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船员的一般法律规定
第一部分:船员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在海事活动中,人和船舶是不可或缺的两大生产要素,其中,作为人这一要素重要组成部分的就是船员。海上运输的每一个环节的实现,均依赖于船员对船舶的操作和管理行为。因此,船员制度成为海商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也对船员制度都有专门的规定,来明确船员的法律地位、职责、资格和任免等事项。
船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船员采取合并方式,将受船舶所有人聘用或雇佣的,包括船长在内的船上一切任职人员统称为船员。狭义的船员则不包括船长,仅指具备法定的资格,受船舶所有人聘用或雇佣且服务于船上的人员。普通法系国家多采用了狭义的船员定义,把船长和船员分立开来,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广义的船员定义, 把船长在内的船上一切任职人员统称为船员.我国《海商法》第31条:“船员,是指包括船长在内的一切任职人员。”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电机员、报务员、政委(中国国企基本都有),必须由持有相应适任证书的人担任。
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明确船员的法律地位,并规定船员的职责、资格和任免等事项。日本、德国制定了单行的《船员法》,日本的海商法还把船员归入海商企业辅助人的范畴,并将海商法中关于船员的规定称为海运企业私法方面的规定。像韩国就把《船员法》中的规定称为公法管理方面的规定。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船员法》,仅仅是在《海商法》第三章中对船员问题作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并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和海事主管机关制定一些行政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服务管理规定》、《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实际操作考试规范》/
就狭义的船员概念而言,船员应具备三个要件。
一、取得船员资格:身份证书、职务证书
船员的法定资格以具备船员身份证书和船员职务证书为必要条件。海商法第33条:“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的中国籍船员,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颁发的海员证和有关证书。”,“海员证”就是船员的身份证书,就是证明你确实拥有海员的身份。
船员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船员职务证书,是该船员具备担任船上一定职务的资格证明,适任
证书持有人应当在适任证书的适用范围内担任职务,或者在担任低于适任证书适用范围的职务。
二、受船舶所有人聘用或雇佣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国际上对船员的使用,有聘用或雇佣两种形式。
聘任制 是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根据一定的技术指标和需要对船员进行考核决定任用。
雇佣制 是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和船员订立雇佣合同,船员的权利义务由双方签订的雇佣合同的内容来确定。
西方许多国家主要采用雇佣制,我国船员的任用多采用聘任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船员必须是船舶所有人的职员或雇员。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虽然具有船员证书,但船舶所有人并未对其加以聘用或雇佣的人,就不是海商法意义上的船员。再比如偷渡者经查出后自愿在船上服务,也不叫船员,因为他们事先并未与船舶所有人签订劳务合同或雇佣合同。
船员不仅要受雇于船舶所有人,而且必须是处在船长的指挥之下。那么那些虽然受船舶所有人雇佣或聘用,或具有船员证书,但只是在船公司从事经营管理或其他工作的人也不能作为船员对待。
三、服务于船上:船员必须是在船上工作的人员。像船舶的修理人、代理人虽然为船舶服务但不在船上工作,旅客虽然在船上但也不工作,因而都不是船员。在船上、并且工作,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
1、船员须在特定的船舶上持续的担当职务
2、其工作性质与船舶的航行有关
第二部分:船员的种类和职责
1.按船员所属的业务部门来划分: 甲板部船员:负责全船的管理与驾驶,包括船长、驾驶员(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水手、舵工等,以船长为首。轮机部船员:负责轮机操作和维修工作,包括轮机长、轮机员(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木工、车工、电工等。事务部船员:处理船上各项事务,包括事务长、厨师、服务员、医务人员等。电讯部船员:负责船上的电讯业务,包括电台长、无线电话务员、无线电报务员等 2。按照级别划分:
高级船员:是对船舶的安全行驶承担重要责任的船员。主要包括船长、驾驶员(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轮机员(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电机员和报务员。(2000年以后该职务基本被被取消,由驾驶员代理)
一般船员:指船上除了高级船员以外的其他一般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水手长、水手、船医、机匠、厨师、服务员。
我国按船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把船员分为三个部分:驾驶部分,轮机部分和事务部分,船长是三个部分的总负责人,同时还设有政委负责船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船长:全船的管理与驾驶
大副:甲板部行政负责人,是船长的主要助手,主持甲板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货物的配载、装卸和运输管理
二副:驾驶任务,指挥船舶靠离港口、驾驶设备的技术管理
三副:主管船舶的航行和停泊,以及救生、消防设备的技术管理
轮机长:主要对全船机械、动力、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全面负责轮机部的安全运转、行政管理、技术业务工作,并对其他部门所属设备的技术管理有监督和指导的职权。大管轮:轮机部设备的安全和预防 二管轮、三管轮:辅机电气设备管理。
电机员:主管船舶电机和船上电气设备
水手长:带领水手进行甲板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水手:跟随高级船员负责正常的航行值班。
第三部分:船员的资格管理制度
为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世界各国除了对船舶的技术条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外,还对船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实行船员资格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适任证书,只有持有适任证书的船员,才准许在船上担任相应的职务。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 keeping for Seafarers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于 1978年7月7日在伦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并于1984年4月28日生效,主要用于控制船员职业技术素质和值班行为,对保护海上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于1981·5·23正式批准STCW公约,而且在1987年2月14号,我国按照公约的规定,交通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发证规则》,使船员考试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该规则的内容很不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船舶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船舶配员的多国化。各国政府都对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海难事故进行分析发现,海难事故有80%左右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为此国际海事组织对STCW进行全面的修改,于1995·7通过新的《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标准公约于1997·2·1生效,各缔约国在新公约生效后有5年的过渡期。STCW公约要求所有的船长、驾驶员应掌握天文航海、地文航海、雷达导航、船舶定位、气象学、海洋学、罗经、信号、消防、救生、船舶稳性、船舶操纵、船舶构造、医疗救护、搜救和救助、防止海上环境污染等方面知识。天文航海,是指在海上观测天体确定船位的技术,地文航海是根据地上物标确定船位和引航的应用学科,都是航海学的一个分支。罗经是提供方向基准的仪器,是船舶用以确定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我国为了与新的公约保持一致,切实提高船员的技术素质,于1997年制定了新的《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此后在2004年再次进行修改,那现行有效的规则就是《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
