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改革促提升 探索创新求发展2015年1月学校工作总结
深化改革促提升
探索创新求发展
——2014年学校工作总结
户县大王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深化改革促提升
探索创新求发展
——2014年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在县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举素质教育大旗,走改革创新之路,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课改强校、文化育校、管理兴校”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两心一关爱”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五园”“四节”活动为框架,扎实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建树师生高尚人格;以优质导学案的设计为切入点,“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小组建设为平台,研创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达到“减负提质”的教育目的,为第二批课改实验校引领导航作用;以精神驱动、行政推动、经济撬动为策略,构筑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博艺校园文化为统领,以“五园”“四节”活动为载体,扩大社团组织,提高学生参与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教育教学规范发展、探索创新
一年来我镇围绕“规范管理促提升,探索创新求发展”这一工作主线,树立“制度为本、行政高效”的宗旨,把“校园人文化,管理精细化,质量优质化,内涵特色化”做为发展目标。
(一)规范管理促发展。一是要求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代课、听课、评课;要亲自参加教学研究,亲手抓教学。要抓好班级和教研组管理,时刻关注班级和教研组,切实强化制度建设、激励奖惩等环节,深入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
工作能力和班管工作水平;教研组管理要以教学活动为切入点,着力促进名、优教师队伍的形成。
二是开展“校长三个一”活动,对于学校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要求校长每一天要在学校里边转一转、和教师聊一聊、和学生谈一谈,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师生在教学、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校长的走访、谈话、聊天,发现了问题、和谐了气氛、完善了管理,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学校工作月查月报制度,要求各学校依据工作安排,及时适时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小结,发现优点继承发扬,有了不足及时改正完善。
四是坚持校委会下校调研制度,中心校校委会成员坚持每周下校调研不少于一次,深入课堂听课,查看学生的作业;和师生交流了解教学、学习中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和校领导座谈了解管理中的难处,沟通协调共谋发展。
(二)探索创新求发展。
一是中心校课改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大王镇中心学校课程改革质评制度》,建立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例会、每日评价反思、每周评比督导、每月总结提升等制度;坚持“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课改“潜心学研、悉心导案、惠心合作,点点滴滴抓落实;精心展练、静心反思、匠心完善,步步扎实讲实效”的38字箴言。要求教师做好“六心——潜心、悉心、慧心、精心、静心、匠心”,把着力点放在自主学习的习惯、规则、方法等培养上,把学会自主管理当作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立足于在课题研究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创新开展了“集智研备”“小组建设”“一课两上”“人人过关课”“同课异构”等系列活动,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的编写、课堂教学上有了新的突破;研创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队伍不断成长,自信、合作、善于表达、会实践创新是他们良好风貌的展现。
在县局组织的“课改论坛”活动中,我校创编的课改舞台剧《课改三句半》《最近比较烦》获兄弟学校与县局领导的认可与赞赏。《教师誓词》《高效课堂课改之歌》《学生誓词》营造了浓浓的课改文化氛围。高春妮副校长为全体教师做了《用真情和智慧点燃生命火花》的专题报告,赵丹阳、燕馨老师作为课改先遣者,着力研究“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与我校校本研修专题“尝试自解——心灵会通——绘体创新——引领共进”的对接,对典型课例进行集体观研活动,让其他实验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等,领悟新课堂教学的操作要领、方法步骤。
同时,积极做好为第二批课改实验校做好引领导航作用。首先让燕馨等5位老师分别为祖庵镇中心学校和玉立小学老师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前置性独学》《打磨小组,助力新课堂》《如何编写导学案》等报告,使他们能迅速找到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之间的结合点,迅速地适应课程改革工作;其次让赵丹阳、闫宝瑜等15位老师分别到祖庵镇中心学校、玉立小学进行示范引领。让这两所学校的老师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观摩;第三,开展了“三校同台,一课多轮”新课改
演练活动。通过活动使得三所学校的教师能能真正学践研创、凝聚智慧、共同成长。
二是示范引领双向带动。充分发挥中心校、大王东小学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求两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必须每学期为村小教师上至少一节公开示范课;同时又要走下去,两校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实行走教制度,深入村小,每两周一次为村小学生上课。两项活动深得村小广大师生的喜爱,带去了新理念、新教法,丰富了村小教学活动,充实校园生活。
二、强化德育,紧抓教研,构建新型教师队伍。
一年来,我们继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达到了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各校形成师德教育长效机制,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要求,以职业行为规范为底线,抓规范,端正教师言行,组织开展师德规范演讲,教师新形象讨论等活动,使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入耳、入脑、入心;抓典型,树立教学标兵,树立教师典范,激励教师敬业乐教;抓考评,建立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参与社会舆论监督的开放型师德评价新体制;抓奖惩,创设教师激励平台与氛围。
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第三茬次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校组织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查找师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摸清师生对教风学风最不满意的问题,征询师生对改进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全体教师要走出课堂、深入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组织和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教师自评和互评活动,并作出师德承诺,张贴公示接受监督;全镇上下也形成了积极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合力,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和赞许。
