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19-05-12 15:4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篇: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

要性

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 杨柳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教学,是指促进教学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过程。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课内外沟通的必然纽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切实提高德育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必要的。情感教学不仅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有效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一、德育课堂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因为中职生大都来自未能考上普高的成绩相对落后,组织纪律相对松懈,对自己要求相对不高,道德规范相对薄弱的初中毕业生,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要上出效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德育的育人功能又更加突出了其在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如何激活中职学校德育课,切实提高德育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呢?在德育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关键。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

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这样剖析爱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是教育的基础。而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要求要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评价等要素全面入手,系统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上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只有把情感教学运用到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把德育课上活,才能完善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最终完

成德育课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课堂沉闷现象;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缺乏关注,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而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将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

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是被应试教育无情“淘汰”的所谓“后进生”。学生本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多处于学生群体中的

下游,绝大多数文化课基础学习成绩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业上的差距,让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又决定了他们逆反的性格,两者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情感的培养。加上这些学生成长的家庭多数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往往不高,不懂得、也不善于与子女进行恰当的沟通。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叛逆心理较一般学生强。他们期待被关注、被尊重、被关爱、被表扬、被赞赏,找回曾经有的或期待有的心理感觉。把握中职生的这些情感特点,并在德育课教学中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这将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的德育理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情感,就很容易形成空洞说教,从而使学生感到德育课堂枯燥乏味,并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

只有把情感注入到课程中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无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运用一定的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课堂教育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不断的主观认可、教师认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把握学生的情感要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使德育课教学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才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自身匮乏情感,那么就不能让学生觉得亲近,不能在教学中建立一种稳定而和谐的“情感场”,学生往往会怀疑其教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师生的情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难“ 共鸣”。学生对于教师的谆谆教导,可能会口服心不服。反之,教师若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或“征服”学生,那么,教师的赞扬则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教师上课时应设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中。驾驭自己的情感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我们应该定好目标、孜孜以求。实施情感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

基本原则就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陶冶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催生学生的情感。具体来说,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共享进步、共同克服困难与挫折,还要和学生一起共同体会、欣赏教学中的美,感受德育课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陶冶学生,就要以实际行动熏陶学生,就要发挥自己的“榜样”功能,以“情”生“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才能对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很难将德育课堂上得精彩,学生不带情感学习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德育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教,以情促教,以情优教。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

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宁安农场中学 吴欣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首次采用的一个概念,它是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有价值的东西。该目标更具有教育功能,充分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反映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化。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很下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可渗透的内容具体化。

1、用广博的知识熏陶学生

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为崇尚教师的博学多才,进而把对教师的敬慕之情迁移到对所学的课程上来。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就是由于受到所崇敬的老师的启发和影响才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温室效应”时,我列举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那就是用二氧化碳合成钻石。在讲到“环境污染”

时,我结合海湾战争给学生指出:战争也是生态环境的一大污染源。这些例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树立了老师的威信。因此,教师应该用他那渊博的知识来熏陶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在实验和实践中磨炼学生

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单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经过实验中的亲手操作,实践中的亲身经历,通过自发的感悟和体验才逐渐形成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合理安排一些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和实践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训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学习眼的结构与功能时,指导学生分组调查村落或社区近视眼的发生率,收集有关近视眼的产生、预防及矫治的资料,然后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更能将用眼卫生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再如,让一学生按正常速度绕教室走一圈,然后用黑布蒙住其双眼,再让他按同样的路线走一圈,比较两次所用的时间;让某一同学穿一件衣服并扣上扣子,然后绑住一只手再让其穿衣并扣扣子,比较两次所用的时间;等等。这样一些小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以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社会公德。这种方式比口头灌输式教育要有效的多。

3、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学生

孔子曰:“其身下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汉代杨雄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人类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明、进步、正义的化身。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种榜样的力量正是教师伟大人格的表现,它将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正确的导向。

