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14:2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

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体系之上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身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生要以探究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学习过程作为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此外,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反馈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在师生之间进行,多带有服从与命令,接受与灌输的成分,学生难以正确、充分、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

性。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2.教师: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

3.学校: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

四、研究内容:

实践操作活动是指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也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要求,体现了“做数学”的数学教学理念。由此,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实践操作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提高实践操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实验氛围,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研究难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缺乏合理灵活的处理;教师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

2.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六、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实践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2.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实践意义:

1.使学生树立动手操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动手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七、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于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文献法,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内的定期研讨,在计划、行动实施、反思调整、总结的螺旋发展中,将课题研究不断完善、深化。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操作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归纳原因,找出策略。

观察法:对学生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原因。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形成理性认识,每阶段撰写总结、报告、活动方案等。

案例分析法:不断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验证和思考设计的可行性。文献法:利用文献法学习收集相关理论并进行实践分析。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04——2017.06)

(1)学习有关理论,制定研究计划。(2)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09——2018.06)

(1)采购理论书籍并请专家指导。

(2)开放课堂,邀请其他教师随时听课,及时交流,进行评价指导。(3)在实施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环节,并撰写专题论文。

(4)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准备结题材料。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8.09——2019.02)

整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王瑞琦

组 员:兰玉进 陈文达 赵 倩 王芃芃 葛玉明 蔡永闯 周德洁

包 丹

第二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普格县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 罗如敏

【内容摘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利用目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效 校本培训 目标教学 三维目标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经过深入推进,我们发现我校孩子的成绩不是进步了,而是有所后退。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质量关注,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由于环境所限,连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更缺少见识,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而忽视基本方法的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基本习惯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纪律性,缺乏勤奋刻苦等良好品质。由于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010年是普格教学质量年,我们于2010年3月开题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知识、能力、思想方向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课时目标,学懂知识、习的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每堂课能够学到一点东西,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使学生素养逐步提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围绕教师能力我校开展了许多校本培训。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全教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测试。我们课题组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经过学习,我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会给孩子一个误导,比如:教学生学生字,一边叫学生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自己的手插在裤兜里,自己都随意学生怎么会认真;又比如,用食指放在嘴前比大声叫安静有用。

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主导作用,向40分钟要质量,把三维目标落实下去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我县的科研成果“目标教学”为基础,采取

第一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先布置学生自学。我班学生预学有七件事,一是读通课文,二是勾出不认识的字词,三是勾出要认的字,并注音,四是标注自然段,五是写生字并给它组两个词,六是读课后词语,七是再读课文,在不会的地方进行批注。老师一说预习,孩子们形成了习惯,就知道要做七件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做上问题小泡泡,问题可以教师向学生提也可以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允许发表不同见解。第二步:分组讨论,启发诱导。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三维目标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不失时机得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辩论等活动。特别是口语交际、老师引导后学生先行思考,分小组讨论,相互提意见,再推荐代表上台汇报,效果自然好得多。教师最后充当节目主持人点破迷津,深化主题,如我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我引导太阳照到鲜花、小树、小朋友、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鲜花、小树也在盼望着可以看出太阳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太阳的孩子,应该友好相处。学生理解了主题,我又能接着提问,你跟随太阳到别的国家,见到小朋友,你会说什么?学生回答:我们要友好,我们要和平,不打仗,这样一来,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得到提升,达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步:及时检测,反馈评价。检测既是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产生心理满足获得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每堂课最后5-10分钟,一般都有教学目标达成练习,由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相互批语,对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先让学生评议,教师再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然后自我纠正。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可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第四步:讲课、说课、评课一体化,“教而不研则浅”。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时重视身边资源的应用,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上示范课,每周必上远程教育课,重视说课,很多老师会上不会说。一次,一个老师说课只用了三十秒:“我这堂课有2个目标,一个是学生字,一个是关注事物的变化。没有了。”为此课题组带领大家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我们的老师到阳光小学应聘对方要求15分钟讲课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这种讲课就是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三维目标。

3、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经过多次学习实践老师们的业务得到提高,其实说课就是一种教学反思,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达成方法措施还思考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引起的尴尬。找准成败之处,分析成败原因,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题组教师还组织观看了电影《小孩不笨》并写出心得体会。马乌子老师写道“孩子不好管,老师不好当,父母得用心,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认真的华语老师,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字典,抽出自己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但是还是不能教好学生。反而成为学生的眼中钉。让我在心底呐喊:怎样才算一位好老师,怎么才能教好学生。”我在观后感中写道:“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上课多表扬一个学生读书大声,班上小声也会变大声;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他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对现代新的理论了解和实际操作还有一定距离,其次三维目标在各层次的学生身上体现不够,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苏格拉底《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论》、“于永正《教育思想》、吴正宪《教育理论》、《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

