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路径分析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路径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但是,目前各地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都建立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急需快速发展、急需各种教育资源支持的,恰恰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如何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我们须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合作步入常态化。
[关键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但是,目前各地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都建立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成为 “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急需快速发展、急需各种教育资源支持的,恰恰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1]
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利于促进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有利于提升整个农村人口素质。如何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我们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寻求合作伙伴学校,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条件,大学与农村中小学要在调查研究、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原则下选择合作伙伴。伙伴学校的选择条件包括学校的大小、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学生的潜能、个性、年龄等特征。不管什么样的标准或条件,最基本的要求是农村中小学愿意与高校合作,成为伙伴学校的一方。建立了合作伙伴后,双方要有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些约定要体现合作互补、互惠双赢。大学一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提供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物质资源的支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大学不仅能够不断验证自身教育科研成果的科学性,而且能够获得新的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在为教师职前培养提供教育实践的基本条件与技术指导的同时,一方面促进了自身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学校变革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发展学校,能够较好地发挥了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功能,在一定的意义上,也促进了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著名教师教育专家古德莱德生动地描述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学校若要变革进步,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知识。” [2] 大学与农村中小学互补性较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二、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不论教师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脱离农村教育特点的倾向较为严重。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必须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教育实习的平台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但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直存在实习形式单一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时间短导致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为了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新模式,其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农村支教模式,“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顶岗实习”使师范生能够较长时间、“零距离”接触农村教育,能够培养对农村教师这一岗位的认同和热爱。能使师范生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从师技能有所发展。这些效果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也得到证明。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的教研教育创制权(NEA-TEI)所收录的资料表明:向533个专家型教师调查,其中超过75%的人认为PDS的职前教师相较于非PDS的职前教师拥有更显著的专业能力。此观点也得到美国62所大学94%教员的广泛认同。PDS与非FDS的职前教师相比显示出如下优势:(1)能够更多地利用不同的教育学方法和教学法实践;(2)在现实课堂教学场景中更具反思能力;(3)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他们显得更为自信,并很少烦恼多元文化的“冲击”;(4)面对多种族、多语种使用的差异性学生群体更有可能及时适应并展现出相适切的教学艺术;(5)PDS所培养的职前教师在结束实习受雇正式教师后,在教学工作开始的前几年表现出更低的“损耗率”(attrition rates)。这种更低的“损耗率”源自他们更好的专业准备。总之,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接受过相关训练和教育的教师,当他们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他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其他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和教育的教师要扎实得多,这种训练和教育真正为他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大学教师实现教育理想提供新天地
大学教师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三条途径。一是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通过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大学教师能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二是青年教师岗前锻炼,大学新上岗教师,须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一年,在中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小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一年内完成语文、数学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同时应担任班主任,锻炼胜任小学全科教学的能力。三是送培下乡,大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专家到农村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帮助他们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把握前沿,了解新动态,从而更好的认识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大学教师走进农村中小学,了解农村中小学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摒除过去一味地躲在大学里叙述空洞的教育理论的状态。能够扩大教育研究视野,赋予理论以丰富的实践根基。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本培训应注重实效,在培训取向突出“学科性”,在培训内容突出“问题性”,在培训方式突出“参与性”。二是置换培训,对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学进行免费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回炉”深造、更新知识结构的机会,解决教师教学与培训冲突的难题,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三、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合作步入常态化 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要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
[3] 2 只有理念和行动而无相应的制度安排,理念会流于空想,行动就成为泡影。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集体行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进行,这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应当也不可能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行为。所以,应该建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农村中小学三方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首先,中小学必须获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大学教育者应该得到大学各院系的支持。其次,三方密切配合,共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教师的管理者,农村中小学是教师的使用者,而师范学院是未来教师的培养者,三方的利益密切相关。“三位一体”模式将行政职能部门加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使得在政策、资金投入、时间分配、人员调度、建设质量等方面都有了保障。总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需要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进而进入常态化的建设轨道。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8-28].http:// [2]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A].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2 [3]Flynn Pritchard: The effec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A literature Review [EB/OL].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6)1999.