其次,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名师“名师展示课”“名师汇报课”活动,5月、11月组织了名师送培下校活动,10月开展名师展示课,推广名师教学教改经验和成果,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全镇内教育资源共享、共建;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依靠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课改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一课两上、同课异构、评课、反思等;与户县东关小学、惠安小学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并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东小、惠校实验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再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学区内教师的专业成长。坚持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原则,从培训中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安排教师外出培训,让教师开阔眼界,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一年来,先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西安东城二小的《自主领悟,边交边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共交心得体会15篇。
最后,我校采用精神驱动、行政推动、经济撬动这三大策略,开展了以“立精神、兴阅读、重课堂、倡研究、展能力”读书活动。学校自筹书籍423本,分发给全镇教师,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有敢为
人先的文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追求卓越的前瞻意识。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经典书籍,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实践,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不断学习反思,使灵魂在生命生长中飞翔。
三、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最美校园
一年来,各校能按照中心校统一部署,并结合本校实际,挖掘内部潜力,塑造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心校以“五园”“四节”交流活动为框架,坚持“中华经典诵读”“诗词楹联”“书信大赛”三大品牌德育活动;扎实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演讲、征文等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三节三爱”、文明礼仪行为教育,教育学生争做遵德守礼、争当文明小公民。
同时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营造了具有大王镇中心学校特色的“美在多彩”文化长廊,校园各个区域均有自己的文化主题,如综合楼的生态、科技长廊;办公楼的师艺长廊;塑胶操场的强身健体长廊;绿荫草坪的励志发奋长廊等,教学楼走廊,以楼次第,可以欣赏到“课改心语”“书语馨香”“美德善行”“教师铭语”以及设置与教学楼各层和教学楼走廊两端的开放式书架、报栏等,壁橱文化有“读书名言”“古今励志”“行为美德”等,书香韵味浓厚的校园环境已初见规模。
大王东小学一贯坚持“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常规+特色”的办学思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建设,坚持特色教育,创建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味,力求打造“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历经实践,学校的环境教育、古诗文学习、健康教育成果斐然,成为专题教育别具一格的特色学校。
北宋村小学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特色发展,在学生中开展农民画创作,农民画教育以初见成效,2014荣获户县农民画教育基地。
2014年12月至2015年元月的户县大王镇中心学校“最美校园”系列展示活动,更是全镇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的浓缩。“鼓乐和鸣歌盛世,校园百花竟争艳”。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画作品展,书法或俊秀或潇洒„„美姿百态,富有个性。绘画有写生、刮画、贴画、素描、水粉„„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漫步校园,可以欣赏到“课改心语”、“书语馨香”、“美德善行”、“教师铭语”以及设置于教学楼各层和教学楼走廊两端的开放式书架、报栏,无不浸润着“美在校园”的文化气息;异彩纷呈的节目展示更是吸人眼球:活泼可爱的小舞蹈《唐诗新唱》,激情饱满的经典诵读《我是中国人》,精致优雅的扇子舞《茉莉花》,足球小健将的对抗赛和军体拳表演赛,教师们表演的舞蹈串烧活力四射,将整个多彩的节目推向了高潮„„
四、积极创新,大学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王镇中心学校大学区作为混合型学区的大学区长学校,下辖四所学校:户县王守村小学、户县什王村小学、户县李北村小学、户县保东小学。学区纵横跨度大,行政上跨越大王镇、渭丰镇、苍游镇三镇,给学区的管理带来了不便。
针对实际,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以大王中心校为龙头,对各校进行
教育教学上辐射带动、教研上帮扶提升、活动开展上联谊发展、教师成长上培训交流、硬件资源上共享支援的工作思路。
一是开展了“图书大篷车”活动,黄校长组织将本校的5000册图书,借阅给其他四所成员校,定期进行交换,让好书伴随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实行部室开放制,定期组织四所学校的学生到实验室、微机室、科技室等部室随班上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资源。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学区教学经验交流。杜丽、王婧、赵辉禅、等4位教师在学区内开展了说课培训,李宏瑞等各年级的9名教师分别对成员校教师进行了新教材新教法培训。成员校的教师按时参加,受益匪浅,并写出心得体会。
三是搭建教学活动平台,帮、扶、带实现共发展。在学区内开展 “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说课培训”“师德演讲”等系列活动;每月安排名师、骨干教师到四所成员校外出送教下乡两次,为成员校的师生上公开课。实行教师结对帮扶制度,组织骨干教师指导帮扶成员校的教师。每月相互交流一次,师傅与徒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四是构建大学区互动联盟,与附近学区学区长及时联系,积极构建大学区互动联盟,通过各项活动的联盟互动,促进学区长学校水平的提升。像开展学区 “国庆书画展”“庆六一文艺汇演”“体艺2+1” 活动、“送教下乡”“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班管经验交流”“说课培训”“师德演讲”等系列活动,等时,邀请大王东学区共同参与,学区大联盟互促进、共发展。
2014年5月户县“大学区工作推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的大学区管理及各项活动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
五、重视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我们要求各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的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详实制定安全工作措施,做好安全预案,安全例会制度,建立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组织各校校长,对全镇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大到校舍、道路、厕所、围墙、体育器械、电路设备、教师食堂、学生食堂、防火防盗设施,小到学校的旗杆、门窗的玻璃、学生的刀具都建立了安全台账,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各负责人限期整改,因经济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严密措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2014年4月,为加强门禁,维护校园安全,举行了全镇校长、安全人员培训会,会上杜校长对参会人员进行了门禁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培训;2014年11月,在大王东小学举行了全镇安全工作现场会,介绍大王东小学安全管理经验。两项活动都极大的推动了大王镇校园安全工作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化学效应。
