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

时间:2019-05-12 16: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

第一篇: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3日渝开幕。重庆市长黄奇帆结合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通过讲述改革开放创新的五个案例,展示了重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以及如何利用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一些思考。

黄奇帆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庆如何创新性地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他讲两个创新之处。一是产业集群化,把零部件生产与最终产品组装连成一体,使500美元的电脑,有70%的增加值留在重庆,而原来的广东只留下20%。二是,重庆承接加工贸易的离岸结算业务,使更多的增加值留在国内。

第二,开创“三个三合一”的开放体系。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形成了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在所有省市中,重庆是中国唯一有这个特征的地方。

第三,加快“农转非”,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多年来,重庆已经把270万个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加上这些农民工的家属,重庆市等于吸收了400万农村户籍人口进城。一方面增加城市生产及消费能力,一方面给留在农村的人口提供更大的农业集约化生产空间。

第四,地票制度资源优化配置。这是在不减少农村农业生产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土地的创新机制。农民把宅基地复垦,用复垦的土地变成地票,市区的开发商,或其它企业,通过地票交易所,用每亩大约20万元的价格取得地票,才可能在市区买到等量的土地进行开发。

第五,投融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庆政府在几十个产品的门类中,考虑优先发展十个行业:芯片及液晶面板等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墨烯及新材料、轨道交通及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综合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这十个行业去年是600亿产值,到2020年应该可以让它发展到1万亿,需要投资6000亿。黄奇帆提出用投融资形式,以政府为主导,帮助企业融资,集中力量推动重庆新兴产业发展。

黄奇帆市长讲话

各位嘉宾,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改革国际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按照会议的主题,我讲五个有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的小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来启发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重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

内陆创新发展加工贸易

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也就是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产业链很短。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只留下75美元的总装,也就是占15%左右增加值的这一块,这个是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 1 特点。

二是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把这一块经济既能保持,又能克服既有的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我们形成了两个路数,改变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这个和沿海地区总装6000多万台电脑,产值可能只有15%、20%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除了总装这个75美元留在重庆以外,零部件、原材料80%在重庆生产,所以250美元中的200美元落地重庆。

二是产品的销售结算,跨国公司销售结算的这一块现在也留在重庆。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核心结算方式是一种离岸金融结算,过去中国任何银行法人、自然人,都不能有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所以我和惠普搞了第一笔离岸金融结算的时候,那一天是圣诞节,惠普老总打电话说有1亿多美元要交给你们重庆财政,是离岸金融结算账户上的税收,你的账户在哪儿?我马上打电话问,发现我们开一个离岸金融结算账户很麻烦,各方努力协调,在12月30号把账户开了,这一笔账就进来了,重庆第一笔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是2010年12月30号。中国现在1.8万亿加工贸易的结算,5000亿在新加坡,3000亿在香港,2000多亿在爱尔兰,还有一部分在首尔、台湾、东京,我们大陆基本没有离岸金融结算。我们向国家提出了申请,国家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同意了重庆的试点,推动了重庆这一块的业务,重庆离岸金融结算2011年结算了200多亿美元,2012年有400多亿美元,2013年是600多亿美元,去年到8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会有1000亿美元。总而言之,离岸金融结算,是一个加工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重庆把这件事也抓起来了。

这几块通通加起来有350多美元,占一台电脑500美元的70%。因此,重庆的加工贸易效益比较好,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一般效益都是下降,但今年1—4月份,重庆电子产业利润涨66%,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好的效益?就是和创新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有关,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前几年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在建设,现在正在大批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都降低了。

第二个,凡是要搞的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我们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

1、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我们是5+6+860,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

2、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在重庆,在中国沿海,富士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基本上各个省,你占两个,他占两个,一山不容二虎,互相分隔开来。在重庆形成了中国沿海所有加工贸易总装厂都到了重庆,各种电脑、网络终端产品的品牌商也到了重庆,形成了集群。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好的格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对重庆来说总体平衡,年年上升。

3、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我们这个集群方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克服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取得了成功。去年我们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是6300万台,全球去年销售2亿台电脑,我们占1/3,沿海地区所有的产量也是6000多万台。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重庆占1/3,沿海占1/3,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重庆诞生。三中全会的第七章,讲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内陆开放中有一个条款,就是讲要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 2 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故事,如何用改革的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开创“三个三合一”开放体系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就是以渝新欧为代表,重庆形成“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的故事。中国内陆开放滞后于沿海,内陆地区一江春水向东流,依赖于沿海地区走向世界,重庆作为西部的地区,原来也同样如此。我们在和惠普、台湾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各方面在合作的时候,引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全球的网络终端产品,各种智能设施,40%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以及俄罗斯这一板块在消费,30%是美国、加拿大、巴西这些地方在消费,还有30%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在消费。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果到重庆搞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基地,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这个划不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件事,当时看着世界地图想到渝新欧铁路,这条铁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因为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为什么没有把它变成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 我们一启动这件事,就发现三个问题。

1、沿线六七个国家,每个国家海关都需要来一次关检,一批货物出去,运到欧洲,五六个国家关检,关检的过程耽误时间,也消耗成本,不当心还损坏货物,如果是高附加值的东西,这个运输方式很不经济,很不合理,所以几乎没有人走这条线。

2、每个国家的铁路运输都有一个运行时刻表,如果没有编入它的运行时刻表,一个火车要横跨几个国家,你就是编外,就是慢车,开开停停的车,没有进行渝新欧协调之前,我们的火车开到欧洲要开25天。

3、还有一个价格,每个国家铁路运输价格都不同,有高有低,哈萨克斯坦是一个集装箱一公里0.6美元,中国是0.8美元,俄罗斯是1美元,所以有一个价格协调问题。我们当时觉得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让重庆的三四千万台电子终端产品通过火车运到欧洲,一旦成功,就会从后位变成开放的前端,不仅重庆的货物可以不再通过海洋运到欧洲,还能吸引沿海的东西运到重庆再运到欧洲,劣势立马变成不可多得的战略优势。

我们努力把这件事做好,2010年我们花了6个多月时间,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6个国家海关的管理层到重庆,到我的办公室,我们开了多次会议,然后形成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在2010年12月,家宝总理和普京总理一起站台,几个国家的海关签订了一卡通协定,欧洲人的说法是渝新欧自由贸易海关协议,使得现在重庆海关关检以后,一路过去,六个国家海关不再重复关检,叫做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反之亦然,欧洲一个国家关检一路过来,我们也不再重复关检,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件事,我们把6个国家的铁路公司都召集一起,在重庆每年开一次会进行协调,形成了五定班列,五定班列就是定起点在重庆,定终点在德国杜伊斯堡,定路径就是沿线的1.1万公里只停12个车站,第四就是定运行时间,总的是13、14天,还有一个定价格,我们把这件事搞好了。起点站是重庆,就是渝,中间经过新疆,到欧洲,我也设想,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城市,我们都该去,所以就索性叫了一个“欧”,德国人很豁达,没有计较。渝新欧最早叫出来以后,国内其他省市纷纷跟进,义新欧、武新欧、郑新欧、蓉欧等等,都是中欧班列。这个协议签订以后,现在的渝新欧在整个的6个国家沿线1万多公里,是最高等级,它只要开过去,其他所有的特快、普快、快车、货车都让渝新欧,每小时120公里,出发十几天就到欧洲了。

第三件事是价格,大家有个求同心理,只要有一个是价格高的,其他低的都会支持高价的运输费,我们当然首先是协调俄罗斯,把他的铁路公司老总请来多次,大家一起协商,最初1美元,后来0.8美元,后来0.7美元,现在已经降到0.55美元。俄罗斯降到0.55美元,其他国家也都降下来。

去年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谈的时候,当时国务院的十个部门的领导、部长都在,都支持降下来,但铁路公司说它亏本,说你们运输量太少,当时我们就打了个赌,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其他的部长作证,他说你如果今年能有100个专列,一个专列50个集装箱,有5000个箱子运行,达到这个规模,就降到0.6美元。我说行,100个专列我一定实现,现在就按0.6美元结账,如果我到不了100个专列,你的这部分钱我还你。结果我们开行了130个专列,实现了诺言,去年就降到了0.6美元,今年我们可以到250个专列,价格降到0.55美元。这个是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价格低,300个专列都可能实现。

今年规模上来以后,价格降到0.55美元,这是对渝新欧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渝新欧的综合运价现在比海运便宜了。海运的运费,从沿海运到鹿特丹,一般需要2500美元一个集装箱,内陆的货,还需要从中国内陆运到沿海,欧洲到岸后也要转运到内陆,总共需要4000美元左右。此外一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500万人民币,海运多出的一个月运输时间的利息也差不多五六千美元,所以资本利息加水上运输的费用加铁海联运或者汽车运输的费用,实际上要七八千美元,而我们渝新欧现在是五六千美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价值比较高的货物都渝新欧比海运更划算。

我是认为,超过200万人民币以上的,价值量较高的应该走铁路渝新欧,如果超过1000万美元的集装箱应该走空运,200万以下,就该走海运,如果为了图时髦,把几十万一箱的箱子,通过铁路运到欧洲去,是不能长期持续的。这里边有一个概念,任何运输工具都有市场细分的定位,渝新欧的定位是一个箱子货值在200万以上的,走铁路是最划算的。

把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渝新欧就得以成功运行。去年3月份,总书记到德国访问,就和德国副总理参加了渝新欧的火车进入杜伊斯堡火车站的一个仪式。总书记说了,中国正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渝新欧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桥的一个主要通道,是中国内陆和欧洲德国的一个经济联动的桥梁。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又进一步推动了渝新欧发展,去年一年时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渝新欧得到了五个特许,五个重大利好。

第一、赋予渝新欧火车站,就是重庆团结村火车站,国家一类口岸。过去口岸都在沿海沿边,内陆没有口岸,渝新欧现在就是口岸,只要货上了渝新欧火车,一路开到欧洲去了,所以成了内陆的一类口岸。第二、既然是口岸,就需要保税区,所以国家批准渝新欧团结村火车站增加了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三、中国和欧洲、俄罗斯,60年没有通过铁路邮政,从渝新欧开始,赋予渝新欧中欧邮政班列的功能。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邮包满天飞,空运太贵,海运太慢,铁路运输当然很合适,所以渝新欧现在有了铁路邮政专列。第四、赋予渝新欧专门的欧洲食品、肉类进口的口岸功能。第五、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中国每年进口车辆120万辆,其中有70万辆是欧洲的,中国人喜欢买欧洲豪华车,以前欧洲车当然都是通过海运运到中国,所以中国4个最大的汽车整车口岸,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都在沿海,渝新欧成了中国内陆可以把欧洲整车运到中国销售的一个口岸。有了这五个特许,渝新欧的货运量就能够得以极大的增长,除了渝新欧铁路,重庆又进一步的推动了航空运输。过去的五年,根据联合国的一个简报,世界100个最大的机场,旅客增长率第一是重庆,第二是迪拜,这是我去年看到的一个简报。这说明什么?我们在07、08年的时候,重庆旅客运输量刚刚突破1000万,现在到了3000万,今年会达到3300多万,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前7位。另外国际的货物运输量,原来是1 4 万吨,现在到了30多万吨,这个增长量使得重庆的机场也有了一个一类口岸机场和保税区。重庆的长江航运,从来是国家内陆的航运枢纽,它也是一类口岸,也有一个保税区。

因此,重庆的开放特征,就形成了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有这个特征的省市,大家如果拿中国地图看,重庆是唯一的。由于有了“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以后,重庆就成了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开放高地一定是口岸高地,而口岸高地当然会有保税区,中国过去25年建保税区都在沿海,但是从重庆开始,内陆有了保税区,我们引领了时代的风潮。

由于这些开放的条件,使得重庆的外资企业大量入驻,这几年重庆引进的外资,已经连续四年每年超过100亿美元,全国超过100亿美元的就是十家,重庆处在全国第八、第九位。对外进出口贸易,我们这五六年每年都增长百分之几十,07、08年,我们只有60多亿美元,去年达到了95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都有所萎缩,但是重庆进出口贸易几年翻四番,涨16倍,现在我们进出口在全国排第九位,内陆地区排在第一位。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说渝新欧开始的开放特征的形成,水陆空大枢纽、大通道,同时大口岸,大的保税区平台,这些都是一个地区开放不开放的特征值,我们这个方面取得了成功。

户藉改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个故事,城乡统筹要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农民工怎么转变为城市居民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不是城市居民生活自我改善,自我拔高的过程,本质上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几年前,重庆差不多有900万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的农民,500多万在重庆主城和区县城打工,300多万在沿海打工,我们就考虑把重庆主城、区县城这500多万农民工,工作三年、五年以上的,自愿留在重庆城里继续工作的,自愿申请城市户口的这些人,给他们城市户籍。

重庆这几年按照中央的要求,转移了270万农民工,加上一些家属,整个转进来的农村人口是400万,成为重庆城市户口。这个转户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城市和农村一体化的待遇,所有的农民工转过来,和城市居民五个一体化,他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小孩读书各种待遇,都和城市居民一个样,同人同权同体系同待遇,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农民工转户到城里以后,他在农村的三块地还能不能保留。有人说农村的三块地是集体产权,必须是集体一员,是这个村里,乡里的,才能分你耕地、林地、宅基地,你户口转出去了,不是集体一员,三块地是不是就没有了?我们觉得这是农民的基本利益问题,既然原来三块地分给他,转户后还可以继续留着,所以我们重庆对农民工转户后在农村的三块地,全部予以无条件保留,这样就保护了农民利益。所以,我们这400万人转户,高高兴兴,风平浪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符合老百姓利益。留在农村的地交给别人耕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城里的农民工一旦变成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至少一年多1万块,促进了城市消费,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人权生态。

有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什么?从2012、2013年开始,这几年,每到一季度,就发现重庆进出口猛涨百分之七八十,我开始都没有搞清,一般一季度地方开两会,二月份春节,三月份有全国两会,真没有太多精力满世界招商,为什么一季度进出口会冒出来?后来发现,沿海地区一年12个月,9个多月上班,两个多月停摆,一到12月份农民工就开始回家,到2月份农民工回去复工,这中间企业就停工,老板、管理层都跟着回家,这是对生产力的摧残,农民工也像候鸟一样两头跑,苦不堪言。而重庆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以后,成了城市工人,基本上就和我一样,也是小年夜放假,年初七上班,不存在两个月停摆的现象,所以老板就把沿海停的订单转到重庆,每年一季度订单上来,增长百分之七八十,三四月份又回去,全年增长百分之三四十。这个现象,属于生产关系改善和促进了生产力,是非常经典的一个经济 5 学案例,我们本意是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结果变成了招商引资,进出口大发展问题。

总的意思,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一是解决了农民利益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三是增加了城市消费,四是还调整了中国这些年沿海形成的“九三学社制”的加工贸易生产方式,9个多月上班,近3个月回家,这样的一种运行方式。所以我觉得很有意义,改革能很好的促进生产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人口红利的保持。

地票制度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个故事,我想特别讲一下重庆的地票制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发明过一个定理,也是因为这个定理得到诺贝尔奖,前不久刚刚去世。这个定理的基本要点就是凡是政府管理的、有总量管制的公共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而市场化的交易一定会使政府的管理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原理的一种应用就是全球的碳汇交易所,我们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实施了地票制度。

我们中国每年城市化、工业化要征用农地,这些年每年要征800万亩,我们原来有20多亿亩,现在是18亿亩耕地到了红线,必须守住。全世界有个经济现象,100年的城市化进程,耕地是越来越多,因为农民进城平均使用100平米,在农村要使用250—300平米,这个意思就是1亿人进城,在农村用了250亿—300亿平方米的建设性用地,到城里只要100亿平方米,就可以多出150亿—200亿平方米,就是1.5-2万平方公里。意思就是城市化过程是农村建设用地大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少量增加,最后使得整个国家建设性用地总量减少,耕地增加,其他所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如此。但中国2亿多、3亿多、4亿农民进城了,为什么耕地却一直在减少?城市刚性扩张当然要用地,每个人用100平方米,4亿农民差不多就是400亿平米,城市就这么扩张了,关键是农民两头占地,农村4亿农民差不多有10万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没有退出,两头占,这是我们出现问题的关键点。怎么让进城农民把农村的建设用地退出来,同时又保护农民的利益,这一直是个难题。

我们按照科斯定理,成立了重庆土地交易所,设计了一个地票,实际上就是土地的用地指标。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有三块,一是宅基地,农民在外边务工十年,已经不回老家,老家的房子即使卖掉,也只能卖两三万,但是把房子拆了,复垦为耕地,地票倒能卖十几二十万。第二就是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形成的乡镇企业,现在废弃了,也可以复垦为耕地,验收以后也可以产生地票。三是农村闲置不用的粮站、学校、公共场所也可以复垦为耕地。我们假定有农民100万人进城,这100万人在农村的2.5亿平方米宅基地退出了,在城里用1亿平米,这样就多了1.5亿平方米建设用地,把它复垦为耕地,耕地就会增加。农民把农村宅基地退出,形成地票,拿到土地交易所交易,城里人买了这个地票,就可以在城郊结合部的地方征地,发展房地产,这个过程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过程,有助于农民致富的过程。按照这个原理,我把这件事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建设部、国土部和发改委等部门都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支持重庆搞这个试点。这些年来,我们每年3万亩,一共搞了15万亩的地票,地票最初每亩交易价9万,后来到20多万,这样15万亩地差不多300亿人民币进了农村,反哺了农民。城市房地产商买了地票去征地,搞他的房地产,农民卖出地票,双方的整个过程都是自觉、自愿,不是政府强制的。

总之,我们把大量的农村闲置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把地票的交易价格扣除复垦的成本,15%归集体,剩下的85%全部归农民。总的来说,我们这个300亿进了农村,相当于农民增加了财产性收入,这就是我们的地票改革。

有了地票以后,我们现在建飞机场、学校、高速公路、医院这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6 用国家的指标,搞房地产就买地票,由市场来支持这件事。这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案例,重庆绝对有把握的说,虽然城市化会带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但通过地票的退出,到2020年,重庆3400万亩耕地一亩都不减少,还能增加100多万亩。

最近我们又把地票的原理应用到了新的领域。我们现在希望大家用新能源车,用光伏电池,或者风力发电,政府的支持政策就是谁买新能源车,搞家用光伏就补贴,但都是启动的时候一次性补贴,后边怎么持续就没有了。现在我们除了启动的时候给一些补贴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持续支持的概念,就是算个账,你买了一辆电动车,一年开5万公里,本来每100公里要用10升汽油,5万公里就用5000升,5吨汽油,如果汽油燃烧,就有碳排放,现在电动车开5万公里,没有排放,算个账就是排放指标,可以拿这个指标到碳交易所卖掉,就鼓励用电动车的人持续用下去。所以,我们觉得科斯定理很有用处,对政府公共管理、指标管理怎样实现市场化,都是很好的应用。

投融资拓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五个故事就是讲重庆怎样通过投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都在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庆政府去年开始研究了这件事,在几十个产品的门类中,我们选了重庆有条件发展,也必须发展的十个行业,这十个行业包括芯片及液晶面板等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墨烯及新材料、轨道交通及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综合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这十个行业去年是600亿产值,我们做了一个规划,到2020年应该可以让它发展到1万亿。这十个行业,每个行业从小到大,要发展到1万亿的话,需要投资6000亿。这十个行业,要么不干,每个项目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属于大资本、高技术、市场又是全球都短缺的。在这个情况下,市场没有问题,如果拉到了掌握技术的企业、团队一起干,技术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大资本,一个项目通常几百亿的投资,靠一般的民营企业干活很难,大型国有企业也不容易,就是世界性的企业,如果光靠自己原始积累拿几百亿搞项目,也很困难,所以我们考虑到资本市场,推进了一个改革。

重庆一年要制造1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但是搞一条8.5代生产线,就需要300多亿,我们有市场,找了京东方,京东方有技术,它有1万多个专利已经被世界认可,但是给他说搞这个项目要330亿,他觉得很困难,尽管是上市公司,也不是轻易可以融资到300亿的。后来我们说钱我们来解决,由京东方增发100亿股股票,我们全部认购。当时股票市场市值2.1块一股,我们六七个重庆企业用210亿认购了100亿股。京东方拿到这210亿以后,再向银行借120亿,共330亿,去年3月开工,今年4月份全面完工,现在重庆多了一个330亿年产值的液晶面板企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重庆电子产业零部件本地化的需求,另外一个好处是,因为我们这么大一笔投资,股市当然有反映,加上中国股市今年情况又比较好,所以去年京东方2.1块一股,现在已经变成近5块一股了,我们这100亿股就赚了250亿。

这个意义上讲,利用资本大市场融资,对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投入,这是个很重要的方式。战略新兴产业,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大格局引入资金,完全靠企业自身积累,是做不起来的。包括小型的风险投资,也是利用了资本市场、三板、四板、创业板的原理在进行,大型战略新兴产业,当然也要靠资本市场。

之后我们又做了一件事,六七个国有企业花了210亿,赚了250亿,你原来的210亿拿回去,赚来的250亿,产权归你们,由市政府建立一个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你们就算LP,250亿放进去,还是你们的所有权,五年以后也许又翻番了,变500亿,大家 7 发财。这是重庆地方出了250亿,但不是财政出的,是几个国有企业,按市政府的要求,投入到这个基金里,另外我们还吸引了16个国内比较重要的投资者,比如说中国人寿,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社保基金会,还有各种金融机构,他们出550亿,加在一起就800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800亿股权投资基金,我们不会自己赤胳膊上阵搞几十个项目,项目总体是有技术的企业来搞,他们也会带来资本。大体上,如果企业带来2块钱,我们基金参股1块,这样的话,我们800亿能够引入1600亿,形成2400亿的资金,这2400亿是资本金,再跟银行贷款3000亿,这就形成了5000多亿的投资,在几年时间里形成滚动投资,我就相信我们今后五年,这个五六千亿投资到位,1万亿产值就会出来。比如重庆页岩气,从去年13亿方今年可以发展到40亿方,页岩气的产值就能达到100亿,我们估计到2020年,重庆页岩气会到250亿方,它的产值有六七百亿,加上辅助的页岩气产业链的产值,会到1000亿,重庆已经成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我讲这一段,就是说,我们谋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性很强,但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比如液晶面板,京东方的产能有100万平方米,它以后再扩张一下,到150万,另外还有富士康、惠科的几个项目,总的重庆液晶面板会到300多万平方米产能,能够平衡重庆需要的四五百万平方米的百分之七八十,也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干,总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留给其他投资者。

我讲这个故事,代表资本市场用好用足它的市场空间,为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服务。

以上讲的五个故事,归根到底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要用改革、开放和创新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改革能够产生改革的红利,而这种改革的红利,会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加快发展。开放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制度,它和地理位置没有直接关系,中国的开放因为从沿海开始,几十年下来大家容易形成固有思维,好象开放就是蓝色文明,忘了中国黄土地文明的开放可是几千年前就发生了,所以开放是种制度。三中全会讲了,今后30年,中国开放最大的潜力在内陆,中国将全方位的、全域化的开放,重庆的开放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创新驱动将是今后发展的根本动力,光靠投资拉动,劳动力投入,已经不是新常态下的基本要点,新常态的基本要点是要把创新驱动推上去,这个创新驱动要两头走,一方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种各样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众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个方面也是要投融资,就是风险投资,这一块要推上去。重庆现在政府出了50多亿,市场出150亿,形成了200亿的16个私募基金,投入各种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一个就要几百亿的大项目,短周期的,大资本的高技术投资,我们自己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来投入,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案例,所以这一块也要和资本市场相结合。

总之,通过这一类的改革、开放、创新,一定会使得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持续稳健发展,到2020年,中国一定会实现比2010年人均GDP翻番的目标,全国如此,重庆也一定如此,我们大家一起来圆这个梦。

第二篇:2010黄奇帆政府工作报告

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重庆在逆境中化危为机、挑战中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同心协力,奋起应对,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加快回升、持续向好。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9%,达到65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1.5%和18.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85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2%。在大幅减税让利情况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仍增长18.1%。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新增部市合作协议16个,累计达到54个。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农村土地交易所运行良好,股份转让中心和农畜产品交易所挂牌营运。净增市场主体1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到60%。

———内陆开放全方位推进。实际利用外资40.4亿美元、内资1468亿元,分别增长47.7%和74.2%。加工贸易取得重大突破,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境外投资迈出较大步伐。

———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移民投资541.8亿元,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复建各类房屋3725万平方米,关闭搬迁淹没工矿企业1397户,“搬得出”目标如期实现。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有序展开。8个重点移民区县发展提速,经济增速快于全市3.1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完成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3天,比上年增加6天。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1.7%。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9元,实际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21元,增长12%。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但重庆前进的步伐依然快速矫健。除进出口外,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特别要报告的是,全市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22项指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标志着重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又跨过了关键一步!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七方面工作:

(一)奋力止滑促增。坚持把扩内需作为应对危机的基本着力点,多措并举拓展需求空间。实施三年1.5万亿元投资计划,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23亿元、市级财政资金31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18亿元。兑现家电、汽摩下乡补贴4.3亿元,落实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房屋交易契税等政策,城乡消费持续活跃,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消费升级升温。新增百亿商圈3个、百亿市场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采取缓征或降低社会保险缴费、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为企业减负让利50.4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帮助企业渡难关,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增贷款额成倍增长。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91家,担保机构资本金达到120亿元,安排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助金1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针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推出10条加工贸易先行先试政策和27项便利化措施,为出口企业退税34亿元,基本保证了出口市场份额和企业“越冬”。这些措施,对增加即期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完成工业投资1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引进惠普3600万台笔记本电脑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一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长安进入全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产销量达到186万辆。重钢200万吨产能宽厚板生产线、庆铃国Ⅲ100P轻型商用车、蓬威石化PTA等项目投产,化医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项目竣工。金融业迅猛发展,增加值增长31.2%,占GDP比重达到6%。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资源加速集聚,担保、租赁、股权投资基金等快速发展,花旗、恒丰、华侨银行在渝设立分行,惠普亚太结算中心落户重庆。发行企业债券105亿元,企业上市直接融资83亿元。会展业发展加快,直接收入增长36%。首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成功创办,旅游大项目、大营销强力推进,总收入增长25%。启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3个,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50余项,专利授权量增长56%。新增高新技术产品500余个,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8%。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和“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成功举办,国家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户重庆,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创新集成能力得到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引进优秀紧缺人才1220名。

(三)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突出土地、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基本建立起区县、乡镇和行政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土地流转率居全国第四位。农村土地交易所通过地票交易,开辟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途径。集体林权确权面积和颁证户数均超过90%,累计流转林地735万亩。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比例超过30%。乡镇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提质发展劳务经济,培训农村劳动力44.4万人,新转移36.7万人。把加快“两翼”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市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两翼”的资金增长21%,市属国有企业筹资50亿元帮助“两翼”16个区县建设工业园区,“一圈”向“两翼”援助资金和实物达到2.6亿元,“两翼”经济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发放直补资金32.8亿元,惠及1952万农民。生产粮食1137万吨、蔬菜1177万吨,出栏生猪2002万头。建成开县鲤鱼塘水库,竣工大中型水利工程8座,整治销号病险水库405座,又有220万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000余条。建成农村沼气池19万口。农村国电网改造率提高到93%。所有自然村实现通电话。建设巴渝新居3.7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4.1万户。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00个。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5万。选派5460名大学毕业生、9549名专业技术人才、9153名驻村干部下乡助农。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上报国家审批,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期即将封关运行,北部新区、永川等5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加快建设。直达国际专用高速通信通道开通。区域通关合作扩大到沿海各口岸,新开成渝、渝穗、渝沪“五定”班列(轮)和4条国际航线。重庆关区进出口货运量突破600万吨,区域通关货运量占比达到65%。实施十大经贸活动,工业、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增世界500强12家。整合外经贸资源,组建了资本金30亿元的市对外经贸集团。推动企业“走出去”,重钢、机电、粮食、博赛等集团投资境外,在引进技术、收购矿山、建立基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川渝陕、渝沪、渝粤等合作进一步加强。完成援建四川崇州实物量8.7亿元。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的重庆,正以更大气魄和力度广聚国内外资源。