主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管:1。监督船员考试发证工.2。制定颁布考试大纲和专业训练纲.3。监督指导船员考试
发证机关:经主管机关授权的海事机关:主管:1。组织实施考试2。发证。3。指导船员专业训练,监督、检查持船员证船员的供职情况
三级考试制:初级考试:具备三年或三年以上海上资历的一般船员,申领三副、三管轮职务证书
二级考试:二副领取大副职务证书的考试
高级考试:实际担任大副或大管轮满一年半,并曾担任大副、二副、三副或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共满三年半的大副申领船长职务证书、大管轮申领轮机长职务证书
船员的配备是船员资格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指为保证船舶安全航行而为船舶安排一定数额的合格船员的行为。关于船舶定员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
其内容包括:
1、船舶配备的总的船员数额
2、船上必须保持的持有适任证书的船员的数额
我国交通部根据《海上交通安全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我国已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于1997年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后来又在2004年6月18日通过了新的《安全配员规则》。按照船舶种类、主机功率、航程、航行时间、航行区域等因素,分别规定了海船甲板部、轮机部、客运部、无线电人员以及内河船的最低安全配员标准,从而使我国的船员配备标准有了充分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规定的安全配员的:适用范围:船员配备适用于我国机动船舶,不适用于军用船舶、渔船、体育运动船艇和非营业的游艇。标准:必须保证船舶驾驶和轮机工作实行两班制的合格船员,否则不能开航,此安全配员的标准是最低标准,并不免除船舶所有人为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增加必要船员的责任。原则:1,综合考察原则。
2、不低于最低标准原则。
3、酌情增减配员的原则。管理:海事主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证书的持有、核发、焕发、保管与备查进行管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安全配员规则》86-90条
第四部分:船员的权利义务
船员权利义务:是指船员依法和合同约定所享受的利益和应尽的责任。
关于船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公约做出明确而完整的规定,仅在《1926年海员协议条款公约》、《1926年海员遣返公约》以及STCW公约中有一些原则性的条款。船员权利义务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员的任用形式,目前世界各国对船员的任用形式分为:雇佣制和聘任制。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就不再重复了。
分析归纳各国船员法所规定的船员权利义务,大同小异。船员的权利主要如下:
一、工资报酬请求权。其中包括如数发薪,不得克扣;船员工资优先受偿;加班加薪;缩短航程不减薪,伤病时仍然支付薪金、被辞退时加发三个月安家费等内容。
二、病残补助金请求权。其中包括伤病上陆休养必要费用请求权,治疗费用请求权和残疾补助金请求权。
三、休假、退休请求权。船员正常工作为周一至周五5天,每天8小时。连续服务满1年享有休假的权利,船长、高级船员每年不得少于12日,一般船员不得少于9日,付全薪。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年满60岁船员退休,享有相应的退休金。
四、保险费请求权。船舶所有人为船员负担全部保险费,所领赔偿金额不足时,船方应予不足。
五、遣返费用请求权。船员非因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而病伤,或在执行职务时受伤,或因船舶失事,或因其自己负责的事由而被解雇,以致被遣留在他处者,船舶所有人应将其遣返,并负担其遣返费用。遣返费用包括交通费、途中食宿及遣送钱的生活费。法国法律规定,海员犯有重大过错或被判刑遣返,其费用由国家承担。美国法也有不同规定,对于因重大不当行为而被解雇的、因重大过失而发生伤害的、私自逃离该船的不强有请求遣返费用的权利。
六、送回原港请求权。即船员在原受雇港以外的港口时雇佣劳动关系终止,要求遣送回原受雇港的权利。这是为了避免船员流落异地,谋生困难,保障船员的合法权益。因患病或受伤不能继续
在船上工作的船员也享有此项权利。
七、丧葬费和抚恤金请求权。丧葬费约相当原薪3个月的数额;如果有法定的继承人时,抚恤金一次性给付,约相当原薪6个月的数额,船员服务在3年以上者没增加1年增加1个月原薪数额的抚恤金。
船员主要义务,各国海商法规定都比较简单。大陆法系国家船员法规定船员必须“忠于职守,服从命令听指挥”,英美法系国家也有“船员须遵守纪律,忠诚老实,谨慎小心,在任时应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的类似条款。归纳起来,船员的义务主要有两条:
1:忠于职守,服从命令听指挥。2:禁止私载,严禁夹带违禁品。但是以下三种情况,船员有权拒绝执行命令:
一、超出应尽义务范围。例如:“1907年帕金斯海运有限公司诉凯恩案”。一批受雇船员从英国加的夫运煤到香港,到达目的港时爆发了日俄战争,公司命令该船驶往日本某军事基地卸货,该船员拒绝。结果法院判决:船员有权拒绝执行命令,因为他们受雇的知识一个普通航次,而不是开往战争区域运送军需品的航次。
二、罢工。海上罢工极可能形成集体补服从合法命令,或引起疏忽职守或妨碍船舶航行,但这种行为如果不是发生在海上,就不触犯刑法。
三、船舶不适航。依照美国法,船舶所有人应保证船舶在开航时适航,并在航行中保持适航性,否则应对船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开航前船员认为该船不适航,可自行离船或拒绝服务。
船员的权利义务是通过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规定的,我国《海商法》第34条:“船员的任用和劳动方面的权利义务,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根据这条规定,我国船员的义务也应当适用劳动法关于劳动者义务的规定。因此,船员应按照劳动法的要求,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完成劳动任务。
第二篇:安保法律规定
治安保卫工作适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安部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所(柜)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举办体育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
铁路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规定
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教委、公安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保卫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涉外活动中安全保卫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出国(境)船舶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广播电影电视保卫工作暂行规定
基层金融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
邮电部关于邮电公安、保卫干部实行值勤办案岗位津贴的通知邮电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通信重点工程建设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汛期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处、科在查处治安案件时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在行政诉讼中使用的批复
公安部关于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枪支暂时集中到公安机关保管的通知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安全保卫、保密工作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公安部关于加强科学考察船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通知关于授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公安保卫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干部
荣誉章的规定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远洋科学考察船远洋考察中的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院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
大型国防科研试验安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
