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植乡村,献身教育
根植乡村,献身教育
诸城市枳沟镇初级中学
孙得梅
她是2000年走出师范院校大门的,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枳沟初中走上了三尺讲台,从第一天起,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她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踏上教育这条七彩路,至今已有十余个春秋,她一直坚守在物理教学的工作的岗位,并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曾多次被诸城市教育局授予“课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潍坊市教育局授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不同杂志上发表,每年寒暑假的全市初中物理教师培训会议上均做典型发言,诸城市初中物理名师团队骨干成员。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她是位可敬的母亲,她遵循着自己的教育信条,真诚地爱着她的事业,把自己所有的情结都深深倾注在那三尺讲台上,在三尺讲台上编织自己的梦想,编织学生的未来。
信条一:扎根农村,对教育事业永恒追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选择了教师,本身这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与牺牲。教师的工作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看到孩子们纯朴稚嫩的心灵,她就没有了时间观念,孩子们是爱玩的年龄,她多投入一些,孩子们的学业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长进,他们需要她的关注,需要她的陪伴。十余年忙碌的教学使她感受到教师这种职业的辛苦,而当她把时间倾注在学生身上太多的时候,却忽视了对自己家人的关心和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她的意见日益增多。一次她照常又给儿子五块钱去买方便面,这次儿子却迟疑了下说:“妈,五块钱能买回母爱吗?”她惊呆了,这是她多年来对她不满语言的一种流露,内心的一次表白,也是对一位母亲的质问,她无言以对,也许是无数次的方便面生活让她厌倦了,她难过了好多天,作为一名老师,她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爱心,更有责任,而在自己儿子身上没有了爱心,更没有了责任,她愧疚。工作在三尺讲台上的她为了自己的事业,远离了亲情,她虽然与父母相距不远,可繁忙紧张的工作使她很少去看望年迈生病的父母,即使去了也是来去匆匆,每当父母想她的时候,他们会责骂她,在他们的责骂中她自责,可当她面对她的学生,她的事业,她付出的艰辛挽回的成果,才会有一丝的安慰。
信条二:教育要以人为本,用心去育,才会有亮丽。
她非常喜爱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她认为以立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关心学生顺利情况下的成长,更关心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关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王菲是她班很优秀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在物理学科上她一度陷入了困境,几次考试他的成绩都很差,在她很绝望的时候,她告诉她当年邱吉乐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面对困难决不放弃,她不知道这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影响,直到有一次她让学生们写感谢卡时,她在自己的感谢卡上写道 :“感谢老师您的那句决不放弃,让她找回了自信。学生身处逆境她们在精神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安慰,要帮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同的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有不同的需求,作为老师她们要俯身平视观察他们,分析他们,找到一个或多个适合的方法教育引导他们,为他们的顺利成长去搭建平台。2002年11月的一个晚自习放学后,学生陈晨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孙老师跟班主任一起将学生送往医院。由于送医及时,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学生脱离了危险。这期间,她一直守候在病床前,直到和闻讯赶来的家长一起将学生安顿好,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家中。这时,已是凌晨2点多钟了。
在2010年,孙老师所教的班中,有一名叫孙晓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交往,也不爱和老师说话,学习成绩很差,有厌学情绪。孙老师通过走访,了解到她妈妈因病去世,爸爸在外打工挣钱还债,她自己住在家。孙老师专门为她安排了宿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给她买衣买书,星期天领她到家吃饭,给她辅导功课,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一段时间后该生变得开朗活泼、热爱学习了,并在中考中以优秀成绩考取了实验中学。一学期后,她给 2 孙老师的贺卡写道:“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陪同我们一起渡过的那些日子。早晨,在学生没到教室前,您已经站在讲台上了;晚上,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直到把我们送入梦乡„„老师,您现在工作是否还那么劳累?您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孙老师经常说:“苦点累点算什么?学生的进步会让我忘记所有的疲劳与病痛,她们的每一步成功都是我的骄傲。”