(五)全面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把“五个重庆”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平台,塑造内惠民生、外树形象的城市品牌。投入2050亿元,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拆迁改造主城区危旧房447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7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8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69万平方米,直接惠及10万个家庭。综合整治主城居住小区1287万平方米,拆迁改造城中村269万平方米。绕城、沪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渝湘高速武隆至黔江段等建成,新增通车里程412公里。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投用,襄渝二线全线贯通,渝怀二线开工建设。朝天门大桥等一批城市交通项目建成投用,轨道交通建设进展顺利。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喜获“詹天佑奖”。结合燃油税改革,率先在西部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成功实现主城内环站口外移目标。城市、农村、长江两岸等六大森林工程同步推进,植树造林578万亩,建成城市绿地5496万平方米,市民造林绿化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城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深入实施,完成主城区企业环保搬迁25户,淘汰小煤矿300万吨、小水泥145万吨。惠及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完成734个基层医疗设施项目改扩建,提前两年全面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甲型H1N1流感防控科学有序。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改造投用,新建登山步道58条、中小学塑胶运动场329片,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康校园杯”学生运动会。重庆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和首届智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成效明显,重特大事故控制到2起。社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六)推动文化发展提速提质。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文化强市和长江上游地区文化中心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投入增长18.7%。“唱读讲传”活动蓬勃开展,广大市民激情参与,极大地增强了先进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提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重庆大剧院、科技馆、南山植物园温室馆竣工投用,新建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5个、标准农家书屋135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力推进。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合唱节、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赛、第二届重庆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川剧《金子》、话剧《三峡人家》、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图书《熊猫史诗》获国家大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重庆,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演艺产业快速发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财政民生支出682亿元,创历史之最。为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补贴6.7亿元,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高校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0%、97%,受金融危机影响回流的367万农民工基本实现再转移就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原征地农转非和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全部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区县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区县全覆盖。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优待抚恤水平,保障了210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西部率先建立城乡一体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360万人。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全部免除。31.7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足额兑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8%。职业教育优势更加凸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高校教学科研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成果奖53项。强化涉农、教育、医疗等关系民生的价格管理,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扎实开展大走访攻坚行动,组织20万名干部深入基层排查化解信访积案,走访群众89万人次,投入资金48.8亿元,解决各类问题8.5万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按照中央部署,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真心拥护。累计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339人,一批黑恶团伙已受到法律惩处,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被铲除。城乡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八类暴力刑事案件占比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过去一年,我们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制定实施推动转型发展相关制度,建立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初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利益导向。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和废止了一批行政规章。市和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取消和变更行政审批项目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64项,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运行。加大扩内需项目的督查和专项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进一步强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和失职渎职行为,惩处了腐败分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更加团结。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统计、民防、消防、档案、修志、文史、参事、保密、气象、地勘、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09年极不平凡,在十分困难情况下,我们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成就,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全市人民逆势而进、斩关夺隘的豪迈气概,从容应对、化危为机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重庆大发展、大跨越!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向所有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重庆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社会投资尚未有效激活,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外需动力亟待增强。国际金融危机使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还需付出很大努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亟待突破,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任务艰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部分区县政府性债务过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隐患仍然较多,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还需加大力度,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公仆意识不强,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不够理想,个别领域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当前的重庆,直辖以来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在不断释放,“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启动又将增添新的动力,我们有条件、有底气发展得更好更快。同时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国际市场需求仍然疲弱,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外需萎缩情况下更加凸显,伴随沿海地区加快转型,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审时度势,敢于克难攻坚,更加积极地抢抓机遇,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推动重庆发展上水平、增后劲、可持续。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要求,提速推进、攻坚突破、全面发力,突出抓好“五个重庆”、统筹城乡、内陆开放、深化改革、振兴区县、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利用内资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全社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0.5%和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在改革创新中促转变,在改善民生中促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要认真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逐步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国发3号文件和部市合作协议,对接国家投资和信贷计划,争取更大支持。继续执行我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提振措施,再推出支持区县城市建设、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增加城乡居民社保补助等新举措,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政府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逐步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制度性障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依托中心城市优势打造西部消费之都,加快建设会展、购物和美食之都,培育和建成一批百亿商圈、百亿市场、百亿商贸企业,启动建设西部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建设重庆国际美食乐园,增强重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合理布局并积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建设,新增商业设施10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扩建,活跃城乡市场。加大家电、汽摩下乡等政策落实力度,鼓励发展消费信贷,争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稳定扩大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发展物业、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开发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新型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坚持扩大投资需求与优化投资结构并重,巩固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及其他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投资格局。研究制定民间资本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扶持等具体办法,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五个重庆”建设等民生工程和“三农”、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程监管,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严把新上项目审核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缓解电力、天然气供需矛盾,努力保障经济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开展银企对接,促进贷款稳定增长。坚持有保有压,优先保障“五个重庆”建设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严禁违法占地、粗放用地。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择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好大项目、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推动工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重化工三大板块,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西部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全力推进惠普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笔记本电脑项目,加快长安鱼嘴基地、汽车综合试验场、长征重工铁路机车等项目建设,培育风电、特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重钢6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和西南铝大飞机配套材料基地,开工MDI一体化等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园区,规划启动江南工业走廊。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主动迎战新科技新产业革命,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风电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金融保险业,打造解放碑、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建设主城区“三基地四港区”和万州、涪陵等物流枢纽,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和电子商务。组建会展企业联盟,整合培育知名展会品牌,促进会展业快速发展。培育重庆工业服务港和五里店工业设计科技园。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动漫产业、大足影视剧制作等基地,搬迁做大书刊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会计、法律、评估、设计等中介服务业。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力实施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规划建设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着力打造白帝城、小三峡、天坑地缝、钓鱼城等景区,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完善以交通、酒店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培育游艇经济、生态健身、森林旅游等新兴旅游热点,丰富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办好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标准、品牌与产业同步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7%。支持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质检中心建设。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新能源汽车、LED灯具等新产品应用示范。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专利授权量增长25%以上,商标拥有量增长15%以上。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创建联盟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落实财政投入、科技创业投资和担保政策,科技风险投资规模达到60亿元。办好高交会暨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坚持人才强市战略,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才交流合作,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让重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大展身手的乐土。

强化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推动经济加快转入绿色发展轨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用能结构。实施100项重点节能项目,全面开展企业能耗审计。推广节能共性技术,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标准。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主城区第五批企业环保搬迁,完成主城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淘汰一批小水泥、小煤矿、小火电、小钢厂。抓好长寿化工园、白涛工业园、重钢集团等循环经济试点。完善排污权交易和绿色信贷办法,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碳排放统计评估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三)提速建设“五个重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着力突破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瓶颈,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把推进旧城改造与提升城市功能、维护自然人文景观与延续历史文脉有机统一起来,规划建设一批传世建筑精品,高品位打造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彰显重庆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原则,全面完成主城区危旧房三年拆迁改造任务,全面启动城中村片区改造,加快居住小区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合理控制城市建筑高度和密度,有效增加开敞空间,新建一批广场、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扩大数字化城市覆盖面,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着力提升畅通水平。建成“二环八射”国家高速公路网,推进“一环两射一联”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渝黔铁路新线、渝万城际铁路、成渝城际铁路等项目,完成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和黔江机场建设。推进寸滩三期、涪陵龙头山等港口建设,实施嘉陵江、乌江等重要航道治理和船舶标准化改造。提速建设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及二、三、六号线延伸段。加快建设双碑等五座大桥、慈母山等两座隧道、两路等五座换乘枢纽和一批公共停车场,开工解放碑地下环道,渠化道路交叉口,消除一批堵点。坚持建管并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着力优化公交线网、运力结构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营运秩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强化道路交通管理,从严控制占道施工和占道停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着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坚持生态与产业兼顾、建设与管护同步,全面展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植树造林500万亩,集中打造百个万亩示范片。提升高速公路绿化层次,切实抓好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示范段绿化,加快建设区县城周森林屏障和森林公园。加强湿地保护。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主城“四山”生态恢复和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带建设,建成城市生态林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400万平方米。

着力提升城乡安全保障能力。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深化干部大走访活动,实行重大事项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努力化解疑难信访积案,构建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切实做好违法人员教育改造和帮教安置工作。整治公共复杂场所、城乡结合部等治安乱点,加快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严防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活动,做到交通、煤矿、建筑、水利、危化、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隐患即排即治。加强城乡消防基础建设,进一步整治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安装公路防护栏1000公里。全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行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相结合,严防人员伤亡。做好气象灾害预防和公共气象服务。加快政府应急平台、搜救基地、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队伍建设,增强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着力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编制实施三甲医院发展规划,改扩建一批区县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试点。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规范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心理咨询业,促进市民心理健康。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促进优生优育。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任务。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全民体质。建成一批社区体育设施、学校塑胶运动场和城镇登山步道,为1100个行政村修建篮球场、配置乒乓台。发展竞技体育,做强重点项目,办好业余体校,培育后备人才。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和各类特色赛事。

(四)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科学实施城乡总体规划,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主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3%。

今年,主城拓展全面进入外环时代。按照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加快建设北部新区,提速开发西部新城、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外环有序扩展,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功能组团。调整优化内环功能布局,完善中央商务区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高端化。内环与外环之间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大型物流基地,促进产业向辐射型、带动型转变。加快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主城综合服务功能。超前规划建设一批连接各组团和卫星城的轨道交通、快速通道、绿色廊道,增强主城对外辐射带动力。主城各区要严格遵循组团功能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聚合发展,避免同质化。

支持万州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提速发展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其他区县城。加大对远郊区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对远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继续全额返还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支持新上一批促进结构优化、带动本地就业、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小城镇。整合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把国家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培育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商品集散的县域次中心。推进乡村规划,改造自然村落,实施巴渝新居工程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引导农村居民就近有序转移和集中居住。

把合理的资源环境容量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前提,促进城乡生态文明。以城中村改造和提高园区投资强度为重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展低碳建筑,建设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示范城市。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入开展梁滩河等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交通噪声污染整治。

(五)全面加强“三农”和库区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基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建设10个粮食产能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打造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20个生猪重点基地县,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扩大蔬菜基地和标准化果园规模,扶持发展生态渔业、草食牲畜,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办好第二届中国柑橘文化节。放活林权经营,大力发展山地绿色食品、林下经济、木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药材、森林旅游,促进兴林致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贸易城,启动建设江津双福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现代服务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坚持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两手抓,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新建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开工金佛山大型水库,建成一批水利工程,加强渠系整治,新增旱涝保收、节水灌溉面积各20万亩。百强镇防洪基本达标。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繁荣新库区。认真编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努力争取特惠政策,为库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突出移民安稳致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三大重点任务,争取国家预安排资金,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后续建设项目,实现移民迁建与后续工作的有效对接。加快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深化对口支援工作,争取中央企业结对帮扶库区区县。开展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主题年活动,新增城乡移民就业4万人。做好淹没农转非移民养老保险工作,提高三峡库区社会保障水平。强化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开展消落区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库区及其支流水污染防治项目。搞好避让搬迁和城集镇安全防护,启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金汤工程”。认真解决移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完善库区维稳机制,保持库区社会稳定。

加快“两翼”发展。加大市属国有企业支持“两翼”特色工业园区力度,启动第二轮50亿元担保融通计划。完善“圈翼”互动机制,增强“圈翼”对口帮扶实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和巫溪、城口等困难区县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尽快打通对外联系通道,支持发展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林权改革和山林经营,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让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林农广泛受益。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将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的人口纳入扶贫开发范围。开展整村脱贫推进年活动,启动250个村整村脱贫,完成扶贫移民3万人。进一步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六)拓展内陆开放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西部一流的开放环境,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搭建对外开放服务平台,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走出一条内陆开放的新路子。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推动引资来源从以港资为主转向港澳台、欧美日韩等全面招商,引资领域从以工业为主转向工业、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齐头并进,引资方式从以引进增量为主转向引进增量和盘活存量并举,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实施东西联动,争取设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成批引进内需型加工制造企业。健全招商引资后续工作机制,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对区县招商引资的统筹协调和指导,避免恶性竞争。

多管齐下抓好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一般贸易。加强口岸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完善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增强对大项目、大企业的吸引力,促进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坚持离岸与在岸并重,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软件开发等服务外包,巩固和提升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的地位,带动服务贸易全面发展。完善外贸扶持政策,培育十大出口基地,稳定优势产品出口,扩大海外市场份额。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

两江新区要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完善规划方案和功能布局,努力打造功能完备、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西永微电园笔记本电脑基地要加快启动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和标准厂房建设,开辟至江北国际机场的海关监管专用通道,配套完善市政和商业文化设施,抓好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促进惠普及其关联项目尽快见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要启动二期工程,争取设立整车进口口岸,入驻企业和项目达到100个。依托保税港区构建面向西部、江海联运的物流网络,尽快发挥保税物流功能。争取万州、长寿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完善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配套功能,实现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收购境外优质资产、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依托市对外经贸集团,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规模和水平。

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加强同周边省区、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的联系,促进基础设施互动、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协作联合。推进“西三角”战略协作,落实成渝经济区规划,配合编制实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共同争取国家布局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关联项目。办好第七次中欧圆桌会。组团参加上海世博会、悉尼春节庆典等活动,展示重庆新形象。扩大海外交流平台,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国际友好城市以及华侨华人的经济文化互动。深化渝台综合性经济合作试点,把重庆建设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第三大重点区域和最大的台资信息产业集聚区。

(七)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好用活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努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增活力、聚财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速打造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以金融服务综合化、融资形式多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为重点,加大金融企业改革力度,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和向外拓展,探索建立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加快建设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引导保险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联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运行机制,提升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要素集聚辐射能力。筹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药品交易所,设立钢材期货交割仓库。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扩大地票交易量,建立以土地交易所为依托的农村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市域基础测绘,推进宅基地确权,探索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办法,盘活国有林业资源,稳妥推进农户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资产化。加快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林权等生产要素抵押、质押和涉农保险试点。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向农村倾斜力度,推动基础设施、服务网点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租购等政策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制定财税、投资、土地等扶持政策,鼓励和规范城市资源下乡扶农助农。培育一批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集中示范点,带动改革试验整体突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推进重组整合,缩减管理链条。支持长安、重钢等发展成为千亿级企业。推动水务、商社、能源等集团整体上市。完善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属国有企业集团要发挥好在经济调节和城乡统筹中的杠杆作用,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消除政策歧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租赁、担保、信托、小额贷款等新型金融机构,继续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力争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0亿元。出台资本金扶持、财税支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低保家庭实施廉租房全覆盖。加大城市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民工公寓建设力度,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启动实施三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计划,以土地划拨方式进行建设,较大规模地增加公共租赁房,以相对优惠的租金,为低收入购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实行差异化信贷、税收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遏制高档住房价格非理性上涨。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囤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完善市和区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坚持把市级开支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控制在25%以内。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控制,降低债务风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和补助。稳步实施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八)切实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建设创业培训和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进高校小额担保贷款试点,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优秀人才向企业流动,确保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5%。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妥善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国有企业部分“双解”困难人员养老保险问题,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和城乡低保水平。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范围。加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老年服务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编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到6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超过90%,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实验。启动职业教育第二期基础能力建设,办好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培养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产业后备军。推进大学城“五个一体化”建设。支持高校内涵发展,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精品课程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和继续教育,注重家庭教育。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推动师资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建设平安、健康、绿色、数字、人文校园,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和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办好首届西部交响乐周、第二届西部动漫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川剧艺术节,积极筹备2011年亚洲艺术节和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工国际马戏城、巾帼园、群众艺术馆、档案馆,加快建设国泰艺术中心、重庆自然博物馆、三峡移民纪念馆和“十大书城”,启动重庆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工业博物馆建设,完成特园陈列馆扩建工程。加速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自然村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新建标准农家书屋2000个。认真做好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下乡,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抢救维护一批革命遗址、抗战遗址。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文化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重视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让巴渝大地处处洋溢文明新风。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强化人口居住地管理。推行和完善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建成30个城市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和240个社区服务站。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促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对台、侨务、外事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融洽军民鱼水情。

各位代表!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在扎实做好以上改善民生重大工作的同时,今年拟新增投入75亿元,突出办好民生十件实事:(1)建成廉租房2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500万平方米,新建3万户巴渝新居,改造3万户农村危旧房。(2)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国有企业“双解”人员和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补助范围扩大到全市。(3)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区县60周岁以上人员应保尽保,新建改建区县社会福利中心5个、乡镇敬老院94所、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新增城乡养老服务床位1.2万张。(4)实行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普查,城乡孕产妇和新生儿保险补助范围实现全覆盖。(5)继续实行儿童免疫免费接种。将城乡孤残儿童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6)新建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120个,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3000户,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6000例。(7)扩大贫困弱势群体法律援助范围,确保应援尽援。(8)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60%,新建寄宿制学校4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414片。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及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学费。(9)全面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提高社区(村)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和村干部误工补助标准。(10)新建改造100个集镇自来水厂。解决2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农村便道1万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5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35处。建成农贸市场100个、标准化菜市场50个。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贯彻“314”总体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制度建设为根本,作风建设作保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

第一,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转变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提高行政效能,为投资人、创业者当好服务员,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推行阳光政务,扩大政务公开。整合公共资源,保证市级财力支出的一半用于民生,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好地方性法规实施配套工作,试行政府规章执行情况后评估。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民生事项必须坚持专家论证、社会公示或公开听证制度。健全权责一致的执行机制,严格实行科学发展考评,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复议,推行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制度。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创造条件让人民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

第三,深入推进政风建设。坚持亲民爱民为民,扎实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建市,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零增长。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机关用房、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差旅费报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刹享乐主义、铺张浪费之风。

第四,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牢记廉洁自律的警戒线、党纪国法的高压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漏洞。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严肃查办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等案件,对腐败分子决不放过、决不姑息。

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崇尚学习,创新实践,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牢记使命,勤政为民,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十二五”是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绘就重庆“加快”“率先”的宏伟蓝图。

各位代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危机面前,我们沉着应对,逆势而进;复苏路上,我们更应跃马扬鞭,奋勇争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早日实现“314”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金融市长”黄奇帆

“金融市长”黄奇帆

智谷趋势

2015-08-04 10:06 7月31日,题为《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的文章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黄奇帆说的金融本质三句话是: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

实际上,黄奇帆的这三句话是在今年2月11日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说的。5个月前的语录,为何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转载?

原因很简单,素有“金融市长”、“学者市长”之称的黄奇帆,在当下股市持续震荡的当口,有关股市的观点契合广大股民的关切。

重庆“CEO”和重庆GDP 31个省区市已经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GDP。重庆以11%的GDP增速领跑,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不仅远高于7%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自己10%的预定目标。2005年,重庆的GDP增速还排在全国的第22名。2006年,排名前提了3位,排在第19名。可从2007年开始直到今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排名,再未出过前五名。2010年黄奇帆正式担任重庆市市长以来,重庆拿了三个第二名(2010年至2012年)、1个第四名(2013年),2个第一名(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

分析人士认为,重庆经济高速发展,与黄奇帆个人也有关系,黄奇帆“开创了重庆模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曾经说过,上海给重庆的一大贡献是送来了一个资本市长黄奇帆。

今年是黄奇帆来到重庆的第14个年头。2001年他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重庆市副市长,上任伊始就组建重庆的国资经营平台,盘活重庆的存量资产。5年前出任重庆市长之后,开始筹划外汇结算离岸中心。这期间,还有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及重整、成立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和上市公司重组办等一系列组合拳。

今年以来,黄奇帆密集会见了华硕集团全球总裁、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总裁、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英国怡和集团主席等各类商业精英。去年、前年以及大前年,他也是这样过的,目的都是为重庆“引凤”。“股评家”市长

除了《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近期被广泛传播的还有去年1月14日,黄奇帆在重庆市经贸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股市看法。

在这次会上,黄奇帆谈到了股市改革的顺序问题,认为应当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然后再推多渠道股权融资让巨量现金进入股市,提振股市信心;接下来再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他强调,“一般类的改革,一定要'接地气',懂行情,经济学的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如果你知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改革需求顺序出牌这个道理,遵循工作秩序。那就是一副好牌,次序打乱了,你就会输。”

黄奇帆上述“出牌的顺序打乱了,你就会输”观点,去年一月一度成为各大网站头条。近期,股市持续震荡,这一观点再度受关注。

不同于绝大多数地方官员,黄奇帆经常公开评论金融行业及管理层的做法。

他强调,“让一大批企业,不管大企业、小企业(上市),大企业到A股去上市,中小微企业到转板、三板去上市,”然后改变融资市场的力量对比,倒逼利息下降。

几乎每一次,黄奇帆的“股评”和有关经济方面的言论,都会受到关注。有人戏称他是“黄大嘴”。系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成员

黄奇帆的金融功底和经济驾驭能力,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黄奇帆成为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成员之一。三中全会后,官方成立了中央宣讲团,28名成员中也有黄奇帆。

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和中央宣讲团,成员多数都是专家学者、国家部委负责人。来自地方的官员只有两人,黄奇帆和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秀模等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黄奇帆能够进入《决定》起草组和中央宣讲团,一个原因在于其自身具有的知识和素养。

最近几年,坊间一直有黄奇帆进京担任金融领域高官的传闻,但始终没有官方层面的实际行动来印证这个传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多次采访过黄奇帆,他评价说,黄奇帆“脑袋瓜子特别灵,无论什么数字,只消看过一遍,立即记住,仿佛存入电脑,甭管啥时需要,键盘一敲,嗒嗒嗒嗒,逐一呈现”。

接下来我们看看黄奇帆的这篇原文,或许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重庆市长|黄奇帆

说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

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具体来讲,第一个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首先是信用。

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

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

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信用。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暂时遇到困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说什么呢?

如果直接了解企业这些相关数据当然最好,如果用大数据,网络的方法间接地、确切地了解企业的这些数据,也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担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数据就是赌博。

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样,有许多许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么衍生工具,总是能看到信用几个基本特征的痕迹,如果全部抛弃了,还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第二个就是杠杆。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

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

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

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么简单。

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三个本质,金融的要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搞起。”

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金融和各个行业的关系,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是个中心。二是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以后也要这么搞,当时金融是管制的,贸易项下也不能自由兑换,老人家已经想到以后贸易项下自由兑换,今后要这么干。三是,当时人们认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谈。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

对此,王岐山同志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

第二,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推动金融发展,最重要的该抓什么?

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抓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会”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齐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间接金融中的商业银行贷款融通的体系,“第二管”就是要发展直接金融中资本市场的融资体系,“第三管”就是发展小贷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体系。这三个体系如果完全靠布朗运动,自我发展,没有地方调控,就会没有方向。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非银行金融体系,只有银行,金融体系90%以上靠银行贷款,这个经济不会活跃,也不会快速发展,也不会分类调控产生结构的改进,大家都一刀切。现在国家一年15万亿的社会新增融资,银行占10万亿左右,如果那5万亿不存在,就靠这10万亿,支撑不了当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以,要依靠银行,但不能一棵树吊死。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行三会”在2006、2007年全面启动的,而且放权给地方政府干,“一行三会”给予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按照“一行三会”的政策框架审批这些机构。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人数量、融资总量,都有惊人的增长。虽然它的融资利息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一倍,但它还是受国家管制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非银行机构。我们把它叫普惠银行,有点褒义和鼓励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银行,是银行的一个对比,也没有贬义。

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好处就是,凡是它发达的地方,社会民间的高利贷、乱集资就会大大减少,大体上减少一大半,因为既然有充分的15%、18%的中利贷可以借,我为什么要借30%、40%、50%的高利贷呢?重庆的典当行、高利贷公司,在十年前可以说非常多,近几年我们批了两三百个小贷公司,形成了几百亿、上千亿信贷余额,他们大大压缩了高利贷、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现在重庆的高利贷、地下钱庄,我不能说没有,但是大大减少了,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它也有缺点的一面,利息总而言之比银行高,这个比例如果过高,对整个融资系统也是不健康的。

怎么解决这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推进直接金融系统,也就是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最近几年,在“一行三会”的支持下,重庆融资结构的比例有了明显变化。十年前我们90%以上的新增融资是银行,后来非银行系统5%、10%、20%、30%,逐渐逐渐地提高,当提高到40%多以后,又变得不合理了。改变这种局面,不能把银行的贷款占比又去提得很高。一方面是受制于银行额度制约,另一方面政府真正有作为的是抓直接融资。去年,我们在这方面又取得新成效,去年5600多亿新增融资,银行贷款占45%左右,直接融资系统提高到24%左右,然后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差不多占30%。

资本市场融资其实有五六个渠道,很宽的。第一个是IPO上市,不管深圳、上海A股市场,还是香港、美国上市。由于我国上市是管制审批,上市的很有限,最近我们几个大机构都是跑到香港上市,因为香港属于注册制,上市快。第二块就是发债券,企业债券,由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审批,最后在A股市场上市,因为是审批制,规模也放不开。我们最支持的就是让重庆有信用的企业到人民银行的银行间市场去发行企业债,去年有120个重庆的工商企业发了900亿银行间的市场债券。所以,哪个市场对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有效,我们就走哪个市场。发银行间中票或者资本市场的债券又是一种,定向增发也是一种直接金融行为,让私募基金作为投资股东投进来也是一种股权融资。

去年,我们有一件事做得很成功,就是京东方定向增发。京东方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液晶面板类公司之一,在世界生产能力排名第五,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中国一年要进口液晶面板1800亿美元,看准这个方向,就要有勇气投资,效益一定会好的,所以我们请他来投资。京东方想投资,愿意占据这个市场,也有这个技术,但是缺钱,拿不出330亿。我们当然不能说你拿不出,我帮你拿,但可以买你的股票,你定向增发100亿股,按市场价2.1块一股卖给我,你得到210亿,再向银行融资120亿,就有330亿,投在重庆,一年多时间把这个厂造好,今年三四月份就能投产,投产以后一年可以形成五六百亿的产值。

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融资项目,解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投资资金来源,真正起到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的作用。这单业务是西南证券做的,是一个好项目。本来我们起初是想把这个融资需求交给重庆的民营企业,他们如果有钱没有地方用,投到这个项目,肯定比放100亿小贷好,不容易坏账,但后来民营企业没有实质跟进。倒是重庆的一些国有企业,还有上海、北京的一些外地企业很睿智,都争着来投资。

所以一个月210亿的股权融资,120亿的银行融资到位。现在,京东方的股价是3块多一股,每股赚1块钱,210亿投资现在价值300多亿。我讲这段话的意思,直接融资里边有许多工具、很多方式,在座的银行、企业,都该深度了解,了解以后,把这一块努力拓宽,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活了。我为什么这么讲?大家要明白,直接融资系统会带来整体的融资成本下降。所有的债券、中票,它的利息低于银行利率1个百分点左右,是低利贷系统。1000亿、2000亿的融资量,利息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整个重庆的金融系统的利率往下降,重庆企业的融资成本就降低了,这是政府该作为的地方。宏观上金融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实际上要把金融系统的融资结构“三管齐下”,三个比例要适当。你也不能说把影子银行都废掉,你也不能说银行占比越小越好。

当我们一些信用比较好的企业通过直接金融系统融资了2000亿的时候,肯定就会向银行少借2000亿,银行这些钱借给谁?政府引导他们更多借给“三农”、小微、高新技术、结构调整等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多了这笔钱以后,信托、租赁、小贷公司的钱自然就会少用。总之,金融系统市场细分,各有定位,但这个比例十分重要。这种比例来源是国家“一行三会”的金融货币政策,我们是把国家政策和重庆实际结合起来,力争做得更好。

当下,金融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服务。具体到重庆,首先要考虑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城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支点和节点城市,也是国家超大城市之一。讲节点支点,就是长江经济带,我们是上游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是中国方面的一个起点,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起点重庆、终点德国杜伊斯堡,是当下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通道,这两年的货物价值量占到全国经过新疆阿拉山口到欧洲货运量的80%。

