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时间:2019-05-12 15: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第一篇: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如今,网上购物已成生活的一种时尚,但由于网络交易行为很不规范,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导致网络购物消费纠纷逐渐增多。如何对网络商品交易有效监管并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我们工商管理人员不得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交易的主要形式。

网络交易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网上购买交易。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如、窝窝团、淘宝网等)向经销商购买所需商品(交易双方是经销商与个人)。这类交易的经销商一般都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了营业执照。二是商家对商家的网上交易。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并履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行为。双方当事人一般均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三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购买商品的交易行为(通常讲的个人对个人)。这类交易的行为主体大多数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行为。但是这类网络商品的交易量很大,目前占居网络交易主导地位,也是引发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的主要问题所在。

二、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应该讲,网上交易和网上购物之所以趋热,是因为其交易形式具有其它交易形式所不能及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便捷。广大网民(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能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称心的商品。检索快捷省时,手续简单方便;二是价格便宜。(网络销售产品)因没店铺投资等成本因素,网络销售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市场所销售的同类、同款、同型号的商品价格往往低许多,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网上淘宝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款式新。网上所销售的商品,其款式、设计等往往比较新颖时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是款项支付方便、安全。主要由第三方担保并监督保证交易,如通过“支付宝”来完成最终的支付交易,即货到付款,也就是消费者验货后付款这种方式,只要操作规范,注意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网上购物风险。

三、网络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易主体不真实的情况大量存在。不少诈骗分子虚构合法交易主体,只收钱不交付商品或交付的是伪劣商品;在商品交付过程中,通过物流公司送货,常在先交钱还是先验收上扯皮,消费者付款后的商品交付及质量验收无保证。二是交易主体不合法。主要指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而完成的交易行为。这类交易行为的个人商品销售者,基本上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而这类群体十分庞大,人数众多、量大面广,给工商管理带来相当大难度。

三是利用网络交易,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经营者或个人销售者,在网上展示产品时,公开标明此产品是“高仿品”、“仿品”,而且价格却相当便宜,诱导消费者购买。应该讲,“仿品”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产品。因此,我们工商部门应对这类经营行为加强重点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不到位。对于某些网络运营商(购物网站)无法对售出的商品进行国家三包范围内的售后服务,只能靠销售商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来保证,相关执法机构难以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五是虚假宣传。消费者网上购物大多数是看图买货,在网上看到的物品图片总感觉是精美无暇,但当拿到实物后感觉却大相径庭,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与网上所展示的图片效果差异很大。

六是低价吸引顾客。很多喜欢网购的市民都有这种感觉,网上的物品价格大多偏低,甚至低得超乎想象,网上实物图片还非常精美,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其商品质地也会相对低劣,而这些所谓的物美价廉商品往往会通过网络的夸大宣传忽悠一部分消费者。

七是卖家信用等级虚假。网购也有许多的“托”,不少卖家往往会找亲朋好友来当“托”,对自己网上所宣传推销的商品进行点评和留言,当然这些点评说的绝对都是“过年话”,网站根据这些点评就会自动生成“卖家的信用等级”。一般的消费者看到“卖家好评”和“卖家信用”时,会放心的把货款汇到对方帐户,但这个信用等级的水分很大。

四、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通过制订相关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网络销售企业、个人自律,接受消费者监督等基础性管理。并着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规范网络交易主体的资格。首先要把好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规范网络交易的关键。要逐步建立网络交易主体许可准入或确认制度。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领取“网络交易许可证”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并实行许可证代码查询制度。通过查询,迅速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以方便工商行政监管。

二是规范网络交易规则。要制定消费者网上购物退、换货制度,对进入网络交易的各类主体实行保证金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三是规范网络交易商品的给付规则。要借鉴一些网络运营商好的做法(如支付宝),与金融部门相配合,最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是建立工商、电信、公安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互通管理机制。工商、电信、公安等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对所掌握和发现一些销售商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通报,并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理。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对销售商的行政处罚。电信部门根据工商部门行政建议,对严重违法和侵权的经销者或个人商品交易的网站平台予以清理或关闭,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安部门应对网络交易中发现的网络交易行为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及时予以处理。

