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茂名市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综合报告
2013年茂名市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
罪综合报告
张 裕
摘要: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省茂名节检察机关加大职务犯罪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的查处力度,查办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职务犯罪案件,同时惩防井举。标本兼治,致力于职务犯罪的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社会备界的充分肯定。为进一步遏制职务犯罪的多发易发态势,现回顾2013年的职务犯罪查处情况,研究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权力配置;享权改革;廉政文化;两法衔接;预防对策
2013午,茂名市检察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线,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为进一步抑制职务犯罪的蔓延态势,现对2013年全市职务犯罪的总体情况、发案特点、发案原因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查办职务犯罪基本情况
2013 年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81件96 人。贪污贿赂案件69 件73 人。占85.1%。其中受贿案件44件47人,占54.3%,贪污案件8件9人,占9.8%,行贿案件l4件l4人,占17.2%,挪用公款案件3 件3 人,占3.7%。读职侵权案件12 件23 人,占14.8%,其中,滥用职权案件4 件9 人,玩忽职守案件6 件12 A, 民事枉法裁判案件2 件4 人。
二、职务犯罪发案特点分析
(一)从犯罪主体上看,呈现广泛化特征
职务犯罪主体从原来的“一把手”和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甚至不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蔓延,具有明显的广泛化特征,1.在各职务层级上分布广泛,“一把手”发案时有发生。我市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从处级干部到科级干部、股级干部、一般干部,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都有,分布广泛。如化州市院查处的原化州市农业局局长、党委书记黄某某受贿一案。该案由群众举报,经查明发现黄某某在任化州市杨梅镇委书记和化州市农业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受了张某某、杨某某等人送的金钱共100多万元。由黄某某供述中循踪扩线查处原化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和化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某某利用职务之便,乘林业局建办公楼之机、农业局开展相关涉农惠民项目,以及对农民购买农机进行补贴之机,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贿赂款11万多元。又由黄某某供述中查出原化州市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吴某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肥料经销商及农田综合开发项目负责人贿赂款5万多元。
2.一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突出。一线执法人员随意执法、擅自执法及越权执法等现象突出。如高州市院反渎职侵权局立案查处了高州市根子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罗某某、分界镇畜牧兽医水产站李某、赖某某等涉嫌滥用职权案1件3人。该案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属于发生在群众身边,关乎群众食品安全问题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3.依法从事公务的非公务员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不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但因被委托或受聘用而具有行政管埋职权的可以成为职务犯罪的主体。近年来,这些人的职务犯罪行为呈现上升趋势。如电自县望夫镇民了村委会书记巫某某、岭门镇山前村委会书记林某某、黄岭派出所协警吴某某等等案件。(二)从犯罪性质上看,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
1.涉及罪名主要集中在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几个罪名。把权力作为资本,在土地开发转让、审批居民建房用地、计划生育管理和殡葬改革等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侵吞各种补偿款、收受贿赂等违法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如查处的电自县林头镇大衙石民村委会书记林某某利用做假资料骗取国家农村教育负债拨款贪污案。又如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案、茂名市茂南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原主任黄某某民事枉法裁判案。
2.贪腐犯罪与渎职犯罪相互交织。一些职务犯罪分子既贪污受贿又滥用职权,具有渎职性犯罪与贪利性犯罪的双重特点。如电白县院查办的观珠镇殡改执法队原队长吴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在殡改执法过程中收受死者家属贿赂案。又如茂名市茂南区金塘填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所梁某、陈某某玩忽职守案。
3.收取贿赂后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如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城南派出所民警谭某某何私枉法案,在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后,违反办案程序,故意包庇犯罪嫌疑人,使其不受法律追究,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又如茂港区院查办的沙院镇派出所干警陈某某利用办案收受贿赂一案。
(三)从犯罪领域上看,主要集中在涉农领域、行政执法领域和社会事务管理领域
1.涉农领域发案集中。涉及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案件占比例最大,约占42.3%,几乎占到全部案件的一半。如电白县查办的岭门镇山前村委会书记兼主任林某某利用该村委会部分干部和干部的部分家属名义虚报材料骗取国家财政关于向农民下拨的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良种直补款,生态公益林专项补助款、水稻保险费一案。
2.渎职侵权犯罪则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领域。一些行政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如电白县院查办的望夫镇政府副镇长邱某某、望夫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蔡某某,玩忽职守,致使稀土资源被盗采40多吨,造成国家经济损失850多万元,生态环境被破坏。
3.社会事务管理领域发案量逐渐上升。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以前很少发案,近年来该领域发案量逐年上升,包括民政殡改、社会保障劳务培训、教育卫生等方面。如茂港区院查处了坡心镇中学校长刘某某、李某某利用职务之便,以发放福利补贴为名,侵吞教育资金5万多元和8万多元一案。如化州市院查处的原化州市新安卫生院院长谢某某、原鉴江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某某、原杨梅卫生院院长何某某受贿案,三人均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招工、人事提拔、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以及基建工程等方面,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涉案金额大小不一。
(四)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多样化特征
1.以权谋私,利用物品采购等机会收取贿赂。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收受医药回扣的问题进行曝光,高州市院立即对高州人民医院原财务科主任陈某某、涉嫌行贿罪的茂名国阳医药公司幕后老板陈某、涉嫌单位行贿罪的茂名市利康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某进行查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利用程序及管理上的漏洞贪污、挪用公款。如高州市荷花卫生院院长梁某利用医院的收费系统未与荷花镇合作医疗办公室联网,无法识别病人是否是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的漏洞,将自费病人的身份改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侵吞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款4万多元。