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还是间接金融系统还是非银行金融系统,都该围绕这些战略去落实工作。这里边有许多大项目,比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十大基础设施,包括高铁项目、货运铁路项目、隧道桥梁项目,以及地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通信工程、能源工程等,有1万多亿投资。另外和大都市发展有关的城市开发,也会有几千亿,都是和国家战略有关系,金融当然应该支持。第二,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有时候改革的过程也是需要投资的。比如我们把基础设施投资变成PPP投资,以前是政府跟你们借钱,你们很容易就可以借;现在企业如果用PPP方式来干这个活,政府不负担信用风险,但是有资源配置给企业,这个企业要跟你们融资,你们是不是能够采用各种办法,或者股权融资的方式,或者银行贷款的方式,或者各种租赁资金融通的方式,跟这些项目合作?这一块其实就是改革,需要金融提供服务。改革包括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和融资有关,而且往往都是资本效益提升的,金融参与其中也是有很大效益的。去年我们搞了1300亿PPP,国有资本按五种路径的混合所有制搞了1000亿,本来这2000多亿是需要重庆政府自己用资源或土地抵押了去融资,然后来搞这些项目;现在我们卸掉了包袱,吸引民营、国有、外地、外国的企业进来了,他们当然也需要融资,金融系统这时候支持他,给他融资,也就是支持了重庆政府的改革,这是一个互动的。

去年因为我们搞了这些改革,重庆政府的债务从6000多亿降到5000多亿,降了1000亿,但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18%,没有出现说要减债了、该搞的项目不搞了。改革会有资本红利,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会使得各种所有制结构更加协调。这个时候,中间起融通作用的当然是在座的,各得其所。

开放的过程也会花钱,我们每年引100亿美元外资,这是注册资本金,会贷出1千多亿贷款,最终外资一年在重庆的投资量是2000亿,占1万多亿固定资产投资的近20%,比例是不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座的企业为外资企业服务,就是服务于开放。

重庆的开放有几个特征:一是利用外资多,连续几年每年1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到位数,在中西部排在前列,全国排在第七位。二是进出口量大,去年955亿美元进出口,出口排全国第八、进口排第十,这个进出口贸易当然有短期流动资金、长期流动资金以及出口信贷等在里边起到周转作用。三是实现了大交通枢纽、大口岸、大保税进出的平台。去年机场吞吐量达到2970万人次,在国家主要机场增长率排名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过了百万标箱。总之,凡这些开放特征方面需要资金,各方面应该特别倾斜一些,就是支持改革开放。

第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工商企业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发展。

去年国务院专门发了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国务院督查组还专门来重庆进行了督查。总体看,督查组认为重庆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得比较到位。第四,要为调结构服务。

“6+1”支柱产业要升级换代。电子信息产业几年时间做到了2亿台件的终端产品,生产量已经是全国之最。汽车去年生产了262万辆,也实现了全国排名第一。这些支柱产业升级换代的资金融通当然应该支持。重庆的支柱产业发展,我们是按照三种集群的理念来推进:第一种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关联企业,整机厂、零部件厂、原材料厂一体化形成集群;第二种是同类型产品、同类型企业扎堆运作;第三种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集群互动。这三种集群背后体现的支柱产业,融通要给予支持。

第五,凡是有利于重庆产业创新的,不管是工业创新,还是服务业创新,应多予以支持。

我们现在讲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纳米新材料这五大类和现代信息活动有关,还有五大类包括页岩气、综合化工材料、新能源汽车、环保产业、生物医药。这十个方面去年是600多亿产值,今年预计1500亿,可以翻番的,我们希望五六年以后到1万亿。这不叫浪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液晶面板,去年京东方330亿投下去,今年半年多时间可以做200亿产值,明年就是四五百亿。服务业领域,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类型的企业,或者是平行贸易、保税商品展示销售,实际上是欧洲等国外商品重庆卖,打破原来的商业进货渠道,通过保税区实行平行贸易,使得价格比国内的专卖店便宜,这是个创新,里边有许多企业是新冒出来的,也需要融资。

第四篇:黄奇帆金融讲话

编者按:近年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发展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除了屡禁不绝的非法集资,小贷、担保等非银行机构频频发生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屡屡爆出“失联”、“跑路”事件。对此,人们似乎越来越质疑金融业的发展了。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金融风险究竟有哪些?重庆怎样建设金融中心?在2月11日举行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市长黄奇帆为金融机构及区县负责人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金融学ABC课,提醒他们只有牢记金融原教旨,才能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方向,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以下为讲话实录稿。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 黄奇帆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重庆经济有六七个主要指标都处在全国前列。比如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利润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商业零售增长率;还包括一些专业领域的指标,比如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长率,汽车生产量的增长率,笔记本电脑的增长率,等等。这些重要指标,支撑了重庆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向好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追求效益、追求质量、调优结构的要求。

取得这样的成绩,金融战线功不可没,实属难能可贵,值得倍加珍惜。去年,重庆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新增了5600多亿的社会融资,占到全国15万亿新增融资额的1/30。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0、人口也占全国1/40的重庆,金融资金的供应能力达到1/30,对重庆经济强劲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与此同时,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大体上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管是银行业、信托业、小贷担保业、网络金融业,各种门类的金融机构,重庆都是全国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这说明重庆金融是健康的,良性的。

今天,我从三个角度谈一些看法:一是关于金融的定位。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国家的战略方针服务。二是关于金融防风险。金融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金融服务的对象,也就是产业发展要防风险,金融自身也要防风险,还要防范非金融的各种社会活动冲击金融业的风险。三是重庆未来几年金融行业的发展目标,要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内陆的国际化金融中心。

一、关于金融的定位

首先,说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

具体来讲,第一个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在座的都是金融业专家、领导,都明白这个金融的定位。我们有十几个金融品种,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系统,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首先是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信用。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暂时遇到困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说什么呢?如果直接了解企业这些相关数据当然最好,如果用大数据,网络的方法间接地、确切地了解企业的这些数据,也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担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数据就是赌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样,有许多许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么衍生工具,总是能看到信用几个基本特征的痕迹,如果全部抛弃了,还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次贷产品本来是房地产商卖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约,房价就会涨,涨了大家都赚钱。一旦这样的房子坏账,没有抵押物,全是银行背账,银行风险就大了,但银行不是想办法把次贷变成正常贷款,从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这个次贷卖到股票市场,变成了CDS债券,这个CDS债券杠杆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亿美元购买了1600亿美元的CDS。如果这个债券涨10%,他就赚400%,40亿美元变成160亿美元,如果跌10%,就立马崩盘了。总之,考核数据分析或者品种转换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没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伪金融,在重庆决不让它发展,这是常识。

第二个就是杠杆。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么简单。

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三个本质,金融的要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搞起。”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金融和各个行业的关系,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是个中心。二是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以后也要这么搞,当时金融是管制的,贸易项下也不能自由兑换,老人家已经想到以后贸易项下自由兑换,今后要这么干。三是,当时人们认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谈。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对此,王岐山同志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

第二,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推动金融发展,最重要的该抓什么?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抓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会”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齐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间接金融中的商业银行贷款融通的体系,“第二管”就是要发展直接金融中资本市场的融资体系,“第三管”就是发展小贷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体系。

这三个体系如果完全靠布朗运动,自我发展,没有地方调控,就会没有方向。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非银行金融体系,只有银行,金融体系90%以上靠银行贷款,这个经济不会活跃,也不会快速发展,也不会分类调控产生结构的改进,大家都一刀切。现在国家一年15万亿的社会新增融资,银行占10万亿左右,如果那5万亿不存在,就靠这10万亿,支撑不了当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以,要依靠银行,但不能一棵树吊死。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行三会”在2006、2007年全面启动的,而且放权给地方政府干,“一行三会”给予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按照“一行三会”的政策框架审批这些机构。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人数量、融资总量,都有惊人的增长。虽然它的融资利息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一倍,但它还是受国家管制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非银行机构。我们把它叫普惠银行,有点褒义和鼓励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银行,是银行的一个对比,也没有贬义。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好处就是,凡是它发达的地方,社会民间的高利贷、乱集资就会大大减少,大体上减少一大半,因为既然有充分的15%、18%的中利贷可以借,我为什么要借30%、40%、50%的高利贷呢?重庆的典当行、高利贷公司,在十年前可以说非常多,近几年我们批了两三百个小贷公司,形成了几百亿、上千亿信贷余额,他们大大压缩了高利贷、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现在重庆的高利贷、地下钱庄,我不能说没有,但是大大减少了,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它也有缺点的一面,利息总而言之比银行高,这个比例如果过高,对整个融资系统也是不健康的。

怎么解决这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推进直接金融系统,也就是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最近几年,在“一行三会”的支持下,重庆融资结构的比例有了明显变化。十年前我们90%以上的新增融资是银行,后来非银行系统5%、10%、20%、30%,逐渐逐渐地提高,当提高到40%多以后,又变得不合理了。改变这种局面,不能把银行的贷款占比又去提得很高。一方面是受制于银行额度制约,另一方面政府真正有作为的是抓直接融资。去年,我们在这方面又取得新成效,去年5600多亿新增融资,银行贷款占45%左右,直接融资系统提高到24%左右,然后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差不多占30%。

资本市场融资其实有五六个渠道,很宽的。第一个是IPO上市,不管深圳、上海A股市场,还是香港、美国上市。由于我国上市是管制审批,上市的很有限,最近我们几个大机构都是跑到香港上市,因为香港属于注册制,上市快。第二块就是发债券,企业债券,由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审批,最后在A股市场上市,因为是审批制,规模也放不开。我们最支持的就是让重庆有信用的企业到人民银行的银行间市场去发行企业债,去年有120个重庆的工商企业发了900亿银行间的市场债券。所以,哪个市场对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有效,我们就走哪个市场。发银行间中票或者资本市场的债券又是一种,定向增发也是一种直接金融行为,让私募基金作为投资股东投进来也是一种股权融资。

去年,我们有一件事做得很成功,就是京东方定向增发。京东方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液晶面板类公司之一,在世界生产能力排名第五,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中国一年要进口液晶面板1800亿美元,看准这个方向,就要有勇气投资,效益一定会好的,所以我们请他来投资。京东方想投资,愿意占据这个市场,也有这个技术,但是缺钱,拿不出330亿。我们当然不能说你拿不出,我帮你拿,但可以买你的股票,你定向增发100亿股,按市场价2.1块一股卖给我,你得到210亿,再向银行融资120亿,就有330亿,投在重庆,一年多时间把这个厂造好,今年三四月份就能投产,投产以后一年可以形成五六百亿的产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融资项目,解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投资资金来源,真正起到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的作用。这单业务是西南证券做的,是一个好项目。本来我们起初是想把这个融资需求交给重庆的民营企业,他们如果有钱没有地方用,投到这个项目,肯定比放100亿小贷好,不容易坏账,但后来民营企业没有实质跟进。倒是重庆的一些国有企业,还有上海、北京的一些外地企业很睿智,都争着来投资。所以一个月210亿的股权融资,120亿的银行融资到位。现在,京东方的股价是3块多一股,每股赚1块钱,210亿投资现在价值300多亿。我讲这段话的意思,直接融资里边有许多工具、很多方式,在座的银行、企业,都该深度了解,了解以后,把这一块努力拓宽,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活了。

我为什么这么讲?大家要明白,直接融资系统会带来整体的融资成本下降。所有的债券、中票,它的利息低于银行利率1个百分点左右,是低利贷系统。1000亿、2000亿的融资量,利息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整个重庆的金融系统的利率往下降,重庆企业的融资成本就降低了,这是政府该作为的地方。宏观上金融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实际上要把金融系统的融资结构“三管齐下”,三个比例要适当。你也不能说把影子银行都废掉,你也不能说银行占比越小越好。当我们一些信用比较好的企业通过直接金融系统融资了2000亿的时候,肯定就会向银行少借2000亿,银行这些钱借给谁?政府引导他们更多借给“三农”、小微、高新技术、结构调整等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多了这笔钱以后,信托、租赁、小贷公司的钱自然就会少用。总之,金融系统市场细分,各有定位,但这个比例十分重要。这种比例来源是国家“一行三会”的金融货币政策,我们是把国家政策和重庆实际结合起来,力争做得更好。

当下,金融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服务。具体到重庆,首先要考虑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城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支点和节点城市,也是国家超大城市之一。讲节点支点,就是长江经济带,我们是上游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是中国方面的一个起点,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起点重庆、终点德国杜伊斯堡,是当下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通道,这两年的货物价值量占到全国经过新疆阿拉山口到欧洲货运量的80%。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还是间接金融系统还是非银行金融系统,都该围绕这些战略去落实工作。这里边有许多大项目,比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十大基础设施,包括高铁项目、货运铁路项目、隧道桥梁项目,以及地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通信工程、能源工程等,有1万多亿投资。另外和大都市发展有关的城市开发,也会有几千亿,都是和国家战略有关系,金融当然应该支持。第二,要为改革开放服务。有时候改革的过程也是需要投资的。比如我们把基础设施投资变成PPP投资,以前是政府跟你们借钱,你们很容易就可以借;现在企业如果用PPP方式来干这个活,政府不负担信用风险,但是有资源配置给企业,这个企业要跟你们融资,你们是不是能够采用各种办法,或者股权融资的方式,或者银行贷款的方式,或者各种租赁资金融通的方式,跟这些项目合作?这一块其实就是改革,需要金融提供服务。改革包括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和融资有关,而且往往都是资本效益提升的,金融参与其中也是有很大效益的。去年我们搞了1300亿PPP,国有资本按五种路径的混合所有制搞了1000亿,本来这2000多亿是需要重庆政府自己用资源或土地抵押了去融资,然后来搞这些项目;现在我们卸掉了包袱,吸引民营、国有、外地、外国的企业进来了,他们当然也需要融资,金融系统这时候支持他,给他融资,也就是支持了重庆政府的改革,这是一个互动的。去年因为我们搞了这些改革,重庆政府的债务从6000多亿降到5000多亿,降了1000亿,但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18%,没有出现说要减债了、该搞的项目不搞了。改革会有资本红利,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会使得各种所有制结构更加协调。这个时候,中间起融通作用的当然是在座的,各得其所。

开放的过程也会花钱,我们每年引100亿美元外资,这是注册资本金,会贷出1千多亿贷款,最终外资一年在重庆的投资量是2000亿,占1万多亿固定资产投资的近20%,比例是不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座的企业为外资企业服务,就是服务于开放。重庆的开放有几个特征:一是利用外资多,连续几年每年1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到位数,在中西部排在前列,全国排在第七位。二是进出口量大,去年955亿美元进出口,出口排全国第八、进口排第十,这个进出口贸易当然有短期流动资金、长期流动资金以及出口信贷等在里边起到周转作用。三是实现了大交通枢纽、大口岸、大保税进出的平台。去年机场吞吐量达到2970万人次,在国家主要机场增长率排名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过了百万标箱。总之,凡这些开放特征方面需要资金,各方面应该特别倾斜一些,就是支持改革开放。

第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工商企业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发展。去年国务院专门发了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国务院督查组还专门来重庆进行了督查。总体看,督查组认为重庆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得比较到位。

第四,要为调结构服务。“6+1”支柱产业要升级换代。电子信息产业几年时间做到了2亿台件的终端产品,生产量已经是全国之最。汽车去年生产了262万辆,也实现了全国排名第一。这些支柱产业升级换代的资金融通当然应该支持。重庆的支柱产业发展,我们是按照三种集群的理念来推进:第一种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关联企业,整机厂、零部件厂、原材料厂一体化形成集群;第二种是同类型产品、同类型企业扎堆运作;第三种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集群互动。这三种集群背后体现的支柱产业,融通要给予支持。

第五篇:黄奇帆发言资料(2004-2016年)

2004年-2016年黄奇帆发言等材料

(2016年1月)

目录

第四章 2004年材料........................................................................................................................2

4.1黄奇帆在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上的讲话.............................................................2 第八章 2008年材料......................................................................................................................14 8.1以改革创新解决疑难杂症,以求真务实搞好招商引资(2008.03)..........................14 第十四章 2013年材料..................................................................................................................23 14.1黄奇帆: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2013.12)................................23 第十四章 2014年材料..................................................................................................................25 14.1黄奇帆:重庆国资改革再出发 可有五种方法搞“混合”(2014.01).......................25 14.2黄奇帆代表建议降低个税税率(2014.03)................................................................30 14.3 黄奇帆:推动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2014.08).......................................................30 第十五章 2015年材料..................................................................................................................33 15.1黄奇帆重磅讲话稿流出!千万不要在这5个领域投资过大(2015.01).....................33 15.2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2015.01).................................................37 15.3黄奇帆:中央绝不应该兜底地方债 出现问题下岗查办(2015.03)...........................39 15.4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2015.03).................................................40 15.5黄奇帆:给诺贝尔经济学家讲讲重庆故事(2015.06)...............................................40 15.6重庆要推8000亿元PPP项目 黄奇帆称平衡盈利是关键(2015.07).........................42 15.7黄奇帆:重庆OTC互联互通新三板(2015.07).............................................................43 15.8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2015.07).................................................................47 15.9 重磅:黄奇帆讲透重庆的秘密(2015.08)....................................................................55 15.10 黄奇帆:证监会出牌顺序错了直接造成股市大跌(2015.08)..................................59 15.11 报道称重庆市长黄奇帆提议将建筑用钢量提高两倍(2015.12)..............................60 第十六章2016年材料...................................................................................................................60 16.1重庆湖北债务不增反减 黄奇帆李鸿忠透露了秘诀(2016.01)...................................60 第四章 2004年材料

4.1黄奇帆在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上的讲话(2004.12)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暨2005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分析预测会,首先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元旦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向全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沟通和展望。

一、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今年经济的主调,是宏观调控。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项目调控、土地调控、金融调控、财政调控、粮食调控和油电煤运调控六个方面。我着重谈谈项目调控、财政调控、粮食调控和油电煤运调控。

关于项目调控。今年以来,国家针对过去几年各地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大幅度增加的情况进行了调控,对问题比较明显的12个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关停了一批项目。调控的方式一个是总量调控,通过对投资项目的清理、整顿和处置,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促进总生产能力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一个是结构调控,就是优化投资结构,把过热的调下来,把短缺的调上去。比如钢铁,全国各地年初准备上的项目生产能力有3亿吨,如果任其上马,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就会生产能力过剩、出现失控。所以国家今年采取严厉调控措施刹住了。

关于财政调控。财政是进行宏观调控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为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与产业政策相协调,国家今年适当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推迟国债资金下达时间等。但同时改善了支出结构、加强了重点薄弱环节。比如出口退税问题。由于前几年国家财力还不雄厚,全国外资、内资企业出口退税该得的钱有3000亿元左右一直没得到。这两年,国家一直在想办法,每年财政安排了几百亿元。到去年,还有1700亿元没有了断。

关于粮食调控。中国13亿人,按照一年人均需要700斤粮食计算,总共需要9700亿斤。这个粮包括把猪、牛、羊等各种肉类转化成粮食的当量、工业粮及老百姓的口粮。国家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6、1997两年,达到1万亿斤左右。粮食多了以后,大家对种粮有所忽略,结构也不佳,导致最近几年粮食产量下降。去年粮食产量跌破9000亿斤,只有8600亿斤,与需求有较大缺口。如果中国出现粮荒,后果将不堪设想。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行调控:对种粮农民进行扶助、对退耕还林措施进行局部调整、对撂荒地鼓励复垦、严格管治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对农田的蚕食、对农民农业税进行减免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而且事实证明积极有效。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比去年增加500亿斤,达到9100亿斤,如果明年再增加500亿斤,粮食供求基本上就平衡了。

关于油电煤运调控。2002年,我国进入了重化工时代。所谓重化工时代,是相对消费品时代来说的。国际公认标准,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叫温饱社会,1000-5000美元叫小康社会,5000美元以上叫发达社会。对应这三个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特点也不同。1000美元以下是消费品拉动阶段,1000-5000美元是重化工阶段,5000美元以上是后工业化时代,即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占主导的时期。2002年,我国人均GDP过1000美元,进 入重化工时代,主要特征就是汽车和住房进入家庭消费。这种家庭消费不像过去住房靠单位分配,而是居民自己掏腰包购买消费。去年我国销售400多万辆车,其 中200多万辆轿车,多数是老百姓自己消费的。汽车、住房都要消耗不少石油化工产品,包括电力、煤炭、石油等,这就使油电煤空前紧张。今年全国生产1.7亿吨煤,增加了1倍以上,但还是供不应求。到年底,因为缺煤,许多电厂发电受到影响,许多城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石油方面,2000年我国只有1.5亿吨油,今年自己能生产1.7――1.8亿吨,但全国用了3亿吨油,进口了1.2亿吨。尽管量上翻番了,还是不够用。所以能源资源高度紧张,国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调控。

总体上说,这次国家宏观调控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一是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调控方式和手段三管齐下;二是有保有压,不“一刀切”,不一杠子插到底,分阶段进行。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是一个阶段,二季度到三季度是一个阶段,8月份以后又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阶段,宏观调控的分寸、口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不断进行微调。所以总体上说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成功的。由于这种成功,全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GDP预计增长9.3%以上,这在宏观调控中是比较高的增速;经济效益也有五个大幅度的提高:一是工业企业利润今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这很了不起,是中国几十年历史前所未有的新突破。二是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前所未有地增加,可以达到6000多亿元。三是国家财政收入今年新增5000亿元,总量达到26000亿元。四是银行利润进一步提升。五是老百姓收入,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将在10%以上。

二、重庆以宏观调控为机遇加快发展

对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重庆是怎样认识和贯彻的呢?总体说,市委、市政府把宏观调控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在指导思想上牢牢把握了三点:

第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凡是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指标,我们令行禁止,保证操作到位。比如,冻结土地审批半年;金融贷款余额增长严格控制在17%以内;认真进行投资项目清理,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62个在建、37个拟建项目,实行整改、停建和取消立项;关停了21条小水泥生产线等等。当然,总体来看,重庆在建、拟建的各种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量3400多亿元,按国家规定严格清理下来有问题的项目投资额不到100亿,3%都不到、影响不大,97%的项目投资是规范的,并且还应加快发展。

第二,根据中央“五个统筹”、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地处理有关问题。比如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国家对高尔夫球场项目有很严格的调控要求。不少在渝外商到周末经常飞海南或沿海地区去打高尔夫,为什么?就是因为重庆基本建成且投入使用的高尔夫球场只有一个,确实太少,这已经影响到了重庆的投资环境。所以我们实事求是,在项目调控中保留了四个高尔夫球场项目。5月份在西南片区六省市长座谈会上,鸿举市长向家宝总理汇报重庆的调控情况时就特别说到了:重庆有四个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中,是有必要的建设,不是盲目的乱占耕地的建设。家宝总理也没有否定我们的做法。

第三,把宏观调控当作新的发展机遇。不少同志总觉得宏观调控是压力,是一种约束,往往把宏观调控当作发展放慢的代名词。市委、市政府经过冷静、认真分析,鲜明提出要把宏观调控作为重庆新的发展机遇。因为投资项目清理结果,重庆不合规在建、拟建项目不到3%,影响小;国家冻结土地审批半年,但对西部“4+3”项目网开一面;沿海地区在调控中出现电荒、煤荒、民工荒、土地缺等现象,而这些要素保障正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商来渝发展。因此,宏观调控在给重庆带来一些新要求、新挑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搞好六大调控。

(一)搞好投资调控。现在重庆的投资率偏高,去年底是57%,今年底可能达到60%,如果继续高下去,就可能出现经济泡沫,必须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重庆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需要投资来拉动。现在重庆经济增长大约80%靠投资拉动,20%是出口和消费拉动。如果把投资控制得过急,投资率和投资拉动力下降太快,就会造成重庆经济大幅波动、滑坡。因此,必须对投资总量适度调控,既要保持较稳定的拉动力,又不能增长过快。今年预计投资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规模达到1600亿元,应当说调控是很成功的。

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比如工业投资不足是重庆的突出问题。加大工业投资,是我们近几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在今年调控中,全国工业投资较大幅度下降,但重庆全年工业投资增长将超过50%,去年是260亿元,今年近400亿元,一年净增幅过100亿,以这样的力度,明年就会过500亿,到2006、2007年,就可能是700亿的投资。到2010年这七年就会有4000多亿元的工业投资。4000多亿投下去,就会有6000―7000亿元的工业产出,加上现在的3000亿元,到2010年就会有1万亿元左右的工业产出。那么,整个重庆经济就会有一个持续的很好的发展。预计今年1600亿元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比大体为47%,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投资将从去年的20.7%上升到25%,同时第三产业中教育、文化、卫生的投资都有较大增加,整个投资结构得到了调整优化。我认为,重庆合理的投资结构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大致为40%、30%和30%左右,即“433”的结构。我们争取再经过23年的努力,基本达到这个比例。

(二)搞好土地调控。土地调控方面,事实上重庆在全国先行一步。从2002年以来我们就采取了对出让土地实行招拍挂制度、土地必须由政府做好控制性详规后再出售、生地整治后再出让、处置“烂尾楼”、“四久”工程、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等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五大措施,自觉实施土地调控。所以今年我们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检查组的验收的。在调控中我们重点抓了两件事:一是清理、整顿开发区,撤销了126个名不副实的工业园区,核减规划面积371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规范运作北部新区和区县31个特色工业园区。31个园区每个平均两平方公里左右,这样就是60多平方公里;北部新区,去年上半年把它扩大了50平方公里。这样,工业区面积总的增加了100多平方公里,这些土地手续早在去年5月前,我们就依法办妥了。1平方公里如果有30亿的投资、30亿的产出,这100多平方公里建成后就有3000多亿元的产出,等于再造了一个重庆工业。

(三)搞好金融调控。这方面我们除了落实中央要求以外,也结合重庆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控。比如说,随着国家银根抽紧、贷款总量下降,在基层出现了一个问题: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民营企业、区县企业、农村乡镇贷款难。这个倾向原来也有,今年特别明显、特别突出。市里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3000多亿元贷款,76%是主城企业使用,24%在库区、渝西地区来分布使用。大家想想,库区、渝西地区涉及到重庆60%的经济总量,但只用了24%的银行贷款;越穷的地方,还越要靠自己的钱来发展,这个经济循环就会有问题。

当然,现在政府也不能强迫银行贷款给区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你也强迫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方法来办事。所以,今年市里让几个市属大集团承担了一个转化的任务。比如说,各区县在过去10年负债修了160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二级公路,200万元一公里总是值的吧,1600公里就值30多亿。于是高投集团就向银行借了30亿把1600公里区县公路收购了。区县得到了这30多亿,实际上是“一举四得”:第一,还一些到期的负债;第二,还拖欠的民工工资、工程四,这些路桥区县无钱维护和建设,市里收购后既可以加快建设,又切实减轻了区县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大集团等于把区县分散的小项目集中起来,变成大项目,帮区县融了资,作了资金周转。

任何一个地方,金融好不好,看不良贷款率。重庆前年是30%多的不良贷款率,去年下 降到18%左右。全国十大商业银行,去年利润2000亿元,今年2600亿元。银行利润会用到哪儿?首先就是消化历史包袱,冲当年的坏帐和历年的潜亏。怎么冲呢?31个省,几百个城市,几万个企业,都去冲?还是集中优势兵力“搬大户”呢?肯定愿集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地撬。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去年年底我亲自出马跟工商银行总行行长讨论,一拍即合,达成意向:按照21%左右的综合清偿率,重庆出30多亿现金,冲掉在工行的157亿坏帐。后来签成协议上报,经国务院批准试点。为此,我们成立了渝富集团,渝富集团向工商银行支付30多个亿,拿回来157亿的债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我们类似操作,今年也处置了80亿坏帐,这两项加起来就是230多亿。去年我们的不良贷款大数是500亿,去掉200多亿,只剩300亿左右。今年贷款余额3900亿,不良贷款率就下降到10%以内。现在全国不良贷款率是14%,西部12个省平均20%,上海3%,沿海八个省在10%左右,重庆就成为全国金融信用最好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重组,支持它们做大做强。一个是农村信用社。重庆上千个乡镇和自然村,拥有的贷款余额400亿元左右,而农信社就占了300多亿,举足轻重。把农信社搞好,就是支持“三农”,支持郊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库区、渝西地区的发展。为此我们“三管齐下”:一是规范法人结构。把 729个乡镇信用社独立法人取消,建立39个区县级联社统一法人。二是增资扩股。农信社原来只有2亿多资本金,坏帐倒有100亿。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发生挤兑,不得了呀!从去年到今年,它增扩股到了12.8亿的资本金,扩张了6倍。三是处置不良资产。农信社原来300亿贷款中有100亿的不良贷款,2002年不良贷款率高达36.9%。今年我们向中央争取了25亿的票据,市政府贴了5个亿的费用,再加上各种税费优惠和减免相当于4个亿,这样就冲掉34亿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冲掉以后,还剩下66亿多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又增加到400亿,不良贷款率就降到15%左右。

