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4:5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体育特长生选拔困难

1.来自家长的阻力。在农村,家长把升学就业看成子女们的唯一出路。而当前招收体育考生的高校较少,体育类专业选择空间小,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又相对较窄。这就使得学生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态度不积极、不支持,特别是有些文化课学习较好又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家长更是认为练体育会耽误学习。这就造成了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自己孩子参加体育训练,认为搞体育“出路不大”或“没出路”的现象。据调查表明:有80%的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从事体育训练;有96%的家长认为搞体育没有出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体育事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成为体育明星。

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由于家长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不少学生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电视电脑占据了他们所有的业余时间,怕苦怕累怕脏,对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对竞技性体育运动更是不愿参加,他们虽有体育方面的天赋,也很难进入校队进行系统的训练。

2.学校自身条件较差。体育设施与学生的特长爱好不相适应。现在的农村学校重智轻体,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很多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或球场也没有。即使配备的器械也是陈旧老化派不上用场,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现在的学生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有兴趣参加的项目学校又满足不了,这又使一部分学生不能被选拔出来。

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也影响着体育人才的选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体育尖子生的选拔没有一个科学的选拔标准,只是评一些表面现象,往往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被拒之门外。

以上因素不仅影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还直接影响着对他们的培养。家长的不支持,学生自我娇惯心理,缺乏上进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学校软硬件较差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农村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及培养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

二、农村体育特长生培养缺乏系统性

1.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要求面对全体学生,提倡“健康第一”,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有不少学校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培养,尤其在倡导快乐体育的今天,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课程安排等主要是娱乐性的项目,忽略了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也就放在了次要地位。

2.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存在片面性。现在的社会上衡量一个学校好与差的标准,还是学校的考试分数、升学率的高低。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以此来衡量学校好坏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基于这种思想,多数农村学校大量占用学生的锻炼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体育课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系统化的训练。

3.没有“一盘棋”意识,拔苗助长现象严重。学校之间因为存在着竞争,各校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好苗子的训练往往在学生的升学、转学的过程中出现中断,使学生的训练缺少连续性和长远性,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的系统培养。另外,体育竞赛成绩的好坏往往被看成是体育工作的好坏的重要标志,许多学校及教师为了争取好的比赛成绩,过早地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有的甚至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进行针对性的比较枯燥的训练,造成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的拔苗助长的现象。这不但使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还使学生对体育运动过早地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抹杀了他们长期参加体育的斗志,过早地离开运动场。

三、对策与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招生就业政策倾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学校体育工作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这也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体育的认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招生就业方面,国家应扩大对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尤其是非体育专业的院校也应扩大对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比例,使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升学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余地。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在就业方面也应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他们的就业面,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样可以转变学生家长的态度,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

2.加强学校体育的软硬环境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建设。同时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的、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利于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对竞技体育项目的爱好,把具有特长的学生都吸引到训练中去。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树立“一盘棋”意识,防止短期行为。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正确认识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对两者的关系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课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上要两者兼顾。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使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各学校之间尤其是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时期都能够得到系统的培养。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协调好各学校的关系,有条件的可制定出从小学到初中或高中统一的培训计划,使学生得到培养与提高。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不能单看竞技比赛成绩的好坏,而应重视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全面、系统和有计划的培养,强化人才输送意识。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训练,小学主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爱好体育运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中学阶段也不要有太明显项目分工,主要应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系统、社会各界对于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关注。农村学校在有限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条件下,也能开展特长生教育。学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基本评价因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些年,体育训练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在日常的体育工作中,更早地发现、有意识地培养体育训练苗子,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

1,“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研究,涉及操作、综合、理论三个层面。特别是“操作层面”的研究?从教学内容、学生要达成的主体变化角度,以及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环境角度进行研究?构建了不少具体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是根据我县的农村中学体育训练教学研究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构建起有利于在农村中学实施体育特长生培养训练教学模式。

2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教学目标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再向人格中心转变;课堂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使学生动起来。让体育训练课活起来(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到学生自己学习知识,主动学会学习转变。使体育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居于显著的位置。)

“问题探究法”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过程。它超越了体育训练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是一所有着体育特长生教育传统的学校,学校组建了校综训社团、篮球社团、排球社团、小球社团,全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校的各体育代表队近年来在县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竞技体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突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运动员苗子的选拔问题,训练时间的安排问题,科学化训练问题,以及向上级学校特长生的输送问题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及待解决。解决现阶段我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校体育特长生的选拔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加强优秀苗子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成长?

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必须具备教体结合、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一定要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要尽力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而教体结合是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必须首先要充分认识教体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其次,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在选拔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具备一定的运动天赋或者运动特长的学生,还需要注意一些在运动天赋或运动能力等方面并不十分突出,但却具有强烈的运动兴趣,能够吃苦耐劳,体育学习的愿望十分强烈的学生。这些学生日后不但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体育人才,而且对带动训练积极性、树立良好的训练风气和训练氛围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对各项目进行科学训练?

