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游学活动总结:大洋彼岸的那片天地
中学游学活动总结:大洋彼岸的那片
天地
中学游学活动总结:大洋彼岸的那片天地
乘飞机去美国,听起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啊。我从未踏上过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国土,只是一次次在电视,电脑,报纸上听到看到出现率极高的“美国”这两个字。
十一个小时的飞行,听起来是很难忍受的,不过在我努力地写作业和睡觉下,倒反而没有如此的难熬。
飞机上的狂写作业现象——
所有的老师大人都是一致的口径:每天要给xx科留一二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然后我们很悲催的就发现了作业如
同小山一样多,写啊写,还有,写啊写,还有……既然飞机的旅行时间那么长,就写吧,大部分都在非常刻苦地奋笔疾书。直至夜幕降下,机舱中一片安详的睡眠场景,唯有那么几只灯顽强的亮着,顺着光线看过去,是大家在努力的写作业……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在回国的飞机上酣睡了——写完作业了,那心里是无比的自豪啊!
为啥华人这么多?——
美国,似乎是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地方。本来兴致勃勃准备来美国练习英语的我们很不幸地发现,美国的中国人怎么这么多!旅馆可以用华语交流,连吃饭都被导游带去中餐馆。我们一致在心里哀嚎:我要吃美国大餐啊,中国菜可以先放放啦……
赋予了主题的迪斯尼乐园——
到美国的第三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跑去了迪斯尼。
其实所谓的Disneyland说白了就
是个游乐场,但是创新处就在于它将所有的游乐设施都赋予了一个主题。因此称作themepark。mickeymouse,DonaldDuck,littleprincess……随处可见。
我们一开始便去坐了小型过山车,黑黝黝的洞口虎视眈眈的望着我们,坐着小矿车,我们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矿车在黑乎乎的山洞中飞速穿梭着,猛的冲下坡,又不停地左右剧烈颠簸着,当真是有几分鬼屋惊魂的味道。其实本不是很可怕的,只是利用了人们害怕黑暗的心理,将光线遮了起来,又有飞速的车带动起的风发出的呜咽声,洞中还有骷髅架子,便平添了几分诡异骇人。
美国地中海的气候很是舒适,可能因为不是学生假期的缘故,人并不是特别的多。游园中有不少打扮成卡通人物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数那一个个打扮的小公主们,外国的小姑娘真的很漂亮,穿着白雪公主的蓝裙子,脚上穿着红色
小皮鞋,苹果般的水润脸庞,笑起来很是惹人喜爱。
Hostfamily——
美国的环境着实比京北好了太多。天空一片蔚蓝。乘飞机抵达旧金山,入住partner的家里。
Partner很爱骑马,据她说她已经学了十多年,中间的磕磕绊绊数不胜数,我们随着她去马场看了看,其中有一匹黑马,叫music,高大威风,她却可以自如的站在马背上,令人敬佩不已。
她的妈妈是个很和蔼可亲的人,常与我们攀谈美国与中国的差别。犹清楚的记得她听说我们的作业有98小时时那副吃惊又遗憾的表情:“oh,that’sterrible!”并告诉我们美国孩子假期是不留作业的,而后爸爸异常幽默地跟了一句:“That’sbecausetheAmericansarebrilliant!”