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银行系统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节录)邮电部、公安部关于严防发生爆炸破坏案件保卫邮电通信
安全的通知(节录)
广播电影电视部公安部转发福建省广播电视厅、公安厅《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台(站)安全保卫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水利部公安部关于贯彻水法,加强水利系统公安保卫工作的通知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校园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
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关于加强旅游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建立系统安全保卫工作情况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清理公安保卫工作中的不实之词材料的通知关于转发国家海洋局机关及所属单位安全保卫防范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的通知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公安部交通部批转交通部公安局关于加强公路运输公安保卫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公安部边防保卫总局印发《外轮船员登陆注意事项》的通知
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社队企业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节录)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外事保卫工作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通知司法部公证律师司关于工矿企业保卫干部暂不担任兼职律师的批复公安部关于继续贯彻执行《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的通知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关于加强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意见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储蓄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管理办法
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药品行政保护条例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药政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
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
军用饮食供应站供水站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
出版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电影管理条例
印刷业管理条例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三篇:增值税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
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 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 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 者没收财产。
有前款行为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 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 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 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 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 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现将《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全文
为正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依法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犯罪,现就适用《决定》的若干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一、根据《决定》第一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税款数额1万元以上的或者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5千元以上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虚开税款数额10万以上的,属于“的税款数额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1)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5万元以上的;(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虚开税款数额50万元以上的,属于“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1)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30万元以上的;(2)虚开的税款数额接近巨大并有其他严重情节术的;(3)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实际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村口退税100万元以上的,属于“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家家税款损失50万元以上信并且在侦查终结前仍无法追回的,属于“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基本内容。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分子与骗取税款犯问罪分子均应当对虚开的税款数额和实际骗取的国家税款数额承担刑事责任。
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的,应当依照《决定》第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以其他手段骗取国家税款的,仍应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二、根据《决定》第二条规定,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百元版以每份100元,千元以每份1000元,万元版以每份1万元计算,以此类推。下同)累计10万元元以上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量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1)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2)律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6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30万元以上的;(3)造成严后果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量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1)违法所得数额5万元以上的;(2)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200万元以上的;(3)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接近“数量巨大”并有其他严重情节的;(4)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普的。
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1000万元以上的,属于“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特别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1院)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以上的;(2)因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00万元以上的;3)给国家税造成实际损失50万元以以民上的;(4)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对于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达到特别巨大,又具有特严重情节,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的,应当依照《决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伪造并出售同一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量或者票面额万不重复计算。
