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法自然 顺应生长 —班主任工作总结(精辟)
道法自然
顺应生长
—班主任工作总结
705班
郑丹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理解为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生命的中年,渐渐明白,教育的过程是缓慢生长的过程,是遍撒花种的过程,是静等花开的过程。生命的生长,都有其必然的规律,不可逾越。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会打上家庭的烙印,挂上童年的徽章。初中阶段,老师遇见时已经初具雏形,所能做的只能像一位雕刻者,高明的雕刻家能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蹩脚的艺人迎合家长的要求切割加工,再送入下一道流水线。我不是高明的艺术家,我只希望能够在短暂的三年里,顺着生命的方向,让每一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做得更多的是唤醒是激励,我相信,此岸花开,彼岸也会站成一种风姿。一种桃种李种春风
班级这块土地,种什么,怎样种,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我看重成绩,但我又不惟分数,我不愿种婀娜的垂柳,只知卖弄绿丝绦;我也不愿种高大的梧桐,秋风一吹瑟瑟发抖,我更不愿种矮小的灌木,易惹荆棘丛生。我要种上桃树,在孩子的心灵开成世外桃源;我要种上李树,我还要栽上梅树,在冬日里把春的消息隐约,我要种上春风,生命的任何季节,都能蝶舞蹁跹。我要在孩子的心田种上真善美,在时光深处蔚然成阴。
(一)班会
吹面不寒杨柳风
班会,永远是班主任的主阵地。它检点着上周得失,指导着本周生活,引导着舆论方向。因此,每到周末,我便绞尽脑汁,精心谋划,确定恰当主题,选好呈现形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开学第一周,主题为“你准备好了吗”,配以一篇《孩子,请带它们上路》拉开帷幕。从英语记忆方法,到提高作业效率;从管好自己的0.75平方米,到快交作业的方法;从同学间的交往到班级主人的责任„„考前,我的《考其心,试其功》告诉孩子平常心应对考试,考后学习方法的分享培养总结、合作意识;“寻找我心目中的男子汉”旨在唤醒沉睡的男生,“给男孩儿的一封信”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期末总动员,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一篇《写在考试前》具体细致。没有暴风骤雨,只有和风细雨;没有生硬灌输,只有缓缓渗透。我知道,昨夜风狂雨骤,只能落花流水;只有随风潜入夜,才能润物细无声。因为和风细雨,所以曹驰不再哭泣,即使挨数学老师打也坦然面对;因为春风拂面,所以何京东判若两人,甚至主动义务扫厕所;因为惠风和畅江晨阳不迟到,骨折了还坚持上学,主动上台演讲。班会,吹皱一池春水,让春水涣涣,清澈明亮。
(二)黑板
清泉石上流
黑板这块沃土,大有作为。前方的黑板,除了大面积种植学科粮食外,边边角角,还可以种花种草。后面的黑板,可以任意铺排,杂花生树。黑板的最上方,我开辟成“榜上有名”,最初是语文听写全对的孩子名单。榜单上来来去去名字里,总有常开不谢的。于此配套,名单还在校讯通上发布。我想象着当孩子和父母在短信上读到自己的名字时的的喜悦,辛勤的汗水化成陌上花开该是何等自豪。因此,这块黑板的上空应该是明月松间照,欣赏的明月高悬。这一块,我还做得不够,下学期,我要让这轮明月更加皎洁。黑板的两边,我以对联的形式把班会的内容记录下来。一直以为,对联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之一,精致凝练,雅俗共赏。无奈自己古文功底浅,吟诗作对,差强人意。虽然上一届初三时也有尝试,如“毕业考试即将来临再拼再努力,初中生活快要结束且学且珍惜”等,也起到提醒的作用。最初是自己拟,后来拟一上联,让学生对下联,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如“勤,勤奋,更勤奋”,学生对“思,思考,细思考。”“少造少扔卫生好,快做快交效率高。”是在讨论如何保持班级卫生和早读前快交作业之后当堂拟成。“忆往昔阴盛阳衰,看今朝龙吟凤哕。”是在写给男孩儿一封信后拟的。这样语文与人文的清泉潺潺,天长日久,孩子的心田总会温润如玉吧。后面的黑板除了按学校规定内容外,可以配合本周主题随意挥洒。我班人才济济,出手不凡,第一期板报《法制教育》就在年级评比中荣登榜首。
(三)美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
美文是生命的源泉。文字的浸润、滋养,生命会由干瘪到丰润。当锦绣华章像清晨的露珠一滴一滴滴到孩子的心田,日积月累,不也汪洋恣肆。每周四的阅读分享课就是一汪清潭,《读者》、《哈弗家训》等都是泉流。后来,课前三分钟成了主打,每一个上台的孩子手拿净瓶,杨柳枝轻洒,甘霖从天而降。从《读者》、《意林》、《时文选粹》到《金波诗选》、《余秋雨散文集>>,眼光越来越澄澈,灵魂越来越有香气。我憧憬,这样,持之以恒,三年后,我的班级会桃花潭水深千尺,就是在岸边也会沾衣欲湿杏花雨。
随着班班通的使用,我更是如鱼得水。朋友推荐的,自己发现的,精彩绝伦,;自己的日志,孩子的原创,散发泥土的芳香,更受欢迎。有时候不禁感谢自己是一个语文班主任,可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二、好风凭借力
1.家长
我希望和孩子们在705班的天地里沐浴着阳光,吮吸着雨露,诗意地栖居。但生命的成长的秘密实在错综复杂。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仿佛无数条线缠绕在一起,你不知道哪条线起作用„„”我想,家长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有家长描画的草蛇灰线,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家长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形成的观念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是左右。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就像在沙滩上写字,再苦心孤诣,家长的一个浪头打来,踪迹全无。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家长会的重头戏,我唱主角,有理念有方法。路上相逢,问问情况,聊聊表现。电话里,qq上,提建议,出主意。当然,我班的家长大部分都是通情达理,极力配合的。班主任永远不能孤军作战,只有充分发动家长,风调雨顺,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2、科任老师 班级是一个团队,如何整合、发动,使团队力量最大化,班主任的组织协调尤为重要。本学期我班老师配备类似于旧式包办婚姻,只有在上课那天才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数学老师王金霞此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学校老师多,任务重,不是同级几乎不相见)。英语老师李嘉欣刚从大学毕业。经历了陌生、拘谨、试探、坦诚,现在已经琴瑟和鸣啦。我们一起欢喜着某个孩子的欣欣向荣,一起忧虑着个别孩子的旁逸斜出。我永远相信真诚的力量,相信信任的力量。我要让我班的所有老师踏进705的教室时明媚得如同人间四月天。为此,我教孩子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具体做法在班主任经验交流里有过阐述)
