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金额收贷中见执著
银行贷后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催收小额借款
[案例经过] 某借款人在支行办理了以工资账户质押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5万元,并签订了协定金额转账理财协议书和账户监管协议书,贷款期限5年,贷款后借款人还款一直正常。一年后,借款人还款出现不正常,频繁出现违约情况,此后借款人已经没有能力还贷款。贷款行催收人员多次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对其讲解个人信用维护的意义,而借款人却采取躲避和不予配合,致使贷款催收无果,连续违约6期。面对此种情况,贷后催收管理人员立即进行全面调查,得知借款人丈夫在做生意,无固定工作单位, 因生意亏空, 背负近10万元债务 , 而所欠债务由借款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借款人没有按与其他债权人签约协定归还欠款,其他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借款人并实行了工资、津贴全部执行冻结,造成借款人所欠贷款不能按时正常归还,积欠贷款本金4000余元、积欠贷款利息近1000元。如果法院强制执行,该行贷款将面临损失风险,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催收人员向支行负责人进行了汇报,支行负责人及时带领贷后管理人员到法院执行庭进行协商,耐心说服法院在对借款人工资、津贴予以解冻时,该行能行使优先受偿权,请法院准予优先归还借款人所欠该行的违约贷款。由于信息准确、沟通及时,经过不懈努力,银行终于全部清收了借款人贷款本息。
[案例分析] 银行贷后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贷款出现不良情况后,不间断地进行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在催收无果的情况下,立即对客户展开全方位调查,进一步取得客户家庭情况、社会信用等方面的信息;当贷款面临风险时,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而支行的相关管理者,能够高度重视,倾力配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拖贷户归还了银行贷款,避免了该行贷款损失。
[案例启示] 此案例中的贷后管理人员,同时身兼支行综合员、催收员、信贷档案管理员等多个岗位,肩负采集违约借款人信息、监测贷款质量变化、分析风险情况以及对出现违约贷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进行催收等日常工作。该贷后管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如此重复、繁杂的工作,同时要从中及时发现风险苗头、获取化解风险的信息并采取措施。追收不良贷款,不仅要坚持制度、坚守职责,更重要的是以高度敬业精神全身心地默默奉献。上述案例,收回的虽是不足万元的不良贷款,但体现的却是贷款行从贷后管理人员到每位管理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银行事业的执著努力。
第二篇:小故事中见大道理
小故事中见大道理
上海复旦大学二附中
丁海安
遵照教研组的规划,初一年级历史课的探究性活动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人物的评述。在前两年初步尝试的基础上,为了更切实地做好第一学期的铺垫工作,除了继续在上课时有意识地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成败教训多作一些评述外,还要求学生收录历史小故事,再写上几句所获启示和感想。这样,学生容易办得到,负担也不重,又可为第二学期撰写历史人物评述打下基础。从学期结束时收到的历史小故事来看,这一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
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开学初,我向初一各班学生提出了历史课探究性活动为撰写历史人物评述的要求,并说明本学期先作个铺垫。同学们可以利用网上资讯、家中藏书或图书馆资料,选录一篇历史小故事,可单独可二、三人合作,用下载或抄录的方式,统一打印或抄写在A4纸上,在选录的历史小故事后写上所受启示或感想。“所谓“小故事、大道理”。至于选录什么小故事,可自主选择,只要你读了以后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都可以。时间是三个月,到12月底完成,将作为期终考试的20分计入成绩。
二、课堂教学、学生讲解
在讲述“淝水之战”时,各班均由两位同学配合,事先寻找资料,写好提纲,上讲台讲解“淝水之战”的背景、前秦与东晋双方交战的情况,分析最终苻坚兵多而惨败,东晋则以少胜多的原因。在讲述“安史之乱”时,也由部分学生事先有所准备后上台讲解。这些学生均以20分计入考试成绩,并以这些学生为榜样,督促学生在收录历史小故事时,提出一些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此外,还在上课时介绍了一些学生已交小故事所写的“感想”。为:一(4)班腾越选录《孟母三迁》后写道:这个故事和“孟母断织”一起告诉我们,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牺牲一切。也能知道父母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将来有密切的关系;一(2)班孟庆娴、刘珞蒙选录《匈奴不灭,不想家事》后写道:霍去病这种为国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一切以国家为准(重),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做人应该也要这样,不能自私。