在工作日中,我们也去听了他们的课程。美国的课程自是与中国的不太一样,我去听了一位数学老师的课,讲的却是engineering。让学生们做
cellphoneholder。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新颖,也很实用。看着他们认真的用尺测量着这边,那边……记录下一个个数据,我不禁心中感叹,原来美国人的创新意识是从小培养的。
一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hostfamily的热情好客令我印象深刻,真是给了我家的感觉。
美国之行,带给我太多的感受,陌生却熟悉的土地,大洋彼岸,原来是那样的一番景色。这次的旅途,很愉快,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第二篇:游学活动总结(精选6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游学活动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游学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游学活动通过为孩子提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发现旅程,在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文化知识拓展和社交礼仪教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游学励志活动就是让我校学生增学识、长见识、开眼界、立志向,与常规教育形成互补,是素质教育较好的增长方式,是“争做苏区好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赣州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家乡新农村变化,感受党对苏区人民的关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苏区精神的理解认知,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11日
四、活动地点
1、红色文化之旅:革命烈士陵园(天竺山公园)、陈赞贤烈士纪念亭(八境内公园)、2、客家文化之旅:客家文化城、龟角尾、文清路
3、宋城文化之旅:郁孤台、四贤坊、城墙
4、家乡变化之旅: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帮扶点
五、活动参与者:全体师生
六、活动安排
总负责协调:张子燕联络员:钟明珠后勤:刘小平
七、安全措施
1.对目的地,学校组织专门人员事先勘察,凡是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不组织学生前往。
2.加强活动的安全教育,活动前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排队行走,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活动时,不玩水,不去河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不触摸电线;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对活动中的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教育学生如何防范,要教育学生遵守活动的各项规定,服从统一指挥。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4.加强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每班两名教师管理。对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对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必须果断严肃制止。
5.活动中如遇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保持镇静、沉着应对;学生优先原则;就地抢救原则;报警、求援原则;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八、活动要求
1.教师8:00之前,学生8:20之前到达指定地点,带好班级牌、学生家长联系电话,手机保持畅通。
2.班主任活动前要通知好家长接送的时间与地点,组织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活动内容的安排。各班分成若干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每一场地清点人数,组织同学游戏。
3.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掌控活动时间,按规定路线行走,在规定区域内组织开展活动。
4.建议学生讲究节约,带适量的物品,不宜多。尽量不带相机等贵重物品,如果带了,请教育好注意保管。
5.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每人自带一个塑料袋,以便装垃圾。
6.要求同学统一穿校服(春秋)、穿运动鞋,带好防晒(雨)用品,每人准备一个风筝或其他活动用品。
篇二:游学活动总结
为了让我校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展和补偿知识的多面性与全面性,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社会的正能量、家乡的发展变化,帮助他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苏区精神、章贡建设的理解认识,提升认同感、自豪感,扎实推进“争做苏区好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现将改变传统育人模式,我校根据区教育局文件要求,积极开了“争做振兴苏区好少年――游学励志”活动。