在我校现有 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总结的完成训练计划。科学规划,科学训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在训练中的问题。

3、如何解决学生特长发展与学业学习之间的矛盾?

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不是仅仅靠兴趣就能取得成功的,因为他们每天既要上好文化课,又要参加体育训练,相对普通学生而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而长期训练和比赛又大量占用了本应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这些客观原因造成大多数体育特长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不高,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面对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理解,并针对其学习上的困难给予有效的关心和帮助。比如课前帮助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后帮助复习,查漏补缺,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训练休整期主动为他们补课,比赛结束后为他们开设晚间或双休日补课班,做到机动灵活,见缝插针,补习内容以“双基”为主,并精讲精练,当堂完成,逐步缩小他们与普通同学的差距。

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单靠文化课教师“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很难凑效的。我觉得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文化学习,要把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与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实绩挂钩;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与任课教师、教练员、家长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任课教师要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文化课学习的奋斗目标,建立学习档案;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家长要了解学校要求,要支持、配合学校工作,要明确如何在家中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达到监督学习,共同教育的目的。

4、如何解决体育特长生的输送问题?

参加县市一级运动会,为高中输送体育人才,参加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中学体育训练教学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深对特长教育理论的研究。

2、实践意义

本课题旨在解决体育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就是应用性研究,对中学体育训练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探究问题?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体育训练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农村特长教育现象的认识。

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及我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二、本课题在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特长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学校,已经有了校本的较为丰富的特长生教育培养的经验和发展的优越环境。但是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如何处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与体育特长发展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特长苗子的培养问题,等等,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质教育,特别是特长教育的研究必将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形成选拔、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本土化经验。

在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是关键,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以及我校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材: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来进行。

(1)、选一些对体育感兴趣,文化课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育特长生入队,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既能保证专业成绩过关,又能保证文化成绩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2)、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效果。

(3)、选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入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4)、选一些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5)、选材必须深入到平时的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训练中来。学生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身体形态,如身体形态指标(体形、四肢长度、关节围度、肌肉形状等)、生理机能(肺活量、心率等)、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都能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

2、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几个关键环节

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组建好,光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才能把本项工作彻底做好。

(2)、做好体育特长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工作,经常联系,取得班主任的支持。(3)、做好体育特长生家长的工作,把我们培养的目标,方向明确告诉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4)、做好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让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来,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培养体育特长生应完成的几个重要任务(1)、体育特长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几项任务中最为重要的。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们的印象经常是违反校纪校规,例如抽烟、逃课、贪玩等不良习惯。他们的身体机能状态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均处于初步形成及发展阶段。思想品德素养是决定其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时发现苗头问题,及时解决,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良习惯,让学生思想上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训练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家长放心,学校宽心,使学生能够成人、成才。

(2)、正确引导特长生明确对待文化成绩,加强学习

对于教师来说。虽然主要是训练工作,但在中学阶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的提高和特长训练同等重要。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有很多教训值得教练员们反思,也有好多成功可以借鉴。体育教师与特长生有着较长时间的较亲密的接触,体育教师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有较高的威信和地位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教育他们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较好地处理好文化成绩与训练的关系,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生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自己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和深造,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

(3)、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要精心指导、持之以恒

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专项成绩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员的成绩只有比较突出,才能有较大的升学深造机会。一般来说,只要经过认真选材,参加体育特长生培训的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有关训练措施,经过训练,特长成绩应该是不错的,至少说应付考试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也达到了中学体育特长生培训的目的和目标,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2)依托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通过活动考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现状的调查观察研究,确定苗子,逐步开展训练工作。(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体育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我校体育特长教育的本土化经验。

(4)实验法:在2016届学生中组建一个体育特长班,与2014、2015届的特长生的学业成绩和运动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组建体育特长班的可行性。3.研究对象

我校2016届体育在训特长生(共15人,其中10名男生、5名女生)。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9月——11月)

确定方案,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职责任务,设计材料,记录方法。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采用调查观察法、网络资料查询法、实验法着手收集相关材料,确定各训练队队员的基本情况,开展训练工作,整理各级比赛的竞赛成绩,运动员的输送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4月——6月)

综合材料信息,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材料,形成关于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具体措施,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课题鉴定。

五、研究条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体育教育研究的中坚教师,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和研究的热情。

(二)学校已经成立了各类体育训练队及体育社团,配备了训练的基本设施,学校在政策、人员等基本条件上给予本课题研究以极大的支持。

(三)学校每年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同时学校上网电脑、打印机,这些条件都在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方面上给予课题组以极大的保证。