以此为例,希望同学们有所借鉴,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收录历史小故事是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当学期结束时,整理着学生交上来的历史小故事,看到一些学生所写的精彩点评和感想,我觉得,收录历史小故事是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一则,学生自小耳闻目濡,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历史小故事;二则,操作简便,只需上网浏览下载或从书中抄录再写上一点启示即可,那怕三言两语,几句话也行,只要能体现“小故事中见大道理“就行了,不是写文章,费时又费力;三则,选题自由,不作限制,只要是历史小故事,自己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即可。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任务,只是完成任务的时间有早晚,点评的水平有高低,但确实是可行的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可为以后学着撰写历史人物的评述和历史事件的述评打下基础。
四、以古为鉴,以人为鉴,获取有益的启迪
综观初一学生收录的历史小故事及所写的启示和感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肯定学生是如何吸取古人的智慧、借鉴古人的成败得失而获得有益的启迪的。
1、对古人的赞佩;
2、激发爱国之情;
3、以古为鉴,以人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吸取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祥见附录:初一(1)、(3)班学生所录历史小故事题目及感想选录)。还有些学生所选录的历史故事及所述“感想“,实际上已经是历史人物的评述和历史事件的评述的雏形了。如:一(1)班周奕所录《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武则天的评述;一(1)班胡怡磊所录《老马识途》对春秋首霸齐桓公的点评;一(1)班施雅婧所录《溯州、黑山之战》对裴行俭及此战的评述;一(1)班侯文欣所录《覆水难收》对姜太公的点评;一(3)班沙一亨所录《垓下之围》对项羽的评述;一(3)班闫嘉所录《大泽乡起义》对陈胜、吴广的评述;一(3)班尤凡对《李渊称帝首诛功臣》事件的评述及一(3)班陈睿智对《安史之乱》的评述等,实际上都已初步达到初一学生撰写历史人物的评述及初二学生撰写历史事件述评的基本要求。从而使我对第二学期历史课探究性课题的继续进行充满了信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分析一下最后的结果,除了上述可以肯定的方面,确实还存在以下2个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课还不够重视,有的还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成这项任务的,即直到眼见开卷试卷上已完成学生的分数后,才“突击”出来的,是看在“分数”的面子上才做的。当然这部分学生只能酌情扣分了。还有一些学生连“分数”也不要,直到最后也未交,其中还包括个别在其他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因此,在第二学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读史有益”、“学史使人聪明”的思想教育和“借古鉴今”的学科教育,并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以促进学生重视这门学科且推动自主性学习,以争取更大的收获。
2、部分学生仅选录了历史小故事,未能写上自己的“感想”,故本学期在收交文章时,还需仔细检查,及时反馈下去,督促学生不要疏忽不写。还有些学生未按抄录于A4纸的要求做,也须予以纠正。此外,可有计划地多安排一些时间作些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以增强自主性学习的效果,互相促进,提高独立思考与辨识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展示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案例附录:初一(1)、(3)班学生所集历史小故事题目及感想的分类选录
一、对古人的赞佩:
1、故事:《大禹治水》
感想: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我觉得大禹的精神体现了我们祖先的一种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一种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精神,一种任劳任怨、勤政为民的精神。
一(3)俞旸洋
2、故事:《屈原沉江》
感想:《爱莲说》中曾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屈原可算得上是身居“淤泥”,但他仍坚持“唯我独清,唯我独醒”,这反映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我真佩服他。
一(1)王蔚清
3、故事:《勾践尝胆》
感想:读了这则故事,我知道勾践当时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但为了复国,宁愿尝苦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1)浦依楠
4、故事:《毛遂自荐》
感想:读了这篇文章,我为毛遂的勇气和机智所感叹。他用自己的机智了国家的解救,同时也打败了秦军,真是一举两得。
一(3)郭竞男
5、故事:《木兰从军》
感想:花木兰虽是女流,但是巾帼不让须眉,替父从军。这种行为,男人都相形见绌,令人佩服。
一(1)牛哲轩
二、激发爱国之情:
1、事故《屈原》
感想:屈原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政治上为国家着想,在文学上他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最后为国献身,更说明他热爱祖国。为此,老百姓便在每年的5月5日,吃粽子等来纪念这位伟人。他虽然以身殉国,可是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一(3)袁梦霏