五是加强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督。

(一)要重点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监管。对属于全国性商品交易的网站进行重点监督,对加入其网站的销售者入会会员的经营行为进行跟踪监督,建立网络交易行为监控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警示并予以纠正,构成经济违法的,工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同时网站运营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二)要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工商部门要建立网上交易行为诚信警示平台,定期发布网上购物的消费警示,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或案件予以网上公开披露,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交易风险。就目前来讲,消费警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如何规避风险。首先,要从源头上尽量避免网络诈骗的发生。这就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前要仔细审核交易对象的主体经营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内容。对于陌生的商家,要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必要时应打电话对经营者的身份予以核实。其次,在支付货款时要注意保留凭证。如果用信用卡支付,最好使用专用的一个帐户,卡内不宜存放太多现金。如果使用第三方交易,也要注意保留相关的交易凭证。在购物时,尽量使用支付宝付款,这样会有一定的保障。

面对网络交易的特殊性,网络交易监管应坚持“依法管网”、监管与发展相结合、以监管促发展、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完善各项网络交易制度和规章,健全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任与信心,为网络交易市场的大发展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

第二篇:从实名制浅谈工商部门网络交易监管2

从实名制浅谈工商部门网络交易监管

2010年7月1日起《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在网上开店的个人,必须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如淘宝网),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工商管理部门也将对已有的网店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以掌握店家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网上经营将进入“实名时代”,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行为尤其是C2C交易模式的监管也迈开了标志性的一步。

一、网络交易实名制的内容和必要性

当前,涉及到个体消费者权益的网交模式(网络交易模式)主要有B2C(商业机构对消费者)、C2C(个人对个人,也就是个人店铺)两种,这两种交易模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交易平台的建立,交易规模的扩大不惮促进了市场交易量,突破了区域交易限制,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创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以淘宝网为例,店铺数量达上百万,仅女装类的成交金额在2010年9月15日一天就达到1.2亿元,成交量达50万笔,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此庞大的交易数字,如何保障网上交易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杜绝违法交易经营行为的发生,正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一些交易平台针对这一现状,则以技术手段为保障采取了公示买卖双方信誉,封锁违规店铺,消保投诉,7日内无条件包退等措施,但是随着网络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张,可能发生的纠纷必然随之成倍增长,市场的自发力量却很难处理各种日益复杂的纠纷,而其中C2C这种个人店铺的电子交易由于其灵活自由,成本低等特点更是难以规范,当前网络购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用低价诱惑消费者;虚构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不到或号称有神奇功效的产品;虚假宣传包括产品功效和代言人、推荐人等;伪造中奖信息欺骗消费者,骗取消费者的预付费或要求消费者先将钱款划拨;设臵障碍,推诿拖延,退换困难;某些提供交易的平台未尽到监管的责任和义务。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珠宝首饰、化妆品、服装、图书音像等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工商部门履行职责维权维序。(标题中实名制的内容好象没有啊,必要性好象只提到了问题啊!是不是应该从无实行实名制带来的问题着手)

二、工商部门当前的监管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这个标题好象太大了)

