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学习共同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5: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生学习共同体》。

第一篇:师生学习共同体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校“卓越课堂”推进工作汇报

西城小学兴建于1953年。2005年以前,学校占地4000平米,校舍1500平米,有8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21位老师,是几江片区的薄弱学校。

学校现有A、B两个校区,占地27240.9 m2,校舍19671m2,有标准教室60间,配套功能室26间;有46个教学班,130名教职工,2300余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1208名,留守儿童272名。我校坚持践行‚用生命点燃生命‛的办学理念,不断积淀‚有爱心,负责任‛的学校文化,经营‚书香伴我成长‛的办学特色,实施‚三四五‛德育工程,培育‚阳光小主人‛,获得良好的声誉。

一、卓越课堂建设,我们的思索

回眸十年课改,我们既有思想观念的洗礼,又有实践探索的历练;既有改革的阵痛,更有收获的喜悦,同时还有更多的反思。

思考一:师生关系(实习现象)。我曾经与全校教师谈起,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段教育生涯是教育实习,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同。一个月实习结束,与同学们依依不舍告别场面,让指导老师羡慕不已。因为实习老师干了一些指导老师不屑干的——与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下棋、运动,说孩子们说的话,做孩子们做的事……亲密无间。这一现象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从‚课堂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

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课堂应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思考二:合作学习(《穷人街的孩子》)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适当的高度安臵了一台电脑。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臵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帮互学中也可以掌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互帮互学的机会。

思考三:‚课堂休息‛?

我们把‚穷人街的孩子‛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却遭遇‚课间休息‛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的‚真休息‛。问题出在哪儿呢?

《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给我们指明了方

向,‚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卓越课堂‛的核心理念,提升学生能力是‚卓越课堂‛的核心内容,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实施‚卓越课堂‛的关键。我校围绕区教委提出的‚三空间活力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课改突破口选定在研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上。

二、依托学习小组,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36字做法:六人一组、自愿组合、教师参谋、AB互助、积淀习惯、自主评价、日清月结、及时奖励、全息覆盖。

六人一组: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组成N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6人,有组名、口号、小组公约及职责分工。

自愿组合:根据学生的自主申报,由班干部将学生分成两部分:A为小老师,B为小学生。由每组的3个小学生去分别选择1个小老师。这需要由班干部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一般要经过3个月才能磨合。

教师参谋:当班干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小干部们必要的帮助,有时还可以提供多种选择,让班干部们自己决定。即使有点小问题也没关系,总比教师包办代替强。但教师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前三个月内,每周都要对小老师进行引导与培训。

AB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小老师‛自己答对问题,可为小组挣4颗星;‚小老师‛帮助‚小学生‛完成任务,‚小学生‛答对问

题,可为小组挣6颗星;‚小学生‛帮助‚小老师‛答对问题3次,可晋升为‚小老师‛。得不得星,得多少星,由学生自主评价。

积淀习惯: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及组际合作中不断强化目标定向、组织、交流、记录、汇报、评价、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习惯等,保障互助学习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强化把方法运用于学习的实践活动,形成经验(学习习惯),不断完善认知图式,在合作学习中善于用已有的图式去解决问题。

自主评价:由学生对同伴的学习表现给予自主评价加星,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斤斤计较,不必对加分的科学性太较真;每节课的第一名,不管得多少星,在当天的小结中,进行模糊评价,只计一分,放入小组成长记录袋里。学生个体得星,放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得星,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

日清月结:由班干部将每节课的得分当天累计并公布;将每周的得分小计,评出六人小组周冠亚季军;将每月的得分总计,评出自然组(班级的自然组,一般有2-3个学习小组)月冠亚季军,以加强组际合作。每期评出半年冠亚季军,每学年评出年冠亚季军。还要从多角度评奖:如进步奖、发言人奖、小老师奖、优秀学生奖、课星、周星、月星等。