美国的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我只希望用弱水三千的浸润换来桃源洞口的豁然开朗,着春服,在沂水河畔风乎舞雩。
第二篇: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2011-09-26 22:3
3中国道教故里楼观台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年的老子抬为开山之祖,老子著有的《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在世界上,每字平均卖家最高。《道德经》是老子以出世的精神和理念为当权派写成的气势磅礴的入世名山之作,阐扬“道”和“德”主旨。老子在挥洒五千字后西出函谷关,不知所向。后人把老子曾经谈经论道的楼观台作为道教故里,以纪念老子。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竹林成海,是一处求道成神的仙境。以前课堂上听老师批评老子思想落后,总希望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深入读《道德经》,发现老师误解了老子,我们也在错误的品评老子。
一老子在哲学上首先提出“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道,这种观点直抵宇宙本体。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在思索宇宙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有“五行”之说,认为宇宙由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组成;印度古代神学家认定宇宙由地火水风四种物质构成;西方神学家则认为上帝创生世界。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物质构造的直觉猜想,认为天地万物概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的冲气组成,既不同于一,又不同于二,故称之为三,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近代西方实证科学中的原子构成学说十分近似。宇宙之大,粒子之微,都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的构思当中,实在难能可贵!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先秦时代的哲学高峰。
二在政治上,老子反对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1老子反对战争,说“兵者不祥”(战争是不吉利的),但又强调要加强自己的国家安全,提出“轻敌几丧吾国”,要有防御之器,不能随意泄露国家机密,即“微明利器”。
2他还重视农业生产,认为“治事莫若啬”。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啬道俭德”,把老子重农思想淹没在刻啬精神之下,啬通“穑”,是耕稼,农业生产。
3老子的无为治国是“无为而无不治,无为而后有作为”,我们要透过“无为”,看到“无不为,有为”的实质,读后感《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他提出“无为而治,以正治国,不争之德,执古御今,希言自然”。老子告诫统治者不要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致使民不聊生。忌好大喜功,胡作非为,折腾老百姓,用打击、镇压和杀人作为统治手段,因为“民不畏死”,即“有为难治”。治国不要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当政者要总结古代治国方法,“以古御今”,“不争善胜”,“报怨以德”。这样,才会使国民回到小国寡民“尊道贵德”的悠然自得中。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并不是老子认为历史倒退到古代好,而是希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恬然自乐。
4在政治上,老子还提出“大国以下小国”的国际关系思想和主张。即大国不要鄙视小国,应当高姿态,屈尊俯就,自觉处于雌伏地位,以得到小国的信赖和指靠;小国尊重大国而见容于大国,大小国能满足各自述求,各国才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在今天世界西方各国提出的“中国威胁论”妄言中,中国睦邻友好,和很多小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妄言不攻自破。
三人生理念上,老子的清虚自然思想更是从古到今人生哲学中的绝唱。他提出“致虚守静”,上善若水、功遂身退、归真返璞、道法自然、少得多惑“等思想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大变革中,疲于名利、金钱等物欲、色欲横流中的醒目镜。告诫人们当身存长命,顺应自然,不争不抢,甘于像水一样谦下、不争、涵容、柔弱,应变自如,其结果是”若水胜刚强“。做人应该”知人自知,自知者明“"天长地久”天地无私故能长远,长生长存,人应自知谦退,反而能赢得别人的爱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要虚怀若谷,知足知止,认识到“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远离五色五味,不被名利困扰,珍惜生命。为人要善良,讲话实在,学业专精,向圣人学习“不争之德”。“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看老子,他讲的不争其实质是一种稳妥积极的顺应自然的争,是一种存身之道,是“上善若水”。老子被尊为神,名副其实。
第三篇:道法自然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领导人要在沟通上善于破冰,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子的事。一个优秀、受人爱戴敬仰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如同春风解冻,让他们心情愉快,带来欢声笑语,而不是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
