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时间:2019-05-13 15: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第一篇: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刘 飞

〔内容摘要〕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对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有裨益。

〔关 键 词〕机械制造业问题建议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六盘水市机械工业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机械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煤炭、冶金机械为主体,尤以冶金机械制造业为优势。

1、我市机械加工企业概况。地方机械工业有盘县农机厂、水城县农机厂和六枝农机厂,均始建于1958年。盘县农机厂的铸造、加工实力较强,曾制造过拖拉机曲轴、凸轮轴。各县农机厂都曾生产过玉米脱粒机、压面机、水泵、拖车和农用汽车等机械产品。现六枝农机厂已不存在,盘县农机厂1992年与盘县运输公司合并,更名为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水城县农机厂曾因生产农用汽车更名为水城汽车制造厂。

煤矿机械工业有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宏狮机械制造公司始建于1958年,原为六枝矿务局总机厂,现有9个分厂。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始建于1966年,现有8个分厂。水城矿业(集团)博力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2年,原为水城矿务局机电总厂,下设8个车间。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始建于1979年,原为盘江矿务局机电修配厂,下设10个车间。

冶金机械工业有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始建于1966年,现有金属加工、金属结构、铸钢、铸造四个分厂。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金厂成立于1973年。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始建于1981年。

2、机械制造行业的人员及技术结构。全市从事机械加工、制造工人总数3843人,其中:煤炭机械制造2987人,冶金机械制造689人,地方机械167人(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59人,贵州好思嘉有限公司108人)。人员结构:在3843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77人,其中:高级61人(煤炭42人、冶金19人),中级142人(煤炭107人、冶金35人),初级274人(煤炭210人、冶金59人、地方5人)。

3、机械制造行业技术装备能力。全市机械加工和制造设备2046台(套),其中:冶金机械制造设备235台(套),即水钢(集团)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150台(套)、水钢(集团)公司五金厂39台(套)、水钢(集团)公司汽车运输公司46台(套);煤矿机械制造设备1797台(套),分别为六盘水煤机厂386台(套)、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宏狮机械制造公司145台(套)、水矿(集团)博力机电设备制造公司779(套)、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487台(套);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14台(套)。

在这些设备中,有先进水平的数控车床4台,数显卧式镗床1台。其中:数车水钢机械制造公司2台、六盘水煤机厂2台。数显在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

二、我市机械制造行业存在问题

一是设备老化、机加工能力低下;二是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力度不够;三是工资待遇低,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影响机械制造业发展。由两组数据可见,六枝煤机厂专业技术人员:顶盛时期142人,其中:高级32人、中级48人、初级62人;现状87人,其中:高级20人,中级34人、初级33人。水矿博力机电设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顶盛时期148人,其中:高级10人、中级39人、初级99人;现状68人,其中:高级8人,中级16人、初级44人。四是机器加工技术落后,如“攻丝”,外地70年代就已解决的机攻问题,六枝煤机厂至今还是手工操作。五是生产原材料多源于北方,价高、运费也高。六是产品销路不畅,本市产品多销外地甚至国外,而本地煤炭企业却到外地购买矿用机械。

此外,各企业还存在各自的困难和问题。如水钢机制公司厂房分散,厂内运输成本高。盘江机电分公司厂房规模满足不了大型设备的维修与起吊、大型设备进厂维修运距远、缺电机相位平衡实验台和负载实验台。贵州好思嘉公司机械设备被卖光,职工生活无着落,上访事件严重,职工普遍要求恢复机械制造等。

三、对我市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建议

机械工业对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但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设备,还可以从维修、维护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增强整个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而2005年机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对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都大有裨益。现在我市发展机械工业发展有一些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我们指明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流的加快,将带动我市机械工业发展。

三是六盘水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各业发展。煤炭、冶金、电力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四是中央省属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机械加工基础和技术实力。

五是本市地处云国两省交界,滇有重机厂、黔有航天航空工业、毗邻安顺有飞机制造厂、轴承厂、柴油机厂、齿轮厂等高精技术机械工业,他们将为我市发展机械工业产生优势互补。

针对以上我市发展机械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建议: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六盘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矿山、电力、炼焦、液压机械及元器件和气动元件。我市的机械工业应该紧紧依托这些产业,从维修、维护到加工生产循序渐进得形成有我市特色的加工、生产、销售的机械基地,所以生产和维修这些机械设备将是我市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市要发展机械工业应以煤矿机械起步,相比较六枝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充分利用六枝的煤矿机械方面的人才、技术和地理优势,把六枝发展成为我市乃至辐射周遍地区的机械加工基地。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六盘水市机械工业基础落后,但我们可借鉴外地先进的机械工业发展经验,走新型工业化和实现机械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要按高科技、高技术、高起点的要求来建设和发展机械工业。我们规划机械工业,需从机、电、液、气等方面科学地考虑、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质量的产品生产。