(四)我校教育辖区的群众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让子女上好学,已成为我校教育辖区的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农村学生的特长发展的需要必将越来越迫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客观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教育问题,“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等课改理念是本项研究的政策理论支撑点。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过程材料与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关论文,课题组撰写有关各项目科学训练的论文,总结,心得。

3、专题报告,课题组根据课题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提炼有关运动员选材、科学训练、运动员输送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4、相关案例,课题组根据特长生的训练、生活动态撰写有关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典型案例。

第二篇: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

《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玉山县华村学校;陈建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理论的研究。

2、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现象的认识。

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及我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建立我校的个性化教育机制,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探索出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使我校在体育方面培养出大量的特殊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2、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设计的指导思路

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二)本课题的界定

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有一定天赋的学生。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验如果能按着计划,针对农村学校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拔和培养特长生,它的育人观念是全新的,育人模式是开放性的,人才成长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以“成长”教育为核心,以“兴趣”为中心,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专业训练,让专业特长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美育体育活动,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活动考察,开展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现状的调查观察研究,确定苗子,逐步开展训练工作。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体育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学校体育特长教育的本土化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2月——3月)

确定方案: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职责任务,设计材料记录方法。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采用调查观察法、网络资料查询法、实验法着手收集相关材料,确定各训练队队员的基本情况,开展训练工作,整理各级比赛的竞赛成绩,运动员的输送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年6月——7月)

综合材料信息,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材料,形成关于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具体措施,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课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半年的研究实验,初步进行总结经验,形成报告。

附:申请结题的相关材料

《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研究》

2012年奥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虽然以骄人的战绩遥遥领先世界各国,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如何进一步巩固我国竞技体育强国地位,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今后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孙卫平教练水平不是不高,可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个刘翔,为什么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刘翔呢?马俊仁水平不是没有,可什么只出现一个王军霞,不能产生大量的王军霞呢?原因虽然很多,我认为选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千里马常有,可能不能遇到伯乐就是问题了。千里马在哪里呢?千里马就在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当中。如何让这些千里马不在流失,这就我们这些基层体育工作者如何大浪淘沙了。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选拔与培养体育特长生”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特长生为学校争光,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可以说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怎样培养和选拔体育特长生这一课题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加以改进和提高,这是我们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如何选拔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体育特长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尤其小学阶段选拔和培养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可以更早的发现和培养特长生,避免一些好苗子流失,并抓好特长生的基础训练,为特长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更早的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

一、体育特长生选拔困难

1.来自家长的阻力。在县城和农村,家长把升学就业看成子女们的唯一出路。而当前招收体育考生的高校较少,体育类专业选择空间小,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又相对较窄。这就使得学生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态度不积极、不支持,特别是有些文化课学习较好又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家长更是认为练体育会耽误学习。我接触体育训练工作,亲身经历这样事很多,我当时发现一个很不错的苗子,和孩子谈了很多次,可就是家长不同意,我通过班主任和家长沟通过,我又屡次给家长打电话,最后保证不耽误孩子学习,并各种优惠政策和看护孩子三年为条件,家长才勉强答应。这就造成了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自己孩子参加体育训练,认为搞体育“出路不大”或“没出路”的现象。据调查表明:有80%的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从事体育训练;有96%的家长认为搞体育没有出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体育事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成为体育明星。

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由于家长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不少学生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电视电脑占据了他们所有的业余时间,怕苦怕累怕脏,对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对竞技性体育运动更是不愿参加,他们虽有体育方面的天赋,也很难进入校队进行系统的训练。

2.学校自身条件较差。体育设施与学生的特长爱好不相适应。现在的农村学校重智轻体,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很多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或球场也没有。即使配备的器械也是陈旧老化派不上用场,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现在的学生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有兴趣参加的项目学校又满足不了,这又使一部分学生不能被选拔出来。

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也影响着体育人才的选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体育尖子生的选拔没有一个科学的选拔标准,只是评一些表面现象,往往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被拒之门外。

以上因素不仅影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还直接影响着对他们的培养。家长的不支持,学生自我娇惯心理,缺乏上进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学校软硬件较差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农村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及培养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

二、体育特长生的选拔

1、通过全县运动会、测试赛、篮球赛等大型活动,选出有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可直接进入专业学校就读。并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秀苗子来就读,并提前对各个种子选手各种情况,家庭支持情况,所在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学生本身的意向、发展的方向等,避免种子选手流失或辍学。对赛事没有取得好名次并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也给予优先录取。

2、通过组织的各种赛事活动中选拔。因为学校赛事,学生代表班级,一些学生要充分表现自己的价值,往往不遗余力的参加,一些隐藏的高手,也被学生挖掘出来。一些优秀的队员也可通过赛事来检验自己所处的地位,找出自己不足,找出自己的专项意向。

