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5: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

第一篇: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

2004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

在制造业信息化投资大户的名单中,机械行业并不是引人注目的行业。相比较而言,似乎冶金、汽车、电子等行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上都要比机械行业要走得快一些。然而这只是宣传比重造成的印象而已,仔细研究机械行业以及机械行业信息化,我们会发现,这个行业恰恰是整个制造业中信息化投资总额最大、未来信息化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行业基本状况

我国机械工业包括六大行业,20个分行业,271个小行业,11万多家企业,百余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职工人数近2000万,固定资产原值50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的15%。2004年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出来,但是从2003年的数据,综合考虑2004年的发展态势,是可以大致估计2004年的行业状况的。2003年,机械工业全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00.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6.05%;机械工业全年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22.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1.78%,远高于2002年平均增速22%的水平;从各月完成产值绝对量看,2003年各月均在2000万元以上;而2002年各月均不足2000万元。由此可看出我国机械工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所披露的数据,2004年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3年的高位基础上将继续攀升,机械工业各子行业将呈现出全面增长的局面。机械工业联合会预计,2004年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可望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机械工业的产销和出口创汇应在2003年基础上继续增长20%左右,工业增加值和效益也会增长15%左右,也就是说工业增加值可能超过7100亿元。

不过整个行业中的销售增加值会很不平均,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这一类看,汽车的销售量虽然依然在增长,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50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产量将达到220万辆以上,但是由于第二季度开始愈演愈烈的整体市场的价格变动因素,加上银行利率调整等因素,汽车产业的销售业绩增长会明显放缓。

但是,随着煤炭、电力、建筑等行业在2004年的持续增长,相关的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以及配套的机床产业、模具产业都会继续取得大的增长,销售增加值会是机械行业各子行业中较高的分支。其中,发电设备在国家重点工程需求强劲的大背景下,2004年的产量依然会保持乐观态势,不过2003年的产量增长率太高,在200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增长了75.88%,达到3700.61万千瓦,这是2004年很难超过的指标,预计2004年的产量有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机床方面,2003年最受市场欢迎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和大型机床,在这个市场需求环境下,机床行业表现在产品产量上突出的特点是:一般机床需求稳定;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及大型机床需求旺盛,其产量呈超常规增长的态势。2003年高精度机床产量同比增长42.51%;数控机床产量同比增长47.73%,大型机床增长幅度最高为87.13%,其增长动力来源于机床工具行业的用户如机械制造业、汽车、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对机床产品的需求剧增。预计2004年数控机床产量将达到4万台以上,各类主要机械产品都将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除以上行业外,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内燃机、石化机械、仪表、基础件等行业也是2004年机械工业企业中增幅较高的企业,它们与机床、电工机械行业一样,增幅均有可能超过全国机械工业年平均增长水平,其利润在全部利润中的比重也会高于去年同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综合来看2004年的机械行业,会发现一些特点:农机产品销售依然健旺;工程机械行业仍然持续去年火爆局面;环保机械出现明显的快速增长势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同比增长39.46%;机床行业中高、精、尖产品继续保持增长,机床产品结构调整有一定的进展;为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的机械产品继续快速增长;发电设备类产品整体保持大幅增长,发电设备2月生产同比增长148.22%,累计同比增长98.79%。由发电设备带动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器、高压开关等也都保持一定增长。年中对于2004年相关产品的增长预计大致是:农机预计增长约15%;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装载机增长约25%,挖掘机增长约40%;仪器仪表预计增长15%;机床预计增长约20%;电工电器预计增长30%~40%;重型行业电梯增长约15%,起重设备增长25%~30%;通用机械预计增长约20%;基础件预计增长约20%;内燃机预计增长约30%;汽车预计增长约20%。目前看来,这些预测是可以实现的,并将保证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率达到或者超过15%。

但是要注意到以下问题依然存在: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不小,但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建设需要;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主力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摆脱困境;关键技术过分依赖国外,自主发展能力薄弱;高技能人才的比较优势有弱化的危险;在超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大起大落的风险。信息化技术普及率尚可

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自主开发了我国第一个CAD系统——组合机床多轴箱CAD系统;八十年代初,开展了MRPII、CAD技术的应用。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部分机械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数量只占机械制造业总量的很小比例。在1.5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5%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而中小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不到5%,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机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空间。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主要以CAD、CAM、CAE、CAPP、PDM、ERP等各种软件/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应用为重中之重,相应地硬件系统也在机械行业中有了比较大的销售空间。由于CAD产品在机械行业非常早就开始了应用,而且在“八五”、“九五”期间连续受到了相关决策部门的大力推广,因此在日前科技部组织的行业信息化调查中,相关信息显示,机械行业的二维CAD普及率达到79.1%,在各行业中居首位;其次是三维CAD技术应用,其普及率接近半数,达到49.3%。

此外,机械行业信息技术系统应用结构趋于合理。综观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链条上各单项信息技术的普及率,CAE、CAM、PDM、ERP、CAPP、三维CAD和二维CAD呈金字塔结构,普及率依次为9.0%、10.4%、14.9%、15.7%、28.4%、47.3%和79.1%,其基本结构趋于合理,与机械行业企业应用及需求状况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ERP普及率超过15%,这个数字高于全国制造业ERP普及率抽查数据(10.4%)5.3个百分点;同时,机械行业CAPP、CAM、CAE、PDM各项软件/系统的普及率均高于全国制造业抽查企业的各项技术普及率。不过要注意到,这个抽查数据将汽车行业的数据放在机械行业中来计算(这是传统机械装备行业的算法,没有错误),这对整个机械行业的信息化数据必然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率偏低

虽然软件产品的普及率看起来不低,尤其是二维CAD产品的普及率甚至接近80%,但是应用比率却让人遗憾。在制造业各行业企业CAD、CAM、CAE、CAPP、PDM、ERP信息系统应用中,通过调查数据统计深度分析后发现,各行业中各种软件/系统的应用比率不同,反映出不同行业对各种软件/系统的应用频度不同,需求差异性很大,应用结构不同,并且,各种软件/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也不同。机械行业企业二维CAD的应用比率最高,达到37.7%;其他依次为三维CAD 23.5%、CAPP 13.5%、ERP7.5%、PDM7.1%、CAM5.0%、CAE4.3%。上述统计数据深层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应用的技术含量偏低,并且应用不饱和。以二维CAD应用为例,其普及率高达79.1%,但是,其应用比率仅为37.7%,差距较大。

仅仅从CAD产品在机械行业的应用看,二维绘图依然是最常用的功能,而在更高端的一些应用功能上,机械企业的应用比率却偏小,类似于动态仿真、数据库等应用都没超过10个百分点(见图3)。联系到前面的软件系统购买率和应用率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机械行业信息化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单机应用和小系统应用普遍存在,信息化和业务应用的整和程度相对松散,虽然少数大型机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可以跟国际企业媲美,但是整体来看,机械行业缺少象金融、电信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紧密整和的现象。投资分布偏于硬件 因为整个制造业中单机应用和小系统应用普遍存在,所以,虽然这两年整个制造业中软件的宣传声音要比硬件大,但是硬件采购的投入却远远大于软件和服务的投入。2003年,制造业在硬件、软件、服务方面的投入分别是135.5亿元、51亿元和28.7亿元,这个排序在2004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只可能是软件、服务投入的增长率高于硬件投入的增长率。

机械行业的投资分布跟制造业的非常一致,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机械行业虽然在逐步认识到管理软件、网络系统的重要性,但是普遍地看来,有能力购买并实施大型管理软件的企业终究还是少,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才储备、管理体制的问题。而由于大量机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停留在CAD设计阶段,所以虽然许多企业投资兴建了网络,但是网络的应用水平不高,大量的机械企业处于基础网络应用阶段,对信息化的价值诉求只是利用IT手段提高办公效率,用办公自动化替代手工作业,实现管理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应用特征是局部的信息共享和基本MIS、OA等应用,部分企业开始采用财务管理等系统和标准化应用软件。这个阶段的通信消费基本以话音为主,网络建设以局域网为主。目前整个制造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其实也集中在这一阶段。

较基础网络应用阶段稍微高水平一点的应用,是在网络环境基本具备的条件下,主要基于某些关键部门的业务需求所开展的信息化应用,这些业务需求主要是财务或者生产管理部门的需求,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是内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些企业在机械行业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企业加大了对网络的投入,对宽带接入、会议电话、新视通、呼叫中心、企业邮箱等通信方式有了需求,网络和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加大。大、中型企业是信息化重点

大型企业依然是机械制造业信息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更加迫切、全面的应用需求所决定的,是大型企业面对的更广阔的市场所决定的,也是他们充裕的资金和人才实力所决定的。

前面已经提到,机械行业有大约1.5万家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比率为15%,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业务系统建设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有了相当程度的信息化项目的机械企业中,ERP项目是最主要的业务系统项目,记者走访的结果显示,大约50%的大型机械企业已经或者计划建设ERP系统,相比较而言,CRM、SCM、PLM/PDM系统的建设水平要低得多。目前建设ERP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ERP应用主要分布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分销管理等方面,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利用ERP将整个业务体系系统地管理起来的企业不多,ERP实施后,应用水平提升最快的是财务管理,与物料有关的采购、库存管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其他方面的应用水平发展还需要提高。

信息化认识水平及采购模式 信息化认识水平

整个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目前整个机械行业的信息化队伍、制度情况是这样的:部分企业设立了信息主管,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企业内部机构、部门也在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而发生变化,一些与信息化相关的部门和主管人员有了明确的称谓和职责,计算机中心、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企业CIO等应运而生并各司其职。

在整个制造业中,信息化建设意识是高的,各个企业领导团队了解信息化,希望依靠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的热情很高。但是,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其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投资决心的重要原因。

举例来说,能够使用Internet的制造业企业,对于Internet的功能开发也存在认识上的严重不足,基本上这些企业都在使用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功能如电子邮件、信息搜集,部分企业在联通互联网的基础上建设了企业网站,但是很少有企业认识到Internet还能够帮助企业开发出电子商务、IP电话、远程培训或者呼叫中心这类功能,帮助企业省钱省力地推进业务发展。

再比如,建设门户网站的机械制造企业,对于网站本身的功能发挥存在非常大的认识缺陷,多数企业将网站作为单向信息发布的窗口,也就是说,企业对门户网的功能认识往往限制在信息发布、广告宣传这样的层面,而对于可以真正介入企业业务流程,并且对业务运行成本、业务运行效果产生良性影响的一些功能如客户网上互动、客户网上自助服务、网上办公、员工办公协同、电子商务等等应用则缺乏发展意向,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不知道有可能实现以上功能。

实际上,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认知程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上的发展。以协同设计制造技术为例,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协同制造商,“协同制造技术”从技术层面迎合了这一发展需求。但是,机械行业对于这种技术的了解程度非常不够,这导致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应用程度低。在对信息化有一定建设投入的企业中,将近40%的企业认为自己不需要或者根本不知道协同制造技术,而其余的60%中,对于协同制造的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

所以说,机械行业在信息化认识方面的整体状况是一种初期状态。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认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参差,已经完成或者部分完成信息化的企业,认识水平要比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信息化投入的企业高很多,而正是这样的差异导致已经做出信息化投入的企业,依然是机械行业中信息化投入的主力军。

信息建设倚重外部力量

今天在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热门的词汇包括CAD集成、ERP、SCM、PLM等,这些信息化内容是目前机械行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主要考虑的一些方面,也是与机械行业的业务推进关系最紧密的一些方面。

以上内容虽然是机械行业信息化的热门领域,但是实际上在全行业中实施CAD集成、ERP、SCM、PLM等建设的比率依然有限,以CAD集成为例,机械行业企业信息中心完成CAD软件/系统集成的比率在各行业中是最高的了,但依然仅为12.5%。

但是,在有限的已经上马或者实施管理软件项目的企业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多种外包实施模式。IT业务外包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专业化分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由于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特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将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依然以CAD集成为例,机械行业的信息集成工作主要由CAD软件供应商、ERP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完成,企业信息中心自己完成集成工作的情况也占少数比率。

由此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种建设模式都有所采用,并没有限制在一种建设思路之中。值得注意的是,ERP厂商帮助机械制造业完成了37.5%的CAD集成项目,这么高的比率实际上也证明ERP产品在机械行业中拥有非常广的市场认知,同时也说明ERP项目的建设促使许多机械制造企业从根本上完善了自身的信息化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证明,ERP产品或者其他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无论投资额在整个企业信息化投资中占了多少比率,管理软件开工建设这件事本身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化指数,它意味着大量硬件、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存储系统的同步投入,对于所有的IT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机会。罗列一些问题

综合罗列一下机械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我们会看到,许多企业除了存在着前面所说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以及技术认识、技术应用水平上的问题外,在系统建设意识中,“重硬件轻软件”和“重软件轻硬件”的观点同时存在,购买了成套系统软件后,却只能够使用其中很少的部分功能的现象依然普遍;盲目相信成套软件、盲目怀疑成套软件实施效果或者盲目相信只有自主开发才能适合企业应用的思想同时存在,在选型、实施阶段过分依赖IT产品、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为数不少。

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整个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突出问题。采购模式分析

根据科技部2004年年中对机械行业所做的调查,机械行业企业信息系统购买的决策流程,从原始需求(业务部门,占72.3%)的提出、立项申请(IT部门,占50.8%)、选型推荐(IT部门,占41.5%)到执行采购(IT部门,占61.7%),主要发生在企业的业务部门和IT部门;而立项(60.7%)和选型(64.8%)的批准主要由主管部门领导负责。这个采购模式表说明了一些问题:

首先,原始需求的提出主要从单位业务部门产生是正常的,但是立项申请却有相当大的比率是从单位其他部门而不是IT部门提出,这个现象说明机械行业中IT部门对于信息化需求的掌控、综合能力依然有限,仅仅能够在一半程度上协调整个企业的信息化采购行为。而这个比率的出现,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中并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或者信息部门完全处于IT设备维护与支持的位置,而IT采购仅仅是由财务部门、生产部门或者设计部门提出需求,这种立项模式是比较初级的因为业务驱动而导致立项的模式,信息化的价值诉求只是利用IT手段提高办公效率,用办公自动化替代手工作业,实现管理和工作方式的转型。