再一个就是重庆商业银行。去年有80亿的贷款余额,只有3亿资本金,资本金少于6%;80亿贷款里有30%左右不良贷款,信用差、规模小、坏帐多,困难重重。但商业银行在重庆城里对中小企业、对社会是起到很大支撑的,应该下决心把它改造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增资扩股,从3亿扩大到15亿,这15亿里有7亿就是在座的民营企业参股;剥离、消化不良资产,今年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从去年的20%下降到12%左右。

一般来说,不良资产率低的地方,贷款规模大的地方,人均贷款比例高的地方,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我们希望到2010年,重庆有1万亿的贷款余额,这样综合实力就会上一个大台阶。调控就要按这个要求去调控。

(四)搞好财政调控。我们重点抓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财政增收。今年重庆财政收入增长40%,创历史新高。增速仅次于内蒙古,为什么内蒙古高呢?内蒙是出煤出电的地方,今年全国煤、电极为紧俏,相应税收自然就高。我们财政能有40%的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业比重下降、工商产业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应。农业产生100亿GDP一般只有1个亿的税收,而工业则会有20亿左右的税收。今年我们工商企业销售值27%的快速增长,销售值增长多,增值税自然就涨得多。二是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40%左右,所得税自然也会同比例增长。三是预算外基金大幅度上升。预算外基金包括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各种城市管理规费。比如土地出让金,2001年才2亿多,2002年10亿,2003年30亿,今年能收到80亿,四年长了40倍。

第二,优化支出结构。我们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和宏观调控要求,着力加大了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在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投入的同时,重点向“三农”、财力薄弱区县、社会事业等倾斜。比如投入农业和扶贫近17亿元,增长20%;用于教育支出22.6亿元,增长22%。前面讲到的大幅增长的预算外基金,主要用来做什么呢?用来搞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支出。比如,重庆现有的大田湾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大礼堂都是五十年代建设的,近二、三十年 几乎没搞过一个大的新的文化设施,因为文化项目不赚钱,不会有老板来投资,这应当是公共财政来承担。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国泰大戏院,会展中心、植物馆、美术馆等十大社会文化项目。这所需要的60多亿投资,就用预算外基金收入、用土地储备收益来支出。再比如说,半小时主城30多个项目,一共要花80多亿,主城九个区共承担20多亿,市政府承担60多亿,这60多亿也要靠城维费。这种运作模式有点类似香港的土地储备资金。

第三,努力保持收支平衡。重庆的财政,总体上还是小财政,需求大、欠帐多、困难多,必须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平衡。既要注意静态平衡,也要注意动态平衡,否则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比如今年300多亿财政收入,借50个亿10年债务,是六分之一的负担,但如果10年后有1000亿的收入,同样还这50亿,就只有百分之五的负担,就会很轻松。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动态平衡,就可以借一定中长期债务,但短期债务要少借、控制,最好不借,这是财政的一个原则。

从市与区县的财力分配来讲,目前总体是平衡的。重要原因在于,直辖体制也给财政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体制优势,更通俗地讲,就是重庆市政府用的钱可能是中国31个省市政府中最少的。这话怎么说呢?比如四川省财政收入的40%,是四川200多个区县及乡政府使用的,60%中大约地市政府、省政府各用一半,也就是“四、三、三”比例。而重庆因为没有地市,这一级的钱全部给了区县使用,区县及乡政府用了全市全年财政收入的75%,市政府仅用25%。同时,重庆财政供养人口比大致为60:1,相当于60个人中有一个“吃皇粮”的,但全国这个比例达30:1。所以相应重庆区县和企业在这方面的负担都比别的地方低。现在重庆财政平衡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在区县,原因主要是历史积累的财政欠帐。全市财政欠帐总数400亿,其中300亿是区县政府欠的。300亿里有70亿左右是乡镇政府欠的,200多亿是区县级政府欠的。他们财力困难,平衡起来比较难。到底是些什么债务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1998年“三金三乱”的历史包袱,这也是很深刻的一个教训。“普九”欠帐也不少,各种欠款达26亿元,当然这是为群众、为社会办好事负的债。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新规定、新措施,严格控制区县新的负债,并对历史欠帐要逐步平衡、缓解。

(五)加强和支持“三农”。所谓宏观调控 “有保有压”,“三农” 就是重点要 “保”而且要加快发展的对象之一。今年我们重点实施了扩大种植计划、加大生产扶持、改革流通体制“三大举措”,出台了安排10%15%的土地出让金投入基本农田建设、对复耕撂荒地给予每亩15元种子和肥料补助、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等“六项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之好多年未有。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增长5.8%,创近六年来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 %,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为了进一步加大“三农”支出力度,国家已经宣布,2005年贫困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税全部减免,其他地区的农业税减免5%,还剩2%。市委、市府根据重庆情况,决定市财政补贴几个亿,明年40个区县农业税全部减免,提前一步到位,目的就是乘势而上,加大扶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六)搞好油电煤气运调度。今年能源、运输紧张可以说全国性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运输调控,市主要领导亲自抓、直接抓。我们有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现在每年生产60亿立方米,自己实际使用30亿立方米,输出30亿立方米;有几百亿吨煤储量,每年开采量不到2000万吨,自己用1000多万吨,输出几百万吨;电力方面,现有450万千瓦装机容量,需求600万千瓦,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输送150万千瓦进来,也基本能够保障。因此整体而言,重庆比沿海、比其他地区,水、电、煤、运保障都相对有力。

当然,从战略上讲,到2010年,我们至少需要一千多万千瓦的电,如果没有新的电厂建设,会成问题,工业要振兴是不可能的。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狠抓电力发展,规划了总共1000多万千瓦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到2007年,就会有300万千瓦投入使用;2010年,共有800万千瓦投入使用;到2012年,1000万千瓦的电全部投入使用,加上现在的400多万千瓦,再加上外来电力、假如有300万千瓦,就有了1700多万千瓦的电,长远看也是能够予以保障的。

长远要把电厂搞上去,短期要把电力平衡搞好。在今年夏天电力需求最大的时候,市政府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大量购买外来电,四川的水电、湖北的水电、贵州的火电等。二是消峰填谷,搞峰谷电价。原来谷高电价比是1:3,5月1号后改成1:5。利用这个价格杠杆,引导许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错开生产时间,相当于消了30万千瓦的一个峰。三是有效进行需求侧管理。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今年夏天有惊无险,基本做到没有拉闸限电。但是进入冬天,比如近期以来一些区县出现拉闸限电,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水少了。四川这样一个输出电的大户,到了10月就变成电力输入大户。第二,最近煤炭紧张,四川的火电厂因为缺煤停产了,重庆珞璜电厂、开县电厂也因为缺煤而受到一些影响。第三,电煤价格不合理。电价是受控制的,但煤炭价格完全是市场价,在市场紧俏情况下,煤炭企业就卖高不卖低,就会外流去卖高价。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电紧张的原因是煤,煤的原因是价格,这是主要矛盾。对如何解决电与煤的矛盾,我们已经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同时,我们到贵州买了15亿度电,最近几个月会供应我们。所以大家从报上可以看到,拉闸限电不发生了,缓和了。

因此重庆的油电煤运,总体上是有惊无险。所以我们招商引资时就敢对客商承诺:重庆不缺电、有土地供应,还能保证运输,劳动力又便宜、价格是沿海的一半。今年招商引资形势好,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都和上边说的这些要素平衡得好有关。明年我们还要更好地协调,要让重庆的油电煤运,变成加快重庆发展的有利条件,再加上宏观调控等其他措施到位,使内部经济循环更健康、外边招商引资更顺利。

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坚决,应对有力,和谐、平衡,所以今年重庆经济没有放慢脚步,在宏观调控中发展更快、更健康,形势为直辖八年来最好,主要指标再创新高。预计全年GDP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40%、突破300亿;工业销售值突破3000亿、利润过百亿大关;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4.5%,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三、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当前,民营经济在重庆经济总量中已近半壁河山,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不断推出新政策和新举措。那么,在当前这样好的形势下,各位民营企业家们应怎样抓住机遇、开拓领域、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发展呢?我谈点看法,也可说是建议,供各位企业家们参考。

(一)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投资重庆工业、发展四大重点领域

今年6月,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重庆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出台了有关决定。到2010年,工业销售值要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3000亿元出头,今后6年,争取增加两倍,有6000亿元的增长。增长的源泉主要在四大重点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冶金等资源深加工工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如果到2010年有1万亿元销售值的话,那么,四大支柱产业应该占三分之二,即6000多亿元。其中,汽车、摩托车2000亿元,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高科技电子工业各有1000多亿元。因此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四大重点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商机巨大,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大显身手。关于汽车工业。重庆汽车工业去年在全国排第四位。今年有三个月排在第三位,有五个月排在第四位,不断交替,到第四季度,我们坐定第三名。上海和吉林是第一、二名。如果按企业来排名,上汽集团第一,一汽集团第二、重庆长安第三。我们 希望重庆位列三甲十年不变。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重庆汽车工业有三大优势:

第一,汽车品种齐全。重庆微型车、轿车、重型车、客车、轻型车五大种类都有,而上海主要是轿车,一汽、二汽有重型车和轿车,但没有微型车。中国有八亿农民,有广阔的农村和许多县城,主打的车辆是微型车,第三世界的主打车辆也是微型车,这一块恰恰是重庆的强项。

第二,重庆装备制造工业很发达。摩托车工业领先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经形成气候,体系健全,有400多个零部件企业,能生产汽车70%的零部件,又因为劳动力便宜,竞争有力,不仅供应重庆,而且供应全国。

第三,重庆汽车的合资伙伴选择得好。长安选的是福特和铃木,二汽选了日本的尼桑和法国的雪铁龙,上海选了通用(GM)和大众,长春选了大众和丰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业的竞争,说穿了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不是我们兄弟之间的竞争,而是兄弟之间娘家的竞争,竞争的成败,重要的是看谁娘家的钱多、法宝多。高档轿车里福特是强者,卡车、微型车里铃木是世界强者。GM的车欢庆、正宗,福特车流行,更适合青年。中国最初引进外资时,为什么福特输给了GM?因为那时政府、单位用车是主流,政府、单位买庄重一点的车,GM自然占上风,但是全世界流线好的都是福特车。一到家庭消费的今天,福特车就卖得比较好了。福特和铃木这两大企业给我们带来的品种多、财力多。上海大众是很强的企业,在20年前就与外国企业合资了,这五、六年推出的车型好象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销路不好,所以最近压车压得厉害。GM高档车是凯迪拉克。我最近跟上海的凯迪拉克老总半认真地开玩笑:“你们当心,凯迪拉克在中国不会卖得太好。美国电影中,只有黑帮老大才坐凯迪拉克,出租车是凯迪拉克,还有艺术人士坐凯迪拉克。中国企业家中文化程度高的,一般就不会买凯迪拉克,要买宝马、奔驰,因为凯迪拉克好象是暴发户的一种车型”。一汽合资选的大众、丰田车是比较好的,二汽的合资对象就没选好,被这两个汽车公司拖累了。所以我认为重庆汽车有三大强项,前景看好。

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可以围绕重庆到2010年的100150万辆汽车和几百个、上千个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做文章,也可以后来居上搞汽车。如果有人说现在有民营企业家准备拿5个亿、10个亿到贵州搞汽车,我不会相信。因为搞汽车要有两大要素:一是自己要有核心技术、高素质人才和雄厚资本;二是要有与地区产业匹配的条件和氛围。中国现在符合条件的,只有上海、一汽、重庆、二汽、广州、北京。也就是说在中国,不管民营还是国有,如果以后还会有新的汽车大老板出现的话,那总会出现在以上这些地区。民营企业家集聚在重庆这个地区,匹配得好再出现新的汽车大老板是完全有可能的。轿车需要零部件,重庆从零部件到发动机的供应是配套的,只要设计组合得好就行。作为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摩托车发展到100多万辆,销售值50亿元,再要上台阶比较困难了。销售要搞到200300亿元,除非把全中国的摩托车包了,造300万、500万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民营企业不可能把市场全部销售额的60%、70%垄断,15%―30%是个合理的边界。因此力帆搞轿车,跟重庆的组合有关;宗申,现在收购安徽一个微型车基地,适应农村市场,三五年后弄到20―30万辆是有可能成功的。

关于装备工业。重庆是偏重型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工业基础好。重庆的机床工业、仪器仪表工业,环保设备工业,各类电力电器工业,发展势头很好,已经有700800亿元的销售值,六、七年里再翻番是不会有问题的。这几年军工产品订单翻番,技术改造任务大,也是翻番。同时,发展装备工业也可以帮助军工技术民用化,进一步推动军转民。

关于资源加工业。目前有300多亿元的销售值,今后六、七年翻一番或一番半,300亿变成1000多亿,是有条件的。我们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把三种项目搞起来,一是化肥,二是醋酸,三是二甲醚。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北京开人代会,碰上老朋友、中国中化集团的总裁,就拉他到重庆投资,收购涪陵化肥厂,在那儿投资建150万吨的化肥基地,接着 又在建峰厂建设30万吨的化肥基地。我们还谈了协议,将来再搞一个150万吨的化肥基地。这样,仅中化一个集团就在重庆要搞300多万吨,再加上我们原有的化肥生产能力,总产量将可以达到400万吨。整个中国需要3000万吨化肥,2000万吨国产,1000万吨靠进口。如果我们生产400万吨,就占了全国的百分之十几,就成了中国的一个重要化肥基地。

另外,天然气还产生醋酸,产生二甲醚等等。所以天然气是催生三大化工的源头。大体上1立方天然气能产生10元钱的化工产品销售值。我们的目标,在今年32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的基础上,明年达到35亿立方米,2006年、2007年,中国石油要供应我们45亿立方米,2010年增加到70亿立方米。此外,我们还要把中石化拉到重庆来。过去国家几大石油公司的格局范围大体上是中石油在西南,中石化在华中、华东,包括在沿海,海上石油。现在重庆8万平方公里,有5万平方公里是中石油负责打气、开矿。还有两、三万平方公里,我们就请中石化来勘探,让两个企业来竟争一下,产气就会增加。争取中石化每年帮我们搞20亿立方米。重庆自己也要增加产量,目前只有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是重庆企业开采的,如果能增加到10亿立方米,这样到2010年后每年至少就有100亿立方米供应量。如果民用用掉20亿立方米,用80亿立方米来搞工业,也就是在现在20亿基础上增加60亿立方米,就可以增加600亿元的化工工业产值。再加上我们的有色金属、氧化铝、黑色金属、钢铁,以及各种稀有金属的深加工,实现资源加工业1千亿产值的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

关于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最难的是电子工业,但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工业。这方面目前我们只有100亿元的销售值,只占全国3万亿销售值的三百分之一,微不足道。如果要变成1000多亿的话,就要增加十几倍,六、七年增长十几倍,确实很难。但是,国际经验证明,只要运作得好,电子工业可以在原来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跨越式100亿、100亿地跳跃发展。这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对电子工业,我们这些作领导的,有时候就“赤膊上阵”,直接操作了。因为要超常规发展,是需要破常规去做嘛。

电子工业,不管一千种、一万种产品,一分类,就四大核心环节。第一是“脑子”,也就是芯片。芯片以前做几微米,现在到了0.18微米,到0.1微米以下线条更细的时候,就变成12英寸的盘片,以后又产生几十种、上百种的产品链。第二是“脑浆”,就是记忆,也就是存储卡。第三是“眼睛”,就是电子工业中的各种屏,比如电视摇控、手机的液晶片、等离子的屏„„,这个屏的生产,30年前做黑白管是一流企业,20年前做彩管是一流企业,10年前做液晶、现在做等离子屏的是一流企业等等。第四是“神经”,就是通信网络。在末端搞电子工业是没用的,必须在核心环节上冲上去。我们不能说信息产业4个核心板块都去做,但把芯片、存储卡、通信网络抓住就很好,只要有了一、二个环节,后边一串,就拉起来了。

所以,我认为重庆要在有条件的地方突破,要重点抓核心大项目:

第一个是存储卡项目。我们把北京的普天集团原来邮电部下边最大的电子集团,是国家存储卡标准的定型单位,请到重庆来搞存储卡项目。现在厂房都造好了,明年一生产,可以有10个亿的销售值。2006年会有3040亿的销售值,到2007年就有100亿元。存储卡综合基地建起来后,上下游的各种电子产品会有一串。

第二个是集成电路芯片项目。现在全国有十几个厂家在生产,沿海地区在酝酿中的还有17个,加在一起是29个。有个老板在大连、宁波在这方面搞研发两年,我们今年把他引了过来。明年3月开工建设,争取到2006年有4亿美元的产出,2007年就有10亿美元,差不多有100亿元的销售值。这个项目一上去,就成了西部唯一的一个芯片生产企业。

第三,我们正在积极引进美国及台湾等几家在中国有几亿美金投资的硬件生产企业。来了以后,又可以形成一个百亿元基地。

第四,深圳TCL集团也将到重庆投资搞500万台手机,也会有上100亿元的销售值。如 果这四个“百亿级”全部搞上去,加上原有的100亿元,到2007年就是500亿元,5倍就上去了,如果后边三年再翻一番,1000多亿就出来了。

上边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势在必得的。在座的企业,如果有兴趣、有实力、有能力,不管招商引资,还是自己投资直接运作发展,市政府都会大力扶持。

当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指劳动密集的、没有污染的、轻型的、在城里楼堂馆所搞加工的工业,比如珠宝加工、印刷品、服装、食品等,民营经济在这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

(二)认准重庆成长型产业和领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重庆,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城市,城市开发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中蕴含了无穷的商机。未来的重庆大都市,将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一是主城区,到2010年会发展成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二是六个卫星城(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要发展成5010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25个县城,要发展到1020几万人的中小城市;四是上百个中心镇。这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房地产,大约每年2000多万平方米左右,到2010年,差不多就有2亿平方米左右。可以说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各位民营企业家可以大显身手。

在房地产结构中,大约15%的面积要用于商业房地产。目前全市每年2000多万平方米的房地产中,应该有30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业用房。商业房地产除了零售商业用房外,还包括宾馆的用房、写字楼的用房、会展中心的用房、其他各种娱乐场所的用房、文化体育产业的用房。从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领域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好的。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未来房地产走势到底是跌还是涨,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等问题。专家学者所持观点也是各不相同。民营企业家自己要心里有数。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总体上是方兴未艾。这方面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判断标准:一个地区的住房均价,原则上与其当地人均月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比如2003年重庆城镇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1.2万元,也就是月收入2000多元,所以我们住宅均价就在2000多元/平方米。这是合理的,没有泡沫。如果以后重庆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美元,房价就会到涨到2000多美元/平方米,相当于人民币1.7万元。中国老百姓今后十年、二十年工资收入一定是会翻番、翻两番的。重庆老百姓月收入一定会到八、九千块的。当然这是平均数,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长远来看,随着收入增加,房价肯定会等比例的往上升。当然短期内房价和房地产供求及各种经济因素有关。比如最近,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要升值,外国的炒房团拿了美元来赌人民币升值,换成人民币去买股票不好买,直接换人民币不好换,于是就来投资买房,而且是买高档房。所以上海的房子,到三万块/平方米已经够贵了吧,但突然几个月,最贵的到了五万/平方米,糊里糊涂地就涨起来了。越好的房子,越可能被人炒作。长远来看,由于国家土地控制越来越严格,地价只会越来越贵,再加上中国人多地少,房子只会越来越贵的。所以,民营企业应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是目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重要的战略资源、战略市场。

基础设施领域也是今后民营经济应当考虑进入的重要行业。到2010年以前重庆要建2000公里高速公路,今年已经通车730公里,明年上半年,余下近1300公里的所有项目要全部开工。开工就没有回头箭,到2010年,2000公里高速公路要全部竣工,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现在我们正在酝酿完善2010―2020年重庆高速公路规划,准备在2010年2000公里高速公路基础上再建1600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公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这意味高速公路这一块需要有1800亿元的资金投入。这一块肯定要走市场化、民营化的路子。建设高速公路,高发公司肯定是义不容辞,没社会资本老板来的时候,自己想方设法借几百亿也要开工起来。一开工就有人气了,就会有社会资本来投资。现在有5个民营企业来收购我们已经建好或者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一投就是几十亿。只要有老板愿意来投资,我们肯定欢迎。这就是市场化、民营化的过程。此外,我们还要建3000 公里高等级公路,这个档次低一点,每公里成本约400万元,总共120亿元。只要民营经济愿意来投资或收购,高投都可以考虑转让。铁路方面,当然是国家垄断,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一环八射的铁路骨架。现在有三条铁路在建,还有两条铁路在筹划,五年里五条铁路建起来,就是八条铁路,加上环线,就是一环八射的概念。另外,城市的垃圾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等领域都有许多的投资机会。

总的感觉,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很大的投入量,商机无限。从现在到2010年,重庆全市投资总额累计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其中,40%是投资于基础设施,也就是大约有5000―6000个亿是城市基础设施;30%是工业投资,大约4000亿;还有25%是房地产投资,大约3500亿元。这些投资,除了靠国有、政府投入以外,70%要靠社会、个人、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来投资。所以,市场就在这些投资领域,大家都要关注。对这些领域,市场准入条件都是一样的,只要满足这个领域、市场的游戏规则,无论国有、民营都可以去搞。

(三)全面正确理解和认识放宽市场准入问题

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条件,既可以说是新话题,也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这句话的内涵。有的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老是觉得政府不支持民营企业,或者说在市场准入上不公平,甚至有抱怨。但是事实上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发文件,一再强调和明确要给民营经济同等国民待遇,要在市场准入上放开。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或认识差别?我认为,有关部门在说把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的时候,可能也并不知道具体要放宽些什么;有的企业负责人,想提这个意见,也不清楚这个意见的内涵在什么地方,对一些领域准入的概念不清楚。

实际上,我们讲准入就是平等的,就有一个行业边界条件,如果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不管什么所有制都不能进入。如果边界条件满足,而在所有制上进行歧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但反过来我们也不能走得过了,认为不能歧视民营企业就是不讲边界条件,最后必定会造成混乱。

我举几个例子讨论讨论,可能对大家今后的发展会有好处。比如说,1992年后,重庆在民办教育问题上比较开放,胆子也比较大。有的民营企业家觉得教育很赚钱,就开始办小学、初中、甚至办大学。当时冒出了十几个很有名气的学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去管制它,但到2001年、2002年后就几乎都“崩盘”了,办不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政府歧视他,不让他办学?不是的。你如果办得好好的,谁会来歧视你?它们的病根是在启动的时候就落下的。六个民办初中、小学学校,如璧山的华桦学校、南岸的方倩学校„„,都是一个模式,就是用教育储备金制度来办学的,结果都在去、前年倒闭了。

我们说办学就要有办学的条件,就像办企业一样,至少要有三到四成的资本金,然后可以到银行贷一点款,如果没有资本金,全靠银行贷款,怎么会转得动呢?我看了一下上边这些学校的章程。1992年启动的华桦学校定了个游戏规则:小学一年级学生,每人交十万元钱,到九年级,初三毕业后,学校把十万元的本还给你。当时的银行利息很高,学校得到这个钱,就用利息来养学校,用本金来添置教学设施。这个学校在第一、二、三、四、五年级的时候不会出事,因为还没到还本的时候。就这样下去,每年都招生。招到第九年的时候,如果进来100个人,交来1000万元,那么九年前那个班,100个人毕业,要还他们1000万元,这样是可以生存循环的。但是,如果第九年只收进来50个人,只拿到500万元,还就不得了了,资金链就“崩盘”。大家搞企业的都知道,只要有现金流,债务少债务多都没有关系,如果现金流一“崩盘”,债权人一逼债,再好的企业也会倒闭的。学校每年收上来的资金,聘老师发工资都用掉了,添置的许多设备,也变成了不动产。没有了现金流,就只有一年一年地拖。最后实在就拖不起了,就只能“崩盘”,造成未领到教育储备金返还的学生及其家长半年多十几次大规模堵马路的上访事件。最后只能找一个有实力的学校来接盘,因为学生已经付足了这个钱,必须要读完小学、初中。为此,我专门开了七、八次协调会,专 门研究找学校接盘。如果在这个时候有民营企业家说要买这个学校我肯定会同意转盘,条件都是与公立学校来接盘一样的:不要让财政补贴,必须把学生的教育储备金都还掉,然后学生按期付学费;教育部门该补助公立学校的钱,照样补助给民营学校。但是事实上,没有民营企业或民营学校愿意来接盘。为什么不愿接盘呢?市场准入把握不准是根源。当然这也不是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当时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搞清楚,办这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游戏规则,民营学校和国有学校的游戏规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必须相同的地方。

因此,游戏规则设定以后,任何所有制包括外资、内资都应一视同仁。在一样的行规下,如果对不同的所有制有不同的待遇,那不行;但是,如果违反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不管什么所有制,都是要被整顿的。这就是中小企业局、工商联要监督的事情。

又比如出租车行业,1992、1993年的时候,重庆也很放得开。全市有150多个出租车公司,4000多辆出租车,平均每个公司二、三十辆,多的有几百辆,少的只有几辆。90年代末重庆出现了几次出租车司机较大规模的上访事件。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游戏规则上。所以2001年后政府对游戏规则作了调整。主要就是整合、减少出租车公司。现在已减少到30多个。全市的出租车数量从2001年的6000辆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辆,这30个公司仍然拥有7000多辆,80%的民营企业没什么变化,但是从数量上来说,150多个变成了30来个。这是一个进步,是把鸡零狗碎的一个混乱局面规范了、整合了。

对这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几个概念。第一,一个500万人的城市,只需要1万辆左右的出租车,如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放3万个执照,那么这3万辆出租车都会亏损。第二,如果1万辆出租车,只需要50个出租车公司,结果政府批了500个公司牌,500个公司去管1万个出租车,也会混乱。第三,如果现在出租车牌照是6000个,市场需要变成7000个,要增发1000个,为了同等国民待遇,那应该拿出来拍卖,卖给谁呢?如果现在有50个出租车公司,那么,50个公司里边的任何公司都可以来竞买这个牌照,这就叫同等国民待遇。但是其它行业的企业家,比如搞房地产的,也想来竞买。如果政府允许这样的企业竞买,今天是50个出租车公司,明天有20个房地产公司来竞买,买了十块、二十块、五十块牌照后就变成了出租车公司。这样糊里糊涂地,三年后又变成1万辆出租车,100个出租车公司。美国纽约市8万辆出租车就20个出租车公司。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如果要加5个、10个出租车公司牌,必须经市政府议会讨论决定后才能增加,绝不让市场上糊里糊涂地长出30个、50个来。

那么,是不是房地产商、银行家就不能办出租车公司呢?可以。途径就是后来者收购前人的公司牌。如果有人想退出,可以把公司牌卖掉。没有人想退,有人若想来接,就只能提高门槛来收购。为什么李嘉诚买英国的一个牌照花100亿美元呢?因为整个英国就5个牌照,再不准多的。市场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来竞买,先来先就位。牌照号是资源嘛,如果你想退出,你可以当资源卖掉。如果大家都不想要,你这个资源就一钱不值;大家都想要,你卖这个公司牌就可能卖一个亿。所以说这件事大家要理解。有时候我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说:我是个房产公司,我想来买,为什么不卖给我?大家想想,这里边有个游戏规则,的确有个先来后到,这样数量管制就到位了。老的牌子卖掉,新的牌子接管,互相之间转让,公司牌、出租车牌、线路牌也可以转让,对所有企业是平等的。之所以出现误解,应当说责任不在企业,主要在于政府和中介组织、行业管理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工商部门也好,行业主管部门也好,对各种市场准入的边界条件,都要把它弄得清楚一点。清楚后,游戏规则公开了,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大家意见也会少了。每个企业自己也会心里有数,我是什么条件,我能做什么,是金刚钻就做瓷器活。这样大家的效率会更高。

类似的还有关于中巴车退出的问题。现在有个误解:国有的怎么不退了?怎么只有民营的退?是不是欺负民营经济?大家要知道,2002年全市柴油中巴车一共2100辆,其中国有的700辆,民营的1400辆左右。当时市政府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国有中巴半年内全部退出,六、七百辆国有中巴在半年内就都退了,然后民营中巴分几年逐渐退出。到上个月底时,最后一辆主城中巴车退出,报纸还报道了一下。这一年来好象只有民营在退,其实国有的在2002年一下子就退了。总的来说,这是针对社会交通运行的车主、行规上的调整,不是对着所有制来的。这类事情,大家可以多讨论。

