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宁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实践与探索
长宁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实践与探索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 刘 拯
自2006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环境立县”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切实抓好创建成果的巩固工作,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散、工作不停、力度不减。我们结合长宁实际,将巩固“国卫”创建成果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乡村旅游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等创建工作相结合,长效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较好地做到了“五个一样”(即大街小巷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市容市貌更加整洁,行业卫生监管更加规范,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县城的人居环境、旅游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以“三全”为抓手,着力创新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机制
一是全面规划,促进国家卫生县城管理科学化。聘请全国知名专家、资深企业对县城包装进行创意策划和景观设计。先后编制了《长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长宁县城乡风貌塑造专项规划》、《县城公园和节点景观造型设计方案》、《碧玉溪沿岸特色竹景观休闲长廊设计方案》等有关建设和管理规划,修订完善了市容管理、环卫管理、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环境治理、交通环境治理等专业规划,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坚持以规划促规范,用规划引领“国卫”巩固工作,促进“国卫”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二是全员动手,促进国家卫生县城管理社会化。我们在巩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入手,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卫生县城带来的实惠,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参与到国家卫生县城的巩固工作中来。在复查迎检集中整治活动期间,城郊农村村委会组织村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以业主大会表决方式投工投劳和筹集资金近100万元,整治卫生死角1000余处,修缮各种设施370处。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国卫”管理的触角不断向偏街小巷延伸,城乡居民对居住地小区环境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卫生县城管理的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三是全程管理,促进国家卫生县城管理制度化。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制定了《长宁县国家卫生县城管理办法》,对“国卫”管理的全过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中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制度化,建立完善了领导分项目分社区负责制度、成员部门责任人保证金制度、部门单位进社区共驻共建制度、定期检查评比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督查问责制度等10余个制度。形成了富有长宁特色的国家卫生县城管理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加大对国家卫生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近年来共投入资金2.605亿元,其中长宁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31亿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395万元、环境保护设施改造投入5742万元、其他基础设施投入584万元,设立了“国卫”管理专项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奖励在“国卫”巩固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管理办法》对“国卫”管理实施“全程”监控,促进了“国卫”管理的长效化、常态化。
二、以“四创”为载体,全面提升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水平
一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巩固和提升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开展文明公民培训和“除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长宁人”、爱卫月、世界卫生日等各种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大众传媒和医院、学校、企业健康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不断促进市民卫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加速市民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有效提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行成率;把巩固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组创建成果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组的前置条件,把卫生环境建设融于人文环境建设,把“国卫”巩固工作融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相互促进,有效提升县城的整洁度、文明度。二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载体,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提高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增绿量、建精品、精管护、树形象”为重点,加大了以竹、石、花和雕塑为主的街头小景、公园绿化、广场绿化、县城“七大自然山体”等标志性绿化景观的更新改造力度,促进县城绿化景观配置的不断完善和艺术品位的不断升级。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6公顷,绿化覆盖率41.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4平方米,一个“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县城绿地系统初具雏形。三是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载体,巩固和提升县城的市容管理水平。先后完成了县城竹都大道油化工程、滩子口支街市政工程、江长路四条支街、长宁大桥加固等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江长路县城段道路景观规划和成贵高铁长宁站周边节点控规;完成了蜀南市场、胜利街市场升级改造和万顺街、洪谟路、电力路风貌塑造工程,店招店牌整齐美观,街道和市场风貌独具川南特色;全面启动了碧玉溪三期市政工程、花园头地块市政工程、淯江河河堤堡坎及景观工程、竹海大道人行道工程、城西路和竹海路管网改造、竹都公园改造等市政工程;新建了淯江花园、竹都名居、金州湾、椰风苑等12个精品住宅小区;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投资3695万元新建1万立方米/日处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运行。城区交通设施、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均达到和超过了国家卫生县城标准。树立“大卫生”理念,建立县级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大城管”格局。坚持文明执法“六在先”(礼貌在先、亮证在先、取证在先、宣传教育在先、告知违法事实在先、说明处罚依据在先),加大市容市貌的监控频率和力度。通过创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容秩序更加整洁规范。四是以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县城为载体,巩固和提升县城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三抓一保”(抓发展、抓民生、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保稳定)工作重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三包三定”(即包项、包片、包段,定人、定责、定岗)网络化管理模式,推行工期倒排、任务倒减、责任倒查的“倒逼式”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市场环境治理、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建筑工地及违法建筑治理、道路交通环境专项治理、企业及机关单位环境专项治理等11个专项治理活动和“七进活动”。县城区新建旅游公厕7座,新增环卫机械清扫车、垃圾清运车123辆,果皮箱573个;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先后得到刘奇葆、李崇禧、杨冬生等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获全省2009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二等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区县唯一的一等奖,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十个省级示范县城之一。
