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总结 数学教研组 于绪排
观摩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总
结
数学教研组 于绪排
数学教研组韩婷老师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第六届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韩婷老师优异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六盘山高中青年教师的活力和风采,体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受到评委及来自全国各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该成绩的取得,除了韩婷老师自身的努力外,更是全数学教研组团结协作,精心打造的结果,是全体数学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参加自治区优质课选拔开始并获自治区一等奖,到参加全国比赛,前后一年时间,全组教师,特别是高二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到听课、评课中献计献策,反复修改、打磨、完善,不仅使韩婷老师的课更加精湛,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课堂教学能力。希望全组教师以此为契机,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勤于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的繁荣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次活动受到全国高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部门、各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来自全国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行业的近93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覆盖范围广,参与热情高。各会员单位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很多会员单位从两年前就开始布置、落实本项活动,把工作细化在过程中,积极组织当地广大高中青年数学教师参与观摩活动,引领广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以观摩与评比活动带动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本次大会的协办方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周报》社为本项活动提供了资金、技术、奖品以及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各位参赛选手付出了巨大的智力劳动,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本次活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由于本次活动组织方式的改变,对评委提出了高要求。各位评委不仅要事先对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和课堂实录进行仔细阅读、观摩,在现场还要聚精会神地观察选手的表现,根据参赛选手的预设和现场生成,做出评判,并给出点评。这项活动汇集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最前沿的教改、教研信息,展示了我国目前高中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全国高中数学教育教研的前沿动态。
一、本次活动的基本成绩
1.关于活动满意度的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现场满意度作了调查:
参会代表最感兴趣的环节:选手讲述4.9%,代表互动16.5%,评委点评78.6%。这一组数据表明,广大观摩代表对评委会的期望值很高。2.本次活动涉及的教材版本有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上海版、人教大纲版。版本的多样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次活动的代表性和广泛参与性。
3.内容覆盖了高中课程的所有板块,有大量的概念课,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概念教学是我国数学课堂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很有必要。另外,有些选手选择了一些难点课题开展教学研究,例如概率、统计中的一些概念课,这是当前需要重点研讨的,体现了选手能迎难而上。
4.各位参赛选手在理解教学内容上下了很大功夫,与往届比较,在数学理解水平上有了很大长进。
5.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采取问题引导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索活动。
6.教学过程中,能自觉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参赛教师都能注意根据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安排教学进程,注意通过具体事例的归纳、概括活动得出数学概念。
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
8.现场互动充分,评委事先观看了各位选手提供的完整的课堂录像,预先写好了点评提纲,并结合每一位选手的现场表现给予认真点评。代表的参与程度高,现场气氛热烈。摆事实、讲道理、亮观点的互动原则得到贯彻。
二、几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正确理解“三维目标”
在参赛选手提供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尽一致。许多老师采用了“三维目标”分别阐述的方式呈现目标。
从积极的方面看,老师们已经注意到教学目标必须反映内容特点,关注到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不同。但这样的表述,除了目标分类不准确、表达不确切(如把“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考方法不恰当地归入情感领域,把“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这样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作为一堂课的目标。)等“技术性”问题外,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不是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具有内在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它们交融互进。“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中,才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伴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升华;“过程与方法”只有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的存在价值。
“三维目标”是中学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思路,反映了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但不是教学目标的维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简单地套用“三个维度”将使课堂不堪重负。教学目标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的、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课堂教学不是为了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存在的,而是要具体而扎实地把数学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要以数学知识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育人”。
因此,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2.围绕概念的核心展开教学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果在网上以“有效教学”为关键词搜索,那么有效教学的论文数以万计,还有许多理论专著,有效教学研究可谓一片繁荣。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看来,“有效教学”的研究也有“无效”之虞。到底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只有围绕数学概念的核心展开教学,在概念的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上给予点拨、讲解,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细节问题、变化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因为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是不容易把握的,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点所在;具体细节正好是锻炼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是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平台。那种事无巨细、包打天下的做法,要把所有细节、变化都在课堂上讲完练完的企图,最终只能把关键、重点、核心淹没在细节的海洋中,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导致学生负担沉重。