及时奖励:对获得冠亚季军六人小组或自然组,根据与学生、家长商定的奖励公约,及时兑现。比如教师、家长带着获奖组成员一起野炊、郊游、娱乐、聚餐、爬山、下厨……

全息覆盖:校内,课内课外全覆盖,有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是小老

师,在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小学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校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全覆盖,才能形成整体合力。

在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相互沟通,了解需求;相互约定,达成共识;相互督促,保证落实;相互协商,共克难关;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原则,努力达到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

所谓‚四度‛,即课堂的情趣度、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四个度,是有效课堂这个有机体不可割裂的四个方面。

1.提高学习情趣度——感受回家,和谐民主,共同成功 感受回家:课堂如开车一样,去时总觉得很远,很模糊,回时就轻松、自如、惬意!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像是回家一样:(1)目标明确;(2)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时管用,学生知道怎么学。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愿学,学习热情高;乐学,学习氛围浓;善学,学习习惯好。比如语文的‚温故知新‛、‚阅读练兵场‛、‚轻松写话吧‛,综合实践的‚尝试钉扣总动员‛、‚拜师学艺认真看‛、‚钉扣PK我最棒‛;品德的‚求助对象我认识‛‚求助电话我知道‛‚求助电话我学打‛。

和谐民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充满情趣的灵动课堂保证。叶圣陶先生的六解放至今仍闪着光芒,‚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

童的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大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课堂成为充满情趣的地方。每到精彩处,老师都会给出色的小组奖励,于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事实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打破界限,学习共同体才得以自然形成,学生才能大胆地自由地交流、学习,课堂才能实现‚真灵动‛;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励,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

共同成功:面对全班学生,如何因材施教?有人总结‚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悬殊那么大,如何抓?一般情况是,教师的教学都是指向中等水平学生的。这虽然关注了学生中的多数,可是,学习优秀者就会因内容之‚浅‛而失去兴趣,学习较差者就会因为内容较‚深‛而不知所云。于是,这两部分人学习的兴趣就会日趋减退。在六人小组内,学习优秀者要当小老师教会‚小学生‛,优秀者在思考怎样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落后的‚小学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也会迅速地赶上来。有时‚小学生‛还会教‚小老师‛。大家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2.提高学习自主度——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学以致用、巧妙引导。

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学习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充分尊重学情,以学定教,让小组内已会的学生来

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都不会的共同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

学以致用,巧妙引导: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进,并进行当堂训练,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不管是袁老师‚四读‛学法的由扶到放,到写法的迁移,还是张老师的示范打电话到学生模拟学打电话,以及王老师的拜师学艺到学生钉扣PK,都足以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互助成长。又如六年级《回家》,学习作者为表达‚不仅爱小家,而且爱大家‛的情感,在许多回家场景中选择5次回家片断来描写。并将片断描写的方法迁移到如《腊八粥》、《搬家》等课文学习,最后学习用片断描写的方法写一篇短文。3.提高全程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 全员参与。我们欣喜地看到:‚小老师‛的A号会很快完成自学要求,主动去督促、帮助、检查‚小学生‛B号,并鼓励B号主动发言。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小学生‛的也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不懂的会及时、主动地向A号询求帮助,甚至想方设法向其它组、向老师求助。我们更欣喜地看到:B号有时还会帮助A号……因为同学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本组争光,一个人的懈怠,都会为本组抹黑。

全程参与:小组活动,我们看到是的小组长有序地组织,发言人轮流谈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看法,记录人快速地记关键词句,并汇报小组总的意见,A努力帮助B,希望B能代表小组发言,B也在A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希望能为小组争光。全班交流,我们看到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多元共存。

深度参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当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纵深方向推进。比如,邱娟老师执教《我们爱祖国》,当问学生‚祖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祖国就是中国‛,老师点拨‚如果一个美国孩子坐在我们教室里,他该如何回答呢?‛‚祖国就是美国,不,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说祖国是中国,美国人说祖国是美国,‚自己的国家‛是对前两种说法的概括。另一方面,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利用过得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外界影响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即通常据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学生的横向拓展也应予肯定与鼓励,这同样是学生深度参与的表现。4.提高学习有效度——学什么、怎样学、一课一得

