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教科研总结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第一学期教育研究中心
工作总结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坚持的工作思路是:立足于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教科研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坚持“把问题课题化,把工作科研化,把结果成果化”的工作方法,充分激发起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二、具体工作
(一)课程建设:
1.组织完成了高中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和初中、高中4个年级的校本课。尤其是初中年级的活动课,本学期在本校老师积极开设16门课基础上,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在初二年级开设了《趣味故宫》课程,《机器人》课程、《无人机》课程,《摄影》课程、《二胡》课程等。这些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排了适合的活动组,力求突出学生的特长,开展体验式教学,重文化内涵,重动手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受学生喜爱。
2.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和《西城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出台,教学部门多次研讨,制定我校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实施的策略是:国家课程的实施在于注重基础(核心素养),减负增效,培养兴趣;其他的活动类课程注重参与(动手实践),发现兴趣,培养特长;两者融合,相互补充。
实施步骤是:分到学科实施,由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研讨确定本学科课时计划和安排。
为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完成好国家课程,一些学科在国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始了新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造性地开展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二)课题引领:
为更好的适应当前中高考改革形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培养一支科研队伍。本学年继续推进我校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3个区级课题已经完成了开题申报。
本学期,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本学期继续申报党建创新项目《导师制的实践研究》,每个党员根据年级组的安排,指导2-3名学生,推进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申报了党员先锋立体书的党建品牌。
本学期继续推进市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教学研究》。
(三)项目推进:
为顺应当前教育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本学期教学探索与推进相关合作项目。
1.本学年继续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课程设计与实施项目”培训班,在这一年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在北京教育学院的组织下,学习理论,实地参观,对传统文化情境课程进行了探索。11月2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阶段总结会。总结会上,我校语文孟晓博老师、杨霄老师、地理许玉玲老师展示了传统文化情境课。胡校长代表学校致辞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精心设计以及老师们的收获。
2.作为北京市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基地校,本学期继续推进翱翔计划项目。动员高一年级同学申报我校翱翔计划学员,组织面试与答辩,推荐了4名同学参加北京市翱翔学员选拔。积极参加翱翔计划协作体的活动。完成2018年翱翔申报工作。
3.继续推进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项目,本学期,学而思培训机构共派出5位教师,精华培训机构共派出1位教师进班授课。学而思培训机构的授课辅导覆盖初
一、高
一、高二三个年级,涉及数学、英语、物理学科;精华培训机构的授课辅导覆盖初一年级,涉及英语学科。借助学而思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初一开设了科技课程,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本学年教学活动学生覆盖人数为144人,科技活动覆盖人数为32人。
(四)论文评比
组织教师参加市区论文评比,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北京市京美杯论文评比。本学期一共上交论文13余篇。
(五)教师培训
1.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调研并进行总结分析。2.组织教师开展学科素养等文章的校本研修。3.继续支持和推荐相关教师参加市区研修及培训活动。4.组织教师参加西城区“科研周”特色课的听评课活动等。
为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落实北京市学科改革意见,落实课堂“教育从严”要求,展示教师基本功,关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研组研究氛围,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以生为本 从严管理 重在实效,崇德杯展示课。本学期已经有 人次做了展示。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交流会: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适应教育综合改革形势,落实教育从严,凝聚教师队伍,高质量完成教育目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上学期末组织了《教育从严 重在全员》的教育教学研讨交流会,本学期继续开展《讲规矩、调方法、树自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全员参与,重在实效。
科技艺术体育工作:
艺术工作,本学期开设了二胡课程,一代宗师进校园活动。
科技工作,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在初
一、高一年级组织了科技嘉年华活动。本学期开设了无人机、机器人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比赛。体育工作,参考体育组总结。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教育研究中心
2018年1月15日
第二篇:中学教科研总结
中学教科研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培养优秀教师群体,不断壮大科研型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相长,把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的意识,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一、重视学习,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能力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知识,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名师授课、听讲座、读杂志等多种形式让每位教师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并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学校每月进行检查,逐步建立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的研训模式。引导教师乐于学习,勤于反思,善于提高,做到了“全员参与,共同提高,人人有课题,组组有特色,”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在校园网上创建博客,在网上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我校100%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并坚持撰写博文,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博客的建立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整体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其次,学校还注重教师外出学习。本学期学校共派出教师到武汉、枝江、荆州等地学习达30多人次,外出学习经费达到10000多元。学习返校后,要求教师认真写好一份心得体会,并在课题组内及全体教师会上交流,带头上研究课、汇报课。让每位教师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过程落实,力求教科研工作的实效
1、注重过程落实。
