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发展策略
目录
摘要、关键词„„„„„„„„„„„„„„„„„„„„„„„„„„„„1
一、教师教学素质的内涵„„„„„„„„„„„„„„„„„„„„„„„2
(一)什么是素质„„„„„„„„„„„„„„„„„„„„„„„„„„2
(二)什么是教师教学素质„„„„„„„„„„„„„„„„„„„„„„2
(三)教师教学素质的内容„„„„„„„„„„„„„„„„„„„„„„2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现状„„„„„„„„„„„„„„„„„„„2
(一)教育观念陈旧„„„„„„„„„„„„„„„„„„„„„„„„„3
(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历和能力不匹配„„„„„„„„„„„„„„3
(三)科研能力薄弱,没有准确地把握教改方向„„„„„„„„„„„„„3
(四)心理素质不容乐观„„„„„„„„„„„„„„„„„„„„„„„4
(五)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窄„„„„„„„„„„„„„„„„„„„„4
三、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要求„„„„„„„„„„„„„„4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5
(二)教学能力的提高„„„„„„„„„„„„„„„„„„„„„„„„5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6
(四)良好的个性修养„„„„„„„„„„„„„„„„„„„„„„„„7
(五)具有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7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策略„„„„„„„„„„„„„„„„„7
(一)合理考虑农村教师编制„„„„„„„„„„„„„„„„„„„„„7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7
(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创设科研氛围„„„„„„„„„„„8
(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实践自觉性„„„„„„„„„„8
(五)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9
(六)强化校本培训„„„„„„„„„„„„„„„„„„„„„„„„„9 参考文献„„„„„„„„„„„„„„„„„„„„„„„„„„„„„10 2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现状及提高策略
倪彪
(安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7)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47 % ,这意味着半数以上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要在农村完成。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基础牢固了,楼房才会建得高大、雄伟。那么,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对某镇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倍受关注的农村弱势群体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职业:“工作稳定,环境单纯,假期多”。然而,在社会变革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的质量。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能力的素质有待提高,科研能力薄弱,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必须采取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促进农村与城市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教师素质;现状;提高策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脚步的加快,对提高农村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因此,了解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探究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教学素质的内涵
(一)什么是素质
素质,一般指一个人在平日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它作为一种内在品质,是一个人在先存特性(遗传与禀赋之类)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学习、修炼而逐步形成起来的,一旦它形成并表现出来,就将在各种活动中产生效用,并越来越充分地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二)什么是教师教学素质
纵观有关教师教学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种研究所使用的概念、采用的方法、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如有的把教师教学素质称为专业素养、教师品质或教师特性等等。我国学者根据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果,主张把教师教学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存在,所谓教师教学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所以,教师教学素质就是教师所拥有和带有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体,以教师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三)教师教学素质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学道德素质、教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教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等。教师的教学素质可分为三个结构层面:一是生理素质结构层面,指体态、仪容等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生理条件。二是教师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结构层面。三是教师特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由知识转化的多重能力结构,还包括思想、政治以及职业倾向等等。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现状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目前,在农村学校中,多数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较高,具备了教师所应有的理想,在工作中也是兢兢业业。但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陈旧
由于受所在地区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农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有的教师虽然接受了一些素质教育的思想,但只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而且教育观念也未真正转化为教师主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少农村教师考察学生时缺乏全面发展的意识,对“全体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的期望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缺少创新意识,没有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因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师,还没有抛弃以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陈旧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信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对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已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历和能力不匹配
教师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为根本的条件。教师的能力一般包括教学工作能力、思想品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四个方面。但是,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与调控、对学生思想的分析预测,以及教育科研、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及谈话、写作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普遍欠缺。而且,大部分教师是凭借个人的直观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少教师甚至连教数学常规都难以掌握。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科研能力薄弱,没有准确地把握教改方向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开始默默地搞科研。学校也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组织教师撰写教育论文。但总体上,农村小学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对教改理论的学习不重视,教育研究的探讨风气也很淡薄,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改革的信息和方向。他们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过去人们怎么教,我就怎么教,因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一些教师教研能力缺乏,不懂教研方法,不能针对教育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更缺乏集体攻关的意识。
