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资料收集 (34)
精品课程材料之(2)课程简介
蒙医疗术学
蒙医疗术学是蒙医专业本专科、骨伤专业及蒙医高级护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蒙医疗术学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和阐明蒙医各种传统外治疗法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蒙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脉道与穴位理论对蒙医基础理论、蒙医诊断学、蒙医医史文献等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蒙医疗术适应症范围与蒙医临床各学科的病症范围基本一致,蒙医疗术对某些病症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是蒙医药传统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加强蒙医疗术学课程建设,不断丰富蒙医疗术学学科内涵,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继承学科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开拓学术领域,用现代科学和生物医学的方法阐明蒙医疗术的作用机理,实现知识创新,提高蒙医疗术学学术水平,使整个蒙医药学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促进其国际化发展,也必将对蒙医药学学术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该课程开课于1958年,在历代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蒙医疗术学教学队伍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到现在规模。陈希日布扎木苏、罗布桑沙大日布、明安巴雅尔等著名蒙医疗术专家先后承担教学任务。本课程组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1人;获硕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1人。学科带头人阿古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自治区医药卫生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本学科重大科研课题多项。本课程组近三年共完成两个专业12个班次的《蒙医疗术学》教学任务达864学时,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授课占45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备课,钻研业务,在理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精炼,逻辑性强。在实践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蒙医传统疗术的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并具备了初步进行蒙医疗术器械及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的能力。在历届教学质量检查中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多次评为优秀。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成绩更加突出,挖掘整理各种未曾系统搜集过的蒙古族民间传统疗法,进行理论探讨,并编写出版了《蒙医传统疗法大成》一书,该书的出版对蒙医传统震疗、推拿等奇特疗术的教学及理论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解决了蒙医疗术学缺乏教材的困难,经投入教学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还参加了蒙医统编本科教材《蒙医针刺学》、《蒙医传统疗法学》和蒙医专科教材《蒙医疗术学》、蒙医骨伤专业专科教材《蒙医推拿学》等的编写工作,分别担任编委、副主编、主编。他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项目,开展科研工作。近三年,本课程组主持或与相关教研室协作,共承担国家、自治区、学校立项的科研及教学研究课题近17项,已通过科委鉴定3项。还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学者积极交流经验。发表学术论文27篇,独立或合编9部医学专著。参加编写内蒙重点图书 ——《蒙古学百科全科·蒙医学》和国家九·五重点规划图书——《蒙古文化研究·蒙医学》两部大型丛书,他们承担的部分,编写质量高,内容有创新,受到总编的充分肯定。本课程组还根据教学与科研需要,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拥有自治区一流的蒙医疗术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职能及要求,配备了各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临床基地建设方面,加强专病专科建设,抓住特色、疗效、服务、信息四个关键,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带教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
[附]蒙医疗术学三年期学科学术发展目标
1、形成以蒙医疗术刺激效应的神经生物学机理研究、蒙医疗术器械及操作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为主的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
2、建立支撑各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框架结构,通过科研 课题实现各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合作;
3、建立学科学术发展目标的学术梯队;
4、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室和实验室建设、临床基地建设共同发展的框架体系;
5、建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形成多学科交叉深透研究模式;
6、建立与企业联合的合作开发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产出;
7、初步塔建国际信息交流平台,为开展大范围国内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料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方案(试行)
一、组织结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尤文亮(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陈平、张必华(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成员:各科教研组长(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只是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次,二十一世纪将使教育和 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学校可碜个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根据学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恰逢新课程改革春风,给中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形成学校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指导思想
个别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兼顾学生差异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策略的总称,及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当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学生歌星发展,必然会呼唤个别化教学。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给予贯彻个性化教学。开设本课程主要依据下列理论基础:
(一)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也要具体分析,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的原有水平、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等差别,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差异。实行个别化教学正是承认这种差异,将目标定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个性化教学既采取集体教学,解决共性问题;又采取个别教学(指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个别施教),解决不同层次的个性问题,将矛盾的普遍性和曼吨的特殊性加以区别对待,使教学符合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二)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经验信念不同,从而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也是个不相同的。该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建构内在心里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罗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内在心里表征的建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三)依照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现在也应成为我们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加德纳认为这7种智力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正是这7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同时,加德纳还认为即是统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数理智力的两个人,其中一个 可能是数学家,而另一个可能是文盲,但它有很好的心算能力。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抓住每个学生德智力特点,使施个别化教学。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智力开发水平。