4月11日,我校部分年级前往建春门、涌金门、陈赞贤烈士纪念亭、龟角尾、郁孤台等地,部分师生来到区教育局三送点沙河镇河头村感受了家乡新农村变化。
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观名胜、游览景点、听烈士故事等,使学生了解了赣州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区教师进修学校驻三送点负责人肖祥瑞同志还带领我校师生参观了《若干意见》利好政策带给农村的新变化。师生们看着一大片绿油油的大棚蔬菜、一栋栋新建起的新楼都不禁地发出感叹――农村大变样了!
通过此次游学励志活动,师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对苏区人民的关爱,国家对苏区发展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师生爱党爱家乡的情怀。
篇三:游学活动总结
学校组织的前往新西兰游学的活动,让我对这个位于大西洋中的国家有了亲身的感受。特别是在homestay的几天,让我感到了如同在自家一样安全、亲切、舒适、放松。新西兰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随性、自然。
也许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赐,新西兰人的生活非常贴近大自然。他们可以在森林里散步,在草原上嬉戏,与动物亲近。他们在自己家中、院子里、或是出门散步的时候,都喜欢赤足而行,让自己的双脚与松软的土壤、柔嫩的、沾满露水的小草、干枯的小树枝亲密接触。无论是从家中的任何一扇窗户望出去,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一的茁壮的绿色植物。清晨,人们是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而不是在喧闹的车水马龙中被吵醒。相比于国内的高楼林立、雾霾漫天、车辆拥堵,新西兰人的生活比我们更亲近自然,也更接近人类的本质。
新西兰人的感情也很自然、率性。比如在对待年轻人的情感和婚姻方面,他们那里的女孩子可以不结婚就生小孩儿,人们不会认为这是多么不光彩的事情。而且,同性婚姻在新西兰也是合法的,人们对待同性恋非常尊重、包容。人们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既认真又宽容,相爱了就可以在一起,不爱了就分开,不会在意门第、出身、家庭条件等种种外在因素,没有太多束缚,也不会有太多爱恨情仇的纠结。
新西兰人非常重视生活品质,我认为他们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的寄宿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家的女主人麦根和我说,如果她一周上五天班就可以挣更多的工资,但是她宁愿只上四天班,因为四天的'工资已经可以满足她的生活开销,这样她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她更看重的是陪伴家人的时间,而不是挣钱。
新西兰人的文明素养都很高,比如人们在大街旁停车都会主动到自动缴费机上缴纳停车费,人们还会主动给免费参观的博物馆捐款以使博物馆可以获得改善服务的经费,而不认为这只是政府的职责。还有人会主动捞起喷水池里漂浮的垃圾,或在车辆较多的路段提醒旁边的司机注意安全。
新西兰人不但拥有和珍惜他们美丽的自然环境,也同时营造和维护着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我真希望我们国家也能够通过发展和人们的努力拥有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人类的发展是不断走向文明和发达的过程。世界上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历史条件和发展程度都各不相同,但人类的梦想是共通的,就是通过我们各自的努力去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这种建设,不仅仅包括经济上的、物质上的建设,也包括我们自己在精神追求上的、文化素养上的建设。要通过学习、对比和反思,不断摈弃人性中不好的部分,保护和弘扬人性中好的部分,让我们自身不断发展,走向完美。只有每个人都追求美好,社会才会变得美好。
短短几天的游学,让我真有乐不思蜀的感觉。但毕竟我要离开新西兰,离开这块美丽的国土,离开那里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草场,离开那里亲切真诚友好的人们。但我并不难过,我会带着这份美好而珍贵的记忆回到自己的家乡,用我的努力去擦拭她被雾霾污染的蓝天,在她尘土飞扬的大地上一点一点播种下绿色的种子。我相信,终有一天会让世界看到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美丽中国”。
篇四:游学活动总结
乘飞机去美国,听起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啊。我从未踏上过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国土,只是一次次在电视,电脑,报纸上听到看到出现率极高的“美国”这两个字。
十一个小时的飞行,听起来是很难忍受的,不过在我努力地写作业和睡觉下,倒反而没有如此的难熬。
飞机上的狂写作业现象―
所有的老师大人都是一致的口径:每天要给xx科留一二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然后我们很悲催的就发现了作业如同小山一样多,写啊写,还有,写啊写,还有……既然飞机的旅行时间那么长,就写吧,大部分都在非常刻苦地奋笔疾书。直至夜幕降下,机舱中一片安详的睡眠场景,唯有那么几只灯顽强的亮着,顺着光线看过去,是大家在努力的写作业……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在回国的飞机上酣睡了――写完作业了,那心里是无比的自豪啊!
为啥华人这么多?―
美国,似乎是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地方。本来兴致勃勃准备来美国练习英语的我们很不幸地发现,美国的中国人怎么这么多!旅馆可以用华语交流,连吃饭都被导游带去中餐馆。我们一致在心里哀嚎:我要吃美国大餐啊,中国菜可以先放放啦……