(四)心理素质不容乐观
小学教师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要求的提高,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日益增加和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等等,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据研究得知,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人群和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心理焦虑、精神压力、抑郁和职业倦怠等。因此,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五)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窄
“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有效的学习者。”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有的教师安于现有学历,安于原有掌握的知识,对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据浦江县统计,有84.3%的教师满足现有的知识和技能,44.6%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购买过教师必备的工具书;把教师拥有的教育类与非教育类书籍、杂志、报纸的数量比较,其中教育类书籍占25%,杂志占33%,报纸竟不足1%,其它占41%;另外,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尤其是教育学、教学论及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一些教育科学新学科知识的缺乏最为突出,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普遍浅薄,许多心理学的分支科学和新学科知识尤为匮乏。
三、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要求
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任何教
[2]学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态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 1 4 思想观念到具体教育活动都要进行深刻的变革。新的教育形势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小学教师应当有强烈的育人意识,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着想,而不是单纯的以学科知识的卷面分数高低论“成败”,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组织协调发展。[3]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站在科学文化教育的最前端。
(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现代素质教育活动中有两个基本作用:第一,教师是知识与学生间的传递中介。第二,除传递知识经验外,教师与学生间还有其他相互活动。依据这两种基本作用,教师相应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即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1.对知识的处理能力
(1)表达能力。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能把知识和经验尽可能有效地、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因而教师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教师还要注意运用语调、语气及措词,准确地表情达意。表达能力也包括较强的文字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能掌握和运用动作、体态、表情等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状态的特殊的表达能力,以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组织能力。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教师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不是教什么给学生,而是如何教给学生。面对不同起点、不同个性、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能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还要明确知识重点,揭示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和认知结构的调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在于具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以及组织各项教育活动的能力。
5(3)接受能力。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要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师的职责,教育的发展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这样,教师才会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教育事业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前瞻教育。这种职业特征也需要教师能及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以保持教师队伍的新鲜活力。2.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1)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现代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给每一个人以充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发挥。[4]要实现这一宗旨,教师必须要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和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心理水平得到发展;才能帮助问题学生分析原因,创造有利情境,指导学生矫正;才能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达到教与学的最佳配合。(2)管理能力。一个班级是一个群体,教师是自然的领导者,但要成为有威信的群体领袖,教师的管理能力不可缺少。在具有管理能力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们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的特长与才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而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因为教师懂得该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优秀教师还要具备动态的管理能力,即随着学生心理状态与外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使管理效果始终达到最佳。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
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师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必须强调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教师也要树立“教师是研究者”的观点。
[5]要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教育研究。这一认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亲自实践、接受和认同。教师研究能力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 1 6 力;对新问题、新思想和新方法等发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地解决问题。
(四)良好的个性修养
作为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与事业成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无论从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还是从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看,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生活丰富,爱好广泛;能与人热情交往;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具有现实性直觉;有自知之明和长远的人身目标。