六、完善后勤机制,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一年来,中心校先后组织各校财务人员培训两次,制定了详细的财务规程,真正做到了规范管理,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一是管理人员能遵守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费行为认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支两条线,做到帐目清楚,程序合法。为加强收费的透明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价格服务进校园”收费公示制,按章收费,禁止乱收费,实行财务公开,使学校的收费工作置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
二是做好后勤服务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开学初,确保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用品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严格购物制度,教学办公物资的的采购工作,本着“既满足需要又注重节俭”的原则,“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制度,保证教学正常需求。开源节流,为学校当家理财,做学校的主人。本着花钱办实事办好事之目的,一方面为学校算经济帐、真正做到当家理财;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所需。
七、完善机制,确保成教再创新高。
科学统筹,创新服务,加快成职教的改革步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农技校的作用。一是和镇农办携起手来,采取开放灵活、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效益,结合我镇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每月三期岗前培训和财会人员培训,以满足企业需求。二是继续搞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工程,一年来劳务输出312人。三是加大学前管理力度,使学前教育正规化、科学化,保证学前教育正常运转。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满足农户需求。五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八、创新发展,幼教工作争奇斗艳
2014年,我镇充分发挥中心园的示范带头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幼教队伍,进一步加强幼教师资建设,搞好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从而推动了我镇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一是加强公办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尤其是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是提高我镇当前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的有效途径,这是我镇幼教工作的窗口,环境美、师资强、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良好局面。现该园有12个保教班,在园幼儿412人。
二是民办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年来,中心校积极支持民办园的发展,派专人指导,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极大地推动了民办园的上台阶。
一年来,学校荣获: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单位,西安市寄宿制规范化学校,户县2013年实施“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优秀学校,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先进单位,2013年度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度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食堂管理示范校,第六讲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先进大学区,户县第九届书信文化活动先进单位,2013年影评活动先进集体,户县青少年足球活动基地;大王东小学荣获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013—2014学年度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奖,卫生先进单位。
赵丹阳等15位老师分别荣获西北地区“中国好课堂”赛教等省市奖项,石知娟等18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
发表、获奖。
一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王中心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我们对照更高的标准,还存在不足之处,专业教师紧缺,尤其是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专业人才,需努力争取,引进一批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的教研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设施设备日趋现代化、信息化,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教师运用教学设备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薄弱,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能独立制作的教师不多。今后要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
2015年元月21日
第二篇:以全面深化改革求发展促转型
以全面深化改革求发展促转型
16户国有企业完成股权重组,注册成立抚顺龙晟国有资本集团公司;抚顺热电厂依法破产、抚顺铝厂政策性破产基本完成;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在抚顺县、新宾县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专项清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沈抚新城成立行政审批局,试点区直审批项目集中审批„„2015年抚顺市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动作频发,各领域改革异彩纷呈。
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市场环境持续改善
抚顺市坚持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为先手棋和当头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服务效能大幅提高,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139项,公布了权责清单,保留职权1440项,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601项。深入落实辽宁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指导意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间由275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以内。沈抚新城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各职能部门的部分审批权限及审批职能调整到行政审批局,试点区直审批项目集中审批。调整市直机构设置,市物价局并入发改委,市煤监局并入安监局,成立市不动产登记局。清理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保留需要社区(村委会)开具的证明材料16项,取消60项。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快,积极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办理“三证合一”登记业务5310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互联网+”工作已经起步,清原县成功晋升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沈抚新城电子商务示范区晋升为省级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全面理顺,全口径取消收费46项,缓征收费8项,当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9993万元。
国有企业改革破冰前行,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抚顺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改革重组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出台了《抚顺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应子方案,坚持“一企一策”,整合全市16户企业资产股权127亿元,注册成立抚顺龙晟国有资本集团公司。重点企业破产清算进程进一步加快,抚顺热电厂申报依法破产,抚顺铝厂政策性破产和厂办集体职工安置等工作已基本结束。开展驻抚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完成42户工业企业分立改革。
