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总结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工作总结
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为了及时了解我校学生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配合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了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顺利完成。
工作回顾
一、评价工作中,为全面了解教学质量,我们对所有在该学期有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评价。每位教师参评1个课堂,若教师在该学期任教的课堂数大于1,我们选用上课学生数最多的课堂进行评价。本次评价中,全校参评教师共计860人,回收有效评价卡29385张。
二、评价工作中,为确保评价的质量,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评价卡的填写在期末考试前进行,评价结果于教师登记学生成绩之后公布。
2、由班长(学习委员)在课堂上发放评价卡,填好的评价卡现场封装,由任课教师在封口处签名,课后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交给本学院教务秘书,最后由教务秘书将本学院的评价专用袋统一交到教务处。
三、评价结果处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印制评价结果,并且给各学院分发。本次评价中印刷《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中国人民大学教学质量评估总册》350册,比上学期增加50册,发给各学院领导、学生、教秘和资料室;印刷各学院的分册发给教研室,每个学院发10本至15本。
第二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范文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
郧阳医学院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严格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如下: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组织办法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即学生对被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每学期在被评课程结束时或学期末由各院(系)组织进行,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均须接受评价,由其授课班级2/3以上学生进行评价:教学水平评价即由专家对被评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被评教师授课安排随堂进行评价,所有教师每三年内均须至少接受一次评价,相应的专家组(7~8人,其中相同或相近学科专家3~4人)由各院(系)成立。
2、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咨询评价指导委员会(常设办公室在教务处)负责对全院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咨询、指导和监督,组织人事部、学工处、各院(系)齐抓共管。
3、各院(系)负责所属教研室教师(含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实施。要明确分管领导,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相关组织工作。
4、学工处负责在各班选拔学生教学信息员若干名,信息员由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且有较强原则性和责任心的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其任务是协助开展教学满意度评价工作,在评价工作人员指导下具体负责评价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工作。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过程
1、建立全院授课教师教学信息库。各院(系)负责组织所属教研室进行教学基本信息采集、归类、更新,并于每学期开学后四周内向教务处报盘。教学基本信息内容包括院(系)名称、教研室名称、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从教时间、现讲授课程、讲授班级、授课内容、学时数(不含重复讲授学时数)。
2、编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计划。各院(系)根据各门课程结束时间和教师需晋升职称情况,以课程为单位分别编制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评价和教学水平专家评价实施计划及日程安排并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报送教务处和在本院(系)相应课程评课的校系专家组成员。
3、召开教学质量评价例会。培训评价工作人员,使之熟悉评价目的、任务、实施计划、日程安排、评价程序和有关要求。
4、教学满意度评价原则上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全体学生原则上必须按规定时间参加评价。填写《郧阳医学院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表》前,由教学信息员配合评价工作人员向同学介绍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每位被评教师的基本情况(必要时配合多媒体演示)。要求学生严肃对待评价工作,认真填写评价表(有效问卷数不得少于参评班总人数的2/3)。学生评价表填写完毕,由评价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当场收回,清点份数,密封签字后按课程所属部门交相应院(系)。
5、每学期教学满意度评价统计工作于新学期第一周在院评价办公室统一安排下的地点,由教学信息员在评价工作人员指导下,以教师和课程为单位进行统计。同时,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客观真实地进行汇总归类,填写《郧阳医学院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统计表》(此表一式三份,教务处、相关院(系)和教研室各一份)和《郧阳医学院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汇总表》(此表一式两份,教务处、相关院(系)各一份)。
6、对当年或次年晋升职称的教师由各院(系)组织专家进行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评价;院教学评价办公室接受教师申请,组织校级专家对其院(系)级评价结果进行复议评审。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
1、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折合成十分制评分,按学期以课程(分不同专业及层次)为单位对任课教师教学总体效果满意度或满意评分进行汇总。
2、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评价按课程性质使用不同的评价量表(分为医学类和医用公共课类、人文社科类、实验课类、外语课类、体育课类),采用十分制评分。
3、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8.5为优秀,介于8.5与7.0(含7.0)之间为良好,介于7.0与6.0之间为合格,<6.0为不合格。被评不合格课程的任课教师该课程课时津贴发放按郧医行发〔2002〕11号文件执行,同时取消其当年职称晋升和各类评优资格;某课程中连续二次被评为不合格的任课教师,经校级专家组复议评审后仍不合格者将取消其该课程的任教资格:被评为优秀的课程任课教师将通过优秀教学奖等形式给予奖励。
4、每学期评价工作结束后,由各院(系)分别召开教学质量评价总结会议,并由教研室向有关教师通报评价结果、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与建议和在本课程中的排序情况。对本院(系)排序末尾5%的教师责成相关学科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5、院(系)要组织专家对满意度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诊断性听课,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院教学评价办公室亦同时进行抽查。对具有创新性且富有特色的授课,将在全院范围内推广观摩。
6、有资格晋升教学职称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由其近两年内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取最高值)和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评分折算而出,折算公式如下:
教学质量评分=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60%+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评分×40%
教学质量评分≥8.5为优秀,介于8.5与7.0(含7.0)之间为良好,介于7.0与6.0之间为合格,<6.0为不合格。