(四)依照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了,也形成了一套理论。素质教育有三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而个别化教学的宗旨便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体现素质教育三要素,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歌星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
(五)依照视听教育理论。我们的个别化教学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还必须以视听教育理论为指导。视听教育理论,又称“经验之塔”学说,是美国教育家戴尔在1946年提出的。他对经验是如何德来的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德来的,也有的是间接得 来的,他把经验按抽象程度分成三大层次:“做的经验”“替代的经验”“抽象的经验”。教育应从具体做的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理念。在学校中,运用各种教育媒体,给学生提供各种“替代的经验”,使教学具体化,既有利于向抽象概念转化,又易于向实践过渡,现行的网络多媒体系统正是起这样的作用。
四、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劳动意识,环保意识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
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五、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夺得实践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5、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以活动形式为主,不宜编写为系统性得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改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张必华
成员:各教研组长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确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课程标准与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学习、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几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开设拓展型课程,成立兴趣小组,学生自主选择。在活动中积累开发校本课程所需的资料、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课程纲要。
(六)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整理、编撰校本课程,把完成的课程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七)实施校本课程。在获得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教务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八)课时安排:选择恰当的年级,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
八、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
2、微型课程: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学科类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
一看教学资料,二看听课情况,三看教学成果,四看学生问卷。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 一看学生考勤记录
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的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及如学生学籍档案内。
十、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又叫安、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的成绩资料。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好学校安排的其他需完成资料,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十一、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科室、年级段、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定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
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
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办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
学校规划
前期动员
师生自选
年段或学科编组
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研究教学模式
进行备课活动教学
实施课堂教学
完成学习
成果展示与评估
古河乡石桥头小学校本课程评价的机制和措施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校本课程内容,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校情——目标——方案——实施——效果。
1、校情。也就是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就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对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进行分析和定位。将对校情的分析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指校本课程开发的所选用的题目。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用哪种内容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主题。例如,有的以《生活英语》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有的以《电子科技制作》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等等。校本课程的主题规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只有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主题,才能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
3、方案。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主要包括《课程纲要》,以及围绕《课程纲要》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为《课程纲要》具体地指向了教学活动,指向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评价课程方案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之,只有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才能有效地实施。
4、实施。是指校本课程的执行和落实,也就是教学活动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将校本课程设计的“蓝图”运用于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只有课程方案得到实施,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生成的转化。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照课程方案,评价落实的程度。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是否落在了实处,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哪些地方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落实的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二是关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这就要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交流活动,是否既体现了校本课程的预成性,又体现了生成性。三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评价,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5、效果。即通过校本课程实施所达到的成效和结果。效果的评价较之于其它方面的评价更为复杂。这是因为育人的效果不同于工业生产的效果,难以用量化的统计数字来完成。主要原因是课程本身有显性的知识和能力,也有隐性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表现是容易判断的,隐性的潜质则是难以评价的。这就要求评价者把显性的评价和隐性的评价结合起来,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尤其要关注将评价的视角从效果的表现形式转向效果的内容,从师生的行为表现转向主体的内心体验。从而去触摸和诊断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得到个性发展的脉搏。