当然如果的确是有所有制歧视,一定要修正。最近我跟市中小企业局的同志说,要把民营企业、政协等有关方面专家、企业家提出的对所有制歧视确切的那些事一一梳理出来,要认真整顿。

(四)要切实帮助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怎么解决好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非常重要。有些问题,民营企业家也是要动点脑筋的。

第一,做大和提高中介担保能力。这两年,市里很重视帮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点担保。但实话实说,这件事效果不很理想。目前市里面十几个担保公司统统加起来,担保的量没超过20个亿。我们现在全市有3400亿的贷款规模,20个亿的担保数量,从全社会层面来说,意义不大。如果达到100亿元的担保量,就有一定的规模了。所以,怎么扩大担保面和规模,是我们要务实做的事情,而不是要增加担保公司。目前,市里将主要抓三个100亿的贷款担保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逐步形成 300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向我市中小企业贷款100亿的试点工作,争取明年能大面积推开。明年规模达到20亿,到2006年达到60亿,到2007年达到100亿,也就是说,本届政府要达100亿元。二是30个特色工业园区。要运用各工业园区拥有土地资源的信用,赋予有条件的园区开发公司融资担保功能,每个园区开发公司能大体形成34亿元的贷款担保能力,总体上达到100亿元。这个100亿只要两三年就能推开。三是对现有的十多家贷款担保机构进行扶持推动,提高资信能力,形成100亿的贷款担保能力。最近我们准备召集市里已建起来的担保机构一起来研究研究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加快发展。

第二,农信社和市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区县的服务力度。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作为重要地方金融机构,应该以这方面为重点,而不要到基础设施、大项目上去花精力。应该说,目前这方面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还准备把万州商业银行做大做强。此外,信投公司也要为重庆各类企业的信托发展创造各种新的品种。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地方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鼓励市属的、中央的、外地的股份制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贷款方式上,要起到引导和产需对接的作用。

第四,要争取让邮政储蓄资金,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发展所用。现在重庆的农民有350亿的邮政储蓄,但是,邮政局自己不能开银行,也不能贷款,钱都调到北京,邮政总局把全国上万亿的资金存在北京的国家大银行。我们最近与邮政总局商量,明年能不能把这350多亿邮政储蓄,拿一部分存入重庆的银行,然后由重庆银行来贷款。另外,把重庆新增邮政贷款转过来,成立一个邮政银行。或者国家邮政银行成立时在重庆设个分行,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五,要加强民间融资的管理。今年以来,由于信贷管控趋紧,民间金融越来越活跃。银行不贷款,企业互相调济、借来借去是一种状况;利用地下钱庄搞体外循环,又是一种状况。这样,会有两种危险:一种是企业借高利贷一旦还不了,会逼着民营企业家跳河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讨债、逼债,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这一块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民营企业家们也要提高警觉。

第六,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采取点对点的封闭贷款方式解决季节性产品收购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正规的金融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一块贷款适当松动。比如需要钱收购农产品的企业,从银行贷款,进了产品到市场 上周转,产品卖了资金收回来以后,仍然还给银行,这是一个封闭周转的过程。而且时间短,一般只有半年时间。至于抵押物,有当票或者桔子买卖之类票据抵押就行,企业信用好也不一定要实物抵押。

总之,我们不仅要把全社会的投融资体系搞好,而且要把农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逐渐加以规范完善,务实地作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使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受惠。

重庆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时期,形势喜人,前景美好。我也坚信,重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们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第八章 2008年材料

8.1以改革创新解决疑难杂症,以求真务实搞好招商引资(2008.03)

——在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强化培训班上的报告(2008年3月25日,根据录音整理)黄 奇 帆

党的十七大之后,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市委举办这次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强化培训班,旨在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更好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新阶段“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今天我就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问题和大家作一些探讨。

一、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改革创新? 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充分借鉴汲取历史经验,认真踏实办事,就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解决。根据我的体会,特殊问题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类,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类问题,已经存在三五年、十来年甚至更长,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肯定已经解决了。既然遗留到现在,肯定是在当时的体制、政策和实际条件下不能解决。我们现在要解决这类问题,沿用既有政策和措施肯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改革创新。

第二类,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是大家都面临、大家都试图解决但大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这就说明大面积存在的问题中,可能有体制、政策的束缚和局限,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体制、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

第三类,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必然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之所以叫新矛盾和新问题,当然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往往是突发的,前人没有面临过也没有处置过,我们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改革创新。

二、改革创新从哪里入手?

改革创新不是抽象的东西,是知识和智慧的密集型活动,是具体的理性思维和感性实践。改革创新不仅需要魄力和勇气,还需要对历史经验、国际惯例、方针政策、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需要对经济、法律、文化、历史、社会等各类知识的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

具体说来,改革创新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入手。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体制机制上,在原有体制机 制条件下,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理顺了,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

第二,从调整政策和管理方法入手。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不在体制机制上,而在政策和管理方法上。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需要调整政策和管理方法。

第三,从资源配置方面入手。既有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固化状态,这种固化状态导致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方法,改变现有的固化状态。

第四,从改变边界条件入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边界条件,一定的边界条件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体系。要想解决某个问题,创造新的局面,就要改变原有边界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构成新的格局和体系。

第五,从利益格局调整入手。从经济和社会管理角度看,改革创新本身往往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质上是利益的冲突和利益格局的失衡。只要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兼顾各方利益特别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的改革创新,一般都可归集到这五类中。至于具体适用哪一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改革创新举措。

三、重庆改革创新案例举隅

改革创新是为了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这方面,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有许多经典案例。下面,我对应五种改革创新方法,给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为例

重庆“两江四岸”的特殊建设格局,路桥建设任务特别重。上世纪90年代至2002年以前,由于政府财力薄弱,所以引进投资者来投资建设,建设好后投资者设卡收费。虽然路桥建设提速了,但收费站点太多,增加市民用车成本,影响城市通行效率和路桥等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渝中区和主城其他几个区房地产价格的巨大差距。市民反映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政府解决路桥收费站点多、收费重问题。有关部门曾经提出过使用电子收费卡等方案,但这些方案主要着眼于从技术角度,不能从根本上全面解决问题,因此不能付诸实施。

如何从根本上全面地解决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认真分析。城市路桥是市政工程,国际惯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投资建设,运行中基本是不收费的。因此,我们路桥收费问题本质上是投融资体制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和方法问题造成的。要解决路桥收费问题,必须从改革城市路桥建设投融资体制入手,确立政府公共财政的投资主体地位。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制订了周密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主城路桥收费问题。一是收购现有的路桥。由市政府的建设性投资集团出资70多亿元,把主城的7桥1隧13条路全部从投资商手中回购。二是取消收费站点,车辆通行实施年费制,根据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年费标准。三是用“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平衡收购资金。回购路桥的70多亿元资金是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必须偿还的银行贷款,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平衡。我们的方案是先用路桥收费偿还回购资金的利息,再用不断增加的车辆保有量来平衡项目本金,最终按约定期限偿清贷款。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准确的,方案是科学的。

主城路桥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主城路桥收费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从2002—2007年,重庆主城路桥建设共投资200多亿元,全部是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到2012年前主城一环二环之间的路桥建设还将投资160多亿元,也将全部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现在和将来,重庆主城路桥再不会出现设卡收费现象。实现这个目标,除改革了投融资体制外,政府财力的大幅增长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政策和管理的改革创新——以房地产市场管理为例 为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连续几年清理整顿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建设部、监察部等七部委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先后四次到重庆检查,每次都肯定和表扬重庆,认为重庆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价格适中,秩序规范。这几年,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各地房地产价格高攀、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重庆能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管理创新。我们坚持用五条原则进行调控。

第一,把房地产投资严格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控制房地产投资占比,是从根本上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节奏。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过高,一定会造成房地产泡沫,上世纪90年代的北海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房地产投资比重过低,城市发展活力不足,又不能适应市民的住房需求。根据数学模型测算,房地产投资占比控制在25%左右,就能使房地产供求保持大体平衡。如果政府不把握这个规律,不作为或过度干预,都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按照人均30平方米住房(建筑面积)规划建设房地产项目。一般来说,城市人均享有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是30—40平方米(欧洲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是40平方米,中国城市居民住房的小康标准是人均30平方米)。这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政府在规划建设房地产项目,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建设量和最终规模,科学地把握城市扩展的规模和速度。违背这个规律,不切实际地提高规划建设标准,肯定出现泡沫。

第三,严格控制楼面地价不超过房价的1/3。地价是制定房价的基础,地价决定房价,影响着房价走势。地价不是越高越好,政府在土地拍卖时要把握尺度。如果地价拍卖价格太高,虽然政府当期会多有一点收入,但几年后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导致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如果政府又要抬高地价,又要批评房价过高,是不实事求是的。这几年我们坚持按照楼面地价原则上不高于该地段房价的1/3的标准调控地价,实践效果是显著的。比如某地段房价每平方米3000元,就要把楼面地价调控在1000元左右。

第四,政府每年建设的低收入房面积占当年房地产竣工面积的20%以上。居民住房完全由政府保障和完全市场化都不对。社会中总有20%—30%的低收入群体,努力保障这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合理结构,应该20—30%是政府保障的低收入房,70—80%是市场供求主导的商品房。过去五年,重庆主城区共新建6000多万平方米住房,其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各类集资建房等一共1600多万平方米,大体占25%,基本保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第五,严格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房地产是老百姓安居乐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一个社会中产阶层的支柱性、基础性财产,是国民经济中跟金融密切相关的资本性设施。同时,房地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和间接影响几十个工商产业的发展。因此,保持房地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房地产的平稳协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几年,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没有左右摇摆、忽冷忽热、时紧时松。

(三)优化资源配置的改革创新——以组建渝富公司打包打折集中处置不良债务为例 2004年前后,全国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普遍向好,银行利润达到2000多亿元,仅工商银行就有600多亿元。按照财经政策,银行利润可以冲坏账。市政府抓住这个时机,主动与工商银行总行联系,希望工商银行拿出一部分利润集中解决重庆分行的157亿元坏账,市政府按一定比例收购。工商银行同意我们的建议,最后达成以18%的受偿率处置这157亿元不良债务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一致认可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方案批准了,如何实施呢?如果让工商银行跟1000多户企业分别签协议,工作量非常大,时间会拖得很长。而且这1000多户企业良莠不齐,根本不可能全部执行18%的偿还标 准,有些企业连1%的债务都还不起。如果不能设计一个科学平台和实施机制,很难达到这个方案的设计效果。为此,市政府专门组建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授权其代表这1000多户企业,整体打包打折、集中处置工商银行157亿元不良债务。渝富公司用开发银行的30亿元专项贷款,收购工商银行157亿元债权。渝富公司收购这157亿元债权后,也采取同样办法,整体打包集中处置给企业集团,不直接面对这1000多家企业。集团内部企业的债务,由集团自己平衡。用这样的办法,渝富公司用很短的时间完成157亿元的债权收购,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就基本收回30多亿元的收购资金。

此后,按照这个经验和模式,我们又处置了其他银行的坏账,一年时间共处置近300亿元银行坏账。既帮助企业化解了巨额不良债务,企业不破产,职工不下岗,维护了社会稳定;又帮助银行收回较多资金,减少银行金融资产的大量损失,推动全市金融环境的改善。2002年以前,全市1900亿元银行贷款余额,有30%的不良资产。到2007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增加到5200亿元,但不良资产率下降到5.5%,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比较好的地区之一。

我们创造的由渝富公司统一收购金融不良资产的模式、渝富公司的贷款申报及信用审查模式,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融资支持不良债权收购”向全国推广的案例。

(四)改变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的改革创新——以改善工业发展条件为例

重庆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业企业严重亏损。经过直辖初期几年的努力,2000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但利润只有20多亿元,而且工业投资仅有100多亿元,只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加快工业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市场主体——千千万万的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又有赖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这几年我们从五个方面大力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第一,给政策。严格实施西部大开发15%的工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到2002年时,重庆1.3万个工业企业97%还在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策,所有的工业企业全部实行15%所得税政策。工业企业回报率一般只有10%左右,缴纳33%所得税即扣掉3.3个百分点后,净利润只有6.7%,仅比银行利息略高一点。缴纳15%所得税即扣掉1.5个百分点后,净利润就有8.5%。

第二,销坏账。通过打包打折集中处置等措施,为工业企业处置300多亿元不良债务,全市工业企业不良贷款率下降到5%左右。工业企业债务负担减轻,积欠的10多亿元“三金两款”全部解决,基本消除拖欠水费、电费、税费的现象,企业信用水平大大提高。这也是重庆近五年贷款余额保持18%左右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三,给土地。2003年以前远郊区县基本没有工业开发区,招商引资老板选址,任意布点,临时开发,自成体系。等项目建起来,市场已经饱和,商机已经失去,挫伤了老板投资积极性,造成负面效应。因此,2003年上半年,我们按规划规范地审批了30多个开发区,总共近200平方公里面积。由于我们启动及时,取得了近五年工业大发展的主动权。这200平方公里土地,至少可承载6000多亿元的工业投资,为我市工业发展开辟了很大空间。

第四,保能运。近五年,重庆能源运输保障条件大大改善。2002年前,重庆人均电力装机0.1千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到去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由300多万千瓦增长到1000多万千瓦,加上外购电200万千瓦,人均装机达到0.4千瓦左右,大体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天然气消耗量从20多亿方增加到近50亿方,其中工业用气达到37亿方。“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正在形成,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第五,储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搞好招商引资,做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是前提和基础。2002年时,全市工业每年只有100亿元左右投资,基本上没有形成项目库。2003年市政府要求市经委等有关部门搞项目库,当年储备项目投资总额就达到1600亿元,2004年达到2500亿元,2005年达到4000多亿元,2006年达到6500亿元,现在维持在6500亿元的规模上滚动运行。给政策,使企业投资有动力,发展有活力;销坏帐,提高企业资信水平,搞活融通;给土地,使项目有承载空间,集聚发展;保能运,加强企业的生产要素保障;储项目,保障工业滚动持续发展。由于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推动这五年重庆工业大发展。工业投资从100多亿元增长到1000多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8%提升到33%。工业企业利润从20多亿元增长到238亿元。工业销售值从2000多亿元增长到5300多亿元。

(五)调整利益格局的改革创新——以重组垃圾股为例

重庆30多家上市公司,有10多支ST股,亏损了许多年,既害股市,也害股民,但如果让它退出破产又会形成振荡。过去一个时期,曾有若干投资者对这些ST股进行重组,进入后又发现是陷阱,出现重组再退出、退出再重组的现象。最近这几年,重庆有11支ST股被重组,变成货真价实的好股票,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特有的重庆现象。什么原因呢?关键就在于我们在重组ST股时,确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维护好四个方面的利益。重组过程中,一是不能让战略投资者吃大亏,如果战略投资者不进入重组,其他各方利益都将鸡飞蛋打。二是不能让债权人吃大亏,债权人不同意重组推进不了;也不能让债权人全身而退,把一大堆坏账都摊到股民头上。三是大股东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承担经营亏损的主要责任。四是重组后的上市公司股东也会承担相应的损失,并通过市值溢价来充抵。这四个方面,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从长远来看,在发展中共同得利。

比如ST重实、ST农药、ST西南合成、ST朝华、ST星美,每个企业坏账都在5—10多亿元,企业根本就没什么资产。大股东把股权拍卖了,坏账都分散到中小股东头上。如果不重组,债权人倒大霉。如果破产倒闭,全体股民倒霉,债权人倒霉,大小股东一起鸡飞蛋打。真要重组,又有一堆债权人的问题,还有一大批大大小小法人股东的处置问题。我们采用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股权分置改革重组三位一体的办法来化解这些棘手问题。比如ST星美和ST朝华,首先是进行债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销掉不良债务。假如债务有12亿元,由战略投资者1:1出资全部销掉,成本太高,投资者不会愿意。但如果以1:3的比例出4亿元销掉12亿元债务,投资者会愿意,银行也会愿意的,因为这12亿元中可能本金只有7—8亿元,利息有3—4亿元。收回4亿元,就有50%左右清偿率。

其次是股权重组。公司有1亿多法人股,按照股权分置改革政策,本来对股民要对价,即法人股拿出20—30%给股民分配。但由于股权已经是负值了,就算分给股民,分的也是负资产。因此,法人股不分给股民,改为送5千万股给战略投资者,作为对战略投资者出4亿元销坏账的回报。股民虽然没拿到这5千万股,但是负资产变成正资产,也得到巨大利益。这个方案是一个各方妥协的方案,实质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从表面看,好像大小股东都吃了亏,但其实都在负资产变成正资产中受益。从长远看,通过重组使公司新生,健康发展,各方得到长远的更大的利益。在这个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政府作为第三者要当好裁判,做好平衡。

四、用改革创新思维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把重庆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直辖市,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新阶段“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总体部署中,对重庆的三大定位之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这个定位,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认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土地流转、农民工、大城市带大农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等五个问题。解决这五大问题,同样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改革创新。

第一,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土地承包制几十年不变写进宪法。现在大家讨论的主要是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涉及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大城市扩张、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非农用地会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占补平衡,弥补占用的耕地,土地总量没减少,但有一部分农民会失去土地。二是大量农民进城后,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怎么退出,可否以农村的宅基地换城市的廉租屋,以农村的承包地换城市的养老保险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保护耕地的目标就容易实现。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居民人均约占用100平方米建设用地,而农村居民人均占用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约300平方米。全国如果有3亿农民进城就可减少用地600亿平方米,现有耕地会从18亿亩增加到20亿亩。关键是进城农民的宅基地要能退出,农民的非农业用地要随着农村人员的转移回归农村。三是现在的农业用地是分户分散使用,以后土地使用权要向大户集中,由龙头企业规模经营。这个集中是用经济的方法,通过土地租赁,推进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在城乡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

第二,从政策和管理创新入手解决农民工问题

现在重庆每年有四五十万农民进城,到2020年总计将有上千万的农民工进入城镇居住就业。解决农民工的问题,首先是发展问题。当重庆工业发展到有4万亿元销售值,需要七八百万产业工人时,不仅重庆本市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了,还将大量吸纳周边地区的农民工就业。直辖以来,重庆城镇化、工业化大发展,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但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26%左右,10年时间仅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里面明显有管理政策调整的问题,目前农民工户籍、社保、培训、住房、农村土地流转等管理办法,均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从政策和管理方面入手进行创新。

第三,从资源优化配置入手解决大城市带大农村问题

重庆既不同于上海、北京,也不同于各省。大城市怎样带大农村,这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大城市集中了人才、金融、贸易、物流等各种要素资源,投入产出率比较高。如果把资金大量投入大城市,城市加快发展,又更加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加剧了两极分化;如果把资金投往大农村,投入产出低,发展又相对慢了。这就有一个大城市带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带小城市,小城市直接带农村的一个城市群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第四,从改变边界条件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入手解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在城市是参保覆盖率高低问题,在农村是财力大小的问题。目前重庆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200多元,农村低保标准70—80元。如果把农村低保提高到200多元,一个月增加100元,一年1200元,90万人就要增加10亿元。养老保险也一样,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一个月七八百元,一年1万元左右。农村居民要实行养老保险,如果也像城里一样交保费,政府补贴可能要更多。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边界条件,这里的边界条件主要是财力水平。财力较低时,实行低水平的城乡统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后,就实行高一点的城乡统筹。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我们一方面要制定符合重庆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统筹标准,让城乡社保在现阶段就开始统筹。另一方面要向中央多争取资金。

第五,从调整利益格局入手解决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过去,城市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包括教科卫文体事业和市政设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等,都是公共财政出钱。在农村,公共财政投入一部分,农民自己投入一部分,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公共产品的品种,都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在现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目前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最应该最现实最可行的就是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也就是说,农村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也主要应该由公共财政投入。我们目前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均衡化,就是基于我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太大,而我们公共财政实力还很薄弱的现实。

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搞好招商引资 熙来书记到重庆后,要求我们继续扩大开放、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市政府已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五件大事之一。扩大开放,一个重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怎么招商引资,这些年大家都有丰富的实践。我个人体会,招商引资要注意把握六个方面。

(一)宣传自身优势

投资者有比较才会有选择。“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宣传,让投资者关注、信服并作出决策。比如,我们给外商介绍重庆有八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重庆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重庆位居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将重庆定位为我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铁道部将重庆定位为我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这一优势意味着重庆交通运输的效率相对较高,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重庆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工商业重镇,主城区人口数超过500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大,商贸、物流、进出口能力居西部地区之首,辐射周边广阔地区和3亿多人口。新的重庆城乡总体规划将重庆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主城核心区要发展成为1062平方公里、上千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型城市,加入世界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序列,意味着重庆城市功能的超常规发展和完善。

第三,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重庆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较成熟的城市,行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比较完善,是我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综合化工基地、医药工业基地、仪器仪表基地。

第四,要素成本较低而且保障有力。目前,重庆平均地价仅是东部地区的33%左右,工业用电、用气、用水价格仅是东部地区的60—70%,劳动力成本是东部地区的60%左右,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仅是东部地区的50—60%。并且,重庆正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等能源集输运基地,用电、用油、用气、用水环境都比其他地区宽松。

第五,金融匹配能力强大。重庆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外资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密度居中西部前茅,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票据结算中心,票据市场、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在中西部地区最活跃。保费收入连续几年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金融生态良好,去年不良债务率5.5%,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融资环境宽松,人均贷款余额超过1.8万元,银行存贷比保持在80%左右。

第六,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成本较低。重庆有户籍人口3200万、常住人口2800多万,748万农民工,加上四川、贵州等地近百万外地务工人员,劳动力资源丰富。有56所高等院校,65万在校生;300多所职业学校,84.5%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大学毛入学率达到23%,每年为社会输送1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20万职业学校毕业生。

第七,直辖市体制优势。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熙来书记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市委书记,重庆政治地位比较高。全市财政供养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是1: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低于西部地区1/2。行政成本低,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

第八,优惠政策富集。重庆拥有的政策是国家普惠政策、西部地区优惠政策和三峡库区优惠政策的叠加。一是重庆所有工业企业全部实行企业所得税率15%的政策,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5%的所得税率。二是新产品减免税政策,新产品不仅免增值税,有的还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等。这几年重庆新产品产值增幅居全国第一。三是鼓励就业的财税政策,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吸纳下岗工人和库区移民达到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都享受了优惠政策。四是工业园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重庆工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与沿海开发区一样宽松,等等。

(二)创造基础条件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先有大码头才有轮船泊,先有梧桐树才有凤凰栖。要想在招 商引资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工业开发区招商,一定要先搞好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建设,让园区等项目,而不是项目等园区。这既为投资者节约了资金、时间和精力,也显示了我们的诚意和决心。工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设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搞好土地保障。只要项目满足我们规定的投入产出强度条件,我们就要保证项目的土地供应,不能让优质项目因为用地问题而流失。当然也要节约土地,每平方公里投入产出强度,我们要求主城区至少是投资35亿元、销售值50亿元,渝西地区是投资25亿元、销售值40亿元,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是投资20亿元、销售值30亿元。

第二,搞好园区的征地动迁、基础设施开发,实现“七通一平”,开发商投资到位后,项目就可以迅速开工建设投产。

第三,搞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等前期工作。中小企业需要标准厂房,有的大企业也不愿意自己投资修建厂房。政府要尽可能用一笔资金先行投入园区建设,把标准厂房、职工配套用房建起来。

第四,加强园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园区具有融资担保资质和能力,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现在每个园区基本上都有园区担保公司,要加强建设,搞好服务。我们正在筹备组建一个10亿元资本金的伞形的工业发展担保公司,为各开发区提供100多亿元反担保,放大信用担保的额度。

第五,搞好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工业园区内的物流、贸易、海关、商检和其他服务等等。

第六,园区内5—10年的新增税收(至少地方留成部分)留用于园区建设。这条政策是深圳、浦东等沿海所有开发区都有的一条基本政策。我们的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也有这个政策。

(三)搞好项目储备

项目储备是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有了项目储备才能有针对性地招商,也才能从“招商”进步到“选商”。战略上我们鼓励招商,战术上我们提倡选商。比如,2002年时,全市工业每年只有100亿左右投资,基本上没有形成项目库。2003年市政府要求市经委等有关部门搞项目库,当年储备项目投资总额就达到1600亿元,2004年达到2500亿元,2005年达到4000多亿元,2006年达到6500亿元,现在维持在6500亿元的规模上滚动运行。到2012年,我市要形成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工业、资源加工、电子信息工业以及能源基础工业、劳动密集型和都市型工业的“5+2”工业体系,力争建成四五个西部最大的工业板块,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工业销售值达到1.5万亿元。区县要围绕市上的产业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己优势,立足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立和丰富自己的项目库,使招商引资成为“有米之炊”。

(四)灵活运用各种招商方式

招商引资的方式很多,要善加利用。一是用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用产业链的延伸集聚相关项目,形成上中下游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二是用龙头企业招商。针对龙头企业制订点对点的特殊优惠政策,等龙头企业到位后,带动配套项目群一起进入,形成投资集聚。三是收购、兼并盘活存量,实现招商引资。利用现有的国有、民有企业资产,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国内外流行的招商方式。四是激励中间人或中介机构招商。给中间人或中间商相应的报酬,激励更多的人帮助我们拉资金、拉订单或者包装上市。五是用“二地主”招商。比如在开发区内搞德国工业园区、台湾工业园区、奥地利工业园区等等,利用投资商抱团抱群的心理,依靠他们的特定关系网组织一批投资项目。六是激励入驻企业再投资。对已经引入的企业,要加强服务,增强他们投资扩张的信心,使其再增资扩产。七是帮助本地开发商到海外投资收购,再把海外的资产、基地转移到重庆来,这也是招商引资。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招商,都要注重谈判技巧和重点,否则会“因小失大”。一般有三个层面的谈判。一是与技术层的谈判,这个层面的人往往会提很细很多的问题,你可能要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表格认真逐一回答。二是与经理层的谈判,这个层面的人对你的税收政策、物流情况、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市场营销管理等会非常关注,我们要很生动、很具体的回答、介绍,与对方坦诚地交流、沟通。三是与决策层的谈判,决策层更注重你对政治大势、宏观经济的把握,可能会和你商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等问题。倘若你能把这些情况讲清楚,并且巧妙地与他的项目利益联系起来,让他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利益预期,你就胜券在握了。

(五)有针对性地搞好配套服务

对各种各样的开发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开发商最关心的、最需要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按照谈判时的承诺,如果开发商缺资金,就帮他投融资;如果开发商缺原材料,就帮他们解决原材料配置;如果开发商有资金和项目,缺技术,我们就用有技术的企业和他配置。只要我们掌握对方情况,理解对方苦衷,尊重对方立场,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合作成功率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时,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严格履行承诺,千万不能把投资商引来后就忽视服务,甚至因为出现某些原因就随便违约。

最近两年,我们在微电子产业、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招商引资取得很大的成功,就在于我们采取了针对性极强的政策。比如,软件产业是智慧产业,相同的销售产值所产生的工业增加值,软件业产出是一般制造业的3倍以上。而发展软件业的要害不是投资而是人才,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商企业不会有几十亿元投资,但是它会带来几百亿元的销售值,而且软件产业销售值80—90%是GDP。针对软件产业特点,我们采取了四条政策措施。

一是为他提供标准写字楼,所有的房产、土地,甚至机房都按他的要求准备好,出租给他。企业节省基本建设投资,租金在运行成本中支出。企业起步成本低、时间快。

二是拉订单。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订单。我们制订一个激励政策,谁拉来订单奖励他投资总额的5‟。对软件产业来说,按订单总额支付5‟的报酬,可以大大激发中间人拉订单的积极性。

三是高层次人才吸引政策。企业一般人才可以通过国内常规教育和企业自己培训来解决,但高管、总工等高层次人才则更多的要通过全球招聘。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个人所得税减免和一定形式的资金补助等政策。

四是加强人才培训和人事管理外包服务。人才培训方面,政府要通过适当形式比如按人头给予适当补贴。对惠普、IBM、微软等用人机制很灵活的企业,我们为他招揽人才、完成订单,为他管理工资人事,也就是说员工由我们组织和管理,但全部为他服务。在三年后,这批人才都培养成熟了,才变为这些集团的正式员工。