(一)学校将每周二、三、四定为科研活动日,为课题研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要求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交流。对每次活动都要精心组织,真正落实“五有三保证”的活动要求。“五有”即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做到有问题、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地点,“三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实效保证,每次活动,教科室派人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抓好“五有三保证”的落实,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有效,有力地推动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二)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每学期,各课题组采取“一学一写、二上二评、一讲一思”的研究模式向前推进。即:一学是指学习理论知识;一写是指写教学设计;二上是指两次课堂教学;二评是指课堂教学评比和教师的案例和反思评比;一讲是指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一思是指听完两轮课堂教学后写出教学案例或反思。一个阶段结束后,学校组织检查,分析各课题组的实施情况,着重分析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
(三)收集资料、推广经验。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档案柜,确定专人收集资料。同时,我们注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从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个研究环节到每个阶段,发现好的经验做到及时推广。
2、搭建活动平台。
为了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教科室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论文评比活动,开展了每年一次的科研教育月活动。同时,学校本学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学校还利用空中课堂,让教师观摩名师讲课的录像;通过牵线搭桥,让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帮扶对子,共同促进提高,聘请课改专家作专题报告,开阔教师视野,启迪教师智慧;定期开展“博客论坛”,让教师感悟教学点滴。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成果
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科研工作专题总结、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注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使教科研工作适度超前于学校教育改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进一步重过程、重实效,勇反思,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总体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通过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教师们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意识得到加强,参与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相信教师们随着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将为学校整体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学校地处西城区的中心地带,位于西四北二条(原名帅府胡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南邻‘历代帝王庙',西望千年白塔,绿树掩映中的校舍在蓝天白云和鲜艳的人造草皮操场的衬托下,显得古朴宁静,而又充满活力。伴随着电化
校长寄语
教室、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及校园网的接通,古朴的校园又散发着现代教育的气息,这里是学生学习、锻炼、成长的好地方。学校秉承着“严爱有度、教学有序、治学严谨、务实求真”的办学方针,形成了“诚、毅、勤、朴”的校风和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办学氛围。学校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全体学生、全过程、全面发展而真诚努力”是全校职工的共同心愿。多年来,师生共同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校”、教育部“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三防教育先进校”、“北京教育工会优秀教职工之家”、西城区“文明单位”、“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校”、西城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西城区“青少年教育综合治理优类校”、西城区”德育群体建设先进单位”、西城区“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8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有着近百年光荣历史的北京市第四十-中学,以崭新的面貌迈入了21世纪,继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全校师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办学特色,以“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为宗旨,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13-2018年发展规划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2013——2018五年发展规划
在我校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蕴育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我们要以建构数字校园、生态校园为抓手,通过课程建设带动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为实现省内著名“优质特色高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特制定我校2013——2018五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的基本经验:
1、形成核心价值观文化,通过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向前发展。
2、确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目标,为实现目标能够提出具体的要求、措施和方法。
3、学校能够从实际出发,客观诊断,正确的提出阶段性办学思路。
4、领导班子和谐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学校必须具备一个能够塑造富有文化内涵、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的领导集体。
5、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向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迈进过程中,通过遵循办学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通过引进人才、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使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7、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努力我们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为突破口,形成特色学校的学校发展之路。
8、学校通过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9、学校具有日趋完善的管理机制。学校逐步实行和完善管理制度,职责明确,高效运作。
10、荣誉是学校发展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推手。
二、学校的基本情况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近36000
平方米,是辽宁省重点高中、辽宁省示范性高级中学、辽宁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沈阳市标准化高中,辽宁省首批特色高中。
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1780余人,学校教职工总数为183名,其中35岁以下教师82人,占教师总数的45.6%,教师年龄结构渐趋合理。学校专任教师全部是大学本科学历,且有20人获硕士学位,20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结业。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73人,占总数的41.5%;中级职称的教师70人,占39.8%。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12人,教师专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三、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如何将现代教学观、教师观、师生观转变为教师的自觉教育行动,尚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二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很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是教育科研滞后于学校发展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脱离校本教研,没有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颁布实施,教育功能的本质性回归,为学校发展内涵、彰显特色,提供了政策保障。我校为课程改革样板校,为进行深入的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2、我校已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2014年是我校建校六十周年,为学校扩大影响,增强活力,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与契机。