3.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虽然老师们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主导取向的讲授式与学生自主取向的活动式的结合,而且注意使用“问题引导学习”的教学,但学生只有回答老师提问的机会而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的做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要给学生以提问的示范,目的是使学生“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要把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那种“构建模型我来干,你要做的就是算”的做法,挤压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实质性思考的机会。
如何实现“让学生提问”呢?我认为,如果注意“先行组织者”的使用,在研究方法上多加指导,给学生提供类比的对象和方法,就能使学生自己提问。
4.“概念+数学思想方法”PK“题型+技巧”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解题教学历来是重点、核心。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题型”及其技巧上,许多老师分不清技巧与思想方法的界限,错误地把技巧当成思想方法,而且往往把技巧直接告诉学生,再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记住技巧,而对技巧的来龙去脉则语焉不详特别是对蕴含于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因其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慢工”,被有些老师判为“不实惠”而得不到应有的渗透、提炼和概括。结果是在稍有变化的情境中,因为没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特技”失灵,“动作”变形,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泡影”。在“能力立意”的高考中出现“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没讲没练的一定不会”的结局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技巧往往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是不可复制的,而且掌握技巧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的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大众数学教育是普及性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就像平时锻炼身体不需要专业运动技巧一样,并不需要太多高超的解题技巧,教学时也很难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予以传授。因此,技巧,雕虫小技也,不足道也!概念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才是根本大法!我们要强调数学知识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无知者无能,在对数学知识没有基本理解时就进行解题训练是盲目的,也是注定低效的。解题训练应针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要让学生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解题的灵活性来源于概念的实质性联系,技巧是不可靠的,因此要加强概念的联系性,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5.怎样进行“思维的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感知、观察、归纳、类比、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证明和反思等逻辑思考的基本方法。从课堂教学现状看,许多老师还没有掌握“思维的教学”的基本方法,不能有效地抓住“思维的教学”的时机。
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概括是人们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概括是思维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机制;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概括的过程;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基础,概括能力的训练是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概括与归纳、类比等直接相关,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思维的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为学生的概括活动搭建平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概括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概括。特别要注意在概括的关键环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
顺便提及,要搞好“思维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自己先要理解好数学内容的本质,教师自己要成为善于思考者。6.如何进行课堂小结
从本次活动中发现,课堂小结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许多老师在小结时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样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使我知道了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有趣的”,“数学奇妙无穷的”,“我学会了数形结合思想”„„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满天飞,这种没有以本课内容为载体的“收获”是虚无飘渺的。
小结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本课内容,提炼思想方法,总结学习经验。要提高小结环节的教学立意,应当围绕本课的内容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展开,通过小结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本课内容的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包括相关知识的联系)。特别是,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等纳入其中。另外,在总结“学到了什么”的同时,还要总结“哪些地方没有学好、没学会”。
7.充分认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
当前,教师误解“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不下功夫深入研读教材,在没有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删减、补充或更改教材内容,有的甚至轻率地脱离教材进行教学,以那些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为依据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教学失去基本依据,数学课堂变得没有章法。这种做法,只考虑“应试”而不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重视教材,不要求学生精心阅读课本,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做教辅资料的题目上,已经导致学生会解题但不会提问,会模仿解题技巧而不会读书、不会独立思考。因此,这种局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下大力气扭转。作为优秀教师,应当注意到:
第一,一定要正确理解“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内涵。这是针对“照本宣科”而言的,绝对不是提倡“脱离教材”搞教学。
第二,教材的“基础性”与高考的“选拔性”确有一定的目标差异,但学好教材一定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上。
第三,理解教材是当好数学教师的前提,而“理解教材”的第一要义是“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把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挖掘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思维过程和价值观资源,区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等都是教师的基本功。