(五)具有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的职业,对教师职业有责任感,在职业与个人、职业与家庭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能够理性地做出选择。爱岗敬业还表现在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等方面。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策略
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推行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根据这一部署,新课程培训已经开始,并且是全员培训。因此,在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受培训教师不仅提高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能力,而且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合理考虑农村教师编制。
在核定编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7 首先,打破“铁饭碗”的思想,对教学中滥竽充数的教师要彻底清退。其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再次,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支教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第四,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第五,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然后招聘一批实力派的大学毕业生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创设科研氛围
学校要提倡和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经验进行总结,撰写论文。把好教研关,经常组织观摩教学,使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有条件的小学,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师的教学录像,或者是向到农村小学支教的城镇教师请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积极学习,积极研究,树立教师是研究者的观念。
(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实践自觉性
每一种角色都有特定的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现代教师角色理论强调教师角色的综合性,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应强化教师角色多样化意识,使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每一种角色如知识传播者、示范榜样者、组织管理者、心理健康医生等有清楚地认识,增强在教育实践中的自觉性。同时,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这几种角色也应该被强调: 1.学习者
教师有效地学习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习者的角色包括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作为教育者,身处信息社会,面对复杂的学生及教育情境,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掌握新知,丰富自己,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研究者
教师研究者的角色意识越强,越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促进学生发展,因为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行动研究,即以教育教学行为为研究题材,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为目的,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能增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使教师体验到探索、研究、创造的乐趣。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学,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可操作性。3.实践者
教师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师应该善于把学习、研究所得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并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师教育实践者的角色也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6]首要工作来抓。在以往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积极性不高,有效性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政府要加大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投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而且,新课程培训应该是很务实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价值应该使被培训教师有清醒认识,提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同时,应该注意培训方式的可接受性,充分尊重农村小学教师现有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开展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使教师先于学生体验新课程的精神,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应采取分期分批培训,尽量避免大课形式,使教学体现个性化。在培训管理方面,严格管理措施,保证每位教师人认认真真地参加学习活动。
(六)强化校本培训
由于农村生活的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在年纪较大的教师身上表现比较明显。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一方面注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应重视校本培训,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9 1.教学观念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加强学习。例如,举办现代教育理论讲座,传递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开展关于教育思想的讨论。其次,是展示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或成果,举办经验交流会或成果报告会等,并让身边的教师介绍应用他人研究成果经验的体会,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再次,是要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要坚决摒弃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片面性评价,这有助于减轻教师心理负担,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化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备课,讲课以及演讲、板书、动作、图画、演示等五项讲课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于讲好普通话、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积极投身教育课题研究三个方面。三项基本技能的训练都应该有层次地展开。普通话训练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计算机技术培训要以提高教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操作训练要规范,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骨干先行、滚动发展、全员推进的原则;教育课题研究的培训要坚持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与教改实验并重的原则,在以导教导学为重点,听课、评课为主渠道的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促使教师走教育研究课题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教育人才素质研究[M].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8:60.[2]罗晓,孙晓燕.教育基础知识指南——理论和实践[M].四川: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1:70-72.[3]耿福生.教师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7:45.[4]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20.1 [5]卢凤华,郑淑红.当前莆田市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莆田学院学报,2006,(8).[6]欧阳德顺,朱成宁.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育科学,2010,(3).字数:约6000字 联系电话:*** E-mail:pengyou807979556@qq.com 通讯地址:皖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镇倪寨村