学什么: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各学科教学要做到课时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恰当。从学什么的角度提出‚三不学‛、‚三学‛。‚三不学‛:学了无用的不学,已经会了的不学,怎么也学不会的不学。‚三学‛:课程目标规定的要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有独当之任的要学,不会的要学。

怎样学:教学环节紧扣目标,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遵循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中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学生

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的,就用AB互助的方式学;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给予启发、指导、讲解。

一课一得:课堂教学不能贪多求全,应力求一课一得,一得为主,多得为辅,得得相连。‚得‛ 相当于‚老树上长新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新知同化于已有的图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鼓励优帮差,差推优,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共同进步,让学科知识、能力、情感得到有效发展。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生活。生活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材,必须联系生活,学习文本知识,不是就知识论知识,而是把文字还原为生括,再现文字背后的生活原景,从中体会、感悟生活。‚事事洞明皆学问‛,留心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从生活纷繁的人与事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教室的小课堂,必须联系学校的中课堂、社会的大课堂,才能成为生活的合力课堂。

四、课改的收获,师生同发展

伴随着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1.学生成长。学生是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学校实施‚345‛德育工程、开展‚1557‛读书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学竞赛活动以及两台多队的课程辅助活动,成全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学生获国家级奖566人次,获市级奖2937人次,获区级奖2311人次。其中

获科技部发明创新奖1人,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获重庆市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3人。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常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2.教师成功: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提高了专业素养。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写教学随笔,坚持写教育教学论文,有247篇论文在CN、ISSN刊物上发表,获区级以上奖的论文1372篇。教师参加各级赛课,获国家级奖5人次,获重庆市级奖16人次,为西南课改中心天网录课103节。现有重庆市特级教师1名,重庆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15名;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42名。

3.学校发展。过去的薄弱学校成为现在的窗口学校。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消防教育示范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校‛等国家和市级奖励36次,区级奖励92次。重庆电视台‚身边的好学校‛专题报道了我校,《西部开发报》以《探营‚五个校园‛建设的西城模式》,《江津日报》以《解密‚西城速度‛》,报道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轨迹。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我们永远不能懈怠!

第二篇:浅谈师生学习共同体

浅谈师生学习共同体

师生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是师生围绕学习建立起来的平台,是师生之间双向作用的产物,表达了一种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协作组织,它更是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共同体中并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教授过程的融合,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精神和心灵的碰撞,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融合,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新的冲击。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求教于教师,也可以自主学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甚至是在某些问题上向学生学习,或与学生一道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当下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合作者的因素在增长,教学相长、生师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形成。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得以生存、延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所学校都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中心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始于课堂,但又不止于课堂,它将课内的互动与课外的交流,线上的学习与线下的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以相互交流、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的、特别是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的扬弃与超越,是现代教育师生关系的集中表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

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也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力量。对于师生关系,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比喻,那就是花朵与园丁。苗木要生长,花朵要盛开,园丁很关键。园丁要依据苗木的生长特点、生长周期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让苗木茁壮成长、花朵应时盛开。园丁不能模具式地把学生批量生产成一模一样的器具,也不可违反生长规律揠苗助长。从这种意义上说,育人不应像工业,而更应像农业。

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道更重要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较之以往更加开放、活跃、自由。同时,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学生需要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查询、搜索快速的获得,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由此,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凸显了。很明显,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道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责任已不仅是研究如何“教”,更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让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更好。面对思维敏捷、知识碎片化的一群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此,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加倍主动地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只有我们每个教师都重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每个学生都勤于学习、热爱学习,把学习视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生动活泼、奋发上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饥似渴地求知、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才能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成长成才才能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理想的现实。

