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班级 2。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班级
和谐的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的教育产生,和谐的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和谐的校园由和谐的班集体构成,和谐的班集体靠学校德育工作者来构建„„
人本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思想。这种思想与我们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十分契合,对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也是十分有效的。
所谓和谐就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在一个班级中,配合的适当,既应包括学生的自我配合,也应该包括科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配合,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这三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一个和谐班级的创建离不开班主任在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之间关系的协调,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一、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当班主任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至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但按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同样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任何忽视科任教师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与有没有一个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科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而一个和谐的班级更离不开科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首先,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科任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应该艺术性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教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上几节课。只有这样,科任教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而不是只盯着本学科。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否则,科任教师服务于班级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化解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而对矛盾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安抚一个教师而对另一个教师评头论足。一般来说,科任教师之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作业的布置了。对于时间的分配,我们要尽可能地充分讨论,统一意见,拿出具体的方案,使各学科的时间安排都有章可循。至于各学科作业的问题,我的做法是专门制作一个作业记载本,由学习委员负责记载每天每个学科的作业情况,并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这样,一方面科任教师可以根据当天情况,及时调整作业量;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全盘掌握,及时协调。
二、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按照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点,如果科任教师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由于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这就使得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比较单一。班主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使科任教师及时掌握班级整体情况。
与科任老师交流时你会发现,很多老师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往往也是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和学生都互相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出现矛盾。你可利用月考分析会的机会,把班上的基本情况对所有的科任老师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如全班总的学习情况,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班干部配备,突出学生的表现等等,尤其是那些有突出个性,或者说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让科任老师对本班有大概的了解。把各学科的科代表召集起来,作一次培训。让所有的科代表清楚,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交作业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当班级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要积极主动地与科任老师联系,反馈同学的意见给科任老师,同时也要做好同学的工作。此外,也可利用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场合,经常性地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
第二,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一方面,如果是科任教师的问题,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让学生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
另一方面,若完全是由学生错误而引起的,班主任可先冷处理一两节课,在谈话过程中先挖掘一些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说说其他教师对他的看法及评价,尤其是与他发生矛盾的教师对他以往肯定的评价,然后才让他找找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不但会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处,而且会有所行动去改正它。
此外,感情的沟通也很重要,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比如,各种班级活动邀请科任老师参加等等,通过活动来提供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加科任教师的班级认同感。
三、以人本为理念,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基于这样的理解,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主张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班主任必须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得好,“绳以规矩,始成方圆。”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很难想像的。每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想方设法制定出一个班级管理制度来。要想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现实。只有适合学生,能够起效,才是对的。简单地讲,班级管理制度必须遵循规范、合理、适用的原则。规范是要求符合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合理是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是要与班情相适应,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把以前自己带班制定的管理制度,依据以上的原则做一些简单调整后,交给学生讨论。很多老师可能忽视了学生讨论的过程,其实,学生的讨论不见得会对老师提供的管理制度作多大的改动,但经他们讨论认可的东西,学生更好接受一些。否则,学生可能在潜意识中,认为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自觉不自觉地会有一些排斥。
其次,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可能很多老师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关进牛棚,可牛怎么也不进去。他的女仆拿着一捆嫩草,把手指放进小牛的嘴里,小牛吮着手指,闻着嫩草的清香,乖乖地跟着女仆走进了牛棚。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顶牛”现象。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学习爱默生的女仆,去了解“牛”的喜好、需要,才能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一般来说,在开学的第二或者第三个星期(完成班级管理制度之后),做一个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新阶段的学习有了一些了解,也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可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或者定期的调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信息。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使每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和完善。
此外,班主任也要注意把学校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比如,不管是学校的卫生评比,还是校运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本来是学校对班级、对学生的要求,但通过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却可以把它变成学生的需要。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是愿意在一个处处落后的班级,还是一个事事争先的班级?学生当然回答要事事争先。那么在活动中拿出行动来,奉献自己的力量,维护班级荣誉,刺激学生形成“争先”的心理需求。另外,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学校评比的每一项都是我们本就应该做好的,做不好就是自己出了问题,从而把学校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需要。其实,不管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都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转变呢?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无疑是最主要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知识点,不管老师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可能还是有些学生不注意,但如果我们告诉他,这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学生马上就会重视起来。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内化过程,学生有考试考好的需要啊。
再次,在组织学习方面,班主任更要注意立足班级整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要学”。利用学习动机调查表对学生做了调查,然后通过班会对学习动机做一次讨论。其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必要的,要使学生“会学”。一方面,让班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来做讲座。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到了初四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晚上学到一、二点钟,早上五点多又起来,严重影响了白天的学习效率。