其次,选型推荐的分配比例中,有13%是单位主管提出,30.9%从业务部门提出,11.4%的选型建议由外部合作伙伴提出,三项相加,超过了IT部门提出的选型比率。这种数据分布现象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应用软件采购在机械行业信息化采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应用软件跟企业业务关系密切,所以选型建议往往由业务部门、业务领导或者有行业背景的合作伙伴提出,这种情况下IT部门则成为支持者和参与者;其二,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早,但是早期的信息化投放主要在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那个时期还基本上没有专门的IT部门,所以选型推荐依照惯例是由以上两个业务部门提出,或者由主管业务部门的领导提出,这个惯例目前依然在很多企业中产生作用,这也是大量立项申请由业务部门提出的一个原因。

第三,从超过60%的选型批准由业务部门完成,我们可以发现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最终决策的产生过程中,业务部门拥有更大的决策比重。但是业务部门直接决定大量选型决策这个现象,说明机械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归口管理并没有规范化,CIO体系没有产生足够作用。虽然决策驱动力量确实应该主要看业务部门,但是成熟的决策体系还是应该归口到CIO以及CIO领导的体系中间去,而CIO决策体系在许多制造业企业的缺失,容易造成信息建设规划不系统,信息化投入效果评价不全面,整体成本不易控制,易出现重复投资或不能保护既有投资等问题。第四,上级主管单位在信息化采购中产生的作用非常小,这是一个好现象。虽然有超过35%的立项需要上级主管单位批准,但是这与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有关系。这意味着机械行业已经屏弃了以往整个行业或者某个大企业群、企业集团进行信息产品采购时指令性一刀切的模式,更加尊重企业个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实事求是地建设信息化。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展望 信息化投入预期

制造业在2003年的信息化投入大约为210亿元人民币,整个行业未来几年的信息化投入会呈现一个持续递增的态势,2003年的增长比率为13.7%,预计2004年不会低于这个比率。造成这个发展态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长期蓄积的民间资本,配合国民收入水平的平稳增长,促使国内综合购买力持续增加,由此带来了房地产、汽车制造、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家庭消费品、电子产品等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对制造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这些因素去分析,未来几年中,制造业信息化投入会以平均15%的年增长率递增,2008年制造业的信息化投入额可能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2003年,机械行业的信息化投入额在整个制造业中是最多的,210亿元的制造业总投入中,大约13%的投入发生在机械行业,总投入额在28亿元左右。而机械行业是制造业各个子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各个子行业的发展都会不同程度地带动机械行业的发展。在当前制造业全面发展的局势下,机械行业必然会以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其信息化投入也将以不低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速度加速增值。因此,预计2004年机械行业信息化投入可能超过32亿元,依然占据整个制造业第一的位置,未来几年中也将以至少15%的平均速率增长,而且15%这个增长比率应该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各类产品的市场预期

由于整个机械行业,尤其是大中企业的ERP建设潮流正在迅速发展,而2005年将是ERP在该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因此2005年ERP产品在机械行业可能会出现投资高峰,所以可以预计ERP在所有信息化产品中的投资增长最快。同时,SCM、PDM/PLM投资增长率在各种管理软件中将会仅次于ERP而排在2、3位,但是这两类产品的投资增长率会与ERP产品拉开比较大的差距,企业在这些产品上的投资额度与ERP也是两种量级。就目前IT企业针对机械行业开发的产品来看,机械企业在ERP方面的投资量级是百万级左右的,而在SCM、PLM/PDM方面则是十万量级的。

笔者对SCM增长率持乐观估计的理由是,机械行业越来越认识到今天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会逐步加大在SCM方面的投入;此外,随着ERP整合思路进一步发展,会有相当一部分IT厂商将SCM模块整合到ERP产品中。以上两个因素都将促使更多机械制造企业上马SCM项目。

至于PLM/PDM产品,原本在机械行业就有良好的普及基础,机械行业的PDM(14.9%)普及率虽然与ERP(15.7%)仅差0.8个百分点,但是PDM技术应用比例偏低,这个状态将直接影响企业ERP实施和成功率。制造业、特别是机械行业产品种类繁多,零部件结构复杂,产品设计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各部门之间设计无法信息共享,数据无法有效管理,而PDM技术是实现产品数据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PDM是CAD/CAM与ERP系统的桥梁,是ERP实施成功的技术保障。因此,相信机械行业也会在PLM/PDM产品上加大投入力度。

此外,2005年将是二维CAD向三维CAD转型的关键一年。有关CAD产品的转型问题,业界讨论已久,究竟将以什么规模、什么速度从三维向二维转,各方面人士由于所处利益阵营或者应用层面不同,各有说法,但是相信2005年的市场走向会描画一个更清晰的轮廓出来。

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笔者强调管理软件是机械行业投入发展最快的部分,但是ERP等管理软件的迅速发展,将促使整个行业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基于业务需求的网络系统应用建设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而带动硬件投入迅速增加。而且,无论哪种管理软件升级或者上马,都将对硬件平台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并因此带动硬件投入的跟进。所以,管理软件的发展是一个重要风向标,在管理软件发展迅速的领域,往往也是硬件销售最快增长的领域,意味着硬件厂商的机会。结束语 看过机械行业信息化状况后,如果对比一下制造业的整体状况,会发现机械行业几乎就是制造业的样本行业,制造业的主要信息化特点、产品需求热点、信息化建设难点以及认识水平特点都可以在机械行业看到完全一致的表现。因此,研究透彻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于在整个制造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机械行业,有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是,全行业建设信息化的局面远远没有形成,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依然是大型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实力、人才储备还是认识水平上都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而解决传统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必须先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否则会举步唯艰。

第二篇:制造业信息化

3.1制造业信息化综述

3.1.1相关基本定义

通常所称的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它是工业的主体组成部分,它为社会公众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物质技术装备,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基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定力量(Jay Lee,1999)。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国防的基石,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洪流的今天,大力发展制造业,壮大制造业整体实力,提高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与紧迫。信息化,就是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创造智能工具,改造更新、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与创新能力,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过程(马爱荣等,2004)。

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刘俊玲等,2004)。

3.1.2国外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及运行效率与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制造业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刘飞,1999)。信息技术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先进制造技术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使其日益成为新技术革命的载体和巨大推动力。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改造传统制造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全力加以推进(徐红岩,2004)。发达国家为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纷纷制定了发展计划和战略。例如,美国政府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入“影响美国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2项技术之一,对先进制造技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应用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先后推出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敏捷制造与制造技术计划(TEAM)”和“下一代制造(NGM)”等战略来促进其发展。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美国重新夺回了在国际上制造业的霸主地位,为实现连续十多年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EUREKA)”和“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ES PRIT)”。日本实施了旨在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智能制造系统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计划”、“微机器研究计划”和“仿人形机器人研究计划”等战略,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还在2000年制定了“E-Japan”战略。德国也正在积极推行“德国制造2000计划”、“微系统2000计划”和“面向未来的生产”等计划。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创建市场氛围、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确立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制造业信息化,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提高本国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希望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来缩小本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加快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印度、韩国等国家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改造传统企业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战略。韩国的“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和“传统产业技术开发革新战略”,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

综观各国制造业信息化计划,都是以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既注重技术的超前性,更重视来自产业界的实际需求,通过若干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

和创新机制。

3.1.3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技术引进、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陈宗舜,200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初,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应用逐步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少数机械企业引进物料资源管理软件(MRP)。80年代后期,北京第一机床厂等机械企业引进制造资源管理软件(MRPⅡ)。90年代中期,制造业信息化开始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已初步取得成效。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于1995年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授予的“工业领先奖”。90年代后期,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逐步推广。同时,因特网应用也迅速推广,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企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引入,使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的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Intranet/Extranet应用也表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基于Internet技术的改造或组织建设自己的Internet/Extranet,许多中小企业也都拥有了自己的Internet/Extranet系统,尤其是新生的制造业企业更是走在了信息化的前列,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交易额不断上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地部署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如“863”计划的CIMS主题和智能机器人主题,“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CAD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有机精细化学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软件开发等20多个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提高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主动性,促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01年我国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目前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己经占到信息化总投入的近90%。“十五”期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又将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制造业信息化“十五”科技攻关规划,由政府组织推动,构建支撑制造业信息化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和应用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迅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形成我国新兴软件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产业,这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一项有效的重要举措。2007年10月,在胡锦涛总书记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在这里,“信息化”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报告中还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表明了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在推动工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今后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海龙,2008)。

另外,我国的政府部门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实现信息化的“时间表”,指出: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到2010年底,90%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基本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杨海成,2002)。

3.2精细化管理综述

3.2.1精细化管理概述

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中国房地

产界的领头羊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先生说,“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然而,精细化管理仍暂留在概念层次,还远远不是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许多企业都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口号,但尚未深入展开研究,并有步骤地进行实施。

管理学上无法给“精细管理”下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也无法设定合适的规范法则,因为“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刘晖,2007)。是一种态度,一种保持认真负责、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很多管理方法的内涵都是精细管理,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同,如5S管理、JIT(准时化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OEC管理等等。这些管理理论的实质都是将某项工作或者某个流程细化,使其具有可知性和可控性。可知性就是通过细化,能够让自己真正了解这项工作或流程的每个环节或每个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从而认识其规律。有了可知性才能有可控性,在可知性的基础之上,管理者和员工能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规避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使工作结果向自身想要的方向发展。

3.2.2精细化管理的起源

精细化管理不是什么新东西,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1950年,有一位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赴美国对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罗杰工厂研究了三个月。丰田英二学习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并且努力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他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设法在生产过程中以消灭任何无用的动作、避免无用的努力、消除无用的材料,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消灭不能给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不断地寻找并贯彻改进的方法。

丰田公司对于生产管理的严格要求:一是“精”:指产品的质量高,零缺陷,不仅交到用户手中最终产品的质量要高,而且作为每一道前工序都要为后一工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零部件,这是准时生产的必然要求,否则生产线就会因为零部件质量缺陷而停工。二是“细”:零库存,这是丰田追求及时生产的必然结果,丰田认为过高的库存会掩盖浪费和各种问题。通过削减库存,强制性地暴露生产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变作业状况。这也体现了丰田在生产中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它需要通过全体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留死角地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为现场的改进不断做出贡献,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王国化,2006)。

第三篇: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

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

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

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机电一体化网

第四篇:机械制造业人事规章制度

一、机械制造业人事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规则依据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规程有关条款之规定制定。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的任聘、试用、报到、保证、职务派免、迁调、解职、服务、交卸、给假、出差、值勤、考核、奖惩、待遇、福利、退休、抚恤等事项,除公司章程组织规程及政府有关法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则办理。

第三条 本公司除董事、监察人外,自总经理以下各级业务执行人员,均称为本公司职员,并依工作性质分管理职、技术职。

第四条 本公司除业务执行人员外,可雇用工员(服务员)、特勤人员(司机、守卫、打字员、电话总机值机员)等,辅助业务的执行。其管理悉依本规则执行。

第五条 本公司工员分下列二种:

(一)作业员:凡具有专门技能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二)服务员:凡不具有专门技能非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

第六条 本公司因业务工作需要可聘请顾问或特约人员,雇用临时工或包工。其管理办法另以聘约或合同。

第七条 本公司得招收实习生,其办法另定。

第八条 本公司职员除本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同意任用者外可由各部(室、中心)经理(主任)签请总经理核准招募。

第九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均应遵守本规则各项规定及本公司制定的规章及通告。

第二章 任 聘

第一条 本公司任聘用各级员工以思想、学识、品德、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所任职务或工作者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时不在此限。

第二条 新进员工的任聘,依据业务需要,由主管人事部门统筹呈报核准。第三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应具有下列各款资格之一者予以任聘:(一)正管理师、正工程师 1.具有博士学位者。

2.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2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3.国内外大专院校毕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10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4.任本公司管理师(工程师)3年考核均列优等者。(二)管理师、工程师

1.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2.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6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3(副工程师)两年零6个月,考核均列优等者。(三)副管理师、副工程师 1.具有硕士学位者。

2.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3.国内外专科毕业,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6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4.任本公司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1年零6个月,考核均列优等者。(四)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

1.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2.国内外专科毕业,具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经试用合格者。

3.高中(高职)毕业或普考及格,并具10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经试用合 格者。

4.任本公司一级办事员、业务代表、一级技术员一年考核均列优等者。(五)一级办事员、业务代表、一级技术员

1.国内外大专院校毕业或高考及格,经试用合格者。

2.高中(高职)毕业或普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3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3.任本公司办事员、业务员、技术员2年考核均列优等者。(六)办事员、业务员、技术员

1.高中(高职)毕业或初中毕业并在企业团体或生产工厂服务5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2.曾任本公司作业员、服务员3年考核均列优等者。(七)任用规定

1.晋升者,应经考试并由员工考评审议委员会审定。

2.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以上各级人员任聘资格特准者,不受上列各项 资格的限制。

第四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如有出缺时,应由低一级员工中选定服务成绩优异者,按前条规定优先升任。

第五条 本公司特勤人员(司机、守卫、打字员、电话总机值机员)须年满18岁以上,具下列资格并经考试或甄选合格者,才能雇用。

(一)司机:领有汽车驾驶执照,并具实际经验2年以上者。(二)守卫:具工厂安全知识或有实际经验者。(三)打字员:擅长中英文打字,有相当经验者。

(四)总机值机员:具电话接线知识,有实际经验者。第六条 凡有下列事情之一者不得任用为本公司员工。(一)被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二)曾犯刑事,判决拘役以上罪行而刑期未满者。(三)受禁治产的宣告者。(四)通缉有案者。(五)贪污公款有案者。