赋予了主题的迪斯尼乐园―
到美国的第三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跑去了迪斯尼。
其实所谓的Disneyland说白了就是个游乐场,但是创新处就在于它将所有的游乐设施都赋予了一个主题。因此称作themepark。MickeyMouse,DonaldDuck,littleprincess……随处可见。
我们一开始便去坐了小型过山车,黑黝黝的洞口虎视眈眈的望着我们,坐着小矿车,我们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矿车在黑乎乎的山洞中飞速穿梭着,猛的冲下坡,又不停地左右剧烈颠簸着,当真是有几分鬼屋惊魂的味道。其实本不是很可怕的,只是利用了人们害怕黑暗的心理,将光线遮了起来,又有飞速的车带动起的风发出的呜咽声,洞中还有骷髅架子,便平添了几分诡异骇人。
美国地中海的气候很是舒适,可能因为不是学生假期的缘故,人并不是特别的多。游园中有不少打扮成卡通人物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数那一个个打扮的小公主们,外国的小姑娘真的很漂亮,穿着白雪公主的蓝裙子,脚上穿着红色小皮鞋,苹果般的水润脸庞,笑起来很是惹人喜爱。
篇五:游学活动总结
(一)活动介绍
一、活动名称:“游”学
二、活动时间:12月10日(周五)10:30-17:00
三、活动地点:南校区、珠江、北校区
四、活动形式:结队乘车前往北校区,分小组与师兄师姐交流学习方法;参观南校区、珠江
五、参加者:临床12班共计25人
六、人员分工:
①策划组:张晶、李丽果、李少敏
②文字组:李少敏、张晶
③摄影宣传组:刘海东、邓儒
④后勤组:张冰青、艾细雄
七、活动内容:先集体乘车到达南校,参观南校校园及珠江,进行小聚餐后,开展了游戏互动环节,之后转车到北校区与09级师兄师姐交流探讨,学习经验,以此增强信心。
(二)活动成效
一、预期目标:调动班内大部分同学参与本次团日活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以增进交流,并确保安全;参观南校以增强对中山大学的理解;与北校的师兄师姐交流学习经验,促进有效的学习与复习,增强大家对期末考试的信心。
二、实际成效:参与人数与预期相近;行程中男生主动帮助照顾女生,增强了班级的和谐;南校参观、聚餐过程气氛融洽,游戏环节尤为活跃;北校的交流过程,大家是“狠抛”问题,师兄师姐知无不言,整个过程气氛火爆,大家收获颇丰。
三、活动中最具特色部分:与师兄师姐交流。真正体现了本次团日的主题“游学”,活动以娱乐为放松身心的方式,以求学交流为主要目的。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将对各科的疑问努力抛向师兄师姐,各位前辈却也知无不言,甚至言而不尽,不仅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技巧,更是不断鼓励增强我们信心,大家受益良多。在此要谢谢各位师兄师姐。
(三)活动的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以“游学”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各个环节大家都配合良好,现总结成功经验如下:
1.准备较充分
秉持“凡事预则立”的原则,在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策划部署,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行与不可行因素,使活动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例如,班委会、班会讨论活动主题及形式,提前制作准备游戏用具,提前要大家准备要提问的问题,等等。
2.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为应对活动需要,明确了分工,根据各位同学的兴趣及特长,分派具体任务,使之更具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3.活动形式多样
本次活动范围较大,南校的参观、游戏,珠江的游玩,北校的交流学习,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放松了身心,收获了知识。
然而,此次活动也有不足,现反思总结如下:
前期考虑欠周到未能充分考虑游戏进行的火爆程度,气球等的准备不足。在由南校到北校的过程中,没有弄清校车时间,协调有误,导致中途浪费了时间。
(四)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开展比较成功,既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了自己,又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游戏互动的环节增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交流环节增强了信心,为备战期末打下了基础。总之,本次活动成果颇丰,进一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
以上即是本支部对12月团日活动的总结,我们坚信在院团委的严格要求下我们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好。
篇六:中学游学活动总结
中学游学活动总结
本次出访美国索罗马学院虽说只有短短14天的时间,但现在细细想来,却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
美国的文化核心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在一抵达美国机场之后就立刻有了答案。美国人的文化核心,是他们好像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与自由的思想。美国人欣赏幽默与智慧的言谈,所以,即使是在美国海关这种严肃的地方,检察官也会和我们开开玩笑,甚至抱怨工作的辛苦。这其间便可一窥美国文化特点。