三、以“五治”为重点,切实拓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
一是治理城中村,拓展社区环境卫生创建成果。坚持开展“全民动手、整脏治乱、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各种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污水外溢、乱堆杂物、违法搭建、乱贴乱画乱挂和“牛皮癣”,治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家畜、家禽、宠物敞养,大力推进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发动居民开展周检查月评比等活动,全面开展卫生楼院、健康社区、园林小区和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二是治理公共卫生突出问题,拓展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县城区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意见》,组织卫生、公安、文化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采取以奖代补、煤改气优惠等措施,强化对食品、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力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全面实施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城区餐饮单位实施率达100%,量化评级率达95%;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覆盖率、从业人员“五病”患者调离率达100%。城区饮用水管网末梢水四项指标合格率达100%。切实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传染病防治规划。大力推进县疾控中心和全县防保网络健建设,强化免疫工作,城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各项指标达95%以上。三年来,传染病总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全县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是治理污染源,拓展环境保护成果。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对城区渣土扬尘和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环境质量全面监控。加大了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力度,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加强对医源性污水处理的监管。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医源性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县级医疗机构医源性废弃物集中运往宜宾进行处置。县城区总体环境良好,水、气、声三大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三年来城区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四是治理“四害”,拓展病媒生物防治成果。坚持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和季节性灭蚊、蝇、蟑螂活动。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余万元,通过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统一组织实施县城外环境除“四害”防治工作。加了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四害”消杀和防蝇防鼠设施建设,“四害”孳生场所得到有效治理,病媒生物明显减少,“四害”密度各项控制指标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五是治理城乡结合部,拓展镇辖村卫生创建成果。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新《标准》的要求,加强了城乡结合部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长宁镇建立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镇辖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从解决垃圾问题入手,探索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公路沿线的村庄和聚居点设置了垃圾房,生活垃圾集中运送到县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增加了20名环卫工人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全天候保洁。以实施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四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改路、改厨、改水、改厕、改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镇辖村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8%,无烟卫生灶使用率达87.79%,创建成省级卫生村10个,镇辖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琼海巩固国家卫生城工作情况报告
琼海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报告
海南省爱卫会办公室:
琼海市于2015年3月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将接受国家卫生城市首次复审。近几年来,我市在省爱卫会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开展一系列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并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巩固和拓展了创卫成果,切实提高卫生城市创建质量,创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现将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我市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详见附件),其中11项必备条件的完成情况为:制定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范性文件;爱卫会办公室独立设置,人员编制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14%和9.82平方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不超过100的天数362天,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鼠、蚊、蝇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蟑螂密度达到B级要求;近3年内不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近3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城市建成区内无烟草广告;本市居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6.6%。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不断完善
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市爱会成员单位,并更新
职责分工。成立镇爱卫会,市直各单位、各社区和村委会相应成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爱国卫生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全市有6个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镇。制订了《琼海市爱国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琼海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等7个行政规范性文件,爱国卫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除了来信来电等传统的建议和投诉平台外,还设立市政府12345专线以及网络、邮箱、微信公众号等爱国卫生建议和投诉平台,对群众投诉反映的卫生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96.6%。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有序进行
