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语文
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语文
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 苑子轩2018年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针对《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我们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各学科教研员从解读和备考建议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考生下一阶段复习作权威性指导。本报将各学科的要点部分进行编辑整理,供广大考生和教师参考。
一、考试大纲三点变化
二、关注高考试题,探寻命题依归,找准备考角度历经三年的认真探索,高考改革于201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全国卷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2017年高考语文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牢牢把握“四个突出”: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命题工作全过程,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突出高考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命;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着力提高命题质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要求。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引导考生在完成高考任务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润心灵,滋养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延续了近年来业已形成的优良风格,展示出新的亮点。1.科学实施命题设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2017年全国卷3道写作试题均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把“四个正确认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如全国Ⅰ卷作文,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考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既树立远大抱负,又脚踏实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注重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试题是高考选拔和育人的直接载体,需要通过试题推动考生领会、接受试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2017年高考语文的阅读命题力求生动可读,既深度关注现实,及时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如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涉及的“垃圾污染”问题有助于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并引导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帮助青年人把握历史坐标。2017年高考语文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倾心倾力地凸显战略决策,反映热点话题,坚持服务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高考前夕,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高考语文试题正面而策略、直接而巧妙地突出了这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关键词”之一,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全国Ⅰ卷作文中。同时,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充分取材于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媒体文章等文本,并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从世界看中国,从历史看当下,正确把握国家的历史坐标、个人的时代坐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上接B1版)2.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全面彰显文化自信萃取思想精华,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高考语文试题广收博取,精心选萃,匠心独具,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等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文言文阅读中,全国三套试卷传记的主人无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二是在材料主题规划方面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如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再如全国三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领考生感悟试题,有意识选取“二十四节气”、中国书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会思想内涵,突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高考语文对此格外关注,如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涉及个人“小我”、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作文命题将六句并列齐观,本身就暗含了一部中华人文简史,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与历久弥新。试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之心也呼之欲出。试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是引导考生通过对这些名句内涵的理解与发掘,自主进行组合并生发出各种新的含意,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个人、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因此,考生不仅可以对这些名句的相关内涵或生发出来的新意进行审视,还能够对个人、国家、社会或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探讨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探究坚持自我与社会担当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国情怀。事实上,命题指令中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两三名句,但其背后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仅记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拿来为我所用,在亲身的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对于考生来说,合理引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强说服力;怎样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做到与全文浑然一体,这对考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命题中的“引用”指令,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要求,却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其导向及示范效应非常显著,势必带来积极影响,引起我们备考环节的充分重视。3.展现高考改革成果,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落实考纲改革要求,实现“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全覆盖。2017年高考语文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看似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对不同思维方式、素养构成有别的考生形成了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调整后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文体愈加丰富,内容更接地气,形式越发多样。