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按照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版处理。
三、根据《决定》第三条规定,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按照本解版释第二条第二、三、四款的规定执行。
四、根据《决定》第四条规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10万元上的,应当依法定罪处有罚。
非法购买真、伪两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量累计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
五、根据《决定》第五条规定,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构成虚开专用发票罪,依照《决定》第一条的规定处罚。
“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可以用于申请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如运输发票、废旧物品收购发票、农业产品收购发票等。
六、根据《决定》第六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构成非法制造专用发票罪或出售非法制造的专用发票罪。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50份以上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200份以上的,属于“数量巨大”;伪造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1000份以上的,属于“数量特别巨大”。
七、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25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50份以上的;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5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份以上,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盗窃增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扣税款的其他发票25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500份以上的;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低扣税款的其他发票50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0份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发票情节特别重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罚。
盗窃、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发票后,又实施《决定》规定的虚开、出售等犯罪的,按照其中的重罪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四篇:股东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七条规定“记载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公司股东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公司无相反证据证明其请求无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有限责任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者因股东名册登记管理不规范,未及时将出资人或者受让人记载于股东名册,但以其他形式认可出资人或者受让人股东身份的,出资人或者受让人可以依照前款向公司主张权利。”
二、关于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
隐名投资一般是指一方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的法律现象。
我国公司法对隐名股东的认定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但对隐名股东也未作出禁止性的规定。基于我国当前的公司运作实际,司法实践中对隐名股东普遍予以认可。在认定标准上,一般认为如果股东隐名并非出于规避禁止性法律规定的目的,其他半数以上的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隐名股东并认可的,对其股东身份应予确认。在涉及第三人时,基于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隐名股东因未经登记,并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但在法律地位上,隐名股东除在对第三人的对抗方面外,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而言与真正的股东并无明显区别。
隐名投资的法律问题分析
公司中的隐名投资是指一方(隐名投资人)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显名投资人)的法律现象。它一般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隐名投资人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2)公司股份实际的出资认购人与名义上的股东不一致;(3)显名投资人系以自己的名义向公司投资。这一点使隐名投资与代理区别开来;(4)无论隐名投资人还是显名投资人对公司债务均只承担有限责任。这一特征区别于隐名合伙;(5)隐名投资人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
公司实际投资人不愿意出资的原因有很多,判断其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主要应依据隐名出资的行为是否规避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某些行业限制境外资本进入,境外人士借用国内人士名义曲线进入该行业,这样的行为就属于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应认定无效,此时隐名股东只能就实际出资的部分向显名股东主张债权。如若隐名投资的行为没有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认定为有效。
第五篇:相关的法律规定[范文模版]
相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七、十八条,由需要更改名字的本人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把需要改名的理由写充分,到当地派出所户籍室办理,户口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十八周岁以下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上,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所以,申请修改姓名被拒绝,或者限制姓名所引用的文字,从法理上来说,都是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公民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合法的姓名权。对16岁以上公民更改姓名“从严掌握”,仅仅是公安机关内部规定,无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且与《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有抵触之嫌,应无法律约束力。若一味拒绝为公民更改姓名,公民因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打起官司时,若公安机关不能举出公民更改姓名违反法律规定的证据,公安机关就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 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精神,公民申请更改姓名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公安机关在制定行政规章时,不能仅考虑公共行政权力,还要考虑整个法律体系的一致性。若认为公民改名对户籍管理、对公民违法犯罪信息管理可能造成麻烦和不便,从而限制公民行使更改姓名的私权利,这样做是不对的。公民的姓名更改后,公安机关在各种档案信息中对公民的曾用名如实加以记载即可,公民以原名字存款、炒股、缴纳、领取各种保险费保险金,缔结合同后需要以新名字继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只需到公安机关开具名字变化的证明即可。公民改名字应该不会对户籍管理和治安管理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