工商部门在市场交易中一直担任着监管者、维权者的职责,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办法》是公权力介入(网络交易行为领域)的初步举措,可以说实名制在网络交易的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虽然有“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相关的中介服务,并在交易环节起到担保作用,但在交易完成之后的后续服务阶段,这类中介机构则很难继续发挥作用。一旦在商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等方面出现纠纷,消费者面对素未谋面,甚至真假莫辨的商家,很可能陷入追索无门、投告无据的窘境,而以淘宝网的售后评价为例,虽然消费者可以以对商家中评、差评表达对商品的不满,但现实中经常出现商家收到差评后通过电话骚扰等方式对消费者死缠烂打,要求更改评价的情况,反而给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一些困扰。针对网络交易现状,北京是首家明确提出营利性网店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城市,但从2008年8月新规实施后,申领手续复杂、办证后税费增加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多数个人网店卖家对此持观望态度,而这一规定也一直停留在纸面,并无具体的查处行动。09年开始,全国各省份如浙江、上海、福建等开始明确个体网店不强制办理执照,实行自愿办照,但在实际操作中,办照的店主少之又少,可见工商部门在网络交易监管尤其是C2C中存在一定的空白。

一是准入制度空白,淘宝网店主一般情况下只需在淘宝官网注册成功即可进行交易,而淘宝网也只是一个阿里巴巴旗下的商业网站,并不代表政府监管,且对于分布全国的商家并无行政监管力量。当然也存在部分商家,在实体店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店铺,会进行工商登记,增加“网上销售”的经营范围,但为数不多,目前由于工商登记空白,商家基本信息记录不全,对于网络交易中一些不正当竞争、侵权案件的查处只能依靠投诉、举报,往往对一些不法商家造成一定程度的纵容。

二是监管领域空缺,正是由于准入制度的空白,工商部门无法完整掌握商家信息,如在萧山分局辖区内共有多少淘宝商家,其经营范围、经营地址都未登记,因此无法进行日常巡查监管,也无法对商家的经营行为给予指导从而避免由于无知导致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在网络交易发展之初,可以说监管上的松懈是为了促进网交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动经济,然而当网络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并最终导致网交市场秩序混乱。(监管领域空缺这个说法是否合适,这个领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是缺少进入这个领域的方法手段之类)

三是违法行为查处存在客观障碍。一方面就目前而言工商部门没有一支专业性强的网络交易监管队伍,也没有与各大网交平台形成联网,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即使接到相应举报、投诉等,由于经营地址的不确定性,查处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是否可以从人员队伍、技术手段、操作规范等方面,可能更关键的是人员与手段)

三、对工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几点建议

网店实名制的实行可谓是工商监管的一大实举,虽然并不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必然能够得到保障,但至少有了明确、真实的责任主体。摆在面前的课题是工商部门的监管和介入如何进行,那么网店究竟是否需要办照,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办照才能做到鼓励网络交易的效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拙见:

(一)从方式上来讲是以积极引导为主,强制办照为例外。(这个好象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基调,好象不太能说是方式,或者说是准入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交易之所以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开店的程序简单手续方便,如果规定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网上领取“电子执照”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那么是对当前网店规模的一种控制也是对网络交易活力的扼杀。目前全国各省工商部门已出台各项规定鼓励网店发展不强制办照,而针对网店分布较多地区之一的浙江省,目前的政策也是规定可以申请办理经营范围为“网上销售”等类似的营业执照,然而许多店主对相关政策并不十分关注,因为这本执照对大部分店主来说可有可无,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工商部门可以尝试针对不同网店从不同角度处理:一是针对服装鞋帽、饰品、日用百货、体育用品等在实体店中也不需要前臵许可的网店采取积极引导的办照方式,店主可以选择申请电子执照或者不申请,而对于申请办理并符合条件的网店颁发电子执照,并在店铺中展示,、季度评选诚信网店等,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政策,如搜索优先等,对消费者而言,持有电子执照的店家更有可信度,更有保障,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质保、维权等方面则更加完善。二是针对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应予以重点关注,在实体店中,经营食品需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开药店更是必须持有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而网上的销售对食品药品质量、成分更是无法保障,因此办理相关的许可证和执照并由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监管是有必要的,针对此类店铺,工商部门可以出台规定要求其办理执照,并作好索证索票等。