第三篇:师生 共同体合作学习点滴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听后感

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这五项能力目标来谈谈我的认识。

一、在质疑这部分很好地达成了三个目标。

1.能提出较为有价值的问题。2.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能对别人观点进行质疑,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在延伸中主动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学习中、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可提,会在无疑处生疑。昨天封老师做得很好。一开课学生就质疑课题,提出了五个有价值的问题,本来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到答案的,可老师却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完成。这是小组内第一次讨论,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又是一次大胆的挑战。虽然在这环节学习进程中进展得不是很顺利,但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封老师把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研讨讨论的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中,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特别可贵之处就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时,认真倾听组员的意见,能够找到组内成员对同一问题的共同意见,并能用关键词作记录并板书。对组员的不同意见,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采用质疑的形式推进教学流程。如:在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之后交流发言时,一学生说道,从这一连串的问题得到了结论,此时坐在学生群中的老师质疑了:是从什么故事得到什么观点呢?一下子把学生从抽象笼统的阐述拉回了文本的具体情节之中。这样的师生于教学之中的生疑的例子还有好几处。

二、学生在“学会发言、学会傾听”这部分的培养目标也达成也很好。学生在小组发言时普通话标准流畅,音量较小,发言的学生仪态大方,发言有序有效,能围绕确定的目标发言,逻辑性强。在一开课听写后的小结汇报时,学生在分析“锲”字时,认真倾听之后有评价,有建议。在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时,1 分析理解“什么是真理”时也再现了一次学生是如何学会发言,学会倾听的。

三、学生交流汇报环节做得很好。

研读感悟环节,封老师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这篇课文,老师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老师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老师重点是从学生交流发言中质疑出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在反复地交流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交流,质疑,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

四、对于评价这版块目标的培养也达成较好。学生的口号是让合作学习动力无穷。整堂课中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既重视学生个人2 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学生之间也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加分的形式体现。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达成得特别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真是一堂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课,更是一节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课。真正做到了课堂中只有学习伙伴,没有老师。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是很茫然的,昨天听了封老师的课让我震憾。感叹之余不得不引起了我的反思。

思考一、一堂课的合作效果如此之高效封老师是怎样训练的?

策略一: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策略二: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3 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策略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疏导,点拨作用发挥得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封老师就进行了适当点拨;把学生导向了一个又一个探究的高潮。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教师就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点明了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试想,如果这是一堂联堂语文课的话,接着让学生分享心有所动,马上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这样的写作训练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由于时间关系,昨天老师们也看见了,封老师班上中间那五组学生交流得特别积极主动,而两边的那四组学生好像稍稍差了些。就是同一小组内,学生的参与也不均衡。从而引发了我的第二个思考。

思考二.学生参与不均衡怎么办?“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如果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又该怎么办?我的课堂就是如此: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如何有效解决的呢,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实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4 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思考三:如何更关注小组内后进生提高性的评价。教学的目的或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得到提高。在小组合作时后进生的表现更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因为在小组合作中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优等生的专题发言后进生的盲目听从,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将被严重打击。所以关注后进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提高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发现后进生在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取得的点滴进步,有针对性地鼓励后进生代表小组汇报。而昨天那堂课让我们看到的发言大胆的学生替代了胆小的孩子,这本也是合作帮助的一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后进生的课堂发言时间会不会被剥夺?下来后还想和封老师探讨探讨。

以上发言仅仅是我个人主观意见,有不当之处,欢迎在座诸位批评指正。

廖代芬

二0一五年五月

第四篇:师生共同体现场会发言稿

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

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学校 ***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我以《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

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为题,汇报我校师生共同体有关做法、取得成效及推进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我校具体做法

(一)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开学初,“师生成长共同体”对于教师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为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西教发[2016]79号文件和《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解读》及县教育局和河夹镇中心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学习让老师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从职能上讲,是班级职能下移,分解出来的班级二级组织,每一个“共同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包导教师就是一个小班的班主任。同时,有助于化解班主任直接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师生成长共同体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给教师减轻工作量,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它。

然后我校先后召开了校委会、班主任会、三至六年级教师代表会,全校教师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确定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

(二)强化组织领导

1、我校成立了“师生成长共同体”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成立了以校长张吉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任务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2、制定了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三)合理分组,构建“成长共同体”。