3.出现共同作案、结伙作案的现象。如高州市院查处的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委会干部罗某某、张某某等人涉嫌贪污扶贫款30万一案。
(五)从犯罪后果上看,危害严重
1.严重危害民生民利。随着城乡统筹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支农资金、惠农政策将越来越多,职务犯罪己经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严肃对待的突出问题。如电白县林头镇大衙石民村委会原书记林某某在申请财政农村教育负债过程中,骗取财政资金64096元;又如爵山镇中心小学薛某某捏造贫困学生名单和教育负债票据骗取财政资金22600元。
2.破坏生态环境。如电白县院查办的望夫镇政府副镇长邱某某、望夫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蔡某某,玩忽职守,致使稀土资源被盗采40多吨,造成国家经济损失850多万元,生态环境被破坏。
3.影响社会稳定。如电白县院查办的岭门镇山前村委会林某某采取虚报材料的手段骗取国家财政关于拨给农民的种粮直补款、生态林补助款、水稻保险费等专项资金14万多元进行集体私分一案,立案之前,当地许多群众到处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三、职务犯罪发案原因分析
(一)权力配置和运行存在弊端是职务犯罪滋生的首要因素
权力的配置和运行不规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权力过于集中,如高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王某某玩忽职守案,该局在土地交易前,仅由王某某一人对交易土地是否存在查封、抵押等产权状况进行实质性审查,科室及局领导仅根据许某某出具的意见,即作出土地是否符合交易条件的决定。二是权力过于分散,一些单位对队伍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权力滥用,不按程序办事。如电自县公安局对辅警队伍疏于管理,辅警职责、权限不明确,导致个别辅警超越职权执行公务。又如电白黄岭派出所辅警吴某某因超越职权、乱用权力被检察机关以涉嫌滥用职权罪立案侦查。“(二)制度不健全和不落实是职务犯罪滋生的关键因素 1.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县级主管部门和镇级相关部门对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不严,没有一套很好的管理制度,如电自县院查办的陈某、程某某、邱某某等人贪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款一案中,县财政局对农村医疗补偿票据管理不严,票据不按规定发放,领取票据的程序简单和容易,票据核销不及时,跟踪检查监督不力,导致陈某轻易的从财政局领取了两千多套医疗报销方面的票据,正是制度存在漏洞为给他们实施犯罪提供机会。
2.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不少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即使制定了制度,也往往不认真落实,运作不规范,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仅少数村委会设有专门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大部分村委会都存在建账不全,含糊不清,甚至有另设”小金库“现象,有的村基本上没有经费收支审批制度,村委会书记、主任讲了算,自己管钱管物,自报自批。如茂港区羊角爱群4名村委会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发包岩场,每人收受岩场老板贿赂13.5万元干股被查,又如高州市院查处了高州市根子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罗某某涉嫌贪污案。
3.行政执法部门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行政执法人员工作过程中没能按规定全面、认真履职,如化州市城建局原两任局长陈某和何某滥用职权、受贿案就是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唯利可图,不认真执法的典型。又如化州市城建局城监大队原大队长黄某某,对违章建筑发出停建通知书后,没有跟踪监督违章单位的执行情况,使得违章建筑继续施工,后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2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三)监督制约的缺失是职务犯罪滋生的外部因素 政府重大决策、行政标准、责任主体、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难为人们熟知,政务活动公开程度不高;一些单位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暗箱操作“等。这样,有效的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无法切人,使滥用职权、御私枉法、权钱交易、玩忽职守等行为有了自由空间,必然造成一些职务犯罪的发生。如电自县院今年查处的观珠镇党委委员李某某受贿一案,其负责把关观珠镇农户的泥砖房改造补助款的申请审核,由于对申请泥砖房改造补助款的标准和程序不公开,缺乏监督,李某某没有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批,而是利用审批权收取好处费,从2011年至2013年3年之久,镇政府竟然毫不知情。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的书记、主任权力高度集中,收入、支出、报销等全凭”一文笔“,别人无权干预,大事小事由其说了算,这样一来,作为监督主体的村民内部监督出现权力真空,个别干部肆无忌惮,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又如茂南区院在查办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城南派出所民警谭某某御私枉法案中发现,该所未建立健全的办案监督机制,在处理被害人叶某某被强奸一案的过程中,民警谭某某默许嫌疑人家属进人办案区域长时间接触被害人叶某某,在收到嫌疑人家属给予的1000元”好处费“后,故意违反程序为嫌疑人家属转交25000元”补偿款“给被害人叶某某,以达到隐瞒强奸犯罪事实的目的。整个办案过程,都没有任何办案监督机制发挥作用,致使民警谭某某可以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四)个人素质不高和腐败的权力观是职务犯罪滋生的根本因素
1.个人品质和素质差。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高,纵使给他再大的权力,他也会自觉抵御各种非法利益的诱惑。反观我院查处的职务犯罪的人员,大多缺乏思想的教化,放松自身的改造和学习,往往在美酒、美物、美色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很难保持理性,就不能够严格自律。
2.缺乏牢固的法律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但我币的干部总体来说对法律、规章、制度缺乏学习、认识和理解。因此,其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的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
3.在主观上产生的腐败的权力观。突出表现是权力的私有化、专制化、任意化。认为权力就是专制,因而恣意妄为,唯我独尊;权力就是享受,因而高高在上,安图享逸;权力就是资本,有酒便喝,有钱便接,有请就到,有忙就帮。
(五)部分人员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单位领导、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对于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和渗透性缺乏应有的警觉,尤其是对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认为职务犯罪离现实生活还很远。突出表现出:一是对重要岗位权力腐败风险估计不足,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位、乏力等问题。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缺乏说服力,党风廉政教育缺乏针对性,而法制教育、警示教育缺乏有效性等。三是单位内部的遵章守纪、廉洁从政工作氛围不浓,部门之间工作渠道还顺畅,工作人员之间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以个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替代组织原则、工作纪律和相关的制度规定。
四、对当前职务犯罪发案趋势的预测分析
在现阶段,职务犯罪在一些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仍然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呈现出易发多发态势。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全币职务犯罪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掌握行政审批和许可权的国家工作人员仍是职务犯罪的高发人群。由于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管理及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权力尚有空间,掌握行政审批和许可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林业、国土资源、矿业管理、住建、工商、金融财贸等重点部门的负责人,仍是职务犯罪的高危群体。(二)工程建设领域仍是职务犯罪高发区域。随着中央、省、市关注民生的力度加大,土地整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将会较多,投资金额较大,在巨大利润空间的作用下,市场主体为取得工程项目和追逐利润,势必引起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不排除有些单位和个人会来取贿赂等非法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如: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利用掌管土地资源调拨、审批土地出让和置换等职务便利,收受贿赂;建设规划部门人员通过项目变更,巧立名目违规改变土地使用容积率或设计方案,从中受贿;招标单位相关人员暗中操控招投标过程,拆分标段规避招标、串标、围标;建设企业依靠拉关系、找门路、以巨额金钱贿赂等手段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这些都可能引发职务犯罪。