健全市、镇、社区(村委会)三级健康教育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17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6.83%。建成区100%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建有市政广场、万泉河带状公园等2个健康主题公园和4条健康步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每千人口有3.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镇、社区(村委会)自发组织健身舞、太极拳、足球、排球、羽毛球、篮球等民间体育运动队伍,市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达到38%以上。深入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全市75家单位被评为“无烟单位”。
(三)市容环境卫生有实质性的改变
一是城区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正在采取PPP模式扩建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今年投入2254万元,建设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工程10KV专线、路灯变压器改造、嘉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嘉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泵站技术改造工程等5个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升级改造公厕28座,重建9座,新建34座,公厕将由原来的51座增至85座。目前,我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由2014年的64%提高到68.1%;二是城区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先后维修、改造和新建24条市政道路,疏通城区23条街道管道16500米,新建改建5条街道排水管道长2000米。今年来累计投入市政道路建设资金达1.8亿多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是城区特色文化街道焕然一新。近两年,共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先后对嘉积城区新民街、溪头街、嘉祥街、积庆街、前进街、爱海南路等9条街道进行立面特色改造,注入文化元素,突出南洋骑楼特色,市容市貌得到全面改观。
四是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设施日益完善。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2300万元建设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道路252条。今年投入1240万元在背街小巷安装4500盏LED节能路灯;投入近1亿元,修复或硬板化背街小巷、道路200多条,铺设人行道28600多平方米,以及建设完善排水、排污设施、立面改造和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等。
五是市区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对城区6个集贸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其中将先锋商业城作为文明城市的商业示范点,投资1300万元建设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六是治理双沟溪工程进展顺利。投入2942万元,实施双沟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嘉积城区部分主体整治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同时,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实施双沟溪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河道环境质量。
七是美化亮化城区环境取得较好成效。园林绿化方面,全市公园和绿化地铺草皮约3190平方米,今年城区补种花卉6万盆,补种花木3万袋,摆放鲜花2万盆,城区绿化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的效果。路灯亮化方面,今年在绿化地增加花灯85盏,在城区9条主街道安装灯笼6064个,对城区主要路口的500米处路灯进行刷新,城区亮灯率达99%以上。
八是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清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段的卫生死角4300多个,清理城乡存量垃圾26000多吨,基本结束了部分区域“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十乱”现象及时治理,其中拆除乱搭乱建面积12余万平方米;施划新增机动车位2100个,非机动车位5200个。处罚乱停放车辆10299宗,共罚款102.99万元。对不遵守管理规定的槟榔销售点坚决予以取缔,乱吐槟榔的现象大为减少。坚持疏堵结合,有效解决了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出台《琼海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全市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9212份,做到应签尽签;换发新制责任牌13109块,“门前三包”基本落实到位。
(四)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加强空气监测工作,对自动监测站的运行进行规范管理;加大传统烟熏槟榔灶整治力度,共拆除槟榔灶483个。加快推进官塘污水处理厂、博鳌污水处理厂和潭门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大红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拆除猪栏鸡舍350多平方米,清理存量垃圾50多吨。加大噪声污染群众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开展城市噪声污染源监控巡查。开展对万泉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等周边环境风险排查,对重点企业坚持每季度不少于
一次的执法巡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宗,处罚金额9万元。对立案查处的15家贝壳加工厂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移交法院强制执行。
(五)重点场所卫生明显改善
组织专门力量对嘉积城区小旅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浴室和小网吧等“五小”行业单位开展了8轮次的专项整治,城区公共场所单位共计509家,建档率、持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发证率和卫生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卫生达标率达99.5%。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教学和生活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加强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嘉积城区11所中小学校全部按照规定设立校卫生室或保健室,并按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或兼职保健教师56名。开展健康学校建设活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达100%,近3年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六)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积极开展小餐饮店专项整治活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监督覆盖率达100%,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达99%,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食品安全投诉查处率达100%,连续3年从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市区906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量化评级,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6.14%。对无证照生产加工的行为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坚决予以取缔。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实现生
猪定点屠宰,屠宰厂畜禽检疫合格率、出证率、镜检合格率、“瘦肉精”检测合格率均达100%。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不断加强,市区共有二次供水单位88家(1家水厂),所有二次供水持证率100%,建档率100%。近3年无饮水污染引起的爆发疫情。