(六)吸食鸦片或其他毒品者。

(七)身体衰弱不堪从事工作或有传染性疾病者。

第三章 试用及报到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依本规则第二章第三条规定录用时,应由主管安全部门调查,并确定不抵触本规则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才予以录用。新录用人员应经试用合格才予任用。试用期间定为40天。期满成绩及格者方予正式任用为正式员工。

第二条 本公司新进员工试用成绩优良者,由服务单位按其工作能力与成绩表现填具试用期满考核报表,会同人事单位出勤资料呈请正式任用,发给任用书。其服务年资统一从正式任用之日起算。

第三条 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如品行欠佳或经试用单位认为不适合或发现进入公司前曾有本规则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等不法事情者,可随时停止试用,不可请求任何资遣费或旅费等补助。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录用(试用)前应办理报到手续,并填具下列书表(由本公司印发)及缴验身份证、毕业证明书、健康检查表、最后服务单位离职证明书及缴交2寸半身照片3张。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办妥报到手续,经公司分派试用工作后,应即赴派定单位工作,不得借故拖延或请求更换,并由主管人事部门填发工作记录卡按照规定时间到职工作,无故拖延一星期未到职者即停止试用。但事先以书面呈准者不在此限。

第四章 保 证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均应觅妥保证人,保证其在本公司服务期间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新进员工于办妥保证手续后才能报到。前项保证手续及保证人的责任均按保证书及保证规约执行。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保证人(以下简称保证人)以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经本公司认为适当者。

(一)铺保:资本充实经合法登记有案的工厂或商号。

(二)个人保:有正当职业,在社会上有相当信誉及地位之人士。但被保人的配偶或直系亲属或本公司董事监察人现职人员均不得为保证人。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经管现款、票据、材料、成品等人员,其保证人应为相当之铺保。

第四条 被保人如有下列各款事情之一者,保证人应负一切赔偿责任,并负责代被保人办理离职手续。

(一)违反本公司一切规章或营私、舞弊、盗窃及其它不法行为致本公司蒙受损害者。

(二)贪污公款挪用公物者。(三)弃职潜逃者。

第五条 保证人的职业或住址如有变更时,应由保证人或被保人以书面通知本公司办理更正。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如因职务变更对原保证人认为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时,被保人应随时另觅妥保证人。

第七条 保证人如因故欲退保或因其他事故丧失其保证资格时,应立即以书面通知本公司,由被保人另觅新保证人办妥换保手续,发还原缴保证书后方得解除保证责任。

第八条 本公司员工换保或离职后六个月内如发现有依规约应由原保证人负责的事项,该原保证人不得推卸其保证责任。

第九条 本公司对员工的保证人如发现不妥时可随时通知被保人限期换保,在换保期间如有必要可暂停其职务,待换保手续办妥后才准许复职。

第十条 本公司员工离职,经办妥移交手续后6个月内未发现任何弊端时才发还保证书解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第五章 职务派免

第一条 各级主管职务的委派分为实授、代理二种。

第二条 职务的派免除依章程须由董事会核定者外,各单位主管如认为有必要时可填具调派意见表呈总经理核定派免。

第三条 职务的派免经核定后由人事部门填发人事派(免)令。第四条 职务的委派经核定后准支职务加薪,其数额另行决定。

第六章 迁 调

第一条 本公司基于业务上的需要,可随时调动任一员工的职务或服务地点。被调的员工如借故推诿,概以抗命论处。

第二条 各单位主管依其管辖内所属员工的个性、学识和能力,力求人尽其才以达到人与事相互配合,可填具人事异动单呈核派调。

第三条 奉调员工接到调任通知后,单位主管人员应于10日内,其他人员应于七日内办妥移交手续就任新职。

前项奉调员工由于所管事物特别繁杂,无法如期办妥移交手续时,可酌予延长,最长以5日为限。

第四条 奉调员工可比照出差旅费支给办法报支旅费。其随往的直系眷属得凭乘车证明实支交通费,但以五口为限。搬运家具之运费,可检附单据及单位主管证明报支。

第五条 奉调员工离开原职时应办妥移交手续,才能赴新职单位报到,不能按时办理完移交者应呈准延期办理移交手续,否则以移交不清论处。

第六条 调任员工在新任者未到职前,其所遗职务可由直属主管暂代理。

第七章 解 职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的解职分为“当然解职”、“退休”、“辞职”、“停职”、“资遣”及“免职或解雇”六种。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死亡为“当然解职”。“当然解职”得依规定给恤。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退休给予退休金,其办法另定。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自请辞职者,应于请辞日30天前以书面形式申请核准。在未奉核准前不得离职,擅自离职者以旷工论处。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停职分为“自请停职”及“命令停职”二种。(一)员工因服兵役期间超过一个月者可自请停职。(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命令停职。

1.保证人更换期间,所属一级单位主管认为必要停职者。2.因病延长的假期超过6个月者。3.触犯法律嫌疑重大而被羁押或提起公诉者。

第六条 自请停职和命令停职,如遇下列情况,酌情予以处理。

(一)自请停职者,于退伍后15天内未申请复职者,予以免职或解雇。(二)因换保停职者,自停职日起15天内未办妥换保手续者,予以免职或解雇。

(三)因病命令停职者,自停职日起6个月内未能痊愈申请复职者,资遣或命令退休。

(四)因案命令停职者,经判决为有期徒刑以上者免职或解雇,但侦查处分不起诉或判决无罪确定后,可予复职。

第七条 本公司员工于停职期间,停发一切薪津,其服务年资以中断计。第八条 本公司因实际业务需要可资遣有关员工,其办法另定。

第九条 违反本公司规章,经本公司员工考评审议委员会决议免职或解雇者即予免职或解雇。

第十条 本公司员工离职,除“当然解职”及“命令停职”未能办理交卸手续者外,均应办妥交卸手续,经各部门接交人签准后才能离职。

第八章 服务守则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命令及主管的指挥监督,忠实勤勉地执行其职务。对经办业务或工作如有建设性意见时,可以口头或书面陈述建议。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平日的言行应诚实、谦让、廉洁、谨慎、勤勉,同事间要和睦相处以争取公司荣誉。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上下班均应按规定签到。签到均应亲自为之,不得托人代为签到或代人签到。违者依本规则的规定论处。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除规定之放假日及因公出差或因故与其他正当事由外,均应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任意迟到或早退。如有违反者照下列规定处理。(一)每月迟到或早退:7次至10次者以旷工半天论处。

11次至15次者以旷工1天论处。16次至20次者以旷工2天论处。超过21次概以旷工3天论处。

(二)迟到或早退除事先请准者外,超过20分钟起至1小时内,未办理请假手续者以旷工半天论处。

第五条 各级员工每日应办事务必须当日办清,如不能于办公时间内办妥应加班赶办。如有临时发生紧要事项奉主管人员通知时,虽非办公时间亦应遵照办理,不得借故推诿。加班发给加班费,其标准另定。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对顾客或参观来宾应保持谦和礼貌、诚恳友善的态度。对顾客委办事项应力求周到机敏处理,不得草率敷衍或任意搁置不办。

第七条 各级主管就其监督范围以内所发命令,其属下员工有服从的义务,但对其命令有意见时可随时陈述。

第八条 各级员工对于两级主管同时所发命令或指挥,以直接主管的命令为准。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除办理本公司业务外,不得对外擅用本公司名义。(二)对于本公司机密无论是否经管,均不得泄漏。(三)未奉核准不得擅离职守。

(四)对于所办事项不得收受任何馈赠或向往来行号挪借财物。(五)非因职务的需要不得动用公物或支用公款。

(六)对所保管的文书财物及一切公物应善尽保管之责,不得私自携出或出借。

(七)不得私自经营与本公司业务类似的商业或兼任本公司以外职务。但经董事长特准者不在此限。

(八)不得任意翻阅不属自己负责的文件、帐簿表册或函件。(九)不得携带违禁品、引火物及非必要物品进入工作场所。

第十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有违反前条规定,应按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惩处,该主管知情不报者亦应负连带责任而受惩处,其涉及保证事项的保证人应负保证有关的责任。

第九章 交卸手续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交卸分:(一)主管人员交卸。(二)经管人员交卸。

第二条 称主管人员者为主管各级单位的人员。称经管人员者为直接经管财物或事务的人员。

第三条 主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一)单位人员名册。(二)未办及未了事项。(三)主管的财物及事务。

第四条 经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一)所经管的财物事务。(二)未办及未了事项。

第五条 一级单位主管人员交卸时应由公司负责人派员监交,二级单位以下人员交卸时可由该单位主管人员监交。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的交接,如发生争执应由监交人述明经过,会同移交人及接收人拟具处理意见呈报上级主管核定。

第七条 主管人员移交应于交卸之日将本章第三条规定的事项移交完毕。第八条 经管人员移交应于交卸日将本章第四条规定的事项移交完毕。第九条 主管人员移交时应由后任会同监交人依移交表册逐项点收清楚,于前任移交后3日内接收完毕检齐移交清册与前任及监交人会签呈报。

第十条 经管人员移交时,应由后任会同监交人依移交表册逐项点收清楚,于前任移交后三日内接收完毕,检齐移交清册与前任及监交人会签呈报。

第十一条 各级人员移交应亲自办理,其因特别原因,经核准得指定负责人代为办理交卸时,所有一切责任仍由原移交人负责。

第十二条 各级人员过期不移交或移交不清者得责令于10天内交卸清楚,其缺少公物或致公司受损失者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本公司员工派往国内外实习或考察者其交卸亦适用本规则的规定。

第十章 给假与出差

第一条 本公司以下列日期为例假日(若有变更时得预先公布),但因业务需要可指定照常上班需以加班计算:

(一)例假日 1.元旦 2.圣诞节 3.感恩节

4.妇女节(限女性)5.劳动节

(二)每星期

六、星期日

(三)其他经公司决定的休假日

(四)例假日若适逢星期日,其隔日不予补假。第二条 员工请假分下列七种:

(一)事假:因事必须本身处理者可请事假,每年积计以7天为限。

(二)病假:因病必须治疗或休养者应检具劳保局特约医院或公立医院证明申请病假,每年积计以30天为限;住院者,以1年为限,两者合计不得超过1年。(三)婚假:

1.员工结婚可请婚假8天(包括例假日)。2.子女结婚可请假2天(包括例假日)。3.兄弟姊妹结婚可请假1天。(四)娩假:

1.员工生育可请假8星期;小产4星期(均包括例假日)。2.配偶分娩可请假1天。(五)丧假:

1.父母、翁姑、配偶丧亡可请丧假8天(包括例假日)。

2.祖父母、兄弟姊妹及子女、岳父母之丧亡可请假6天(包括例假日)。3.其他直系亲属丧亡可请假1天。

(六)公假:因兵役检查或军政各机关之调训,期间不满一个月者或应国家考试或担任各级民意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在3天以内者,可请公假。

(七)特别假:依其服务年资,可分别给予特别假。第三条 前条各款假期内的薪津照常支给。第四条 第二条各条款假期的核准权限如下:

(一)科长级以下人员,假期3天内由科长核准,3天以上由经理(主任)核准。

(二)科长级人员,假期3天内由经理核准,3天以上由协理或副总经理核准。

(三)经理级人员由协理以上主管核准。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因执行职务所生的危险致伤病不能工作者,以公假论,期间以年为限。其假期延至次年时应合并计算,假期中薪资照给。

过期仍未痊愈者可依退休规定命令退休。第六条 请假逾期,应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事假逾期按日计扣薪津,一年内事假积计超过30天者免职或解雇。(二)病假逾期可以未请事假的假期抵销,事假不敷抵销时按日计扣薪津。但患重大疾病需要长期疗养,经总经理特别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七条 特准病假以半年为限,其假期延至次年时应合并计算。特准病假期间薪资减半发给,逾期者得予命令退休或资遣。

第八条 本公司员工请假除因急病不能自行呈核可由同事或家属代为之外,应亲自办理请假手续。未办妥请假手续,不得先行离职,否则以旷工论处。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请假假期届满未行续假或虽行续假尚未核准而不到职者,除确因病或临时发生意外等不可抗力事情外,均以旷工论。

第十条 本公司员工旷工在七日以内按日计扣薪津。

第十一条 请假理由不充分或有妨碍工作时,可酌情不予给假,或缩短假期或令延期请假。

第十二条 请假者必须将经办事务交待其他员工代理,并于请假单内注明。第十三条 计算全年可请假日数,均自每年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中途止职者,比例递减。特准病假延至次年销假者,其次年事、病假期比照中途到职人员计算。

第十四条 本公司员工依本规则所请各假如发现有虚伪事情者,除以旷工论处外,并依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第十五条 本公司服务1年以上未满3年者每年给予特别休假7天。服务3 年以上未满5年者每年给予特别休假10天。服务5年以上未满10年者给予特别休假14天,服务满10年者给予特别休假15天,满10年以上每增满1年加给1 天,但至多以30天为限。

第十六条 特别休假按以下手续办理:

(一)每年初(元月)由各单位在不妨碍工作范围内,自行排特别休假日期。特别休假日期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原单位,一份逐级转呈各部(室)经理(主任)核阅后送人事单位备查。

(二)特别假休假时,应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填员工请假记录卡),并觅妥职务代理人,办妥职务交待后才能休假。

(三)基于业务上的需要不能休假时,可比照休假天数的薪津数额改发奖金。若干休假期间,因业务需要奉令销假照常工作而不补休假者,亦得照其未休假天数的薪资数额改发奖金。

第十七条 员工在休假之前1年有下列事情之一者,不给予特别假:(一)事、病假积计逾21天者。(二)旷工达3天以上者。

第十八条 本公司员工因公出差时可支领旅费,其支给办法另定。第十一章 值 勤

第一条 本公司于休假日及每日办公时间外应办一切事务,除由主管人员在各职守内各负全责外,可另派员工值勤处理下列事项。

(一)临时发生事件及各项必要措施。(二)指挥监督警卫人员及值勤工人。(三)预防灾害、盗窃及其他危险事项。

(四)随时注意清洁卫生安全措施与公务保密。(五)公司交办各项事宜。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值勤,其时间规定如下:

(一)自星期一至星期六每日下午下班时起至翌日上班时间止。

(二)例假日:日班:上午八时起至下午五时半止(可随办公时间的变更而变 更)。

夜班:下午五时半起至翌晨上班时止。

第三条 员工值勤轮值表由各分支机构编订,于上月底公布及通知值勤人员按时值勤,并应置值日牌,写明值勤员工姓名悬示于明显处所。

第四条 值勤员工应照规定时间在指定处所连续执行职务,不得中途间歇或随意外出,并须在本公司事务所或工厂内所指定处所膳宿。

第五条 值勤员工遇有事故发生时可先行处理,事后分别报告。如遇其职权不能处理者,应立即通报并请示主管办理。

第六条 值勤员工收到急要文电应分别依下列方式处理:(一)属于职权范围内者可即时处理。

(二)非职权所及者,视其性质应立即联络有关部门主管人员处理。(三)密件或限时信件应立即原封保管,于上班时呈送有关主管。

第七条 值勤员工应将轮值时所处理的事项填具报告表,于交班后送主管部门转呈核阅,报告表另定。

第八条 值勤员工如遇临时紧急事件处理得当,使公司减少损失者,可由服务单位主管报请核奖,并于每终了时,考核其值勤成绩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

第九条 值勤员工在规定值勤时间内,擅离职守者应于记大过处分,如因情节重大误及公务者得从重论处。至于处理紧急事件如有失当,可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十条 值勤员工如因病或其他事故不能承值时,应先行请假并自行觅妥代理呈准,出差时亦同,代理者应负一切责任。

第十一条 本公司员工值勤可支领值勤津贴,其标准另定。

第十二章 考 绩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考核分为试用考核、平时考核及年中、年终考核等四种。(一)试用考核依本公司人事规则规定任聘人员,均应试用三个月。试用三个月后应参加试用人员考核,由试用单位主管负责考核。如试用单位认为必要延长试用时间或改其派他单位试用亦或解雇,应附试用考核表,注明具体事实情节,呈报经理或主任核准。延长试用,不得超过3个月。考核人员应督导被考核人员提具试用期间心得报告。

(二)平时考核 1.各级主管对于所属员工应就其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随时严正考 核,其有特殊功过者,应随时报请奖惩。

2.主管人事人员,对于员工假勤奖惩应统计详载于请假记录簿内,并提供考核的参考。

(三)年中考核

于每年6月底举行,但经决议无必要时可予取消年中考核。(四)年终考核

1.员工于每年12月底举行总考核1次。

2.考核时,担任初考各单位主管应参考平时考核记录簿及人事记录的假勤记录、填具考核表密送复审。

第二条 考核为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者不得参加考核:(一)试用人员。

(二)复职未满3个月或留职停薪者。

第四条 前条不得参加考核人员的姓名,免列于考核人员名册内,但应另附不参加考核人员名册报备。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年中、年终考核分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勤惰等项目,并可各分细目,以各细目分数评定(每项分数考核表另完成)。

第六条 考核成绩分优、甲、乙、丙等四等级。

第七条 年中、年终考核分初考、复考及核定。其程序另定。第八条 办理考核人员应严守秘密,不得营私舞弊成遗误。

第九条 年中、年终考核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考核成绩不得列为优等。

(一)所请各假(不包括公假)合计数超过人事规则请假办法规定日数者。(二)旷工日数达2天以上者。

(三)本受记过以上处分未经抵销者。第十条 年终奖金的加发与减发。

(一)本公司员工于考核内如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可加发年终奖金。1.嘉奖一次加发年终奖金3天。2.记功一次加发年终奖金10天。3.记大功一次加发年终奖金1个月。

4.以上各项嘉奖记功次数依次类推加发年终奖金。

(二)本公司员工于考核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减发年终奖金。

1.所请各假(不包括公假)合计数超过人事规则请假办法满一星期者,减发20%,满两星期减发40%,满三星期者减发60%。

2.记过一次者减发20%。3.记大过一次者减发60%。

4.以上各项请假期限及记过次数依次类推减发年终奖金。

第十一条 任职未满一年者,其年终奖金按其服务月数比例发给。

第十三章 奖 惩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的奖励分为“奖金”“记大功”“记功”“嘉奖”。(一)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酌予“奖金”或“记大功”。1.对主办业务有重大革新,提出具体方案,经实行确有成效者。2.办理重要业务成绩特优或有特殊功绩者。

3.适时消灭意外事件,或重大变故,使公司免遭严重损害者。4.在恶劣环境下,冒生命危险尽力职守者。

5.对于舞弊,或有危害公司权益事情,能事先揭发、制止者。6.研究改善生产设备,有特殊功效者。(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记功”。1.对于主办业务有重大拓展或改革具有实效者。2.执行临时紧急任务能依限完成者。

3.协助第(一)项1至3款人员达成任务确有贡献者。4.利用废料有较大成果者。

(三)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嘉奖”。

1.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守者。2.领导有方,使业务工作拓展有相当成效者。

3.预防机械发生故障或抢修工程使生产不致中断者。

4.品行端正、遵守规章、服从指导,堪为全体员工楷模者。5.节省物料,有显著成绩者。

(四)其他对本公司或公众有利益的行为,具有事实证明者,亦得以奖励。第二条 员工奖励,以嘉奖3次等于记功1次,记功3次等于记大功1次。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的惩处分为“免职或解雇”“降级”“记大过”“记过”“警告”,分别予以惩处。

(一)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解雇或免职”处分。1.假借职权,营私舞弊者。

2.盗窃公司财物,或挪用公款,或故意毁损公物者。3.携带违禁品进入工作场所者。4.在工作场所聚赌或斗殴者。

5.不服从主管的指挥调遣,且有威胁行为者。6.利用工作时间,擅自在外兼职者。7.逾期仍移交不清者。

8.泄漏公司机密、捏造谣言或酿成意外灾害,致公司受重大损失者。9.品行不端,严重损及公司信誉者。

10.仿效上级主管人员签字,盗用印信者或擅用公司名义者。11.连续旷工3天或全年旷工达7日以上者。12.记大过达2次者。

(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降级”、“记大过”处分。

1.直属主管对所属人员明知舞弊有据,而予以隐瞒庇护或不为举报者。2.故意浪费公司财物或办事疏忽使公司受损者。

3.违抗命令,或有威胁侮辱主管的行为,情节较轻者。4.泄漏机密或虚报事实者。5.品行不端有损公司信誉者。

6.在物料仓库或危险场所违背禁令,或吸烟引火者。7.在工作场所男女嬉戏,有妨害风化行为者。8.全年旷工达4日以上者。

(三)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记过”处分。1.疏忽过失致公物损坏者。

2.未经准许,擅自带外人入厂参观者。3.工作不力、屡诫不改者。

4.在工作场所酗酒滋事,影响秩序者。5.在工作场所制造私人物件者。

6.冒替签到或打卡者(本人及顶替者)。

(四)员工具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应予以(警告)处分。1.遇非常事变,故意规避者。

2.在工作场所内喧哗或口角,不服管教者。3.办事不力,于工作时间内偷闲怠眠者。4.浪费物料者。

5.办公时间,私自外出者。

6.科长级以上人员,月份内迟到、早退次数累计7次(含7次)以上者。(五)其他违反本公司各项规章,应予惩诫事项者,应分别予以惩处。

第四条 员工之惩处,警告3次等于记过1次,记过3次等于记大过1次,累计记大过2次,应予免职或解雇。

第五条 员工的奖惩,应叙明事实以书面通知本人并摘录事由公布周知。第六条 本章所称嘉奖、警告、记功与记过、记大功、记大过可以相互抵消。第七条 本公司为求对员工考核、调迁、奖惩公平起见,可设置员工考评审议委员会。其组织规程另定。

第十四章 待 遇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待遇分为1.薪资;2.职务加给;3.特别津贴;4.酬劳金。

第二条 各级员工薪水核定标准,依实际需要另定。

第三条 本公司顾问及特约人员与临时员工的待遇,视实际需要以聘约或合同予以规定。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职务加给应按所任主管职务的繁简及责任的轻重分别规定。其标准另定。

第五条 本公司年终决算有盈余时,可按照章程的规定提拨奖励金发给编制内的员工。其分配办法由董事会决定。

第十五章 福 利

本公司为安定员工生活,增进员工福利起见,可设立职工福利委员会,其组织及办法另定。

第十六章 退休与抚恤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因超过规定的年龄或因心神丧失或身体残疾不堪胜任职务者,可予退休。其办法另定。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因执行职务而致伤亡或在职死亡者,给予抚恤。其办法另定。

第十七章 附 则

第一条 本规则如有未尽事宜,可由董事会另行补充规定。第二条

____

二、餐饮业人事管理规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餐饮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属员工的管理,除法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则办理。

总公司员工的管理,比照办理。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员工,以在本公司核定之员工编制名额内雇用的无定期工作契约职员为限,其区别标准如下:

(一职)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

(二)技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程度,并有下列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经技工转类考试及格或甄选提升的工人:

1.有关生产各项设备的操作,运转、制造及装修等工作。2.原物料或产品的制造、检验、加工、整理及包装等工作。3.其他与生产有关的专业性工作。

(三)管理工:具备高中毕业以上程度,并有本业二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方可胜任的事务工作,或其他程度相当的非技术性工作经管理工考试及格或甄选提升的工人。(四)服务生:从事迎宾、托盘、擦抹等对客人直接服务的员工。

(五)普通工:担任搬运,事务或简易事务等无需特殊技能或知识的工人。第三条 工人编制名额依据实际需要拟订,呈报本公司核定。

第四条 为配合工作及人事调度的需要,遇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时,得依实际需要雇用定期契约工人(以下简称定期工)。其雇用及管理办法另定之。

第二章 雇用及解雇

第五条 雇用员工应由所属主管单位填具员工采用申请书,送由主管单位签请负责人核定。

第六条 雇用员工以考试方式录用为原则。

第七条 雇用员工应先行试用,但试用期间不得超过40日,在试用期间内,由所属主管单位负责考核,期满后依据试用成绩,签请正式雇用或解雇。

第八条 雇用工人,得就在岗位工作三个月以上工作成绩优良的定期工中选用。

前项选用的员工,得不经考试及试用。第九条 雇用工人,以身家清白、身体健壮、年满18岁以上35岁以下,并具有初中毕业或以上学历者为合格,但雇用特殊性技能的工人不在此限。

第十条 不得录用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为员工:(一)曾受刑事处分或宣告禁治产者。(二)患有传染病或痼疾者。

(三)曾服务于本公司及所属单位因案开革者。

第十一条 经雇用的工人应亲至劳务主管单位报到,并填缴下列书表,由雇用单位存查或核验发还。

(一)公立医院出具的肺部透视健康证明,及医务室健康诊断书各一份。(二)员工调查表二份。

(三)学历证明文件及公民身份证。(四)保证书一份。

(五)联保切结及个人基本资料各一份。(六)2寸半身照片七张。

劳务主管单位对于新雇员工应行填缴的前项各种书表须严加审核,其不合规定者应拒绝其到工。

第十二条 解雇员工,除依法发给预告期间工资外,并依下列规定加发资遣费:

工作每满一年者给一个月工资。

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适用前项规定,即时解雇:

(一)有犯罪行为经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确定而未谕知缓刑或未准易科罚金者。

(二)无故连续旷工至三日以上,或一个月内无故旷工积满六日者。(三)一年内受记大过处分达三次经主管官署核准者。

(四)保证人退保或通知调换保人后,经二个月仍不能觅人继续为之保证者。(五)犯有过失情节重大经会议通过者。

第十三条 员工辞雇或解雇时,应将经管及借用公物交还有关单位,并向劳务主管单位办理离工手续,否则以移交不清论。

第十四条 各业务主管单位将人事变动或工作种类变更,均应送交劳务主管单位统一登记及通知有关单位。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按月造具员工动态月报表二份呈报本公司核备。

第三章 保证

第十六条 员工的保证人以在工作所在地或附近地区有固定住所、或服务机关便于查对,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限。

(一)经当地政府登记并给有营业执照工厂或商号。(二)现任公教人员或有正当职业之人士二人。

经办出纳、原物料保管及收发的工人,以按前项第一款的规定取具保证人为原则,由劳务主管单位签请主管核定。

第十七条 被保证人不得以其直系血亲配偶或兄弟姊叔侄及股份公司为保证人。

第十八条 员工如有盗窃财物、亏欠款项、或其他不法行为致公司蒙受损失者,保证人应负完全连带赔偿责任。保证书格式另定。

第十九条 凡对经管出纳、原物料保管及收发的员工,应每半年办理对保一次,其他工人每一年办理对保一次,必要时得随时对保。

第二十条 保证人职业、住址或服务所在地有变更时,被保证人应即报告主管单位,如保证人死亡或保证人的工厂商号改组或有其他情事时,被保证人应即自动按规定另行更换保证。

有以上情节的保证人,被保证人不予呈报,事后被察知者,得视情节轻重予以议处。

第二十一条 员工因故须更换保证人者,应声明理由并另行觅妥新保证人填具保证书经缴呈核准后方予发还原保证书。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对保证人认为有不当时,应即通知被保证人更换保证。第二十三条 被保证人自离工日起六个月内经查明已无未了事项时,其保证书得予注销。

第四章 工作时间及加工

第二十四条 每日工作时间均以八小时为原则,昼夜轮班工作者,其班次每星期更换一次,工作起止时间轮流办法,由各单位视工作需要另定并公布。

第二十五条 员工不按时到工或退工者,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上班时间三分钟后至十五分钟以内始行到班者为迟到,超过十五分钟后到工者,除请假或公出者外,均以旷工半日论,但因偶发事件呈请准予补假者不在此限。