最后,培养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班干部队伍,是我们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基础。班干部既要靠发现,也要靠培养。俗话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创造发现班干部的机会。在让学生讨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来负责,然后让所有报名的学生自主分配和协调各自的工作。对班主任来说,发现有班干部潜质的学生,就要创造一切机会让他展示自己,树立威信。此外,学生干部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在管理的很多方面都存在误区,这就需要班主任利用班干部会议、课后谈话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班干部的选拔上,绝对的民主选举不一定合适。尽可能保持班委会核心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的选举来进行调整。
有了一支高效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大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哪怕有时候犯点错误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行了。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老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吃一堑,长一智”,那就能够不断进步。班主任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也要放手。班主任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还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班级管理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创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总之,人本主义尊重教育过程中所有“人”的因素,创建和谐班级需要我们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事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敬业精神,采取措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崇尚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非常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在教学中的心态,不应只面对少数优等生,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应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还应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在教学中,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打击的方式,课堂上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前巧设练习题,对好、中、差生配备难易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题可做。当他们取得成功和有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他们看到教师鼓励的目光,听到教师表扬的语言,学生们脸上露出微笑。这样,无形中对学习就更感兴趣。每次批改作业和测验后,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在心里上打上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当然对学生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简单的表扬,使后进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只要好好学,也能学好。而对学习较好的同学,则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让外来的动机及时转化为内在的动机。
竞赛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教学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游戏和比赛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如看谁期未考试能第一;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问题时,看哪个小组先得出结论:课堂上回答问题看哪行举手的同学多,且回答正确率高等等,造成一种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气氛,使学生内心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转入兴奋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三.创造环境,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著崇尚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会给学生创造温暖的环境,会用诚心对待每位学生。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是每位教师应尽的基本职责。冷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你可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开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你会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会时时感动着你。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你还可以开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你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一下补充介绍。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
再者,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如:四年来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临毕业时会收获感动。临毕业时,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发来一封短信,信上说:“四年,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真诚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
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 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激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浅谈2+5+2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试用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教学的2+5+2教学法在本校应运而生。
“2+5+2”中的第一个“2”是教师提前两分钟候课。“2+5+2””的“5”指的是最后五分钟测试当堂的重点内容。“2+5+2”中的后一个“2”是指在下课后教师滞留两分钟,这两分钟是为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准备的,在这两分钟里,教师即可以为这些学生点拨疑难。
激活课堂要求1。导入带兴趣,人人参与; 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3。信息反馈畅通,结尾有成果。4。疑难解惑,及时点拨。
一、兴趣导入,人人参与---2分钟
长期以来,对如何更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从而使“45分钟课堂”的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效,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校研究的课题。我们知道:Well begun is half done。几年来,我们采用了2+5+2课堂教学法。充分利用上课前教师提前两分钟候课这段时间使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例如:课前给课代表布置这两分钟的任务。1。领读单词句型。2。测验上节课所学内容。3。讲英语小故事。4。表演对话等。只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本的学习。我们尝试了这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本,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 One, Unit 5为例:标题为Is this your pencil ? 在学新课之前,我给课代表布置了任务:将同学们知道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罗列在黑板上,并把学习用品拿出来说一遍。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单词。在以后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对话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方式多样---38分钟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如果没有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应该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听老师、背诵、读课文。而应该采取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以Book One, Unit 5为例:1。课前你可以收集一些学生的(也可以包括教师自己的)文具,课上让学生轮流找物品的主人。2。找学生轮流到黑板上话教室里的任意一种物品,其他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猜所画物品,看谁能在画完前猜出答案。3。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把四个同学的物品混在一起,然后请小组中每一个同学挑出自己和同学的物品,看谁花的时间少。这时候他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做这些事情,对对话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信息反馈畅通,结尾有成果---5分钟测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教师既要精心设计课堂还要设计信息反馈内容。这节课的效率究竟如何,通过最后五分钟的测试就可以知道了。5分钟测试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督促。因为教师会为了让学生最后五分钟的测试达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会想尽各种办法使这堂课的前四十分钟凝聚精华,并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这“精华”。而学生呢,也会为了让自己顺利通过测试而更加认真的听课、学习。所以这五分钟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测试内容是本节课精华。以Book One, Unit 5为例:通过上述几个环节你可设计这样几个题来测试本节课的内容:
1。--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它是一支钢笔。--怎样拼写它?--P-E-N.2。--请问,这是你的铅笔吗?--是的,谢谢。3。--请问,那个是你的橡皮吗?--不,不是。
4.--这个是他的书吗?--不,不是。它是她的书。5.这是我的直尺,这是你的铅笔盒,詹妮。
四.疑难解惑,及时点拨—2分钟
“2+5+2”中的后一个“2”是指在下课后教师滞留两分钟,这两分钟是为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准备的,在这两分钟里,教师即可以为这些学生点拨疑难还可以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更敬佩。这对今后的教学帮助非常大。俗话说“信其师授其道”吗?另外,如果一个学生的疑问或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他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久而久之,他将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一个名符其实的差生,美好前途也将从此与他绝缘。这是任何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不愿看到的。我们和学生通过交流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运用知识。2+5+2不愧为一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以人为本 缔造和谐班级