1
第二篇: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农村小学具有布局散、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学习交流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多方面的劣势,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1、职业精神缺乏。
2、教育思想滞后。
3、教育观念陈旧。
4、教学手段落后。
5、学习意识淡漠。
6、科研能力薄弱。
7、竞争意识不强。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
就英语学科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稳定和壮大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帮手。
2、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
3、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推手。
(1)、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让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2)、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自主性的。农村英语教师应不断进取、自觉提高学历层次,而且要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应经常接触英语,如多阅读新编的英语书籍、报刊及相关教学理论,多收看电视英语频道节目等,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4、努力提高科研能力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助手。
第三篇:浅析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人口的暴涨,环境污染,耕地的退化,再加上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及近两年的自然灾害,中国农业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大多农民没有接受过多少科学的教育造成了他们相对落后的生产观念,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了农产品销售困难,但市场消费者却获得了高品质低价钱的农产品的现象。还有,现在化肥、农药等价格昂贵,农用工具及药剂普遍涨价,出现了农业生产成本过高,而农业产品廉价的不公平现象,形成巨大剪刀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我国必须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改革农业体制,实行联合化生产,并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进而推广高产优质创新技术。
关键字:中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体制;科学教育;高产优质;创新
一. 我国农业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以农业立国,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伏羲创建的“八卦”,就是进行渔猎生产的自然文明。在湖南澧县彭头山发现的一万年前的稻种,又在城头山七千前的古城遗址中不仅发现了稻种,而且还发现了灌溉用具戽斗。在六干年左右,祝融氏在嘉禾发现了一个优良稻种,他斫木为耒,糅木为耜,教万民耕种,于是始有农业。史称祝融为神农炎帝。炎帝传八代计五百三十余年,是农业发展的时代,为神农氏社会。轩辕黄帝统一中华,奠定中华基业,缔结了中华民族,开创了五帝时代。这一时代仍是以发展农业为本,黄帝以节用水、火、财、物,劳动心、目、体、力为立国之根本,反对刀耕火种, 虽然放火烧山进行耕种的方式在中国截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终止。而黄帝的教诲起到了制约作用,这才能使中华大地生态没有被刀耕火种所毁灭,是五百年少有杀伐的社会。它是靠传播农业技术而扩大疆域。尧有三年之干旱,舜有九年之水灾。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产生了虞舜和夏禹,孔子称之为‘大同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到大禹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的稳产丰收,社会财富增加,并转入到有权力的个人、家庭及家族手中,也就是私有化。禹的儿子启排挤伯益消灭了有扈氏的反抗之后,建立了迄今为止的私有专制统治。
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5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2)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的社会体制。(3)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一定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4)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1.2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仅为134元,到1999年已提高到2010元。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
饱迈向了小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年损失粮食18亿千克一33亿千克;全国沙化土地153万平方千米,沙害农田达6000万亩,损失粮食25亿千克,全国盐碱地1,4亿亩,损失粮食15亿千克。资料表明.我国21%的耕地缺少有机质,51.5%缺磷,24%缺钾,14%磷钾俱缺,土壤有机质小于0.6%的农田达11%;在微量元素方面,钾、锰缺乏的耕地面积已占70%左右。此外,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已开始对粮食产量增长构成威胁。
3.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国外经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短缺。然而,我国情况与此完全相反。今后,我国经济将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农业部门劳动力仍将大量剩余,农业经营规模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将继续萎缩。其后果,一是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相应降低;二是阻止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4.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农业的比较优势弱。据统计,1978年一199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速度都大大
快于国际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1倍以上,最高达到10倍。这就使国内市场的几种主要农产晶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农业的收益急剧下降,农业比较优势减弱。
5.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
6.水资源缺乏及污染严重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三.解决对策
“十一五”时期我们曾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举国上下却不知从何入手,新农村建设步履维艰。今天中共17届三中全面推出的土地流转商业化土地改革,中国以资本改革的战略家已经瞄准了增加GDP的超过百万亿资产的15亿耕地,从农民手中夺取这一巨大的财富。土地私有化必定迅速两极分化,土地流转的大政策,是为土地商业化开了方便之门。继国有资产私有化的大酷劫之后,即将在农村对农民生存权的大酷劫。落实土地集体所有制,才是发展农业生产,也就是发展民生所需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大前。,建立生物工程为支柱的“阳光农业”,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全面规划。良种是农业发展的火车头。在我国工业建设开始之初,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了普查和重点勘测,这些结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依据,也有效地指导了工业经济建设。作为建立阳光经济的基础阳光农业,生物物种的种质基因资源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地保护是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规划。目前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物种资源调查,作为制定生态保护区和基因库建立的依据。依照物种资源制定区域性种植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以品种产业化的生物工程。
2.集约化农业。借鉴西欧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它是将分散的农产品的生产,组织集体营销与市场接轨连成一个有机体。把建立有产权的家庭为生产的生物工程作为龙头,把政府的行政资源与生产经营整合为一体。