(二)下班时间前十五分钟以内擅自离工者为早退,超出十五分钟以前离工者,以旷工半日论。

三、迟到或早退积计达三次者按旷工半日论。

第二十六条 各主管单位,对于所属员工出勤、请假务须严密考核,并随时与劳务或警卫主管单位联系。

第二十七条 工人除奉令加工或有正当理由经核准者外,夜间未到工作时间不得擅自进入工作场所,下工后不得任意滞留。

第二十八条 员工因工作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者,得由所属业务主管经工会或劳工同意酌令加工,但每日加工时间不得超过二小时,每月加工总时间最多不得超过46小时。

第二十九条 如遇临时紧要事故,得由工作场地职员或领班先令员工加工,事后呈报所属主管备查。

第三十条 员工加工遇有特殊事故无法进行时,应即报由工作场地职员或领班缩短加工时间,不得故意稽延。

第三十一条 员工加工由工作场地之值班职员或领班负责监督进行。工作完毕后,由监督人员于加班命令单证明工作时间后,加班员工应于下工时交由稽查人员,加注出公司时间,转送劳务主管单位查核登记。

第三十二条 例假日、纪念日及政府临时规定之假日因工作需要必须员工出勤加工时,得商经产业工会同意后由所属主管通知员工照常工作,并填具假日出勤员工名单送劳务主管单位登记。

第三十三条 员工加工时间至40小时时,劳务主管单位应即通知其所属单位调节控制。

第五章 差 假

第三十四条 员工出差,由所属主管单位填具员工出差签派单,呈经主管核准后,交劳务主管单位登记。工人因故延长出差时间时,得于原签派单位注理由呈请补准。

第三十五条 员工于星期例假日、国定纪念日及政府临时规定之假日,均予给假休息,工资照给。

第三十六条 员工请假依下列规定处理之:

(一)因有重要事故必须亲自处理者得请事假,每年最多不得超过14日,假期内不给工资。

(二)因疾病必须治疗者得检具公立医院或医务室或指定的医院证明请给病假,每年不得超过30日,假期内除予医疗外并给予半数工资,住院者,不得超过一年。

超过规定病假20日数不再给予病假津贴。

(三)因结婚者得请给婚假八日,假期内工资照给。

(四)承重孙的祖父母、及父母、翁姑、配偶死亡者,得请给丧假8日,子女得丧假6日。假期内工资照给。

(五)女性员工分娩者得给娩假8星期,流产并经公产医院或医务室证明怀孕三个月以上者给假四星期,其不足三个月者每少一月递减休假一星期。上列假期内工资照给但到工不足六个月者,工资减半发给。

(六)全月不请假者,给予相当一日工资的奖工一日。

第三十七条 员工请假均应填具请假单,呈经所属业务主管核准后方得离工,否则以旷工论,业务主管应将员工请假单即日送交劳务主管单位办理。

第三十八条 请假逾限或确因临时紧急事故未及请假不到工而于事后补假者,均应提出确实证明,签请主管核准。

第三十九条 因公伤病经公立医院或劳保指定医院或各医务室证明必须休养者,得呈请主管给予公伤假。

前项休假期间前三日照给工资,第四日起给30%抚恤津贴,休假治疗超过六个月者,超过期间给50%抚恤津贴。

第四十条 员工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给予公假,但应于事前呈经主管核准:

(一)参加政府举行的考试或训练。(二)参加兵役体格检查身家调查、或后备军人教育、动员演习、点名等召集。(三)担任村里邻长民意代表的员工参加地方自治或政府机关召开的会议或训练。

(四)产业工会理干事办理会务或参加依法召开的会议。(五)参加政府或地方自治机关或民防机构的活动。(六)应召入营服役常备兵报到前二日。

前项第一至第五款给假期间应由主管视实际需要酌定。

第四十一条 请假未满半小时以半小时计,累积八小时为一日。

第四十二条 请假期内所遗工作由直接主管指定代理人,以不另派加工为原则,工人离工前应将经管工作及有关资料、工具、钥匙等交由直接主管指定人代理。第四十三条 因私事必须外出经业务主管核准给有出公司许可证者,在十分钟以内不予记录。其因病至医务室求诊经医师证明呈请主管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四十四条 因病逾限呈请特准给假或停薪留职期间,除房租津贴外工资一律不发,但逾限一年后尚未痊愈无法复工者,得依第十二条规定核给资遣费予以解雇。

第四十五条 年中到工的员工,其事病假依第三十六条规定比例核给。第四十六条 员工请假期内不得在外工作,违者从重议处。

第四十七条 员工继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依下列规定给予特别休假: 1年以上未满三年者7日。3年以上未满五年者10日。5年以上未满十年者14日。

10年以上者每年加给1日,其总数不得超过30日。

第四十八条 员工特别休假,由业务主管拟订交由劳务主管商同所属产业工会排定。

前项特别休假,如员工不愿休假或因工作需要不能予以休假,或予以休假后因生产需要中途通知销假者,应加给该未休假期内的工资。

第四十九条 员工特别休假时效应继续累计,凡排定特别休假日程内,包括星期日及政府规定的纪念日均不补假。

第五十条 享有寒暑假的子弟学校及幼儿园的员工不予特别休假。

第六章 工 资

第五十二条 员工工资均按日给制支给,工资等给标准依国家规定办理。第五十三条 新进员工工资,由所属主管单位按教育、经验、智识、责任、技能、体能、环境、危害、及所担任的工作拟订,送由劳务主管单位签请主管核定。

前项工资不得高于同一单位具有相当资格条件的原有员工的现支工资。第五十四条 员工工作未满一日应按实际工作时间比例计算工资。第五十五条 员工加工,得按每小时计给工资。

第七章 奖惩

第五十六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嘉奖:

(一)全年请假(包括与公司无直接关系的公假)积计未超过三日而工作勤奋者。

(二)工作勤慎、效率优良而有具体事实者。

(三)调解较大纠纷因而宁人息事,或劝同仁守法堪为表率者。第五十七条 员工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应予计功:(一)全年从未迟到、早退、及请假而工作勤奋者。(二)技术精进对本位工作有良好贡献者。(三)爱护公物,卓有成绩者。

(四)尽忠职守、工作努力、有事实举证者。(五)遇有重大灾害,救护出力者。(六)检举员工舞弊盗窃,减少或防止公司损失,其价值相当平均日给工资100倍以下者。

第五十八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记大功:(一)消灭临时的重大灾害,减少公司损失者。(二)防杜未发生的重大灾害,减免公司损失者。(三)爱护公物,显著效果者。

(四)对于增产及技术的改进有重大贡献者。

(五)检举员工舞弊盗窃,因而减少重大损失,其价值超过平均日给工资100倍以上者。

第五十九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从优晋级,优先转类并报本公司叙奖:(一)记大功积计三次者。

(二)合于第五十八条各项情形之一并经会议评议,认为特具功劳者。第六十条 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申诫:(一)在公司内口角、叫嚣、吵闹不听制止者。

(二)因过失损坏公物,情节轻微其价值在平均日给工资50倍以下者。(三)在工作时间内偷闲、瞌睡、精神萎靡者。

(四)在工作时间内擅离职守,或集众谈天、嘻笑者。第六十一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记过:(一)在公司内斗殴者。

(二)因过失致损坏公物,其价值超过平均日给工资50倍以上者。(三)故意拖延工作时间者。

(四)工作疏忽贻误工作者,致公司遭受损失者。(五)不爱惜公物,浪费原物料者。(六)工作时间内睡觉者。

(七)在指定吸烟处以外之处所吸烟者。(八)不注重环境卫生随地便溺者。

第六十二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记大过:(一)在公司内殴人、赌博、或饮酒者。(二)不服从指挥情节重大者。

(三)发现机件损坏,既不修理又不报告者。(四)侮辱主管负责职员或领班者。

(五)疏忽职务致损坏公物,或伤害他人身体者。(六)破坏团体名誉或散布谣言,影响工作秩序者。

(七)利用职务之便利私用公司材料,制造或修理私人物件者。(八)捏名诬控同事者。

(九)疏于检查或管理不善,致公物失窃者。

第六十三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会议推派代表调查属实者应予开革:

(一)借端聚众罢工、怠工煽动工潮者。(二)故意损坏公物经查明属实者。

(三)工作疏忽贻误要务,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四)违抗命令情节重大者。(五)窃取公物者。

(六)见灾不救,酿成大祸者。(七)有舞弊情形经查明属实者。(八)在公司内殴人成伤,情节重大者。(九)威胁主管及负责职员或领班者。

第六十四条 未经列举而与第五十六条至第六十三条各条情节相当者,比照予以奖励或惩罚,但比照第六十三条规定应予开革者,应提经会议通过。

第六十五条 员工奖惩应由业务主管或警卫主管单位签拟意见,送经劳务主管单位呈请主管核定。

第六十六条 员工犯有过失情节重大者,在未确定惩罚前得先行予以停职。第六十七条 检举舞弊及盗窃案件,得向公司安全组长为之。并负责为检举人保守秘密。

第六十八条 员工功过的积计,均以同一者为限,在同一内功过相当者,得互相抵消。

第八章 考 绩

第六十九条 员工考绩应于每年年终举行一次,其在当年六月底以前到工者均得参加。

第七十条 年终考绩应由所属主管单位按员工工作、品行、学识三项秉公考评,送经劳务主管单位呈请主管核定。考评项目内以工作60分、品行25分、学识15分、合计100分为满分。

第七十一条 员工年终考绩等第、分数,规定如下:(一)特等:90分以上者。

(二)甲等: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三)乙等: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四)丙等:60分以上未满70分者。(五)丁等:50分以上未满60分者。(六)戊等:未满50分者。

前项列特等人数不得超过参加考绩总人数2%,列甲等以上人数不得超过参加考绩总人数30%。

第七十二条 员工在考绩内,从未请假、迟到、早退者,增加其考绩总分数五分;请假在三日内者增加其总分数二分;全年请假积计超过15日未满30日者,减总分数二分;30日以上未满60日者,减总分数五分;60日以上者考绩列特等时,得晋一级,列其余等级者均不得晋级。

第七十三条 员工在考绩内旷工半日以上者,每满半日减考绩总分数二分。超过二日者不得晋级。

第七十四条 员工在考绩内曾受奖惩者,依下列规定加减其考绩总分数,但依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规定按其功过事实加减分数者,不在此限:

(一)记大功一次加15分,记大过一次减15分。(二)记功一次加5分,记过一次减5分。(三)嘉奖一次加2分,申诫一次减2分。

第七十五条 员工在考绩内曾受惩诫处分而经奖励抵消后,仍留存记过一次以上的处分者,不得晋级。

第七十六条 员工年终考绩奖惩标准规定如下,但依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及第七十五条规定应予限制奖励者,从其规定。

(一)特等:晋三级,晋级跨及上一等者照升等级,但原支一等工资的员工,晋级跨及年功级者,晋至一等一级,晋支年功级者,以晋一级为限,其未晋足之一级数或已支最高年功级而无级可晋者,其应晋级数,均予改发相当该晋级数全年收入之一次奖金。

(二)甲等:晋二级,晋级跨及上一等者,照计等级,但原支一等工资的员工,晋级跨及年功级者,晋至一等一级,晋支年功级者以晋一级为限,其未晋足的级数或已支最高年功级而无级可晋者,其应晋级数,均予改发相当该晋级数全年收入之一次奖金。

(三)乙等:晋一级,但已支最高年功级者,改发相当晋一级全年收入之一次奖金。

(四)丙等:仍支原级。(五)丁等:降一级。

(六)戊等:降二级或提工厂会议通过予以开革。

第七十七条 员工考绩列甲等以上,其晋级后已达最高年功级,或现任领班职务,已达一等一级工资者,遇高一类有缺得举办转类考试,就考试成绩70分上者,按成绩依序录取转类至额满为止。

第七十八条 前条所列员工至当年年终考绩连续三年成绩列特等者,得免参加转类考试,并优先予以转类。

第七十九条 员工经转类后,依照原支工资改叙转升工类的等级。

第八十条 员工年终考绩分数,转类考试成绩分数,或免除参加转类的考试之资格条件相等,而编制工级不敷分配时,以年资较深者为优先。

第八十一条 转类考试于每年年终考绩完毕后,视实际需要举办。

第八十二条 举办员工转类考试由主管指定五至七人为委员,组织员工转类 考选委员会,负责办理。

第八十三条 举办员工转类考试,应将考试日期、参加考试员工姓名、考试科目及有关规定事项于考试十日前公告。

第八十四条 员工参加转类考试的顺序另订。第八十五条 员工转类考试科目如下:

(一)一般学科30分:分为1.国文。2.数学。3.常识(各占10分)。(二)本业智能70分。

前项考试程度,职员按高中毕业,其余按毕业程度为准,但遇有特殊情形时得酌情提高或降低。

第八十六条 转类考试试题,由员工转类考试委员会确定。

第八十七条 转类考试成绩,由员工转类考选委员会评定呈经主管核定后公布。

第八十八条 员工应征入伍,全年未在公司工作者,其年终考绩俟退伍返公司复职后补行办理。

第八十九条 员工年终考绩与转类考试成绩以及其奖惩情形,最迟应于次年3月15日前呈报本公司核备,并于当(次)年1月1日起生效。

第九章 福利及卫生

第九十条 为增进员工技能及知识水准,得视实际需要,在不妨碍工作原则下,举办各种讲习及教育,员工无故不得拒绝参加。

第九十一条 为增进员工福利及提倡员工正当娱乐,公司得由职工福利委员会举办各项福利设施及康乐活动。

第九十二条 本公司应随时注意工作环境安全与卫生设施,以维护员工健康。

第九十三条 为增进员工健康,公司应设医务室为员工治疗疾病。

第九十四条 员工患传染病者,应予停止工作,依照规定给假治疗,经医师证明确已痊愈后方准复职。

第十章 抚恤退休及保险

第九十五条 员工伤亡恤助,依劳动法的规定办理。第九十六条 员工退休,依劳动法的规定办理。

第九十七条 员工保险,依劳工保险条例及有关法令规定办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九十八条 为适应实际需要各部门得另订单行补充办法,呈报本公司及主管机构核准后施行。