第二篇:农村教师如何走出专业发展困境
农村小学教师如何走出专业发展的困境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进和步步深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课程、新教材不相适应的矛盾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山区县的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长时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而今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新要求,很多教师大有“力不从心”之感,实施新课程举步维艰。
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1、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较差。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不同学科知识、学科内部知识与学生经验综合起来予以整合,这对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农村小学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他们扎根山区,忠诚农村教育,靠过去读师范时的“老本”教了几十年,极少有外出学习“充电”的机会。进入课改后,他们面对新教材的新知识、新视野和综合性学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确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十分有限,致使课程标准的要求大打折扣。
2、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滞后。农村小学教师因为长期困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很少看到外面课改的风景,也看不到农村学校自身潜在的优势。总以为所在地区条件差、环境差、学生素质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离我们很远,因而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入不下去。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灌输为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演绎成简单的“合座”讨论,综合性学习与拓展训练被简化成书面作业,“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极为普遍。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力。一是部分老师习惯于过去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做法,不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部分老师对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远程教育资源不会用,有的教师连上网就很困难,享受不到互联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课堂教学多是冷冰冰的老面孔,教学效率不高。
4、同伴互助起点低,教研活动长期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率状态。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的优秀教师或学科骨干教师紧缺,身边缺少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起点低,听课评课讲成绩的多,讲问题和不足的少。有的干脆直言,“我看不出这节课有什么问题”,大家水平相当,“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然就没有多大的驱动力。有的学校进入课改几年了(我们山区县是2004年正式进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同过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5、教师个人自学和校本教研苦于没有时间。农村小学的教师学科教学兼职过多(一个语文或数学教师,同时要兼任思想品德、或音乐、美术、或科学课、校本课程等),教学头绪一般多达4—5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和管理学生的日工作量任务重。从早到晚,教师整天疲于奔命。备课、钻研教材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读书看报成了一种奢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个人更新知识的学习“充电”、校本教研等如果没有学校领导与管理层面的支持,是很难落到实处的二、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但细细梳理起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我专业意识薄弱。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过去打的货用了这么多年,而今还能应付下去,想再提高很困难;部分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合格甚至超标了,教小学绰绰有余,不学也过得去。进入课改后,很多教师日渐感到了课程改革的压力,认识到自己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就是缺少奋起直追的实际行动。“别人能过的门槛我也能过”,互相观望、得过且过的思想阻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不到位。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整体规划,也没有建立奖励或激励机制,促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消极因素。加上教师专业职称评聘管理不到位,对不同职称的后期管理没有按要求“对号入座”,高职高薪的和低职低薪的干的活儿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影响了教师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工作负担偏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现象十分突出。我曾经到过一所农村小学,走进教师办公室一望,多是头发花白的老同志(仅校长和主任年轻一点儿),13位教职工平均年龄51.8岁。他们的日常工作除了3—4个头的学科教学外,还要负责学校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与安全管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师,虽说教学经验丰富,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又苦于没有时间自学提高,教改信息相对封闭,因此,他们的专业发展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
三、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应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我以为应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1、加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在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增强教师自我专业意识。教师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教师个人要加强教学反思,从一个个典型案例中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其次,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要通过听课评课和教学质量检查等评出优劣,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
2、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计划和目标管理。学校应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办学目标之一,对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分别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应根据教学岗位要求和工作实际搞好“查漏补缺”,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和达标计划。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应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奖励。
3、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着力建构“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新机制。农村小学教师不可能脱产进修学习,主要是在职研修。因此,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学校应尽快建立以下三项制度:一是成立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龙头的校本教研(培训)领导小组,中心小学校长与农村面上小学齐抓共管,做到资源共享;二是要建立校本教研(培训)学习与研讨制度。抓住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中的共性问题,拟定学习研究专题,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确保每月每周的学习落到实处;三是建立校本教研对话交流、经验共享制度。充分发挥本地教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在课改实验中的“领头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研讨或深度会谈,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4、建立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的校际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师资力量强的优势,为农村面上学校搭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优质课教学观摩和课题研讨活动。同时,在县城小学大力提倡“送教下乡”或教研“扶弱”活动,积极寻求与城镇学校建立新课程学习伙伴关系,着力改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一潭死水”的现象。