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Ⅰ卷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Ⅱ卷中引导考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Ⅲ卷中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博物馆发展报告”,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实现对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Ⅰ卷中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Ⅱ卷中省察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散文《窗子以外》,Ⅲ卷中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试题均涉及对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核心要素的考查,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全国卷的第一道试题,在确保形式稳定的前提下,在命题思路和技术上狠下苦功、多用巧力,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形式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总体来说,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均设为必考内容,看似只是一个局部调整,其实是“四两拨千斤”,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更重要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将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促使语文基础教育加强对学生实用文本阅读能力与文学艺术素养的全面重视。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并举,促进语文学科建设。2017年高考语文返璞归真,加强了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在题型设计上又增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内容的测试。这样的调整,旨在引导考生养成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思维逻辑的严密性结合起来;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更显著地体现在2017年高考作文的要求中。如全国Ⅱ卷作文题的写作指令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这就对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加强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综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测试,基础性、综合性更为突出,区分度更为明显。同时,将会引领一线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科建设。如对语言表达中逻辑推断的考查,向我们释放了清晰的信号:日常教学应该凸显语言学习及运用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在语文学习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课内“学得”与课外“习得”有机结合,学用并举。综上,在2018年备考过程中,建议学校指导考生要着力强化知识立意,注重积累;文化立意,关注传统;能力立意,强化思维;教学立意,回归课本;热点立意,关心当下五大方面的备考意识,以应对日新月异的高考改革步伐与大视野高格局的时代要求。
第二篇:2014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2014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已于出炉,今年湖北省高考考试继续实行“3+X”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为自主命题。与去年相比,语数外三科都有微调。
语文:不再考《水调歌头》
古诗词考查中,《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走了,《观沧海》《行路难》《破阵子》来了。此外,《孟子》列入今年考试范围,并增加《谈美》作为备选内容。水果湖高中语文教师辛世民说,《说明》在“考试范围与要求”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均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并提,二者不再像往年一样为隶属关系,说明加大对“名著阅读”的考查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文言文阅读部分对常规虚词的考查达到18个,比往年有所增加;
●今年,首次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纳入考查内容;
●默写题部分,增加了“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等初中经典篇目。
●从公布的今年高考样卷来看,材料作文很可能回归。
第三篇:2014山东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
2014山东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
省招考院公布了山东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相比于去年,取消英语听力,高考由“3+X+1”变为“3+X”,同时,各个科目的考试命题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月24日,记者专门采访了青岛二中、15中等几所高中的各科老师,请他们介绍了今年考试说明中出现的变化,同时,针对各科不同的变化应该如何复习,也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英语:着重适应新题型
2014年的山东英语高考是所有科目中变化最大的。在考试说明中明确取消听力测试,在总分值150分不变的情况下,对试题的结构和赋分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单项填空由原来每题1分的15题变成现在的10题,每题1.5分;完形填空增至总分40分。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分调整为50分,每题赋分2分不变。
青岛市第二中学的英语老师王华告诉记者,今年主要的题型改变还是在听力上,完全取消了听力部分,把原来听力的30分划到完形填空上20分,并增加为20道题,在卷子后半部分还附加了小的完形填空,10分。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上,同学们应该着重适应新题型,两篇不同的题材,要通过训练提高熟练度,以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考试时候,也要合理分配时间。”
据了解,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满分150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30分,名句名篇6分,现代文阅读27分,作文60分。
在语文的题型上,青岛第二中学的语文老师杨青松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的语文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一直是选作,但是今年的考试要求是作为必做题出现的,同时加大了文章的难度。另外背诵默写部分,过去是四选三,现在改为必做,没有选择余地。”杨老师说,“考试题型的改变,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要投机取巧,两篇阅读,一篇论述类,一篇实用类,都需要好好复习,应该静下心来用心琢磨每个题型。关于背诵默写,在山东版的大纲中90篇范围内,让学生复习起来更具体了,具体是哪几篇还需要逐篇核对,等待老师的落实。
据了解,数学试卷结构变化较大。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原来的12小题变为10小题;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由原来4小题变为5小题,每题由原来4分变为5分,共25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由原来74分变为75分。
青岛十五中的数学老师邵老师就数学方面的题型介绍道,“今年数学的题型,选择为10道,填空为5道,都为5分,一共75分。解答题部分分值加了一分。复习的时候还是建议同学们,重点加强知识的运用和积累,加强填空题的练习,并提高运算正确率以及速度,因为填空题的增加,会占用更多的考试时间,所以需要在时间分配上注意。”
综:变化主要在分数
青岛市第二中学物理老师赵斌解释说,2014年新题型关于理综的改变,主要还是在分值上,“理综总分改为300分,物理多了21分,化学增加22分,生物增加了17分。单就物理而言,从整体上来看,难度还是稳定的,跟原来持平。”赵老师建议同学们,“物理复习上,还是着重于物理除选修外的四本必学必考的书册,需要着重复习高中物理当中的重点内容,加强分析能力,以及运算能力。题型还是没有变化,需要多加练习。”