(三)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在一定时期内还可能呈现易发、多发态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相关涉农惠民政策也会相继制定和实施。职务犯罪将时有发生。主要可能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征地拆迁补偿。由于农村拆迁补偿难度大,参与拆迁补偿的管理人员少,存在过分依赖于村干部现象,客观上容易助长村干部贪污犯罪;二是惠农支农资金运作。惠农资金种类杂、项目多、规模大,中间环节多,容易发生贪污贿赂犯罪。有的职能部门可能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弄虚作假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套取国家惠农资金,加之如果农村财务管理不透明、不民主、不严格,亦可致使贪污、挪用公款和读职犯罪的风险加大;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新农合基金数额巨大且大部分基金处于备用状态,给基金管理人员利用财务制度漏洞,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财务人员和参保农户相互勾结,通过假证明骗取医保资金行为可能发生。
(四)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将呈上升趋势。民生领域涉及面广,几乎所有党政机关、部门都有涉及民生的工作和事项,民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国家政策向民生领域不断倾斜,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人大幅增多,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人资金不能及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极易出现管理漏洞,诱 发职务犯罪,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将呈上升趋势。
(五)教育、医疗系统是资金使用密集项目,容易滋生商业贿赂。如全市目前开展的教育创强、卫生医疗设备购置、辅导教材采购等项目,由于使用的资金比较大,使得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在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领域发生职务犯罪风险加大。
(六)行贿犯罪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多发易发。一是行贿的资金来源有公款化的趋势。一些单位可能以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或以集体、单位的名义,向从事公务的人员行贿,争取项目、资金、贷款、工程等;二是行贿的范围有蔓延化趋势。当前行贿犯罪虽然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但有向干部人事、选举、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蔓延的趋势。
(七)犯罪手段多样化和犯罪行为隐蔽性进一步突出。随着对职务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人员对抗侦查的意识也在增强,在侦查与反侦查的博弈中。现代媒体与网络的普及和资讯的发达,检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保密难度大,在开展调查时,职务犯罪行为人就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逃避打击。
五、社会各界对职务犯罪的评价和舆情动态,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各界对职务犯罪的评价和舆情动态有:一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增强,对反腐败的信心增强。二是对腐败犯罪的深切痛恨,强烈的反腐愿望。三是对引发腐败犯罪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干部任用中的腐败、行政审批中的腐败等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四是对预防腐败犯罪有进一步了解,对预防工作充满期待。意见和建议有:强烈期盼不仅要查大案,而且要查小案,苍蝇要打,老虎更要打,对情节恶劣的要重点打击,对腐败零容忍。
六、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部署,围绕全市的工作重点,结合全市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提出以下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和制度保障,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败斗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有效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反窝倡廉工作纳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工作之中,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同时,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反腐败工作负总责,严格责任追究,维护责任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完善纪检、检察、法院、信访、审计等机关之间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规范和程序衔接,确保反腐败工作高效运转,提高反腐败斗争的能力,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整体合力
(二)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从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出问题,理想信念动摇、权力观念扭曲、法律纪律意识淡薄。因此,思想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是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政治素养教育。坚定我们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二是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人党员干部选拔、管理、使用、培训等各个环节,坚持党要管党,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反腐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打牢反腐拒变的思想根基。三是充分发挥预防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检察机关在党校、监狱。看守所建立预防警示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重点对基层村干部进行涉农法律法规、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及预防等方面开展警示教育;加快推进检察廉政文化园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在全市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教育和引导全币干部队伍树立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纪受守法。
(三)优化权力配置,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1.开展地毯式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是为所有权力岗位和权力运行的所有环节打造制度栅栏,使权力在制度约束下规范、廉洁、高效运行。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地毯式排查廉政风险点,特别是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强化防控措施,进一步推进权力相互制约。