(六)注意防范招商引资中的风险

招商引资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要高度警惕,小心谨慎,注意防范风险。一防皮包公司。有些公司既没有钱也没有技术,利用我们招商引资的迫切心理,这儿骗点补助,那儿骗点优惠,赚到手后就走人。我们在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招商引资时就坚持了“三不”的原则:不和没有专利、没有技术产权的芯片投资商合作;不和没有搞过芯片产业的企业合作;不和不带资本金的企业合作。二防泡沫性融资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1亿元资金办1亿元的事有点保守,用1亿元资金办3亿元的事合情合理,用1亿元资金办10亿元的事只能在特殊机遇下偶尔为之,但在任何情况下,想用1亿元资金办100亿元的事,不是疯子就是阴谋。三防故弄玄虚。一些投资商神神秘秘的,装作来头很大,高深莫测,但公司名头、业务领域、财务账目等什么都看不到,最好不要理这些人。四防垃圾公司。一些企业本身坏账很多,资产负债率极高,他来和你合作就把坏账转移到你头上,不但浪费优惠政 策资源,还把你拉入泥潭。五防空壳公司。有的公司名头很大,子公司很多,体系混乱,资产关系紊乱,实际上空壳公司。六防糖衣炮弹。招商过程彼此公开送点公务礼品很正常,但如果对方礼品贵重,必然有特殊企图。

以上讲的招商引资是指直接投资,事实上对外开放不仅要吸引老板的直接投资,我们还要扩大金融系统开放程度,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源、银行贷款,包括产业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为我们加速发展创造条件。

实践无穷期,创新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部过程,都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解决疑难杂症;都要求我们扩大开放,以求真务实搞好招商引资。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第十四章 2013年材料

14.1黄奇帆: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2013.12)

过去35年,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使我们国有企业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回顾改革历程,行政性推动、行政性输血、行政性配置资源最终收效并不大,真正对国企发展产生动力、提高效益的,总是和改革有关。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用改革促发展,用改革解难题,用改革使我们体制机制具有蓬勃的生机、充分的活力。对国企正在推进的改革实践证明有效的要继续坚持,对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要继续深化改革,对新形势下遇到的新压力,要摒除行政之手的惯性思维,要在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上寻求改革之道。

国企改革三个方向

坚定不移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决定因素。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坚定不移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国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不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企业要通过股份制的方式,使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外资资产等非公经济的资产形成股权交叉,形成混合所有制。实证研究表明,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股权适度分散带来的是企业绩效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是真正代表各种所有制股权利益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纯国有独资,政府容易干预。股权多元交叉,政府只能通过在董事会表达股东意愿,不再是直接的行政命令,不再是政企不分,这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国企管理的核心是资本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是管行业,也不是管产业,是管理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管资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大股东,要考虑的是提高股本回报率,通过合理的资本运营,用尽量少的股本控制更多的资产,确保资本的利用有较高的回报,确保资本和债务之间有合理的平衡比例,债务负担不能太重,否则现金流中断资本就会成为坏账。

改革重点是控制债务、补充资本

我国企业的债务风险远高于政府债务风险。美国政府债务与GDP之比是1.2:1,欧洲是1:1,日本是2.2:1。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22万亿,GDP52万亿,占比40%,即使 漏账也不超过50%,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企业负债远远高于上述国家。美国企业债务占GDP40%,欧洲企业占GDP50%,日本企业债务占GDP70%。而我国企业债务有70多万亿,已经占GDP的120%。重庆企业债务比全国平均值略低,占GDP110%。重庆八大投资集团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民营企业在70%左右,房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有风吹草动会引致系统性风险。

用市场化的方式补充国有企业资本。回顾国有企业35年改革的历程,怎么解决资本金来源一直是宏观、微观领域头疼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没有资本金概念;80年代中期,国家为解决国有企业没有资本性积累的问题,实施利改税,企业可以留存利润45%,初步有资本金概念。为减轻企业负担;80年代末改成33%;90年代走进市场经济,企业资本金来源不足,依靠银行借款,但市场化的银行已不再是市政府的钱口袋,企业债务越来越重,达到80%、90%的负债,出现一些企业破产。

此后,通过破产关闭的国有资产1万多亿,债转股的1万多亿,上市的1万多亿,国有企业补充了3万亿资本金,开始壮大。原则上政府的行政性资本输入只针对公益类企业,对竞争类的企业政府不该再输入资本。当下权益融资比债务融资要重要得多,要建立市场化的国企资本补充机制,企业保持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

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的四种方式

企业留存利润补充。国有资本如果是有效投资,有经营利润,不能全部上交,要留下部分利润给企业补充资本金。补充的前提是企业要有利润,所以要改善经营效益。从这个意义出发,国资管理部门的资本管理就是逐利。如果不作为资本管理,而作为行业主管就会失之偏颇,只要是市场竞争类的行业,资本退出也是可以的,用资本流动实现资本收益。

股票上市补充。国有资本与战略投资者、社会公众股东的资本结合,建立起了企业长效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也形成了再融资等市场化的持续资本补充机制。企业经营情况反映到市场,表现为股票价格,投资者的压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宽阔的平台,资本市场发展的20年就是国企改革深化的20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务必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改造和完善,决不能虚假上市,信息披露必须真实。

私募基金补充。私募基金背后有母基金,私募基金的资本有的来自于保险公司、有的来自于社保基金,有的来自于政府的引导资金等等。理论上我们的社保基金30%可转为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也有30%可转化,中国保险公司的资产余额有近7万亿,30%就是2万亿,社保基金有3万亿,30%就是9000亿。以上都是和政府有关的资金,还有社会资金。国资管理部门可以组织部分资本金,如自己有20亿,作为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基金80亿,100亿投资国有企业集团优质项目,也相当于优化了国有系统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

股权转让补充。以重庆国际信托为例,从2002年一直亏损到2007年,重庆市政府投入6亿国有资本对其重组,资本从10亿扩大到16亿。目前,无论资本回报还是资产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年利润在10亿元以上,50%多的控股权就价值50多亿,意欲购买者众多。靓女先嫁,如果出售就等于补充了整体国有企业体系的资本金。

总之,市场化方式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既降低了企业负债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通过多元化的股份制合作,完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这就是改革的核心。第十四章 2014年材料

14.1黄奇帆:重庆国资改革再出发 可有五种方法搞“混合”(2014.01)

《财经国家周刊》:你参与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也是中央宣讲组成员。请谈谈你的体会。

黄奇帆: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15个领域60个条款,涉及改革的五大方面,经济类改革是重点,通篇最核心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怎么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市场有价值规律,不管是商品的价格、公共服务的价格,还是要素的价格,价格会决定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向;二是市场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交易,交易是持续的过程,交易秩序可以是政府导向而产生,也可以是千万个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形成的,使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所以,市场起决定作用;三是市场是平等的,市场中各个交易主体、法人主体是平等的,通过机会、规则、权利的平等,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方向。我国从计划经济走来,政府越位缺位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一词之变,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让大家惊醒过来,知道政府应该做什么。

我自己感觉,这既是经济学原理本身的一个正确论断,也是对计划经济时代习惯动作的变革和干部思想方法的方向性矫正。

《财经国家周刊》:《决定》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并不是全新的提法,但市场对此期待很高,如今要怎么理解混合所有制?

黄奇帆:发展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要厘清国有经济的概念。任何一个社会,就算非公经济发展到极致,像英美等国家,国有经济比重都会有25%左右。我们国家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国有经济总归有30%左右,非公经济占70%,也差不多到顶了,像广东非公经济比重73%,算是最高的,浙江是71%,重庆是63%。

因此,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全面理解,不一定是数量的比重。纯国有独资,政府容易干预,会扭曲市场信号。实证研究表明,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股权适度分散带来的是企业绩效提高。三中全会对国企布局,提出要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决定了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走向,也是整个市场化改革里面的重中之重。

混合所有制概念不算新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就提到股份制、上市公司、中外合资等,但这会儿提出来更具有针对性。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集团的二级、三级公司差不多都已经混合了,有的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有的上市了,但大家都认为“混合”局限于下面的子系统、小公司,而企业集团一定要独资,以至于集团层面的母公司绝大多数还是国有独资。

集团公司不搞多元化,让下面的子公司多元化、搞混合,自己拿着企业的高工资,出现一批准官僚衙门,也是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半生不熟”的一种状态。留着一个集团公司的“壳”,好像不留这个“壳”就不是国有企业。这是上一轮改革留下的一个尾巴。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革命”革到了这个层面上来了。这次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不是止步于二级、三级公司层面的混合,而是国资委直属的集团公司也要混合了,要在集团公司层面搞混合所有制。我认为要害在这里。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这个意思应该明了。

五种“混合”法 《财经国家周刊》:未来重庆怎么推动混合所有制?

黄奇帆:搞混合所有制,站在重庆角度,我觉得有五种“混”法。

第一种“混”法,推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不留壳尾巴,这是混合所有制最基本、最 普遍,也是最规范、最经典的一种模式。

目前,重庆有40个左右的企业集团,我认为今后至少有24个可以整体上市的,目前有8个集团已经上市,像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西南证券等。其中6个是没有尾巴的,是集团层面的整体上市,两个还留着尾巴,像重庆钢铁基本是整体上市,但还留着一个集团和一部分非钢产业,再比如重庆商社,借重庆百货的壳上市,集团层面还有20%的非上市公司资产。

上市还留着尾巴的,可以通过增发新股、子公司对母公司吸收式兼并。还没有上市的创造条件实现整体上市。重庆大概有20来个企业集团可以做这件事,现在是8个,争取每年做成几个,大体用五六年时间完成。

第二种“混”法,把部分现在合适的集团公司转化为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或是中投式的投资公司。按一般经济规律,投资公司自身不举债,是资本玩资本,如果有400亿元资本就拿这个玩,但基本不控股,只做股权投资、做战略投资者,因为不控股,财务就不会并表,这样被投入企业的债务也不算它的。它只有股权,没有债务。

玩资本和玩资产不同,它就要追求回报,什么有前景就投哪儿,什么产业运作规范就投哪儿。要搞一批这样的公司。当然,我们不会另起炉灶,外界评价渝富集团相当于重庆的“中投”,还有重庆地产集团,在我脑子里,这两个以后可以变成投资类的公司,但先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公司债务要清零;二是投资方向进行结构性调整。

像渝富集团,总资产800亿,净资产350亿元,400多亿元的债务。它的净资产是非常优质的,还有2万亩土地储备,目前都以储备时的价格记入净资产,如果按目前土地价格记入,它完全可以在2-3年将债务清零。如果它定位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投资而不控股,不管国有、民营,还是外资企业,只要有市场、有前景、有回报,它都可以投。

重庆地产集团也是如此,总资产900亿元,背负500亿元的债务,有400亿元的净资产,拥有15万亩土地储备,以后可能还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公司。这样的投资公司,表面看它是独资,但投出来的结果全是混合的。如果有一个好的经营者,还可以实现国有资本比较高额的保值增值,像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近10年来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有15%,6-7年的时间所有者权益就可以翻一倍。这样,就会对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从而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种“混”法,有的企业一时还没有达到上市条件,可以先搞股份制,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同时,把部分股权转给民营、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私募,甚至是外资。总之,通过股权转让,形成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种“混”法,可以把转让掉的一部分股权所获得的国有资本,搞一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团队由国资委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组织,投资方向由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指导。母基金不直接投到产业中去,而按一定比例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私募基金混合成立子基金。

第五种“混”法,在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起来的领域,要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为非公经济的进入创造条件,实现混合发展。即改善它的边界条件,使非公经济进入后不至于亏损。《财经国家周刊》:混合后,国资委的角色会发生变化吗?

黄奇帆:如果“五混”做好了,5-10年后,目前重庆40来个国企集团会调整到30个左右,有20多个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两个国有独资的投资公司,还有几个国有独资的产业母基金。

真正整体上市以后,国资委作为20多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持有者,以股东身份,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同时这个公司是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国资委当然不宜再采取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当然,这涉及两个调整:一个是法律上,我国规定政府不能直接持有股权,可以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验,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二是官员的心态要调整,要懂得在董事会里代表国有股权发表意见,而不是直接管资产、管经营。

激活市场信号

《财经国家周刊》:在外界的印象中,相对民资而言,重庆国资很强大,有著名的“八大投”。

黄奇帆:我从来没有帮国企垄断的意识,一件事情如果民营、外资也能干,我不会就要国资专享独干。那为什么还有“八大投”呢?而且是国有独资形式呢?一个领域能否开放,不仅是观念上、道德上是不是愿意开放,更重要是市场价格、资源配置方式是不是到了完全市场化的水平。

我的观念是,市场信号不足的领域,重庆通过国有企业先投先试,组建“八大投”是必要的,它绝不是要搞垄断,不肯将蛋糕分配给非公经济,而是市场信号没到位,非公经济暂时又不愿干,但事情又需要干,就只能时间换空间,政府通过平台公司举债,把事情做起来。

像高速公路,在东部沿海地区可能是“印钞机”,因为造价低车流大,投资后能够很快形成回报。10年前,东部沿海地区每公里高速路的造价是3000万元,重庆是7000万元,因为隧道桥梁占了60%。现在沿海是6700万元,重庆是1亿元,车流量又只有沿海地区的一半。

我们规划一条高速路,如果当初民营资本愿意投,我当然乐见其成,肯定同意,但造价高,初始车流量又小,民营都不敢进入。搞基础设施,政府又不能不作为,所以重庆市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发司”)几年时间投资1800亿元,建了2000多公里高速路,今明两年再建600公里。

《财经国家周刊》:你多次提到市场信号,怎么判断这个信号出现?

黄奇帆:还是以高速路为例,一般是路建成运转3年后,车流量增多,市场信号有了。重庆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7万辆的速度上升,目前每年收费可到100多亿元,高发司的总效益就出来了。社会资本开始能清楚看到投资收益,它就愿意进来。我想,以前高发司是把某个项目拿出来与非公经济合作,今后可以考虑把集团的部分股权卖掉,或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再举一个例子,早在2002年,重庆水务集团与法国苏伊士集团合资,成立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水务专业公司中的一流公司,目前已在中国A股上市,达到如此大规模的,也独重庆水务一家。

为什么能这样?是因为政府通过努力,改善边界条件,激活了市场信号,非公资本才愿意进入。我们推动了重庆污水处理价格收费的市场化,让企业不能赚暴利,但至少要让企业能活,就有一个定价机制改革的配套。2005年,每吨污水处理成本是1.3元,当时收居民的处理费每吨只有0.2元,谁干谁亏,后来处污费两年调整一次,政府补贴从最初的0.8元降到0.4元,现在几乎不用补,差不多平衡了。

所谓开放公共服务市场,有时候做不成,非不为也,是不能为也。《财经国家周刊》:政府积极作为,配合市场平衡,怎么兼顾公平效益?

黄奇帆: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很重要。不能坑老百姓,让企业赚暴利,但也要让企业能活下去,有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利润空间。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要兼顾两头的公平和公正。

因此,在公共服务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大家要打消所谓垄断的误解,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而是市场发育好不好和有没有市场信号的问题。

当市场价格信号没有出现时,就只能靠政府举债去运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财经国家周刊》:在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的领域,国企有没有退出的成功案例? 黄奇帆:待到山花烂漫时,国有经济该退就退,而且收益很不错。我讲一个国有资本10年涨6倍的案例。2003年,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还是民营控股,有30亿元不良资产,每年亏损2亿元,已经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重庆国资当时是挺身救灾,投入6亿元,将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6亿元,重组了债权债务结构,换了领导班子。企业焕发了活力。

2010年,我们将国信的股权作价28亿元卖给同方股份,其中24亿元投到国信的子公司信托股份,最近挂牌作价26亿元卖给中国人寿,又可以赚2亿元。10年下来,分红收入也有6亿元,累计赚了30亿元。

还有重庆啤酒,拆分股权出售,也是一个国有资本10年涨6倍的案例。可以说,我们完全体现了三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精神。

“八大投”转身

《财经国家周刊》:“八大投”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黄奇帆:这10年,重庆搞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政府花了6000亿元,都是投在关键性、支柱性、支撑性、基础性的领域。这都是该花的,不存在浪费和泡沫,“八大投”贡献很大。

总结下来,干了这么几件事:一是3000公里高速公路,投入2000亿元;二是修了1000多公里的铁路,基建是国家投入,地方征地动迁配套了300多亿元;三是1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投了700多亿元;四是修了170公里的地铁轨道,背了1000亿元的债务;五是全市农田水利投入1000亿元,除了中央、地方政府历年拨款400多亿元,500多亿的缺口都是举债的;六是城市道路、大桥和隧道建设,也花了1000多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10年下来,“八大投”背了多少债? 黄奇帆:目前,“八大投”实际债务3000亿元左右,通过土地储备的运作,大概平衡了一半。早在2002年,“八大投”中的城投和地产两家集团就储备了40多万亩地,我们自己要制定了一个游戏规则,每年只准用5%的储备地,以做到细水长流。

过去10年,用了20多万亩。并不全部是搞房地产开发,其中一半是用于政府规划的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领域的项目,这是划拨价,降低了政府搞公共服务的征地费用。

10万亩投入房地产开发,卖了4000亿元,除掉成本1000多亿元,平衡了基础设施建设欠下的2700多亿元债务。加上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10年下来也有几百亿元,最终我们基础设施建设只欠了3000亿元。

大家觉得3000亿元很多,但我们干了6000亿元的事。还有20万亩的土地储备。今后20年是重庆城市化重要发展期,储备地将继续发挥融资作用。凡懂得资本运作的,很容易算得清楚这个账。

不能一说举债,就抨击地方政府乱作为。

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平衡,指的是政府在维持日常运行中,应该量入为出,不能打赤字的,这是我们财政的基本纪律。但搞基础设施,一般一个设施用30年、50年,可以用三五十年的收入来平衡它,但设施建设周期不可能搞三五十年,要两三年建成,这种情况下就会以时间换空间,会出现债务。而且,总有一些基础设施是无法收费的,不能够以收抵支。只要量入为出,不打赤字,有可靠的偿债来源,适度举债是必要的。

《财经国家周刊》:举债原因不难理解,但债务风险如何防范?

黄奇帆:前面我讲到,投融资平台、政府举债、土地财政都是事出有因,有其合理性,只要做到“五个不”,就会规范发展。做不到,事情就会变坏。一是投融资平台举债,能发企业债的发企业债,能从银行贷款的从银行贷款,不要去举“砍头债”、高利贷等。

二是不能搞浮夸工程,要算好投入产出这本账。最近一个项目报到我这儿,要搞50万平方米的换乘枢纽,上海也才搞10多万平方米,被我退回去了,最后砍到15万平方米,资金省掉三分之二。

三是土地储备不能一下子抵押光,要做到细水长流。

四是土地买卖,要生地变熟地,升值了后卖,有规划地卖,而且是走招拍挂的程序。五是城市建设中,只要发现有市场信号,就要创造边界条件,把原来只能政府提供的服务转化为市场运作。

《财经国家周刊》:今后“八大投”的发展方向会调整吗? 黄奇帆:当初之所以有“八大投”,是考虑其后10年一个领域若要投资千亿元以上,就可以搞一个投资集团。政府不投资,社会资本是不愿意干的,这是它们发展的理由。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千亿元规模定一个。

今后,“八大投”会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完成了某个领域的投资建设任务,就要历史性地退出舞台,或关闭或转业,成为实体产业。像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公司,2010年底,由于费改税,重庆7000多公里的二级公路不再收费,路也差不多修完了,这个公司不再从事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市政府将它变更为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专门从事旅游产业的投资开发。

类似还有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随着2005年电力市场化发展,转身为工商企业,专注煤炭、电力、燃气等领域的经营发展。水投集团与水务股份也已实现整合,主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大型水库建设,资产达千亿元。

二是市场信号发展到了可以市场化运作阶段,就可以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一旦混合,投融资平台便转身为市场化企业,像高发司,有2300公里已投入运行,整体效益也显现了,若是将股权转让给社会资本,成为混合所有制,其背负的债务就不能算政府的了。

三是根据《决定》精神,转型升级为投资公司,像重庆地产集团,今后将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公司。土地照样储备,照样卖,一年卖两三万亩,除了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积累的资本也可以投资,但它本身并不需要举债。对于它们的未来前景,我是非常看好的。

控债务补资本 《财经国家周刊》:这一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备受关注,但你最近撰文指出,我国企业债务风险远高于政府债务风险。

黄奇帆:目前,企业看似没有毛病,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的企业,其实都处在深重的债务中。我国企业债务有70多万亿元,占GDP的120%。重庆企业债务比全国平均值略低,占GDP的110%。“八大投”的资产负债率在60%,民营企业在70%左右,房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如有风吹草动,将会引致系统性风险。

像10年前的三角债问题,国家不得不采取破产核销呆坏账、债转股等“外科手术”,以及通过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国有企业补充了3万亿元资本金,降低了负债率。

现在经济局面好,大家还可以挺着,当经济恶化,就是大问题。我个人预测,如果企业债务问题不加快治理,要不了三四年,相当一批企业会陷入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如何合理补充资本? 黄奇帆:三中全会提出“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除了企业利润追加投资、股票上市融资、全社会创业投资增加企业股本外,可考虑由政府设立股权引导母基金,撬动国有资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等各路资金参与,从而形成持续不断的企业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

回顾国有企业35年改革的历程,怎么解决资本金来源一直是宏观、微观领域头疼的问题。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补充机制,既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改善企业的信用,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通过多元化的股份制合作,完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符合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这就是改革过程的核心。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提出的措施中,重庆进行了哪些探索? 黄奇帆:我讲了七种市场化资本补充的渠道,站在重庆角度,就要身体力行做这些事情。像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重庆搞了200多个,基金的资本有的来自于保险公司,有的来 自于社保基金,有的来自于政府的引导资金等等。

早在2008年,我们成立了10亿元的科技创业类政府引导基金。今年开始,我们准备划出部分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交给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投向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前面提到的重庆国际信托,我们是靓女先嫁,转让给中国人寿,转让收益用于股权投资,等于补充了企业体系的资本金。企业不能再坐等国家拯救、财政兜底,搞混合所有制就是企业资本补充的有效路径,国企困难了,民企来收购;反之,民企困难了,国企也可以进入。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本质是股权混合,企业资产的负债率就会降低,效益会更好。通过推动各类企业股权流通,这样市级政府的3000多亿元债务,很快可以降下来。当然,在推动的过程中,一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不能搞假报表,欺诈民营投资者;三不能把政府责任甩手,将包袱推给社会。

14.2黄奇帆代表建议降低个税税率(2014.03)

在昨天重庆代表团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建议,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

“国际惯例是个税税率不超过企业所得税税率,但我们现在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是45%,这就造成几个问题。”黄奇帆说,一是部分私营企业业主不拿工资以避税,二是一些高收入白领,尤其是外企高管,通过一些渠道把发工资的地方放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享受当地15%的所得税税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每年70%的个税都是中低收入群体所交,高收入群体交纳比例反而很少。在国外,30%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要占75%的比例。”

黄奇帆说,从经济规则和实际效果讲,“多了等于少了,高了等于低了,最后反而拿不到了。”他建议,把税率调低一点,“说不定十年以后,我们的所得税就会和国际惯例接轨,让高收入群体更多缴纳个人所得税。”

他还建议,我国应该征收资产转移税。“我国有很多人到海外从事投资等活动,这是正常的、国家也鼓励,但其中一部分是带有财产转移性质的,而我国没有资产转移方面的税来限制这种行为。”

14.3 黄奇帆:推动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2014.08)

讲话实录:

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目标是什么?大体上有五条。一是到2017年,金融业GDP占全市GDP的10%。近年来,重庆金融业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不仅支撑了工商企业的发展,而且自身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去年重庆金融GDP的占比是8.6%,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要实现2017年占比10%的目标,每年金融GDP增长率要达到17%、18%。这个指标代表了重庆作为金融中心的辐射能力。

二是国民经济证券化率力争2017年达到70%,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翻了两番,金融业更是发展迅猛,银行总的资产涨了六倍,保险也涨了六倍,信托涨了十倍,只有证券市场不大景气。今后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的春风下,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证券化将会加速,新股上市增多,证券市场市值增加,全国的国民经济证券化率到2017年有望达到70%,重庆在这方面目标要求不高,就是要赶上全国证券化率平均值,如果能超过当然更好。

三是用活用好用足国家的政策,到2017年使重庆成为内陆地区金融体系各类功能性牌照最齐全的地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机制是一体化的,金融系统不管是银、证、保,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不管是宏观的货币政策,还是微观的监管要求,全国上下是一体化的,因此,地方政府搞金融改革,不需要不应该也不可能去进行大的体制机制创新。一行三会每年推出的新业务、新牌照,对地方来说都是新的业务形态,新的发展动力,地方政府只需要把握一行三会的政策方向,把握每年的重点改革措施,积极争取每年新的试点和金融牌照,把这些业务和功能开展好,就是地方的金融创新。比如今年一行三会重点推了民营银行、信用保险、第三方支付、消费类金融、汽车租赁、金融保理、再担保公司等十二种牌照、许可,我们就要努力的争取到八块、十块、十二块牌照。网络金融第三方支付牌照,国家批了三批,我们理解了这个牌照的重要意义,努力争取到五块。消费类金融公司全国批四家,重庆有一家。民营银行第一批批了三家,重庆没争取到,就一定要争取到第二批。还有信用保险公司,我们也要争取批一个。保理公司是银监会去年开始推的,重庆是试点地,也要争取搞几个。此外汽车金融租赁牌照,重庆也应该有,我们要帮长安集团申请一个汽车金融租赁牌照。

四是大力发展要素市场。之所以重视要素市场,是因为要素市场是市场秩序的规范者,是各种重要要素的价格发现者,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们搞要素市场的基本标准,是某一类要素在全国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万亿元,这样的要素市场就有搞得意义。如果一个要素市场交易量能达到1000亿元,就能基本掌握定价权。比如医药,全国一年药品交易量1万亿,重庆搞了一个药交所,现在的交易量是200亿,已经出现一定的定价效应,如果到了1000亿,就有了定价权。要素市场除了上述三个功能以外,还是一个金融结算中心,交易辐射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买卖的现金流都在这里结算,税收也交到这里,总体上要素市场有这方面的重要功能。

前几年经过国家批准,重庆有7个要素交易市场,上半年做了4000亿元交易量,发展得不错,要继续做好。最近在发展的,一个是全球废旧物资生产资料回收市场,是工信部明确支持的,既有利于环保,又是再生资源利用,也一个很大的产业。还有就是纺织品交易所,以及石化产品交易所,保险资产交易所。其中有些是央企搞的市场、交易所,我们要积极争取落户在重庆。此外还要筹备外汇的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或者交易结算中心,能产生大量的税收和中介服务收入。

五是良好的金融生态。一个是这个地区全社会融资结构要比较好,二是金融风险比较低,坏账比较低。近几年重庆金融机构的融资结构比较令人满意,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融资共3000多亿,其中40%是银行的贷款,直接金融的股票债券占了26%,剩下30%几就是小贷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个结构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最合理的比例是45%:30%:25%。以前融资9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现在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要百分之十几的利率,相当于半高利贷,占比不能过大。资本市场债券利率又比银行利息还低,应该大力发展,三管齐下。

关注五个指标 时刻防范金融风险

第一,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处在下行状态,重庆尽管还算好,但是今后几年也要防范一些中小房产商因资金链断裂带来坏账。

第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庆的地方政府债务,经国家审计局审计,债务率不到GDP的30%,在安全线以内,这个是讲全市。对区县来说,有几个区县债务比较重,市里在帮助他们做好调度的同时,也会给他们改革的压力,让他们通过改革,特别是通过PPP改革,尽早把债务降下来。

第三,防范困难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风险。近年来重庆基本没有投资产能过剩行业,对原有的困难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帮助扭亏脱困。

第四,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现在一般社会上讲互联网金融,不是讲金融机构互联网

化,而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类的公司去发展互联网中的金融。互联网是手段,金融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都必须按照一行三会对普通金融机构的监管一样实施有效监管。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类。一类是第三方支付,第二类是P2P,人人贷,互联网上下游客户沉淀的资金拿来贷给上游、下游的企业。第三类就是所谓的众筹,通过互联网将网民手中的资金聚沙成塔筹集起来。第四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货币基金,也是通过互联网高息揽储。对这四类互联网金融的监控一定要到位。