5、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镇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师资力量雄厚,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力度大。因此,开展城乡教师交流,鼓励县城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间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为这一举措拍手叫好!农村学校要以城乡教师交流为契机,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6、创新教学教研管理模式,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自学空间和时间保证。一是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要打破过去平均分摊课程科目的作法,学科教学和综合性强的课程要相对集中,以减少老师备课的头绪;二是要打破过去备课程式化、形式化的要求,尽量减少教师拼命抄教参的无效劳动;三是各项检查要为农村教师“减负”,尽量减少多层次的重复的各类检查,以保证教师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7、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如外出学习培训、购置校本研修资料和教师专业书籍等)。农村小学教师一般工资不高,家庭负担较重,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紧张,有很多学习培训他们无法参加,有很多专业书籍他们无钱购买。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并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经费列入其中,作为专项经费落实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校本研修、读书自学情况应纳入相关考核和评价。
总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关注农村学校,关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排忧解难,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只要我们想到了,我们就一定会努力去做到。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质量大回升之时。
第三篇: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 28 卷第 3 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8.No.3 2012 年 9 月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Sep.2012 收稿日期: 2012 -02 -29 作者简介: 冯国瑞(1953—),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教师教育。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冯国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在财政教育资金分配、教师职后培训、教育科研、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等 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465(2012)03 -0027 -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及农村教育 事业发生巨大变革。目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 7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50. 32% [1];全国普通 中小学专任教师 1 043 万人,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 学教师占 81. 7% [2]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推
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 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关资料显示,2006 年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 格率分别达到 98. 9%、96. 3%;农村专科学历的小 学教师、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分别占到 53. 6%、30% [2]
。但一些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依 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学非所用现 象突出。各个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和能 力体系决定了教师所学学科知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 首要前提。但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与职后进修学历、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资 料显示: 2004 年在湖北民族学院参加“义教二期工 程”培训的恩施州 100 多名初中英语教师中,第一 学历英语教育专科毕业的仅有 5 位,咸宁市通山县 小学英语教师只有 1 名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3]。
学教不一,固然能够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但也 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极难克服的先天障碍。(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实践能 力缺乏。把人类积累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传 递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需要丰富的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但农村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能力则 相对较差,致使其在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策略和 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理论支撑和灵活性。问卷调查 显示,农村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方面平均得分为 63. 33、48. 41,远低于城区语文教 师平均得分 72. 07、61. 60;不及格率则分别高于城 区语文教师 12%和 27% [4]。
(三)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深入研究教学能力较 差。教育教学及学科专业训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 了必要的基础,但理论知识不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 合、不通过研究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创新理论知识,则教师的专业发展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改观。中部 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 6% 的农村教师没有意 识到教师应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18. 3% 的农村教师虽有自己的教育科研项目,但进 展不大;28. 3% 的农村教师想搞教育科研,但不知 如何下手 [3]。
(四)内生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为继。教师的自觉是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稳定 的动力系统。由于相对于城镇教师物质待遇较低、信息聚集密度不够、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教师 终身制的职业意识,仅仅将自己的工作当着养家糊 口的手段,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 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 行者。
·27·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4 年的 分税制改革,虽然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初步 实现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但由于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远多于第一产业,以农业 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相 比依然差距较大。资料显示: 1993—2006 年 13 年 期间,我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投入相对差距由起
点的 1. 38 倍、1. 44 倍扩大到终点的 1. 54 倍、1. 59 倍,绝对差距由起点的 94 元、210 元扩大到终点的 1 005元、1 285 元 [5]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