2.以事权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人、财、权、物关系。事权改革是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也是发展县级经济社会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市直相关部门、各县、镇政府耍以此次改革为契机,认真清理市、县、镇之间人、财、物、权的关系,进一步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3.认真做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市农村”两委“即将进行换届选举,耍加强指导,圆满完成换届任务。一定要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检察机关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保证换届选举工作风清气正,坚决杜绝”人情选举、金钱选举“,坚决打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破坏选举的行为。当前正值换届前夕,检察机关受理的针对村支两委干部的职务犯罪举报骤然增加,要准确区分正常举报和以破坏选举为目的的诬告,打击职务犯罪,保护候选人的合法权益,真正把那些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民服务的人选迸村支”两委“班子。(四)建章立制,规范严整的权力运行轨道
1.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完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期交流和任职回避制度。党政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2.探索建立职务犯罪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巡视制度。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中发现的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案件,建议由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组成临时巡视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实行专项治理,增强反腐败斗争性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积极灵活的职务犯罪领域分析与防控机制,及时分析职务犯罪的发生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务犯罪高发、易发态势建立有针对性的防范机制。
4.以建设”两法衔接“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检察机关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建设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网络联通,形成监督与配合并重、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司法合力,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交流沟通,使检察机关能更加充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避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现象的发生,避免行政执法人员触犯法律,彻私舞弊,滥用职权。
5.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间责与渎职行为法律调查相衔接的制度。检察机关要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与读职行为法律调查相衔接的制度,理顺行政间责与读职行为法律调查之间的关系,纠正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的”决策失误不为罪“、”为公不犯法"等认识误区,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制约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是引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有关系统和部门耍按照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1.强化对一把手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定等内容进行重点监督,严格依法进行集体决策,强调公开透明,防止一言堂,减少发生职务犯罪的机会。
2.大力推进党务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要明确党务和政务公开的标准,建设集中或相对集中的办事大厅,设置工作人员职责栏、工作人员去向栏,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办事依据和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纪律、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上墙公布。村委会要设置村级政务公开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各级各类惠农政策、村级财务、计划生育等群众关注的信息。着力纠正和避免村级财务、事务公开只公布数字,不公开具体事项的问题,充分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3.开展常态化的预防调查。预防调查常态化能够起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积极作用,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够威慑职务犯罪的发生。检察机关要制定系统性、有针对性的预防调查年度计划,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调查。还要根据投诉、申诉线索和发案情况开展预防调查。
4.健全职务犯罪举报机制。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获取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检察机关要大力开展举报宣传工作,畅通举报渠道,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稳步推进派驻沙琅镇检察室建设,充分发挥检察室的触角作用,拓宽举报线索来源;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扩大奖励范围和奖励金额。
(六)加强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牵涉广,一直是职务犯罪高发领域,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近年来发案上升,大要案比例上升。要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内部防控机制。主要有:决策公开制度,工程立项、编制预算、规划设计、征地补偿、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环保评估、质量验收等环节,都要依法依规公告公示,集体决策,重大工程的相关环节,还应召集专家讨证会、群众听证会等,己公开透明,保障各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和预防调查手段,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检察机关在办理每宗职务犯罪案件,要充分运用好检察建议,把办案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和建议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预防部门通过各项预防措施,把预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预防调查报告,向相关单位或党委政府提出检察建议的,积极献言献策,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同时,预防部门要把预防调查报告转发给侦查部门参考,是否存在职务犯罪的线索。以此,达到惩防体系的完美配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八)加强惩防一体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1.检察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干警素质。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端正执法态度,为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提供基础保障。
2.突出打击职能,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耍树立有罪必罚、以打促防的思想,始终保持打击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有案必查,查案必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结合全国检察系统正在开展的查办和预防威海生态环境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突出打击重点,加大办案力度。
3.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覆盖面。凡是法案单位,检察机关预防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开展预防工作,通过剖析个案,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对策,促进相关单位提高职务犯罪的预防能力。并结合今年我市的教育创强部署,重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这些重点工程健康、有序、如期、高质完成。
第二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机关亦在全力以赴开展此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检