第四,要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顺序是反复考量的,语言是字斟句酌的,例题是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精挑细选的。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内容顺序的调整要十分小心(否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例子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当地教学环境替换,但所换的例子要反映教科书的意图,要能承载书上例子的教学任务。
三、结束语:把教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项活动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具有很大影响力,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问题,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的活动宗旨深入人心。我们欣喜地看到,本项活动模式上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得益于各会员单位在准备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过程性、研究性,将本项活动宗旨具体化。在这几天的展示与观摩活动期间,做到了锦上添花,把各地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出来,通过现场互动交流,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要求广大教师把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为人师表需要的一种态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做教研要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和精神:教研不是为了表演、作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要默默然领会在心,也就是要“默而识之”;教研还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因为它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而难入其门,很多老师也因此而放弃,但这正是进步的开端,因此做教研要有“面壁十年”的准备;当教师必须有“诲人不倦”的态度,当今的教育,受功利化社会环境的污染,已经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家长、社会、行政部门以“教育GDP”(升学率)论英雄,这种社会氛围十分令人生厌。数学教学也不能置身事外,教师为了分数而不得不让学生进行大运动量机械重复训练,而数学的育人本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理性精神)则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教育已经“造就”了大批只会解题不会读书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必须怀有一种菩萨心肠,无私地热爱学生;还要有普度众生的学识、精神、耐心、耐力,不厌其烦地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和领悟到的思想、精神传递给学生。惟有坚持“诲人不倦”的精神,我们才能在尽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乐趣。
愿我们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热爱教研,专心致志地研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发现,随时随地实践,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领悟,随时随地反省。这是教研的真谛,也是教好书、做好人的真谛。
第二篇:观摩第六届全国教师素养大赛感受
观摩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蔡甸区第三小学 孔耀华
2015年 11月28日至30日,我非常幸运地与其他十名同仁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观摩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中心主办、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本次比赛分两个赛场,29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观摩本次大赛。两天半的现场观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听课的同时,我不止一次想到汪峰的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七彩语文”——的确,众多选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个个怒放的生命。同时这次观摩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做一名人民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路漫漫!
本次大赛设有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朗读展示(15分,赛前10分钟抽题。)、书写展示(15分,现场抽题。)、才艺表演(5分,选手提前自备。)、课堂教学展示(50分,提前一天抽取课题。)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现场作答)。五轮比赛透射出每一位选手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乐观、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坐在台下,作为一名观摩者,我看着、听着、思考着,唯恐稍有遗漏。
朗读展示
朗读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准备时间只有十分钟,难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同时找到至高点,对参赛选手存在一定的考验。本轮比赛,湖北省选手杜珺老师,新疆选手马春丽老师和重庆选手冯栎钧老师通过朗读传达出了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朗读给予现场听者极大的感染力。特别是杜珺老师一张嘴,她那浑厚的女中音立刻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台风大气、很有央视主持人的感觉,朗读一结束,台下叫好声掌声一片。这三名老师分别得到了14.64、14.32、14.22的高分,获得朗读前三甲。
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先生在本轮比赛后作了精彩点评,他也指出一些选手和老师在朗读时存在的问题:
1、故事要口语化,朗读腔不要太重;
2、朗读时重音要正确;
3、用真实的声音读作品;
4、读时要读出感情,读出情境。点评后,曹灿老师还亲自示范了小说、故事、古诗词和现代诗歌的读法,曹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激起了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让我们大呼过瘾。
收获:朗读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备基本功,我们应该不断读好书,注意自身素养的沉积和丰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化为有声的形象、情感和韵味。
书写展示
书写展示考验了各位选手的粉笔字写字功底及心理素质,现场抽题、现场展示,高低立现。比赛过程中有三位选手没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作品,每位选手的字都是规范美观,用笔顿挫分明,有的苍劲有力,有的俊美清秀,特别是重庆选手冯栎钧老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获得了14.42的高分。
反思:粉笔字之功非十日、百日之功,想做到章法和美感,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个人有意识的努力,想到自己的粉笔字只能算是书写规范正确,谈不上什么书写的技巧和美感,实在惭愧!教师的书写水平高,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是全方位展示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环节,多才多艺的选手教师个个大展身手,书法、国画、歌曲、舞蹈、朗诵、沙画、情景剧、绘本剧等等,不仅形式多样,表演精彩非凡,还紧密结合语文教育,现场掌声不断,惊叹不止。湖南选手陈迎老师最后一个出场,她表演的是绘本剧《爱吃书的狐狸》。这位选手准备充分,道具、服装都十分精致,表演更是游刃有余。从语音语调到动作神态,演活了一只狡猾又知错能改的狐狸形象,尤其是当观众们得知这位选手的剧本是自己原创,同时喜欢儿童文学创作的她发表了一百多篇儿童文学作品时,全场掌声雷动,陈老师的表演更是获得了5分的满分。