(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深入推进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有相应的机构,并配有专职专业人员与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我市近3年内无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慢性病防控示范区通过省级评估。2015-2016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75%和99.72%,做到人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100%。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人员、场地、经费满足工作需要。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5.45%、95.35%、100%。各级医疗机构污水消毒工艺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妇幼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婴幼儿死亡率4.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6‰,孕产妇死亡率17.12/10万。精神疾病管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2.77%。全市无偿献血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2016年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质量符合标准。
(八)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扎实开展
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城中村的菜地、猪栏鸡舍等进行专项整治,共计清理菜地38711平方米,拆除猪栏鸡舍21044平方米,对小餐饮店“三防”(防鼠、防蝇、防尘)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开展多轮次“搬家式”卫生大扫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和
栖息地得到有效治理。2015-2017年共投入830余万元,为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提供财力保障。通过综合防制,嘉积城区鼠、蚊、蝇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蟑螂的密度达到B级要求,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蚊蝇设施合格率95.23%,防鼠设施合格率95.15%。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常抓不懈
1、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高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和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三市一区”创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何琼妹、市长符平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内设6个工作小组,其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单位开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切实加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领导。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市委十三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扎实推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决定》,市领导经常到包点单位研究解决问题,助推巩卫工作。市委书记何琼妹多次带领市四套班子成员深入巩卫一线检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都立下“军令状”,主动到包点社区和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巩卫工作。
2、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印发《琼海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巩固提高工作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
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职责和标准要求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同时纳入包点片区,切实抓好落实。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主动领责、勇于担当,经常深入巩卫一线、街头巷尾解决难题,推动责任落到点上、落到事上、落到巩卫的标准上。
3、网格管理,全面覆盖。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琼海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单位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联系点及责任区的通知》,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巩卫区域实现二级网格化管理。一级网格为巩卫区域23个社区(村委会),二级网格细化为83个市挂点单位责任区(含主次干道、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巩卫管理新机制。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问责
1、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督查整改。指挥部督查组对省督导组、省暗访组指出的问题以及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8个方面40条内容全面排查出的存在问题,跟踪督办,督促各责任单位抓好整改落实,仅今年3月以来,下发督办通知200余件。同时,指挥部从公安、城管、食药监、规划建设、卫计等部门抽调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了“门前三包”、“五小行业”、小餐饮店、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5个专项督查组,实行“公安+”的执法模式,建立健全城市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2、加强日常巡查,形成常态化。巩卫23个社区(村委会)分别抽调市挂点单位、社区(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成立巡查组,制定巡查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每日对辖区内“门前三包”、“十乱”现象、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先后对工作不
严不实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今年以来,累计问责18人次,分别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诫勉谈话等。同时分阶段进行检查评比,排名后2名的社区(村)支部书记、主任在嘉积镇全体干部大会上做公开检讨,对其驻点镇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通过问责,有力地促进了巩卫工作的开展。
(三)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浓厚氛围
1、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市广播电视台和琼海通讯等媒体开辟巩卫创文“曝光台”、“巩卫创文进行时”、“三市一区进行时”、“巩卫创文大家聊”和“健康快车”等专栏,及时报道巩卫创文进展情况,普及健康知识和行为规范,同时,直击社会热点,曝光不卫生、不文明行为。近两年来,中央、省、市媒体及新媒体共刊发转载巩卫创文报道4500多篇(条),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巩卫的热情。
2、营造氛围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利用城区LED屏、建筑工地围挡、大型广告牌、宣传栏和宣传标语等载体宣传巩卫内容。举办巩卫创文巡回文艺晚会,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学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内容测试,全市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巩卫创文主题活动,举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为主题的万人签名活动,共有13000多名群众在60多米长的签名墙上写下自己对巩卫创文工作的承诺和支持。有力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巩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巩卫氛围。市民、琼海新市民、游客等积极投身巩卫活动,全市成立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09支,注册志愿者36129人,在嘉积城区,随处可见志愿者活动的身影。
3、专家指导力争对标达标。通过举办全市性巩卫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级、省级爱卫专家授课,帮助各级各类单位和人员掌握巩卫标准和要求。今年全市共举办专家授课的培训班共9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4000多人次。多次邀请相关的省爱卫专家到我市就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住宅小区和网格管理以及技术评估资料收集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组织省相关专家组成考核组对我市17个巩卫职能部门和23个巩卫社区(村委会)进行考核测评,对巩卫工作进行模拟暗访,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此外,先后组织食药监局、商务局和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到海口、三亚以及省外等地方考察学习小餐饮店“三防”设施、农贸市场(活禽销售区)、公厕和垃圾屋等建设情况。