境由心造,修心才能开智,一切从心开始。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人的面色是由内在心理状态造成的,改变人的面色是从心理状态开始改变的。一个人面色的改变,完全是由于你心态的改变。
思考力,执行力,表达力,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人的思考方式受人的心智模式的影响,思考一旦出现偏差,执行力越强,犯的错误就越大。
一个人心智要是不好的话,知识越多可能越反动;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心态不好的团队,个人智商很高,组织智商不一定高。因为都是负牵引,负思考,都是负见解,都是消极的注意力。
人的心智模式改善了才能改善不良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表达方式。作为一个好的领导人,要建立哪些心态?第一叫,喜悦心。会改变不良的注意力,建立正见;会改变不良的思考方式,建立正思维;改变不良的表达方式,建立正语;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正精进;改变不良的信念,建立正念。
喜悦心——是最好的人格状态。喜悦心来源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 好人就是没时间干坏事的人,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去嫉妒别人,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人能干多大的事情,取决于他的时间管理。注意力就是关注事实。
恶,亚心为恶,只要处在亚心状态,即心态稍微不好,你就可能恶语伤人,这样如何能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
沟通要注意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放下才能承担。
面南是修身的意思
什么叫做佛,就是觉者,智者,通俗的讲就是觉悟了的人就叫佛。
互联网时代,知识很容易就能学来,很多根本不用储备,检索就行了。但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德行是修出来的。精乃生命之本;气乃生命之能;神乃生命之光 花钱三不眨眼:一是给自己的父母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厚重的养育之恩是再多的金钱都无法诠释的;二是给自己的铁哥们儿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可能飞黄腾达的;三是对学习的投资眼睛都不要眨,因为拒绝学习就等于拒绝成长和晋升 郑板桥说:酒能乱性,佛 家戒之,但是酒又能养性,仙家饮之。没酒的时候学佛,有酒的时候学仙;
最上品的布施,是法布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人要是担心自己命运不好,要改变的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找命好的人,跟他交朋友呗!找个命好的团队,找个命好的组织加入进去,别人的命好,你的命跟着就好了。
第四篇:教育顺应自然
教育顺应自然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尽管他的理论与实践带有宗教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特点,但是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他认为人性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发展不仅是分阶段的,更是连续的和联系的。
在福禄贝尔看来,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自流、任其发展,而是指教师、父母和其他成员应为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运用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手段,顺应儿童的自然性向,促使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儿童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本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被完全忽略;二是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不良干预。因此,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能忽视儿童的本性,也不要过多地干预儿童的本性。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而在儿童期生活中,许多方面都还没有表现特殊的、固定的方向,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幼儿,让他们去完成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幼儿园的绘画配色的作业,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未来的画家;
进行唱歌的教学,也不是有意地训练一个未来的音乐家。设置这些功课的目的,只是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福禄贝尔在创立幼儿园之初,就给幼儿园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称之为‘幼儿园’,与通常称为‘幼儿学校’的类似机构是不同的,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而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有些家长在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问“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会听到有家长“炫耀”自家的孩子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等。今天越来越火热的艺术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正是迎合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孩子不宜过早地接受一些概念知识或者命题知识,教给幼儿他们也不理解。