一是组建合作小组。学习小组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本着“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充分考虑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搭配,将班级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每名成员一人身兼双职(行政长、学科长),每名成员既负责纪律、卫生、宣传、活动等方面管理,还分别兼任各学科学科长。共同体内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模式。

二是明确包导教师。我校32名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首先每班语文数学包联本班,然后还有四名教师按老师代课情况分配到班,班主任负责分配导师包联的小组,其中班主任包导班级组数的一半以上,这样每名教师的包联责任明确,以班主任为核心,其他班级任课教师配合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形成。

三是树立共同愿景。为“成长共同体”命名,确定团队口号,制定发展目标、行动守则等,以此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追求。

(四)各司其职,搭建工作大平台。

一是教导处总牵头。对“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总牵头;制定对“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教师(导师)和学生的考核细则并 — 2 — 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效能,督办落实各班小组建设。

二是班主任具体负责。构建三个共同体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学习纪律、作业上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每个小组评价结果汇总上墙,及时公布上报相关数据;组织填写《学生成长周志》。

三是任课教师齐参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课堂流程,精讲点拨,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积极参与“管理共同体”建设,关爱每名孩子的成长,落实包导“八必谈”(成绩波动时必谈、学有困惑时必谈、安全麻木时必谈、家有事故时必谈、言行异常时必谈、精神萎靡时必谈、交往不当时必谈、违纪违规时必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做好记载,上交谈心记载表,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教学、生活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五)具体实施。

1、各共同体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各班自行制定的考核细则堂堂记,周汇总。如各学科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本学科的学习管理工作,检查本共同体成员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组织本共同体有序开展讨论和展示;组织共同体成员自习、早读等;汇总本共同体的问题,对于本共同体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共同体生成问题上交班级科代表;对本共同体同学的发言情况当堂课进行记录汇总;组织共同体内的结对活动,对后进同

— 3 — 学进行针对性帮扶;每周对本共同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上交包导教师。

2、包导教师周周批,每月进行反馈汇总。“成长共同体”导师要按照育人导师制要求,具体指导本共同体内事务;加强学生、班主任与家长间的联系,发挥好桥梁作用,周周及时批改所指导学生的《学生成长周志》,并做好关爱记载。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积累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每月组织一次班科联系会议,向各共同体导师通报班级管理目标、制度、任务和措施,需要导师配合的事项等。导师们向班主任反馈本共同体的学生学习、思想和纪律等情况,特殊学生情况,需要班主任配合的事项等。

3、学校对班级周周评,对教师一周一考核,一周一通报。以《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周志》为载体,对共同体成员的学习、纪律、安全、活动、卫生、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捆绑式评价,通过“学生每周一读和每周一记,共同体每周一评,家校间、师生间每周一互动,学校每周一检查登记”的“五个一”行动策略,日记周评月结,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

4、开展多彩活动。以“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基本单位开展读书教育、“三声”校园创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为能让学生真正读好书,有书读,我校专门设立了读书长廊,每天学生可以到读书长廊里借阅图书。“三声”校园创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每班每月主办一期题德育专栏,“师生成长共同体”成员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主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努力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六)考核评价

1、根据班级考核细则,每周对学生平时情况进行汇总得到个人得分,所有人得分情况总和除以人数,得到该共同体的分数。每个班按照50%,40%,10%比例的分别评选出A、B、C三个等级的共同体。

2、教务处依据《师生成长共同体考核细则》,每周对教师考核一次。年终把每周情况汇总,记入教师考核,作为评选评优彰先的重要依据。

(七)取得成效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课堂教学、读书活动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成长、共发展。通过一个多月来的强力推行,我认为当前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发展逐步全面。“师生成长共同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实现从传统大班模式到小班化教育的转变,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教师成长更加专业。每一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发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育人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升综合素养,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

(三)学校发展显现特色。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创建和实施,在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同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 5 — 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第五篇: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浅谈学习共同体对“潜能生”的转化

