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庙中心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白庙中心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在我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信息化工作又有了新的跨越,现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建设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学校领导果断地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条件来抓,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学校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造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办公电脑。另外微机室、电子备课室、DVD播放室等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2、软件环境建设
在进行教师观念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培训教师把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注重职责管理工作,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中能各施其职,保证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注重校园网络的维护,确保网络的畅通、正常运行。学校重大活动信息上传市、县教育信息平台。
三、重视培训。
首先,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尽量落到实处。其次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对全体教师进行媒体的使用培训。另外,我校还派出教师到外校取经学习,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过程指导。
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常规教学
1、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各种软件的使用培训。
2、学生发展水平
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熟悉键盘指法,掌握一定的信息查询、搜索、分类等知识技能。
3、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体会,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前提,课堂调控是关键,课后反思是升华。每位教师都认真书写教学反思。
4、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课件
制作课件200多个,其中部分教师的课件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得市级或县级奖。
本学期,我们取得了如下收获:
(一)网上教研的开展,逐渐走向常态,走向规范,落到实处,而不再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收效明显,促进了信息技术合理的服务于学科教学。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势迅猛,它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喘息。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我校在社会中的教育辐射作用,努力实现全社会信息化资源的动态整合和互动式服务,为发展信息化校园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白庙中心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总结
白庙中心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总结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规范了教育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对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和音乐、体育、美术等专用教室明确专人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功能室管理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制度化。李生文负责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的全面工作;张之旭分管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主管各功能室之间的协调、督查、考核;陈得辉,负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师生微机房的管理与使用;杨丽琼负责科学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韩建德负责图书室管理与使用;金晓萍负责音乐室管理与使用;韩建德负责体育室管理与使用;张振国负责美术室管理与使用;王惠民负责教育设备建设的后勤保障。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使教育装备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运行质态,促进了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了教育装备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
高标准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与使用”四个重点,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各项工作。学校现在已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
三、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了教育装备的使用效能
1、加强制度管理,对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及各功能室按要求统一制定了登记、管理、使用等制度,使各项设施、器材的管理有章可寻、有据可依。
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微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除信息技术课外,我们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平时增加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加大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图书管理员韩建德老师每周组织召开各班图书管理员会议,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增强管理与服务意识,做好各种新书、好书的推荐,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适当延长借书的时间,增加借阅的时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使生均借阅数达到规定要求,发挥了图书馆应用的功能。
4、努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水平。加强了对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指导,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能力和频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5、艺术、体育器材应用。我校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保证艺体器材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提高器材利用率。
四、注重管理,做好资料积累
本,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但其中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认真总结不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校的现代化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
第三篇:白庙中心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白庙中心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为确保全面完成省政府、市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国家生态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任务,着力加强和推动学校环境教育,切实提高我校环境保护教育的普及率,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精神,大力开展学校环境教育,弘扬环境文化,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强化环境法制观念,形成热爱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社会新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开足开好环境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我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将环境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案、课时、教师“四落实”。同时,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践行环保行为。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接受教育。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提出环保建议,采取环保行动。二是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主题班、队会和知识讲座。三是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期间,可开展“绿化植树”、“爱鸟护鸟”活动。四是在学校广播站设立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栏目,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手抄报、图片展宣传环保知识。五是举办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绘画比赛等活动。六是以《小学生生态教育读本》为载体,开展以“爱我家乡、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认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七是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发挥环保小卫士的作用,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把环境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向社会、走入家庭、引向深入。