(四)精心组织攻坚,力争目标实现
1、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我市选定登仙岭社区作为创文巩卫的示范点来打造,并将登仙岭示范点在“门前三包”、“ 六小”行业整治、病媒生物防制、文明交通、督察巡查等方面的做法经验辐射全市覆盖全区,强力推进了巩卫工作精准化、精细化。同时,强化标准导向,着力培育一批示范街、示范单位和示范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正视问题短板,加速整改。针对我市巩卫历史欠账多、基础薄弱、工作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爱卫办督导组和暗访组提出的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水平。对发现的问题,建立起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层逐级快速整改落实。各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开展了倒计时的整改攻坚战,确保巩卫工作整体推进、不留死角。
3、寻找问题顽疾,重点整治。切实加强对主次干道、黑臭水体、农贸市场、建筑工地、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六小”行业、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管理工作,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落实责任制,动员部门与社会力量参与整治活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4、融入本土元素,凸显特色。把巩卫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突出“文化巩卫”的特色,在打造亮点时,积极融入本土元素,营造文化氛围。先后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杂粮一条街”、“计生文化街”、“书香字画街”、“劳动幸福街”等。通过树立一个点,真正带动一条线,进而辐射一大片,形成全市巩卫工作大亮点。
三、主要存在不足
(一)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目前,我市尚未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粪便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等环卫基础设施,农贸市场建设标准不高,公共厕所数量不足。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道路、排污排水等卫生基础设施较差。
(二)干部巩卫认识有待转变。个别干部对巩卫工作的认识不深,对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掌握不透,仍然存在突击“巩卫”的想法和做法,如农贸市场及周边、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卫生管理还不到位。“门前三包”等常态执法不足等。
(三)群众的文明卫生素质和参与巩卫热情有待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巩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作为全域旅游城市,新市民和游客不断涌入,一些不文明卫生的行为时有发生,乱扔乱吐、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乱占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委书记何琼妹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要求,“巩卫”工作要“精准发力、抓好整改、整治顽疾、突出特色”。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巩卫决策部署,秉承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此战必打、务求必胜的态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市自上而下构建起“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网格管理”的巩卫工作体系。强化考核督导问责,充分发挥督查考核导向作用。
二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本着“积极而为、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启动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建筑垃圾收纳场或处理场等。全力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项目建设,完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农贸市场再次升级改造,对临时便民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爱国卫生中长期规划编制,加大市财政对环卫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持倾斜力度;设立爱国卫生指导中心或病媒生物防制指导中心(事业单位),优化爱卫管理职能;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5个健康镇和10个健康村;深入持久开展“清洁家园、健康琼海”主题活动等,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基础。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从提高全民的巩卫意识、参与意识、健康意识入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通过树立典型、奖励先进、规范不文明行为等多种方式,对市民开展“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和参与巩
卫的热情。
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巩固发展了创建成果。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巩卫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统一部署,严肃认真地进行整改,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积极行动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琼海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二连冠”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附件:琼海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琼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7年6月23日
第三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宣传单
创建国家卫生城宣传单
1、什么是创卫?
答:创卫是创建卫生城市的简称。“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卫生城市有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两个级别。我县从2010年到2013年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2、创卫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按工作性质的类别划分,创卫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加快市政基础建设的步伐。(2)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3)继续强化爱国卫生工作。(4)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监管工作。(5)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6)大力开展创卫培训和舆论宣传工作。
3、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
答:创建卫生县城是县委、县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创卫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我县的“三城一县”创卫工作中“三城”和“一县”是指什么?
答:“三城”是指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城; “一县”是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5、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有哪几项?
答:(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2)健康教育;(3)市容环境卫生;(4)环境 保护;(5)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6)食品卫生;(7)传染病防治;(8)病媒生物防制;(9)社区和单位卫生;(10)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6、创国卫工作任务有哪些?