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有的认为职务犯罪预防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果不大,不像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立竿见影。同时,目前衡量检察
机关工作业绩,主要还是看办案这个“硬指标”,预防工作仅仅是一种“软任务”,没有被摆上重要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二是存在着办案和预防“两张皮”现象。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预防脱离打击的“两张皮”现象。这种把打防割裂开来,顾此失彼的做法有悖于检察机关专门设置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初衷。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出现了预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倾向。
三是虽然设置了预防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展预防工作,但从近几年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人员少、专业单
一、法律专门人才少等现状,懂的有关部门和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是微平其微,造成开展预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 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
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设想
首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央的提法都是“反对腐败”,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了“防止”一词,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变化,即把反腐重点转移到“打”与“防”并重。****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
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教育、*法制”。这一论述阐明了预防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需要我们用系统方法,从宏观着眼,在微观入手,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治为本。从某种意义上看,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远比对腐败现象的惩治更艰难的多,复杂的多,意义更重大。要明确思路,以“强化廉政教育,坚固思想防线,使其不想贪;完善制约机制,建立制度防线,使其不能贪;加大打击力度,强化专政防线,使其不敢贪”为目标,构筑“三不”立体屏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务实”与“求规”,关键是要把预防工作的决策、措施和机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用实劲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特点,从而推动预防职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
对策和措施;二是要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典型个案、重点部门和行业、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的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四是要大胆开拓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实践中必然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在预防理论、预防机制、预防措施上坚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其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关键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自我,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文化、精神和技术成果,在载体、手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努力实现创新。进一步深化
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新路子。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预防工作面临的打击与预防的结合点问题。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工作对职务行为执法的两个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警百,预防贪污贿赂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12全文查看
第三篇:浅谈检察机关如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1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增加,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多种惠农政策,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涉农职务犯罪也随之逐渐增多,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分通过对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等进行分析,结合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就如何监督、预防、解决涉农职务犯罪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检察机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增加,涉农职务犯罪逐年上升,不仅严重侵犯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更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起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面对涉农犯罪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涉农检察工作成为检察机关主动顺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分析
1、犯罪类型多样化
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涉农职务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等经济型案件中,其中以征地补偿款、果树青苗补偿款及移民资金款居多,犯罪趋向职务化、权力化,主要表现在领导集体胡花乱支,集体贪占,数额分散等,犯罪手段由侵占型向搜权型转化,这表明了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的滋生及蔓延。涉农职务犯罪中挪用、贪污、受贿案件占很大比例,且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基层干部犯罪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农村基层事务的管理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涉及的金钱物质财富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基层干部涉农职务犯罪也越来越多,从涉农职务犯罪的主体来看,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镇、村一级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居多,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中,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占到43%,人数为4968人,其中包括村党支部书记1739人,村委会主任1111人,3l一40岁更是涉农案件的高发年龄段,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基层领导干部涉农职务犯罪迅速增长。
3、犯罪手段多样化
从涉农职务犯罪的作案手段来看主要表现为利用小金库犯罪,多为虚报冒领、截留侵吞、索贿受贿、捞取回扣等。一种是将上级拨付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放划入该村村民经营的副食店、理发店、商店等账户中使用,制造财务混乱,在判决时避重就轻,借口资金周转不开,使司法检察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和检查陷入困境。一种是村集体公益项目,各个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员,大多组织自己的亲信施工队,全权负责管理采购、施工的费用,形同村长一人承包项目,争取差价,项目收支混乱。还有一种是在上报给上级的表上套改申请表,应付检查吃差价,最终冒领了大部分补偿款。