参考资料: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以人为本 缔造和谐班级
——高三毕业班管理之我见
摘 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缔造和谐班级,既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符合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实际需要。高三学生面对高考的沉重压力,心理负担特别严重,尽管是起早贪黑的埋头苦读,但仍有不少学生对高考是患得患失,寝食难安,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要使高三学生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和谐的班级氛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来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呢?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当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分别从老师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家庭与学校间的和谐四个方面作了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三毕业班 和谐班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党的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了出来,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新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缔造和谐班级,既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符合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实际需要。高三学生面对高考的沉重压力,心理负担特别严重,尽管是起早贪黑的埋头苦读,但仍有不少学生对高考是患得患失,寝食难安,严重影响了高考的质量。要使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和谐的班级氛围是根本保障。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匀称。”长期作为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一直把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作为班级管理目标。尽管字典中对和谐的解释只是廖廖几字,但实际上和谐的含义要比这丰富和深刻得多。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和谐应该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积极向上。班级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有良好的沟通气氛和人际关系,班级很融洽,很安全、很自豪。它具体应包含四个方面:老师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家庭与学校间的和谐,在这四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一个和谐班级的构建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对科任老师间及家长和学生间的协调。
第一,以人为本,协调好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班主任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至于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任何忽视科任老师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一个有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科任老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并信任科任老师,提高和维护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师生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作为班主任,应尊重和信任科任老师,即使他(她)是特别没经验的青年教师,也不能一味的以己律人,苛刻的想把科任老师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应作好全局统筹,按学校和年级的要求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范和目标,科任老师的工作只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
参考资料: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展就行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意识,耐挫折能力也很差,往往会把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部归结为老师的原因,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此,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科任老师,提高和维护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发现科任老师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时,也应坦诚的亲自找科任老师交换、沟通,而不能一味的在学生面前大谈老师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因为,即使是班主任一句无意的话,也有可能完全摧毁科任老师好不容易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威信,这样不仅不利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更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
2、班主任应艺术性地做好科任老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老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是上几节课。只有这样,科任老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而不是只盯着本学科。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否则,科任老师服务于班级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磨心”作用,协调好各科,打好高考的总体仗。从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其各学科的单上线人数均远远超过总上线的人数。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的高考形势下,6-1=0的道理。所以各科任老师间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化解科任老师之间的矛盾,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而对矛盾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安抚一个教师而对另一个教师评头论足。一般来说,科任老师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作业的布置了。对于时间的分配,学科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讨论,共同研讨学生各科的增分空间,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充分做到“保优扶差”,各科均衡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个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科任老师队伍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又尤为重要。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尤其是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
1、尊重爱护学生,互献真情。
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好学生乃至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监工。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教师应具有慈母般的爱,通过赞扬和激励不断鼓励学生。”班主任必须具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力求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并不是令学生仰视的说教者,而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平常人,有不少的缺点,也会办错事,但我一定会不断的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就是这个班的一面旗子,无论在高考的这段路上,遇上什么大风大浪,我都将与你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我这面旗子将永不会倒下!我这样感染着学生,使他们理解我,支持我做好班主任工作。老师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应作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口服心服,乐于改正。相反,若是不明事理就乱批一通,或者讽刺挖苦学生,那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引起恶性循环。
参考资料: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2、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过去的教育一直强调“师道尊严”,师生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往往使教、学成为一种压抑的活动,而在沉重的高考压力下,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考学子减负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还要作他们的益友,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更希望老师能“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应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推心置腹、诚恳相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来看待,关注他们的一切,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
第三,以人为本,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级,其主要成员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所以学生间的关系,对一个班级是否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也很重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创设团结友好、严肃活泼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视班为家。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在班上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好、良性竞争的好风气。
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备战高考时,要充分做到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课余时健康、文明的休息,并积极锻炼身体,以保持最佳的状态迎战高考。
第四,以人为本,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要搞好教育教学,光靠学校、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受到的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家契尔那葛卓娃说:“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职业责任,就是组织和家长的合作。”那么,该怎样和家长合作来教育学生呢?