答:(1)强化市民文明卫生意识;(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努力扩大城市绿化面积;(4)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5)加强公共卫生工作;(6)抓好除害防病工作;(7)强化环境保护工作;(8)搞好农村社区卫生。
7、创国卫保障措施有哪几项?
答:(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3)细化指标,夯实责任;(4)理顺体制,创新机制;(5)强化措施,严格奖惩;(6)规范程序,协调运作。
大庆市萨尔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以继 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论述,指明了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要在面向大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同时,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亦即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观众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对博物馆的一个普遍共识。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众,也正是国博人不懈的追求。
为此,国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宣传部,下设开放服务工作室、宣教服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影剧院管理科,可以说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践者之一。那么观众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对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经过改扩建以后的国家博物馆,无论从整体建筑,展品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教育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重要文化基础阵地的作用,做了可贵的实践。
1、百年国博纪念活动让公众更加认知博物馆
20xx年7月是国家博物馆为建馆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国博,宣传国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高调亮相媒体。国博社教部与央视联手合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镜头,展现了国博走过的沧桑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及《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间正式出版,国博百年纪念邮票也上市发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国家博物馆还适时推出了众多各类大展,意大利文艺复兴名画展“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此外,来自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馆长数十人齐聚北京祝贺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并举行论坛,研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国博百年的纪念活动前后开展了近一年的时间,确确实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得公众再一次通过关注博物馆,而深情的回望历史,回望祖国,凝聚思考,展望未来。
2、《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激励公众--实干托起中国梦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以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型基本陈列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陈列展通过1280多件珍贵文物好87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间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复兴宏大主题的陈列展。《复兴之路》开展以来,北京和全国有超过100万人观看了展览。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重温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将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吕章申馆长为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作讲解员。参观结束后,总书记对我馆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国家博物馆办得更好,《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办得更好。
3、《国博讲堂》历史与艺术并重,让大师与观众面对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正是基于此,20xx年6月,《国博讲堂》恢复开讲。《国博讲堂》是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讲座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举办宗旨,分为历史、艺术和文物考古三大系列。诚邀有兴趣的听众参加《国博讲堂》的学术讲座活动。国博讲堂让一大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与
观众面对面,主讲专家为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包括国内外专家、艺术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讲堂听众由团体和社会听众两部分构成。其中与“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同步进行的“启蒙之对话”'启蒙与近现代'系列讲座先后进行了五讲,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启蒙运动与知识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知识文化的深入影响;启蒙运动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启蒙的利弊以及启蒙的现世和未来等等,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到目前为止,《国博讲堂》已举办和拟定举办过博讲堂19场,听众超过万余人。
4、设立观众体验区注重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验、求知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但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忽略了应该多教会青少年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以及正确地欣赏“美”、体验“快乐”。个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国家博物馆所设立的观众体验区正是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给他们开辟另一个课堂,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与青少年对话、交流和互动。激发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引导青少年感受博物馆的氛围,逐步养成参观习惯,进而实现博物馆与青少年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去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真善美的真谛。