因此,校本课程效果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1)、教师评价。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所以,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指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应该是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的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学生评价。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所以,学生评价,既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指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例如,某一门选修课,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或者虽然参加了却没有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课程是显然不受欢迎的。值得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利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校可以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策略
校本课程的评价,对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要使这一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评价的功能。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评价功能,转向人的发展。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这就启发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为此,必须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策略。
1、平价的多元化
校本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既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指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就是改变过去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实现课程评价的的民主化。将评价作为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学生、管理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主动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自觉改进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是指从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评价。也就是说,要评价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某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学习水平,从创新精神到实践能力,从知识观到价值观、人生观等。还要考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不同发展。承认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2、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说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对质性的分析与把握,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单纯以量化的评价描述人的发展,是简单而浮浅、呆板而僵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质性评价,以全面、真实、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发展的特点。因此,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既要有行为观察,又要有成长记录;既要有表层的作业,又要有深层的学习日记。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事实,为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
3、评价的综合化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评价,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一层含义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
赵春丽
组
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
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
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2009-10-01 16:06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基础性课程:
《„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㈡ 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 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 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 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㈥ 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 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 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 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 长:江小华
副组长:谢建钢
成 员:王仙芝、陈梅仙、李国中。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挪用着其他课。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步骤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活动、评价及奖励。
第三篇:梦想课程资料
梦想课程概述
“梦想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
“多元、宽容、创新”
“梦想课程”的核心理念(三原则)包括:
v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v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v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梦想课程”的价值追求: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多元、宽容。
“梦想课程”的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兴趣,超越学科界限;
基于学习主题,深耕个人意义;
基于梦想中心,拓展时空资源;
基于互补功能,提供多样机会。
“梦想课程”的结构: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去。
“梦想课程”的特色:
学生为本:不要关注“我给”,而要关注“他要”,学习主题的确定依据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成人们想当然的“重要”.课程的设计以活动、游戏、心理训练为主,希望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
专题学习:不要关注知识的系统,而要关注主题的完整。一门课程一个主题,或者几门递进式的课程,以专题的方式组织跨学科的知识。以互动,如小组讨论、游戏、展示等方式组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梦想,体验成长。
不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要关注获得多少机会。将所有的课程设计成多样性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筑梦、追梦、圆梦的各种过程。
“梦想课程”矩阵
前面带★的是网上可以进行反馈的课程。其他的网上不能选课,无法反馈。
梦想课堂流程
一.热身导入:简短、有趣、相关
目标:导入的游戏、活动能与主题有关,能够吸引学生,分组、制定规则 教师:自信、亲切、友好,充满活力、语言具有感召力 学生:活动是否被吸引,引起学生注意,做到专注
二.目标说明:简洁、操作、益处
目标:简洁、清晰,可操作、可测量 教师:语言表述清楚、态度严谨、认真 学生: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主题活动:多样、监控、有效
目标:任务交代清晰,活动有序、多样、多元,有效完成任务 教师:灵活和应变,节奏合理,实施监控,确保任务完成 学生:积极参与,遵守规则,有效学习
四.展示分享:平等、安全、机会
目标:公平、机会均等、面向全体、尊重、分享、共同进步
教师:巧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分享的积极性,引导、信任,使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和分享的不确定性
学生:学会倾听,悦纳自己,欣赏别人
五.评价总结:信任、鼓励、支持
目标: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氛围,不急于贴标签
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稍做点评和提升即可(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和反思)
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产生行动的欲望
教师层面准备
1.如何上好梦想课?
2.梦想课程与常规教学如何结合?