4、国家总体教育改革方案已完成,在高考改革中,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多考,弃用百分制,用等级计算成绩,这些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
四、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办学宗旨:
办优质特色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生愿意来上学,教师愿意来上班,家长愿意把子女送到学校来。
(二)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发展特色,面向未来。
(三)办学思想
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教育品牌。
(五)办学策略
一是以夯实特色课程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二以实施教学改革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三是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四是寻找新的切入点,提升学校活力。
(六)办学思路:
巩固已经取得的办学成果,共设发展愿景,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做精课程改革,做强教师队伍,做厚学校文化,做优办学条件,做大优质资源,做好示范引领。
(七)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念去经营学校,打造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把学校办成数字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学校。在未来五年中,努力使学校具有和谐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高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课程体系,卓越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学生群体。
2、学生培养目标: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素质,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
3、学校管理目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形成一套职责分明、监督有效、渠道通畅、科学高效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和深化各级干部“勤政、廉洁、自律”的激励、评价、约束机制。
4、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
师队伍。硕士研究生或同等学历达到40%。“专家型教师”占20%左右,省市优秀教师、名教师、首席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等总计要达到教师总数的10%以上,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达5%。
5、教学改革目标:
大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和特长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聚焦课堂为核心,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去思考探索教学改革,改进常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6、德育目标:探索德育规律,构建有效的德育课程。把养成教育、自律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使德育工作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优良的习惯、健康的心理。
7、教育科研目标:
完善学校内部教育科研机制,探究“科研兴校”的内容、方式与途径,坚持教科研一体化。通过真实的科研工作使学校成为省、市、区教育科研基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8、校园建设目标:
凸显学校高品位的育人环境,让学校软硬件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实现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校园绿化环境生态化;育人环境人文化;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五)具体措施
一是管理创新工程——优化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9、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落实领导班子建设,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问责制、追究制制度。继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0、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完善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民主决策的领导体制。特别要创新激励机制,按责论酬、按质奖酬、按量给酬。
11、改革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六大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科研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实施在校长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建立扁平化管理和
级层管理相互融合的新模式,把年部、教研组变成两个工作实体。
12、强化对中层干部的管理、指导、培训与考核,实现责、权、利的统一。选拔中层干部采取民主选举、聘任的方式,使中层干部在管理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13、营造民主参与型的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14健全竞争型的学校内部人事制度。继续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坚持定岗定员、逐级聘用、双向选择、科学调配的聘任原则。
15、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党总支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形成带队伍、抓党建、树典型、建人文、促和谐的大好局面。
16、完善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形式,促进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
二是队伍建设工程:
17、实施“名师工程”,重点建设“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对于名师要给以各方面的政策的倾斜以及待遇。
18、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荣誉教师制度”——特级教师、首席教师和特色教师。
19、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讲座、进修学习、校外教学比赛等形式,达到引智促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20、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同时要帮助教师处理好工作与进修学习的关系。
21、定期开展评优课、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为教师展示自我水平与能力提供平台。
22、开展教师论坛活动。设计适应时代需求的论坛主题,形式灵活多样。并进一步完善教师论坛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23、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学科专家转变。
24、凝聚人心,提升职业幸福。关心教师生活,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25、建设有利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专业学术委员会,引领教师形成学习型、研究型团队。
三是课改工程:
26、改变观念,树立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
27、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成立学校课程发展中心。有效整合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逐步建立起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指导、走班制选修课的需要。在学科课程建设中体现特色、打出品牌。