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的进步紧密结合,推动阳光农业的发展。这一模式己在沿海及交通发达的地已初见端睨,并在山东已初见成效。集约化农业也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安化的黑茶,由于传统文化的失落,千多年的茶马古道消失,茶业凋零,尽管在20世纪60~80年代在益阳地区普建了茶场,由于茶失去了文化品味,也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体系,致使茶园荒芜、资源浪费。
3.精作农业。精作农业的内容很多:
⑴测土施肥。在农业生产地区要迸待土壤元素成分的普查,因地制宜制定种植计划。施什么成分的肥料,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⑵计划种植。种植计划的制定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物种普查的同时,结合土壤成分与气候条件,通过试种才能确定某一地区某一县、市乃至某一乡、村的种植计划。种植品种的选定,以当地传统的物种为主,反对盲目推广引进物种,产生外来物种的入侵,如革命草的引种,侵占大量耕地,而无法遏止。计划种植要注重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这样才不至于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循环农业。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小农经济是循环农业体系。他保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这种循环是建立在农家肥的收集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工业与商业文明,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加,专业化生产打破了这个循环。原来作为农业生产肥料的主要来源的人畜粪便,从城市和养殖场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其已居破环地球生态的三大污染源之首。化肥的粗放施用农作物,也成为三大污染源之一。
四.结论
简单地说,农村的存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会长期存在下去。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可或缺,但是,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的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除了保留观赏性的田园农业生产之外,农业必定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业必须重新规划,传统的农业观必须改变。如果我国农业改革推广技术,使农业逐步走向联合化、农场化、市场化,我们会进一步向现代农业迈进,进而新农村建设也就可以早日完成。未来农业的发展,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2.孟繁琪.现代化农业的模式选择.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3.胡跃高.农业总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岩.发展循环农业.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05)
第四篇:水泥现状及发展策略
水泥行业现状及发展 策略
执笔人:李季阳
一、中国水泥行业现状
1、水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1978年我国水泥产量为6524万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达12.4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45.23%左右。自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 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现如今已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左右。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水泥行业的供求矛盾不断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特别是落后生产能力比重仍占60%左右。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我国水泥产量将达到13.94亿吨。
2、水泥行业特点
全国规模以上(500万)企业5200多家,2006年企业平均规模仅23.7万吨,规模很小。2006年10家企 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仅为16.19%,产量大于300万吨的43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仅占25%。我国水泥行业利润水平偏低,波动性大,主要是由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 竞争,以及落后生产力所占比重大,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随着政策导向鼓励重点企业 提高规模和利润率倾斜,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新干法工艺产量将明显提升,节能环保将达到新水平。
另外水泥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其销售受区域销售半径的影响,对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影响 水泥销售半径的因素很多,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地域内的交通条件、产品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装备、地域内石灰石资源的分布状况、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水泥的合理销售半径。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比如华东平原、华北平原地区,水泥产品的销售半径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而在中、西部以山地为主的地区,水泥产品的销售半径一般在250~300公里左右(铁路可达500公里),最佳半径应在200公里以内的区域市场。
3、影响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目前,影响我国水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整体发展水平粗放,能源成本高。②总量供 大于求导致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水泥行业低水平总量过剩问题突出,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左右水泥的产量 及价格,价格战成了企业拼市场的惟一手段,无序竞争导致市场环境恶化。③结构性矛盾突出,落后立窑水泥比重仍比较大,生产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我国房地产业增速,使水泥行业受到影响。⑤“奖优限劣”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国家发改委运用相应的政策来改善市场的竞争环境,推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目前正在水泥行业推行“奖优限劣”系列政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替代立窑等落后生产线的力度将会加大,水泥企业余热发电系统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会加强。
4、2007年上半年水泥行业运行情况
自去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关了5个指导水泥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水泥工业运行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受基本建设需求拉动,水泥工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但是区域性差别也在加大。总体来说,2007年上半年水泥工业运行的特点是: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整合和并购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②新型干法水泥建设稳步上升,强制淘汰落后技术效果明显;③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余热发电项目在水泥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加大。④水泥工业的地区布局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一是中西部地区水泥产量增速已高于东部地区,二是从水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是在中西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而迟迟难以解决的改善水泥工业布局问题有了可喜的进展。⑤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增幅回落。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水泥作为"两高一资”产品,大量出口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9月15日将水泥出口退税由13%调低到11%; 2007年7月1日起,又取消水泥的出口退税,这将严重影响水泥行业的出口业务,预计水泥和熟料的出口量将会大幅下降。
截止到2007年5月全国水泥销售收入1,354.09亿元,增长24.24%,利润总额达到53.34亿元,销售利润3.94亿元,产品积压率10.62%比去年同期降低1.4个百分点,见表1,水泥的生产和销售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07年水泥产量将达到13.94亿吨。