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和教学质量评分有效期均为三年。
7、各系(部)应根据本方案和本部门情况,对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课时津贴分配和教师竞岗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利益挂钩措施。
教学质量评价校级专家组职责
为使我院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学术化,学院决定成立教学质量评价校级专家组织,其履行以下职责:
一、教学检查与监督
1、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性听课、查课活动,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教师教案、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资源利用及教学中其他各环节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评估
3、组织对教师课堂授课、实验、见(实)习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形式有:接受教师申请,对其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复议评价;受学校或相关院系委托,参与相关院(系)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对各院(系)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较差的老师的诊断性评课情况进行检查性评价;
4、负责对我院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5、负责对我院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修订意见;
三、教学咨询与指导
6、接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各院(系)关于教学工作的咨询,提出指导性意见;
7、对学院的重大教学活动或教学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指导。
教学工作督导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术化,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现决定在全院开展教学工作督导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教学督导机构
学院设立教学督导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每学期教学督导安排,汇总教学督导信息,做好协调与服务,协助处理有关事项。
全院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校级教学督导员从全院高职称专家(含离退休)和副处级以上干部中产生,根据校历周次(四周为一月)或工作任务将其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名召集人,负责本小组教学督导工作。
院(系)级教学督导由各院(系)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安排落实。
二、教学督导任务
教学督导组代表校方或相关院(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使教学检查及督导职能,遵循公正性、严肃性、协调性和实效性的原则,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1、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教学纪律,监控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2、了解师生对教学及与教学有关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请有关领导督促解决;
3、督导期间随机深入教室、实验室及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性听课或教学查岗,了解学生出勤、教师备课、见习带教和课堂教学情况;
4、就学校或相关院(系)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5、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质询,就急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从快解决;
6、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和交接班。
三、教学督导程序
1、由督导办公室安排每月的主要督导工作,并将本学期承担教学任务单位分组编号。当月督导小组召集人务必于前一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到督导办公室安排督导任务、抽签决定具体督导对象并通知本组成员做好准备。
2、当月督导小组务必于最后一周周五下午认真做好督导小结,填写《郧阳医学院教学督导任务执行表》并与下一月督导小组做好交接班。
3、各督导组成员当班期间因故不能督导者,应事先由本人商请其他同志顶班,并向督导办公室说明。
4、教学督导办公室将教学督导情况及时汇总,定时检查各相关部门的整改情况并通报全院。
5、每学期对教学督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优秀教学奖评奖评选实施细则
郧医教字[2001]01号
为鼓励教师认真钻研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院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特设立优秀教学奖(“园丁奖”和“新秀奖”)。旨在奖励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勇于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为了维护评奖的严肃性,确保评奖活动公正、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奖项设置 优秀教学奖是我院设立的关于教师授课质量的最高奖项,分为“园丁奖”和“新秀奖”,且分设一、二、三等奖。其中“园丁奖” 获奖对象为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新秀奖”获奖对象为助教职称的教师。对获奖者学校将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教学质量档案。
二、参评对象
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含专兼职、离退休返聘教师)。参评教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能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关心学院和本部门的教学改革,具有良好师德,为人师表。
2、直接承担我院教学任务,服从教学安排。
3、连续两年内无任何教学违规现象发生。
三、评奖程序
1、评奖活动时限一年,分为上半年、下半年两个阶段。
2、第一阶段为各院(系)初评阶段,由各院(系)严格按照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关程序及要求,认真组织,当时无授课任务的教师参评,须由各系根据教师所任课程情况,指定授课时间、地点及相关授课内容,组织评奖。第一阶段评比以本院(系)参评教师人数15%的比例(不足1人但参赛选手达到三人则按1人推荐)择优推荐参加第二阶段的评奖。
3、第二阶段为院级评奖阶段,由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按照我院学科情况组成院级评奖专家组及学生评价组采用公开课、随班听课等形式,统一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占推荐参评教师总数的10%,二等奖占推荐参评教师总数的30%,三等奖占推荐参评教师总数的60%。
四、评审有关要求
1、近两年内须晋升教学职称的教师必须参加评奖活动。
2、各院(系)须将本部门参评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姓名、年龄、职称、担任课程、评奖时间、地点、讲授专题)汇总后报送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
3、参评教师所讲课程的讲课对象必须是普教学生(无普教授课任务的教师由所在院(系)安排80名以上相当年级的普教学生.临时组成学生评课组)。
4、评奖以我院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准绳,专家评分占60%,学生评分占40%。
五、其他事项
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三篇: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总结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评 估 工 作 总 结
一、基本情况
继续采用各学院组织本科学生,面对本学期承担必修、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进行。学生网上评估时间为:2006年1月6日至2月17日,历时6周(包括寒假4周)。
评估标准:一级指标6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语言板书、教书育人;二级指标19项,另加总体评价一项。同时学生也可提出主观评价意见或建议。
