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州外国语
达州外国语学校校创办于2006年6月,原名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08年5月更为现名,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地处四川省达州市渠城北郊,坐落在渠县现代文明的母亲河——美丽的流江河畔,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摇篮。学校坚持名校办学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以“专家治校、名师执教、双语特色、寄宿管理、艺文兼修”为办学模式,以“铸一流师魂,创川渝名校”为办学目标。管理科学精细、教学细致扎实、学生品学兼优。截止2011年学校已投资1.3亿元,占地110余亩、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全部校舍按园林式布局,漫步校园,满园诗词歌赋,处处墨迹飞扬,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校设施一流,师资精良,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现为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达州市示范初级中学、达州市依法管理示范学校、达州市校风示范学校、达州市诚信办学示范学校、达州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达州市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获得达州市首届民办教 育成果展示会特别贡献奖。学校董事长向黎先生情牵学子、心系未来,本着为民服务、为国育才的宗旨,怀着投资教育、造福桑梓的极大热情,倾力打造了一所初中精品学校。学校全部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建有能容纳5000名学生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教育教学设施一流、完善,完全符合现代化教学需要。
截止到2011年,学校已投资2.2亿元,占地160余亩、建筑面积140000多平方米;教学班94个(小班128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30余人,中、高级教师占75.7%,本科学历100%。有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60余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及市级优秀教师135人。学校全部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建有能容纳8000余名学生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1]
创办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继2009年547人参考、国重上线302人,2010年553人参考、国重上线318人;2011年716人参考、国重上线460人之后,2012年中考国重上线人数再次大幅度攀升,1210人参考,国重上线740人,占全县国重上线人数的42%,国重升学率达62%。在2013年达州市中考中,国重上线846人,占全县国重上线人数45℅,国重升学率近60%。其中,A+1类525人,占全县A+1类的50%。A+2有160人,A+3有161人,各项升学指标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学校坚持名校办学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以“专家治校、名师执教、双语特色、寄宿管理、艺文兼修”为办学模式,管理科学精细、教学细致扎实、学生品学兼优。三年来,已被社会高度认可并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设立“长华”奖学金,每年拿出70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注重文化建设,底蕴深厚。投巨资在校内兴建了流江书画院,修建了集川渝两地500多名作品之大成的流江书法长廊,碑廊总长300米。漫步校园,满园诗词歌赋,处处墨迹飞扬,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受到国学的濡染、艺术的熏陶。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23日讯(郑文)6月23日,笔者从达州外国语学校了解到,达州外国语学校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本科及重本上线率均位居渠县第一、全市第二的可喜佳绩。
达州外国语学校继在今年高考中取得本科及重本上线率均位居渠县第一、全市第二的可喜佳绩后再传捷报,2014年该校中考上线国重897人,占全县国重上线人数的45%,国重升学率近60%。其中,A+1类555人,占全县的50%,A+2类184人,A+3类158人,连续六年重高升学率居全市第一。
据悉,2014年高考系达州外国语学校参加的首届高考。该校参考人数共484人,本科上线262人(不含艺体生),其中文科重本上线66人,理科600分以上特优生共9人,渠县文科前4名均在该校。
第二篇:达州外国语学校电视专题广告摄影解说词
一颗璀璨的明珠——跨越发展中的达州外国语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片头解说】
宕渠大地,流江之滨,有一所遐迩闻名的美丽学府,她,就是座落在四川渠县现代文明的母亲河——美丽的流江河畔的达州外国语学校。
这里,远离喧嚣,环境优雅;
这里,设施一流,书香满园;
这里,崛起的达外创造了四年四大步跨越发展的奇迹;
这里,求实奋进的达外人以卓著的业绩抒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今天的达外,已成为达州市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推出片名:《一颗璀璨的明珠——跨越发展中的达州外国语学校》
配镜头:(早晨太阳→远拍拍摄流江风光,→校园全景→然后镜头推向校大门,聚焦于“达州市外国语学校”几个字→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师生宿舍→会议中心→ 膳食中心→校训→升旗仪式→)流江河畔 明珠璀璨
达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6年6月,原名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08年5月更名为达州外国语学校。创办四年来,学校累计投资1.3亿元。学校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全部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建有能容纳4000名学生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劳技室、舞蹈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在加强校舍和教育设施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内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建有投资达200万余元、面积约1500平方米、馆藏珍品3000多件的流江书画院和总长300米的集川渝两地近500名书法家之大成的流江碑廊。漫步校园,园林花圃,绿树成荫,名人字画相映成趣,诗词歌赋,书香浓郁,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配镜头:(远景)校园俯瞰全景、校园的花园→ 宣传橱窗→足球场等掠景
(近景)校门、教学楼、八字校风、宣传橱窗、楼道文化、流江书画院、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高屋建瓴 基础坚实