3.如何在实施梦想课程中提升自己的课程建设水平?(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等)
第四篇:课程改革资料
课程改革资料
目录
1、课程改革领导组、分工、及责任―――――――
2、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
3、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课程改革教师花名册――――――――――――
5、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
6、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计划―――――――――――
7、课堂教学常规―――――――――――――――
8、课程改革课程开发领导组、工作组――――――
9、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1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页
11、课程改革教师学生评价研究工作组――――――页
12、教师学生评价研究任务、职责――――――――页
13、课程改革教师评价具体措施―――――――――页
14、课程改革学生评价研究具体措施―――――――页
15、课程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方案―――――――――页 16、2003秋学生评价方案――――――――――― 页
17、校本培训会议记录及相关资料――――――――页
第五篇:校本课程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校 本 课 程
——教育教学生产力的新增长点
昨天下午教研室组织全镇老师开展了第一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中心小学的贺梅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校本课程《食品与安全》课;宋庄小学是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的,张校长为我们做了详细的经验介绍,并给我们展示了他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国画》参加枣庄市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的精彩片段。
校本课程,自诞生以来就被潜意识地打上了“配角”的标记;这个还被许多人没有接受的“新事物”,已经润物无声、低调内涵地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生产力的新增长点。而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有稳步推进、深入发掘的必要。
现在有些老师对校本课程的概念、与国家课程的区别分辨不清,针对这些方面,做以下内容介绍: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要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学校如果脱离了本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去进行课程开发,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蕴藏在当地社区和学校师生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
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开发那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中心小学开发的国际象棋课程和八士中心小学开发的茶文化研究课程,就属于这一类。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二、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交叉,与综合实践课的不同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有哪些交叉呢。如:美术里的剪纸,美术里的陶艺;语文里的书法,语文里的朗读、写作;科学里的科技小制作;音乐课里的舞蹈、礼仪等。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又有不同,综合实践课注重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动手,注重学生活动。每节课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如植树节那天,学生到山上去植树;星期六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等,一节课完了就可以。校本课程就没有那么简单,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学校的校本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资源开发、组织实施、评价手段;还要有上课的教案等等;另外校本课程综合考虑学生需求,还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只是“校本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怎样把校本课程用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课要经过合理性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才具有校本课程的意义。设计一节校本课程这样的课,要动一番脑筋,体现较强专业性,关注学生的活动,老师只是起到引领、点播作用。学习方式多元化,合作学习,个人探究,表演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学科思维。
那比较理想的校本课程是怎样的呢。课堂首先要突出问题的解决,体现研究意识,关注学生幸福,关注学生的参与化需求。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纲要》
一个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大致要包括下列几项基本内容:课程规划的基础、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
而《课程纲要》是教师开发的一门课程的方案,要关注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其中课程目标是重点,目标要有难度,有不断提高的难度。内容选择要有资源的思考,要与目标一致。目标是什么,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都要与目标一致。而教案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内容及教学时的主要方法、组织形式。
下面我介绍一下校本课程方案包括的具体内容,(备课也可用这种形式)仅供参考: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
第一讲
吴地人物研究之一
教学目标: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要点:
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2.状元的由来。3.4.
第二讲、、、、、、四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一所学校可以开设多门校本课程,如:上海市闵行区的校本课程,分为拓展型和探究型两大类100门课程,涉及人为、艺术、科技、体育、心理等各个领域,成为全国争相学习的热点;青岛市嘉峪关学校的以“善的教育”为核心,组织开发了79门关联课程,成为我省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头羊”;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历时三年打造出六个系列30多门校本课程。
现在鲍沟镇各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很多:有学科拓展类、实践类的校本课程,比如由国家课程衍生出的课本剧、写作、舞蹈、武术、手工制作等,既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也顺应了学生的需求。有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更加引人注目,如立新小学的“柳编、春节灯笼”课程、宋庄小学的“国画”课程、中心小学的“家乡的大棚菜”、“手工制作”、“玻璃王国”课程等,还有其他学校的“古诗文经典诵读”、“钢笔书法”、“羽毛球、乒乓球”课程等。而要铸就品牌化的校本课程还要继续按照本校开发的课程纲深入开发研究。
一节规范的校本课堂,需要授课教师精心研究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环节流程,需要落实到每一个操作步骤,细化到每一句教学语言;一所规范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需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在实施校本课程这门课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教育虽然有规可循,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育有法,教无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
通过昨天的活动,感慨万千:把校本课程做好,我们都还在前行的路上。今后让我们一起,且行,且思,且珍惜!
鲍沟镇小学研究室
2015年3月26日
注:教研室有《校本课程》省级优质课说课视频,有需要的老师前来用优盘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