大通湖区一中 欧 彬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的潜能生,他们可能在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和自我努力的过程中,实现转化。在学习共同体中,培养潜能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培养潜能生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和完整人格。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潜能生;构建;转化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是这样的。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不仅有得到他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潜能生的这种需要并不比优生弱,甚至更强,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潜能生”归属感与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创建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而又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在与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交往合作中,体验着探索世界、探究人生的精神愉悦。研究表明,学习共同体中合作学习最为重要,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 能力,让每一个潜能生体会到需要的快乐,让“潜能生”形成健康的自我,学会共处,形成德性,诱导他们学习、创造的生命活力。

一、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1、班主任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

帕克帕尔默先生对“共同体”的定义为“探讨那种教与学所需要的、能帮助和体现真正教育之本促成关联的共同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头疼焦虑、最需要帮助和最多求助的就是潜能生。班主任与潜能生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信任、尊重、赏识、帮助潜能生转化。自尊心是人自我意识到重要标志,是进步的动力源泉,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权利和人格。班主任跟潜能生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做知心朋友的方式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班主任与潜能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让潜能生在班集体中担任能胜任的职务,去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适时地加以赏识和表扬;班主任与潜能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激发他们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2、任课教师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

因为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班主任可以联合其他任课教师,让他们和潜能生构建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相比,任课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的成员,是以一种参与的,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主导的、协作式的参与”的方式进入学习过程的。在这样的生态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被视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教师可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潜能生。每个教师可以和两个潜能生组队,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潜能生的功课,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被需要的情感。教师对于潜能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及时肯定,又要给他们提出新的目标。

二、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

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许多学生总是感到自己缺乏能力,很无助,特别是潜能生,这就需要教师将其组织成一个个的合作小组,为其提供支持、帮助和关爱,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社会支持结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形成了同伴群体,发挥着“助学者”的作用。

1、构建优生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中,优生是“专家”,有领头羊的作用,潜能生是“新手”,是“未来的专家”。创建好了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让共同体成员产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用“我们”来代替“我”。要让共同体成员了解到,除非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取得了成功,他自己才能成功!其次,在共同体学习中,优生可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潜能生,按照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潜能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潜能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优生可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潜能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学习中,潜能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既增强了个人的知识,也树立了强烈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转化。

2、构建潜能生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多的强调异质性,强调每个人的专长,都能为共同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为共同体中其他成员解决 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展水平相当的异质主体间最容易彼此形成“思维上的冲击”,这里既没有地位差异带来的拘束,也没有水平悬念造成的误解,最易于形成一种平淡、自由的交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潜能生与潜能生通过对其他成员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等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自身的创造力为共同体带来新鲜的经验,体验到被需要的感觉,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实现转化。

20世纪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意味着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社会指导,特别是那些在行为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潜能生。针对潜能生的学习需求和内心的需要,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共同体中,促进潜能生与其他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潜能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潜能生的协作精神、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潜能是在共同体学习模式中感到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从而实现潜能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郑葳.《学习共同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2]李玉平.《课堂开发了怎么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3]佐藤学著 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4]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5]王宝祥.《班主任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下载师生学习共同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生学习共同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我校教育工作能持续、优......

    日照一中师生成长共同体

    日照一中师生成长共同体 德育模式实验研究课题 ——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总结 课题负责人:王宗庆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建构下的高年级小学作文教学的初探 研讨人: 研讨背景: 今天,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又在为了第二单元的作文教学烦恼了。不禁又谈起了这个老生常谈的作文话题。都是无奈与......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一)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含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

    “专业学习共同体”[合集]

    中美专家在乐成共同研究“专业学习共同体” 2012年08月09日 11:08 来源:凤凰网教育 8月2日至3日,基础教育国际化系列探索之“如何共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研讨会在北京乐成国际学......

    认识学习共同体[范文大全]

    一、定义: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

    课堂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新途径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课堂学习共同体自出现起就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推崇。本文结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阐述了课......

    社区学习共同体

    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措施 [摘要] 目前,我国城乡社区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居民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等。因此,积极的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