接待我的伙伴是一个很有特点也很纯粹的美国男孩Squid,他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虽然他有非常随性的衣着和发型,但是Squid是一个很喜欢古典音乐,并且办事非常严谨的人。和他相处让我收获很多。
美国的学习生活并非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同样有大量的作业和阅读任务,不过有一点与中国不同,索罗马学院很强调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不提倡以作业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更多的是以课堂的讲解来实现更佳的效果。每一个索罗马的学生都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对自己喜欢的科目会付出很多的努力,仅仅以Squid为例,他喜欢吹小号,每周二他都会花整整五个小时去练习,并且每周六都会参加三个小时的合练。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索罗马学院小斯坦福的称号。
周末我与接待家庭一同去了斯坦福大学,感触很深,这所自由之风劲吹的学院,有极高的人文素养与浓郁的学术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但是刻苦与创新同在的学术思想是他们共同的勋章。斯坦福的科学思考与学术追求没有禁区,但是他们对技术应用的禁区却是十分清楚,不论何种发明,并不只为美利坚所用,这就是斯坦福的理念。
斯坦福外围,就是举世闻名的硅谷,当初斯坦福大学捐出近一千英亩的土地为校友开创公司之用,硅谷由此产生,并有了今天的辉煌。斯坦福的校园所洋溢着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追求自由的学术与知识,追求思想的自由。他们不追求所谓的财富与名声,但是从斯坦福中却走出来28位亿万富翁,9位美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有6位来自斯坦福。不必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这样,成功自会尾随而来。这就是我在斯坦福学到的。
在美国的两周,也算是见到了美国的各色人等,美国也有贫富差距,成功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美国的成功的定义和中国的大相径庭,并非财富能代表一切,智慧是美国人所更看重的,这一点从美国人日常开玩笑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喜欢用一些双关语,而不是用一些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来取乐。
这次美国之行,让我见识了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意识形态。受益匪浅。
第三篇:佩顿中学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游学总结
佩顿中学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游学总
结
佩顿中学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游学总结
一.基本概况
1.内容:京北四中与芝加哥佩顿中学文化交流
2.主题:familyexchange
3.时间:——
二.个人感受
1.对于两所学校的不同的体会
第一点令我惊讶的是这所学校没有校门,也没有围墙(操场有一层隔离网),这一点上就不同于其他学校,包括后来参观的芝加哥大学也是如此。在美国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但却井然有
序。第二是先进的学生信息化管理:例如进门刷卡,记录进校的时间;学生有校园账号且他们的校园网站系统配套全,成熟度高,使用方便等。第三是制度的弹性:学校不存在过多的制度或是条条框框,使得老师能更方便教学(例如我所上的英语课中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排练而不是全挤在屋子中;图书馆不像我们的安静而是崇尚交流与学习有关的东西)第四是小班教学,走班上课,homeroom和类似我们选修课与分层教学的结合制课程安排:他们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类似于分层;课时安排上只要满足基本科目基本课时数外其他皆可自由支配;这样的课程安排很利于每个学生向自己的兴趣发展,但又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另外,小班教学能方便老师对课堂的掌控,更灵活地设置内容。
2.我所经历美国课堂
所上科目:美国历史,驾驶,化学,英语,中文,数学(1)
美国历史
很像我们现在的英语精读课,上课大家阅读后提问题,然后老师会提供一些问题并要求同学在墙上所粘贴的各种信息中找到可以解答问题的记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人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老师也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一定的学生提问环节并引导学生学习考点及常识等重要内容知识。(2)驾驶
美国16岁以上即可学车,课程一般在学校进行,据说有模拟仪练习(没有经历因为我的host是初学),但我觉得他们的驾驶书很是不错把各个方面写的通俗易懂。(3)化学
他们的化学课没有过多的知识讲解,大多是以学生自学讲义开始,遇到问题向老师提出,老师会讲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也会针对性的做实验,可以对学生不会的地方单独讲解。
(4)数学
个人觉得这门课没什么特别之处
其实就是多一些对题目的讨论(5)中文
是台湾老师教,和我们学英语的方法其实很相似,很注重语法。(6)英文
其实有一点像是文化课程,因为学生基本都是芝加哥本地出生英语本身就还可以。在我所经历的课上老师是对一个著名戏剧演员进行了介绍并要求学生表演一部他很出名的戏剧(只是有感情读台词),并给学生普及了大量的戏剧知识。3.参观美国博物馆的体会