二、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经笔者调查研究后,总结为以下几点:
1、法律方面立法不清,执法不严
我国在对涉农犯罪方面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刑法对其不具有威慑力,让部分腐败分子有空可钻。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对涉农职务犯罪行为的定性存在争议,常表现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管辖不清,这造成执法机关在对涉农犯罪进行打击时乏力。
2、社会方面制度不全,监督欠缺
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的健全。一是农村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农村基层组织的会计人员文化程度并不高,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和财务的混乱,于是为贪污腐败留下了缝隙。二是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不当。我国实行的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这易造成选举大会的暗箱操作,为涉农犯罪埋下隐患。三是监督机制缺乏。村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村民大会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根本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村务公开倡导了好些年,但实际村务并未真正公开,有的村“犹抱琵琶半遮面”,避重就轻地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有的则遇到问题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力。
3、犯罪主体素质较低,观念淡薄
农村基层的领导干部为涉农犯罪主体的主要部分,其少数为选聘的大学生,而大部分来自当地村民,因此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基层领导干部尤其是村一级干部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法制法纪观念淡薄,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价值观扭曲,公仆意识淡化,有贪占心理,少数村干部为官动机不纯,认为在位时就要多捞钱,而有些则在长期清平的生活后突然接触到巨额资金,于是心理不平衡而萌生了贪污腐败的念头,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检察机关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治病要对症下药,预防涉农犯罪也要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各个击破,检察机关需对涉农犯罪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改进基层检察工作,积极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拉出去、请进来,普法宣传结对子
针对当前基层干部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通过反面教育、现场警示教育、集中培训、个别谈话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针对农民群众,则要展示反腐败斗争成果,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农村法制宣传和反腐败斗争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反腐意识。也可以把检察干警任命为挂村检察员,负责组织进行行普法宣传教育,并参与有教育意义的检察活动,深入农村基层全面掌握各种农村矛盾,监督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预防各种职务犯罪,或把农村干部特约为特邀检察员,让其既当检察院的学员也当农村社会基层的教员,做群众生活的贴心人、行使权利的主心骨。这种拉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既监督了又服务了,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震慑了犯罪凝聚了民心,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筑法律威慑防线
检察机关在预防涉农犯罪中要始终遵循“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基层中的贪污腐化问题一方面要认真调查,掌握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规律巧查案,扩充查办的案源。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无论涉案金额大小、涉案人员职务大小,都需一视同仁,延伸侦查触角,逐一排查,例如先查耕地补偿款、再查
村集体所有的荒地补偿款,深挖窝案串案,通过严厉打击,努力构筑法律威慑防线,并要注意把查办案件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向群众公开查案结果,维护当地稳定发展的大局。
3、立足法律、探索规律,不断完善监督长效
贪污腐败的实质是职权的滥用,只有建立严密、科学、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治理涉农腐败,因此检察机关需结合当地检查工作实际,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单位密切配合,建立一套联系紧密、运转高效、信息反馈灵敏的早期预警监督体系,完善检察机关与农村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的信息渠道,完善村财务监督制度,对社会矛盾纠纷、执法执纪、村务财务财务进行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排查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公开制度,使权力真正处于专门机关和社会的双重监督之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
总之,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涉农和民生领域一样,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任务,要从根本上扼制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作为检察机关,只有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家预防职务犯罪“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做到使涉农公职人员主观上“不想为”,客观上“不敢为”,制度设置上“不能为”,打防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少或消除涉农职务犯罪的目的,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来庭 吴昊.浅议新时期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32.[2] 谢小丽.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民商法,2010.[3] 吴芳敏 刘朔含.基层检察院涉农职务犯罪预防[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5.[4] 黎更生.关于涉农职务犯罪预防的几点思考[J].当代检察官,2011,8.一)【政策性请示】
×××化工厂关于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两个具体问题的请示
省劳动厅: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几年来,我厂由于认真贯彻了按劳分配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率成倍地增长,乃至几倍的增长。
为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现就两项劳资政策问题请示如下:
一、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为全厂职工晋升工资。其中,1990
年4月30日在册职工每人晋升一级,凡班(组)长和车间先进生产(工作)者及其以上领导和先进人物再依次晋升一级;全厂技术突击组成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组长每人浮动两级工资。
二、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一次性为全厂职工每人增发奖金平均100元,具体金额按劳动出勤率和完成定额计算。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化工厂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日
【简析】:
(1)”拟用”用得好,工厂“拟用”这笔资金给职工晋升工资和发奖金,先行请示,这是请示的关键一环。执行得好。
(2)注意政策的请示,政策问题是个原则性问题,凡把握不准时,都应及时请示,以便工作主动。
(二)【嘉奖性请示】
省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嘉奖刘××的请示
省总工会:
我中心是省政府的事业机构,负责全省的经济研究工作。由于中心尚无工会组织,故未能及时参加工会的有关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四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法律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此,笔者对现有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谈一些粗浅看法,是与大家商榷。
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现
存的几种模式
在现阶段,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检察机关的作法亦不一,总的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而存在。
1、大预防机制。所谓大预防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通过向党委汇报,由党委的牵头,形成一个以同级党委首脑为组长(主任),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检察长为副组长(副主任),若干同级政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跨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这种大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一年定期开几次“预防职务犯罪协调会”,然后检察机关以此为名向有关部门送发几份“情况通报”,对这种大预防机制有关“经验”将其总结为“依靠党委领导,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参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上下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
2、协会预防机制。所谓协会预防机制是检察机关参照俱乐部会员制而建立起的一种预防职务。通常作法是由检察机关组织设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有的还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由检察机关的有关领导人担任协会主任,而后重点地在当地的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发展会员,按成员的身份不同,相应划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协会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定期召开由各会员参加的协会会议;二是编写由各会员撰稿的协会会刊,刊登一些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有关的经验将此形式称之为“通过经验交流、检务公开、法律释义、预防动态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反馈预防动态,交流预防情况,从而形成职务犯罪预防群防群治的有效网络。”
3、同步预防机制。有些地方将这种预防职务犯罪也称为“项目预防机制”,但实质内容是一样。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同步预防,目的是要超前地将有关职务犯罪的发案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实际作法是举办一些反映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等内容的图版宣传;上几堂法制讲座课;印发一本《工程建筑领导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手册》;签订一份《检企廉政共建协议书》;总结一份经验教训材料。与工程承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重大工程同步预防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方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程中易发犯罪的重要环节,签订了“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明确同步跟踪预防的廉政责任,以确保建成“重点工程优质,干部廉洁优秀”的双优工程。
二、当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承担、应如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相应地创造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指示精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各级人民检察院将原下设在反贪部门内的有关职务犯罪机构单列为预防厅。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有责任结合办案,发现和堵塞机制、制度上的漏洞,减少犯罪的机会,建立机制防线,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应该说,检察机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形式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根据各级检察机关有关职务犯罪侦办的统计数量来看,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涉案人员的行政级别,亦呈上升趋势;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金额,从万元、百万元、千万元到亿元,纪录屡被刷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级检察机关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使有关职务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小。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当前检察机关主持或参予的形式百样的种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问题一:片面理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统一、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击,其次才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从总体上来讲,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才能真
正做到扼制、减少职务犯罪,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当检察机关将自己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从“主力军”降格为“一支重要力量”、当“严格执法、狠抓办案”不再成为我们执法的基本方针时,也就注定了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片面理解。单纯想靠发一个、两个《预防职务犯罪决定》来达到减少、消灭腐败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行为。要知道,预防犯罪工作是一个
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是反腐败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检察机关是不能单独肩负此担的。
问题二: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形式主义严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预防机制,也不管这种预防机制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实质上我们的工作仍然只是零敲碎打,不呈系统性,或者说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大家都是在做表面应付工作,炮制一些所谓的“职务犯罪预防经验”,很少有深入地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性工作。当然,这与目前检察机关内部普遍存在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参差不齐,装备简陋,不适应预防工作的要求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所以,目前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工作内容不外乎仅限于次数有限的“会议”、“简报”、“法制课”、“展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将预防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混淆开来,实际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惩防并举,建立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本身就是一种寻租的现象,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寻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环境改变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缺陷,改变了寻利和寻租的相对价格,这也是职务犯罪大量存在的原因。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它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这是治本之术。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要违法犯罪,无一例外都要收到法律应有的制裁。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最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就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寻租人的经济成本,使其成本期望值大于收益期望值,进而使之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寻租行为。实践表明,一个事实的教育力,远远超过上一百节法制课,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预防部门力量,使预防工作专业化。主动出击,在案前、案中、案后展开有效预防,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行业、重大项目进行流程、制度、实施上的跟踪监督。预防犯罪固然有发现和打击犯罪的任务,但其初始和最终目的是从源头控制犯罪、减少和消灭犯罪。从而建立健全市场诚信制度,预防和打击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共创和谐社会。