(一)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1、通过翻阅书籍、查阅网上信息等收集有关“动手实践”的教育理论知识,向老教师学习。

2、选择适合“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然后给自己的师傅上一堂公开课,讨论怎样的动手操作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对不同的课型如: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进行研究,概括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教师尽量使用身边的操作工具,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培养敏锐地收集“动手实践”所需的工具;

2、注意培养操作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眼到,脑到,嘴到;小组合作要先独立思考,再分工合作,最后评价、小结。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实验法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调查出“动手实践”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量来反映。

2、座谈会谈话法

我利用班会和上课时间对我校三(1)班和一(1)班学生开几次座谈会。因我个人原因没能对小学部6个双语班开个座谈会,但我认为这两个班的情况也大致的能代表整个小学部民族班的情况。这几次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学部1、3年级双语班。

四、调查结果

通过多次与教师、学生座谈的结果显示,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数学课的兴趣很浓厚,课堂上都急于表现自己,但成绩不是很理想。通过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大部分孩子比较爱玩,不喜欢课下下功夫,好多家长也不喜欢管孩子管的很严,他们以传统的教育模式看待现在的孩子,以为做完作业就可以了,也不喜欢检查孩子的作业,就算有少数几个关心孩子的家长想检查孩子的作业,但也有力不从心的现象。所以在考试中,孩子经常拿不到分,要么不明白题意,要么因马虎、不认真、不检验导致写错题而扣分。

在这短短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中,我积累了一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但也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

在这一个月,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的起点,掌握师生教学的具体情况,我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形式,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貌似热闹、自主的操作,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一堂课热闹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久而久之,既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又使教师对操作活动失去信心,重新使用传统教法。另一方面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

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2)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标不明、兴趣转移、手脑不能并用等现象。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不够强,课堂的秩序不能保证。

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得出存在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没有明白动手操作的目标和实际意义,往往只追求操作结果,而没有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还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做完一个完整的实验需要的时间很长,导致一节40分钟根本就不够,经常会出现拖堂现象。

(2)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我将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内容确定为:

(1)形成操作活动的基本模式。

(2)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3)总结操作活动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完善课题研究制度,扎实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

1、建立课题组,形成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的正常有效开展,离不开对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课题组成员落实实验教学的任务和分管责任。

2、加强对教师操作活动的指导,形成操作制度

(1)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操作内容。如:建立某些“起始概念”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及形体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立;推导抽象的法则和公式;较难理解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知识。

(2)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设计好操作步骤,以及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要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内部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复述操作过程,通过语言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思维。

(4)操作学具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适时,就是要注意把握操作契机;适量,是指学具操作不可滥用,不要搞的琳琅满目,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使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

3、通过多种活动研究操作方法,改进操作

组织教师备课、说课、讲课、评课。通过多种活动总结研究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的操作实效。

4、建立实验档案,注意资料积累,认真总结经验

实验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操作能力测试的数据,实验教师的优秀教案,精彩片断、数据实录等资料,每学期要求每个实验教师撰写1—2篇经验论文,学期结束时,实验小组要对实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回顾成绩,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深化意识。

5、运用恰当的研究措施

课题的研究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手段,辅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力求研究的客观、合理、有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在每学期开始,要求课题组成员都将本学期的教材通读一遍,梳理出操作性的相关内容,然后在确定好本学期的研究课。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施,并在不断反思中总结研究经验,提升研究能力。做到“工作就是研究”。

(2)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们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数学教研之中,每学期,都围绕研究专题设计“特色化”教研内容,开展了教研沙龙、案例分析与反思等活动,内容突出个人思考、同伴互助。

(3)教师的个体研究和课题研究的整合。

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要引领教师进行研究、反思、总结,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教师的个体研究也要和课题研究整合。有了课题的引领,教师平时的教学研究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平时的课堂教学、研究课的教学,教学案例的反思等,课题组都要求教师围绕课题展开;有了课题的引领,教师平时的理论学习、教学论文的撰写就有了明确的内容。教师的个体研究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发展,课题研究的指导也促进了教师个体研究水平的提升,实现了课题研究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初步形成的有效性操作策略:

策略

一、规范操作常规,促进有效操作

动手操作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只要一操作教室里就非常热闹,有时候教师都控制不了局面。由此看来,建立良好的操作常规是很有必要的。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尝试,初步制定作常规。

(1)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有没有准备好,此时教师也准备一些提供给忘带的学生。

(2)在教师没有要学生拿出学具前,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规定课桌上从左到右依次是数学书、文具盒、学具。);

(3)在动手操作之前,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听到老师说开始再动手,当老师喊停时,学生应及时停手。

(4)在操作中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收学具时要归好类,轻拿轻放,不能乱扔。

(5)操作后保留结果,讨论完再把学具推向一边, 待课后收拾等良好习惯。

(6)注意操作的 秩序、纪律,控制操作的时间等以外,还要来回巡视指导。

(7)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活动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让学生说说操作所得出的结论。

策略

二、改进操作材料,促进有效操作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他们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操作活动的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选取简便易行的材料,用好现有的材料,挖掘生活素材,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灵活创新,就会促进操作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

(1)选取材料,突出易行

平时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像研究课、赛课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去制作精巧的教具、学具。越是简便易行,越能受到老师的青睐。如:老师用可伸缩的天线制作活动角、用卡纸制作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等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学具却能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现了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这些简便易行的操作材料的使用,教师减负了,课堂操作的实效却提高了。

(2)用好材料,着眼有效

以实验教师张雯雯教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为例。创造性的设计了“量角 — 观察量角器 — 疑问 — 画角 — 认识量角器 — 量角”教学程序,尤其是在纸上用量角器画角,令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觉地感悟出“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去重合在一起”。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一隐藏在操作技能背后的本质原理后,学生也就自然而

然地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同样都是教学运用量角器量角,张老师的设计不仅有技术,也让操作活动收到了最好的效果。只要我们从学生出发,从操作的实效出发灵活地使用教具、学具,就会促进操作活动地有效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挖掘材料,强化实效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为例。实验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另辟蹊径,运用“手”做为操作的素材,将复杂的问题生活化、简单化。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把原本抽象的规律依附于自己的“手”。这样的设计教师轻松,学生愉快,问题在“信手拈来”中得到解决,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久远的。

策略

三、优化语言指导,促进有效操作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要提高操作活动的质量,教师务必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艺术。因为教师的语言指导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操作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在操作活动,教师语言指导时要注意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和怎样观察)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在操作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力求做到具有准确性、形象性、幽默性、激励性。

策略

四、设计操作活动促进有效操作

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供给学生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的活动。操作过程应体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选择符合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1、验证性操作活动

这类操作是教师先讲解、演示、归纳,再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验证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形式。操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2、探索性操作活动

这类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或图片进行摆弄、操作、尝试,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知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目的性。

3、创造性操作活动

这是提供某一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开展具有多种选择性结果的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非常突出,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在组织数学操作活动中,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特点,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根据需要将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或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以发挥各处的优势和整体功能。

策略

五、及时分析总结,促进有效操作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成为活动了主角。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构建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即完全由他人做主的学习而言的。对于自主学习,国内外的理论界有多种的解释,归纳其观点,有以下的共识: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生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关键词:

有效性 自主学习研究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走向新世纪,面临的是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就教育而言,必须用“主动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达此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当务之急。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再说,学校教育只是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本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二)善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组织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A、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B、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C、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A、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B、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C、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我们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公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

在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数学学习中的成果记录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缺陷,同时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习中有等靠思想、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通过评价激发其自我意识,培养其自觉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思考、讨论、自学、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靳玉乐教授:“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禹旭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校报,2009(期).

第五篇:2013-2014《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计划

《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研究计划

(2013.9——2014.9)

一、指导思想:

《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验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现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和总结阶段。在 2014,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标:

⑴通过对“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聋校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美术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

⑵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可持续发展,以美术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美术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地促进低年级聋校学生美术发展的教学模式。

⑶促使聋校的小学美术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措施: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研究计划。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

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6.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

7.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8.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安排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制订2013课题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2014年1月——4月

1.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在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2.项宁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3.边清清老师上课题研讨课。2014年5——6月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请教资深教师指导课题的研究。

2.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3.宋小千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4.钟丽丽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参加课题组的交流探讨活动。

6.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014年9月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课题组总结会议。2.收集资料,归档。

五、研究策略:

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

2、随堂听课,评价有效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聋校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