接导致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捉襟见肘、困难重重。(二)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过重。农村学校 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的教学班人数 更少,按照师生比确定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相对较 少,导致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过重,缺乏专业发 展所需的时间支撑。调查显示,农村中学教师平均 每周要上 15 节课,多的达到 24 节;农村小学教师平均每周 16 节,部分采用复式教学的教师甚至多达 20 节。因为教学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 师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三)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职后培训内 容众多,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培训内容、方式 和策略方面有所区别。尤其是农村教师,工作环境 和教育对象与城镇教师差别极大。但目前各地市组 织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偏重于教育 学和教学法等内容,忽视学科知识和技能、创新型思 维品质、教育科研等要素;2)注重理论阐释,缺乏具 体教学实践示范指导;3)较多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 方式,难以产生全面影响;4)缺乏结合农村文化习俗、针对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师开发的特色课程。以 上原因,致使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降低。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一)调整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大力支持农村地 区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3 月 5 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 学校倾斜”,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4% 极有可能作为今后财政资金分配的一项硬性指标得 到落实。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统一实施的、必须保障 的公益性事业,在教育资金尤其是县级财政资金的 分配中理应具有优先地位。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在 安排教育经费时,不仅应当保证农村地区生均教育 经费不低于城镇地区生均教育经费,同时在目前农 村地区师生比低于城镇地区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 农村地区生均教育经费适度高于城镇地区,力争农 村地区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农村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建立优 秀教师投身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 业发展。实践表明,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 键环节和有力支撑。市、县两级教师职后培训可以 参考借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ERZ 计划 [6]
等成功经验和做
法,切实提高职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丰富培 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 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 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 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 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 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 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 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 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 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三)加大教育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研 究教学能力。发动农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提 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 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是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设置教育科研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农村教 育研究课题比重,为农村教师参与、主持教育研究课 题提供更多机会。二是建立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与 农村中小学的科研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积极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结合,以市、县 两级教研室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为基地,建 立研究人员与农村教师长效沟通和科研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农村教育科学实践研究。三是设立专项科 研协作培训项目,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公开招标,吸 引农村学校和教师参与,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深入认 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四)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 展内生动力。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 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 ·28·冯国瑞: 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 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 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 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 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 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 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 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 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发展基 础、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以及所需要的 帮助等。农村教师自身可以根据时代进步、教育改 革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具有 可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要用发自内心 的热爱、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自觉 持续推动个人专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任教学 校和个人发展的共赢。[参考文献]
[1] 2010 年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 报(第 1 号). [2011 -04 -29]. http: / /files / moe / s3575 /201004 /83107. html. [3]王金涛. 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J]. 湖北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54 -56.
[4]卢秀琼,张大友. 重庆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及思考[J]. 重 庆社会科学,2007(9): 126 -128.
[5]王元京.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J]. 财经问 题研究,2009(9): 3 -10.
[6]李祖祥. 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动向[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1): 85 - 88. [责任编辑: 唐霞](上接第 26 页)5)练习空挥动作是焦作高校高尔夫参与人群 主要的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方式,与练习场练习和下 场练习的参与方式相比更为经济.
6)参与者的运动频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 整体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需要社 会环境和高校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 2 建议
1)成立相关的高尔夫的组织,协助开展运动. 目前焦作高校缺乏相关的高尔夫组织,而高尔夫是 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在专业人士 指导下进行,开展相关的团体活动有利于高校高尔 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相关高尔夫运动企业应加大宣传和优惠力 度. 高尔夫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直接经济受益者是焦 作市高尔夫相关产业者,所以高尓夫运动企业理应 加大优惠的力度,促进高校的高尔夫发展,使高校起 到引领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很有感触,很多农村籍的 学生认为对于高尔夫这种富人的运动,农村的学生 一般都是不会去想的. 所以,对于高尔夫这样一项人 们意识中的贵族运动,只有生活水平上去了,才能有 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 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之研究[J]. 华章,2010(18): 75 -76.
[2]练高尔夫的各种好处[EB/OL].[2011 - 08 - 31]. 高尔夫运动
网,http: / /www.xiexiebang.com/.
[3]刘文涛. 广东省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 体育院,2009: 12. [4]金银日. 高尔夫球运动政策规制与舆论环境刍议[J].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10(8): 7 -10.