(三)调整结构、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目前的产品结构需要认真思考,一台机车用50年不坏,产品销路从何而来?而煤矿机械中大型的刮板机、液压支护系统,我们还无力生产,均源于郑州等地,这就为我们发展机械制造业留有市场。应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10年内达到生产液压支护能力。机械制造业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在5年内着手规划发展工业链群,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全过程实行产业链群管理和大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模式。水钢要研发冶金、煤矿机械生产原材料。各大企业要在机械零部件制造上进行分工协作,提高产品加工质量。还要组织强有力的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队伍。

地方机械工业不发展将制约其它行业发展。地方机械工业虽然倒闭,但人员和技术尚存,在5年内考虑恢复地方机械制造业。方案是集中过去的所有技术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装备,借用省属大企业的技术支持,先起步,再逐步发展壮大。

(四)培养机械技术人员,培育科研教育事业。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实施人才战略计划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要充分利用本市现有高等院校的条件,加强基础教育。教育要分层次和档次设置专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技术人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着重于应用,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主。高等技术教育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主,开设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从自动化发展的角度增设电、液、气压传动,自动控制理论和高分子材料运用等课程。教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地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必需要有科研、开发、设计或引进吸收消化能力的科技队伍。针对六盘水市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机械专业人才资源,组建机械研究与设计机构,研究机械工业的发展,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为发展机械工业奠定基础。将科研机构并入大专院校,形成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五)依托境外企业,紧抓龙头产品。在我市周边有重机厂、航天航空工业、飞机制造厂、轴承厂、柴油机厂、齿轮厂等高精技术机械工业。地方机械制造业要与大企业协作,为大机械生产某一零部件。15年内,形成机、液、电、气、齿轮、轴承等专业性配套生产的经营格局。形成以液压、气动元器件为龙头产品,带动铸、锻,车、磨和高精度的机器加工格局。在新增设备资金有困难的情况下,应考虑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大企业的机械工业要具备专用设备和非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机器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靠其它行业来带动。要不断开发和研制其它行业所需的产品。如:轻工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小型山地农机具和电瓶车等。

四、发展机械工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给于优惠政策扶持。如在项目贴息,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信贷资金给予扶持,在技术创新、开发研制、资源节约、能源再生、环保节能等方面解决资金和减免税收,真正有效促进我市机械工业发展壮大。

2.在地企共建工作中,协调好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抓好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机械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和谐发展。

3.政府要重点扶持发展机械配套的企业和项目。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放低门槛,让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资本和参股投资合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条件,真正做到有利于国有资本的退出。其次是对于产品扩散、配套协作的项目要列入市重点项目,加快六盘水市机械工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做到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实践。在指导思想上,要抓住新型工业化给我们带来的契机,为发展机械工业积极开拓创新意识。在工作主线上,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开发研制新产品,从高技术、高质量方面来确保企业生成、发展和竞争能力。核心的任务是,把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篇:六盘水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六盘水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丁武向 瞿开英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六盘水市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和探讨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关 键 词〕 六盘水 第三产业 特色 建议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统计局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六盘水市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和探讨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一、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总量增大,速度加快,后劲增强。“十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的宏观政策影响下,以及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引领下,六盘水第三产业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六盘水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2002年至2004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0.5%、9.9%、12.6%。2004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同比增长12.6%。比2000年增长71.4%,年均增长14.4%。

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也呈现了良好势头,实现增加值18.57 亿元,同比增长1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1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速度继续保持。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5年上半年达到39.52 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5.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由去年的31.44%上升到39.52%,增加8.08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正有效地改变着六盘水市劳动就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为产业调整,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经济的良好运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7%,农村居民现金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反映在消费品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87亿元,增长1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传统行业仍唱主角。对“十五”的前四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分行业进行比较:传统的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每年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都在35%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每年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在14%以上;金融、保险业每年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在8%以上;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每年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在10%以上。