信条三,教好学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她们面对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她们教好学的关键。多年的教学让她感觉与学生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她们不能期望学生一下就接受她们,她的体会是年轻老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但她建议年轻老师要拉开与学生的距离,控制好与学生的距离,否则会影响你的管理和教学效果。而年纪大些的老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避免产生代沟,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年老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想他们所想,和他们要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的关系处理老师要把握好度。在处理师生关系这方面,她觉得最难处理的就是解决有问题的学生,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因学生思想落后,品质差,往往会与老师发生矛盾,而这种冲突大多来自老师对他的批评,她在批评学生时,尽量化解矛盾,不让矛盾升级,自己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很注重批评学生的语言和语气,常用一些委婉的评议和他们进行对话,如给他们提要求时她常说“你这样做行吗?”她注重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她不提倡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挫伤他们,在学习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时他们也很难过,也有学习的愿望,但他们往往坚持不住,有时又很自卑,害怕别人的嘲讽与冷漠,她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他们能力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学习,给他们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并适机进行鼓励,让他们内心有希望,有成就感。对这部分学生给他们一点温暖和爱他们会快乐一堂课,老师是一部书,学生也是一部书,彼此都需要用心去解读。
信条四:教师教好学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法,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老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教师实现价值的舞台,现在已是全市物理学科课改骨干的她仍然坚持教学工作中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备教材,备学生,3 备知识的拓展与学习的方法,在熟备的基础上进行巧备,引导学生巧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反应情况老师灵活机动地,实事求是地安排好45分钟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起导演点拨的作用,给学生营养后需要他们进行消化和吸收,那就要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课堂上她坚持做到爱着教,欣赏着教,鼓励着教,启发着教,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调动学生学习,等待他们,宽容他们,引导他们,做到心中有学生,用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她把小品、漫画音乐、生活实践等引进课堂,使物理原理形象化,生活化,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增强物理课的魅力,学生愿意上,高兴上,她给他们自由展示的天堂,把物理课堂变成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展望未来的畅想地。
如今,孙老师已是集多种荣誉于一身,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潍坊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诸城市教学能手,诸城市课改先进个人,诸城市电教优秀教师…… 面对这一切,她都泰然处之。十余年的风雨磨砺,铸就了她挺拔的意志,她要不断完善自己,要让自己的生命以一种高级的形式不断延续,不断拓展,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升华,她会用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编织更多美丽的彩霞。
第二篇:献身教育 无怨无悔
献身教育 无怨无悔
柑子园中学 周翔
本人,周翔,男,瑶族,中共党员,1973年7月生于道县横岭瑶族乡。1997年7月从零陵师专毕业,从此走上教育生涯,曾先后在洪塘营中学、横岭中学、小甲中学、柑子园中学任教。期间,通过自学于2006年取得本科学历。2000年下期至2008上期先后在洪塘营中学、横岭中学担任教导主任,2008年9月至今先后在小甲中学、柑子园中学担任副校长。
在十四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校领导,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教师,能兢兢业业、爱生如子。98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横岭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4年被横岭乡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在2005至2006学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6年9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师德师风先进工作者,2008年在永州市第十六期校长岗位培训学习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04年、2006、2007年考核被评为“优秀”。
一、爱岗敬业,廉洁自律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党的养育之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在以胡锦涛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的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我能做到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我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请过一次假、迟过一次到。在2005年的3月份,我的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急需马上治疗,母亲很想我这个做儿子的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但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工作,因此,为了不影响学习的工作,我只好请我的姨父带我的母亲去桂林治病。在今年4月份,我的妻子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住院,我也顾不上照顾妻子,我将妻子住院手续办好后,把妻子一个人留在医院而匆匆赶回了学校。在廉政方面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人谋私利。在公务活动中,做到合理开支,手续清楚。