第九十九条 本规则自呈奉核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三、人事作业程序

□ 前 言

第一条 依据本公司办事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办理。

第二条 为使本公司人事作业正轨化、制度化,能在有序可循的情况下,使 本公司人事统一、脉络一贯,并加强人事部门与各部门间的了解,借以更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程序。

□ 主 办

第三条 人事作业负责单位隶属于管理部(科),设科长一人,承上级之命,负责下列全盘人事业务。

(一)依据公司业务需要,研究组织职责及权责划分的改进方案。(二)配合公司经营目标,依据人力分析及人力预测的结果,拟订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及人员编制数额,并根据人力发展计划,筹划各项教育及训练。

(三)设计、推行及改进人事管理制度及其作业流程,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四)经与各单位主管会商,拟定每一职位的工作标准及其所需资格、条件,以求适才适所。

(五)依生活水准、薪资市场情况及公司政策,建议研订合理的员工待遇。(六)制定各项员工福利与工作安全措施,并维持员工与公司间和谐关系。

第肆条 人事科另设专员及办事员各若干名,分别负责下列工作(一)专员: 1.行政公文处理;

2.员工征信调查及对保工作; 3.招募行政工作; 4.考绩行政工作。(二)办事员:

1.资料档案管理; 2.劳保行政工作; 3.考勤行政工作。

第五条 人事科组织关系

(一)受秘书处主任指挥及监督,并向其直接报告。(二)以诚恳友善态度与其他单位协调、联系,并就其所提出的有关本单位工作的询问、质疑予以解答。

(三)在权限内督导各部门有关人事事宜。

(四)为达成本单位的任务,与其他有关方面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联络。

□ 组 织

第六条 为了完成本公司的任务与目标,而将应处理的工作做适当分配安 排,对所有员工有效运用,制定本公司“组织系统表”,并视情况每年定期检查修订。

□ 体 制

第七条 区分组织中纵的性质与横的程度及其交错的结构体制,据此而设定本公司“职位(等)及职称配置表”作为人事管理基础。

□ 工作分析

第八条 公司确立组织体制及人事措施实行前,须将各项工作职责的任务,以及工作人员的条件等予以分析研究,做成“职务说明书”作为人事行政的依据。

□ 分层负责

第九条 为明确划分各层人员的人事权责,拟定“人事权限划分表”,表中所列的权责,各层人员均应确实负责办理,不得借词推诿,实施时如遇困难或特别事情发生,应向上一级人员请示后予以处理。

□ 编 制

第十条 本公司为推行业务及基于人事预算控制,对各部门可设职称及可 用员额予以规定,订立各单位“员额编制表”并视情况每年定期检查修订。

□ 人力控制

第十一条 根据编制,本公司定期召开人力检查会,就现有人员适职与否、流动率、缺勤情况及应储备人力及需求人力做正确、客观的检查建议,作为人事科研订人力计划,办理开拓人力来源的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 人员拨补申请作业程序如下

(一)各单位如须增补人员,先至人事科领取“人员拨补申请单”填妥后,汇人事科办理。

(二)人事科接到申请单后,应调查所申请人员是否为编制内所需求,其职位薪资预算是否在控制内,其需要时机是否恰当等问题。(三)人事科调查后,即就申请人员的来源做正确的拟办建议,呈总经理核准后,根据指示办理招募预备工作。

(四)人员拨补申请单经批示完毕后,均应转回申请单位,人事科凭副本办理。

□ 招募甄试

第十三条 人员招募作业程序如下

(一)人事科收集人员拨补申请单至一定时期,即行拟订招募计划,内容包括下列项目:

1.招募职位名称及名额; 2.资格条件限制; 3.职位预算薪金; 4.预定任用日期;

5.通报稿或登报稿(诉求方式)拟具; 6.资料审核方式及办理日期(截止日期); 7.甄试方式及时程安排(含面谈主管安排); 8.场地安排; 9.工作能力安排;

10.准备事项(通知单、海报、公司宣传资料等)。(二)诉求:即将招募消息告诉大众及求职人,如下:

1.登报征求:先拟广告稿,估计刊登费,决定刊登何报、何时,然后联络报社。

2.同仁推荐:以海报或公告方式进行。(三)应征信处理:

1.诉求消息发出后,会收到应征资料,经审核后,对合格应征者发出“初 试通知单”及“甄选报名单”,通知前来本公司接受甄试。

2.不合格应征资料,归档一个月后销毁,但有要求退件者,应给予退件。为了给社会大众一个好的印象,对所有未录取者发出“谢函”也是应有的礼貌。(四)甄试:新进人员甄选考试分笔试及面谈。1.笔试包括下列:

(1)专业测验(由申请单位拟订试题);(2)定向测验;

(3)领导能力测验(适合干部级);(4)智力测验。

2.面谈:由申请单位主管、人事主管、核定权限主管分别或共同面谈,面谈时应注意:

(1)要尽量使应征人员感到亲切、自然、轻松;(2)要了解自己所要获知的答案及问题点;(3)要了解自己要告诉对方的问题;(4)要尊重对方的人格;

(5)将口试结果随时记录于“面谈记录表”。3.如初次面谈不够周详,无法做有效参考,可再发出“复谈通知单”,再次安排约谈。

(五)背景调查:

经甄试合格,初步决定的人选,视情况应做有效的背景调查。(六)结果评定:

经评定未录取人员,先发出谢函通知,将其资料归入储备人才档案中,以备不时之需,经评定录取人员,由人事主管及用人主管会商进用日期后发给“报到通知单”,并安排职前训练有关准备工作。

(七)注意事项:

应征资料的处理及背景调查时应尊重应征人的个人隐私权,注意保密工作。

□ 任 用

第十四条 经核定录用人员,由人事科依据甄选报名单发给“报到通知单”,请他于报到时携带下列资料:(一)保证书;(二)服务自愿书;(三)员工资料卡;(四)相片六张;(五)户籍誊本;(六)身份证复印件;(七)体检表;

(八)扶养亲属申报表;(九)学历证件复印件。

(以上应缴资料视情况可增减)第十五条 干部人员任用,视情况可发给“聘任书”。

第十六条 新进人员于报到日,人事科即发给“报到程序单”,并检收其应缴资料,若资料不全,应限期补办,否则首月薪资可暂扣发。

第十七条 人事科随后应亲切有礼地引导新进人员依报到程序单上的顺序,逐项协助办理下列:

(一)领取员工手册及识别证;(二)制考勤卡并解释使用;

(三)领制服及制服卡(总务科主办);(四)领储物柜锁匙(总务科主办);(五)若有需要,填“住宿申请单”;(六)登记参加劳保及参加工会;

(七)视情况引导参观各单位及安排职前训练。

第十八条 前条逐项办理完毕后,人事科即填制“新进人员简介及到职通知”,引导新进人员向单位主管报到,由单位主管收存到职通知后依“职前介绍表”逐项给予说明,并于报到程序单上签章交回人事科,表示人员报到完毕。

第十九条 人事科依据报到程序单随后应办理下列事项:(一)填“人员异动记录簿”。

(二)登记人事科管理用的“人员状况表”。(三)干部人员发布“干部到职通报”。(四)登记对保名册,安排对保。(五)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核薪。

(六)收齐报到应缴资料(扶养亲属申报表转会计科)连同甄选报名单建立个人资料档案,编号列管。

□ 对 保

第二十条 新进人员报到上班后,应实施第一次对保,以后每视必要复对一次,并予记录。

第二十一条 对保分亲自对保及通信对保。

第二十二条 被保人如无故离职,移交不清,本公司应发出“保证责任催告 函”。

第二十三条 有关对保作业,应另参照人事管理规章中有关规定办理。

□ 试 用

第二十四条 新进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作业员为40天),届满前一周由人事单位提供“考核表”,分甲(干部人员)、乙(一般人员)两种,并登记被考核人试用期间出勤资料,依人事权限划分表顺序,逐级考核。

第二十五条 人事单位根据考核表发给“试用期满通知”。

第二十六条 人事单位发出试用期满通知后,并依不同的批示,分别办理下 列事项:

(一)试用不合格者,另发给通知单。

(二)调(升)职者,由人事单位办理异动作业。

(三)薪资变更者,由人事单位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调薪。

第二十七条 前条办理完毕后,考核表应归入个人资料袋中。

第二十八条 新进人员在试用期中,表现不合要求,单位主管认为有必要停 止试用时,可立即提前办理考核,并签人事异动申请单,报请权限主管核定停止试用。

□ 异 动

第二十九条 晋升(升职、升等、升级)及降级由申请人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及办理临时考核,转人事单位签注意见后,呈权限主管批示。

第三十条 调职由申请人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送调职单位会签,转人事单位签注意见后,呈权限主管核定。

第三十一条 未批准的升、降、调申请单退回申请单位。经批准的申请单则 由人事科依据发布“人事异动通知”,副本抄送申请单位及本人,并限期办理业务移交手续,履任新职。若职称异动或单位异动,副本应抄发会计单位,通知变更薪资名册。

第三十二条 经批准异动案件,涉及调整薪资者,人事科应根据人事异动 申请单批示,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调薪,呈核后转会计单位作业。

第三十三条 资遣

(一)凡符合于资遣规定者,由人事主管与单位主管商定后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签注原因转呈总经理核准,然后发给“资遣通知单”(副本抄送会计单位核发资遣费)及“离职通知单”通知办理离职手续,办妥后始可发给资遣费。(二)资遣作业应另参照人事管理规章中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留职停薪

(一)人员有留职停薪的需要时,可由申请人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并经人事主管调查符合留职停薪申请规定后,转呈总经理核准发给“留职停薪通知单”及离职通知单,通知办理离职手续。(二)留职停薪期满时,当事人应到公司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申请复职或延长期限,凡未办理者,视同免职。

(三)留职停薪人员,概不保留底缺,申请复职时,如原服务单位无缺额或业务上已无需要时,则不准复职,视同免职。

(四)留职停薪作业应另参照人事管理规章中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免职

(一)凡合于免职规定者,可由单位主管或人事科填写人事异动申请单会签意见后,呈总经理核准,发给离职通知单通知办理离职手续并核发薪资。(二)免职申请应参照人事管理规章中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离职案件,人事科应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停薪,转会 计科作业。

第三十七条 人事单位应依据人事异动申请表逐日整理办理下列工作:(一)填入人员异动记录簿内。

(二)登记于个人资料卡内(离职人员,其资料应予归档另行保管)。(三)修正人事单位管理人员状况表。

□ 请 假

第三十八条 员工因故请假,应至人事科领取个人专用请假卡,依人事权限划分表逐级呈核,再转回人事单位登记于考勤表上。

第三十九条 休假作业应另参照休假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 考 勤

第四十条 本公司除特定人员外,均须于警卫室设置打卡单。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主管应于月终前将下月份本单位工作时间表送人事科备查;人事科收集各单位一级主管干部人员出勤时间表呈总经理核阅。(如非轮班人员,每月工作时间固定者不必再排时间)第四十二条 如需变更出勤与轮休时间,或补充新进人员出勤时间,应填“出勤时间调整单”,经权限主管核准后,转人事单位登记备查。第四十三条 员工因故延长上班时间或于假日出勤,先至人事单位领取“加 班报告单”,经权限主管核准后转人事单位查核并登记于考勤表上。

第四十四条 员工因公于上班中外出,应填写“公出单”送单位一级主管核准后,交警卫室登记。

第四十五条 一级主管因公外出免填公出单,但应向上级主管报备,或于办 公室交代去处,联络方法,并于警卫室登记,未赶回公司打卡下班,则由人事单位依据警卫室出入登记簿记录给予签证。

第四十六条 因公而未打卡,应报备人事单位领取“未打卡证明单”,填写并经一级主管签证后转人事单位登记于考勤表上加盖公章。

第四十七条 下班忘记打卡,可由本人填送未打卡证明单呈一级主管签证,若举证有据,单位主管得予签明,视早退一次处分,若无法举证非因早退而未打卡则视未打卡一次处分,若未填送未打卡证明单者一律以旷工论。

第四十八条 人事单位应于每日检视考勤表,遇异常状况或违规事情,应即主动签办,并与单位主管联络。

第四十九条 员工出勤情况,人事单位应于每月终了后,编制统计表各两份,一份送会计单位核计薪资加扣,一份公布,限三日内接受更正申请。(一)缺勤统计表。(二)全勤人员名单。(三)加班(勤)统计表。(四)值夜人员统计表

第五十条 人事单位应建立每一员工一份考勤统计表(印于个人资料卡中),逐月依据考勤表予以登录,经登录后考勤表即可销毁作废。

第五十一条 每一终了,人事单位应即依据考勤统计表,统计是否有未休完特别假的人员,予以计入十二月份加班统计表内,换发薪金。

第五十二条 每一终了后,人事单位应即调查编制翌享有特别假人员名单,予以造册呈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十三条 有关考勤作业,请参照“人事管理规则”有关规定办理。

□ 出 差

第五十四条 员工因公出差,应至人事单位领取“出差申请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得向会计单位申请预支差旅费)并转人事单位备查。