第四篇:2017年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备考建议
2017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范围,着重考察语文知识及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或课本外。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语言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
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名著内容。
10.正确默写名篇名句(《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11.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古诗文阅读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地表达
三、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四、试卷结构
分为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共120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结合,选择题约占20分,非选择题约占100分
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
备考建议: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①基础部分
在去年已经进行变化和调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生们在基础薄弱项的查漏补缺,因此稳固和扎实的训练是基础模块需要具备和坚持的。对于高频的字音、字形、词语做好整理及识记。
②古诗词默写部分
前3道为识记性背诵,后3道为理解性背诵(即给一段文字情景,填写恰当的诗句)。
后三道题目,是去年出现问题较多的模块。
因此,孩子们在复习时,一定要理解记忆;同时,务必注意字形正确,切忌错别字。
古诗文必背篇目
《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木兰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黄鹤楼》《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无言……)
《渔家傲》(塞下……)《浣溪沙》(一曲……)《登飞来峰》《江城子》(老夫……)
《水调歌头》(明月……)《破阵子》(醉里……)《南乡子》(何处……)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论语十二章》
《曹刿论战》《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有佳肴》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三峡》《马说》
《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
《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
③名著阅读
2017年中考名著阅读范围为以下五本书:《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水浒》《格利佛游记》《简爱》。
去年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名著的内容理解以及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及掌握。但对于名著考察要点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越来越细致,因此建议孩子们要答题熟悉章节,方能够稳中求胜。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
现代文阅读理解逃不开几大题型,现阶段民办的孩子们应该都掌握了题型的解题技巧了,而公办的孩子们在复习阶段也能够逐渐梳理出解题的方法了。
因此,在这个阶段,解题方法固然为重中之重,但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便在于,除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最终得分点的关键所在。
因而最后阶段,考生应该熟悉阅读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和概括方式,在进行训练,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
这个模块,无论是文言文和古诗,都为对比性阅读和考察的趋势。
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杭州语文中考对于考生的辨析比较和结合思维愈加注重。
①文言文阅读
去年改动最为明显的就是文言文——
其一,文言文中删掉了虚词辨析题型;
其二,增加了文章断句的题型;
其三,文言文人物对比性阅读成为重点和趋势。
粗略来看,似乎难度有所下降,毕竟虚词是许多孩子头疼的模块,但在翻译题型中,却将翻译的句式和虚词的使用相融合,无形之中,仍然会考察实词和虚词要点。
基于这一点,对于文言文词语的一词多义准备仍然是重点复习工作。
②诗歌鉴赏
在古诗鉴赏的5分题型中,中等水平的孩子失分在2-3分,一般为第二题。去年的篇目,因为有一篇课内的故事,因此这个模块,出乎意料得简单。
但在今年的学习中,仍然不能放松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性理解。
四、写作
备考建议:作文在之前的推送中多有强调,在此处不过多赘述。
强化写作应当注重作文素材的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第五篇: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_解读和复习建议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解读和复习建议
一、语文:古诗文默写“三加三减”
2013年考试大纲承袭近两年的考纲风格,以稳定为主,局部微变。其变化如下:
1.古代诗文默写“三加三减”:增加了《三峡》(郦道元)、《春望》(杜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减去了《蒹葭》(《诗经》)、《望岳》(杜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课内)为50篇,通常列入当年考试范围的只有25篇,2012年之前入选当年高考的25篇篇目固定,已延续多年未变,2013年的“三加三减”多少有些意外,到目前为止各校均沿用老25篇,希望能及时调整,新换篇目出现在高考中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加试中的名著篇目“一取一舍”:选取了老舍的《茶馆》,舍去了曹禺的《雷雨》,这是江苏高考设置加试以来第一次更换篇目,2013年的《茶馆》可能要热一阵了,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典型题示例”成语题型增加:2012年成语题一改历年的考试形式,由给出4个成语,到给出6个成语,难度略有加大,考查的题型更接近全国卷的选用、衔接题的考查形式,江苏卷此题集成语、选用、衔接为一体,可谓用心良苦。
4.精心推敲用语,选词更科学。新考纲有五处用词调整,旨在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如诗歌的鉴赏评价中,删去“把握作品内容”;将“从发展的角度”改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等。
二语文:“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微调
新的《考试说明(语文)》与前一年对比,只有个别地方的措辞和表述方式略有更动,比如:“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里“鉴赏评价”的(1)去年表述为“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今年则表述为“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现代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里的(1)去年表述为“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今年则表述为“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表现力。”“现代文阅读”部分“探究”里的(1)去年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今年则表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另外,在“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初中部分)作了一些调整,除此而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表明高考全国统考江苏自主命题(语文)不论是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上,还是在“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上,都已经成熟并渐趋稳定。
复习建议:
1、全面复习。
2、突出重点。
3、文本为本。
4、归类突破。对文本进行归类,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作文训练也根据题型作出必要的归类,归类之后易于产生规模效应,方便进行自主整合,避免零碎无章。
5、合并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