美国博物馆有一部分是属于某些事业单位(例如学校)的,这样能让博物馆有更多在此方面的专家能主持工作。而且博物馆和教育系统间有很好的合作,像我们去科技博物馆时是周五,很多学生去参观,经过咨询后得知周五是类似于参观活动的日子(有点像我们学生免费参观的日子),方便学生参观了脚4.美国party的体会
美国人家的party十分随意,第一次我可以穿了衬衫打领带去参加聚会却发现只有我这样其他人都十分随意,玩的玩,吃的吃,有种kTV那种随意感,不像我们的聚会有时也会变得很正式5.与美国人交往的体会
(1)教育工作者
他们的老师十分和善,亲近学生,与学生大多有不错的私人关系。重点是他们的老师都十分年轻,但又不是新老师(接待我们的副校长都很年轻)。这些老师都很有干劲,有上进心,且他们老师间关系很融洽。
(2)家庭的角度
家庭相当和睦,不同的地方是他们一般都不是独子,有兄弟姐妹,比我们家中可能更热闹。且他们与长辈(祖父母一辈的亲戚)一般不会住在一起(长辈一般都在乡下过悠闲的生活)
(3)社会的角度
美国的社会组成很乱,所以在学校
中小团体很多,一般是白人在一起,黑人和亚裔的人在一起。
6.对美国大学的感受
有些美国大学对成绩要求并不很高,但学习心气却很高,有的却校风很怪异(例如芝加哥大学就有这种感觉)。而且他们的大学设备很先进,学校会投很多钱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三.活动主题探究——familyexchange
总体来说,中国学生融入美国家庭比较难,像我还是在一个移民家庭中都会感觉比较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发现难以融入,但实际上遇到一些事的时候,老美们的思维方式确实跟我们不一样。还是那个十分经典的例子:如果他们问我们饿不饿一定要据实回答千万别客气,你说不饿他们就真会当你不饿。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体现出想融入美国家庭真的很难。
四.总结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交流活动,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知道了很多关于美
国社会文化,学习文化,家庭文化。希望学校继续能组织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也希望能参加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五.感谢
京北四中和佩顿中学为此服务的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host家庭的家长和其他亲人们。
第四篇:关中游学总结
关中游学总结
——这是一场噩梦
系部名称:人文社科系专业:广告学年级:2010级 班级:1001班姓名:黄颖红学号:1002130133 实践单位:西安进步青年文化发展中心
实践时间: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30日
为何说这次游学是一场噩梦?
通过游学农村调研以及小强队长给我们放的几个引人深思的视频,让我们非常震撼,就像从噩梦中惊醒,全身汗如雨淋,很害怕,很恐惧,很无奈。我们大部分有社会良知的人看到社会底层人民过得心酸,都会有想要改变底层人民的生活的冲动,只可惜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小,面对社会的顽固势力,我们很绝望,感觉没有出路。现在的我们有和《恰同学少年》中当年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的感触类似。当时他们利用智慧救下了佃户的女儿芝妹子,可是毛泽东就在思考怎样才能救全国处在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们?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相比更动荡,但是毛泽东没有绝望,而是寻找绝处逢生的机会。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当我看完《富人与农民工》后,心灵的冲击就更大了。边看边流泪,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是那么不自然的留下来了。当场的女生几乎都哭了,因为视频中富人的奢华生活与农民工的寒酸生活的鲜明对比,真的觉得这个社会人和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不是先富带动后富吗?农
民工的亲人生不起病,生了病,住不起院,靠体力挣的钱还不够养家糊口,他们的青春都拿来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了,为的就是能够生存下去,让孩子有玩具,可以上学,让父母老有所养······
社会上出现了信仰危机,知识分子也要为了生存不再仰望星空,而是转身于市场和官场,开始追逐权势与金钱。而我们现在还算不得知识分子,我们这一代在大学里已经在学着适应这个社会,我们也要为了生存追逐权势与金钱?游学途中的所见所闻,造成此时此刻所想所感与之前在学校的想法会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我的目标就是毕业之后要么考研要么工作,然后将国家贷款还上,然后就走一步看一步。总觉得走一步算一步,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家人可以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生活。有一次交流讨论中,一位队友和我有同感,认为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给社会造成负担,如果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再向社会做一些贡献。但是如果社会穷人多了,不安定因素多了,我们还能过好生活吗?不能,所以现在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怎么解决,并且付出实际行动探索实践。而且我们也可能和农民工差不多,想要跻身在大城市的某个角落好好生活是多么艰难!