3、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对体育运动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加入。体育训练毕竟是枯燥、乏味,而参加的人多了,自然也使好的运动员有怕掉链子,勇于表现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加其信心和热情。高水平运动员还能带低水平运动员,从而形成良好的梯队循环。增加体育运动训练的良好氛围。

4、小学体育教师推荐一些有潜力股的学生加入。这样能形成良好的人脉网,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继续深造的环境,利于他们更好的组织训练。对我们而言就是不放过一个有可能的苗子。

5、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对学生观察,发现苗子。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对体育有爱好者和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深度挖掘,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发挥自己的专长,并能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进一步充实学校的训练大梯队。

6、班主任及队员对特长生的推荐。体现了学校上下一盘棋,统一思想,上到学校领导,下到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学生等,都能群策群力,为学校体育事业出一分力,发一分光,让千里马只有发光,没有埋没的可能。

三、选拔学生,确立培养对象,并初步实施计划。

1、成立学校田径队、篮球队等活动团体。

2、确定训练时间。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训练时间。我校的训练时间是每周的一、三、五,利用体育活动时间统一练习。

四、进行特长生培养阶段。

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不同,制定出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把队员分出层次,有注重基础,有发展专长。周密的制定特长生训练计划,每天有计划训练。多组织点活动,定期进行测试,激发学生兴趣。

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良好的营养饮食习惯,让学生训练强度逐次增加,成绩逐次提高,不可一口吃个胖子,不可拔苗助长,让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并能在体验成功中成长。我很推崇魏书生的精气神训练,让全体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成绩,并能长时间坚持,长年累月坚持下来,那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全国若都象他所说的那样,那对全民素质的提高,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开端。群众基础绝对深厚,人才的选拔将会有很多选择。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加强学生思想作风建设,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教育学生提高认识,认识到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矛盾,使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对竞技体育项目的爱好,把具有特长的学生都吸引到训练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把我校更多体育特长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谈谈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

谈谈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

长沙市湘府中学

杨海文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塑造校园文化形象有着其不可估量的独特作用。而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长生的训练水平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因此,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要发挥校体育特长生的主力军作用,有意识地培育几个赛事品牌,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要在各项赛事中注意发掘一批新的运动员苗子,同时加强特长生队伍的训练,着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当然也包括学校的高考体育专业生。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是我们本次重点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人才竞争成为焦点。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益于教育。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于人才培养更加综合全面,使得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其地位更加突显。中学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综合素质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在体育特长生培养上区别于普通中学生,特长生的“特长”既有他们的优势也有他们在综合发展中的弊端。体育特长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优秀运动员未来的生力军。

随着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变化和改革,无论从文化科成绩、体育术科能力、竞技水平等各方面,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老一套的训练思维和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在形势的变化了,在各学校都开始着手大力发展特长生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而要想在高考和比赛中让体育特长生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有所突破,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探寻出更好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新思路。

明确中学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性

1.1 学校业余训练队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展示了学校的形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1.2 学校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以及组织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知名度,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1.3 在各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如何,是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与否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衡量学校校园文化体育建设的重要标志,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个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不仅仅看普及得如何,而更重要的是看学校体育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如何,看学校业余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成绩如何,因此要有提高,要有好的比赛成绩,那么就得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七号文件通知)2007/5/7,第三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

说到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和方向。

2.1 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通过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高其运动水平和能力,组成学校的业余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2.2

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我们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时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因此学校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很明确:

2.2.1

为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如: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体育院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输送体育人才,这是我们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最主要的目标。

2.2.2

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以上标准或国家、省级比赛的好名次,从而享受高考加分和以高水平运动员资格上重点大学(文化高考成绩是本科线的65%)。3

中学体育特长生应该怎样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呢?据我亲身经历和我校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3.1选好材: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进行。

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选材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预测一个少年能否通过训练取得成绩。这种预测需要依靠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材料综合地加以判断,是运动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不少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颇大。在人的身长、体形等形态方面遗传现象比较明显,这是早已知道的事实。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可能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途径有:家系调查。对运动员家族溯源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据一些学者调查,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平均有50%的人运动能力突出,不过其运动项目不一定与父母从事的项目相同。子女和父母运动能力的统计比较,目前获得的初步结论是:一部分运动形式(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遗传,另一些运动形式(投掷、支撑跳等)见不到遗传现象。对双胞胎的研究,通过对双胞胎在体育的兴趣、运动成绩、各系统的一些生理指标、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已发现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最大脉率等也受遗传的影响,并且发现单卵双胞胎的遗传性要比双卵双胞胎的大得多;显然,在估计这些特征的遗传可能性时,也不能排除后天环境(家庭、社会环境等)的作用。