28、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构“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对学生学科学习科学方法的指导。
29、探索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方案、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模式、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监控、指导功能,使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
30、强化集体备课,通过研讨、反思、提炼,把个性与共性、个体与集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集体力量与智慧。
31、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从各个方面挖掘课程资源,形成适合学校实际、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校本课程.32、加强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引导教师、关注教师成长。
33、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对外开放。开展与国外学校的校际合作,进行教师及管理人员互访,交流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开展学生互访和游学。
3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实验,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高中学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进行个别辅导。
四是德育工程:
35、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建立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学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菜单,高一进行养成教育;高二进行自律教育;高三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惯穿于三个年级的德育之中。
36、落实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学校“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开展班主任沙龙活动,形成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37、强化班集体建设,以文明、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影响和教育学生。
38、通过所有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引领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39、创新学生自我管理新模式。开辟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渠道,增强自我掌控的能力。
40、构建多元立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长、德才兼备有个性。
41、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特别是要通过家长学校的建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42、充分发挥学生团委、学生会及青年党校的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3积极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各种社团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让学生在参与中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艺术修养。
4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45、以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品味校友身上的优良品质,挖掘教师潜能。
五是科研工程:
46、聘请大学的专家教授,建立我校“教育科研顾问团”。定期邀请专家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7、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能力,建设高效的科研团队。
48、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能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课题,坚持教科研一体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49、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展论文,出版《沈阳三十一中论文集》、《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50、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充分利用教学工作会议、德育工作会议、教师校本培训等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先进手段和有效方法。
六是校园工程:
51、加快校园绿化化建设,使学生生活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享受自然、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52、加快校园基础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社团活动场所,建设室外多功能报告厅,维修游泳馆。
5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无线漫游,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网络教学研究,实现网上学习,实现信息化管理。
54、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改造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保障措施
55、思想保障: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习《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56、组织保障: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57、制度保障: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相关工作流程,以实现“依章程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治校方针。
58、物质保障:争取各方支持,加强校园环境改造,改善办学条件。
59、安全保障: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安全工作机制,以确保校园平安。
60、服务保障:牢记“服务育人”宗旨,转变传统后勤管理观念。
(七)学校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2013、10——2013、12——广泛宣传发动,人人参与规划,征求意见,得到共识,使个人目标和学校的价值取向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2013――2015年搞好传承创新,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形成课程特色。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以科研引领,探索规律,创新育人模式。
第三阶段:2015――2018年,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朝着目标前行,使“和谐、奋进”内化为学校文化,以文化引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13、9 9
第五篇: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2010家长学校总结材料
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2010
家长学校总结材料
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优质作用,利用学校主阵地和主课堂,努力开创家庭教育新局面。我校坚持“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学生教育以德为准,家庭教育以同向为目标”的原则。在家长学校工作中,摒弃“封闭、保守、灌输、强制”的说教式,采取“开放、民主、主体、创新、生活化、个性化”的新模式。在目标上尊重个体差异,内容上重视民主法制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尊重学生家长,着重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构建“抓自主教育、促尊重教育、突体验教育” 的整体的家庭教育体系,教家长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健全的个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同时还经常开展家庭教育的体验活动,使家长、学生愉悦地获取知识,并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也配合了我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下面从四方面总结我校家长学校的工作。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调整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委员会。今年9月月份调整了家长委员会成员,由140名家长组成,制定家长学校的学年计划。本召开四次家长委员会议,由学校领导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等。