[5]王鹏飞. 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 [D]. 湖南大学,2011: 4. [责任编辑: 张全顺] ·29·
第四篇:浅谈我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浅谈我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金鼎山镇中心学校 张进
金鼎山镇地处遵义市城区西郊,目前我镇教师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严重失调、加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骨干、优秀教师前几年参加“郊调城”考调及事业单位转行等,这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造成结构性矛盾日益凸出。结合现行金鼎全镇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作相关分析,展开一些不成熟的探究:
一、年龄结构老化,个别学校教师面临年龄断层。
办学条件稍艰苦的村级小学和片区学校,近年来教师待遇虽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然而在交通和生活上的严重不便,仍然长期处于“要人难,留人难”的尴尬境地。年富力强的教师多集中在乡镇中小学,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几乎还没有在村小的教学经历。全镇126名在编教师,平均年龄47.5岁,老小成严重反差状况。
二、学科结构不合理。
根据2009年3月,国家教育部对我国部分省市“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检查统计报告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学科配置不合理问题较普遍。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较充裕,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地理、生物、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则严重不足。就金鼎山镇而言,中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健康教育老师,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基层学校的课程只能采取由略知一二的教师搞“客串”。莲池片区的筱泉村小由于学科教师的结构失调,学校采取通过借用本镇 1 新招的幼教老师支教来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牛蹄片区的金庄村小,部分年级的学科开课实在太困难,学校则干脆实行“包班制”,由一名教师教授一个班所有课程,有些课程对学生来说,只是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即。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形式性大于实质性。由于教育装备差,教师得不到有效的计算机学习训练,目前全镇35周岁以上的教师几乎都不会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小学在编教师126(13人本科)人中,本科学历只占10.30%;还没有真正完成十一五教育期间我镇规划的小学教师学历提升的任务。区级进修学校按期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学科教材培训)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过分集中,而机械重复的多,缺乏创新的东西;城乡学校教师对口交流学习,实施手拉手互助,在时间和机率上都较少,一般上午活动,下午自由安排,以致造成各类职后培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加之培训经费收得过高,部分学校教师包班,学科教师仍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参加学习,学生就得放假,这样以来学生安全同教师个人繁重的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等,构成了制约我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最大瓶劲,不少的教师虽有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参与各类培训的良好愿望,但实际上却难以真正实现。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往往是城区学校锦上添花,农村学校雪上加霜。
首先,金鼎山镇近些年在义务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上虽然得到了保障,教师绩效工资虽从2009年元月开始已给老师们兑现,教育可以正常运转了,但办学条件和教育装备仍然十分简陋,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亟待得到改善,与城区学校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反差;加之城区学校年年招考教师,公务员热至今不减,以致造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区级名师人心不稳,一些年轻骨干老师一年中就有两次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每年七——八月份还要参加城区学校教师招考。骨干教师不能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缺乏自身队伍建设的内驱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怎么上得去?
其次,从2008年开始,为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的和谐均衡实施,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编制和实施城乡教师交流方面也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教师编制存在城乡差别,村小按1.5的师生比,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均衡发展。分配进城区学校的优秀师范生不愿到农村任教,他们根本没有真正被交流到农村学校来工作,即使极个别被交流出来的教师,也是因为在原有学校教学上发挥作用不大,或不被领导看重的;这样的老师被交流出来,除自身背了思想包袱极不情愿之外,他们到了交流的学校,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第三,乡镇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得到吐故纳新。据本人长期工作在金鼎教育系统所掌握的情况看,本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撤区并镇开始,教师队伍“只出不进”的单向流动模式,已经延续了十多年,这 严重导致了最需要师资的地方,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反倒最先被“抽血”,所以金鼎山镇的师资至今依然“贫血”。
五、解决问题矛盾的关键——是实施“输血”与“造血”并重,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采取“输血”方式,充分利用“外资”缓解师资紧缺。由区教育局牵头,抓好教师“顶岗实习”工程,实现遵义师院和农村学校工作双赢。
大家都知道,师范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学校担心接受实习生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不欢迎实习学生,也让师范院校深感头疼。近年来,有师范院校独辟蹊径,实施“顶岗实习”工程,即以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作为自己的教育实习基地,以一年或半年为周期,派遣已基本具备从教能力的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分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任务,一方面弥补师范院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缓解部分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顶岗实习”不仅可以缩短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有利于其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需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的一个补充。
2、整合区内教师资源,将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发挥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支教或送教下乡已经成为缩小城乡教师差距(中华小学帮扶我镇的岩塘小学,长征小学帮扶我镇的下庄小学:送课下乡;),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还只是从先进学校到薄弱学校、从城镇到乡村的一种单向交流模式,还未能有效扩大交流范围,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往往还是以支教或 “手拉手”对口活动的开展形式去组织,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人事调配管理制度;学校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科性结构的改变,没有任何起色。前不久看过某省在中小学实行“换岗”制度的报道,觉得建立城乡教师互动的双向交流制度,也是均衡教育资源的一剂良方。所谓“换岗”,就是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进行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城区教师申请到支教学校任教,原人事关系和福利待遇不变,并由城区学校给予一定补贴;而在农村学校,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可以申请到城里“跟班”一年,接受城区教师指导。不管是单向的“支教”,还是双向的“换岗”,都需要强调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者作为不同的帮扶措施,应重在理念、管理、方法等软件上提供支持,而不是仅仅以此补充农村学校教师的缺口。支教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对被支援学校的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特色教研方法、特色管理经验等介绍到被支援学校,通过一个人带动一帮人;进城“跟班”教师也要抓住与城市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另外,也可定期开展一些城乡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使广大教师在互相交流中不断成长,共同提高。
3、增强“造血”功能,继续抓好自己学校名师的培养。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确保农村地区教师派得进、留得住。