(二)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将网络交易与工商部门网络结合:给办理电子执照的店铺利用互联网实现系统内资源共享,消费者通过查询,可以很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各地工商部门处理消费者的申诉、投诉时也变得有底气,有针对性。二是与“网上工商”模式探索相结合;每个地区的工商部门可设立网上工商,办理本地区电子执照、相关信息、查询处理网店投诉问题。三是与网络交易平台相结合;可以与网络交易平台主体合作开发。

(三)构建网络交易监管体系,加强交易行为监督,把好网络市场交易关。1.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监管。对属于全国性商品交易的网站进行重点监督,对加入其网站的销售者入会会员的经营行为进行跟踪监督,建立网络交易行为监控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警示并予以纠正,构成经济违法的,工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同时也要追究网站运营商的相关连带责任。2.要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工商部门要建立网上交易行为诚信警示平台,定期发布网上购物的消费警示,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或案件予以网上公开披露,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交易风险。其次建立健全网络评价体系,把好信誉等级评定关。

3、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目前,各大交易网站都己开通了信誉反馈机制,买卖双方在交易业务完成后对对方的信誉做出评价,反馈数量进行积累,并按信誉度大小分成星级、钻石级、皇冠级等不同信誉程度,信誉度对外公开,这种信誉体系已经成为交易双方互相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该体系下,有的交易者进行信用度炒作,申请多个账户进行虚假交易,从而较快地

第三篇:网络交易监管经验材料

网络交易监管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商品交易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商品交易形式之一,在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显现。但是,随着网络交易迅猛发展,网络违法经营问题越来越突出,网上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网络商品交易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使得网络监管作为工商部门的全新监管领域和工作重点。

AAGX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AA的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在网络商品交易和相关服务业方面的发展也较为迅猛,目前,辖区内共有网络平台1家,设立独立网站的企业615家,拥有网店和网页的经营户1091家。GX工商分局依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省局、市局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扎实推进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GX工商分局始终高度重视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将网络交易监管这一全新的职能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主要

领导负总责抓,严督促;分管领导亲自抓,促落实;业务部门具体抓,求实效。在仔细研究上级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AAGX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及省局、市局《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要点》的贯彻实施。围绕省局“一网一系统”监管架构,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分析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制定工作指导意见,解决疑难问题,促进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加强监管机构设置、网管人员配备、技术设备购置、监管经费保障、协调机制建立等环节的落实工作,为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相对独立、人员充实、保障有力

分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有效开展。为了加强网络交易监管,GX工商分局成立了相对独立的网络交易监管室,专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网络交易监管,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各所(队)按照统一要求,均确定了一名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交易监管业务的专(兼)职“网络交易监管员”;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分局专门为网络交易监管配备了新微机、打印机等网络交易监管设备,并开通互联网,便于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三、明晰责任、协调联动、科学分工

事实上,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是对原来的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网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因此,要做好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GX工商分局对系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涉及网络交易监管的职责进一步予以明确,做到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由市场科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指导开展网络商品交易专项整治活动;登记注册、经检、法制、商标广告、消保等其他有关职能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的指导、推进和落实;办公室和财务室为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强化工商所职责,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积极做好辖区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实地核查和监管,督促辖区网络经营户及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具体查处承办网络交易违法案件。

四、强化培训、注重实用、提高能力

在有关人员参加省、市局培训基础上,GX分局重点对各所(队)专(兼)职“网络交易监管员”和经检办案人员进行网络交易监管知识的专题培训。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的使用,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培训对《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解读、《省市工商局网络经营亮照公告》、网络交易基础知识、工商总局关于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定性处罚有

关问题的答复意见、典型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处罚案例、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像等取证软件的使用等内容,详细讲解演示,确保基层监管人员学得会、用得上,切实增强一线执法人员的网络监管能力。