二、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学生说:“我爱我们的老师,我更爱我们的周校长。”我在自己孩子的心目中不一定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在全校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善知学生冷暖,把学生的一切装在心中的好老师。对待每个学生我却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学校哪些学生是特困生?哪些学生因成绩跟不上有厌学思想?哪些学生有什么特长和缺点?哪些学生有先天性疾病缠身?哪些学生学习成绩好但瞧不起别人等,我都心里有数了如指掌。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对症下药。有一次,当时我还在小甲中学工作,一位七年级的学生雨天不小心跌进路旁边的深水坑里,衣服全打湿了,我立刻把这位同学连背带抱地将其带进办公室,迅速地将学生的湿衣服脱下,将自己刚穿上身不久的新衣脱下来让学生穿上,连鞋袜也换给了学生。安顿好学生后,自己却冒着低温回家去加衣服,回到学校后,由于风寒他感冒了,喷嚏一个接一个地打,可他还是坚持去上课,而那位学生因为及时换上了他的衣服,却安然无恙。下午学生家长亲自将衣服送还给我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千恩万谢地说:“感谢周校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真的感谢你了!”。我在横岭中学工作时,有一个学生叫邓明世,他过早地没有了母亲,他的父亲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他养成了打架、偷东西、旷课等坏习惯。思想上,我不厌其烦地同他谈心,帮他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中主动问寒问暖,在我的关心下,他已顺利地念完了初中。多年来,被我关心和资助的同学岂止三三两两,据不完全的调查和统计,我为关心和资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从2006---2010年上半年的几年中达40余人次。
三、任劳任怨,扎实工作。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当普通老师,还是当教导主任、副校长。我都尽心尽力,努力把工作做好。作为教导主任,期初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合理安排教研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主要有以下活动:
1、落实校内教研活动。保证公开课的质量。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集中评课,评课前先由执教者说课,这训练了教师的说课能力,评课过程中大家能畅所欲言,评课后开课教师就评课意见撰写教后反思,一年来,我校形成了“说——听——思”的教研氛围。
2、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强化“校本教研”。坚持每周的教研时间,通过组织学习专家讲座、观看优秀教师课例光盘、总结交流等多种途径,积极探索、总结校本教研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道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精神,配合校长以课改新理念指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激发师生教与学互动的积极性,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落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道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学籍管理,推动学校学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导主任求教,一步一步扎实做好学籍档案管理,教导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尤其是涉及到招生、收费、分班、中考、学籍管理等十分敏感的问题,关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再加上教务处工作繁杂、随机性偶然性很强、很多工作战线拉的很长,为此对每项工作都能够进行预设性思考,能够认真细致做好分析、结合工作经验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坚持原则,细致入微,及时汇报,使得教务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优质高效,深受广大教职工和领导的好评。
尽心尽力做好分管的班级工作,在工作中能立足长远、立足学校、立足教师,立足学生充分利用年级组例会、班主任例会以及平时的一切交流和交往机会对班主任教师加强教育管理、深入交流为他们解除顾虑、减轻压力、协调关系使得这个年级组成为学校十分信任和社会十分信赖的班级。今年上期,我分管九(3)班的工作,这个班原来是一个纪律差,学习成绩落后的班级,班主任也对这个班失去了信心。我了解情况以后,给班上的学生鼓劲,找班主任谈心,平时出了上课和值班外,我经常在班上听课,维持课堂秩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我跟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众所周知,后勤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学校稳定的基石,我校后勤工作人员少、杂物工作多、涉及面广,关系着每个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初到学校后勤,职工队伍不稳定,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张;职工多年来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如何打造一支团结务实的集体,如何解决职工思想以适应学校后勤的要求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常这样想:一个游泳的人,只有这个人的身体各部位都能协调运动,才能游得好,游得快,一个单位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这个单位的每一分子都能和谐的运动,这个单位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做出大的成绩。自主持后勤工作以后,我首先确立了解放思想、务求实效、优质服务,本着“以人为本,对事不对人”的工作原则,合理调换后勤同志的工作岗位。迅速理顺了本部门同志的关系,有效地解决了职工之间的矛盾和对单位不满的情绪。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尊重,及时通气,工作透明,坦诚相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战斗力的一个团结向上的后勤集体。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将学校经费收支、收费标准等予以公示。学校各种设备、设施、财产及图书帐目清楚,管理、维护及时,使用率高,完好率达 90%以上。