1、不要损害家长的感情。让家长充分了解和信任学校老师。作为班主任,要使家庭与学校间和谐,应做到“将心比心,以情动人。”让他们在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孩子关心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的铺垫。
2、引导家长注重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学习成绩是否上升,而缺少了心理的沟通。特别是高三学生,在高考的沉重的压力下,回到家听到最多的还是“学习怎样啦”、“一定要考上大学”等话语。为此,心理问题甚多。班主任要告诉家长应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当然,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学习的学生,还是要增加一点压力,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同时也要降低过度的期望,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有底。
3、教育学生尊重家长。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质的不同,使不少家长和学生间存在着代沟,甚至于有些家长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女子。导致家长与学生间的关系恶化,互相对峙。为此,班主任应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多作换位思考,对父母多持一种感恩的心态。
参考资料: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总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殊途同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相信,只有在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班级中,高三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在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一切不和谐的音符吧!
主要参考文献:
张近四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的班级》(网)
2005年班主任德育论文集 任枫 《用我的真心换你们的笑容——做班级管理的真心英雄》
2005年班主任德育论文集 卢尔聆《班主任工作随感》
参考资料: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创建和谐企业,以人为本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总结
根据文件精神要求,我中心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及时制定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方案,成立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小组,为维护中心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一步推动中心的快速协调发展,现将中心创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健全
我中心按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100%,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完善了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按时发放工资,维护职工权益
我中心认真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和作息休假制度,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未发生拖欠工资或职工工资低于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三、依法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我中心依法为职工办理按规定缴纳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四、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职工代表会议制度,让职工积极参与中心经营、决策,并注重职工监督工作。
五、营造和谐的用工坏境
一是定期发放劳保物品,二是重视职工生产设施建设。
六、企业合法经营,创建效益。
我中心在经营范围内依法经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宁鑫城建筑材料检测中心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doc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
古丈县罗依九年制学校向继云
总结一年来的管理经验,我校逐步形成了“七个校园创建”的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强化责任,创建主人翁型校园;完善内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重视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教学管理,创建质量校园;坚持德育为首,创建文明校园;积极开展艺体活动,构建活力校园;服务育人、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创建满意校园。
一、以人为本,强化责任,努力构建主人翁型校园 我校坚持以“安全为重、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确定了“勤思、博学、文明、守纪”的工作宗旨。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说主人话,做主人事,尽主人责。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书面材料、面对面的形式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议。从而形成了人人是学校主人的良好局面。同时,注重“情感管理”,行政人员经常与教师情感交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产生“合力”效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做到:商量、计算、倾听、沟通、公开、监督、服务七个环节。即做到制度大家“商量”出来;评优评先、晋级晋职“计算”出来;广泛“倾听”教 1
职工、学生和家长的声音;对话沟通在学校行政与师生间不间断地进行;让教职工对学校的大事小情有知情权;校务公开广泛接受监督。始终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
二、完善内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型校园
我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资源和师生潜能,使师生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1、严格实施分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教职工根据各自的分工和职权,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及每月的工作要点,按职分责,抓好落实。
2、实行教师值周制度。要求值周教师负责本周内每天集会的训话和校园内巡查。主要巡视、督促、检查班级纪律、卫生、学生出勤、学生就餐、就寝情况等,组织、带领、指导值周生检查等。
3、规范了教师办公秩序。每名教师都能自觉执行学校提出的各项管理规定。如:考勤签到制度、请假制度、教师工作制度、教师校内常规“八不准”,自觉遵守学校每天22时前归校的作息时间等。
三、建立责任机制,做好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牢固树立“安全是天”的责任意识,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首要位置。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学校设备安全、教育教学、集体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安
全及交通安全等。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及征文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防患于未然,杜绝了学校各种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教学管理,教研兴校、创建质量校园
1、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始终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督导检查上。从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全程督查。
2、加强教研活动。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实施了骨干教师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我校有州级学科带头人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名;为了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学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开展一系列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以及各类赛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成立出题小组,建立科学的命题制度,促进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迅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凡外出学习或参加观摩课等教师回校后必须在全体教师会上分享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外出学习效果,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视野。如请我县民族中学的骨干教师来我校传经送宝等。
五、坚持德育为首,创建文明校园
1、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特别是加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2、德育工作坚持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学生能学习一种技能、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3、坚持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必须家访至少3名学生以上,路途远的家访,学校提供车费和一顿饭。通过家访,能使学校的一些决定能及时的与家长取得商量并得到理解与支持。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
4、积极开展班级篮球赛、广播体操比赛、黑板报评比、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校园通讯员评选、红歌赛等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学期我校还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要事件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教育,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积极开展艺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建活力校园
1、抓好了体育工作。上好了常规“两课”、“两操”,确保了规范和质量;抓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让全校师生都动了起来。
2、上好了卫生健康课。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的身心健康的宣传指导。学校每期要上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知识与青春期知识的讲座,做好了各个季节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传染病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
七、服务育人、为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创建满意校园
1、加强财物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政策和审批制度,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勤俭持家、当好家、理好财。