推动设立了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中小企业扶持基金三个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规模达9亿元。建立2亿元过桥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进抚顺农信社转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做强做大抚顺沈抚农商行。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舆论引导能力大幅提升
抚顺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市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广电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实施方案》,以“辽东网”为试点,打造省内重点新闻网站,为新老媒体融合积累经验。加强手机APP建设,“生态清原”“即时新抚”“宜居顺城”等8个县、区的手机客户端上线,阳光政务、旅游景点等生活资讯受到网民的关注和肯定。开通了“雷锋频道”,为宣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建设雷锋城提供新的平台和保障。
大力推动文艺院团改革,稳步推进市满族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和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推动抚顺丰远热高乐园、抚顺金信园古玩艺术市场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嘉?秤笆游幕?集团开展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倾力打造大型实景剧《印象抚顺》。
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深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抚顺市聚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以政府为引导,推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寰球公司辽宁分公司的合作和其他单位参与的“1+3+X”科技孵化器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及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确定28项科技成果进行先期转化和孵化。实施项目牵动,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共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项目14类138个,选定市本级科技项目48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2140万元。
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改革试点。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取消择校生,城区省示范性高中报名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城区第一批、第二批省示范性高中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总结推广清原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在抚顺县、新宾县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7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社会办医由398家上升到523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实现全覆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自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抚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地,肩负着保证辽宁人民饮水安全的重大责任。抚顺市委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大伙房水源一级保护区退耕实施方案》,推进完成一级保护区退耕工作,确保水源质量安全,制定出台了抚顺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把环境质量和重点治污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发布。大力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建立了环保与公安部门合作执法的有效机制,实现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全面实施污染减排攻坚战,基本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指标,完成47项燃煤锅炉脱硫以及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污染治理工程,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冶炼、小水泥等企业40多家。全力推进蓝天、绿水工程,拆除213台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开展了浑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大伙房水库和浑河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站,查处违法建设项目企业21家,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2家,责令停止建设企业7家,责令停产企业12家,责令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企业9家。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突出,核心作用显著增强
抚顺市通过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抓手,全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截至2015年底,按照村阵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阵地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村阵地530个、社区阵地253个,以“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为原则,分别制定了农村、社区组织阵地管理使用办法,全力保障阵地使用常态化、规范化。
以农村“三向培养”工程为抓手,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大力开展“三向培养”工程,创新采用“招生入学,单体培养”的办法,保证有关资金和政策等“开放性”资源优先支持。目前,全市“三向培养”对象总数稳定在5000人左右。有697名“三向培养”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占村干部总数的21.8%。
以选派第一书记为抓手,全面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先后从市、县、区、乡镇机关选派两批99名局级后备干部和处、科级领导干部到后进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定了考勤登记、跟踪考核、工作奖惩等制度,统一印发《第一书记工作手册》,逐个签订目标责任状。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到后进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使99个后进村全部实现了晋位升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以解决县乡干部“走读”问题为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县、区通过建设乡镇图书阅览室、改造干部宿舍、优先提拔重用等政策措施,为乡镇干部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加强制度约束,印发了《抚顺市规范县乡干部“走读”若干规定》《乡镇领导干部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认真执行和督查〈意见〉的通知》等制度规定,形成杜绝“走读”、服务基层与群众的长效机制。