选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心肺系统的机能指标高低和运动素质的好坏,因为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培养前途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

预测身高的主要方法:

(1)从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2)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 8~12岁的 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因数最高。

(3)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3.2

加强目标管理工作

有效的体育特长生培养目标既要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制定目标时:

①与学生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参与研究训练工作,增加其责任感。

②把学生的目标定得比实际水平略高,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又能达到,以便为下一个目标的制定创造条件。

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到个人目标明确化。指导教师在整体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怎样才能做到突破与发展,并且提出了既有整体又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这些目标、方案都让学生知道。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数,就能把个性化的问题与目标相联系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和动力。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效率要质量”,“向科学训练要质量”的理念,并付之强有力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提出“不能吊下任何一个人”的训练理念。

3.3

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几个关键环节

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建设好,只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

3.3.1

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创设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纠正在体育特长生问题认识上的错位。要站在体育特长生的角度,着眼于他们将来的前途,决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能为学校争光,末了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任务。要从和谐教育的角度,从培养人才的高度,认真地考虑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问题。要彻底摒弃那种认为体育特长生只要体育成绩,不要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只要体育成绩好就能升学的“另类”观点,在和谐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机制促进并保证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

3.3.2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理顺管理体制,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学校应该成立一个由校领导和班主任及教练员组成的管理体育特长生的专门机构,定期研究和解决体育特长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要定期召开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碰头会,三者联合与体育生进行座谈,通过座谈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办法、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标准要求、体育特长生因训练和比赛缺课的补课办法,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目标,学校评有尺度,多管齐下,切实提高体育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成绩,最终能学有所成。

3.3.3

加强管理措施,设置体育特长班。绝大多数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方式,都是把他们分散到各个班级,这也给学生的管理、文化课教学、训练比赛时间安排、补课安排等带来诸多不便。根据和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教育规律,本着便于各科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便于体育教师统一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便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班级活动开展的要求,为了公平竞争的氛围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对体育特长生实行统一编班和集中管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单独成立了一个体育班最好。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四个重要的任务。4.1

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四个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目前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满足现状、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丧失诚信,弄虚作假;自控能力差,易冲动,不讲文明礼让;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等。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的印象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例如:打架、逃课、抽烟等等不良习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体育精神的缺失的影响、商品经济对体育道德的冲击、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体育特长生自身目的与动机的错位等等。要加强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一,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观、“身正为范”的教师观和正确的权威观;第二,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要从体育道德标准的建设做起,更新、充实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参与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法纪意识的教育;第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中学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第五,充分利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表现性强、规范性强、集体性强、实践性强和交往性强的特点对特长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讲文明、有道德的体育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好的形象,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成才。4.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成绩。

让他们明确:辛勤的汗水,辉煌的专业成绩,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会美好,才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前国脚唐全顺,因文化水平太低,退役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事业屡屡失败,最后因为难以维持生计而走上赌球被囚的道路;再如,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下澡堂帮人搓背以维持生计;马家军“第一金”刘丽在家待业等等,教师切记要使体育特长生明确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把文化学习变成一种内在需要,放在比专业训练更高的位置上。

近几年我省体育专业生的参考人数均保持在18000人左右,而真正进入本科院校(二本以上)才2000多一点,录取比例也才13%左右,大多数的专业生是因为文化成绩而落选。原因有:

4.2.1

思想认识错位,是导致体育特长生文化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提起体育特长生,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观念淡薄,(也包括我们部分教练员)认为体育生,体育专业成绩决定一切,认为:作为教练员的我们只要专业成绩突出,文化是文化老师的事。因此放松了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的要求,甚至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学校,不管校长还是老师,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大家都把体育生看作是“另类”,认为他们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只要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能拿到好名次就万事大吉。到了运动会比赛,当我们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本校优异的体育成绩,谈及某某同学拿了几个冠军或某某同学破了几项记录的时候,我们中有谁会想到某某体育生糟糕的文化成绩和某某体育特长生较差的思想表现?又有谁会重视这种情况之后再去帮他们提高?没有!因为这些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是“另类”,想到这些,大家也就都释然了。长此以往,最后就连体育特长生自己也迷惑于自己的位置,自己把自己打入“另类”,文化课成绩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体育成绩与文化基础成反比,文化课成绩越来越低,学习相应越来越捉襟见肘,自信心也越来越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低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