(二)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要的地位。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453家,销售额42.5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271家,占59.8%,销售额25.9亿元,占60.9%;服务业242家,营业收入2.42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205家,占84.2%,营业收入0.93亿元,占38.4%。全市个体经营户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户数73254户,占总户数85755户的85.4%,营业收入57.54亿元,占个体户总收入的85.9%。

(三)第三产业集中分布相对集中。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初步调查,座落在市区内的(指钟山区辖区内的黄土坡办事处、荷城办事处、凤凰办事处、德坞办事处四个办事处的所有社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37家,占总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52.3%;服务业188家,占总服务业77.7%;全市的个体经营户中市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18209户,占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户的24.9%。

三、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六盘水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城市,加之地处内陆,经济起步较晚,第三产业总量小,基础薄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高,与发达城市或大城市的差距大。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缓慢。2004年,六盘水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7.30%,2001至2004年三产增幅分别为11.3%、10.5%、9.9%、12.6%,尽管全市三产增幅总体年在提高,但由于工业增长速度更快,三产增幅小于二产增幅,所占GDP比重逐年下降。

(三)第三产业的结构尚不合理。第三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信息、咨询、科技、旅游等发展滞后和不足,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服务业为主。据测算,2005年上半年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以上。

(四)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的第三产业各行业综合管理机构。

四、第三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及建议

(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建立人口流动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基础上。当人口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具有较大的消费能力和较高的消费水平时,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目前,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了35万,随着市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不断改善和健全,将吸纳更多的人口居住在中心城,使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同时努力推进红果、平寨、双水三个次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具备规模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要求。这样传统的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产业将得到优先发展,房地产、教育、信息、咨询等产业将更加活跃。

(二)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推进“凉都”品牌建设。自“凉都”品牌的推出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凉都文化,“品牌效应”带来经济腾飞的战略已经形成共识。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凉都”品牌的宣传,并抓住“中国凉都-六盘水”通过国家论证的契机,着重从“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内涵上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合理布置工业布局,减少或杜绝环境污染;合理、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力求从档次、精品上下工夫。以上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旅游、交通、通讯等产业的发展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三)突出重点,促进传统三产和新兴三产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在巩固和提高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传统三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通信业、旅游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①商贸流通业,要由“数量导向性发展模式”转向“质量导向性发展模式”。其途径是:一方面在通过改组、改造和改革,培育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向农村市场延伸,通过建立连锁店、代理制、配送制等形式把个体和私营商贸流通企业纳入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的委托代理系统。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这一流通载体,从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转变。②旅游业,要加强规划意识、加强行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组织水平,扩大对外宣传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游客和周边地区游客,着力提高旅游接待客房出租率。要在开发新景点、上大项目等方面多出点子,多见成效。要抓住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银行利率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调整投资方向,避免无序开发,严格审批,规范经营行为。③社区服务业,要使街道、社区担负起兴办社区服务业的责任,确定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好服务设

施。④信息服务业,要对现有的数据库、信息网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发挥专业信息网站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四)规划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准的物流企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存贮、交易、卸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交通、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盘水市的现代物流发展严重滞后,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的落后,现代经济意识不强。本身形成的铁路网络由于运输结构的单一,没有形成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随着下步的公路网络形成,以及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大环境的影响,“沃尔玛”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必然陆续进驻中心城区,加之原有的民营商贸企业连锁经营的不断规范,以及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完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悄然到来,规划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准的物流企业势在必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然更多扩展信息、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其他三产的发展空间。

(五)加快“镇胜”、“毕水兴”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缩短”六盘水行政区域之间的距离,密切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尽快形成以市中心城区为辐射中心的六盘水经济圈。经济圈的形成,会对原有的盘县与云南、六枝与贵阳商业联系产生影响,六盘水的第三产业发展也会进入黄金时期。同时,规划市中心的商贸集散地,辐射全市。真正形成市中心城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利于第三产业的规模发展。

(六)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把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特别是大型的自选购物超市引入农村,刺激农村消费;引导房地产企业进行小城镇开发;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普及推广,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第三篇: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产业发展基础稳固,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有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下降3.0个百分点;完工出口船62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总额481亿元,同比增长25.5%。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64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903亿元。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完成产值5951亿元,船舶配套企业产值1130亿元,船舶修理企业产值181亿元,船舶改装企业产值317亿元。