2、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为了更好地向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密切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学校设计了家校联系卡,上有学校各部门的电话号码及本班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发到每位家长的手中,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家庭联系本,便于家长、老师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3、严格家访制度。学校规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学期内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全班的1/2,并对每次家访作以详细记录,期末学校审核各班的家访表。
4、设立各类信箱。为了使家长能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设立了校长电子信箱,及时与家长沟通,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家长学校。
1、定期举办讲座。本特邀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马青松同志作了题为《学校与家庭》的讲座。目的是使每位家长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养重教。
2、定期召开家长会。本学校召开四次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首先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其次听取本班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会后,每位家长还要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学校把各班家长的意见汇总,由各部门进行答复。
3、定期表彰优秀家长。今年在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学校表彰了56位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
三、加强管理,协调发展。
家长学校能否长期坚持,取得成绩,关键靠管理,我校在家长学校的管理上坚持“七个有”,即有班子、有场所、有教员、有教材、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我校家长学校由校行政会、家长委员会直接领导,协同社区、街道,形成一个立体教育网络,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这项工作。由我校校长、主管副校长、学生处、教务处主任、负责具体事务的干事及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班子,研究了我校家长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和家教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协调、组织与指导家长学校的工作。师资聘用今年以校内为主和校外聘请相结合的办法,校内教师聘用制定了条件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深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为突出的家长工作业绩,深受家长欢迎。校外聘用教师也依据如下条件:热心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品质和为教
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社会一定范围内知名度较高,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在所聘教师来自各界,绝大多数学历是本科,最低为大专,全是中共党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和家教经验,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除此,今年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了家长学校的计划,做到了计划落实、教育课程落实、教育辅导教材落实,工作到位。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做到了有检查、有评估、有考核
四、做好家长学校的档案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档案工作,有家长委员会的名单,家长学校学员名单,每次召开的家长委员会会议都有记录,每次的家长会各班都填写记载表,记载表中有教师的发言内容、家长的到会率情况、每学期都要对家教论文进行装订。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素质”。家长学校今后要把提高家长素质和教子水平作为主要任务,增强家长学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根据我校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开创新的路子,以社区为依托,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到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联办之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素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我们将在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分析学校具体实际,群策群力,向先进学校学习,努力提高我校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聚家庭社会的合力,共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五、做好学生帮扶工作。
为使差生有一定的转变,也为了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校党总支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帮助一个班级,每一位党员班主任帮扶本班的困难学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关爱,不让一名“困难生”掉队。
四三班的李龙刚是进城务工子女,来自山东曹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是一位性格内向、害羞、有些自卑的孩子。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孩子基本是不闻不问,孩子的成绩处于班上的末尾。他的班主任师老师经过认真地分析和观察,发现孩子平时喜欢读书,就主动为他买了
《格林童话》、《神秘岛》等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发动孩子们主动和他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六三班的田佳音是个文静的小女孩儿,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最近一段时间,班主任唐老师发现孩子像变了一个人,话比以前少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作业也经常完不成,有时经常发呆。唐老师和她谈心时孩子竟哭了起来,抽噎着说:“妈妈走了,离开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此时我明白了,孩子的父母离婚了。我急忙把孩子拥入怀中,告诉孩子要坚强面对,老师同学都是你的亲人,鼓励她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后来,唐老师也请来了孩子的爸爸,希望他能多关注孩子,她也多次与孩子进行交流,还叮嘱班干部给予她关心和帮助,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慢慢地,孩子也走出了家庭的阴影。
九二班的马海萍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她妈妈大龄结婚,39岁生的孩子,42岁与她爸爸离婚,平时特别溺爱孩子,孩子与妈妈由于年龄的差异不愿沟通,经常不回家,还发生了早恋现象。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孩子谈心,鼓励她认真学习,又给孩子借来《青年文摘》、《读者》、《优秀作文》等,每天上下午放学两个电话必不可少。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能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学习和行为表现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我校在家长学校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如有不到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指正。
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
201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