2、故事:《苏武牧羊》
感想: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一(1)王平平
3、故事:《睢阳保卫战》
感想:(安史之乱时),张巡、南霁云等人誓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唐朝统治者集结反击部队的时间。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这种爱国精神令我们学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3)刘骏祎
三、以古为鉴,以人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1、故事:《幽王击鼓》
感想:周幽王之所以落到这种(国破身亡的)地步,是因为没有诚信,我们不能像幽王那样失去诚信。
一(3)樊嘉麒
2、故事:《四面楚歌》
感想:虽然项羽曾称霸一时,但他烧杀掳掠的行为,最终让他尝到了失败的苦果,正所谓“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3)陈睿智
3、故事:《范蠡和文种》
感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们要吸取文种的教训,应像范蠡一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样,才能在人间世道中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一(3)闫珅
4、故事:《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汉武帝》
感想:做一个皇帝必须要做到为百姓着想,做一个好皇帝更要这样。“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要有前车之鉴,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同时,扬长避短,少走前人的弯路。一(3)许青
5、故事:《焚书坑儒》
感想:在封建社会中皇帝那样残暴的专制统治,是十分不对的,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活埋了那么多知识分子,是无知的做法。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国家要富强,靠的不是惩治,而是靠有知识的人才去建设国家,我不同意(反对)秦始皇这种残暴的治国方针。
一(3)潘梦冉、冯逸婧
6、故事:《黄巢起义》
感想:唐朝曾经是那般强盛,才使皇帝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居安思危,再加上天灾人祸,所以才导致农民不得不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农民起义,即是农民保护的行为和(斗争)形式,也是推翻腐败政府、建立令人满意的新社会的手段。
一(3)何璇
7、故事:《吴越争霸》
感想:中国近代兵学家蒋百里讲得好:“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越国全民皆兵,充满战斗气息,符合“强”的条件。吴王享乐于宫室珠宝和美女,对勾践全无戒心,沦为前述“相反者亡”的境地。吴王会有如此下场,只能怪他自己当初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死有余辜。一(1)戴培俊
四、从小故事中获取积极的人生哲理:
1、故事:《祖冲之求圆周率》
感想:大凡要有所成就,就要像祖冲之――要有钻研精神,要刻苦,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进取。
一(3)周思田、金晓琦
2、故事:《毛遂自荐》
感想:我们应该学习毛遂这种勇敢的精神,自主地、主动地做事,而不是等待别人请他。
一(1)丁皓桢
3、故事:《周亚夫军细柳》
感想:我看了以上文章后,不禁深为周亚夫治军严谨而佩服,同时也佩服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在以后的学生生涯中,我们要多多学习周亚夫办事一丝不苟的认真作风。
一(1)陶思远
4、故事:《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
感想:通过这个故事,我被张衡的科学精神所感动,他对别人说他造谣置之不理。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吐露芬芳,最后,张衡以事实证明了他的实力,他发明的地动仪不是骗人的!我们正是要学习他这种坚韧、探究到底的精神!
一(1)谢天瑜、周扬
5、故事:《勾践卧薪尝胆》
感想: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故事,勾践第一次战败了,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尝胆”激励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称霸了。我们也一样,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经受住人生的考验。
一(1)倪佩芸、黄尔宾
6、故事:《按图索骥》
感想:我们不能像文中孙阳(伯乐)的儿子那样,机械地按照某种线索(模式)去寻找事物,不知变通,而要有创新精神。一(1)刘似洲
7、故事:《毛遂自荐》
感想:有的时候,自己有能力,就要大胆地说出来,敢于尝试,那样才能成功。懂非懂
一(1)谈寒放
8、故事:《毛遂自荐》
感想:读完后,我很佩服毛遂的勇气。不过,他这么自信也是因为他的本事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个社会上,个个都是人才,只有“毛遂自荐”才能让别人认识你。不要抱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心态,这样是不行的,就像毛遂一样,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吧!