以整合基层服务资源为抓手,创新服务群众党建载体。坚持把积极引导、创新思路、总结推广作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全市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新意、成果明显的服务群众载体品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清原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模式。
第三篇:关爱员工促和谐服务创新求发展(范文)
关爱员工促和谐服务创新求发展
—— 汽车装备制造厂深入开展“德文化进班组”系列活动
如何有效落实企业战略和践行好“德” 文化的要求,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使业务得到拓展,员工技能得到提升,是汽车装备制造厂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今年以来,汽车装备制造厂按照“主动出击,服务创新”的工作思路,继续一边做好集团各板块相关业务的服务保障工作,一边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流程和制度,倡导用心做事、敢于担当的作风,以强化执行力为重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使“德”文化深刻内涵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逐步得以体现。
一、加强培训与宣传,让职工深入了解“德”文化内涵
加强形势任务和目标宣讲。分厂除每天召开班前会外,每月厂领导主持召开一次“大班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政策精神以及分厂重点关注事项进行通报,并对安全、现场、团队文化等基础管理进行提醒教育;每月召开一次职工思想恳谈会,对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说明;每周利用周一生产协调会和周五生产沟通会,传达公司会议精神、安排布置重点工作,提醒管理不足与改善事项。
在全员企业文化培训中,二级内训师结合分厂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识别并提炼有说服力的生动案例,以案例形式为职工进行德文化培训,使员工对文化现状有了充分认识,进一步引导大家做明白人、做正确事。
利用文化阵地做好宣传。一是制作了“岗位标兵”以及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文化橱窗;
二、在办公以及会议室张贴了“素养教育”、“人际沟通”为主的宣传挂图,如“只有做不成事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争执”等挂图内容,形象传播了主动地做正确的事的文化内涵。
二、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每季度评选五名优秀员工“质量星、生产星、创新星、效益星、服务星”。事迹以彩报形式进行张贴宣传,让大家明白,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就是先进,其实先进就这么简单;结合班组自身岗位特点,认真挖掘班组员工在践行德文化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例,各班组充分利用班前会进行自我宣讲,让员工切切实实感受到“德”文化已经注入班组建设中来。
开展“优化工作绩效、提升产品质量”培训及知识竞赛活动,一方面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倡导群众性品质提升活动,在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另一方面调动员工积极参与质量问题整改活动,提出质量提升计划并实施,促进全员整体质量意识提升。
三、尊重和关爱员工,让职工感受到“家”的关怀和温暖
今年,为了鼓励职工学技成才,购买相关专业技术读本100多本发放到科室班组,供职工学习。我们还为激烈一线员工学习,在工资中根据工龄和技能给予一线技能人员技能津贴,保证一线人员能按下心来工作,并做好传帮带。
通过定期召开恳谈会、开设意见箱、走访调研等形式,倾听职工心声和建议,及时解决大家关注的问题,不断加强民主管理。
每逢职工生日,分厂都会送上祝福贺卡、礼物,送去组织的一份爱心。邀请老师对女工、青工、驾驶员等进行培训,为全厂女职工办理特殊疾病互助保险计划(8类疾病),并为全体职工办理了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险计划,用服务传递“家”的温暖,四、以不断谋求业务发展来提振员工信心和士气
今年,积极参与海外SKD项目非标线的设计、制造、安装,与新建专用车公司、进出口公司以及微型车板块联系,发挥其自身优势,帮助这些公司进行
模具制造和维修,并承担了进出口公司在海外SKD项目、非标线方面完成了伊朗、莫桑比克SKD项目和通家SVU装焊、总装线的设计、制造、安装任务,同时积极承担微型车公司相关业务。5月份完成了通家公司汉中厂区装焊线的拆卸,完成了车身前处理吊具的复制以及修理任务,各类工装模具制造、修理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任务按计划有序推进。对改变观念、强化技术型服务与指导,由原来被动式呼叫服务变主动式预维修服务进行了充实,使装备制造厂的发展更符合新形势下集团公司的要求和形势变化的需要。
五、完善基础管理,形成持续改善的良好氛围
对项目管理、班组管理、班组班前会制度等13份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制定外出服务人员管理规定。以“夯实基础严管理”制度进班组宣贯活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学制度、重规范、抓执行”的热潮,同时由厂党总支牵头成立持续改改善监督小组,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和支持,确保改善事项成果进行固化,目前已监督改善项目24项。
汽车装备制造厂正在以干事创业的激情谋求发展新机,通过积极践行“德”文化和服务型制造,实现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拓展,相信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按照“严细管理抓落实创新服务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一定会实现汽车装备制造厂突破性的发展。
汽车装备制造厂杜怡晔
第四篇: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丁超英
(提要) 基本概况 探索实践: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二.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的能力。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展望未来:
一. 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二. 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三. 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
四.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
中国红十字会“九大”会议关于《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和“七项” 1 重点任务。要实施这个战略部署,我认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要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组织能力建设,直接反映红十字会组织的执行力,红十字事业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红十字事业的前途与发展。近几年,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这方面作了些探索与实践,现就此项工作在这里向各位领导与同仁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
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后,区域、人口、队伍大幅增加。所辖有13个街道、25个镇、1119行政村(居委)。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现有基层组织255个(其中,街镇38个、学校217个),红十字医疗机构8个,团体会员单位23个,红十字服务站382个,红十字会员25万余名,志愿者近万名。
二、探索与实践
我认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关键就是提高队伍组织能力和救助实力。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
浦东新区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2009年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的决定,然后又将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这一体制的改革,无疑对浦东红十字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市红十字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理顺了区红十字会 体制,明确了区红十字会作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副区长担任会长,实现了体制独立,并成立了红十字会党组。现在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有领导职数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4名,一个内设机构,一个事业单位。同时,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区红十字会硬件的投入,从原来办公房建筑面积不到800平米,增加到现在1222平米,配备4辆汽车,人手有电脑,政府财政业务经费预算超过了1000万元。在浦东新区二届五次理事会上,提出了街镇红十字会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目前有50%已到位,力争2010年年底全部到位。