以上是我从教十四年来所做的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在这些工作让我历练和成长;我将与同事朋友一起研修,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努力的成长,慢慢的体会自己的收获,也在体验着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我将不断调整自己一直努力快乐地走下去。不论是教导主任的工作还是副校长的工作都让我体会到了一名教师光荣感和所肩负的使命感。我相信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新起点,我将一如继往把对党的忠诚献给教育事业。
第三篇:献身教育不言悔
献身教育不言悔
笔架山下,昕水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育人摇篮。这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名教职员工,34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浮山县文昌小学。
在2010年的教师资源整合中,张荷叶卸任浮山县北关小学校长担任了浮山县文昌小学的校长。在教育战线上已经耕耘了三十四个春秋的她,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两年多来,她与全校师生同舟共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带领全校师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使文昌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用满腔热忱和一片丹心,抒写了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悔人生。
抓建设,一张白纸绘新图 上任伊始,张荷叶就以兴教一方为使命,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制规划,拿方案,筹经费,跑项目,求贷款,募捐款……终于,在各级领导关怀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实施不断完善。
她坚持“理念先行,领导主导,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突出“三多”:提高自身修养多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多研讨,工作务实求真多创新。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经验、努
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完成自己的个人修养。同时,充实和加强校委会领导班子,完善校委会机构,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最终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体系。
张荷叶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学习,倡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并且认真学习执行县教育局颁发的“十要求”,“十不准”,效果良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先后选派青年教师二百多人次分别在广州、太原、太谷、大同、运城、临汾等地学习和交流。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培训、抓教研,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技能明显提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管理,一支队伍谱新章
在学校管理中,张荷叶注重以“创品牌,树形象,争一流”来唤起和激发每位教师对学校深挚的感情,注重以“今天文昌以我为荣,明天我以文昌为荣”的理念,来培植教师团队精神,并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案,使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空前的发展态势。
在教育管理中,该校突出三大主题:即注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注重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注重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并且要求全体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提升“三化”理念,即面向现代化、教育个性化、发展国际化,力求以现代的理念育现代人,以个性化的教育育能创人,以
开放的眼光育国际人,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全程发展。同时注重构建“三个课堂”,即改革教学小课堂,拓展学校中课堂,开辟社会大课堂,以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请进来、走出去、抓互动为学生搭建成功与发展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一个“政治强,师德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教师群体形成,一支“特别能战斗”队伍日益为社会所注目,一批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抓质量,一方教育奏新曲
在推进学案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张荷叶还注重对学生从过程与方法进行指导,知识与技能进行辅导,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引导,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愉快、完善和高效。
课改工作是一项把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劳动。张荷叶常说:“教师不但要用理论指导怎么教,更应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探索上升到理性,总结、概括出一般规律,既提升自己,也影响他人。”为此,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去太谷明星小学,襄汾一小观摩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创造了“一三六教学模式”。定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写字,美文诵读以及各科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全部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操作,确保课改工作的稳步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岁月如歌,人生无悔!创业两载有余,张荷叶不辱使命,文昌小学环境优雅了,教师素质提高了,课堂改革步子迈大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