创办四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达州外国语学校立足名校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打造川渝名校。学校董事长、校长向黎先生情牵学子、心系未来,本着为民服务、为国育才的宗旨,怀着投资教育、造福桑梓的极大热情,斥巨资打造了一所设备设施一流、师资精良、管理规范、质量上乘、具有浓郁书香氛围的美丽学府。学校董事长向黎先生提出了“打造初中精品、创办川渝名校”的办学目标和“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创特色,十年成名校”的发展战略,先后启动了“育人环境工程”,“校园德育工程”,“名师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等四大工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我发展道路。
配镜头:向总工作镜头、向总获奖证书、讲话镜头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小班92个),学生3600多名,教职工2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余人,中、高级教师占75.7%,本科学历100%。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0余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及市级优秀教师35人。目前,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信 1
息化,办公网络化,课堂教学现代化。
学校创办至今,先后迎接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检查视察达100多次,并一致获得了他们高度赞扬和评价。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在视察学校后题词:祝达州外国语学校越办越好!省人大教工委主任(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莅校视察后题词道:教苑新秀!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来校后赋诗赞道:“静静流江水,清清绕校园。新楼映玉影,学子照容颜.终日书声朗,逐年视野宽。盛名期远播,随浪到天边”。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严西秀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慨:“不经意间,你给青山绿水留下一份感动;一不留神,你给人间天堂创造一个奇迹!”省作协副主席王敦贤在我校考察调研后留言:“有公平的地方就是乐园。在流江河畔,定能长出参天大树。”
学校勇立教育改革的潮头,以前瞻的眼光、领先的理念,不断开拓奋进,不断做大做强。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了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达州市示范初级中学等省、市、县各级各类奖牌30多块。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表彰60余人次,市级表彰80多人次,县级表彰300余人次。2009年,学校首届中考便取得547名毕业生参考、302人上重高线(渠县中学)、重高升学率达60%的辉煌成绩。2010年中考升学人数再攀新高,以316人升入渠中、各项升学指标蝉联全市第一的辉煌成绩再次领跑全市初中教育。其中A+1类有222人,优生率达40%,占全县优生数的25%。两年来,有250多名学子考入广安中学(宏志班)、南充高中、绵阳中学、成都四、七、九中等省内知名高中,创造了渠县乃至整个达州市中考史上的奇迹。
配镜头:办学理念、获得的各类奖牌、教师获奖证书、学生获奖证书、长华奖学金升学奖光荣榜、外校发的喜报、重要领导视察的图片、视频、题词及知名人士参访图片、视频、题词。
(向总讲话内容:打造初中精品、创办川渝名校是我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方向。我们以前瞻的办学理念、强势的教学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一贯的创新态度,秉承‘知识改变命运,特色孕育英才’的宗旨,为教师铺路,为学生奠基,为社会分忧。把达州外国语学校打造成百年名校是我们的长远办学目标!)
育人为本 特色鲜明
学校通过坚持名校办学方向、坚持抓内涵建设,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地跨越发展。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管理规范】
学校目前是达州市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施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年级组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安全。保安24小时值勤巡逻,生活老师对学生的衣食住行昼夜呵护。周末组织校车接送学生,并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为留宿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周末留宿活动。
配镜头:行政会—德育处—量化考核栏—监控室—巡逻—活动管理
【教学精细】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全面公平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抓好教育的流程管理,以动态的视角审视教育的教学过程。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大面积的培优补差工作等等;管理科学精细、教学细致扎实、学生品学兼优。学校还建立了“长华”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每年拿出上百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配镜头:一组教学:上课情景、教研组备课场景、班主任会镜头,班主任代表谈心得、辅导学生情景
【活动丰富】
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的基础上,持久开展以“荣誉·责任·感恩·至爱”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学校每年每期定时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运动会及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定时开展各种专项比赛、竞赛、展览、参观访问等活动。学校还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开通了校园广播;每月定期出版校报《流江书声》。
配镜头::德育活动图片、学生和老师交流的镜头、主题班会视频片段及其它图片、学生作品橱窗、艺术节汇演、其他活动场面,兴趣小组、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晚会活动,流江书画院、塑像、兰亭院、校园广播站、校报 【特色鲜明】
学校开达州市毛笔书法进课堂之先河,聘任了专职书法教师授课。使我校以“书画校园”特色成为川东一枝奇葩。
学校致力于精品化、特色化的外语教育,已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改革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实行小班分层施教。二是中外籍教师授课,学校正筹划聘请常驻外教。三是多教材结合。四是口笔试检测。该校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平均能力远远高于县内其它同类学校的水平。
随着我校现代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斥巨资建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控制中心。多媒体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适应了我校教改和课改的需求,将其引入课堂,教师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使学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最佳学习效果。信息控制中心可对全校多媒体教学课堂实行全程监控,通过专家指导和自我反思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使学生课堂的自律性极为增强。
配镜头:英语培训、外籍教师授课、小班授课、书法课、学生作品展示、多媒体教学、信息中心