4.2.2

思想认识的错位,直接导致了教育管理措施的错位。训练和学习的矛盾是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它长期存在又始终得不到解决。矛盾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在家庭方面,作家长的对子女的期望值太低,认为反正吃体育饭,文化课低一点无所谓,只要训练抓紧了,学习方面要求不必太过严格,从而疏于对子女的要求与鞭策,或者干脆对子女失去了信心,听天由命。由于缺少了家庭的督促,学校教育缺乏配合,缺少沟通,孤掌难鸣,教育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除家庭方面,最主要因素的还是来自于学校。首先是管理体制的问题。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归体育教师管,思想、学习及其他方面由班主任管。一方面二者之间缺少交流与配合,不少特长生体育至上,特别崇拜体育教师而忽略班主任的统一调节作用,体育教师的话就是圣旨,班主任尤其是各任课老师的话愿听则听,否则当作耳旁风充耳不闻,学校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其次是制约机制不力: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无什么硬性规定,缺少制约,因而缺少压力;没有压力,他们自然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文化课考多考少都无所谓。另外是管理措施跟不上:因为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补课制度来制约带队训练的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及班主任,而体育特长生因训练与比赛而耽误功课又是司空见惯之事,因管理措施不到位,老师与学生又重视不够,补课往往成了一句空话。如此下去天长日久,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教师授课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水平多属班级中的中下等,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计划大都不会去迁就这部分学生的低水平,致使体育专业生因这节没听懂,下节课更跟不上,“欠帐”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差,长期下来,他们的自尊几乎因此而荡然无存,自信也毫无踪迹,自尊和自信是成功者的双翼,失去他们,又怎么会变成展翅翱翔的“白天鹅”呢?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放弃。回顾几年的教学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半路转体的学生,学文化科时成绩还可以,转体后个人思想懈怠,各方面要求不严,学校、班级管理跟不上,文化科学习与体育训练协调不好,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对和谐教育的特点及原则等认识不足,贯彻不力,没有正确处理好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离开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训练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根据训练、学习、测试与比赛的实际需要及特点,必须确保文化学习为主,坚持课余训练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专业训练必须在不影响上好文化课为前提下进行,保证每天3+3+9+9的时间模式,即每天有3小时训练、3小时的吃饭休闲、9小时的学习文化、9小时的睡眠。这样安排处理,从时间上算既体现了长短的比重,也符合文重体辅的原则,从体力、精力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它符合学习、生活、训练、作息制度的规律特点,是处理训练与学习的最佳形式。它既保证了文化学习,也不影响体育训练。时间上朝短夕长,运动量朝小夕大,不会影响上午文化课的学习,假如练习量过大,身体疲惫,那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至于那种“我集中时间、精力先把专业搞上去,待专业合格后再攻文化”是不明智的表现。结果就像猴子捡玉米,拾得体育丢了文化,何况时间不等人。再者,教师也不可能专门给他们补课,所以早上练习量和时间应小而短,中等强度较为合理和科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我认为文化成绩比特长训练更为重要,指导教师要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特长生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和深造,才能达到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近几年来,我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直线上升,很多都上了理想的学校。

4.2.3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做到精心组织、科学训练

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工作既要精心组织,又要科学训练。

4.2.3.完整训练计划、阶段性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每天的训练计划。4.2.3.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及心理训练。

4.2.3.3加强安全教育以及运动常识的学习,杜绝运动伤害。训练计划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精心组织既要按计划进行,又要从实际出发,更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在这三个任务中,体育训练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教育者要科学安排好训练的进度和时间;调节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指导和安排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文化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去。4.2.3.4 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每年的体育测试和比赛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外界环境条件一有变化,有些考生的体育测试和比赛成绩就大幅度下降;由于心理紧张,没听到枪响腿就发软的、抢跑等现象时有发生;进入比赛场地之后,看不到教练就不知所措。可见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的重要因素。

我曾做课题《湖南省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在问卷调查学生的心理因素时,我们发现,虽然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知识渠道的多元性,但是我们的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还是较差,心理的承受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他们自己也知道:心理因素对搞好学习和训练很重要,但是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不强,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或到了新的环境下,就感到了困惑。他们平时对紧张学习和训练生活的调节主要是听歌、休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训练中的重中之重。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进行以下个方面的训练。

① 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自信心是运动员对自己未来取得运动成功的能力的确信程度,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它是在运动员个体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在将来的运动中是否具备继续获取好成绩,自信心占有主导地位。任何运动员不能没有自信,如果没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心理,就等于是自己击败自己,自己埋没了自己的前途。

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设置不同的目标,目标设置一定要合理,一般比自己的平时成绩至少高一个等次为宜;训练目标的设置是一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阶梯”式目标设置,逐渐提高逐步达到大的目标。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让学生产生自信,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一次次的强化和积累,这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又很大帮助。学生在每次训练后,如果能及时知道训练结果,则正确的内容容易巩固,错误的动作容易纠正。因此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动作并做出正确判断,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中加以体会和巩固。鼓励学生相互纠正,以取得共同进步的效果。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训练结果,了解训练中的优缺点后,一般会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及时改进练习的方法,提高训练效果。体育特长生全面掌握了自己的情况后,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增强考生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测试和比赛中的特点和各种困难,让学生迅速适应比赛场地条件,在测试中表现出情绪高涨,信心坚定的状态。同时,也要加强特长生的自信心理训练,指导学生用语言提示,如“我一定能行”、“我比任何人都强”等,增强学生敢打敢拼的坚强信心。