我相信只要广大一线教师具有吃透课程标准,紧扣教学内容,利用好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质疑等方面的主动性,初中生物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一定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篇: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邢台县马河中学 河北 邢台 054000)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根据几年的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创设情境,披情入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韵,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渗透德育方法。

(1)巧设导语。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就是以导语切入的效果。如教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我设置的导语是:我们曾学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生回忆背诵)领略到了北国的冬景,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是:落叶飘零;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江河凝滞。江南的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深情的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音像片段:“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厚实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雄浑的鼓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命和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激昂、粗犷、不受羁绊。然后播放充满激情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面和感情。这样营造一个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披情入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的。因此,讲解课文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2.让学生读出感情,释放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却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还要注意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老师应该恰当地给予点拔。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

3.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4.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第四篇:在中职德育课中加强自立教育

自立教育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之一,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全过程。《现代汉语词典》中自立的定义是“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具体分析,自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行为自立、经济自立、心理自立等内容,其内涵随着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未成年时期的自立,主要是指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我们常说的自理,同时为将来真正自立奠定思想基础,孕育内在动力,储备行为能力。中职生进入中职校园时基本都是未成年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愿学习、不爱劳动,甚至上学期间花钱大手大脚、走出社会后仍然“啃老”的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自立意识,始终觉得有父母做依靠,没有后顾之忧。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强调要“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我国现行的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对自立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初高中德育课程把自立作为德育目标来对待。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应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对接,与义务教育相衔接,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对应,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中职生的自立教育。

加强中职生自立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课教学。尽管现行的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中,没有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那样,明确将自立作为德育的目标,通篇也没有提及自立一词,然而,中职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还是要密切联系相关知识点,加强自立教育。

一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加强自立教育。自立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在当今社会要做到自立就必须依托一定的职业来实现。因此,要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就业观和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等知识点教学中强化自立教育,引导中职生以自立为基本导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助推中职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二是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加强自立教育。首先,联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自立教育。自立的核心是经济自立,然而现行的教科书恰恰缺乏这一思想,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谁消费、靠什么消费、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怎样消费等一列问题,认识到消费观的最基本理念是靠自己劳动所得来消费。其次,联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加强自立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自立的根本途径,是获得收入的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立教育和劳动观念教育是高度重合、密不可分的。再其次,在参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相应的素质,才能成为适应一定生产力的合格劳动者,才有可能自立。最后,在建设和谐社会知识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起码要做到自立。三是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要自始至终贯穿自立教育。自立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正确的人生观必然是具有自立导向的人生观。“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好人生路”,这条路最起码是一条自立之路;提出了“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态度首先是乐于自立的态度;提出了“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最基本的是自立能力。

四是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加强自立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自致性而非先赋性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标志,每一代都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孝敬父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自立不是完全独立,更不是孤立,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自立更具守信、负责、他人中心、集体主义等人际责任和合作、开放、亲密、共享等人际道德因素。因此,可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公正处理民事关系教学等知识点中渗透自立教育。

五是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加强自立教育。自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心理健康”教学能促进自立教育。在“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中设置了五方面内容,每一方面内容都可与自立教育协同推进。比如,自我是自立的前提和基础,寻找自我、发展自我是个体自立的第一步,在悦纳自我教学中开展自立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要学会感恩,一个具有劳动能力但不愿自立的成年人,就算每天把感恩挂在嘴上,其感恩还是没有多大意义。

总之,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自立教育,除了找准内容切入点之外,还要立足中职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坚持知情意行统一,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把自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中职生的内在的信念,使中职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第五篇:中职德育课加强创业教育

在中职德育课中加强创业教育初探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陆秋芳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德育课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本文通过对在中职德育课中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初步的分析,进而对如何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便更好地缓解当前劳动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促进中职生劳动就业面扩大,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创业教育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当前适合中职学生的创业课程体系尚待开发,而中职校普遍地实行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模式,专门开设创业课程条件尚且不足。中职德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德育课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提高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标,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

对中职生来讲,创业教育首先应注重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就是要找到工作单位。这种观念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被动局面。通过德育课教学中有机融入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和人生理想。可以说,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二、中职德育课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是转变就业观念,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