(一)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内讲素质,外树形象。一方面抓区、街镇、居(村)委三级层面红十字会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性地进行学知识、抓管理、提形象。学知识:主要是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抓管理:以服务世博为契机,抓岗位培训、礼仪培训,抓公共目标管理、本职目标管理、优秀项目管理;提形象:培育和实践“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团队精神。一方面,做好服务基层,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基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典型引路、阶梯推进、科学管理、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根据目前新区现状,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才能取得新的发展,凸显红十字会的生机与活力。着力进行目标管理制,不同的基层组织不同的目标任务,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平时抓好学习交流、指导,年终进行评估;着力抓好典型引路,促两头赶中间,造就 竞争力强、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激励博爱街镇、先进集体、模范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红十字医疗机构、团体会员单位成果竞相开放;着力鼓励一手抓基础,一手抓特色,基础工作年年上新台阶,特色工作年年出新成绩。努力实践:规定动作不打折扣—-做细做实做精;自选动作找准突破口---做对做亮做强。我区成功创建博爱街镇1个、上海市红十字示范学校1个、创建上海市红十字示范社区19家、8家红十字医疗冠名机构,红十字博爱社区83家。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分别荣获总会、全国妇联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社区”、“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抗震救灾优秀组织奖”、“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能力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九大”闭幕式上指出,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把中国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色的社会救助团体。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广、频度高。目前,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多样,维护社会体系稳定任务艰巨。因此,红十字会作为国际性社会团体,如何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发挥桥梁作用,意义重大。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红十字会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更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才能使红十字会组织提高公信力。
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新区红十字会从2006年开始,为深化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弱势;政府支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红十字精神鼓舞群众,以红十字关爱温暖群众,以红十字活动吸引群众”指导思想,开展红十字关爱送社区活动。统计止2009年底,我区现有红十字会家庭32478户,个人会员77969人,创建博爱社区83家,博爱镇一个。2009年7月老港镇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国首家红十字博爱镇,会员家庭占镇总数54.41%。会员占总人口59.84%。全区会员缴纳会费的自觉性明显提高。2007、2008、2009年分别缴会费43.21万元、69.05万元、72万元。会员家庭的会费收缴率100%。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减轻基层信息统计量,减少手工操作信息统计错误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动态。由区红十字会着手,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科学地制作信息软件。现在,新区红十字会经过一年多时间酝酿、制作,从2010年4月份起,有红十字会小组开始、街镇、学校、团体会员单位在网络上输入信息,一季度更换信息一次。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动态、准确的红十字信息网络。这充分显示红十字会管理能力上一新的台阶。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由于新区的体制、机制,区别于其他区县,我们认真总结原两区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从2009年起新区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设立“博爱阳光”项目,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建立爱心平台、根据弱势群体的急需设立筹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设立了“新心起航”“ 特困家庭大病救助”“ 爱晚工程”“千万人帮万家”“特困白血病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资助”“特困老人大病费用补缺救助”“红十字医疗机构应急救助”“应急灾害救援”“携手共享生命绿卡”“建平爱心助学金”等10个“博爱阳光”项目,在新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公开,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博爱阳光”项目的设立,使新区红十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 “博爱阳光” 共接受项目资金720万元,受益人数近万人次。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国际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地方基层红十字会不仅要依靠政府支持,更要发挥自身团体的优势。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在原两区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为《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强调本系统内部实现三个整合:即组织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实现三个支撑:即财力支撑—5年内筹措1000万元救灾保障基金、500万元救灾物资、人道救助基金账面金额保障1000万元。智力支 撑——组建一支有资深人员组成的救援专家队伍、成立两支红十字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有250人组成的灾害救援应急志愿工作队伍、区、镇、村、小组四级备灾救灾联络队伍、三年普及现场自救互救急救知识技能35万名群众,构建四级救护网络8497支52819人。技术支撑——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网络系统。《应急预案》还就灾害等第、分级响应、救援方法、流程、特困受灾家庭一次性人道救助金发放标准等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应急预案》全文,坚持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管用、好用、实用”的编制原则,为红十字会平时备灾、灾时救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作依据。