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寒假期待父母回家过年的眼神,襁褓中的婴儿离开远去他乡打工的母亲的怀抱哭泣的声音,老年人送别子女上火车转身离去的佝偻的身影······有哪个孩子不想依偎在父母身边,孝敬父母?又有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孩子共度晚年?一幕幕离别的场景发生在离别的车站,似乎是火车将这些本该团聚在一起的家庭分
开了。农村有很多这样的农民工,如果孩子学习不好,这样的日子就在那个家庭一直延续。而学习好的孩子,父母会拼死拼活赚钱供其读书,等到孩子有出息了,学有所成了,却背井离乡,远离家乡的亲朋好友,儿时的伙伴,在大城市过着忙碌的生活,这,就算是出息了!?可是农村还是当年的农村,极少数有知识的人会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农村,除了像马永红这样的“疯子”——集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于一身的人。他却是我们的榜样!
可是,农村建设,首先遇到的就是人才的奇缺。农村社会的精英都纷纷流向城市,净剩有老人和留守儿童,何以有力量来建设农村?每年各大高校会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搞三下乡活动,也有很多自发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支农支教或到农村调研的活动,比如我们这支关中游学队伍,但是大部分人只能在思想上受些启发和震撼,而为农村建设能做出很多实际性的东西却几乎是很少的了。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在《关于新一代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一文中也仔细阐述了他的观点和建议。我看了之后也是深受启发的,我觉得他分析的很好。在他这篇文章的第二小节中《马永红的问题:深度参与之的困境》,如果了解马永红的事迹的人都知道他在下乡支农支教等志愿活动中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境,我觉得最大的就是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而我想说的就是,这或许也是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后没有进一步行动的最大的一个障碍!
试想,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们上学,受好的教育,难道他们就是为了让我们一辈子待在农村吗?当然,父母的良
苦用心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大多数父母有时候也是为了在亲朋好友面前有面子,还有就是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过好的生活,一辈子不受苦受累,特别是那些过过苦日子的父母。中国自古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很多孩子也是朝着父母指定的方向前行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跟随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相同的。马永红是一位为自己的理想的公共事业贡献的改革者和建设者,他也面临忠孝两难全的境地。而我们有大部分人,刚了解了农村底层人民生活困难的皮毛,就感觉是被噩梦惊醒,然后手足无措,很多人不敢像马永红那样毅然不顾亲人的反对投身农村建设中去!当然我也不是希望各位在校大学生休学回家支农支教,我只是觉的我们很难打破这种局面,甚至是没有胆量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去反叛父母的期望!而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很缺少这样有创新精神并付出实践的人!
在调研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个人就是在后寨村一个农户家遇到的一个在校大学生。他是在当地县城念专科,再过一年他就毕业了,但是他是一个特别勤奋特别好学的同学,他说他要专升本然后考研究生。他还说现在这个社会只有多读书有文凭才不至于像那些农民工那么辛苦,而且不想像他们那样生活,觉得很没有意思。他看过很多中外名著,人物传记,毛泽东语录等等。他还推荐我多看书,看一些好书,不管与专业是否相关,很多知识是潜移默化的,多读书才不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我很赞同他的说法!多看书没错,但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他在他们村算是有文化有上进心的青年人了。他喜欢农
村生活,我问过他当年为啥不报大城市的大学,他说大城市太浮躁太喧嚣了,空气质量也不好,他会过不习惯的,他宁愿在这样的小县城奋斗,即使以后可能会考西安的研究生,但是将来一定不会在那儿工作生活。现在社会不想往大城市跑的人太少了,他却是其中一个。
现代社会很多人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一些国家体制的不健全等等负面问题。前段时间,我还在和同学辩论,他觉的社会上很多愤青老是把社会阴暗面拿来批判,而没看到社会发展的好的一面,他家现在一家三口人,每人抱台电脑玩儿,试想在十年前,电脑还是奢侈品呢,社会如果发展得不好怎么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质量?我想他是没有看到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生活得不好的群众。他说了一句话:如果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社会,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国家的体制,那为什么要把那些自顾自生活的人们唤醒?还不如就让他们在睡梦中,唤醒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我非常不赞同他的观点。如果只看事物发展的好的一面,那我们只会死于安乐了,而正确地认识缺点和不足,才能让我们汲取经验教训,思考、探索、实践更好的社会改革途径,将大部分民众从追逐权势与金钱中唤醒,看看这个社会,看看这个世界,试着从自身出发开始改变!