表1:我国水泥主要经济指标
2007年上半年价格走势比去年略有提高,进入4月份,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水泥价格开始发起猛攻,截止4月份底上海市场共上涨4次,每次上涨幅度分别为20、30元不等。6月份进入水泥需求淡季时,价格有所下调。但在辽宁、河南、湖南和陕西地区,市场产销两旺,市场价格要高于去年。
图1:2007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元/吨)
二、中国水泥行业发展趋势及策略
1、国内水泥市场的竞争已从区域竞争逐步进入全国性竞争阶段
销售半径的存在使水泥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竞争的区域性促使水泥企业在经营的有效经济区域内尽可能做大做强;而水泥产品较高的同质性又使水泥行业成为规模效益显著和较利于规模扩张的行业之一,在完成了某个地区的争霸后,大型水泥企业集团都会向全国其他市场进行扩张,区域化竞争会演变为全国性竞争。在世界水泥产业的发展初期和成长期,主要是以产能扩张为主;在较为成熟时期,收购兼并就成为主流扩张模式。拉法基等世界型水泥企业的形成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目前国内水泥市场的竞争已从区域化竞争逐步进入全国性竞争阶段。如目前海螺水泥在取得华东地区霸主地位后,将其重心转到两广市场,冀东水泥的三北战略“华北、东北、西北”,华新在巩固其在湖北的龙头地位后,积极向北发展。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对各区域市场的争夺将梯队演进,之前在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目前在华南地区,预计继华南地区之后竞争激烈的地区将是河南、华北地区,其后的顺序将是东北、西北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产能易主。在过去2年,外资水泥企业和国内大水泥企业集团的并购活动频繁,如外资方面,拉法基入主双马,HOLCIM入主华新水泥等;国内企业方面,海螺并购广西的水泥企业,中材在全国范围的并购,亚泰水泥并购哈尔滨水泥等等。行业集中率的提高将降低行业竞争的无序性,从而有助于我国水泥行业的有序发展。
2、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并购重组将是主调
走规模效益道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已成为行业投资热点。新一轮的生产线建设热是以新型干法生产线替代落后产能。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已显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范围涉及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是走规模效益之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主要手段是在行业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三大部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明确了水泥行业发展的国家队名单,今后将大力支持海螺水 泥、华新水泥等12家全国重点水泥企业以及48家区域性重点企,在土地、信贷、项目核准方面给予优惠政策。12家全国性企业新型干法生产线采用4000 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69条,熟料产能11,200.30万吨,占12家企业产能的69.36%,而2000 t/d级以下规模生产线仅占3.86%;48家区域性企业4000 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42条,熟料产能6,398.40万吨,占48家企业产能的占50.19%;全国企业4000 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占40%。显然12家全国性企业在生产线规模上占了优势。
图2:60家重点企业不同生产线比重(%)
对60家国家重点支持企业来说,肩负着我国水泥产业调整的重任。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迅速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支持60家企业的初衷。目前我国水泥区域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主要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已过去,大企业的战略布局正在形成。市场和企业的整合应该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有多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资产重组,如安徽海螺收购海螺水泥公司、铜陵水泥公司、宁波粉磨站;中国新材料集团兼并鲁南水泥厂、浩良河水泥厂;吉林亚泰兼并双阳水泥厂;冀东水泥收购松江水泥厂;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屯河水泥经营资产、鄯善水泥厂、巴州水泥厂;天水股份收购天津建材集团1000T/D水泥生产线等。这些重组案例都围绕着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这一主题。水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对水泥生产企业至关重要,走规模效益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国家水泥协会表示,将继续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继续推广"海螺"、"天山"、"亚泰双阳"等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其中海螺水泥的熟料加粉磨站扩张模式在5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这一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水泥销售地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以往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制成水泥),基本是在企业的同一生产基地内完成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新的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即向位于销售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产品。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水泥熟料在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如矿渣、火山岩等),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10%-50%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的另一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大型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消除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的发展趋势。
规模扩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新型干法具有单条生产线的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大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全国有日产7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188条,比2000年增长了86%,另有163条在建。预计"十五"期间,全国在建的163条新型干法生产将全部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4亿吨。在鼓励发展新型干法的同时限制立窑"小水泥"发展,规定的在“十一五”期间要淘汰2.5亿吨水泥落后生产能力。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东部地区相比发展较慢,淘汰落后的进度也不如东部地区快,但也正因此,中西部地区将是未来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今年1月~5月,我国东部地区新开工的新型干法项目占全国的比重为16%,而中部地区为61%,西部地区为23%。同时,中西部地区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大大高于东部地区,因此,近几年中西部在开发建设中,对水泥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由于过去中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较少,而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也大都在近几年,其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水泥落后产能在当地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表2:截止2007年5月投产与新开工新型干法生产线(按地区)一览表
3、节能减排,余热发电成为行业投资热点
通过新型干法工艺替代落后工艺、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2006年吨水泥综合能耗比2005年减少了5kg标准煤,降低幅度达4.55%。今年1-4月份,通过新型干法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水泥行业节能184万吨标准煤。预计年内仅此一项可节能近400万吨标准,当前利用水泥窑进行余热发电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到现在建成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有30多项,还有许多已签约准备开工的项目估计年内约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届时将大大促进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