2007年,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读师范,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从教,从入口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我们也知道,地方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教师岗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部属院校,也就是说,靠部属院校师范毕业生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免费更能保障他们到农村任教,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师范院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三定向”政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分配政策,可以保证农村师资的来源,而且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也是解决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紧缺的一个途径。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得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农村在职教师。至2006年底,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已达1043.8万人,其中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占81.7%。这一具体现实的国情,对实施有效培训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远程教育、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国培”、各类地方性培训等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建 设好教师专业学习的网站,以教育网站为平台,依托“校校通”、“城域教育综合信息平台”等网络,将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名师讲坛”等学术讲座资源上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不同学校的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或者组织由软件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队伍,充分挖掘优秀教师的教学潜力,将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建成名师资源库,供广大农村教师借鉴使用。
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抓得紧,落得实。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自己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素质。教师培训要从提高教师的“双素质”角度出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既要有一些教育学方面的通识培训课程。又要有一些相关学科专业课程,要将教育专家、教授的理论讲授和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实践经验介绍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培训是教师的义务,既要出时间精力,还要出钱,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不少教师颇有怨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免费培训,可以有效激活教师的潜能和内在学习动机,变教育行政部门被动的“要你培训”为教师个人主动的“我要培训”,培训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6、培养乡镇学校自己的名师,充分发挥“名师”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应有作用。遵义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组建了名师队伍,近年来,市区级名师队伍在建设遵义教育强市,教育强区,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金鼎山镇有市级名师3人,区级名师3人,仅仅通过他们,要改变目前我镇教师队伍现状,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名师,市区要管理他们,也使用他们,平时给他们有指定的培训和学习任务,很少承担自己所在学校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说穿了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因此乡镇学校必须要培养和建立起自己的名师队伍,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评选和使用,落实经费待遇,接受地方政府统一管理,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第五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命题,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术报告比比皆是,行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阵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团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条件比较艰苦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欠佳,教育资源匮乏,公平教育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一、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教育家,学者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
【】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1。
霍礼强(2011)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缺乏政策与制度的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
【】识淡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2。
周红(2010)在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乐观,表现在教师资格标准偏低,职后学历提高培训“学教不一致”现象严重,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
【】结构不合理。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3。
黄翠华(2010)在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良好,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多数农村教师虽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加上教
【】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4。
胡秀平等人(2011)在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教师素质相对偏低,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有水分,所学非所用,尤其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不能真正弥补教学缺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也难以分享优质培训资源。所以,必须立足农村以及农村教师实际,着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
【】推进农村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5。
沈蕾(2010)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的研究中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有,自身素质不高,农村条件比较落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意识
【】普遍淡薄,农村教师压力大6。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结 1.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2.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3.农村教师素质偏低,职业道德意识缺乏。4.农村教师资格标准低,达不到专业要求。
5.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6.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7.所学非所用,学教不一致。
8.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9.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展望
教师的成才是岗位成才,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中学”是岗位成才的根本途径,行动研究是岗位成才的重要形式。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通过系统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来实现。所以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块,可以根据具体的培训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反思,总结出有利于教师学习的策略进行推广,为我国广大农村的教育事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以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从最基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开放农村人民的思想,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1,(3):3-12.[2] 霍礼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17-19.[3] 周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3):72-75.[4] 黄翠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0,43-44.[5] 胡秀平.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J],2011,3:6-7.[6] 沈蕾.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J].铜陵学院学报,20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