谈到自身,我们谈很多问题时,喜欢将自己纳入大人群中或者排除在群众之外,因为往往有想法,做决定,并去实践却是最难的。我会发表观点大部分人也许应该怎么怎么做,但是自己却在一旁似乎是指挥者。我们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要更多的人投身到中国农村改造与建设中去,首先就得改变广大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思想。这次游
学活动给我的思想冲击特别大,但心里却很纠结: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我能为那些贫穷的人们做些什么?我发现现在的我什么都做不了,有的只是一支笔,写下我的感受而已。现在,我只能把自己做好,同时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
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很幸运,遇到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一路走来,我们共同分享一瓶水,吃一个馍,互相搀扶,互相鼓励,毫不保留的给队友提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心酸也有数不尽的快乐点滴,让我们铭记这个夏天,阳光灿烂的夏天,不要忘记我们受到的心灵洗礼。我们调研,我们爬山涉水,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友谊万岁!我想小强组织的这个活动也达到了他的目标,锻炼意志,考验体力和耐力,启发我们思考大学学习是为了什么?了解农村的现状,思考自己将来到底能为社会贡献什么?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在大学过着懒散不学习打游戏看电影的无聊生活。同时我们收获了很多经历和友谊,在这儿,我想说:同志们,友谊万岁!
第五篇:港澳游学总结
港澳游学总结
为期10天的游学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深深觉得这个暑假因为这次游学而充实,而精彩,而有意义。不虚此行!游学过程中,我们见识了香港的广博文化及渊远历史,收获颇丰。在石老师的带领下,走访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了解到香港高校的一些招生要求。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有多位香港老师和学生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不遗余力地给予我们帮助。此次港澳游,开拓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胸怀。
一、见识到香港的风土人情,体会到香港与大陆的差别
自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后,这段佳话就一遍一遍地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之中。然而,课本上学到的总是书面的,总是体会不大深刻的。而今,当亲自踏上这片领土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真的是与众不同。我迷上它的俊山秀水,我讶异于它的靠左行驶,我明了于它的英式标注楼层、、、、、确实这里的一切与大陆不同。他们的语言不是普通话,他们的人民言论自由,他们的党制亦是不一样。他们与国际接轨,西餐偏多,英语偏好。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他们与大陆人民一样,对中国情有独钟。
二、了解到香港高校学生的大学生活,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港澳的日子里,一直由香港的老师和学生热情地招待着,我内心里对他们很是感谢。一路上与他们交流,了解到香港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让我感慨良多。他们的课程比我们少得多,而他们主要花精力的是融入社会。他们需要去做义工,去体验社会,去参与社会中的活动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让我感触的是,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做过义工,这似乎是一种硬性规定。学校鼓励学生去做义工,多做义工。相比来说,大陆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缺少了些。在这种社会公德的培养上,大陆的学校教育制度还有待改善。是的,要乐于助人,多做好事,多做贡献。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多,不够好。由此,我明白我要多融入社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三、身处他乡,显示出自己的弱点,明白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在香港,当带队的老师或是学生不知道用普通话如何表达时,他们就会用英语来解释;一个学校门卫保安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给我们指路;接待人普通话说不好就全场英文带我们一起做游戏、、、、、、可想,香港人的英文诗多么地棒。听着他们脱口而出的英文,我惭愧不已。原来,我还得过且过,六级过了就不太学英语了。而今,我知道,越来越国际化,英语口语不行是个缺失,也是一大瓶颈。因此,自港澳游学后,我明白自己要干的一件实事就是学好英语。
游学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影响也不只是风土人情,更多的是波及我的思想。让我更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需要做的是什么,以及见到了山外山人外人。它让我更明白自己的不足,更懂得去提高自己,以及如何提高自己。铭记这次旅行的种种经历,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