表3:天津院余热发电项目初步统计
4、提高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构建完整水泥产业链将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水泥行业是传统行业,水泥产品的同质化和技术的成熟度已经相当得高,在看得见的将来,依靠研发力量来推出新产品和开发新技术的概率机会很小,下一轮的竞争可能落到水泥产业每个环节的成本及品质的比较上,企业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的弱点皆可能成为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或淘汰出局的导火索。比如说,在产业的上游,资源储备规模的大小和质量将制约公司产能规模的扩展程度、持续经营的周期;在产业的中游,国产化能力、吨投资成本的高低、煤电等能耗成本的高低等环节,是决定企业制造成本优劣的关键;在产业的下游,选择粉磨站还是中转库的销售模式、依靠自备船队还是外部物流、采取直销或代理销售策略皆会影响到市场占有的多少,因此,水泥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弱势都可能拖累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及时打造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全流程的比较优势,将确保企业在未来的全面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五篇: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范文模版)
暑期实践总结报告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访鞍山凯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鞍山凯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在整合鞍山B&S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美方资本成立一家新型的环保企业,系辽宁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的发展呈逐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此次走访我参观了该公司的厂房,采访了公司的总经理、生产经理、技术总监以及财务部的相关人员,并翻阅了公司近年来部分的财务报表,因此对公司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现根据我所学习了解的,并结合凯撒环保公司的情况,对民营企业的特点、现状及发展策略做一个总结,总结如下: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20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逐渐成长、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到GDP的60%以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据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因此,认清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就变的至关重要。
一、民营企业的现状:
(1)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在促进社会稳定方
面起到很大作用。凯撒环保公司职工总数236人,其中生产工人190人,工程技术人员21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并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
(2)民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和档次有所提高。目前民营企业从业
领域由早期的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主要行业,逐步延伸到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现代农业、新型材料、水处理技术等领域。
(3)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民营企业国际化近年来呈现出
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外贸易区域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立陶宛、乌克兰、瑞典、芬兰、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正规,生产效率较低。凯撒环保公司的工人大多在露天的厂房里工作,各种设备摆放的也比较随意。可以看出管理还不是很到位,据生产经理反映,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也有待提高。“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应该狠抓工作效率,并逐渐用机器代替人力”,他说。
(2)大部分企业创办时间较短且类型单一,寿命不长。——鞍山凯撒环保工程
有限公司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7年,在民营企业普遍短命的环境中已算是很不容易了。
(3)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规模企业居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创新并没有自觉的意识和普遍的认同;加之资金和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4)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甘愿占据小块市场,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大。
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民营工业无论从利润、科技含量、规模、信息化基础还是国际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及其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信誉度都微乎其微。民营企业缺乏在某一专门产业领域深挖细凿,做精做透的基本能力,更不具备做“百年老店”的耐心和雄心。因此,大多企业宁愿占据小块市场,只图眼前盈利。凯撒环保公司的总经理也是用“维持”二字来形容公司现今的状况。
(5)经济外向度偏低,融资渠道不畅通——“贷款太难了!”,凯撒环保公司的陈经理这样说。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再加上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入标准提高后,很多企业贷款更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直接融资的能力;二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流通行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产抵押用于贷款;三是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四是企业资信等级偏低,缺乏良好的资金信誉,银行贷款难度大。以上种种限制了民营企业,使他们在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和自我宣传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
(6)行业协会、政府相关只能部门的作用偏弱。
三、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各人的潜能,并提高企
业用人水平。企业应该有做大做强的雄心,尤其是像凯撒环保企业这样的潜力很大的企业,更应该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人才培养,迅猛地向前发展。
(2)提高企业生命力,管理要真正“落地”。(企业生命力指一个企业生存发
展,尤其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企业生命力是企业养生的最终目的)以狼和狗的对比为例:狼有牙齿,狗也有;狼有鼻子,狗也有。咋一看,狼有的,狗都有。然而,面对极为稀少的猎物,狗只能吃猎物的血肉,大多连骨头都不能吞下。可是,狼不仅能消化掉猎物的骨头,甚至连最细微的毛发都能消化殆尽。严冬中,狗离开人会倒下,而狼却能够毅然挺立。这就是生命力。企业也是一样,制度、战略、体系等等,大家都有,而狼性企业通过制度规范到全体员工的行为。制度不仅仅是放在某个铁皮柜子中厚厚的几本书和文件——这就是企业生命力的区别所在。
(3)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在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作用,并积极采取措施化
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困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主要出路和措施在于提升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实力、转换银行经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等。
(4)民营企业应该确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民营企业应充分依
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加强横向合作。进行“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建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管理,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