收获:教师,你的座右铭不可以再局限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也可以有张扬的个性和怒放的生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是一个杂家,你还得学有所长,个人魅力同样会使你的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堂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大赛最精彩的环节,三十分钟,三十个孩子,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这十五节课上没有五彩缤纷的课件,但就凭教师亲切优雅的教态,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平实自然而声情并茂的范读以及工整秀丽的板书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视觉的美、听觉的美以及教师内在的美,充分展示了汉语的魅力。这些课堂是干净的课堂、纯净的课堂,乃至于是清净的课堂。通过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我感受到好的课堂应该基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对重难点的处理,这些也反映了教师的文化素养。课堂展示得分最高的朱煜老师执教的是《绿毛龟》一课,他一开课就注意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不要拘谨,随便一些。因为这位老师关注到了孩子,这次比赛的学生确实是训练得太好了,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运用了很多方法,语言实践充分,师生对话平等有效,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点拨几句,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他设计的教学过程看似不经意,实际上颇具匠心,一环紧扣一环。朱老师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教学素养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反思:我们该怎样上好语文课?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善用教育智慧,帮孩子学生创造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学习天地,让孩子们在一种积极的心境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所甄选题目博古通今,涉猎广泛,从多方面考察教师的知识储备,这是对教师素养要求最严厉的一关,难度相当大,客观题目全部答对者为数极少。
收获:当今的教育教学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多读书,涉猎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后我想以杨再隋教授的话结束今天的交流,并与同事们共勉:教育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教师素养的高低。教师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就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甚至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又一个新的课改潮流涌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要博览全书,不断锤炼内功、丰富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三篇: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收
获
在 今
秋
——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05年的苏州,08年的武汉,12年的太原,我在这三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上,见证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创新,最后到今天的成熟的艰难历程。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老师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老师只注重对语言形式的教学,把课文进行肢解,逐段进行讲解操练,学生就不能完整地理解语篇的意义。而本次的研讨会上,多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语篇整体教学,利用略读、找读、精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语篇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等阅读能力。这必然要求做课教师有较高的个人教学素养,毋庸说在数千名同行面前上课所要承受的那种压力,单说面对五位专家犀利的点评和毫无预期的发问,虽说受益匪浅,但所需要的勇气、心理素质、日常积累自是不一般。选手们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在专家们面前引经据典,处处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设计思路,到课堂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对等关系,到学生话语权的量,再到课堂操练度,以及回答质疑,都让人有一种“你真的是典范”的感觉。
而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是认为《课标》只是教条,只要了解需要让孩子掌握哪些单词、句子等语言目标即可。但是这一次,我幡然醒悟,颇有感触。五年级上册的
这只是一个特例,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课堂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中的哪一个子目标,这些都不是自己想当然的,而是要在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某些课上,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不太成熟的教学设计。比如,一位老师在最后的情感升华阶段愣是把主题扯向了钓鱼岛,少年强则国强,呼吁学生要保护钓鱼岛。我们要明白,一切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无论你的意愿多美好,它也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再比如,另一位老师的课堂操练度非常高,但让人感觉她好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在催着游客赶向下一个景点,大家只能走马观花,想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也是如此吧。而朗读的加入也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关注的。这个秋天的太原之行,收获颇丰。回来之后,我也仿照那些个参赛选手在语篇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班上使用。虽然大班额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以致使用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至少我感觉到阅读课上起来比以前顺了,学生也能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了。
Come on!
第四篇:观摩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观摩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11月27日至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南京火热举行。我有幸在会场之一——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体育馆观摩了这次素养大赛。大赛分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及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五部分,所有项目的评审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两天半的竞赛,30位参赛选手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教师奉上了一道精彩的“视听盛宴”,整个过程给了我极大地震撼。(我们被安排在A区,有幸观看了其中15位选手的精彩赛事。)十五位选手的精彩展示,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点评,让我如沐春风,感受颇深。
一、酸——欣赏了各位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被节目所陶醉的同时,心里酸酸的,那是因为相形见绌,自知自身才疏学浅。场上的15位选手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弹奏或朗诵,还有说书、舞剑、沙画、绘本剧等表演,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台下的我深切体会到了“技不压身”,同时也让自己感到自卑。
二、苦——观赏完各位选手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被师生出色表现所折服的同时,心里苦苦的,那是因为自知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15位选手所上课的内容,都是提前一天抽签决定的,而且所选内容是不同版本的。他们的课比较自然、本色,一字一画、一言一语,老老实实地教,老老实实地写,也没有华丽的课件去辅助,整个课堂扎实、平实、真实。我总感觉,我们的课也就是这样上的,只不过是我们对教材处理得还不够到位,对细节关注的还不够,对教学流程处理得还不够自然。(具体的课堂教学等下由朱老师和汤老师再说,我还是想说说课堂上的那些孩子们)他们的课堂表现非常给力。纵观15节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习惯令人钦佩,他们的课堂发言可圈可点,他们的写字习惯扎实到位,让我们这些观摩者着实喜欢,更让我们暗自思考:这些孩子如此高的综合素养是如何培养训练出来的呢?