第四篇: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
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邱元(226600)
艺术教育对儿童文化的忽略
案例:
一节美术课的流程:教师揭示课题——展示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组织讨论:这些画中都表现了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有何动态特征?——学生自由创作——交流展示。
一节音乐课的流程:学生听音乐,根据节奏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听音乐,理解“强弱”定义,认识“f”和“p”—— 欣赏歌曲,师生合作学唱歌曲——小结:大家从中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反思: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堂艺术课,都强调艺术技巧和手段的训练并以技法的娴熟为艺术教育的追求目标,抛弃了艺术诗性、精神的东西,使艺术成为毫无生命的技艺。这种技艺化的艺术教育只要求学生唱会一首歌、画出一幅画,一味追求唱得准、画得像,割断了艺术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是艺术课堂毫无魅力可言。这种丧失诗性的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原先充满诗性智慧的儿童缺少了艺术感受、想像和创造,原本敏锐的审美感知退化,原有的艺术潜能和兴趣泯灭。
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教育者把学生看作一个等待教育,理应被成人引导的还没有长大的儿童,教育者看不到儿童拥有自身的生活,看不到儿童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接受者更是一个文化的创造者,看不到儿童拥有自身的文化与精神追求。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育者轻而易举地将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化堵截于艺术教育的院墙之外,用成人一厢情愿的标准与方式压抑了儿童的个性,泯灭了儿童的创造性。
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的意蕴
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并不是对儿童的简单崇拜,对儿童文化价值的无限放大;不是要将艺术教育囿于儿童文化自然的、原始的、混沌的层面,将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回归于儿童文化的自然状态;也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只注重儿童现实的需要与兴趣,而放弃了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的指引。而是要:
一、站到儿童的立场上思考艺术教育。
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它们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尽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却是儿童,是儿童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才有了教育活动,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学会了欣赏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索,在对儿童本质生活进行深刻把握的前提下潜入儿童精神世界的进行探索,发现童真童趣童心,发现儿童的无限可能性,就不会亟不可待地试图使儿童早日脱离童稚状态,催促他们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教师跟随着幼儿,而非计划。”艺术教育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艺术教育活动从预设转向生成,尽管在教学的生成中,教师任然要帮助和指导符合儿童天性的那种生活的展开,但是这种帮助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包办,不再是蛮横地牵牛鼻子,不再是生硬地控制,这种帮助和指导是支持、搀扶和引领。
二、儿童艺术教育从学习取向转为成长取向。
教师站在未来,要求儿童坐在教室内接受艺术教育,但是儿童的唯一兴趣集中在使他得到快乐和满足的现在上面,这样教育在儿童眼里就变成了教师对他自由,对他就今天的满足和快乐的蓄意侵犯。后果就是:儿童不愿意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
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认识到:儿童想学习,但他不想失去自由。儿童想成长,但他想游戏和在游戏中成长。这就是儿童成长逻辑的辩证法。艺术教育应当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当懂得尊重和欣赏儿童原生态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教育活动来浓缩儿童的这种原生态生活,让教育所创造的高于儿童原生态的这种可能生活滋养儿童,提供原生态的生活所不能提供的精神影响和文化影响。一句话:儿童不仅在准备走向生活,而且他现在已经在生活。
三、发掘并凸显了儿童艺术教育的诗性智慧。
艺术的生命与价值在于它蕴藏着人的诗性智慧。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为诗性智慧创造一种感性形式,人们通过艺术审美与作品中的诗性意义产生共鸣和对 话,不断涵养和丰富自己的诗性智慧。艺术的精神在于人用感性的形式为诗性智慧赋形,从而实现自身的意义追求。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梦幻的、童话的,是好奇的、探索的,充盈着、涌动着儿童特有的天真、幻想、憧憬、灵性和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真实而具体的生活世界,奔腾着生命激情的精灵世界,充满奇思妙想的梦想世界,充满自由创造的精神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所有的创作都是诗,儿童文化本然地体现了艺术的精神,艺术教育应该在以此为切入点,尊重并挖掘儿童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体悟生命,感受意义。
根植儿童文化的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拥有童心,发现儿童文化,找准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1、让教育者成为“长大的儿童”。