第五,防范社会性的非法集资活动,包括地下钱庄、老鼠会、非法典当、传销、乱集资等。社会上任何非金融机构的个人或群体,采用高息揽储或老鼠会搞的乱集资,通过不规范的地下钱庄、典当行放高利贷,都有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金融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小处着眼,露头就打,防患于未然。

坏账方面,重庆的银行上半年不良率是0.34%,信托公司是0.3%不到,小贷公司是0.4%,担保公司是0.8%,在全国都算是最低的。总的来说,眼下重庆的金融生态是好的,要保持下去。这五个指标,有的现在已经基本达到要求,要保持下去,有的还未达到要求,要努力奋斗。

牢记五个要点 守住金融管理底线

首先,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于工商实体经济,工商产业兴则金融兴,工商产业衰则金融业衰。事实上,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就是金融没有好好为工商经济服务,而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循环,自拉自唱,最后引发了世界级的金融危机。金融业在考虑政策、方向的时候,一定要以国民经济、实体经济、工商产业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不能站在金融圈自身利益上来设计、考虑。

比如说,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贷款利率一路走高,原来贷款利率是6.23%,最高可以有20%上浮,现在利率市场化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的上浮50%,很多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就接近10%,这个还不算其他的什么贷转存,第三方服务费等等,这些加起来变12%、13%都有。总之,现在全国平均贷款利率,原来是6.5%,去年是7.1%,如今已上升到7.65%。仔细想想,这就是银行没有想到服务工商企业,没有想到货币政策应该是为工商企业服务的货币政策,而不是为金融系统自身循环服务的货币政策。上个星期国务院出台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十条措施,条条都极具针对性,国务院这十条,在方向性上面讲得非常好,再次明确了金融为工商企业服务的最高宗旨。

其次,金融危机一旦形成,想要加以解决,最终要靠工商经济的发展,要靠战略性的科技创新,靠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这是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美国2008年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坏账几万亿,很多企业倒闭,但是就在这三四年里,美国的信息产业涨了六倍多,苹果公司2008年的时候只有500亿美元市值,到2010年就达到5000亿美元市值,2011、2012年最高的时候是7000亿美元。信息产业新的革命,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量。此外,页岩气也是在这几年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由此可见,经济向好要靠工商经济拉动,经济坏的时候更要靠工商经济摆脱危机,如果单纯靠金融业自身来解决金融危机,结果无非三个:一是推迟危机,二是转嫁危机,三是把现在的危机解决了,但又酝酿出更大的危机。我从来不轻视金融,但越熟悉金融,就越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第三,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什么叫信用?为有钱人理财,为需要钱的人融资,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做中介,这中间就需要信用。金融机构要保持良好的信用,一定要做好三点。第一,金融在交易过程有杠杆比,这个杠杆比不能太高,太高就会产生泡沫,一定出毛病。1:

3、1:

5、1:

10、1:20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讨论,杠杆比越大,风险也越大,当年雷曼兄弟公司就是死在CDS债券1:40的杠杆比炒作上。这方面保守一点一定没有错。第二是不能放高利贷,利息不能太高,放高利贷看起来一时效益很高,但一方面,高利贷会害死贷款企业,企业死掉了,你的贷款对象也没有了,另一方面,为什么这个企业会来借高利贷,很可能病

魔缠身,你把钱借给他,很可能坏了你的帐,鸡飞蛋打。第三是中间环节不能太多,从资金来源到资金去向,中间一般只有一个环节,了不起两个环节。环节多了,三、四、五个环节串联,一定有黑幕,一定出乱子。总之,杠杆比不能太高,利息不能太高,环节不能太多,这三条是金融的铁律,是保持信用的原则,这也是监管部门应该把控的。

第四,社会的直接金融、间接金融,也包括非银行金融系统,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股本资金市场化补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融资体系一直在建立和完善,不管是银行、证券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搞起来了,但是因为股票市场发展得不正常,所以中国国有、民营企业的资本金市场化补充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导致中国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每隔十来年就出现一次因债务过重,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倒闭风潮。有人说中国政府债务重,其实中国政府债务客观讲不怎么重,美国政府债务是GDP的1.1倍,欧洲是1.5倍,日本是2倍,我们中央加地方政府债务是GDP的50%。但是中国企业的债务总额是GDP总量的140%,而美国、欧洲、日本只有50%—60%,这是因为他们的企业资本市场化补充机制非常健全,所以企业不必向银行或者其他渠道借太多的钱。要解决这件事,就是要把资本市场搞上去,包括公募的证券市场和私募的股权基金市场。

第十五章 2015年材料

15.1黄奇帆重磅讲话稿流出!千万不要在这5个领域投资过大(2015.01)

导读:本文为重庆市长黄奇帆2015年1月7日在“重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内部讲话录音整理稿。黄奇帆即兴做了演讲,他闸述了重庆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同时提醒在座的企业家要防止在宾馆、商业物业、批发市场、写字楼、住宅五个领域的投资过大。

以下是黄奇帆讲话原文,仅供参考。

重庆市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总的是听听去年一年来我们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遇到的一些困难。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总的看:

第一、大家提得最多的是融资难,融资贵,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都遇上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是国家货币政策,“一行三会”的管控方式怎么适应的问题,从地方政府来说,我们就考虑2015年在三个方面下好功夫。

1、增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体系就是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有的是股票、私募,有的是不要利息的资本金,有的是低利息的,这是比银行贷款利息还低的融资。去年重庆这方面已经努力了,我前年开始就盯这件事,我们现在融资难,一是银行贷款利息7%,加点手续费就变百分之八点几,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出就变百分之十几,这是一个融资贵的来源。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小贷、租赁、信托,一般融资利息都在12%,甚至18%,甚至更高。

如果一个地方90%都是银行贷款,这个地方不会发达的,但是如果这个地方银行贷款比例50%以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这些资金占了这地方融资量的50%的话,这地方肯定倒大霉,说明这地方50%新增融资都是高利贷,利率都是15%、16%、17%的,企业肯定很困难。所以,我去年做的重要方针,就是鼓励银行为“三农”、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融资。

去年,重庆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比例降了10%,银行融资比例保持在45%,资本市场融资比例增加到了25%,去年重庆5500亿元融资里边,有1500多亿是直接融资,其中证券市场融资800亿,发的债券、股票等等,人民银行间的市场也是直接融资体系,融了700亿,33 这两个渠道的资金利息就是4%—4.5%,银行新增的融资差不多有2000亿元,这个利息是标准利息,6.5%—7.5%之间,剩下的30%融资利率就要高一点。

重庆会继续推动银行间市场借款,继续推动股票市场、企业债券的借款,继续推动IPO上市的融资,不管是香港还是上海还是深圳。重庆也会继续推动保险市场的融资,保险公司有10万亿元,他们也可以买我们企业的债务,就等于融资,这就是直接融资。另外,PE、VC,私募股权基金,也是一种融资方式。

还有就是我刚才说的定向增发,你是一个上市公司,让他来投资,股票市场你发不出去,就索性发给我,我定向增发,有利可图,大家就干,这项目几百亿的说来就来了,只要你是好项目。

我去年给大家讲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做好了,到去年年底,重庆一下子七八个高科技战略性大项目都想模仿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的模式(黄桷树财经附注:京东方的模式简单来说是它到一个地方建生产线,首先要求当地企业认购增发股,然后它会把融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生产线上去),这当然也是方式之一,我们还有金融交易所,它里边也是一种直接融资。我讲的六七种、七八种品种,都属于银行间的、保险市场间的、股票市场间的、证券市场的、定向增发的、私募股权基金的、金交所的,这就七种了,还有一个是众筹的市场,就是证监会批出来,人民银行同意的众筹市场,和网络市场有关,还有就是各种专利抵押,各种保理的抵押等等。

我讲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的,其实工商联要在这些方面动脑筋,动脑筋以后,把你下边大大小小的工商实体经济作出各种品种的组合,这样就能够解决一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这个宏观上,你只要说这里边有2000亿资金量发生,这2000亿落到任何一个企业,都属于融资问题的解决,不管你去一个个企业说解决了多少问题,最后加起来只有100亿,宏观上看,你解决了100亿也不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到2万亿、3万亿的市场规模,你解决这么一点,1%、2%有什么用处?

2、鼓励收购兼并。

这个混合所有制,可以是国有买民营的,也可以是民营买国有的,去年重庆国有企业卖掉了几百亿,这个还不是说混合所有制的1000亿,是讲单个企业。我们也曾经收购了好多民营企业的股权,当年重庆的商业银行,重庆的农信社,重庆的信托公司,重庆的西南证券,都不是国有控股,都是民间投资的,它如果发展得好,不想干,如果发展得要倒闭了,这些金融机构就造成社会混乱,死掉了,丧葬费也花几十亿,与其办丧失不如办喜事,就重组。

我们当年拿几十亿重组了这些金融机构,既然我重组,当然是国有控股的,这一阵子,我们也可以退出了,重庆信托我们就退出了,当初六七亿,七八亿的投入变成30多亿退出,很划算,大家愿买愿卖。我讲这一段就是说事情总是进进出出,你中钢卖资产,北京的企业买了想拉到北京,这当然可以,但如果重庆国企或者其他民企来收购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是中钢的一个事,中钢另外一个事情是在江北投20亿搞600亩钢材市场,如果有民营企业收购搞别的市场也可以,没有的话,真的国有企业或者哪路资金收了,变成中小企业的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或者网络公司的一个什么区,说不定还赚钱了,中钢你自己华丽转身也可能赚钱。这里边重组、兼并,混合所有制借壳卖壳,是我们解决困难时候的好办法。

3、进一步鼓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

不能趁火打劫,要规范金融行为,努力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这方面还要做许多的事情。做这些事的时候,政府不能光从道德角度提建议,而要从政策配套的角度,使得金融机构感觉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政府是知道他们的用心,支持他们的这些行为,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帮助了他们,也就帮助了实体经济,大家一起过冬。

大家说的冲贷也可以理解,银行看到你有危机了,借你的钱居然还不出,只能借新债还,34 本来我借你10亿,你是流动资金,你10亿用完,周转一遍,应该能还出10亿,我再借你10亿,就周转下去,银行发现你进入危机,只进不出,就削弱你的能力,你向小贷借来还了我再借你,等你还了不再借了,你小贷那边就压死了。这个概念可以说,银行在微观行为上是一种利己动机下来的保命方式,如果你信用好,能赚良性的贷款利息,他为什么不把资金给你?

所以微观行为政府不得干预,也不能干预,关键是你这个企业自己遇上了这种困难,就出现的只进不出,但是这种只进不出是一时的困难,如果这时候有点帮助,度过难关,以后可能是艳阳天,这会儿拼命搞冲贷方式只还不借,最后鸡飞蛋打,把金融危机逼成大危机,就不理智。这里边什么是理智,什么是不理智,就是一种“两难”,这种“两难”,我刚才说凡是“两难”就要有智慧,知道度在哪里,什么地方就是坚决不管,就让它破产,什么地方要采取适度措施,有中间品来周转,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考虑的一些方面。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要注意防止产能过剩,政府发展过程中要防止产能过剩,可以说重庆是非常超前的,我们在过去几年就预见了产能过剩的事情,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调控,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确认的十七八种产能过剩的品种,作为市长,我敢说我们这十年基本没搞,我们钢铁600多万吨,十年前就是600多万吨,那还是全国1亿吨钢的时候,现在国家10亿吨,我们还是600万吨,我们没有搞大炼钢铁,我们如果按比例搞,搞到三五千万吨的话,这三五千万吨投的上千亿资金全都亏损倒闭的话,我们才要倒大霉。电解铝,重庆有西南铝,本来有很好的基础,但是这十年,就在原来基础上配套,没有变成几百万吨、上百万吨。煤炭,十年前就是4000万吨,今天也是4000万吨,都不新批煤矿,关了2500多个小煤矿。由于这些控制,产能没有过剩,所以我们正常的企业有利润出来,没有一大堆亏损的东西冲掉,如果这边有盈利,那边是亏损,两边盈亏相抵就没了。

第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工业情况是好的,但要注意房地产,注意商业,注意服务业,不要产能过剩,不要投入太大。我想了一下,至少五个方面,我们要防止过剩。

1、宾馆。

原来有一个概念,重庆如果有100个五星级酒店,作为大都市,也不为多,有过这种规划,现在重庆已经有的70个五星级酒店,我认为从现在起,一般不再把五星级酒店作为招商引资的项目,让现行的,已经竣工的,或者正在建设的五星级酒店随着以后经济发展,毕竟是个800万人的城市,以后还会到1000万人,所以需求还是有的,但是你如果继续疯狂的增加,70个变150个,产能过剩,宾馆老板通通会坏账,不管国有还是民营还是外资,总之任何经济坏账都是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2、商业物业。

商业物业我们有个指标,每2万元零售额一平方米,重庆2014年5000亿零售额,2500万平方米商铺足够了,不能去搞5000万平米,1亿平米,搞多了,商铺摊不上零售额,就没钱赚,一平米如果一年没有2万元零售额,租金都付不了,那谁搞房产谁倒霉,就是不能到处搞大卖场,综合体,一搞就是50万平米,30万平米,这个都是会过剩的,有的地方一个小县城搞三个综合体,搞出上百万平米,谁来吃这些东西?你一共就20万人,每1万人哪怕消费1万元,20万人就是20亿,20亿产值,1万平米足够了,你还搞几十万平米,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3、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贸易市场要控制,每个区县都想搞服务业,服务业就是批发市场,如果是老百姓短缺的蔬菜批发或者各种生产资料批发,有市场的可以,但是因为每个区县在招商的时候都去招一个沿海地区的,沿海地区的一搞就说可以搞200亿,十个200亿,就是2000亿,真以为能搞2000亿?整个浙江省只有一个义乌,但是也没有十个,那是卖到全世界去的一个市场,所以市场这东西是好东西,多了就是坏账,哪怕2000块一平米,你占地、占面

积,总归是一个固定资产,所以这方面都要控制。

4、写字楼

实际上也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公式,差不多2万GDP一平米,重庆现在GDP到1.5万亿,其实就是7500万平米,这个是全市范围的各种写字楼,包括你的工厂区,许多工业企业不需要外边的写字楼,把这些都去掉,真正在商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建写字楼的面积是有限的,也不能搞得太多,每个区都想把中央商务区建在自己这里,都去搞许多写字楼,其实最后也是没有人办公的。

5、住宅。

重庆控制得还可以,大家也不要把别的地方生的病往自己身上扯。有三个指标来说明重庆不会有鬼城。什么叫鬼城?凡是一个地方有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每一平方公里在5000人以下的,就是100平方公里的空间50万人以下,一定是空城、鬼城,闭着眼睛可以这么判断。合理的就是一平方公里1万人,100平方公里就是100万,重庆主城现在7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有800万人,这还是指常驻的户籍人口,每天还有临时来的人有100多万,所以重庆主城很热闹,不会是任何意义上的鬼城。

全国现在几百个城市,一平方公里在1万人以上的,100平方公里在100万人以上的比例城市没有超过5个,重庆是这五个中的一个,就是土地和人群的关系。

第二个当然是住宅的建筑面积和人群的关系,如果在100平方公里上,有100万人,你造住宅太多,人均别超过40平方米,也就是说你100万人,造4000万平米足够了,这个是讲住宅,总之新房旧房要有个量,这个也要控制,重庆政府这方面控制得比较好。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降了30%,我们去年土地出让金涨了10%,2013年卖1600亿,去年卖了1700多亿,同时我们的房价也没有跌,稳在那里,住宅的交易量和2013年相比也没有降,基本三个平,交易量是平的,交易价格是平的,另外就是整个的土地买卖量涨了10%,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去年涨了20%。我讲这个,重庆这一块还可以,但也要控制,就是不要把住宅造得太多,如果一个城市1000万人,造10亿平米的住宅,也昏头了,这方面要控制。总的意思,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一根筋往后面推,到后来这方面的企业倒闭不少。

第三,你们十几个企业发言了,都提了企业的问题,一个企业一句话回应一下。

餐饮商会提的问题,餐馆的税费问题和电价,水价,总之依法办事,因为水价和电价,工商企业同工业企业同价同等国民待遇,说什么对工业优惠,对商业要刻薄一点,也没有这个道理,现在鼓励三产发展,这方面可能要宏观上调整原来的思路,倒不是说把工业提上去,而是把商业拉到工业相同,这方面是要动一个脑筋,也不光是对餐饮业,通通都应该这么想。

服装业的事,你们怎么把集群搞上去,重庆政府对服装业的集群有个定向的扶持政策,我们经信委说话要算数,这个事情经信委要有人盯上去,把和服装产业集群相配套的政策落实,这个是劳动密集型,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产业,而且这个产业是万古长青的,人永远要穿衣服。

钢贸市场转型的事情,我们中小企业局,包括我们政府要专题研究。一是可以转型,不再做钢贸,做别的贸易市场,也可以做别的功能用途。二是有民企愿意买,我们肯定支持,一样的政策下,鼓励民企支持,如果没有的话,发个点球,国企中的某个公司也可以收购,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体系,这件事可以搞好。

再生资源交易这一块,我觉得重庆的民企,北京的企业、重庆的国企,也可以考虑重组。

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这当然可以,反正首先是按市场化方式,总有到法院被拍卖的公司,但是法院拍卖已经是最后一道,中间就有个重组,市场化本身就可以重组兼并,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打包公司来的话,通过打包公司重组,银行减少坏账,企业减少退出的成本,对

整个市场比较好。企业出现坏债这种事,重庆相对是最好的,至少到现在没有发生惊天动地这一类的事情,但潜在的困难企业总是有,重庆有几十万个企业了,即使里边只有万分之一比例,都会有几十个出问题。

登记手续效率要提高,抵押物,不管是专利抵押,还是房产抵押,各种各样的抵押物,抵押物的登记手续效率要提高,凡是把自己东西抵押了去贷款都是等不及的事,都是临时的,你批三五个月,等你批出来的时候,它已经倒闭了。

预售房,只要一张卖房的单子,现房其实也有卖房的单子,又要加产权证,现房的这个单子是更加没有纠纷的,所以这里边要研究,这是一个怎么方便的事情。

讲的金融后援公司的重组,我们也可以考虑。

果园港是200万箱,寸滩港是100万箱,首先是寸滩港里边的汽车码头,每天都停几千辆长安的各种各样的汽车,这个汽车码头首先可以转到果园港,果园港有四个泊位是运汽车的,如果这个转过去以后,寸滩港的汽车泊位码头转过来成为邮轮码头,总之这方面当个题目要回去研究一下。

再有刚才谈到银行的冲贷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也是可以很好支持的。

15.2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2015.01)今天(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大家最关心的GDP,2014年的增速为7.4%,可以说,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那么,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和发展?20日,在重庆市级两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有一番解读,认为应当着重防范和应对中高速发展中的经济风险。

以下是黄奇帆录音整理,长,但绝对值得耐心阅读。

经济靠什么“稳增长”?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央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宏观调控举措。我理解,经济发展由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显著标志之一。大家要明白,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是前提,而“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又是“稳增长”的手段。没有这四个手段,发展动力就会缺失,“稳增长”就稳不住了。

经济靠什么“稳增长”?

比如抓改革,去年我们搞基础设施领域的PPP改革,吸引了1300亿的国内外资金;搞国有企业集团五个路径改革,吸引了1000亿资金。这样,就吸引了2300亿。去年重庆经济发展那么快,基础设施照样上,政府性债务又削减了1000亿,风险更加可控,这就是改革的动力。

又如抓开放,重庆这些年着力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为依托,特别是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形成了江北国际机场空港、寸滩水港、团结村铁路枢纽站三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在旁边配置了三个保税区。这样,使得我们的进出口总额从原来的60多亿美元变成了955亿美元,六年时间翻了四番,这也是一个巨大动力。

再如调结构,重庆本来是老工业基地,“傻大黑粗”的东西很多。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我们形成了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万亿,电子信息和汽车各占5000亿,都分别增长了20%,其他支柱产业都增长了10%。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方面,我们集聚了国内外10个品牌商,同时形成了10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们集聚了10多个品牌商和代工商,零部件企业有860多家。还有重庆的服务业,去年金融业和新型服务贸易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这也是

调结构的一个体现。总之,没有调结构,稳增长也是一句空话,调结构也是一种动力。

还有惠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这些年,重庆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有”目标和生态环保等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持续实施了22件民生实事,今年还将按照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的要求,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这不但可以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急迫的问题,也会通过惠民生扩内需,促进消费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那么防风险呢?虽然重庆经济近年来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但仍然要时时敲响防风险的警钟。

中国经济的风险何在?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风险等。

比方说防金融风险,宏观上就是要把握好融资结构。应大幅提高工商企业面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和约束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行为。

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70%、80%的资金都靠银行贷款,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的金融有问题,搞得不活。一个地方的信托、租赁、小贷、抵押、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得不到发展,高利贷、典当行、“老鼠会”等就会盛行,容易导致金融“三乱”。当然,如果一个地方50%、60%的融资都是靠利息比银行高几个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又会导致这个地方企业融资成本整体很高。

要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直接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企业债券等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去年,重庆政府帮助企业筹集到一千四五百亿的低利息、低成本的资金,都是从资本市场上来的,是直接融资。今年,我们提出新增6000亿元融资,要做到25%来自直接融资市场,45%来自银行,30%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前,我们的直接融资大体只有10%左右,希望通过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能够形成银行、直接融资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45:30:25的融资比例。

经济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我恰恰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本质上讲,市场经济通过充分竞争才能有效益,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也有个度的问题。

比方说,一个企业研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这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先做的人一马当先,独占鳌头,获得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创新驱动的魅力所在。旁边人看到先行者效益很高,群起而上都模仿,之后逐渐会达到供求平衡。供求平衡了还要竞争,就会有个后来者居上的概念。后来者本事比你大,人才结构比你好,资本更密集,就会把老企业淘汰出局。这时候,市场就会产生过剩。

产能过剩有个经济学逻辑:如果行业过剩10%—20%的时候会产生优胜劣汰,属于良性竞争;一旦过剩超过20%,比如全行业过剩30%、40%甚至50%,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泥沙俱下,大家通通赔本,形成行业性亏损。现在中国差不多十来个行业,钢铁、电解铝、玻璃、有色金属、水泥等等都是如此。比如钢铁行业,市场每年需求6亿吨,产能却达到10亿吨,严重过剩,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以下,企业普遍亏损。更严重的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还会连累金融业,造成银行坏账,增加诱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产能过剩,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概不能外,传统工业、房地产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业都是如此,都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出现过剩。俗话说:“千做万做赔本生意别做”,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任何一家企业都要关注自身行业产能是否过剩。

县长和企业家都不要碰过剩产业

这些年,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产

能过剩行业。

工业方面,8年前,全国每年煤炭产量20亿吨,重庆有4000万吨。8年间,我们严格控制煤炭行业新增产能,在全国产量达到50亿吨时,我们还是4000万吨。2000年,全国钢铁产量1亿吨,重庆是600万吨,现在全国10亿吨产能,重庆仍然是600万吨。由于没有跟风而上,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较小,我们工业面临的压力就较小,效益自然就好。

在房地产领域,要防止产能过剩,重在把握好六个比例关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按照城镇化规律,每1万城市人口配置一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就能基本平衡。重庆主城1000万人口,城市规模也就是1000平方公里。有些城市只有50万人,却搞了100平方公里,规模过剩就容易变成鬼城、空城、死城。

二是商品住宅。一般是人均40平方米,1000万人就造4亿平方米住宅,造得再多,房子卖不掉,房产商破产,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就会连累整体经济。

三是商铺,原则上每2万元商业销售值要配备1平方米商铺。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四五十亿商业零售额,却建了100万平米商铺,每平方米商铺零售额不到一万元,肯定赔本。

四是写字楼,大体也是2万元GDP配一平方米的比例,不能造得太多。

五是各类贸易批发市场,包括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家具市场等。现在有的区县城,一搞批发市场,就想搞成义乌那样1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100亿元。中国毕竟只有一个义乌,从现实出发,我们举全市之力搞一个是可能的,如果每个县城搞一个,肯定过剩。

六是城市综合体。这种集百货零售、写字楼、餐饮娱乐、住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一个区县城奋斗三五年搞一个,是能够盈利的,如果一时兴起,搞上五六个,量变引发质变,大家就都会亏本,这样的生意做不得。

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一哄而上,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比如光伏电池,那是高科技产品,是新兴战略产业,也是节能环保产业。但前几年,全国大干快上,产能严重过剩,照样一年亏损几百亿。当年,长安集团也想在重庆搞这类项目,化医集团也有投资冲动,但都被市政府压下了,回过头来看,这个决策是有先见之明的。

不管区县长还是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赔本生意不做,过剩产能的事不做,要有基本的行业分析。

经济风险的源头是产能过剩,工业、服务业的产能过剩会带动整个金融的产能过剩。同样,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也会搞得过剩,诱发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前车可鉴。这方面,没什么高端产业和落后产业之分。信托投资看似高端,搞自我循环,会遭遇过剩危机。县城里家家楼下搞小饭馆,最后没有顾客,也是全面亏损。反之,哪怕你是洗脚理发,只要与市场需求匹配,经营得当照样赚钱。

总之,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才是好产业,我们搞调结构,关键就是把过剩产能压下去,把有市场、有效益、有资金流量的产业发展起来。这样,经济发展才会顺畅,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有基础。

15.3黄奇帆:中央绝不应该兜底地方债 出现问题下岗查办(2015.03)

以下为黄奇帆发言实录:

田薇:说到关于评级的问题问一下黄市长,现在大家有一些担忧,地方政府债务评级会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从地方政府官员角度您怎么避免这个失真?