②实战化训练和失败训练

比赛或测试临近,近似比赛和体育测试的模拟环境,反复组织模拟测试的场面,稳定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场地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适应体育测试和比赛的环境。有些学校没有标准化的场地,特长生也不是很多,不能充分营造出体育测试和比赛时的气氛,可以联系几个同类学校组织模拟测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从准备工作、点名、入场、项目的选择及进行速度等环节入手,全力营造真正进行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作战能力,教练均也不得入场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了让体育特长生失败一次。比赛场上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的恐慌心理,学生很有可能有一项成绩不理想,但绝不能因此而影响其他项目的比赛。教练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有意识地使他们失败一次,以此来增强其承受失败的能力,磨炼其逆境奋进的意志。比如在测验100米时,教练可以人为地造成考生成绩下降,然后鼓励他们不要受此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余下的项目的比赛;而在进行其它项目时,教练同样可以人为提高成绩,增强其必胜的信心,以此来训练学生受到挫折时的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总之,就是一推一拉,最后逐步增强其信心。

③适应能力训练

纠正和克服特长生自己所在学校场地环境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教练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学校进行训练和比赛,体育测试时提前三、四天到达比赛地点,熟悉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要严格、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运动负荷以中小为主,确保比赛时体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测试前体育教师还要带学生熟悉场地的路线,每项的检录地点和场地一定要告知学生。熟悉考场的整体布局(熟悉考场的整体布局时,需要了解熟悉的设施包括可供准备活动的场地、检录处、各项目测试地点、厕所位置、出入口等等。实地查看熟悉场地后,最好达到能大体画出考场示意图的程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场地器材。熟悉考场周边的交通(熟悉场地和住地的大致地理位置以及住地到场地的大致路线、路况、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路程和前往场地大致需要的时间等。熟悉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能准时顺利参加考试)。

④抗饥饿和抗缺少睡眠训练。

在实际体育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的进度不同,很难掌握具体的时间,甚至上午的测试拖延到中午多也结束不了。再加上情绪紧张等种种因素,晚上睡眠也可能不是很好,早饭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中午也没有充分的休息。平时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经得起长久消耗的耐力,有意识让学生早晨少吃东西,训练持续到中午,中午不让学生休息,下午坚持训练。这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训练;再就是让学生养成深呼吸进行调整的习惯,深呼吸是学生在场上消除心理紧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就要有意识用深呼吸来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等待的时候可是多做几次,静下心来,不要东张西望。其方法是:用鼻孔深深吸气,气运丹田,屏气数秒后,边收腹边将气缓缓吐出,大脑回想将要进行项目的技术动作,重复数次。这对消除心理紧张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⑤在恶劣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

体育专业是每年的四月份,测试和比赛很有可能是雨天。因此 把考生安排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要选择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气候恶劣的时机训练。如:在场地湿、器械滑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在气温低、有风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在场地条件差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体育比赛和测试时可能出现的恶劣气候条件,缓解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紧张、找到对付恶劣气候条件的对策和克服恶劣条件下比赛和测试的不适应。

此文是2011年7月25日应邀在长沙市教育学院全市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稿。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小学体育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介绍了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存在了哪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比如讲: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器材较匮乏、教师不重视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小学体育、体育教师、农村、兴趣、专业

农村小学体育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在的学校里多了许多的小胖子和体弱多病者,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祖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重视体育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为经济、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刻,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升学必考的课程,学得好坏都是一个样。因此,上课时持“无所谓”态度,懒散,积极性不高。就目前制约农村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学校体育设施落后或不健全,体育设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较落后,而且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操场进行上课,孩子们课间的活动主要是在校院里追逐打闹和跳绳。正式由于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所,才会使得那仅有的体育器材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只是在上级领导检查时才拿出来让学生见见这些所谓的体育器材。许多学校没有三大球的体育设施,就是有也很少拿出来用,球上甚至还贴着商标,长时间没打过气,都闲置放坏了。有球却不让学生们玩,使得有些孩子分不清足球、篮球、排球,真是可笑之极。在课程表上印着的体育课到底时怎样上的呢?真令人费解。原本孩子们应该在体育课上得到的激情与快乐又要到那里去寻找。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应该并重,在我们有些农村学校校长眼里仿佛只看到了“智育”。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我们许多农村