2013年1-5月,我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7亿元。其中,船舶制造企业696亿元,船舶配套企业94.9亿元,船舶修理企业48.4亿元。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进出口贸易市场分析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对国内船舶工业财务状况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油轮、游艇等船舶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发展。随后,报告对船舶制造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国际国内船舶制造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进出口贸易市场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四篇:六盘水市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六盘水市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玲

〔内容摘要〕针对我市茶叶产业现状、优势及开发潜力,如何将茶叶产业做大强,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大力扩张基地规模,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做好“大品牌、大产区、大市场”的文章,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茶叶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 词〕资源产业对策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茶叶是我市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的前景。1998年我市编制的《六盘水市1998年至2010年茶叶产业建设规划》,明确了茶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加强了对茶叶产业的领导,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快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了“乌蒙春”“乌蒙剑”、“水城春”、“碧云春”4 个名优茶品牌,并分别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得多个奖项。2003年编制的《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及2004年市农业局编制的《六盘水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均把茶叶列为重点产业开发建设。如何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经济含量,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路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园规模及分布

我市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全市4个县区均有茶树种植,2004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叶年总产量312吨,主要分布在27个乡镇。其中:六枝0.57万亩,年产量72吨,分布在木岗、大用、郎岱、洒志、落别、新窑、新场、牛场、折溪等11个乡镇;盘县1.12万亩,年产量70吨,分布在老厂、马依、滑石、两河、民主、羊场、朱东、新民等8个乡镇;水城县1.83万亩,年产量156吨,分布在杨梅、新街、勺米、米箩、猴场、玉舍等6个乡镇;钟山区800亩,年产量14吨,分布在大河镇、大湾镇。

(二)茶叶经营体制及加工能力

1、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形式

(1)国有企业。主要有六枝茶叶公司、盘县茶叶公司、水城县茶叶公司;

(2)股份制企业。主要有津黔科技茶叶公司、杨梅林场与市林业局合作的公司(国有合作)、杨梅林场与杨梅乡木城村合作的公司(国有、集体合作);

(3)个体承包经营。水城米箩茶场、勺米茶场,盘县糯寨茶场等等。

2、全市有茶叶加工厂22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5家,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设备较齐全、具备精加工能力的企业3家(水城县茶叶公司、津黔科技茶叶公司、盘县茶叶公司);年加工能力50吨以上的企业2家(六枝茶叶公司、盘县糯寨茶厂);其余茶厂规模较小、设备落后,年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下。

(三)茶叶产品结构

全市各茶厂生产加工的茶叶均为绿茶,大宗绿茶以炒青绿茶为主,也有一部分烘青绿茶。近年来,名优绿茶的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品种主要有扁形茶、条形茶、卷曲茶等。2004年生产名优高档茶16吨,春茶160吨。

(四)茶叶销售渠道

名优高档茶(清明以前的产品)主要被浙江杭州、重庆、成都等地茶商以每公斤240元-300元价格收购,然后加上当地名优茶包装抢早上市,部分销往天津、大年、成都等市;大宗绿茶主要在本市销售,数量极少,还不足本地市场的20%份额;盘县糯寨茶厂的绿茶由省邮政公司总经销;盘县茶叶公司、津黔科技茶场的大宗茶也销往成都等地。

二、茶叶产业优势及开发潜力

(一)我市茶叶产品结构有明显的特色,生产加工的茶叶均为绿茶。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绿茶消费热,我国茶叶加工、国内消费和出口均以绿茶为主,绿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73.1%,占国内茶叶消费量的55.9%,占茶叶出口量的65.3%。

(二)我市茶叶生态优势明显。一是茶区多分布在山区,种植茶树地区土层深厚,且富含硒元素,为天然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基础;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我市属低伟度高海拔地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0C,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我市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经中科院地化所、南开大学检测,我市的津黔牌乌蒙春天然富硒茶含硒量0.8-1.5PPM,属理想富硒范围。

(三)山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规划区非耕地资源达500多万亩,其中适宜种植茶树土地有75万亩。规划区有劳动力100多万,富余劳动力30多万,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有机茶和名优茶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和加工。我市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如杨梅片区,每年除草施肥、茶青采摘、加工等平均每年用工近8000个工时,相当于解决200多人的长年就业。津黔科技茶叶公司每年春季采茶期间(2-5月)向农民支付工时费约20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和津黔科技茶叶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民的费用总额80多万元。