因此,首先我们要树立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从思想意识上改变人们已有的错误观念。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上的改革,还依赖于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面向家长和社会,做好宣传幼儿教育的正确思想,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做到学校与家庭的统一,这也是福禄贝尔提出的教育思想中的统一原则。
其次,是对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改革。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站,接触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在这里幼儿开始接受真正的人的教育,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的开始。在初期
幼儿会有一种失落甚至是恐惧的情感,但当幼儿习惯、适应这些环境时,说明幼儿已经在社会性上取得了重大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下,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和漠视的两极化现象。在幼儿的教育中,任何过高过低的倾向都是不妥当的,有危害的。因此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我们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对每个幼儿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我国,城乡幼儿园的发展差距很大,农村幼儿园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与城镇相比都相对较弱,对于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在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在教室空间大小,辅助教学等的硬件设施改造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设施的改造来达到目的,而且农村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有一个优势,相对于城镇的幼儿园来说,它的周围都是随处可见的大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中,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的优势,与软件设施相结合,也可以达到幼儿园的教学目的。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软件设施改造,我们应该从这几方面去着手。
1.增强师资力量。国家政策多偏向一点农村的幼儿教育,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到发展稍差的幼儿园去。对于社会方面,我们应该多关注那些在贫困地区教书的老师,通过一些慈善机构,对于这些地区给
与多一点的支持。在媒体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地宣传,增加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
2.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手段,帮助幼儿自我表现并得到发展。(1)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所接受的应该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身体和感官机能的训练,帮助个体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而不是接受一些语言、数学上的填鸭式的知识。(2)要改变以前的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念, 幼儿读;教师做, 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3)在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4)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相结合,增加幼儿的活动时间。注重个体差异, 实行因人施教, 由过去偏爱“好”、厌恶“差”的做法转变为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在众多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所爱, 发展自己所好, 既保证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引导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5)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更有意义地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比如说每个季节,每个周都可以带孩子出园,观察四季的颜色,花草树木,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3.改变以前传统的管理手段,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应要求幼儿跳跃性的发展, 反对脱离儿童的发展阶段给儿童规定训练目标。(1)在活动中,去挖掘儿童的活动本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充分发挥幼儿在中的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在生活上,多给予幼儿的自由时间,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可超出幼儿应有的能力水平范围。
对于城镇幼儿园,在软件设施相对较好的水平下,幼儿园创设自然、自在的课程环境。组织他们去自然环境,多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环境中成长。另一种形式就是在幼儿园多布置一些绿化环境,可开辟“科学角”, 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 供幼儿探索和发现。比如在装饰活动室的墙壁时, 可贴上反映动物繁殖生长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充满幻想的“遨游太空”、揭示自然现象的“雷电”等;在室外环境设立小果园、小菜地、小饲养角等,可以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着一种植物去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感受自然生命力的强大,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
