述的方法写出。②要写出人物的年龄,说话时的神态。③要有人物对话时场景气氛的描写。④200字以内。
二 揣摩情境,体味人情
师:“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几个女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生:几个女人对话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
生:丈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家舍命,到前线上去,妻子们时刻惦念前方的亲人。生:她们想去见见丈夫,但这事说出口来,会被认为是落后的表现。
师:因此,这些女人当时的心境应该是同一心思,却都不想先开口,怕被说是“拖尾巴”,因而都不好意思先开口,但又不得不说,这就是当时女人们的特定心境。但个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几个女人还是依次说了自己的想法。依次展示她们什么样的性格?
生: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一定是个勇者,她要承担“拖尾巴”的名声,但她必须要捅破这层纸,把大家的心思说破。
师:她是怎么说的呢?具有什么个性呢?
生:先声明自己“不拖尾巴”,再找个合适的理由“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这样在大面上去看丈夫就说得过去了。
生:而且这个女性十分伶俐乖巧。
师:这个女性把大家的心里话说破了,下面的女人还要掩饰吗?
生:其他人就不必再不好意思了。第二、四个女人就很直白了,一个憨厚,一个口快。
生:但最后一个女性还要掩饰,说是婆婆非叫自己去。她怕落下自己,只好这样拐着弯说。这个时候还不好意思,很羞涩,和第一个女性的个性大相径庭。
师:说得好。拿起笔来写人,先要揣摩人物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特定心境,表现出的人情、人味、人性,感悟文本中的生活情境,品味人生;再按要求的方法来描写这同一个场景。
三 换种写法,具体描写
学生改写原文。根据写作要求,是将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保留对话内容,对话由描写变为转述、叙述,还增加人物神态和场景的描写。
四 改文展示,辨析优劣展示改文
(1)让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改文。老师确认其中有问题的句子,让学生分别抄在黑板上。
(2)展示老师的改文“商议探夫”:
起初,女人们忸怩不语。沉默片刻,刚过门的新媳妇手里搓着苇眉子,抬头瞥一眼周围的人,涨红着脸,鼓足勇气小声嘀咕着要送衣裳给丈夫。打破了沉寂,大家都唧唧喳喳了开了腔。这位连忙说有要紧话与男人讲,那位快言快语建议快去快回。另一位穿红衫的小媳妇也急急地冒了一句,说是婆婆非让她去看看,说完低下头,面颊上的那片红云更艳了。女人们全都笑了。剖析改文
师:老师的改文与原文在人物语言、表情描写、场景气氛描写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1)人物语言
生:原文是语言描写,用了117个字;改文是原文语言描写的转述,如“要送衣裳给丈夫”“有要紧话与男人讲”等都是叙述语言,仅34个字。
生:描写转为叙述,改文仍然保留了原意,写出了人物原来的个性。117个字表达的意思,要用34个字说清也不容易。
(2)人物表情
师:改文中用69个字。是怎么写人物的表情的?
生:在安排上有详有略,五个女性只重点写了两个女人的表情。
生:改文中第一个女人“抬头瞥”了别人,又“小声嘀咕”说话遮遮掩掩,这些表情写出了人物伶俐乖巧的特点,而“涨红着脸”又写出了她很不好意思的心态。
生:改文中最后一个女人“低下头”,脸上的“红云更艳”了,真实地写出她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和极度不好意思的心态。
(3)场景气氛
师:场景气氛是人物活动的整体状态,改文用了37个字,是怎么写的?场景气氛的变化过程呢?
生:开头的“起初,女人们忸怩不语”,中间的“打破了沉寂,大家都唧唧喳喳的开了腔”,结尾的“女人们全都笑了”。
生:女人们心态变化的过程是“忸怩不语”、“唧唧喳喳”、“全都笑了”。
生:女人们心思暴露的过程是不好意思暴露、有人暴露、全都暴露。
生:场景气氛变化的过程是沉寂、热烈、欢快。例句评析
讨论学生抄在黑板上的三句话,启发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怎么才能做到描写具体、准确、恰当,进一步提高描写水平。
师:当我们对生活情景进行描写,包括我们对《荷花淀》中的空白处进行“自由创造”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常常会出现问题。我们转换技法在对这个片段中的人物进行描写时主要存在哪几个问题呢?黑板上是刚才几个同学写上去的三句话,都是描写第一个女人的表情的,请大家指出其中的问题。
(1)描写模糊
师:第一句:“刚过门的新媳妇不好意思地说要送衣裳给自己的男人。”其中的表情描写哪些地方模糊、不具体?
生:怎样“说”的,怎样的“不好意思”,这些地方不具体。
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揣摩或需要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处境和心态,想象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状貌,学会转换一种具体的说法。“说”“不好意思”可以怎么转换为具体的说法?
生:“说”可以用“叽咕”“开了腔”“抢上一句”等来代替。
生:还可以转换为“挤出几个字”“打开话匣子”“小声嘀咕”“唧唧喳喳”“冒了一句”等。生:“不好意思”可以具体转换为“羞答答”“红着脸”等。
生:改文中“搓着苇眉子,抬头瞥一眼周围的人,涨红着脸”“低下头,面颊上的那片红云更艳了”就非常精彩。
师:描写不具体,就是描写人物时表达模糊,不能够写出人物的具体细节,就不能给人身临其境感觉。
(2)描写不准
师:第二句还是写这个乖巧女人的表情:“一个二十多岁像是新婚的少妇,她眼睛转了一转,眼前一亮,兴奋地说……”,有什么问题吗?
生:从她“眼睛转了一转,眼前一亮,兴奋”的表情看,她没有“不好意思”,倒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机灵而又充满激情的女人。
师:有的同学还可能写她“撅着嘴”“扬起眉毛”,甚至还有可能写她“昂着头”“瞪着眼”“自豪地说”或“胆怯地说”等等衷情神态,这就更离谱了。
师:描写时由于随意,或是对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境把握不准,造成人物描写不符合描写对象应有的思想性格和当时的场景气氛。
(3)描写多余
师:第三句仍然写这个乖巧的女人,她“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转盼众人,嫣然一笑”。这样写有作用吗?
生: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应该突出人物“不好意思”的心态和人物个性,否则就是多余的了。这句话没有写出人物乖巧的特点,也没写出她的“不好意思”。
生:也有人可能写她“瘦高个”“胖脸大眼”,写她其他方面的外貌,都是不需要的,因为无论她高矮胖瘦,无论她美丽丑陋,都与需要表现的人物此时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性格无关。师:对人物什么进行描写,要看需要,“需要”就是此时此刻人物的特定思想感情。如果不去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性格,而是描写与此无关的内容,就是多余,就是喧宾夺主。
第四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与总结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
廖家坳小学
江伟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课堂教学顺 利而有效的开展,离不开课堂管理,离不开课堂纪律,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课堂教学,管理是前提。如何管理课堂呢?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铅笔转着玩的,叽叽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堂教学管理复杂万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摸索。
第五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与总结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与总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的开展,离不开课堂管理,离不开课堂纪律,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课堂教学,管理是前提。如何管理课堂呢?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课堂纪律的保证,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设计问题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相当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课堂有效教
课堂教学管理复杂万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摸索。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
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1、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