(五)民营茶叶加工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民营茶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在茶叶加工业中所占的地位不断提高。今后,民营企业将成为茶叶加工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我市茶叶加工业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从政策环境来看,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现有政策有利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第一,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发展茶叶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第二,随着土地经营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农民更注重土地的产出效益。茶叶产业是高效产业,与种粮比较,农民从事茶叶产业获利更多;第三,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茶园面积的扩大,将提高良种茶叶园比重和促进茶叶产业的形成;第四,加入WTO后,茶叶是我国鼓励对外贸易的重要农产品。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市茶叶生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致使茶叶产业出现一系列问题,茶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茶叶产业难有突破性进展,在同行业中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表现在:

(一)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全市3.6万亩茶园中,低产茶园1.45万亩,占40%;而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约0.38万亩,约占10.05%。实际采茶1.78万亩,平均亩产量约18公斤,仅为贵州省平均亩产量的一半,与全国平均亩产量55公斤差距较大。另外,由于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制茶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程度低,夏秋茶因为采摘费用高而利润低,企业就少采或不养,造成单产低,致使生产成本上升,茶叶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二)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全市的22个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一是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茶叶多为初级新产品,结构单一,不分等级,新产品质量不高,经营效益差。综合实力不强,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二是企业各自为阵,强调县域优势而忽视区域优势,难以形成体现地区特色的区域名牌。机制缺乏活力。茶叶公司均为政府部门创办的国营企业,其生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模式滞后,致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处境艰难。

(三)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由于茶叶初制加工目前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市仅有各类加工机械120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工设备无法更新配套和引进新技术。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只重视茶叶生产经营,不重视科技含量投入,导致茶农文化素质低下,科技含量薄弱,技术推广率低,低产茶园面积大,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后劲不足。

(四)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一是缺乏对茶叶品质、茶文化历史的系统宣传;二是企业只侧重本地销售,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客户上门,销售人员很少,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

(五)经营管理体制落后。我市茶叶生产最初是外贸和供销部门管理,80年代以后又由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多头管理。1997年市政府明确农业部门为茶叶生产的主要管理指导和牵头部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力度,缺乏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全市没有统一的发展思路,各县区各行其是,农办、农业局、林业局、农发办、水利局各自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对茶叶产业进行扶持,这种分散管理、分散资金和技术的方式,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综合效益没有很好地发挥。一是各县区的茶叶公司法人仍由行政干部兼任;二是公司管理人员过多,素质偏低,企业负担过重;三是市场竞争意识差,企业的发展仍依赖于政府投资;四是与农户没有形成很好的利益机制。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市茶叶产业现状、优势及开发潜力,如何将茶叶产业做大强,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我们要认真分析现状,理清思路,明确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大力扩张基地规模,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做好“大品牌、大产区、大市场”的文章,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茶叶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制定有力措施。

1、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推进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革现行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和贸易四个领域分割管理的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的行业管理机构,完善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政出多门。打破地区、行业、部门、所有制等的观念界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实施茶叶产业化中要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2、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经济运行模式。政府主要做好产业导向工作,利用信息渠道的优势,给企业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基地建设、企业注册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增加茶叶产业资金的投入。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产业扶持长效机制,使现行对产业扶持的奖补激励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遵守国家财经制度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强力推进产业建设步伐。

4、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建设高优生态茶园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无公害茶叶生产体系建设和基地建设、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打好名牌、拓展市场、增加效益,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真正把茶叶产业建成高优生态茶叶加工主导型的支柱产业。

5、协调利益关系。对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要建立起合理的利分配机制,本着互利、平等、自愿的原则,处理好内部利益分配,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

(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坚持走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走集团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培植壮大骨干茶场,以资本为纽带,进一步创新茶叶生产组织形式,积极推进茶场间的联营合作,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品牌重组、人才重组、资产重组,实现茶叶一体化,形成一个拳头对外,一个品牌支撑的紧密型茶叶产业联合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1、重点支持水城县茶叶公司或津黔科技茶叶公司对水城县杨梅片区的茶叶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运作,做大做强,通过试点,带动全市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我市茶叶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从浙江、福建或省内茶叶发展先进地区引进一家经济实力强、经营理念先进、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将全市原有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有机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尽快实现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升级,同时也带领我市茶叶产业更好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3、各县区按照这一思路,建立一个县级示范茶厂,重点支持和帮助一家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必要的设备投入,集中力量扶持其做强做大,通过它对辖区内茶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抓住产权、利益、风险三个基本要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起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