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劳动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尤其对于学历低、社会经验少的中职生来说,一方面受高校连续扩招的大学生就业冲击,另一方面又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竞争岗位,因此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通过创业理念的培养,使中职生充分认识到创业不仅为自己,还可以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岗位,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和更加广泛的就业。因此,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的就业观念,开拓更加广泛的就业途径,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2、开展创业教育是中职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人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然而,在当前职业教育中,“职教普教化,教学理论化,模式单一化”等诸多弊端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既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3、开展创业教育是中职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老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则势必是事倍功半,达不到开设德育课程的预期目标。

创业教育,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三、关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观念制约行动,理论认识指导实践。德育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对国家、社会、及职校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要有将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创造财富光荣的价值取向植根于中职生心中的使命感。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具体地说,可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引导其进行合理的创业畅想;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法,分享经验和教训,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及应对创业道路上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总之,教师要努力在学生中植入创业意识的基因,播洒创业意识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将发芽、开花和结果。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增强和融入有利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内容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创业教育亦是如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均是教育部规定教材,如《经济政治》、《哲学》、《法律》、《生涯规划》等。下面笔者将针对如何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挖掘和融入创业教育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经济政治》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人们选择职业时,不论其才能如何,意愿如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条件。具体来说,可通

过探讨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改变学生原有的“大、全、民”的陈旧的就业思想;在介绍我国的对外开放时,可更多地引入知识经济社会和国外职业状况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企业,认识到小企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一趋势。《哲学》课程中,教会学生用哲学理念来辨证看待当前的创业和就业形势。必须要从个人的专长、兴趣爱好的实际出发确定项目;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和职业,既没有一些学生期望的那么美好,也没有学生们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社会、职业和创业。

《法律》的教学中,可重点讲解诸如《公司法》、《小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和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在创业过程中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具备一定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生涯规划》是开展创业教育最主要的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严峻就业形势,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而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创业的原始动力。课堂里可重点讲解三大产业的划分,突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尝试分析所有职业的内涵和外延。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

3、重视德育活动课,开展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创业教学不应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也是德育课教学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活动课,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具体可如下进行:一是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二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定小型企业的创业方案。可以以组为单位,每组4-6人,依靠协同学习的优势,写出小企业的创业方案。通过方案的制作,促使学生收集创业信息,巩固创业知识,明确创业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创业打下基础。三是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创业作品的设计。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全面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加强创业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既要更新观念,深刻领会创业教育的意义;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学科教学渗透创业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探索德育课堂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3、张良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20054、张明瑾、高巧峰《扎实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铺平学生就业之路》

5、史约克编著 《创业成功学》 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

下载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职德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渲染的学习体会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渲染的学习体会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对于学好其他学科极为重要,特别是当前教育,更应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借助语文教学增强学生感悟,培养学生......

    浅谈生命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渗透

    浅谈生命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渗透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蔡源 摘要:世上最可贵的是人的生命。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提升生命的质量,是目前中职学校不可回避的......

    浅谈如何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进行情感价值的培养

    浅谈如何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进行情感价值的培养摘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情趣、行为。其中情感是个人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期正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更注重情感培养。德育课教师要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情感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适时对学生......

    在美的情景中进行数学教学

    在美的情景中进行数学教学 和顺县任元汗小学程彦平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对数学学科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的策略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的策略 郭溪镇塘下幼儿园 吴双燕 内容提要: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日常生活中强化而来的,那么幼儿的礼仪的提高是在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实践(最终版)

    让心灵走进文学殿堂 ——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实践 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 语文学科 作者:高海川 让心灵走进文学殿堂 ——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实践 内容提要:语文教育的目标......

    中职教育 德育课 第三单元课后题

    一.选择题 1.阶段目标是通向长远目标的 A.跑道B. 方向盘C. 阶梯D.指南针 2.所有的阶段性目标都指向( ) A.发展目标B.长远目标 C.短期目标 D.近期目标 3.( )是实现长远目标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