五、积极探索、细化措施、高效推进

当前,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络交易监管的基础性工作还是“网上亮照”,也就是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的办理。前期,我们主要是以现场办理为主,要求经营户必须到市场科来填写表格,递交资料。由于市场科工作任务重、人员有限,且现场办理填表费时、错误率高、效率低下等原因,“网上亮照”工作的进展一度比较缓慢。针对上述问题,GX工商分局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出了多项措施。一是采取网上优先办理的方法,积极引导经营户选择网上申请。对于经营户反映的在网上申请时记不清网址,找不到入口,搞不清步骤的问题,GX分局及时制作了《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网上办理流程指南》在各个办事窗口张贴和散发,对网上申请的六个步骤都进行了截图,并配上了文字说明,做到了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目前共有592个网站通过网上系统申请办理网上亮照,占申请总数的96%。二是采取局所联动的方法,网络交易监管室只负责网上亮照申请的审核,而将需要办理网上亮照经营户的单位名称、域名、企业住所、联系电话等信息按照所在辖区工商所进行分类整理,分别下发到各个工商

所,由辖区工商所对其进行具体督促和实地核查。通过这个办法,一方面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加快了审核速度,另一方面辖区工商所也熟悉和掌握了辖区内网络交易经营户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深入监管打下了基础。三是通过网络服务公司督促提醒经营户网上亮照。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联系辖区内AA市SS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网站建设服务公司,向其宣传网络交易法律法规,通过这些公司动员和协助辖区内其提供网络服务的客户,按省市工商局网络经营亮照公告要求及时办理网络经营亮照事宜。

这几项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审核620个网站的申请,已经有496个网站完成了网上亮照,占全市完成总数的44%。

六、收集线索、稳扎稳打、查办案件

在做好网络交易经营户建档和亮照等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GX分局积极探索,查办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在前期的建档和亮照的过程中,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注意收集可疑的案件线索,并通过QQ下发给辖区工商所或者经检大队进行实地核实。对于确需立案查处的,由网络交易监管室进行督办,帮助办案单位网络取证,指导办案单位展开调查;办案单位将案件的查办情况及时向网络交易监管室反馈。目前已经立案查处了AA市KK有限公司、AA市HH(集团)有限公司和AA市CC有限责任公司等多起网络虚假宣传案,其中前

两起案件已经办结并执行完毕,其余案件也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以上是我们GX工商分局在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和有益探索,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监管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深化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扎实开展。

第四篇:工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工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论坛、博客、播客等新媒体的衍生发展,网络媒体在当今作为重要的传播机器正在发挥其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负面报道和论坛帖子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形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应对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维护及充分树立起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成为了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下面我就涉及工商部门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建议,与大家共享。

一、网络舆情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一是前后披露的信息内容不一,致使授人以柄。作为执法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问题、瑕疵,或发生差错,还有部门间的职能交叉等问题,我们在执法、纠纷调解、各个环节监管等方面难免会发生未及时妥善处置或不尽人意之处。如2011年底的海南工商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备受社会关注,最终网络通报的调查结果与首次披露不一致。根据深入调查,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仪器老化、方法不标准成主要原因,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瑕疵,在企业尚未根据法律对初检结果提出异议、要求复检之前,就向社会进行公布鉴定结果,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后续检测结论的变动,给工商部门带来了一系列的工作被动,也引起人们对政府部门执法威信的质疑。二是对网络媒体能量认识不足、舆论引导能力欠缺致使应对不到位。如何面对网络媒体和预测网络监督能产生多大的社会舆论效应,对于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课题。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敏感的问题,应该去解释的没有及时解释,或者在引导舆论时处理不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猜疑而导致负面报道。如“你是替共产党说话,还是替他们(指群众)说话”等等,未考虑周到,充分预感到上网公开后会产生的社会舆论效应,从而“语出惊人”,这个情况很多,引发舆论炮轰。

三是工作人员个人问题引发对整个部门的负面影响。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之网中都是以一种“整体”的方式存在着,个人问题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反而会引发对其所在“整体”的质疑和信任危机。如“李刚事件”等,因此受损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受牵累的还有政府部门干部队伍整体形象。