2、抓好公物保管。建立公物管理规定及登记帐册,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帐目清晰。节约了能源,杜绝了浪费。
综上所述,在我校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与先进的教育模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齐力同心、锐意进取、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提高办学水平,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1年2月16日
第五篇: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普安县白沙中学匡维龙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的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势在必行。创建和谐校园是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而进一步整合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创建和谐校园,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则是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国家兴旺的根本保证。因此,只有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调控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学校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贯彻和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联系中学教育实际,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
一、强化干部民主作风,创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机构,如果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因此,正确处理好管理干部与学校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干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学校各种矛盾关系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矛盾关系,它的存在,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校长是灵魂,班子是关键,教师是根本。学校内部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其次,领导班子必须增进团结,积极配合校长工作,强化干部民主作风,形成领导合力。在思想上,通过学习不断强化民主意识,树立群众观念,提高民主作风的自觉性。做到公平处事,诚恳待人,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实际行动上,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容人容事,不拘小节,淡泊名利,淡化权利意识,任人唯贤,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在管理岗位上,要着重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
1和谐统一;在依法治校上,要把各种任务和要求与教师的情感、态度、礼仪、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工会组织和教代会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并在全体教师中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倾听和集中群众正确意见的观念,做出符合学校实际和多数群众意见的科学决策。通过广泛交流、换位思考等方式了解教师所需,从而真正创建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
二、强化教师集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和谐的同事关系。
教师是创造学校和谐人文环境的中坚力量。因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会时刻影响着学习文化的生长。如果学校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教师人际文化,它就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滋润方式,给教师以深刻的影响,促进教师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文化的生产。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一方面靠行政手段进行最基本的调节,一方面靠教师自然融洽与自主交流。在利用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的同时,要运用好教师道德的这个调节手段。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要时时以代表整体教师形象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处处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之间还要克服“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建立起同事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学校要设法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频率,提高教师间的交往合作水平,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体验自己与集体和其他教师一起努力取得的成功。增强教师的集体主义感和自豪感,以促进和进一步改善和谐的同事关系。
三、强化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从教学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教学行动上去研究学生,充分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灵活摄取身边的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好铺垫。不断强化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是正确认识和协调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的主导因素。师生之间的矛盾,是学校各种矛盾关系中最重要的矛盾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在处理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对教学业务精益求精,还要有“蜡尽成灰泪使干”的敬业精神和一颗乐意为学生服务的热心、诚心和耐心,才能感动学生,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和爱戴。此外,教师还必须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视师为友。教学工作才能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才能有效地促进和谐和师生关系的发展。
四、强化学生友爱互助合作,创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强化学生友爱互助合作思想,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同学关系,创建和学校园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在生理与心理,政治与思想上都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治自控能力比较差。加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爱好和个性差异,以及在待人接物上的主观倾向性等因素的影响。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误解。教师若不加以引导,往往会产生摩擦,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否团结和谐,牵动着与学校和教师,家庭和家长,甚至关系到校园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的和谐。因此,强化学生之间友爱互助合作思想,是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表明,强化学生友爱互助合作思想,主要解决以下三个观念:一是使学生认识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同学之间必须树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观念;二是让学生知道,学校是一个集体,年级或班级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同学又是班级或年级的一分子,每个同学都要有关心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全面发展和整体利益而奋斗的观念;三是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同学,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己之长,助人之需,建立起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的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鼓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五、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人文关系。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所谓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强化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容校貌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强化学校共性文化建设,也包括强化学校的个性文化建设。它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综合反映,也是打造学校形象、声誉和信誉的具体体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共性文化建设,即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审美情态教育;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创建和谐走校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学校个性文化建设,即根据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学
校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其文化积淀,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和谐的人文关系,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趋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是我们实施工作的手段,和谐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目的。只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以人为本的主线,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认真协调和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和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做到干群一致,师生合力,才能真正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祖超: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6期。
2、朱小翠: 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初探 [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3期。
3、李余霞:贱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2009年5月6日。
注:此文于2009年7月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09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