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从2007年开始,原浦东南汇两区的红十字会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红会的指导下,在全体市民中大规模地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旨在动员各行各业人士,人人掌握初级现场急救技能,以防为主,提高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珍惜生命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原浦东、南汇两区计划排定2010年底前要完成121名师资,23666名救护员的培训任务,群众普及年培训人数超过户籍人口的5%,培训280000人。到2009年,已经培训师资168名,救护员培训26165名,普及培训322131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38.84%、110.56%、115.05%,培训人数占户籍人口的12.81%。在救护培训上,政府出资,红十字会协调,严格组织管理、严密实施方案、严实培训措施,以 其科学性、易学性、实用性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欢迎,学以致用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面对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学员们都有这样的心声:我们不愿看到,但又不怕,因为我们已掌握了基本的救护技能,在救灾时我们能出一把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三年救护培训成功挽救和保护人的生命的典型事例论证了这一点。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这几年,我们做了大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在街镇、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到处留下了我们红十字人奔波的身影,不断营造红十字氛围,不断扩大红十字会影响力。利用地方传媒、利用红十字会网站,制作宣传手册,编辑《红十字信息》,策划“千万人帮万家”、“红十字关爱进社区”、“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5.8专题”等《博爱风采》电视专栏等;制作《大难有大爱、人道聚真情》抗震救灾专题片;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3.1遗体捐献纪念日”、“9.9世界急救日”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咨询宣传;在全区“我们的家园”主题宣传月上巡演小品《当火灾发生时》等文艺节目及防灾逃生演练等,以此不断充实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极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宣传,增强了市民对红十字会、红十字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了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三、展望未来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将围绕总会、市会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今后五年中争取形成四大基本体系:组织体系、救灾体系、救助体系、救护培训体系。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建立纵向四级组织体系:区、街镇、居委(村)、小组;建立横向联络体系:区委办局行等区属部门各有1名红十字会联络员;学校红十字会三年内建会率达到100%;加强会员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使红十字会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设立南、北两个便民服务窗口,做好工作。努力形成管理机制规范有序、队伍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公信力强的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
二是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要立足本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局。统一协调、框架清晰:有中长期战略目标,分时间、分区域有序展开。建成什么样的模式、上什么样水平有明确的目标;构建平台、合理布局:“救灾、救护、救助”这个基本职责本身是辩证统一体,应搭建多种平台。如:应急救援队伍、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救灾储备资金、救灾中心等等;有分有合、有重有轻:每个地区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区域的特点不同,红十字会工作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制定《应急预案》,更应因地制宜各需而定。一方面要切实根据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意见履行职责,一方面要把握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适时开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区域的大小,有重点地设置平台,整合资源,减少浪费;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目标明确后,举全区红十字会之力,构建一个应急救援平台,形成信息管理一体化、资源 共享的上下联动机制。今后五年内,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想建立500㎡以上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募集救灾物资价值500万元以上,筹集救灾保障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落实现场救援、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物资、经费、社会动员、紧急避难场所、信息网络保障等十大机制。
三是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认真调研,听取民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切实完善“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关于弱势群体救助办法”。一方面发挥浦东资源优势,完善“博爱阳光”项目,让社会爱心人士在“阳光”下自选博爱捐赠项目,公开透明操作救助办法;一方面把“千万人帮万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通过区、街镇红十字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保障1000万元人道救助基金正常运作。
四是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建立35万人口普及复训制度,3-5年一次;探索“三新”人员(新入学的高
一、大一学生、新进公务员、新任班主任)培训制度;探索“危险作业单位”急救培训制度;进一步构建四级救护网络:区应急救援队、街镇救护队、居委(村)救护支队,居民小组(村民)救护分队(楼道救护小组)。完善四级救护队演练制度。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全力打造“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的新浦东红十字会,为总会“九大”、市会“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第五篇:提升素质求发展,创新管理保安全
提升素质求发展,创新管理保安全
XX县看守所事迹材料
XX县看守所迁建于1987年,现有民警职工18人,平均年龄44岁。长期以来,XX县看守所以确保监所安全为中心,坚持严格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文明管理,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建科学、规范、文明的看守所,充分发挥看守所的职能作用,实现了自建所以来连续25年安全无事故,监管民警队伍无违法违纪事件的‚双安全‛。该所自2002年以来,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三级看守所‛,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先后被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评为‚全省先进公安基层所队‛、‚两加强两保障‛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基建设‛ 及深挖犯罪先进单位等称号。2012年3月,所长熊XX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推进‘两防一退’工作先进个人‛。