实现突破 再创佳绩
在未来的征程上,学校将坚持全面创建川渝区域性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管理、教育、教学、服务四项工作并举,力求实现“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质量”、“特色创建”四大方面的新突破。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继续打造好达外这张初中教育名片,实现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管理高效、质量一流、特色鲜明、气氛和谐的名校办学追求。
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百年虹。达州外国语学校——一所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都读得起的贵族学校,正昂首向前,缔造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教育传奇,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教育新辉煌。
第三篇:达州精神-定稿
乘西部飓风,集天下大气
聚伟略雄才,筑幸福达城
——对达州精神的时代解读
(作者:宣汉县国土局 蒋全超)
题记:夫达州,古巴人耕锄于此而镶周武龙贲之师,老红军血战游击方铸革命根据之地,达州之精神,在吃苦、在创业;今通衢四省、气贯东西,纳人杰,启地灵,开盛世桃源,达州之精神,在求实、在创新。
艰苦创业——乘西部飓风,集天下大气 根据2012年7月22日国家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增速继续保持了“西高东低”的态势,增长速度最快的五个省分别是贵州14.5%、天津14.1%、重庆14%、四川13%、陕西13%,其中三个都在达州的周围,而另一个近邻湖北也以11.7%的增速排在第九位。
达州2011年的数据统计中,GDP增速达到了15.2%。
面对西部经济尝试“集体超车”的局面,达州成为了其中最给力的引擎,一路上虽然有精彩纷呈,但达州人也备尝艰辛。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描述了楚君创业维艰的辛苦。回顾达州天然气能化发展的的情况,援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加以
形容,实不为过。
曾经的达州,工业发展先天不足、产业单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一直都是达州的无言之痛。近几年中立足于普光特大天然气田,达州从零起步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园区,这里有亚洲第一大净化厂、全国最大硫磺生产基地,开启了西部大开发第五大标志性工程“川气东送”的新征程,但这最新最美的图案,完全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就。这其中有来自全国能化大军的新达州人以建设西部、改造自然为目的的生命奉献,也包含了老达州人为了富民强市而勃发的创业精神。光荣与梦想,伤情与悲剧,失意与蹉跎,割舍与牺牲,困顿与艰辛,担当与坚持,真诚与感动……我们所历尽的点点滴滴都镌刻在了我们新老达州人的越来越自强自信的心头。
求实创新——聚伟略雄才,筑幸福达城
2012年3月10日,川大望江体育馆场外旌旗招展,场内人头攒动,由达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正式宣布启动,青年人才济济一堂,掀开了建国以来达州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一次高端人才引进活动。
此次引才行动采取直接考核和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人才,开幕现场即吸引了七千多名高级人才,最后从两千多名硕博研究生中优中选优地确定了270名高层次紧缺型的人才引进,我也由此有缘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在今日达州的热土上,这种采取创新策略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达州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创新求实地徐徐展开,目
标: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定位: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基调:追赶跨越,加速发展;思路:三化同步、三业并重;任务:加快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高地、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新农村综合体实验区、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文化中心。在这一政策的顺利推进之下,我市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政府财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今年1至6月中我市筹集拨付的民生工程资金共4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44%。各项任务的逐步完成最终为我们达州带来了财力、物力和能力,支撑我们幸福生活的实际基础不断提升。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达州精神引领我们走过峥嵘岁月,走入盛世辉煌,走在幸福的路上。
第四篇:达州人文地理论文
中国气都
巴人故里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中国气都达州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民族、民风习俗、宗教以及经济等来叙述达州的人文地理特征。
关键词:汉阙 渠县刘氏竹编 元九登高 大竹竹唢呐 渠县三汇彩亭 地理位置:我的家乡达州市在四川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 ,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文化:在达州最出名的恐怕要数达州渠县的汉阙文化了。汉阙,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而达州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阙)
其次,巴人文化也是达州的重要文化之一,天府之国名震环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一提到巴蜀文化,人们便会联想到: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峨眉、青城、九寨、黄龙、乐山大佛以及苏氏三父子等等。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所谓的“巴蜀文化”,其实际内容主要在“蜀”文化,很少“巴”文化。而习惯提法“巴”还在“蜀”的前面。巴在哪里?巴应该是四川东部一带。李白诗云:“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刘禹锡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李商隐诗云:“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和刘禹锡诗中的“巴”都是实指的四川东部,唯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短短四句诗中两次提到“巴山”,然而他所说的“巴山”,却是泛指四川境内的山。不过这是诗人的表达方式。杨雄《蜀都赋》说:“东有巴(宗[上]贝[下])、绵亘百濮。”巴渠上古属于巴地。据《华阳国志》载:“武王克殷,封宗姬于巴。”真正的“巴”和“巴山”,是在川东一带,而四川东部从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就只有达州等地了,这就是说,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达州文化占据了很大部分。换句话说,不包括达州文化,整个四川文化是不完整的。而达州亘古以来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除了成都以外,居各地市州之首。但时至今日,她仍象一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裙的美女,或者说是掩藏在密林深涧的幽兰,不为世人所知