以上只是根据福禄贝尔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对于幼儿园的一些想法,而中国的幼儿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进步的地方,应该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思想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展现出本民族的教育特色。
第五篇:道法自然,教法自然也
案例类别:小学语文
道法自然,教法自然也
“课前思考”打破惯性,得见一片艳阳天
古诗教学可说是我国浩瀚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完美地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呢?反观现实的诗歌教学,似乎成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死角:讲多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肢解破坏;讲少了,年幼的学生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则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读诗、质疑、解疑、朗读体会、评述感情)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教了很多年书,也教了很多首诗,渐渐的,这竟成了一种惯性和难以打破的习惯势力。学生学得兴趣索然,自己也教得木然刻板,更无生成奇趣可言。
所以,当我捧起《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时暗自思忖:这两首诗我还是如是而教吗?不,不行!我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对教学过程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诗歌教学的一片艳阳天!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诗如生命,生命如诗‛的本真面貌。那调整的方向在哪里?禅理中说‚道法自然‛,那在新课程逐渐步入寻真返真的理性化阶段,我有理由大声说:‚教法自然也‛。
“实践案例”苏教版十一册《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情境再现一)这样上课的感觉真好!
教学第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让学生质疑,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陆游的认识。一开始学生很是拘谨,举手者寥寥无几。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我笑笑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便谈谈陆游吧,如果一节课未能学完这首诗也没关系。‛学生听到我如此轻松的话语顿时也活跃了起来。‚我知道陆游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我知道陆游一生都致力于救国救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在前面练习中就学习了他的爱国诗篇《示儿》,从中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我还知道陆游其他的爱国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罢便自我陶醉地吟咏起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就这样半节课不知不觉已过,我心中也暗想:这正课还没有讲一个字该怎么办?但转念又想,孩子们难得交流得这么开心,知必言,言必尽吗,今天索性放开时间,尽兴而论吧。就这样孩子们从陆游谈到他的诗,从他的诗谈到他的为人和精神,又从他讲到与他一样精忠报国,怀揣一颗赤胆忠心的岳飞、文天祥……。在孩子一吐为快之后,我话锋一转:‚其实,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他还是一位严格慈爱的父亲,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本以为学生这节课肯定无法完成既定目标了,但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学生听得却异常认真,思维也异常活跃,不多时就学懂了诗作。更可贵的是,我从他们小小的脸庞上读到的再也不是往常学习诗歌时的倦怠和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是鼓舞人心的充满求知欲的焕然神采。而我自己也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我对自己说:‚这样上课的感觉真好!‛
当然,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也不知道如果有领导坐在后面听课时会不会说我的课堂教学松散无序、目标不明确。但我知道这样的课堂让教者我倍感轻松,也让学生倍感轻松。师生都在相对愉悦的情境中互动交流,思维在毫无约束的碰撞中迸发火花,闪现光芒。同时让我深深地体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先决的因素和条件。
(情境再现二)学生之智可以炼师
第二首诗《观书有感》是一首寓理于景的诗歌。全诗除课题外没有一字提到‚读书‚,但却字字饱含读书的道理。这应该是学生体会的一个难点。课前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有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愉悦体验,尝到了放手的甜蜜滋味,我怎能不乘胜追击?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我仍然准备放手让学生谈,决不以自己的烦琐分析代替学生的主体体验。事实也告诉我学生的智慧绝对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我却要说‚学生之智可以炼师‛。