(二)外部原因分析

一是当今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政府及其各级部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和“调整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进入了“凸显期”和“高发期”,就工商部门来说,比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紫砂门、地沟油、假蜂胶等公共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住改商”、无照经营整治、食品安全监管、消费维权、打击传销等工商日常工作备受关注。工商部门作为承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监管重要职责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因此难免成为媒体和公众的 “聚焦点”。

二是网络媒体间的竞争激烈,致使以负面报道制造卖点。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类媒体已完全市场化运作,媒体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作为新型媒体,同样为提高自己的卖点去争夺市场份额,也往往热衷负面报道,更有甚者为彰显“新闻监督力量”,有些不良网站以行使新闻监督权为名,不惜牺牲媒体本该坚持的客观、真实、公正的立场,集中“火力”、不加控制地开展对政府部门的“污点调查”,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如2012年上半年网络一度热炒的台州“房票门”事件负面报道,以“权力寻租”为卖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造成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三是一些群众有借助网络发帖等手段,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企图。随着群众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长,个别群众到工商等部门办事,或反映举报涉嫌违法情况时,因种种原因未能满足其要求,或者反映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于是寄希望于上网发帖,寻求舆论撑腰,以达到或促使政府部门尽快为他们解决问题,或加快办案进度等目的,他们片面偏激、不客观反映问题造成网络媒体跟风,偏听偏信。一些网民以所谓的“曝光”手段,以“全民记者”自冠,负面报道的产生相比以前更为容易。

二、工商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建议

建议

一、掌控舆情。网络舆情具有传播快速的特点,某一事件一经发生,往往几分钟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布网上,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几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因此,必须及时监 测网络媒体议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本地的人和事,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查实网络舆论追问的核心问题,争取主动,抢占网络舆情制高点。

目前,我局已确立了网上舆情监控制度和“网络发言人”制度,我们要切实提升应对水平和应对技巧,努力改变危机公关意识缺位、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薄弱等问题。建议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态度要诚,做到开诚布公,实事求是。要以尊重和坦诚赢得网民理解和支持,在需要发帖回复时,做到不失语,不作秀,不抵触,不回避,不搪塞,能说的充分说,不能说的巧妙保留,对网上报道以及网民反映事情不准确、不真实、不全面的方面,应及时说明真相,澄清事实,客观公正地表明态度。

其次情况要熟,第一时间掌握,灵活处置。对于预计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一开始出现应把握主动权,在对相关工作和情况全面掌握、胸中有数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将当前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媒体或者予以回复,力争缩小影响。对于一些网络媒体的失误报道和网民的主观臆测,可以通过与网站的进一步沟通交涉或发布澄清声明,陈述客观事实和理由,以此来赢得媒体的跟进报道和网民的认识澄清。对于某些道不明、说不清的小事情,或者网友的牢骚、非主流话题,以及政府部门确实有失误或做错的,不妨有民主风范,扩大度量,对于网民在法律范围内的批评虚心接受,不一定要有事事撇清责任、讲清事情的心态。

第三,讲究传播艺术,从容面对。要注意回复网上舆论时的语气 和技巧,注意遣字用语要朴实,逻辑要严谨,表达要严密,注重实事求是,对后续跟进作适当保留,以良好的素养赢得公众的好感。

建议

二、跟踪舆情。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处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我们执法部门保持沉默的过程,也正是导致负面影响或者谣言扩散的过程。网络舆论热点特别是公共热点事件形成后,必须密切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不给虚假不实之词有可乘之机。

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随时关注本地论坛等媒介的基础上,注意整合纪委、监察、网上信访等资源,发现和收集可能引发负面反映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增强对负面网贴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对网民所反映的“事件”进行有效跟踪、分析、研判和报告。在此基础上强化网络发言人、网评员培训,同志们担任了这个角色,就应负责将有关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处理措施第一时间上网发布,并回答网民们提问,第一时间把握网上舆论控制权,掌握引导主动权。