黄奇帆: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如果常态的去审计、统计是一笔帐,但是经济形式发展是动态的。比如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增长放慢、税收增长减少、收入减少,原来可能不存

在的问题现在变问题了,这是动态的。第二,房地产市场下行,本来卖得出去的土地少了,收入少了,也会使经济下行。第三资金出现了错配,这方面的事情调度不当,资金链断裂,不是问题的也变成问题了。第四一直采取借短还长,不断举新债还旧债把各种各样的债务积累到未来,有一天可能也会崩盘。第五,当然融资主体不管是省级政府七个八个,还是区县互相担保有一天可能也出现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静态审计是一回事,动态调度平衡又是一回事。总之,在工作措施中,我很赞成楼部长说的,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高度的责任、管控,但是绝不兜底。给予各种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以把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但绝不兜底,兜底是对大家不负责任。但是不兜底地方政府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下岗查办都是应该的。这个地方责任到位,把静态的债务审计,那是财政审计署和地方政府自己的工作责任,必须搞清楚,同时更重要的是动态的平衡调度。

15.4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2015.03)5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

黄奇帆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是28%,医保缴费率是12%,住房公积金是12%,再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一金”缴费率接近60%。其中,个人要负担十几个百分点,企业负担三四十个百分点。

他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逐步建立统账结合的社保制度过程中,部分采取了挂账、缓缴、免缴等方式,为弥补基金缺口,确保当期收支平衡,不得不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较高的费率。

黄奇帆称,社保缴费率偏高,一方面降低了个人当期可支配收入,制约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加重企业负担,提高经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他建议适当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社保缴费率,促进消费增长和企业降本增效,并通过划转部分国企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大社保财政资金补贴力度、提升社保基金收益率等多种方式,拓展社保资金来源渠道,弥补因降低缴费率而产生的资金缺口,确保当期待遇支付和长远基金平衡。

15.5黄奇帆:给诺贝尔经济学家讲讲重庆故事(2015.06)2015年6月13日,“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开幕。

这是一个规格非常高的研讨会,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张亚力、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等一大批重量级嘉宾与会。

创新,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以遵循。黄奇帆市长在研讨会上讲了5个精彩的故事,揭示了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是如何通过创新获取改革的红利。实录如下:

黄奇帆讲话:

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40 也就是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产业链很短。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只留下75美元的总装,也就是占15%左右增加值的这一块,这个是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把这一块经济既能保持,又能克服既有的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我们形成了两个路数,改变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

第一个,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这个和沿海地区总装6000多万台电脑,产值可能只有15%、20%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除了总装这个75美元留在重庆以外,零部件、原材料80%在重庆生产,所以250美元中的200美元落地重庆。第三块就是产品的销售结算,跨国公司销售结算的这一块现在也留在重庆。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核心结算方式是一种离岸金融结算,过去中国任何银行法人、自然人,都不能有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所以我和惠普搞了第一笔离岸金融结算的时候,那一天是圣诞节,惠普老总打电话说有1亿多美元要交给你们重庆财政,是离岸金融结算账户上的税收,你的账户在哪儿?我马上打电话问,发现我们开一个离岸金融结算账户很麻烦,各方努力协调,在12月30号把账户开了,这一笔账就进来了,重庆第一笔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是2010年12月30号。中国现在1.8万亿加工贸易的结算,5000亿在新加坡,3000亿在香港,2000多亿在爱尔兰,还有一部分在首尔、台湾、东京,我们大陆基本没有离岸金融结算。我们向国家提出了申请,国家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同意了重庆的试点,推动了重庆这一块的业务,重庆离岸金融结算2011年结算了200多亿美元,2012年有400多亿美元,2013年是600多亿美元,去年到8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会有1000亿美元。总而言之,离岸金融结算,是一个加工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重庆把这件事也抓起来了。这样三块通通加起来有350多美元,占一台电脑500美元的70%。因此,重庆的加工贸易效益比较好,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一般效益都是下降,但今年1—4月份,重庆电子产业利润涨66%,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好的效益?就是和创新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有关,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前几年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在建设,现在正在大批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都降低了。

第二个,凡是要搞的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我们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

1、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我们是5+6+860,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

2、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在重庆,在中国沿海,富士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基本上各个省,你占两个,他占两个,一山不容二虎,互相分隔开来。在重庆形成了中国沿海所有加工贸易总装厂都到了重庆,各种电脑、网络终端产品的品牌商也到了重庆,形成了集群。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好的格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对重庆来说总体平衡,年年上升。

3、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我们这个集群方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克服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取得了成功。去年我们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是6300万台,全球去年销售2亿台电脑,我41 们占1/3,沿海地区所有的产量也是6000多万台。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重庆占1/3,沿海占1/3,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重庆诞生。三中全会的第七章,讲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内陆开放中有一个条款,就是讲要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故事,如何用改革的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15.6重庆要推8000亿元PPP项目 黄奇帆称平衡盈利是关键(2015.07)

27日举行的重庆2015年PPP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黄奇帆公开阐述了实施PPP的五大原则、五个边界条件和五类风险防范(简称“三个五”)。

五大原则: 一要利益共享。所有PPP项目都要保证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民营企业以及社会投资者利益共享。二要风险共担。一旦有风险,大家一起承担。三要公共利益最大化。因为PPP项目都是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必须要充分体现和照顾公共利益。四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只讲公共利益,没有经济效益;否则,就吸引不了社会投资。五要保证社会投资者有合理收益。对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有盈利,但不应有暴利。

五个边界:

一是完全能够实现市场化收费平衡的项目,交给市场来做,比如高速公路收费项目。

二是现在收费达不到完全市场化要求,但具备价格调整空间的公共服务项目,可以逐步地调整价格,平衡投资。

三是对价格不能一步到位的公共服务项目,可由政府采购。一些公共服务可能长远收费也解决不了问题;或者有的项目就是不能收费而该政府掏钱的,政府可以把一次性投资转化为每年的政府服务采购,改由社会投资商来投资。采购资金足以使投资者本息能清偿而又有合理的回报。

四是对一些投资量大而收益很低甚至免费的公共项目,政府需要“堤内损失堤外补”,进行资源配置或财政补贴。一些巨大的项目,既不能过多地市场化收费,也不可能由政府每年拿出太多的政府采购服务资金,就可以像香港地铁那样操作。

黄奇帆举例算账:香港地铁的办法就是地铁的投资每公里10亿港币,修200公里,花2000亿,这由投资者自己投。政府让投资者收票价费用,每位乘客一次地铁的票价是7港币,收来这笔钱,刚刚能维护日常运行折旧。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基本盈利。但是原始投资的2000亿靠这项收入是收不回的,可以通过补偿的方式解决问题。投资者造了150个车站,给其78个车站,在这些车站上加盖物业。一个加盖物业20万平米左右,总的就是1500万平米。香港的楼面地价几万块一平米,1500万平米就有几千亿,足以把2000亿地铁投资连本带息综合平衡。

五是确定合理的收益上下限。有的项目效益非常好,如果一个个单独算会有暴利,政府如果自己做,要费大量精力,在短期内会有巨大的融资。这类项目可以外包。“外包以后不能搞利益输送,不能让投资的人炒了地皮发横财。”黄奇帆说,这就是一般的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不能说这个项目谁开发的,2平方公里,3000亩地,开发完了以后,土地批租卖掉的钱都是开发者的,这样不行。须进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的底线内,超过部分都是政府的公共收入,用于社会发展

“五个防范”。黄奇帆说,一是防范形似神不似,名为PPP,实际上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投资者搞这个项目,实际上没有收益,是帮政府兜一个形式主义、漂亮的改革的面子,42 其实还是政府自己兜底,甚至政府在这个兜底过程中,好面子而不要里子,把一个所谓的有点放高利贷的BT项目,转化为PPP,最后政府背更高的利息负担。搞这类的PPP还不如政府独资干,成本还低一点,这种虚假的PPP是要防范的。

二是防范在不同区县、不同地区的同一项目,因标准不统一,导致价格、收费混乱。

三是在PPP推进的时候,万一遇上不可抗力,出现了事故,比如地震或者暴雨,或者其他灾害,损坏了项目,国有企业和政府搞的项目当然政府要来负责;社会投资者的项目,政府这时候也不能撒手。黄奇帆强调,无论国有还是民营,受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的救灾救济,各种救护措施是应该一视同仁的。

四是防范社会投资者利用公共服务的自然垄断乱收费、高收费。PPP项目中,有三个对象,一个政府、一个市场化的企业、还有一个是服务对象(即公众),不能随意调价涨价。

五是防范由于操作不阳光、不透明,导致灰色交易发生。PPP只是一个改革的投融资平台,并不具有天然的防腐败的概念,推进的时候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投资者,都要自觉地按国家的法律规则办事。

总的来说,实施PPP可以带来一系列好处,如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可能会更高,推动国资、民资、外资混合所有制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化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黄奇帆最后说:“所以我们对PPP的推进是坚定不移的。”

15.7黄奇帆:重庆OTC互联互通新三板(2015.07)

本文系讲话录音整理稿,整理的文字稿存在着有一定瑕疵的可能。另外,该文字稿未经黄奇帆本人审阅。以下是黄奇帆讲话原文,仅供参考。

在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重庆市政府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我们把它叫与新三板)签订合作协议,主要是把重庆的OTC(我们俗称四板系统)和国家的新三板系统互联互通,签订这个协议,同时我代表市政府对这个协议的签订表示热烈的祝贺!

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三中全会定下来的目标,事实上,从1990年,中国在上海首先推出上海证交所,推出资本市场的关键性的一步以后,我们现在有A股市场,包括上海的A股,深圳的A股,同时也有创业板,中小板,它大体上在深圳,进一步在香港有H股,红筹股,国内还有B股,B股应该是发展得也变成一个僵尸了,以后肯定会转化掉。总体而言,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现在又有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系统,实际上各个省也有一些OTC系统,也可以说它是四板系统,所以说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上已经形成了,关键发展得不平衡,应该说A股市场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得气势如虹,我们的转板市场,总的来说是刚刚起步,规模还不大,还要进一步的推动,刚才杨晓嘉女士也讲了,这一年发展得特别快,去年还只有5000亿不到,今年已经翻了番,到了1.1万亿的市值,上市的数量也从原来的几百家,发展到了2000多家,应该说这个势头还是很好的。当然,潜力空间巨大,因为理论上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几百万个,1%如果进了这个股权融资市场,也应该有10万个,现在几千个,可以涨十倍,二十倍,潜力巨大,这是一个。

进一步的说,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A股市场的基础,就在这个转板上,在三板上,所以三板的数量,理论上应该是主板的十倍、二十倍、三十倍,主板现在2000多个,你有2万个、4万个,都是合理的。这里边有两个概念,一个坐标是全中国企业有几百万个,1%,也应该几万个。第二是你作为基础的板,为A股,为主板提供服务,提供市场的企业资源的话,那么你是它的十倍、二十倍,也该是几万个。所以我们讲这个系统以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潜力很大。第二个,这个系统的确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我们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往往是和大银行借钱,大银行信任度不够,大银行漏出来的水,43 把这个钱转到信托、租赁、担保,转出去以后,这些企业都变成通道,然后再让担保公司担保,七拐弯、八拐弯,6%的利息拐成12%、15%,这叫融资贵、融资难。这么多环节渠道保来保去,本来一对一签的协议就完了,要签成四五个协议,四五个协议签完,每个签协议的地方都要剥一层皮,最后融资难、融资贵。

重庆社会融资结构变化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家说了多少年,越说越难越贵,变成了一个顽疾。原因是文不对题,没有针对性,与虎谋皮。这些环节,你叫他们减少利息,不可能,所以说来说去,总解决不了。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什么?就是资本市场。对大企业融资、对小企业。我们这个社会,每年的新增融资是三个体系:第一是商业银行,每年都会新增一块贷款的余额,会增加一块贷款的资源,比如去年全国新增10万亿银行贷款。第二是股票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这方面是直接金融体系,从全国来说,去年一年企业债券和股票,其实就是1万多亿,银行间市场也是一种债券,我们叫做中票,倒也发了1万多亿,通通加起来两三万亿。第三是我们叫影子银行,或者叫草根的金融,讲得好听一点叫普惠金融,实际上就是信托、租赁、小贷、担保,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去年全国也是有几万亿,在这个系统里边,真正你去叫这个影子银行系统降低利息,再怎么道德说教,他该多少该是多少,最终是个力量对比,是个结构对比,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直接金融把它做大,让一大批企业,不管大企业、小企业,大企业到A股去上市,中小微企业到转板、三板去上市,如果这里边,当我们从这个地方筹划了几万亿资金。比如重庆筹划了几千亿资金,这时候这些企业本来可能要跟银行借钱的,现在不去跟银行借了,银行的资金就过剩,就多出一块资源,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银行就会相对放低身段,利息会降低一点,融资手续方便一点,效率会高。当银行吃近了本来不去吃的一大块以后,又腾出了一个空间,就是许多许多中小企业,本来是跟影子银行在借钱,在银行系统借不到钱,在股票市场更无法融资,逼到影子银行体系中,现在他们都能够跟银行借到标准的或者利息相对低的贷款,这时候影子银行系统少了一大块市场,少了一大块需求,影子银行系统也会放下身段,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利率,整个的利息系统就会降下来。

重庆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贷款总量在50%左右,非银行融资在40%左右,股票市场只占10%,我们算过,那时候的利息,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最近几年,我们银行贷款在每一年的新增融资量当中,从50%降到了45%,更重要的是非银行的融资,从40%,去年降到了30%以下,今年降到25%以下,我们跟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系统,从10%上升到了20%,去年到了25%,今年预计资本市场的融资系统会发挥到30%以上。这样45:30:25,这个结构的改善过程,是重庆金融系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彻底解决的一个过程系统,客观的,不要任何人说教的,就使得金融系统利率往下掉了。重庆的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利率比全国要低一点几个百分点,原因是这个原因;重庆的影子银行系统的利率,也包括坏账率,也包括各种其他的,现在也比全国同类好得多。我认为,除了一行三会对他们有管理、有约束、有规范以外,很重要的是这个结构形成了一个式、一个格,形成了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客观存在,最后使得在这个体系中的1000多个金融企业,都会不由自主的服从这个场效应,最终经济效益就改善了。

我讲这一段,就是说资本市场,如果光是个A股市场的话,可能会是比较严格的一个准入条件,哪怕以后注册制的,准入条件也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是对社会、对股民、对公众的筹资融资,最归相对会严格一点,全世界都如此。我们这个三板市场,你想上市,卖给谁?卖给法人、投资者,当然也包括一些专业的,它是个人,但是拥有几个亿的资金,专业的进行一些投资,他自己能对自己负责,有企业行为,和一般的老百姓一个月收入几千块,拿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炒股票的也不同。天下有钱的小法人还是多多的,各种基金还是多多的,逻辑上讲,这天下什么都可能缺,钱真不缺,你只要有效益,整个社会各个角落的44 闲钱都会往你这儿集聚而来,这个集聚过程中,我们不搞乱集资,不搞私营企业的高利贷集资,也不搞散户的众筹式的集资,高息揽储,这些都不能这么去搞。这三板系统是个规范的一个筹资过程,但这个筹资过程又比跟银行贷款,跟其他地方相比,它筹来的资是资本金,应该说资本的使用成品,各个方面就有跟影子银行融资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突出这一块,让大企业,条件好的企业上主板,让中小微企业,或者刚刚起步的企业,但是很有前景的企业上转板或者我们叫三板也好、四板也好,实际上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基础性的格局。把这个格局搞好了,中国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根本性的解决了,银行一支独大的问题,或者银行的市场化问题,包括利率市场化,包括管理方式的市场化,信贷整天进行窗口管理,进行贷款额度管理,这一些计划性的手段都会逐渐淡入淡出,都会退出体系,迎来真正的市场化。所以,这件事搞好的,不仅是资本市场自身体系能够得到改良,不仅能使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改良,也不仅让我们整个的国民经济结构得到改良,最终还使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非银行金融体系的规范化,合理化,都能得到改良。叫一通百通,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对这件事表示充分的支持。全国股转系统,看得上重庆,愿意拉重庆这个四板,OTC市场,能够互联互通,把它拉在体系队伍了,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重庆社会融资结构变化

重庆这个OTC市场建立了四年,中间经过七部委检查全国交易所是否规范,当时对重庆的OTC市场检查下来,也认为是前面比较规范的OTC市场之一,表示通过,一直运行了四年。这四年,要说它没作用,它也搞了240多个企业,在市场领域也筹集了几十亿的资金,也推荐了一些企业到三板市场,也有几个市场从这个体系里出身,然后进入了A股市场,起到一定的培育,但是和我们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需求相比,他是很小的,还是没有起太大作用的一个体系。你就想着,重庆现在金融融资量每年要6000亿、7000亿,银行的贷款余额要2.5万亿,整个金融资产有4万多亿,重庆的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市值有1万多亿,你这么去想,我们这个OTC市场实在是牙缝里的一点东西,在国民经济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还属于卡拉OK、自拉自唱,交易所总经理看着自己敝帚自珍,实在是应该不上大雅之堂。但是,我觉得通过这一次和国家股转系统,新三板市场互联互通以后,重庆政府、金融办好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做好一些铺垫,使得重庆的几万个中小企业,假如说能够有1%进入你这个系统上市,你就是一下子进来几百个,这几百个,哪怕一个企业融资1000万,你会增加几十亿,每年如此,要不了多少年,搞1000亿规模是应该的。现在我们在资本市场上,A股市场上,重庆今年融资筹资差不多是2000亿,这个数量不小的,在31个省里,我们是有一定规模的,就是股票不管是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还是IPO上市,还是一些减持增值的行为,总之重庆的企业在资本市场、A股市场里,今年筹资总量会突破1000亿。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还有一个作用是发债券,今年重庆的企业在资本市场里,也包括人民银行的中票市场,也会有1000多亿的债券。所以千亿的股票市场,千亿的债券融资,就2000亿。我们一年新增融资不就是6000亿吗?这个2000亿,就1/3,我刚才说30%就是这个道理,银行贷款有40%,就是2500亿,剩下1000多亿需求,信托、租赁等等。这个意义上讲,大的主板系统现在有一定的量,以这个量来发展的话,重庆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和GDP1:1,甚至超过GDP的量,我觉得到2017年,重庆的GDP总量如果有2万多亿,重庆上市公司的市值肯定是2万多亿,还会超过。这个角度,我们会与时俱进的做得很好,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努力,就是把OTC市场搞好,重庆的OTC要抓住和国家股转系统,互联互通的机会,做好自己的发展工作。

第一,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个OTC市场里上市,不是四五年搞50亿,而是每年形成上百亿,四五年时间叠加出千亿的市值,这是应该的,这个量要大,否则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基本面的意义,只是卡拉OK、自拉自唱。为交易所的存在而存在,做一些自我感觉好,45 没有多大社会意义的事,这个不行,要把这个事情该过来。这次有了这个机会,应该可以做到。

第二,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规范。

1、绝不能去盲目冒险的让中小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寻找资金的过程中,把老百姓、散户、老百姓的零碎钱用较高的利息高息揽储,这是绝不允许的一个前提,就是说不能搞高息揽储,不能搞乱集资。

2、我们甚至认为,变着法子,比如用网络众筹的办法集资,用P2P的办法集资,这P2P的办法什么概念?上次有个场合也说过,所谓P2P,英国人发明的,美国人继续推进,就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使得我这个有钱人和另外一个需要钱的人,通过网络上互相了解了对方,了解了互相的需求,然后我愿意把钱借你,这时候P2P平台没有为他们这个交易做任何的担保。只是就像你在赌场打牌,两个人对赌,赌场无关,只是给你一个活动平台而已,这时候每个人自己对自己负责,我相信对方,对方有诚信和我合作,我把钱借他,三个月还是五个月还是多少时间,网络只是这样一个帮助大家沟通的平台,这样做,这个工具也是可以的,是合理的,它的的宗旨原意,我们现在可不能通过这个办法转变了性质,P2P的平台变成了一个法人,把许多许多送钱给你,提供钱的人变成一个像储蓄一样,像融资一样高息揽储,然后他们把钱不是借另一个“P”,而是借我这个P2P平台,然后我这个平台把钱不是借给网上的网民,而是借给某个法人、某个法人,这时候相当于你是一个法人,对所有的公众企业的集资,集资以后万一公众要兑付,万一向你借款的对象坏账,你承担什么责任?你要承担还款责任的,但是你又没有存款准备金,又没有各种备付,又没有坏账拨备,P2P公司的资本金也很小,不像银行资本充足率有12%,在这种信贷金融条件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胆大包天把几十亿、几百亿的钱高利贷性质借出去,万一人家坏账,拍屁股走人,反正连房子都没有,走了你都找不到。所以最近几个月,国家几年到去年下半,全国注册的P2P公司,有300多家跑路公司,出问题了,我们这个OTC决不能干这个事。我们的资金来源就是中国证监会《证券法》规定的200人以内,是各种各样的企业愿意把钱借给你,所以融到资,一般这个是极限,也用不着200人,其实10个企业,有5个企业愿意投资你,当然就可以,大家慧眼识英雄,是法人对法人的合作,你这个OTC是可以做这个事的。所以一不要向公众集资,包括不要变相用工会法人名义把钱投到这地方。总的意思,别走弄巧反拙,投机取巧的事,这一类的金融工具创新,自我感觉良好,很聪明的投机取巧,一概都是要闯祸的,我一概把它视作为投机取巧,吃力不讨好,想做大事,最后弄得鸡飞狗跳,最后掉阴沟,出发点真不是贪污腐败,可能就是书生气十足想做事,如果方向方法不足,出发点再好,也走向反面。

第三,我们的管理方法也是有个改进。一般的上市公司,IPO的过程当然是要审批制,在中国历史的看问题,市场一路走过来发展到现在,审批制还是起着很重要的规范,保护老百姓利益,各个方面,还是有非常好的作用,还不能简单把这个历史一棍子打翻,说当初设计审批制就怎么怎么,如果当初就设计一个注册制,这几年还不能出多少闯祸公司,这个有个过程。现在我们的确要加快推进注册制,这个过程里边,我觉得这是讲A股市场,主板市场。我们这个新三板转板,或者OTC市场,的确应该一步到位,这些企业上市也要证监会审批,证监会事实上也没有怎么审批,应该按照注册制的体系管理概念,把这一类项目的审批管理,有交易所,有OTC市场本身,有一定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批,不是政府行政部门管,而是由这个市场进行专业的甄别,进行判断,把这个事情的体制机制做好。这是讲的工作方法上。

第四,从我的目标来说,我觉得多层次,层次多到三个板,其实已经够了,到了第四个板,已经不叫板,就是PE、vc,我们讲的股权投资市场本身了,所以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弄那么多板,有点碎片化,我是认为整个中国市场从A股市场到创业板,然后就到杨晓嘉女士主管的这个板,全国这个主板,我们地方的OTC,你选择优秀的OTC,就成为你这个全国股转系统直属的分支系统,是你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你这部分在全国的市场,现在电

脑网络方便,在北京中关村一个网络和全国连上都可以,这个网络联得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东西南北各布一个网上的相对集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其实这个市场真没有必要,你想想上海证交所那个大楼都没有必要,大家手机上摸来摸去,几个电脑主机转了就转了。传统的交易所,200多年前,美国人在马路上,农村的树荫下炒股票,买了卖了打手势,如果真的没人,没个集中点,大家会丧失一种神圣的感觉,所以交易所还是需要。这个意义上讲,重庆的OTC就升格了,成为新三板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今天最后一点,我的目标,我的建议,或者我希望的一个愿望。我相信三四年以后,你们会满足我这个希望的。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15.8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2015.07)

以下为黄奇帆讲话精简版: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重庆经济有六七个主要指标都处在全国前列。比如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利润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商业零售增长率;还包括一些专业领域的指标,比如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长率,汽车生产量的增长率,笔记本电脑的增长率,等等。这些重要指标,支撑了重庆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向好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追求效益、追求质量、调优结构的要求。

取得这样的成绩,金融战线功不可没,实属难能可贵,值得倍加珍惜。去年,重庆金融工作成效显着,新增了5600多亿的社会融资,占到全国15万亿新增融资额的1/30。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0、人口也占全国1/40的重庆,金融资金的供应能力达到1/30,对重庆经济强劲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与此同时,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大体上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管是银行业、信托业、小贷担保业、网络金融业,各种门类的金融机构,重庆都是全国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这说明重庆金融是健康的,良性的。

一、说说金融的本质

首先,说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

具体来讲,第一个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

在座的都是金融业专家、领导,都明白这个金融的定位。我们有十几个金融品种,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系统,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

首先是信用。

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

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

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

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

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信用。

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暂时遇到困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说什么呢?

如果直接了解企业这些相关数据当然最好,如果用大数据,网络的方法间接地、确切地了解企业的这些数据,也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担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数据就是赌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样,有许多许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么衍生工具,总是能看到信用几个基本特征的痕迹,如果全部抛弃了,还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次贷产品本来是房地产商卖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约,房价就会涨,涨了大家都赚钱。一旦这样的房子坏账,没有抵押物,全是银行背账,银行风险就大了,但银行不是想办法把次贷变成正常贷款,从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这个次贷卖到股票市场,变成了CDS债券,这个CDS债券杠杆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亿美元购买了1600亿美元的CDS。如果这个债券涨10%,他就赚400%,40亿美元变成160亿美元,如果跌10%,就立马崩盘了。总之,考核数据分析或者品种转换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没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伪金融,在重庆决不让它发展,这是常识。

第二个就是杠杆。

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

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么简单。

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三个本质,金融的要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搞起。”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金融和各个行业的关系,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是个中心。二是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以后也要这么搞,当时金融是管制的,贸易项下也不能自由兑换,老人家已经想到以后贸易项下自由兑换,今后要这么干。三是,当时人们认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谈。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对此,王岐山同志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

第二,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推动金融发展,最重要的该抓什么?

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抓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会”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齐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间接金融中的商业银行贷款融通的体系,“第二管”就是要发展直接金融中资本市场的融资体系,“第三管”就是发展小贷

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体系。

这三个体系如果完全靠布朗运动,自我发展,没有地方调控,就会没有方向。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非银行金融体系,只有银行,金融体系90%以上靠银行贷款,这个经济不会活跃,也不会快速发展,也不会分类调控产生结构的改进,大家都一刀切。现在国家一年15万亿的社会新增融资,银行占10万亿左右,如果那5万亿不存在,就靠这10万亿,支撑不了当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以,要依靠银行,但不能一棵树吊死。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行三会”在2006、2007年全面启动的,而且放权给地方政府干,“一行三会”给予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按照“一行三会”的政策框架审批这些机构。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人数量、融资总量,都有惊人的增长。虽然它的融资利息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一倍,但它还是受国家管制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非银行机构。我们把它叫普惠银行,有点褒义和鼓励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银行,是银行的一个对比,也没有贬义。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好处就是,凡是它发达的地方,社会民间的高利贷、乱集资就会大大减少,大体上减少一大半,因为既然有充分的15%、18%的中利贷可以借,我为什么要借30%、40%、50%的高利贷呢?重庆的典当行、高利贷公司,在十年前可以说非常多,近几年我们批了两三百个小贷公司,形成了几百亿、上千亿信贷余额,他们大大压缩了高利贷、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现在重庆的高利贷、地下钱庄,我不能说没有,但是大大减少了,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它也有缺点的一面,利息总而言之比银行高,这个比例如果过高,对整个融资系统也是不健康的。

怎么解决这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推进直接金融系统,也就是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最近几年,在“一行三会”的支持下,重庆融资结构的比例有了明显变化。十年前我们90%以上的新增融资是银行,后来非银行系统5%、10%、20%、30%,逐渐逐渐地提高,当提高到40%多以后,又变得不合理了。改变这种局面,不能把银行的贷款占比又去提得很高。一方面是受制于银行额度制约,另一方面政府真正有作为的是抓直接融资。去年,我们在这方面又取得新成效,去年5600多亿新增融资,银行贷款占45%左右,直接融资系统提高到24%左右,然后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差不多占30%。

资本市场融资其实有五六个渠道,很宽的。第一个是IPO上市,不管深圳、上海A股市场,还是香港、美国上市。由于我国上市是管制审批,上市的很有限,最近我们几个大机构都是跑到香港上市,因为香港属于注册制,上市快。第二块就是发债券,企业债券,由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审批,最后在A股市场上市,因为是审批制,规模也放不开。我们最支持的就是让重庆有信用的企业到人民银行的银行间市场去发行企业债,去年有120个重庆的工商企业发了900亿银行间的市场债券。所以,哪个市场对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有效,我们就走哪个市场。发银行间中票或者资本市场的债券又是一种,定向增发也是一种直接金融行为,让私募基金作为投资股东投进来也是一种股权融资。

去年,我们有一件事做得很成功,就是京东方定向增发。

京东方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液晶面板类公司之一,在世界生产能力排名第五,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中国一年要进口液晶面板1800亿美元,看准这个方向,就要有勇气投资,效益一定会好的,所以我们请他来投资。京东方想投资,愿意占据这个市场,也有这个技术,但是缺钱,拿不出330亿。我们当然不能说你拿不出,我帮你拿,但可以买你的股票,你定向增发100亿股,按市场价2.1块一股卖给我,你得到210亿,再向银行融资120亿,就有330亿,投在重庆,一年多时间把这个厂造好,今年三四月份就能投产,投产以后一年可以形成五六百亿的产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融资项目,解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投资资金来源,真正起到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的作用。这单业务是西南证券做的,是一个好项目。本来我们起初是想把这个融资需求交给重庆的民营企业,他们如果有钱没有地方用,投到这个项目,肯定比放100亿小贷好,不容易坏账,但后来民营企业没有实质跟进。倒是

下载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奇帆关于政府推动发展的五个精彩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2-17金融本质--黄奇帆(最终5篇)

    在2月11日举行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重庆市长黄奇帆为金融机构及区县负责人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金融学ABC课。强烈推荐阅读!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

    《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定稿)

    《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

    黄奇帆在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抓住五个环节 发展农村金融

    黄奇帆在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 ——抓住五个环节 发展农村金融 4月21日,市长黄奇帆在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发表演讲,他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发展......

    黄奇帆在2010北大光华论坛讲话

    黄奇帆在2010北大光华论坛讲话 黄奇帆: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世界是可以重组的》,这是几个人在聊天的时候谈到世界是圆的,世界是平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后来有兴趣就把它写成了......

    黄奇帆:为企业减负 增加食品安全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屡屡闯入公众视野。近日,重庆重拳出击,处理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又一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日前来渝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

    0101028日金博会黄奇帆致辞

    加强宏观调控,化解金融危机 11.28日第三届金博会 “开放引领金融发展、创新促进融资服务”为主题的金融博览会上黄奇帆讲话。 记者 商宇 何清平当前世界金融形势扑朔迷离,重......

    黄奇帆在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讲话

    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 专题研究民生工作 2010年6月24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闭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抓民......

    黄奇帆市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奇帆市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今年商务领域的重点工作 今年,全市商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力争16%以上;利用外资保持100亿美元规模;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