在教完这篇诗歌的字面内容之后,我直接抛出问题:‚这首诗没有一字写到读书,但题目为什么是‘观书有感’呢?‛学生畅所欲言,很快就理解了作者借景说理的写法,懂得了作者是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有平静的心态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心胸更加豁达。眼瞅着孩子们在积极的互动对话中将一个个难点一一击破,我自感大功告成,正准备结束全课。就在这时,有学生却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作者之所以会想到写这样的诗很有可能和他当时的心境有关系。他一定是在家读书感到心烦意乱,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定感到自己黔驴技穷,说不出什么东西了。在感到苦闷之余,他携书卷出门散心,希望打开思路。所以才会面对眼前之景发出如此感慨。‛
一语出,惊四座,而我更只剩惭愧而已。我们先不谈学生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当然这史实也是无法考证的,但有一点能够十分肯定:学生的确能够设身处地步入了文本,并与文中的主人公共息共生。对此,我所能说的只是‚学生之智可以炼师‛而别无他言。因为,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学生的思维也永远是教师无法完全知悉的。作为教师也不能在走入课堂之始就给学生下一个自以为是的定论。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必须留有生成的空间,必须给以时间允许学生胡思乱想。因为,在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同时,教师也将收获惊喜和深思。“课后反思”道法自然,教法自然也
教完这两首古诗,我又一次伏案深思:语文课该怎么上?一个游弋于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教语文?我想,应该是‚道法自然,教法自然也‛。
一、‚道之本‛——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发展。
‚道‛原本是禅理中的名词,我暂且用它来代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之途。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儿?如果我们悉心翻阅《新课标》的话,将不难发现,它就是学生,是学生的自然和谐发展,是对学生生命个体自然发展的热切关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充满求知的激情和表达见识的欲望。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知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师。也正因为此,他们学得自信而充实。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一味地从知识出发,即使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我们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使知识更轻易地让学生接受,而不是真正在乎学生到底有没有兴趣去接受,有没有主动索取知识的热情。所以,高明的语文教学我们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点出发,从他们有感悟的地方开始,从他们的生活实践引领。说到底,语文课不管怎么教,都要让孩子喜欢,都要有利于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发展。
二、‚教之本‚——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自然氛围。
当我们懂得了语文教学的自然之本之后,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而且在课堂中必须一直去做的就是: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自然氛围。教师,作为课堂对话中‚平等中的首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畅所欲言。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强制的牵引,课堂里有的只是真切的对话,深切的感悟。文字的滋味,学生自己咀嚼;作品的情思美感,学生自己感受;人物品质的高大,学生自己体验。教师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要学会放手和倾听。如果我们一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武断地打断学生的话,学生又怎能言无不尽呢?那么你可能就永远也无法发现学生的精彩,永远自以为是地教死书,却不知道,学生可能已经不再相信你,甚至已悄然超越你,而你却毫不知悉。对于学生的超越当然是欣喜不已,但如果自己浑然不知还自我感觉良好,那又岂止‚可悲‛二字所能尽焉?
三、‚学之本‛——追求‚落花有意,流水无痕‛的自然效果。
浏览以上情境片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教学思路的调整带来的是柳暗花明,是学生思维的开阔。但从这次偶然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却发现了一些必然的教学规律。
语感是体验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智慧碰撞的结果。先前,我只按固定程序教学诗歌,学生没有任何的感悟。甚至学生早已熟悉教师的教法,对教学没有了期待。师生同时陷于习惯性的疲惫不堪和习惯性的心灰意懒不能自拔。当改变思路让学生随便说说时,同学们却一下子抓住了主旨。先前的教法限制了孩子们学习的思维。他们很难回答,也不知从何说起。而调整后的教法使学生有所依托,有所根据地谈感受,说体会,这样就比较轻松了。因为没有过多的大帽子扣在头上,他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了。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就是诗歌的主旨,甚至更丰富。
因此,如果把教学目标比作是片片‚花瓣‛的话,那教师就是那撒落花瓣的使者。我们当然希望学生能采撷到缤纷的色彩,但过于生硬、明确的意识往往阻碍了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懂得,语文素养的养成是熏陶,是习染。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应该是:课堂中学生仿佛和你,和文本融为一体。兴奋也好,激动也罢,大家互相感染、激励。在这种特殊的氛围中,所有的目标、重点、这性、那性……通通融化在学生的一颦一笑之中,随着他们学习进程的推进而连接、升华。而此时此刻,教师所撒下的芬菲已逐波而去,留下的只有沁人馨香。这种落花有意,流水无痕的效果真的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