建议

三、沟通民意。建立“网民通气”会制度,强化部门职责的正面宣传。我局近年来,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网民通气”会,邀请网上活跃网民参与我们的工作体验,确实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各种网络媒体的水平,组织开展网络互动活动,接受网民监督,树立工商部门开明、进步形象,同时也有利于负面报道和帖子出现时的及时处置。在平时导入策划理 念,根据群众关注的焦点话题,结合各部门日常工作,及时策划相关的“网民开放日”等活动,提供相关素材,理顺与网民的关系,达到宣传部门工作,取得信任,树立良好正面形象的目的。工商系统近年开展的“工商开放日”、12315 “大手牵小手”维权活动等,就较成功地达到了上述目的。

建议

四、法律应对。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但对网民恶意传播一些明显超越宪法和法律,危害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损害部门声誉的违法行为,要注意收集、掌控全面证据,坚决通过法律手段,及时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总之,如何看待网络?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答:网络是个工具,谁都可以利用,因它本身并无标签;网络是个社会,且越来越从虚拟走向现实,不可无视这里的声音;由此网络应该成为我们新的工作平台。对于在网络舆情应对中遇到的问题,应当用管齐下,用重于管,以用促管。

我的分析与建议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基层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实践中的总结与思考(范文)

基层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一、“湖北工商网络交易监管平台”诞生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普及应用程度不断提高, 网络交易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购物机会和便利,逐渐成为重要消费形式和拉动社会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同时也出现了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违禁产品、不正当竞争、网络传销、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现象,网络消费投诉日益增多。

网络交易是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具有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易逃避监管和交易跨地域性的特点。随着网络交易监管的深入开展,工商部门传统的市场监管方式与网络监管的实际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显。为了切实解决网络交易监管中的难题,提高网络交易监管效能,“湖北工商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应运而生。它以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为基础,以网上巡查和专项整治为主要方式,初步实现了对网络经营服务和交易的监管。

二、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笔者所在的梁子湖工商所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一是在学习中探索路径。为了使用好网络交易监管平台,我所围绕省局“一网一平台”监管架构,深入学习省局下发的网络监管责任清单,进一步理清网络监管的基本思路,弄清网络监管的基本内容,在不断学习中找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突破。

二是强化培训,在探索中寻方法。成立了独立的网络监管工作专班,明确网络监管人员职责。强化对网监平台的操作和使用,通过“找、录、管”等功能掌握网监平台的方法并明确网监工作的主要手段和任务,对辖区网络经营主体广泛宣传网监政策及法规。

三是突出服务,在监管中寻突破。通过注册登记窗口收集、网络搜索入库、实地巡查核实等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通过发放提示单、行政指导建议书等形式对网络经营主体进行引导,通过网上及上门的方式指导符合条件的网络经营主体申报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并悬挂;依托网监平台,排查虚假网页,重点查处网络虚假宣传案件;密切联系物流、快递、银行等部门,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网络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同时鼓励网民通过拔打12315电话等方式举报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扩大案源渠道。

三、我所在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问题。一是网络经营主体的入库方式过于粗糙。一些下发的主体数据判定中的网页很多是无效的,有些网页只是出现了市场主体的个别字眼,如第三方平台中出现的公司招聘信息等,这些推送占用了网监人员的大量时间。仅靠上一级主体数据判定和实地走访难以把辖区的网络经营主体排查完毕,而且仅给网监人员开放上班期间浏览网上商城权限的作用并不大,因为没有目的和方法的在上面查找辖区的网店网址好比大海捞针,效率非常低下。另一方面,辖区内的网络经营主体网站在推陈出新,而网监平台的数据库却是静止的,久而久之,网络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会减弱。