比如:音乐与美术、舞蹈、游戏、文学、戏剧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年轻观众能够从多个艺术领域,多个层面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把展览内容与亲身实践融为一体,动静结合的互动体验形式会吸引青年群体观众。通过与展览互动的形式感和现场感,不仅深化了展品乃至整个陈列的艺术性,而且使得整个展览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具感染力,使青少年在深入了解展览内容的同时潜隐默化地受到了多重艺术的熏陶,给观众得到全新立体式的艺术体验。例如,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观众体验区印制版画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结合了国家博物馆中《古代中国》的展览内容,使体验者利用这两大著名的发明,学会版画的印制过程,并且能够印制出具有特色的版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体验者的动手与创造潜能。还比如在体验活动的制作环节,安排体验者亲自动手设计、制作邮票、制作徽章。据统计,目前国家博物馆在观众体验区设置美术、音乐、科技、考古等体验项目有6大类,青少年阳光活动课程设置14项,体验活动近50余个,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深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辟阐述,为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我们的社教工作。
1、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参观群体和社会教育的受众面。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了使公益性博物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普及,应该着力借助大众传媒;学校、、单位、社区、家庭的配合;旅行社团的合作等渠道,发掘和延伸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特别是重视和想办法使城市化的博物馆向农村和农民工开放和普及,这个教育普及的空间真是太大了,当然,难度也是大的。如同一个来自农村的家长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后留言那样:“真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是外地农村的,如果我小时候,有人带我去这些地方,该多好啊!”。这位观众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颇具代表性。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博物馆在观众普及广度和范围上有所偏失,这同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博物馆来说,参观群体的数量和范围越多、越广,则博物馆的利用率和教育面则越高、越广。可以在馆内经常性的搞一些观众有奖现场主题观后感比赛;观众有奖博物馆调查问卷;还可利用特有的节日和纪念日,宣传、组织参观博物馆。例如每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就可以藉此大做文章,大势宣传,推出主题;还有诸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重阳”老年节、“七一”、“十一”等节日都可以利用之不同特点,提升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和关注度。应当拍摄国博系列影视作品,以国博本身、国博藏品、国博展览、国博特展、国博专家等为题材,拍摄系列影视作品,全面系统介绍国博。从而,“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承担起博物馆应有的社会教育责任。
2、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国家博物馆的建馆职能是,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接受审美教育与文明熏陶的生动课堂。
青少年是有待开发的潜能市场,这个群体关乎国家的未来。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留下“从未看过博物馆”的遗憾,国家博物馆和国博人有义务承当起这份社会教育的责任。为青少年开辟和利用好第二课堂。可以通过沟通学校、共青团、学生会渠道,等,来鼓励中小学生、大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文博知识竞赛方式等,来调动青少年关注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增强现有观众公共体验区资源的利用率,最好免去提前申请环节,如同电影院循环放映形式一样,直接和随时参加体验活动,这将大大方便参观者,尤其是外地参观者的参与;同时,通过开辟公众体验区,如同开辟了第二课堂,给青少年观众以趣味性、多样性的全新体验,调动青少年观众参观和参与的积极性,某些活动亦可尝试收费体验。一位从杭州来北京的老师看完国博后说:我觉得《瓷之韵》(大英博物馆瓷器)和《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非常不错,不出国门,就可看到外国著名博物馆的珍品。打算周六带学生来。
3、进一步塑造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国家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这为国家博物馆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国家博物馆品牌建设十分重要。努力缔造一条联系文化艺术、尘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纽带,使博物馆从传统意义中、从封闭中解放出来,是国博人特别是新一代国博人的愿望。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以后,充实了一大批充满活力并富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力量,新入职青年不能因为相对清静、稳定的工作环境而消磨了自身;博物馆内部也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使青年自身与国博共成长。可以开展国博知识竞赛或考试,促使青年熟知国博,熟知藏品,熟知历史,熟知职能。还可以开展如:《我与国博》、《我与观众》、《大师在我身边》等一系列座谈会、演讲和征文比赛,促使青年靠近学术,活跃思维,提高素养,回馈观众。
国家博物馆在无论收藏、研究、展示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应当看到,传统的浏览性参观和导览性讲解已无法完全满足观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促进并活化博物馆与观众多元的互动关系,研究观众需求,亦是未来博物馆发展趋势之需求。因此今后博物馆要进行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提供的服务可以考虑文化、知识与休闲、娱乐兼顾,可以考虑开发旅游、休闲等多种附加功能,使博物馆不再仅仅收纳展品,而成为文化休闲与消费的综合场所。荟萃馆藏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钱币等种类的国宝精华为设计元素,开发一系列蕴涵着独特文化意味的文创产品。一位观众在微博上写道:7月9日是国博百岁生日。我第二天第七次去了那。很想买一件纪念T-shirt,但去了一看:175元。坑爹、伤不起„”这位观众的话或许说的有点过,但也提醒我们,国博纪念品要高端与低端兼顾,使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之成为“流动的博物馆”,“将国博带回家”多好。
致力打造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加强国内各地博物馆馆际间交流,形成以国博领军的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博系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增进与世界各博物馆间的交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把更多体现中华魅力的藏品介绍给世界,把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方法与科技吸纳引进。力争使国家博物馆在世界上不仅面积最大,而且实力最强。最终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让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平台传播得更远、更广、更久。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