旅游资源:达州也是一个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地方。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以及宣汉的百里峡、达县的真佛山、万源的八台山、渠县龙潭、石桥古镇、凤凰山、张爱萍故居(神剑园)、铁山森林公园、宣汉七里溶洞、罗家坝遗址、普光气田、大竹百岛湖、莲花湖、大竹清河古镇、三汇古镇、罗江仙女洞、开江温泉等这些都为达州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大的促进了达州的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达州地区的经济发展。
罗家坝遗址
民族:达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和回族,少数民族总人口5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9%,其中城市(包括各县、市、区)定居少数民族6000余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0余人,主要以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居多,另外还有彝族、羌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全市土家族4万多人,现建有宣汉县三墩、漆树、龙泉、渡口4个土家族民族乡,另有樊哙、漆碑2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是全省唯一建有土家族民族乡的市。全市有回族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通川区、大竹县。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唱山歌、摆手舞、土家刺绣还有哭嫁都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而回族则以服饰文化著称。汉族文化的传
土家族姑娘承历史相当的悠久,形成了以汉阙为代表的文化形式,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当今的文化交流中也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宗教:达州的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以及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为主,其他的教也有一些发展,但不是主流信仰。除了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之外信仰人数都比较少。但是达州的宗教发展也是很好的,达州在2012年1月召开的宗教交流会也是取得了成功。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这些宗教胜地也为达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真佛山
民风习俗:达州儿女乐观上进,豁达开朗,能歌善舞,每逢五谷丰登,佳节喜庆之时,人们便会扎起彩亭,打起锣鼓,吹着心爱的唢呐、、、、、、、浓郁的巴渠民俗民风,让达州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别具一番魅力。
刘氏竹编
刘氏竹编是一种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目前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而且在传承中又有发展,刘氏竹编工艺主要传承人刘嘉峰从“龚扇”起家,通过刻苦钻研,首创了竹编字画,提花编织法,该工艺是我国竹编工艺的一大创举,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各种文化节日在达州也是得到相当好的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也是有很大的发展。
(竹编艺术)
元九登高
关于“元九登高 ”的来历,目前盛行两种传说:
1、为玉皇大帝祝寿。道家以正月初九为玉帝生日,人们虔诚为贺,历年登高朝拜。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日。
2、纪念元稹离达。元稹曾被贬为通州司马,为官三年有余,为达州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离任时是正月初九,离任时百姓倾城送别元稹,登高望别。此后人们借此登高眺远,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
2006年元九登高被定为市节,2008年列为中国十大名节,2009年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指产生并流传于大竹境内的民间音乐,它包括乐器的制作工艺和乐器的演奏技艺。竹唢呐”由哨(当地民间艺人将之称为“叫口”)、天心、杆子和喇叭四部分构成。不同之处在于:竹唢呐的叫口不是由芦苇管,而是由大竹当地燕麦杆做成;杆子采用大竹特产的节短、美观、摁孔方便的罗汉竹制作;作为唢呐扩音器部分的喇叭则由当地产的黄竹篾丝编织成形后,还得再刮灰涂上土漆,套于杆下端,同样可活动和装卸。所以,使得竹唢呐也成为四川地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它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据传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当然达州地区的民俗民风远远不止如此,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的发现。
达州经济:作为中国气都,在经济贡献方面达州也是当仁不让,作为川东地区的经济主导力量,达州在经济方面为四川也是带来了相当大的助力。达州依靠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努力的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目前,达州已形成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已有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了达钢集团、华蓥电力、达竹煤电、华川汽车、川东电缆、川环橡胶、地奥天府、美好塑业、智鹏麻业、金桥麻业等一批优势企业。达州农业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由于地处川东平原,水土资源丰富,光热也较为充足,所以达州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很大,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生产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要说达州,还有太多太多。这些是我对达州人文地理的概括。欢迎大家来达州。
参考文献:中国旅游网
百度百科
中国非物质文化网
达州招商网
第五篇:达州特殊教育规划
(六)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把特殊教育事业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加大投入,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发展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统筹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坚持按需施教,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给予理解和关爱,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到2015年改扩建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城区1所,县城3所,农村2所),统筹规划建设好达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