让教育者成为“长大的儿童”,不是作为成人的教师的“弱化”“稚化”,而是在提醒教育者要与儿童共同成长,随着儿童一起“长大”,与儿童分享成长的快乐,是教育者的自觉“童化”,是教育者成熟的表现,其旨意在更好地理解儿童,发现儿童,最终达到更好地开发儿童、引领儿童、理解儿童的目的。拥有童心教育者才能自觉超越功利,保持教育最初的“韵味”,真正走进儿童,与儿童打成一片,才能尊重儿童的“童言无忌”,保护儿童的“异想天开”,理解儿童的“无意过错”;拥有童心,教育者就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诗意”的视角引领儿童去发现,用“游戏”的方式引领儿童去经历,用“童化”的方式引领儿童去表达,以此留住童心,延续童心,保持童心。
2、用“童心”发现儿童文化
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童心去品,就会发现儿童文化无处不在。
①在游戏中发现。橡皮筋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再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现在就开花……
游戏,并不仅仅意味着“玩”,甚至也不仅只是儿童用以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发现。走路时明明不时的盯着太阳看,然后问妈妈:“妈妈,我一看太阳公公,他就会变得和刺眼,看久了,就要流眼泪,打喷嚏,太阳公公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儿童的生活充满幻想,在儿童看来一切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桌子是获的,椅子是活的,房子是活的,太阳是活的„„他们用幻想的翅膀让生活变得如此富有诗意;儿童的生活不乏时尚,他们一会儿收集各种卡片,一会儿玩转各种溜溜球,一会儿传唱各种拍手歌„„学会欣赏儿童文化,就找到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二、变换视角,分析儿童文化,落实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文化分析是教师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把握,儿童在与教师共同的文化分析活动中反思自身的经验、意识和行为,激发对文化生长的期待,选择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我们发现儿童比较喜欢追逐潮流,比如一首流行歌曲流行时间不长,随机叫一名小学生,甚至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给你哼唱几句。但是一些流行歌曲歌词粗俗,肯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因此就想封住孩子们的嘴,又谈何容易?即便校园里不能唱了,走出校门,他们照样可以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小学生爱唱流行歌曲的原因:学校艺术教育在内容上时常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教材往往是正性的,理想化的,完美化的,忽视了小学生成长的情感需要,缺少流行文化内容上的鲜活性、生动性、丰富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有了理性的分析,根植儿童文化的艺术教育也就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出现了。
1、顺水推舟。儿童爱唱,我们就来引导。我校举办了少儿歌曲大赛,通过自主寻找、欣赏分析,选出儿童最喜欢的歌曲,从而评选出此项活动中表现最优的儿童和最受儿童欢迎的歌曲。儿童通过寻找知道了大千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为他们知道的曲调好的、词意好的少儿歌曲,激励传唱他们评选出的好歌曲,在一定意义上会冲淡他们心中已经红了的流行歌曲。
2、集体感召。流行现象是一种集体的传播行为,怎样让孩子理解这样一个群体性行为的是与非,还应该让儿童置身于集体当中,运用集体动力理论来教育学生。我们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组建“小伙伴”合唱团。当儿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在交流与给予中体验发现美丑明辨是非,汲取向上的情感力量。
3、自主创新。调查中发现儿童并不一定是喜欢唱那些低俗歌曲,而是适合他们的歌曲有点缺位。根据儿童喜欢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编自己的童谣”“唱自己编的歌曲”“跳自己设计的课间歌谣”活动。把创作与表演、歌曲与舞蹈融于一体,把潜在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现实活动,儿童的艺术本能被激发了出来,乐趣自然就多。那些不雅的流行歌曲也就自动退出了儿童的心灵舞台。
三、走向多元,交流儿童文化,把握艺术教育的着力点。
儿童的天性好动好玩,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设计活动过程,如讨论、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欣赏、现场调查、参观访问、讲故事等。
1、艺术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校艺术活动,如声乐、器乐、舞蹈、课本剧、少儿歌曲创作、“我最喜欢的歌曲”评选以及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广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要达到每个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读书节。附小坚持举办“走进读书林,采集智慧果”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根据各年级儿童的特点,举办了好书推介会、读书运动会、童话节、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翰和读书之乐趣,让学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林”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让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汇编成集,发给学生阅读、欣赏,给儿童的童年留一个诗意的画卷。
3、体育节。在每个春季举行一届运动会,冬季举行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比赛的基础上,我校还重点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我的快乐游戏”,全员动脑,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编排出新颖、健康、可操作性强的游戏。