二是网络监管系统运用技术有待完善。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中的市场主体信息查询导出慢,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和工商系统的其他平台(如业务系统和年报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导致在对一些违法网站进行取证时违法认定困难,也影响了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主流网上商城和搜索引擎经营商存在一定的部门保护主义,和工商网监部门缺乏联动。

三是网络监管难与其他部门共鸣。网络监管在工商系统内部和外部缺乏互联互通,监管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异地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在管辖权的确认、跨地区取证和执行问题上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可以遵循。网络监管涉及的部门众多,如工商、公安、质监、税务、银行,缺乏相关的组织协调机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尽管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但是监管方向主要针对实体经济。

四是网络监管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网络经营迅猛发展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修改已经严重滞后,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对于网络监管来说有点力不从心,在执法中的法律适用上存在较大问题。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规定“为无照经营提供场地方便的也可以进行处罚”,而网络上无照经营的比比皆是,那么为他们提供网络空间的服务商是否可以参照处理?这些疑问导致基层工商部门在进行网络市场监管时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况。

四、对于目前网络交易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建议。第一、网监平台要和主流互联网经营服务商建立一体联动机制。要加强与一些大的网上商城(淘宝、京东、苏宁等)及搜索引擎(百度、360等)的信息交流,加强与它们的合作,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授予网络监管人员以本辖区的地名、地址作为索引来搜索发货及生产地址为本辖区的网店和网站的权限,这样可以使网监人员在录入市场主体数据时更加快捷、高效,集中精力搞好对网络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监平台进行不断创新。要在提升软件使用效能上狠下功夫,力争使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的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要探索使网络监管平台、工商业务平台及年报平台联系挂钩的技术方案,方便对于网络市场主体的一键查询,进而提高网监人员的监管效能。

第三、跨区共管和网络经营信用监管齐推进。按照全国联网、异地案件共管的思路,完善异地协查分配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异地案件的集中指挥、统一调度、分区办理的全国监管平台,实行违法行为发生地协办、违法主体来源地主办的分工原则,并加强与工商、公安、电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网络经营信用监管体系,杜绝违法主体的死灰复燃。

第四、制定和修补网络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以电子商务、网络传媒等网络基本服务领域为重点补充专门法律,并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修改,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将其内涵和外延扩大至网络经营行为范畴,增加其对网络监管的适用性,让网络监管的执法能够有法可依。

网络监管是个长期性的任务,要使网络监管高效有序的运行下去,必须以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和提高质量为基础;以强化行政指导、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责、引导网络经营主体“网上亮照”经营为辅;以严厉查处涉网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为切入点;以服务网络经济发展为原则,不断提升网络交易监管水平。

鄂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梁子湖分局 王斯斯供稿

下载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优秀范文五篇)

    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对四川省内江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形态和新的就业方式......

    网络监管

    网络监管.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监督,对网络声音置若罔闻,甚至对网络举报人进行压制和打击。而与此相反,滥用监督权的......

    工商部门监管电子商务问题分析思考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工商部门必须对互联网依法实行......

    工商部门监管电子商务问题分析思考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工商部门必须对互联网依法实行......

    浅谈工商部门对现代物流的监管

    浅谈工商部门对现代物流的监管 (邵武市工商局,南平354000)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现代物流一体化逐步形成;工商部门职能的转变使其在对企业的监管上,体现更多的是对企......

    工商部门如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

    基层工商部门如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 基层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行政执法的一线机关,必须依法加强监管,维护公平合理的竞争,保障合法经营主体的权益,促成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因此严格......

    交易资金监管协议-范本

    交易资金监管协议 编号: 甲方(付款方) 个人姓名/单位名称: 住所: 如为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营业执照号码: 如为个人:身份证件类别:号码: 联系人:电话:传真: 通讯地址:邮编: 乙方(收款方): 个人......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监管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相互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由于其普遍存在并具有与一般商业交易不同的特殊性,因而成为证券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