2006年2月20日-3月16日,以网上和书面两种形式,向各教学单位反馈评估信息。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参评率
全校应参评276480人次,实际参评242407人次,参评率87.68%。
各学院参评率最高是护理学院(96.21%),最低是体育学院(60.7%)。高于学校参评率的18个学院依序为:护理、生命、物理、管理、历史、外语、口腔、法学、数学、能动、环境、软件、文学、艺术、土建、信息、经济、机械学院,详见附表1。
影响参评率的主要原因有:学院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组织工作;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等。另外,少数课程在网上查询成绩环节或评估任务未完成之前,已向学生公布了考试成绩,因此造成“不参加课评不能查询考试成绩”的制约机制无效,从而影响了参评率。
(二)全校、各院(部)评估结果及分析
全校31个教学单位共开设课程1663门,应评教师2936人次。
全校教师评估结果最高得分100分(满分),最低81.75分,全距18.25,均数±标准差97.37±2.15。各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见表2。
按照七项一级指标统计,全校与各学院评估结果比较,18个学院与全校平均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高于全校平均成绩的9个学院依序是:口腔、药学、公卫、环境、生命、电气、医学、控制、化学院;低于全校平均成绩的9个学院是:体育、能源、数学、文学、法学、计算机、哲社、政治、护理学院。详见附表3。
(三)全校、各学科门类评估结果及分析
全校与文、理、医、工四个学科门类(不含艺术学院、体育学院)评估结果比较,1 理、工学科与全校平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医科与文科与全校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医科高于全校平均值,文科低于全校平均值。详见附表4。
(四)分项评价结果
附表5是按照19项二级指标分项统计的评估结果。学生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二级指标项目是:教学态度中“教学责任心强”和“备课充分,讲课熟练”;教学内容中5个二级指标之一“观点正确、概念清晰”;教材中“选用省部级及以上奖,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和“双语课程的原版教材”;教学方法5个二级指标中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教案上网,预习、复习方便”两项;语言板书中的“语言精炼,生动清晰”一项;教书育人中的“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和“批改作业负责,有评语”两项。
汇集学生的具体评估意见,大多涉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知识素养、教学风范、课堂气氛、讲授风格等方面,许多教师获得了学生“荣幸”、“精彩”、“欣赏”、“难得”、“受益匪浅”的赞扬;而对于少数教师照本宣科、联系实际差、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方言严重、教材陈旧的课堂教学,学生也提出尖锐批评,特别集中在教学责任心和治学严谨、教学方法等方面。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一)继续提高对质量监控工作的认识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关注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共同的责任。目前质量监控的意识在学校、学院、教师、学生中还未形成统一共识,质量监控工作指导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不够高;评价分数分布不够合理,个别学生打高分应付,甚至20项指标全打满分,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对质量监控工作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作为学校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长期坚持和改革提高。学院、教学部应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较高要求,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要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学生应认识到评估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受教育者本人,不应只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上的盲目接受者,应重视运用自己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者的权利。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评估信息的反馈应用机制
从课堂教学质量的参评率看出,学生的参评率还应提高,这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都应加强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宣传引导和组织管理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行使自己的权利,作为责任和义务去参评。还要通过适当督和促的工作,促使学生养成习惯,作为常规步骤考完试即上网评估,完成评估任务后,2 在网上查询考试成绩。
目前,教师对课堂评估的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对讲课水平和授课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提高。课堂评估在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促进了教师责任心的加强和质量意识的提高。因此,评估的结果应该得到有效应用,才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潜能,使评估结果好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再上新台阶,促进评估结果差的教师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评估的作用发挥好了,也就促进了评估的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三)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全面评价教学质量
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只局限于学生评,不能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教学水平,需要增加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与学生评价一起按不同权重综合评分。
评估中反映出,目前的指标体系存在着指标繁多,有的指标不适宜学生评价,个别指标内容不具普遍意义和分数赋值欠合理、缺少针对实验课的评估内容等问题。
这些不足,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提高评估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使其能客观反映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估在教学工作中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还应启动针对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估的工作。
(四)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纳入专业建设的大平台中
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课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应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纳入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大平台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可为专业建设的方案内容、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直接的信息,吸收其在精品课程评选、教学名师能手评选、新专业申办、专业合格、优秀专业建设的各个阶段作为重要的指标条件,将会有力的促进各项工作进展,为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 2006.4.18 3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公文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本文权属文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邀请家长听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公文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