创新产权联结机制。在产前和产中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共同投入,农户可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龙头企业根据生产要素入股的份额,实行按股分红。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引导龙头企业自觉地把扶持生产环节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要求,使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使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增值带来的收益。

创新风险保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完善公积金、风险基金等提留积累制度,在销售收入或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金,寻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和适当高于市场价收购,以丰补欠,结余滚存,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增强地方特色,统一打造富硒茶叶品牌。

要创新茶叶发展理念,突破当前以行政区域抓茶叶产业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的意识。针对我市茶叶品牌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实际,有关部门要对全市茶叶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整合,推出2-3个知名度高、前途好的品牌,统一申报有“富硒”标志的商标名称,作为我市茶叶的首选品牌,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全市茶叶产业中龙头品牌的作用。品牌确定后,将选定的品牌扩展到全市的主要产区,各县区要围绕选定的品牌建生产基地,使选定的品牌成为六盘水市名茶的公共品牌。

(五)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着力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鼓励发展行业协会,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办法,积极引导同行业龙头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健全行业协会功能,一是发挥协会对茶叶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二是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交流、产品检验、信用咨询、布局规划等服务。三是代表经营的利益,向政府反映要求及建议等,不断提高茶叶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和竞争合力。

(六)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拓展市场空间。

实施茶叶产业化,必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要把“富硒”作为品牌形象,搞好市场化运作,重点建设好专业化批发市场。按照“开放、搞活、扶持、引导”的方针,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路子,因势利导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茶农和客商以各种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形成贯通城乡的专业性批发市场,拓宽市场空间。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培育专业营销队伍,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

(七)实施规划,兴建茶园。

按照《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至2010年将在全市3个县区的重点乡镇新建茶园基地

2.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茶农生产积极性,切实抓好茶园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

1.全市茶叶产业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制定种植规划,突出发展无性系无公害良种茶园,对现有老茶园要制定分次分批进行良种化改造的规划。

2.加大力度,扩大无性系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农业部门要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产品标准体系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农户严格按规程操作,提高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量与品质,增强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3.多渠道解决茶叶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为茶农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与茶农建立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护价收购,全面调动茶农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充分利用政策,整合部门力量,把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退耕还林、种草养畜、水土保持、以工代赈等项目和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搞好道路、水系建设、改良茶园等。三是加大引导力度,引导茶农增加对茶叶生产基地的投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通过茶叶协会建立茶叶担保基金,帮助企业和农户融资。

(八)全面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茶叶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整体素质。茶叶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必须科技进步。茶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我市茶叶加工业规模比较小,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高。因此,发展我市茶叶加工业,提高我市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全面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开展茶叶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升级。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茶叶加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

第五篇: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还在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六五”(后两年)以来近3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模具工业体系;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部分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模具的生产能力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拉动,也得到了快速增加,销售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240亿元;进入21世纪,我国模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推动了我国模具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模具出口额从1999年的1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3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超过20%。2012年1-12月全国模具累计总产量21,140,392.82套,同比增长46.58%。

目前,我国模具产业正在从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内地和北方扩展,在产业布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具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有北京、天津、黄骅模具城、长沙、成渝、武汉、皖中等地区,模具集聚发展成为新特点,模具园区(城、集聚地等)不断涌现。在东部地区,已形成昆山、无锡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泊头、芜湖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宁波、黄岩、深圳、东莞大型、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模具制造业前景趋势分析:

模具的下游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生产性需求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相关度较小。而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投资未来面临降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模具市场将具有更旺盛的下游需求。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模具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产品,接着细致分析了国际国内模具产业的发展及中国模具制造业的财务状况。然后对塑料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汽车模具、轮胎模具、IT模具及我国主要地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随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做了原材料市场分析、相关行业分析、前景及趋势分析。最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了详实的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下载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结算发展现状及建议

    浅谈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逐渐发展壮大。国际结算业务已成为几乎所有银行都竞相开展的业务。然而从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

    P2P 生存现状及发展建议

    www.xiexiebang.com P2P 生存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 年 7 月 18 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行业一度欣喜于这一政策带来的积极信号。同年 12月 4 日 e......

    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市全面实施“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番茄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番茄播种面积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6.56万亩,比上年增长13.5%,促进......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固原市农业机械财政投入分析 摘 要 农业机械化对对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转载请注明 一.红色旅游的意义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项目在我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蓬勃升起。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

    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定稿)

    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2010-06-29 18:42: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旗植......

    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旗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一、现状及特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过去单一的种植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旗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