小学校长的心里长时间的徘徊。我们应该重视体育教学,把我们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起来,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有趣,让更多的孩子体验运动的激情。

二、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

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他们的体育教师大都是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任的。教师的体育素质较低,体育知识不足。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是兼职教师体育教学常常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在学期末或邻近考试时,体育课被语文、数学课占用。体育课成了活动课,体育课成了语文课、数学课的“附属课”。就算有专职的体育老师,在邻近考试时,也会被这些所谓的带主课的老师要去,给学生做考试前的最后冲刺,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失望的眼神。因此,在体育课上我们听不到孩子们呐喊的助威声,见不到孩子们运动的身影;而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埋头苦学的身影。由于兼职体育老师精力有限,体育课往往是“放羊式”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上只要学生活动好,只要学生玩得高兴就行。让学生放松心情成了体育课的唯一目的。

三、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体育课也是导致体育教学不能顺利完成的原因只一。现在虽然是说要求实行素质教育,可是在农村,成绩依然是排在首位的,上级领导要在每次大考后给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进行排名,这使得校长不得不向老师施加压力,而老师要完成任务就必须从学生身上下手,这样看来学生真是太可悲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体和智之间,当然是更加的关心成绩,而体育则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体育课自然而然成了语文课或数学课了。在一学期中仅剩的那几节课体育老师又是怎样上的呢?有一位教师去上体育课,而这位教师为了图方便,体育课连教室也不进,就直接叫班干部去教室说一声,让学生直接去操场,就开始了“放羊式”教学。不要说什么准备活动,也不用说什么下课前五分钟集中了,有一些学生甚至偷偷跑回家,还有的学生会去网吧玩网络游戏。

四、体育过程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体育老师谁都想把体育课上好,可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结果把体育课上得“有名无实”。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根本没有专门的体育用书,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来教学生,很少出去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自身又没有及时“充电”。体育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刻板化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可想而知,有的老教师的那一套方法已经用了十几二十年了,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广播体操时,他们只讲解动作,却不讲解这动作的好处,动作前既没有准备活动,也不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有一些教师的动作甚至还错漏百出,这样的课怎么能吸引学生的呢,学生们巴不得教师讲解完,马上一哄而散,把刚才的动作都抛到九宵去云外去了。各自去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有的甚至回到班级里做作业去了,造成学生这样表现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五、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不受重视

农村体育教学没有健全的指导检查制度。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只是举行一次运动会,而学校只要选少数学生参加便完成了本的重要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能从本质上调动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师地位不受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体育是副科的观念难以消除。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模方面不能与语文、数学教师同等待遇。这就磨灭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要实现教、玩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现在小学生和以前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接触的东西比以前的学生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的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这一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课

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教学设备

有的农村小学有着和城区小学相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影音技术效果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比如将在低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

4、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要想发展,一定要有专业体育教师。所以,农村小学要积极主动引进专业体育教师,再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的同时,还要对那些非专业的体育老师进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再次,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是体育活动组织者和教育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解决,我们可以展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会有长足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会继续给自己“充电”,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出合格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规划,强化素质教育,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推进,发展特长”之精神,坚持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特制定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校本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总体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质培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校围绕“一

切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特长,训练能力,发展个性。创办“德育特色”名校,培育“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四有”人才。突出校本教学特色。贯彻“体育、艺术2+1工程”。组织课外文体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身心素质目标

① 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全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6%以上,体育合格率达100%。

② 有良好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爱好。

③ 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和调控能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④ 认真贯彻两个条例,按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强化体育建设。要研究如何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强的心理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利用“传统项目”和“办校体队”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⑤ 加强群体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⑥ 尝试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选送优秀体育人才。三

实施办法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

第一学期的工作重心定位在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各专业专业教师确立可操作的培养目标、计划,并初步实施。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1、培养体育“小明星”,在保证中小学生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校体队,特长训练队,常年坚持训练。

2、举办学校运动会和各种体育类竞赛活动,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能够推动全校田径运动的开展,吸引广大的学生积极参加到田径运动的活动中来;能够检阅学生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和训练的效果,促使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能够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振奋精神,加强团结,使学校体育教育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同时也是展示学校体育“小明星”风采。

斜店乡中心小学 2014.2

下载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盼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在小学阶段起步的,而音体美教学不仅是小学教育的重......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改进策略浅析 说全小学 李中才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发生这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反映未......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茅坪场镇中心小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应树立的办学理念。德育为先是确保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发展、进步,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发展依靠教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须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小学担负着普及......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发展、进步,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发展依靠教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须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小学担负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任,小学教育是......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

    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题:社会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农村小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上学不便;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后期配套......

    “农村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

    “农村小学美术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6—2017学年度 包家营小学李秀玲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在小学阶段起步的,而美术教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