第五十五条 出差完毕三天内,须据实填写旅费报告表连同各项单据,一并呈报核销。

第五十六条 出差作业,应参照“出差办法”规定办理。

□ 奖 惩

第五十七条 员工遇有功过奖惩时,可由建议人填报“奖惩建议申请单” 公文,先由人事单位签注意见后,呈总经理核定。

第五十八条 人事单位根据核准奖惩建议申请单发布“奖惩通知单”公文,副本抄送本人单位及本人知照,另一份送会计单位加扣薪资。

第五十九条 人事单位应按月将人事奖惩通知单登录于个人资料卡内。

第六十条 奖惩作业应另参照“奖惩办法”规定办理。

□ 考 绩

第六十一条 考绩分考绩与临时考绩两种,其处理程序如下:(一)考绩

每终了由人事单位提供考核表,分甲、乙两种,并予登记出勤资料、奖惩资料后依人事权限划分表,逐级考评核定等级,作为年终奖金发放及定期晋级的参考依据。(二)临时考绩

为申请升降职,应附办理临时考绩,以作上级批示决策参考依据。

第六十二条 考绩表办理完毕,存于个人资料袋内,并予以登录。

第六十三条 考绩作业应另参照“考绩办法”规定办理。

□ 薪 资

第六十四条 人事单位应于每月25日整理上月26日以后到职的新进人员甄选报名单,据此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核薪,并由单位主管签署,转呈总经理 核定,再登录于“薪资名册”后,再转会计单位作业。

第六十五条 人事单位应于每月25日整理本月份涉及调薪的人事异动申请单及考核表,据此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调薪抄录,由人事主管审核签章后与单位 主管会签,登记于薪资名册,转会计单位作业。

第六十六条 经批准离职案件,人事单位应据此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停薪,由人事主管审核签章,登录于薪资名册后转会计单位作业。

第六十七条 核薪与调薪案件于归档前,应登录于个人资料卡内。

第六十八条 除人事单位应备一份全公司人员薪资名册外,各一级单位亦应 备一份所属人员薪资名册。

第六十九条 薪资作业应另参照职薪办法中职薪等级表及有关规定办理。

□ 训 练

第七十条 职前训练

新进人员于报到后,人事单位应办理以下职前教育:(一)介绍公司沿革、经营方针、工作环境;(二)简介各部门组织、职责、作业状况;(三)出勤规定及注意事项;

(四)介绍各部门办公室及主管。

第七十一条 在职训练

(一)人事单位于开始,依所需训练目标、对象、课程、教材、预算,拟订训练计划。

(二)人事单位于训练期中,应严予考核。

(三)员工于接受训练后,视需要提出心得报告,成绩优劣列入考核依据。

第七十二条 专业训练

(一)专业知识,视必要可办理专案训练。(二)搜集专业报导或讲座教材,印发给每位员工。

(三)各一级主管可自行申请或由公司指派参加国内外各种训练机构举办的讲座、观摩、训练。

第七十三条 训练作业应另参照“训练办法”规定办理。

□ 辞 职

第七十四条 正式任用的员工如感工作不适或其他原因想辞职,应于15天 前提出辞职申请书,由单位主管及人事主管签具意见后,呈总经理核准,再转回人事单位,人事单位据此填制薪资通知单办理停薪,转会计单位作业。

第七十五条 人事单位依据辞职申请书发给“离职通知单”,通知本人于奉准离职日当天下班前依离职通知单上应办理事项,逐项办理移交,办理完毕后,由人事主管审核无讹后,并签章转会计单位核计当月薪资(除特准外,均于下次发薪日发给)。

第七十六条 人事单位根据离职通知单于当日即行办理下列事项:(一)登记于人员异动记录簿内。

(二)注销人事单位控制的人员状况表内登记。(三)登记个人资料卡,注销个人资料档案。

第七十七条 人事主管视情况应约谈离职人员,并将面谈结果填入离职人员 面谈记录档案,以作为人事流动率检查参考。

□ 退 休

第七十八条 人员属退休年限,由人事单位填写“退休申请单”公文,详填理由及会签单位主管意见后,呈总经理核准,发给“退休通知单”,副本转会计单位核发退休金。

第七十九条 经核准退休人员,于奉准退休日,应领取“离职通知单”逐项办妥离职手续后,始发给退休金。

第八十条 人事单位凭退休通知单及离职通知单,应办理事项参照第七十六 条办理。

第八十一条 人员退休,应另参照“退休办法”规定办理。

□ 抚 恤

第八十二条 人员因公死亡者,由人事单位填写“抚恤申请单”公文,呈总经理核准,副本抄送会计单位核发抚恤金。

第八十三条 死亡员工家属由人事单位会同办理离职手续,并填具“申请抚恤金保证书”后,始得领取抚恤金,人事单位参照第七十六条办理有关事宜。

□ 移 交

第八十四条 各级主管人员及业务承办人员因故离职时,应将所负责的公物及经办事务逐件列具清册,在监交人监督下点交接任的人员,并会同接任人员提出移交报告书。

第八十五条 移交时应造清册名称如下(一)印章戳记清册。(二)所属人员薪资单册。

(三)未办或未了重要案件目录。(四)保管文卷目录。(五)职责事务目录。

(六)上级指定专案移交事项清册。(七)保管图书清册。

□ 申请福利金

第八十六条 员工符合福利金申请条件者,至人事单位填写“福利金申请单”公文,由人事单位签注意见,呈总经理核准后,副本抄发会计单位发给福利金。

第八十七条 福利金申请应另参照“福利办法”规定办理。

□ 申请宿舍

第八十八条 新进员工或现有员工若需要住宿舍,可到人事单位填写住宿申请单申请配住,由人事单位签注意见后,转总务单位办理。

□ 参加工会

第八十九条 新进人员于报到日时,人事单位应视其任职单位询问是否参加工会并给予解释办理。

第九十条 人事单位应每月统计列册个人应缴会费,转会计单位代从薪资内扣缴。

□ 劳工保险

第九十一条 人员于报到日时,由人事单位登记办理投加保,生效日以到职日为准。

第九十二条 人员于退职日当天,人事单位应即办理退保。

第九十三条 投保薪资因调整薪资或其他因素而变动时,应由人事单位填报“投保薪资调整单”。

第九十四条 人事单位应保管劳保局每月寄来的劳保门诊单,当员工有需要时,可持私章索取。

第九十五条 员工劳保个人资料应立册登录备查。

第九十六条 人事单位应每月统计列册个人负担保费,转会计单位从薪资内扣缴。

□ 资料管理

第九十七条 各种人事命令、通知公布一周后,连同该案核准凭证(申请单 或签呈)合并归档。

第九十八条 每月初依据人员异动记录簿编制“人事异动月报表”,呈核阅后,列入人事流动率检查依据。

第九十九条 人事单位应于每月10日编制各主管名册,送守卫或总机备查(如未异动可具文报备)。

第一○○条 员工若有需要“服务证明书”或“离职证明书”,可至人事单位说明申请理由,由经办人填写证明,转秘书室盖印。

第一○一条 人事单位应备档案包括下列:(一)人事异动案。

(二)人事奖惩案。

(三)人事考绩案。(四)人事训练案。(五)人事规章案。(六)人事勤务案。(七)人事表报案。(八)福利案。(九)文康活动案。(十)涉外事件案。(十一)收发文登记簿。

□ 其 他

第一○二条 本作业程序,应另参照“人事管理规章”有关规定办理,如有疑义,可由人事单位主管解释运用,如有未尽事宜,应另补充修正。

第一○三条 本作业程序承奉核准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____

第五篇: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业信息化考试重点总结(完全版)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信息化重点问题

1.简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答: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融为一体,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life-circle)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过程。换句话说,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只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产品生产的决策、设计、制造、管理与控制、销售等环节集成和一体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简述我国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答:特点:1)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和企业数 字化;

面临的问题:1)劳动力生产率及工业增加率低,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4)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与体制改革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5)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产业缺乏活力; 3.名词解释。

DFX:design for X,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缩写,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CE: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对产品设计集齐相关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是一种只打新产品开发的哲理。

AM: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通过将高素质的员工、动态灵活的组织机构、企业内及企业间的灵活管理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全面集成,是企业对持续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获得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

VM:virtual manufacturing,虚拟制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建模与仿真环境,是的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装配等均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且对设计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持。GM:green 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就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4.ERP定义和特点。

答:定义:ERP的定义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面上来描述。1)ERP 是MRP和MRPⅡ软件的延伸,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向导,要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的,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2)ERP是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以资源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平台,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等信息产业成果,实现了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实现了客户,市场、小手、计划、采购、生产、外泄、成本、财务和服务的集成和支持业务流重组的软件产品。3)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概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为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特点:(1)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它将供应 链管理功能包含了进来,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的新的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2)ERP更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3)ERP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增加了对设计数据与过程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了生产管理系统与CAD、CAM系统的集成。(4)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5)ERP较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作为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的培训成本等。(6)在生产制造计划中,ERP支持MRP与JIT混合管理模式,也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式。(7)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基于WEB技术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多数据库集成、数据仓库、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等等。5.简述PDM系统特点和功能

答:特点:1)PDM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概念对场频设计数据和设 计过程进行描述,规范产品生命周期,保持产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跟踪性。

2)PDM采用面向对象的开放式体系结构,提供系统功能扩展和标准接口。3)采用客户/服务结构,为多用户协同工作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的运行方式。4)支持多种数据存储,如分布式数据存储、元数据存储。5)而实现与CAD/CAM软件的无缝集成。6)支持多重硬件平台、多操作系统以及多种通信协议。

7)PDM已经逐渐成为支持业务过程重组、实施并行工程、CIMS工程和ISO质量认证系统工程的使能技术。

功能:1)数据与文档管理。2)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3)过程和工作流程管理。

4)设计检索与零部件分类库管理。5)项目管理

6.CIMS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

答:概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一种基于CIM这里构成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制造系统。该系统把工厂的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实现总体高效益的制造系统。内涵:CIMS由五大功能分系统构成的,即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EDS)、制造自动划分系统(MAS)、质量保证分系统(CAQ)一击网络/数据库分系统(NET/DB)。发展趋势:系统集成是CIMS的核心技术。系统集成整炒年糕信息集成向过程重构与优化(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基础重点问题提纲

1.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世界范围的信息化热潮

3.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问题是 4.制造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5.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与作用: 6.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7.指导思想:本重大项目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8.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战略目标: 9.信息:

10.信息的基本特征 11.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2.信息活动: 13.信息技术: 14.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15.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6.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17.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8.CIM:

19.CIM 2个基本观点:

20现代集成制造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好处 21.CIMS的系统结构: 22.集成技术:(1)信息集成:(2)过程集成:(3)企业间的集成:(4)人的集成: 最关键 23.几种集成的相互关系: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2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25.DFX(design for X): 26.DFX分类取决于X的分类: 27.广义的DFM:(1)零件DFM(2)面向装配的设计(DFA)(3)成本早期预估 28.并行工程(CE): 29.狭义的并行设计是指针对设计与制造过程并行 30.敏捷制造的理念: 31.敏捷制造的主要特征: 关键技术包括: 32.产品驱动的企业动态联盟: 33.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 34.虚拟制造的特点: 35.虚拟制造分类: 36.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 37.绿色设计: 38.绿色设计两种模式: 1)面向拆卸的设计(DFD)2)面向回收的设计(DFR)39.绿色材料: 40.绿色包装: 41.企业管理发展历史: 42.物料需求计划MRP: 43.MRP几个相关的概念:(1)物料与物料代码(2)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3)物料清单(BOM)(4)主生产计划(MPS)(5)提前期:(6)工作中心(WC)生产加工单元的统称。(7)计划周期:(9)毛需求:(10)净需求:(11)工艺路线:(12)粗能力计划(RCCP)(13)能力需求计划(CRP): 44.MRP的基本思想: 45.MRP系统基本结构:

46.MRP产生采购计划和制造计划。它主要回答: 47.MRP的输入信息包含以下 4 个方面: 48.MRP原理: 49.MRP特点: 50.MRP缺陷: 51.闭环MRP理论: 52.制造资源计划MRPII: 53.MRPII的内涵: 54.MRPII管理模式的特点: 55.ERP的定义: 56.MRP、MRPII、ERP主要内容比较: 57.(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功能可以分为四大类:(3)四次大飞跃:(4)发展趋势 58.CAPP概述:

59.从CAPP应用的角度,其发展经历了:

60.CAPP系统分为:交互式系统 派生式系统 创成式 系统 综合式系统

61.派生式CAPP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 该系统的缺点: 62.创成式CAPP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 该系统的缺点: 63.综合式CAPP系统: 64.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广义CAM 狭义CAM 65.技术集成的概念:

66.CAD/CAM系统信息的集成方式 67.PDM基本概念 国际咨询公司CIMdata: 68.PDM总结给出下列定义:

69.PDM核心,三大要素。两条主线.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核心思想 70.实施PDM的意义

71.PDM主要功能:电子仓库和文档管理 :

信息化重点详述(重点记忆)

1.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世界范围的信息化热潮应该归因于1993年克林顿政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的提出。

3.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问题是:(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4)军工制造业不适应现代化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战争的需要(5)产业结构不尽合理(6)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7)能耗高、污染大 4.制造业信息化的必要性:(1)制造业信息化是迎接经济全球化和WTO挑战的必要条件(2).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条件(3)是迈入知识经济的通行证(4)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5)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6)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7)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8)是实现企业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9)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客观需要

5.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与作用: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6.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1)设计数字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2)制造装备数字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3)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4)管理数字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和最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5)企业数字化:通过实现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区域和行业的竞争能力。

7.指导思想:本重大项目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四个转移。一个中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两个重点:研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软硬件系统;用信息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四个转移:从以制造业自动化为重点向先进制造与制造业信息化转移;从以企业CIMS工程为重点向发展集成系统及其支撑软件转移;从以机器人技术为重点向基础装备和成套装备转移;从以跟踪仿制为重点向创新跨越转移。8.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战略目标:(1)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2)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示范行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3)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中介及咨询服务业,形成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4)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队伍。9.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10.信息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务的属性,信息必须真实、准确。(2)主观性:任何信息的处理都离不开人们的目的与需求。(3)抽象性:必须区分信息的载体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在不同的载体之间的转化与传递。(4)系统性:信息必须作为表达客观事物(或系统)的完整描述中的一环,信息离开了载体,脱离了系统,就失去了意义。(5)时效性: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必须及时、准确。(6)层次性:信息及其处理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系统运行的层次是密切相关的。(7)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