一、坚持素质强警,打造一流监管队伍。XX县看守所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业务培训为手段,以强化监督为辅助‛的传统指导思想,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抓思想教育。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强化民警的爱岗敬业意识教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争创佳绩。对民警中出现的苗头性思想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对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制度措施,予以规范约束;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超前防范教育,确保不发生问题;对上级通报的各地公安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例,组织全体民警反复讨论,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25年的
工作实践中,对抓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却始终没有丝毫放松,形成了‚公正执法、文明管理、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XX监管精神。二是抓业务培训。立足创建学习型看守所,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三定‛学习法,即定内容、定学习时间、定学习收效。特别是从1997年公安部推行看守所等级化管理以后,XX县看守所把提高民警的看守业务素质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定期组织民警学习公安部和省厅有关文件的精神,使每名民警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性地开展工作。从2002年至今,连续十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三级看守所。三抓监督约束。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掌握民警‚三圈‛(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的活动情况,重点加强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重在提高民警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执法水平,增强抗腐防变能力和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不单独和在押人员接触,不接受在押人员家属吃请。该所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 4名执法监督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开门评警‛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主动向他们汇报工作,向社会公开八项承诺和‚十不准‛。每月15日定为所长接待日,给群众发放意见书,设立意见箱,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合理化建议予以整改。此外,看守所还制定了‚人盯人工作法‛,即局长监督分管局长,分管局长监督看守所所长,所长监督所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监督监管民警,有效地防止了民警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
二、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创建和谐监所。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看守所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确保安全。多年来,XX县看守所抓住安全
不放松,坚持严格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围绕安全抓管理、抓教育,收到积极成效。他们因人施教,按照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在押人员人格、尊严、权利,管理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文明管理,象父母对待子女一样,象老师对待学生一样,象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在押人员,关心、教育、帮助、挽救他们。在押人员感冒发烧,不爱吃饭,民警没忘记给他们送去一碗鸡蛋面。每到冬季晚上,值班民警都要给各监室烧几壶热水,让在押人员烫烫脚。通过推行人性化管理,消除了在押人员的敌对情绪和不信任感,使他们能积极坦白交代,检举揭发犯罪线索。引导被监管人员认罪服法,洗心革面,重塑自我,走向新生。2011年,全所在押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犯罪线索76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各类案件60余起,较好地发挥了监管工作的深挖犯罪职能作用。
为了全面掌握监情动态,摸清在押人员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提高监所安全系数,XX县看守所积极探索把‚犯罪心理矫治‛这门学科的理论与监管工作的实际有机地结合,专门派出监管民警到咸宁市报班参加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大胆运用到看守工作中,建立了在押人员心理档案,对新入所和重点在押人员,看守所都要进行心理测量,及时掌握在押人员心理特点,及时进行心理预测和心理危机干预,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专门设立了心理疏导室、图书阅览室等,对个别在押人员,采取人本主义疗法,让他们把情绪渲泄出来,然后再进行心理调整和
矫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他们还把环境美化、德育渗透与保障在押人员的生存、生活权利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郁而又文明和谐的监管环境,使在押人员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许多在押人员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下,置身于看守所这个大集体中,灵魂得到陶冶和净化,萌生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接受法律处罚的自觉性,很大程度地清除了抵触情绪,有力地保障了监所安全。
三、坚持‚四个创新‛,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强调‚德法并举,培育新人‛,落实‚建学校型看守所,重塑健康向上人格‛,‚规范化严格执法,人性化文明管理‛,‚有效地帮教可以改变扭曲的人性,真诚的感化能够净化肮脏的灵魂‛等一系列工作方法措施。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公安部《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指导意见》要求,从强化安全性出发,使勤务工作实现了岗位设置科学,职责任务明确,勤务制度健全,执勤行为规范,警力配置合理,科技运用充分,运行机制协调,反应快速灵敏,全方位、全天候地对在押人员实施管理的勤务模式改革总体目标。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实行了管教、巡视、监控‚三岗合一‛,合理设岗,精心排班,多岗联动,互相制约,巡视监控区域24小时有人巡视监控,管教民警直接管理监室事务,做到警力配置科学合理,确保了监室安全。四是创新操作程序。制定了《XX县看守所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完善了监室环境卫生制度,在押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了一平整、二
成方、三固定、四清洁、五整齐,达到了学习制度化、生活规范化、劳动集体化、内务统一化的要求。
四、坚持‚四个延伸‛,拓宽监管工作内涵。XX县看守所立足于‚对在押人员负责,为社会分忧‛的指导思想,探索出‚四个延伸‛的监管教育模式:一是‚向前延伸‛预防犯罪。主动让一些党政机构及社会团体干部职工到看守所参观,以案释法,双向交流。2011年共开展了6次警示教育及社会帮教活动,受教育者达100余人次。二是‚向内延伸‛ 感化教育。通过高尚的人性美感化在押人员,以民警的言行举止影响教育被监管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押人员彭宁文化程度较高,进来后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民警王XX和所长熊XX的带动下,重新唤起了她对诗词的兴趣,也唤起她对生活的热爱。后来,彭宁自己写作了很多反映自己内心思想变化的文章,其中多篇稿子被支队网站采用。三是‚向外延伸‛,通过看守所信息平台协助各级部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在押人员违法犯罪信息分析研判机制,综合分析基本情况和违法犯罪规律、特点等,每月向县局提交一次分析报告,为全县的治安防控大局提供信息服务;每季度给县政法委提交一份当地犯罪新动态及趋势分析报告,供政法部门进行决策时参考。四是‚向家庭延伸‛。开展一封信、家属回访、过特殊生日、歌咏比赛、写回忆录等活动,在重大节日前发动在押人员将自己的学习反省、认罪伏法、遵守监规等情况写成汇报信,由包教民警签署意见后把信寄到家庭。利用社会力量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