一(1)陈颂天下
9、故事:《齐威王论国宝》
感想:有些东西虽然光彩照人,但是不能用在一些需要的地方,有些甚至毫无用处。但有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这些东西反而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会让人受益匪浅。
一(1)丁心格
10、故事:《杯酒释兵权》
感想:做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
一(1)黄愫芸
11、故事:《请客须择人》
感想:交朋友需要认准人。做人不能让别人不信任,如果被别人不信任了,以后再要让人信任就难了。
一(1)蒋妮妤
(注:文中有括号的文字为选录者所加。)
第三篇:读书札记 小中见大
读书札记
(一)“最喜小中能见大,常求弦外有余音”分类:无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了。
前不久,看2007年《读书》杂志第3期,封二的“画说”发表的是黄永厚老先生的漫画,陈四益老先生的配文,画曰《补锅匠改行》,文曰《天下有道》。线条色彩我很陌生,就不再信口开河了,方块字却认识一些,还可以唠叨几句。
好在文章不长,首先让我们慢慢品味这篇短文:
《论语》忽的又当红了,所以也找出来睡前读读,趁个热闹。
这晚读到《季氏第十六》里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觉得宜然,诚然。如果为政者真正做到事事妥帖,尽善尽美,让人无刺可挑,当然“庶人不议”。但这难于做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到。既然做不到,就会有“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批评、建议,甚至讽刺、骂街。怎么办?听着就是。有过必改,有错必纠。虽不能尽善尽美,也可以逐渐接近那有道的境界。
但中国的传统却不是这样。给孔夫子封王尊圣的为政者,既不能做到“有道”,又不愿听庶人之议,于是想出一个妙招,把孔老先生的话稍作颠倒,变成了“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这一来,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只要把庶人的嘴封起来,让他“不议”,岂不就是“有道”的天下?
不过,这个办法实行的结果很不理想。所以历代的明白人总要苦口婆心地劝说为政者在“有道”上着力,才是正途。魏征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韩愈说“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朱熹说“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钳口使不敢言也”。这一劝,劝了一两千年,无奈始终劝不醒梦中人。所以一个个王朝都灰飞烟灭了。永厚奇思妙想,画了个补锅匠改行。补锅,补过也。不思好好补锅,却把补丁打在了朱唇之上,实在错得离奇。
论语读到这里,只有一声叹息。于是,关灯,睡觉。
文章的思想虽然深刻,却并不独到,历史上提到类似观点的开明的执政者、深刻的思想家、渊博的学者,可以说大有人在。“为政者”如何处理与“庶人”的关系,即使写成一部严肃的学术专著,也未必能够说得明白,而这一篇五百字的小文,之所以让人爱看,有独特的价值,在我看来,完全在于手法的巧妙:起承转折非常轻灵,避其实而击其虚,以四两巧拔千斤之重,轻描淡写,从容不迫,点到即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好比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轻轻挥动衣袖,就将急风暴雨般的进攻化于无形,这在文章主体的后两段表现的非常明显。所有这些,我觉得可用“小中见大,弦外余音”来概括。文章的特点也就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读这样的文章,也就好象咀嚼一枚橄榄,口有余香,回味无穷。照实说,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是“为政者”,有人犯颜直谏,批龙鳞、逆圣听,固然非常气愤;而读这样的文章,心中有气却难以发作,恐怕要记作者一辈子。轻飘飘的几句话,自然有激昂的态度、详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所不能替代的妙处。
散文、杂文作品因其反应社会人生的直接而迅速、观点的真实不虚伪、写法的自由不拘束,一直是我的喜爱。我报刊杂志看的少,偶尔翻一翻,发现在杂文、小品文的创作中,金刚怒目、态度激烈的作品多,文笔犀利、一针见血的作品多,明白晓畅、一览无余的作品多,而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作品少,-----或者并不少,只是由于我的孤陋寡闻而没有见到。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直接浅显不如从容含蓄,更不是说金刚怒目或明白晓畅不好。一枝独秀不是春,文学作品应该提倡百花齐放,风格单调就显的有点死气沉沉。我们在为NBA的飞身灌篮叫好的同时,还想看一看斯诺克的恰到好处。
其实无论何种风格的作品,想写得有思想、有深度、有文采都不容易。尤其是一些千把字的小文,想用短短的文字把问题讲清楚、说透彻,做到言之有物,言而有味,读后还能留下深刻印象,更是非大手笔不可,千万不要小看小文章。正因如此,我觉得这种写作手法是特别值得宗法借鉴,尤其是对杂文、小品文而言。鲁迅先生,尤其是他的后期杂文,就有很多类似风格的作品,像《文章与题目》、《现代史》之类,三五百字的短文,我是百读不厌,并且每一次阅读都有新体会。“小中见大、弦外余音”,正是功力炉火纯青的表现,每一位爱好杂文的朋友,不可不察的。
临了,我要声明,“最喜小中能见大,常求弦外有余音”,是丰子恺老先生论画的妙语,现在被我借用到这里来了。
第四篇:平凡中见风采
平凡中见风采
--记艺术部秦红伟老师
“平凡琐碎的事情做到极致即是不平凡。”秦红伟老师一直坚持这个信念,并且身体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秦老师于2005年7月到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工作,七年来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9年—2011年到艺术专业部任教学副主任兼教研小组长,2011年--2012年,在艺术部担任德育管理工作至今。
作为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怀着一腔对教育的忠诚和爱心,做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点滴事情。拥有强烈的责任心的秦老师不允许自己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他严格督促自己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努力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七年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扎实勤恳,甘于奉献,锐意探索,创新实践。因而,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七年中,所任班级考试成绩突出:08届、09届会考一次性及格率均达到100%;08届高考数学成绩优异,其中在07年全县期末统考中班上一位学生考了145分,居全县数学单科第二名。在09年全县期末统考中所任班级数学达标率100%,2007年辅导我班学生冉小波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获重庆市三等奖,2005年我写的论文《关于中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在重庆市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曾经多次在刊物上发表论文,例如:论文《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2010年国家二级刊物数学专页报上发表。