第五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
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对职务犯罪的事先防备,是一项广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要解决的是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职务犯罪问题,因此也就客观决定了这项工作必然要受制于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乃至司法体制的改革进程。对检察机关这一专业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来说,这项工作更关涉到深层次的检察改革。党的十六大要求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开拓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必然选择,也可以这样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好坏,对检察机关能否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
解决预防职务犯罪现存问题的对策总结最近有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重点有了转变,由原来的调查犯罪,改为现在的预防恐怖犯罪”,这实际上是战略上的重要改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把预防职务犯罪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来,整合反腐机构、合理分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反腐,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反腐合作。现在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虽然有一些相应的对策已经提出,但还有必要最后系统地总结一下。
(一)实行依法预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是一切法治国家的灵魂和原则。在依法治国的社会进程当中,职务犯罪预防必须是依法预防,通过法律(也只能通过法律)明确职务犯罪预防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而且必须用法律的方式将职务犯罪预防的过程、内容和程序具体细化,否则,仅有原则性规定的法律预防不是法治意义上的预防。在实行依法预防的同时,又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应当构筑在党委领导、法律授权下,以预防职务犯罪专业机构(如检察机关)为第一主体地位的社会化系统预防。具体地说,检察机关通过党委领导、法律授权的方式获得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组织实施权,充分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利用有效的法律资源,通过专业的法律预防程序,贯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方针,采取以法律监督为主的多种监督手段,进一步丰富检察权的内涵,多渠道地构筑社会化预防系统。
(二)采取积极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专业预防机构的预防能力毋庸置疑,预防职权和预防能力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专业预防机构虽然享有法律赋予的预防职权,但欲求得理想的预防效果还必须具备相应的预防能力(这至少又受制于预防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有效的预防手段两个因素)。以检察机关这一专业预防机构为例,可以采取拓展检察建议外延的方法来提高预防能力,即由单纯的“被动型建议”发展为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双向”检察建议方式。具体地说,由于现有的检察建议只能是通过查办案件或者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发现单位存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漏洞时才依法发出,这就致使其客观上存在被动性缺陷。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主动审查各预防对象的工作常规及程序,找出可能导致职务犯罪发生的漏洞,并建议改善方法,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发出。检察机关在主动审查之前,各预防对象有义务向检察机关汇报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计划,在扩大职工民主参与的基础上,自己找出本单位容易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的环节和相应的预防对策,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三)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检察改革职务犯罪预防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制度设计方面,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乃至司法体制改革相关联,脱离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现实状况,一味追求职务犯罪预防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改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当完全撤销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建制;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司法权独立;检察改革中法律监督权的发展以及检察权的重构等等,所有这些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职务犯罪预防的深入开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发展关系深层次的检察改革。
(四)在当前的集中治理商业贿赂活动中,我们预防部门必须做到四个“统一”,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落实高检院具体部署上来,统一到惩防并举、服务大局的司法理念上来,统一到锲而不舍,务求实效,推进预防工作新发展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商业贿赂将始终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社会顽症。立足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以及预防工作面临的现实,考量预防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首先就是看发现问题的多少,发现问题能力的大小,这是预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看分析、研究问题水平的高低,这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最终要看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商业贿赂犯罪问题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逐步得到解决。因此,衡量预防工作的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我们发现问题的多少。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整套的预防制度和措施,把检察廉政共建、法制宣传、案前制约、案后监督等预防措施配套完善,检察机关既要结合办案主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又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参加党委、政府、人大等有关部门组织的职务犯罪社会预防活动,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