11.信息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是联系客观事物(或系统)各部分的纽带(2)信息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的表征(3)信息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依据及实现手段(4)信息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与工具(5)信息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12.信息活动:任何信息的活动过程,都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的变换与传递、信息处理与再生和信息的使用等过程。

1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手段的总称。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表示、检测、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也包括信息的传递、交换、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14.企业信息化的分类(1)按行业分类划分:农业信息化、采掘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建筑业信息化、金融业信息化、商业信息化、交通运输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等。(2)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信息化、中型企业信息化、小型企业信息化。(3)按企业的市场范围划分:外向型企业信息化、内向型企业信息化。(4)按企业的工艺过程特点划分:离散型企业信息化和流程型企业信息化。

15.从信息集成和信息资源利用的深度,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五个层次:①信息集成②过程集成③企业集成④知识集成⑤人的集成

16.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特点(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更新加快(2)具备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四种基本能力:时间竞争能力、质量竞争能力、价格竞争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3)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导致制造业格局在全球的重新分布与组合,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17.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快速响应市场竞争的挑战(2)全球化竞争的挑战(3)信息时代的挑战(4)环境保护压力的挑战(5)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6)技术创新的挑战 18.CIM:计算机集成制造 现代集成制造 CIMS:CIM + S(System)CIM是组织、管理生产的一种哲理、思想与方法,而CIMS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实现。19.CIM 2个基本观点: 一是整体观点(系统观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直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彼此紧密连接;单一的生产活动都应在企业整个框架下作统一的考虑。

二是信息观点: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20.现代集成制造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新概念、好处:863/CIMS专家组于1998年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新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借助计算机,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义、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支持(包括质量、销售、采购、发送、服务)以及产品最后报废、环境处理等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以及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实现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类活动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以达到产品上市快、高质、低耗、服务好、环境清洁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21.CIMS的系统结构:(1)管理信息分系统(MIS)(2)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EDS)(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4)质量保证分系统(QAS/CAQ)(5)计算机网络分系统(NES)(6)数据库分系统(DBS)

22.集成技术:(1)信息集成:指企业信息化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信息集成就是要实现数据的转换(不同数据格式和存储之间的转换)、数据源的统一(同一个数据仅有一个数据入口)、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异构环境下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信息集成的理想目标是五个“正确”的实现,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正确的人(或机器)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操作。”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的集成首先是信息集成。(2)过程集成:内涵是:以并行的思想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活动,实现企业产品全周期中各业务过程的整体优化。(3)企业间的集成:内涵是:企业在综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等的基础上,实现同其他优势企业的联合,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虚拟企业”,以求最大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4)人的集成: 最关键

23.几种集成的相互关系:(1)信息集成是过程集成的基础(2)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为更好地实现企业间集成创造了条件(3)企业集成的发展促进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向更高层次发展(4)人的集成是实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的基本保障 四方面的集成技术都在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发展的更高层次将是知识集成。

2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1)集成化(2)数字化/虚拟化(3)网络化(4)柔性化(5)智能化(6)绿色化 25.DFX(design for X):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缩写,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如加工、装配、维修等,也可以代表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如质量、成本、研制周期等;design不仅仅是产品的设计,也指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过程设计。

26.DFX分类取决于X的分类:(1)X代表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如质量、成本等,称之为面向竞争力的设计(design for competitiveness,DFC)。这种分类方法必须面向整个生命周期;(2)X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如加工、装配等,称之为面向产品生命周期某环节的设计(design for lifecycle,DFL)27.广义的DFM:(1)零件DFM(2)面向装配的设计(DFA)(3)成本早期预估

28.并行工程(CE):是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是一种指导新产品开发的哲理。29.狭义的并行设计是指针对设计与制造过程并行 30.敏捷制造的理念:通过对高素质的员工、动态灵活的组织机构、企业内及企业间的灵活管理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全面集成,使企业对持续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从而获得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敏捷制造强调人、组织、管理和技术的高度集成,强调企业面向市场的敏捷性。

31.敏捷制造的主要特征:1)是21世纪信息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模式。它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能以最短的交货期,最经济的方式,为用户生产出最满意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2)具有灵活的动态组织机构。以最快的速度,把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动态企业联盟。3)敏捷制造必须在其生产的各环节都采用先进的制造理论与技术。4)敏捷制造必须建立开放式的基础结构,以便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和合作伙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协作企业能在一体化的电子商业环境中生存。5)动态企业联盟是实现敏捷制造理念最常用的生产框架与模式。关键技术包括:敏捷虚拟企业的组织及管理技术、敏捷化产品设计和企业活动的并行运作、基于模型与仿真的拟实制造、可重构/可重用的制造技术、敏捷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间的集成技术、全球化企业网、敏捷后勤与供应链等。

32.产品驱动的企业动态联盟:企业动态联盟亦成为虚拟企业,它是敏捷制造的一种主要实现模式,它以具有共同利益的产品开发与制造为凝聚核心,将不同企业中具有技术与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相关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链形态。33.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实际制造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及高速网络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上的群组协同工作,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产品制造的本质过程,以增强制造过程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预测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制造成本、产品的可制造性等。

34.虚拟制造的特点: 1)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和本质表现。2)虚拟制造通过数字化产品模型来反应产品演变过程的全部信息,利用数字样机代替传统的物理样机。3)虚拟制造是基于模型的集成。4)虚拟制造具有分布式的协同工作环境。5)虚拟制造实现了人与虚拟制造环境交互的自然化。

35.分类: 1)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2)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3)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36.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又称为环境意识制造(environment conscious manufacturing,ECM)和面向环境的制造(manufacturing for environment,MFE)。就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

37.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最小。38.绿色设计两种模式: 1)面向拆卸的设计(DFD)2)面向回收的设计(DFR)

39.绿色材料:又称环境协调材料,是指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并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类健康,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的材料。

40.绿色包装:是指采用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可回收重用或可再生的包装材料及其制品进行包装。绿色包装必须符合“3R1D”原则,即减少包装材料消耗(reduce),包装容器的再填充使用(refill or reuse),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recycle),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性(degradable)。其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有 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41.企业管理发展历史:IC(库存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E-ERP(基于电子商务的ERP)42.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制造资源计划(MRPII)或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础和核心,它根据主生产计划需要生产的项目、库存状态和物料清单(BOM),模拟未来库存状况和预计未来缺件情况等,从而按零件的提前期和批量准则,编制所需零部件、原材料的生产和采购计划,保证主生产计划的实施。43.MRP几个相关的概念:(1)物料与物料代码 物料代码称为Item_Code,指为了产品出厂,需要列入计划的一切不可缺少的物的统称。(2)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一个物料的需求,与其它的物料的需求无关。相关需求:一个物料的需求,来源于其它物料的需求。(3)物料清单(BOM)(4)主生产计划(MPS)(5)提前期:完成某种活动,从开始(开工)到完成(完工)所消耗的时间。按照倒推原则,它等于完成该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量(6)工作中心(WC)生产加工单元的统称。(7)计划周期:生产计划系统使用的时间单位,通常为一旬、一周或一天。(8)计划接收量: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采购件与自制件预计完成的总数。(9)毛需求: 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物料的总需求量(10)净需求: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物料必须订货的数量。(11)工艺路线:主要说明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加工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如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12)粗能力计划(RCCP)是主生产计划层次对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关键资源需求与能力进行平衡、调整。通常只考虑关键工作中心及相关工艺路线。(13)能力需求计划(CRP):能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如人力、设备、面积、资金等)单位时间内企业能持续保持的最大产出。44.MRP的基本思想:是准时生产,即“按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候,生产需要的数量”,尽量减少生产中的在制品和库存量,缩短生产周期,保证按期交货。45.46.MRP利用输入信息,产生分时间段的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和制造计划(生产订单)。它主要回答:采购或制造什么?采购或制造多少?何时采购或制造?何时完成采购或制造? 47.MRP的输入信息包含以下 4 个方面:主生产计划 独立需求 物料清单 库存信息

48.MRP原理:基于时间坐标产品结构(集成销产供模型)基于制造业通用公式的需求优先计划

49.特点:优先级计 划分时段计 划快速修订的计划 50.MRP缺陷:(1)MRP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无限的。MRP作出的物料需求计划不一定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匹配。(2)MRP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提前期已定。实际上提前期是很难准确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提前期的准确性。

51.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52.制造资源计划MRPII:是对制造业企业全部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提供按数量的工作计划,按金额的财务计划,模拟各种资源能力。它由彼此集成的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经营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53.MRPII的内涵:(1)MRPII是指以MRP为核心的闭环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MRP内涵的扩充。(2)它的实质是指制造业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它向企业提供信息,以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和决策功能。(3)MRPII为制造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处理逻辑。

54.MRPII管理模式的特点: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2.管理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55.ERP的定义: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面上来描述。(1)ERP是MRPⅡ发展的高级阶段,是MRPⅡ的增强形式,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2)ERP面向制造业,保留了MRPⅡ的基本构架和逻辑,以MRP为核心,因此,ERP不是对MRPⅡ的否定。(3)ERP在MRPⅡ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进行伸延,向内以精益生产方式(JIT)改造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增加了供应链功能。56.MRP、MRPII、ERP主要内容比较:

MRP:主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任务管理,采购管理 MRPII: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销售管理,综合信息 ERP:分销管理,运输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JIT生产管理,电子贸易,综合信息

57.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系统软件为基础,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建模、分析及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2)功能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字建模、工程分析、动态模拟和自动绘图。(3)四次大飞跃:(1)第一次CAD技术革命:“贵族化”的曲面造型系统(2)第二次CAD技术革命:生不逢时的实体造型技术(3)第三次CAD技术革命:一鸣惊人的参数化技术(4)第四次CAD技术革命:更上一层楼的变量化技术(4)发展趋势:标准化、可视化(包括虚拟设计)、开放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 58.CAPP概述: CAD是根据设计方案规划和产品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整体概念设计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生成可以供CAPP使用的产品或零部件的特征的描述。CAPP是对零件的特征描述进行分析、提取、选择或自动生成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CAPP是连接CAD和CAM的纽带。

59.从CAPP应用的角度,其发展经历了: 1)基于自动化思想的CAPP系统2)基于计算机辅助思想的实用化CAPP系统3)面向产品的CAPP应用与制造工艺信息系统4)基于知识的CAPP综合智能化

60.CAPP系统分为:交互式系统 派生式系统 创成式系统 综合式系统

61.派生式CAPP系统:是建立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按照零件几何形状或工艺的相似性归类成族,建立该零件族零件的典型工艺规程

该系统的优点:(1).相似零件的工艺过程可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2).技术上较易实现(3).可减轻工艺文件编制工作 该系统的缺点:(1).操作人员仍需是有经验的工艺人员(2).标准工艺过程未考虑生产批量的因素(3).生产技术和手段发展后,系统不易修改

62.创成式CAPP系统:是一个能综合零件加工信息,自动地为一个新零件创造工艺规程的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 2010工业工程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CYH编辑

1.能保证相似零件工艺过程的高度相似性和相同零件工艺过程的高度一致性2.能实现工艺过程的合理化和优化3.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知识、经验,不需人的干预

该系统的缺点:

1.系统开发技术难度大2.系统规模庞大3.一切从“零”开始,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工艺决策问题可能会浪费计算机的资源

63.综合式CAPP系统:综合式CAPP也称半创成式CAPP系统,它综合类派生式CAPP与创成式CAPP的方法和原理

64.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是指计算机在产品制造方面有关应用的总称。C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CAM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从毛坯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的活动,包括工艺准备(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与制造、NC自动编程、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编制等)、生产作业计划、物料作业计划的运行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等。狭义CAM通常仅指数控程序的编制,包括刀具路径的规划、刀位文件的生成、刀具轨迹仿真以及NC代码的生成等。

65.技术集成的概念:技术集成实际上是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CADCAPPCAECAM主要环节的软件集成。把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以保证系统内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66.CAD/CAM系统信息的集成方式(1)、通过专用格式数据文件的集成方式(2)通过标准格式数据文件的集成方式(3)、基于统一产品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的集成(4)、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系统集成 67.PDM基本概念

国际咨询公司CIMdata: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的技术;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即描述产品的各种信息,包括零部件信息、结构配置、文档、CAD 文件、权限信息等;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过程,即对这些过程的定义和管理,包括产品的发放、变更、审批过程和其它的工作流程。

68.PDM总结给出下列定义:产品数据管理(PDM)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与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69.PDM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核心思想是设计数据的有序、设计过程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

70.实施PDM的意义(1)提高设计与制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上市时间(3)更好地管理工程变更(4)更好地控制项目(5)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71.PDM主要功能:电子仓库和文档管理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项目管理 查看和圈阅功能 电子协作 系统集成工具 扫描和成像功能 设计检索与零件库 工作流和过程管理

下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调查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文章标题: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我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2002年八月,我市争取列入了全国47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

    2016年度信息化总结报告

    2016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报告 2016年公司在信息化工作方面进入快速发展期。就国家工信部公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结合公司实际特点,摸索出一条立足传统制造放眼2025......

    东莞制造业的总结报告

    东莞民企50强评选搞了两次,但至今也没有50强企业入围广东工业50强。 从历史原因来看,东莞由于城市级别不高(发展之初仅为一农业县),区域集聚力量和辐射力不强,在获取国家政策支持......

    机械制造业的调研报告

    把握机遇 做强机械 ——对机械制造业的调研报告2008年以来,机械行业虽然遭受原材料大幅涨价、人民币升值、银行融资困难和大雪天气的影响,但在整个市场空前繁荣的牵引下和新投......

    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

    2013农机再次领跑机械制造业范文大全

    2013农机再次领跑机械制造业 下一个“黄金十年”正在开启 发布日期:2014年1月13日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 陈志2013年,我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健康、快......

    机械电气制造业的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你好!我是XX职业大学04级的好范文,在大学的三年里,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既“专”又“博”的学习目的的指导下,系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到了适应社会的各种知识......

    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作者:樊学民 谭鑫元 徐 波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