四、优化环境,浸润儿童文化,营造艺术教育的生长点。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对儿童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创造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让学生无论在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在精神环境方面都能拥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校利用自身条件,合理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校园中时时刻刻接受着文化的熏陶。
1、营造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个教室,每一面墙,每一块地,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是儿童文化内涵的浓缩,都代表儿童内心的呼喊,能显示儿童文化的影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物化资源,让它们成为学生充满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摇篮。艺术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2、创建儿童文化论坛。童心无邪、童言无忌。孩子们心中呼唤我们学会认同他们。我们尝试搭建起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沟通的桥梁——儿童文化论坛。儿童在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是最有发言权的。给予他们适当的尊重、支持和指导,儿童将可能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决定,通过参与形成自己的意见,获得成长。儿童文化论坛就是基于此种认识之上来创办的。它有自己的组织、自己的管理原则和方式、活动内容和形式。
走进附小,浓厚的儿童化、情感化校园文化环境悄然形成。显然,儿童成为学校的主人,他们正在创造着学校文化,同时又被良好的学校文化熏陶感染,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姚伟.儿童观及其时代转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汪树林.让教育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建构“儿童教育观”的诗与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7(6):21—25.(5)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5—9.【本文为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根植儿童文化激发其艺术灵性的校本课程研究》的阶段成果。】
第五篇:献身教育 爱心铸魂
忠诚付教育
爱心铸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付教育
爱心铸师魂》。
花儿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选择了爱的人生,选择了奉献和无悔。只有献身教育,爱心铸魂,我们教师的人生才会更加完美,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也才能无悔于教师的称谓、无悔于自己的学生。
近年来,我始终坚信“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特别是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性格,我深刻明白:只有爱岗敬业、充分发挥主动性,才能对得起这份事业,对得起学生的期待,家长的盼望。我班的杨浩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课堂上坐不住,爱惹事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这一切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学习,而且还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但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就是管不了自己,于是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这孩子改掉这毛病。在平时我就时常观察他,尽量发现他的闪光点,他热爱集体,爱帮助同学,于是我处处尊重他,在集体场合多表扬少批评,家长面前多谈进步少告状,个别教育多鼓励少训斥。做到“细微之处投真情,撒向学 1
生都是爱”。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父母的帮助,杨浩同学的行为已经有所收敛,自我约束力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将育人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坚持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唱好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奏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努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诚心感化学生,以爱心关心学生,以宽容鼓励学生,使他们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加强了品德修养,收到了“双促进”的良好效果。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能给予应得的关注,真正以无私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重和亲近。
教师的爱,是圣洁的、无私的。近几年的从教生涯,有苦涩,有泪水,但更多的是用爱铸成的甘甜,因为爱的传递,已在我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构筑了互爱的长城。正是这份爱的传递,送走的一批批学生,在他们心中,爱心植根,相信,无论今后在哪里、在何方,他们总会心怀母校、心怀感恩,驶向理想的彼岸。而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付出,是我们的微笑迎来了一株株待育的幼苗。平凡中,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爱浓缩了生命的崇高。
献身教育,爱心铸魂。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爱的传递,选择了一份应尽的责任,选择了一份信念的坚守。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无私奉献,我们每一 2
位教师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只要心系教育、坚守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对“教师”这个称谓做出最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