同时,秦老师敢于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模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他思考出来了问题根本原因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装东西的容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从而得出了要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他们亲自去做、主动思考、去感悟,从而形成思辩能力,形成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力求打破“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陈旧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每节课自己到黑板上展示,老师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做、去思索、去自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秦老师在保质保量完成班级管理任务的同时,特别注意给学生以爱心,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08级一名名叫甘杰女生在晚自习下课后回寝室洗澡伤了脚,由于其家在兴义镇,照顾不便。秦老师便亲自将她载到丰都县人民医院治疗,往返多次,直到将其病治好。学生及学生的家长都深为感动。正是这种给学生以爱心,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使得秦老师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在班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在教学管理方面,秦老师也是工作积极主动,有很强的责任心。一旦接受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能以办好每一件事为原则,常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面对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调节,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做到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学校。并且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理宽严有度,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同事,围绕“责任”与“爱心”两个原则,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展开工作。在艺术部担任德育管理工作方面,工作很努力,成绩也较突出。德育工作本身就纷繁复杂,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难以形成,秦老师通过最大努力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使本专业部事故率为零,各项工作实施得井井有条。
教学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平凡琐碎的事情做到极致即是不平凡”,秦老师也一直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求感天动地,但求能精益求精、无愧于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秦老师一直以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五篇:关注细节 细中见精 小中见大
关注细节 细中见精 小中见大
————再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近日再次读了汪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 使我受益非浅。汪先生在书中深刻地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真理。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管理,处处都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是一种长期的准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获得一些机遇,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汪先生是做生意的,而我们是搞教育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我想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注重细节,力争把每一件事做透”这一思想对我们也是同样适用的。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可以说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尤其是天天与我们打交道的聋生,他们虽听不到我们说什么,却会细致观察我们的言行举止,并以我们的言行举止为榜样,我们老师的一些细微举动给这些孩子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波澜不惊的,也可能是镌刻一辈子的。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所以我想我们必须要有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好的精神,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有意无意的多关注一些细节,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教书育人的环节。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从每一个聋生着手,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我相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特教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