(三)多渠道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我校要结合本地方环境教育资源,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实际,通过课堂渗透、专题讲座、环保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家庭环保实践活动等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途径,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师生的环保行为;通过专题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利用板报、专栏、宣传标语、网站等形式,组织师生开展环保知识的学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明确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落实环境保护教育教学任务和各项活动,全面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使考核指标达到要求。
第三阶段:迎接验收(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迎接教育部门的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确保环保目标责任的全面完成。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要按照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中,认真组织环保教育活动,确保指标任务全面达标,并使之成为一项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环保知识,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作用,广泛宣传环境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将在环保教育中,充分发掘师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挖掘校本环境文化资源,努力创设催人奋进的“绿色”氛围,将学校办成“花园式的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在这里茁壮成长。
第四篇: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2010年12月17日,在区局和学区的牵头组织下,我们中心小学一行8人怀着敬慕的心情于12月17日早上8点钟赴白庙中心小学取经、观摩、学习。向他们拜求课堂改革的经验,求取新课改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的步骤,向他们学习新形势下如何将新课改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如何时学校的整体面貌买上新台阶,如何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快车道,下面我就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新理念,新形象。在新的教学理念思潮的冲击下,白庙中小学充分利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洋思教学理念”、“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的契机,在深入研究本校实情后,逐步提出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首先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不管哪里,校园围墙上,还是教室的外墙亦或教室内的布置上,不管在什么时候,上午还是下午,扑入眼帘的是文学底蕴对视觉的冲击:六年级教室门前是催人奋进,积极进取的“励志故事”,五年级教室门前是大文学家苏轼那气势磅礴,气吐万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年级教室门前是感人至深,荡气回肠、不忘恩情的“感恩故事”„„而回荡在耳际边的是浓浓的古文化思想的熏陶。一下课,每个教室门前朗朗的“三字经”就回荡在校园上空,荡涤着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是文学底蕴对视觉的冲击,更主要的是里面蕴含的博大精髓对思想、对心灵的一次次默默地浸透、感染和净化和最终心灵境界的升华。这让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最主要的缺什么?缺的就是浓郁、独特的校园文化气,学校里到处不是白墙,就是红砖,虽是学校,但恰恰缺乏的是学校应起码具备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感觉不到文化的氛围,没有文化的气息,而这里仅仅是一个给学生传授知识场所罢了。此外,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队伍。好的学校,需要好的老师,需要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队伍。在这个学校里,除一个老教师外,其余教师
中最大的29岁(校长),最小的20岁。也许,这个偏僻的农村中心小学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城乡学校里脱颖而出,也许正是因为有一群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敢作敢当的教师队伍,敢于打破传统的藩篱,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活跃的思想,全新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接受了“洋思”新理念并很快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新课堂,新质量。“洋思教学理念”在白庙中心小学生根发芽,在白庙中心小学里,他们在学习外来理念的基础上,努力研究其精髓,大胆尝试,进行课堂改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比照,并且两次派人再赴泾川飞云、平凉八中学习其先进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白庙人再探索,再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课堂教学模式:白庙中心小学七模式教学法。即:语文课文教学模式、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作文课教学模式、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课教学模式七大教学模式。同时,为上好课,他们在探讨出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出了低、中、高年级的形式不同的导学案模式。这教学模式和导学案的形成,为白庙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新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跨步迈进。看到此,我自惭形秽,同是中心小学,同赴飞云,但洋思教学模式所造成效果截然不同,白庙中心小学经过探索研究,不仅形成了具有特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形成了低中高不同层次具有完整体系的导学案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我们学校却止步不前,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并没有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没有转变过来,师的教,仍是学生获得知识主要途径和来源,总是“授人以鱼”,而没有给学生“授之以渔”。教师的学案虽然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注重动手、动笔、动脑,但仍然缺乏创新,缺乏对学生实情的结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缺乏对教材开创性的学习研究,缺乏对教法以及学生学法的探究,往往“有案无法”,亦或流于形式,成了模式化、毫无指导意义、千篇一律的给领导看的所谓“样子货”,不一而足。同时,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来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导向和目标,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计划,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队伍,自然教育教学的改革就缺乏激情,缺乏活力。因而,自然而然难于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案。另外,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白庙小学的成功最主要归功于全体教师的努力,归功于教师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而我们学校教师缺乏的恰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年轻有为的开创性,因而对他们的观念的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塑和学习则显得刻不容缓。此外,学校的发展,资金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否则,软件的变革往往成了水上浮萍。由于资金的紧缺,有些硬件支持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羡慕罢了。
总之,一趟白庙中心小学之行,让我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我们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高效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努力地方向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白庙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总结
白庙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本学期我校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对学困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赏识学困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学困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学困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学困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学困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学困
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工作。我校通过“师生”结对活动,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一帆风顺,而要满腔热情地、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原因,反复抓、抓反复,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