三、辣——观看了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惊叹各位选手丰厚积累的同时,心里辣辣的,自己告诉自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涵盖广泛,有时事政治,有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更有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有那中外古今繁杂的常识。选手们心理素质较高,思路清晰,组织语言的能力极强。最后的主观题,对各位选手的考验比较大——有根据视频或图片谈看法的;有根据教育教学的某句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交流具体做法的;还有关于新课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方面的。选手们不仅要马上抓住要点,还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及时准确地组织语言,这一切除了要有丰厚的积累,还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各位选手实属不易!
四、咸——综合这次学习,心里咸咸的,为各位参赛选手,为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也为台前幕后的工作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各位选手为了这次大赛一定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他们在赛场外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台上的精彩纷呈,台上的妙语连珠,台上的镇静自若,他们的成功告诉我——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南京学习,顾不上旅途的劳累,不计较难以下咽的饭菜,不抱怨座椅的不舒服,为的是什么?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孩子的无限喜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他们一定也感悟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各位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们默默工作着,他们辛勤努力着,他们各司其职——我们佩服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惊叹主持人的睿智,及时为现场调节气氛;我们感谢各位志愿者周到热情的服务,为本次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一定也领略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五、甜——这次的学习会让我受益终身,回味无穷,激励自己不断鞭策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经常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赴太原参加第六届全国英语优质课观摩研讨会体会
赴太原参加第六届全国英语优质课观摩研讨会体会
2012年10月26—29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国第六届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研讨会体会”,此时此刻,无数个课堂场景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交替出现,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着英语课堂教学所带来的魅力;同时本次活动也为我们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三天听了17节课,授课教师来自全国17个省市,虽然每一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所感受到的精彩亮点
1、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教态亲切,表情丰富,语言富有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如:西安的刘博老师,一节课激情四射,语言丰富,听课的教师都被她感染、吸引,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2、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教师说好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上海的潘俊卿老师,厦门的张萍老师,听着她们的语音语调就是一种享受,难道孩子会不受影响吗?
3、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在吉林东北师范附小于洋老师执教的“shapes”这一课中,创编的用七巧板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得,乐中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值得学习之处 参赛老师都能关注到高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是对话的教学,但在教学中都有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中学与玩相结合,特别是每位老师都能在对话教学完成后形成一定的小语篇,体现阅读教学的思想,让高年级的学生学会阅读。在进一步的学习课文中,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西安的刘博老师,在她教授的“family”这一课中,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行如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在每次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时,都在问题下出示“learning tip”,从略读到详读、从自读到小组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掌握方法,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虽然这是一个小细节,但给我了启发:阅读教学并不难,只要在难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细节处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就能化难为易。
三、专家点评
每节课后评课的专家更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点评到位、客观,哪怕是一个细节的处理上,留给参赛选手或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小学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不仅是说、唱、演、练那么简单,它还应该有更多的内涵。词、句、语篇不是单一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小学英语不只是单纯的背几个单词,或者背几句句型。它应该是在具体的环境中,是否能真正的运用。
四、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思考之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小学英语课? 思考之三:我到底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
“终身学习”不但适用于学生,我觉得更适用于我们老师,在教育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也要和教育一同进步,正如专家所言,每一次的困惑与徘徊也同时伴随着我们理性的思考,每一次的肯定与否定之后我们总会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另外,听完课后自己也感觉到,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很好,但是问题该怎样设计?同样的问题形式,表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还是要多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