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实践载体 培育特色品牌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
创新实践载体 培育特色品牌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以“固本强基增活力、共建诚信新XX”为主题,突出活动重点,创新实践载体,强化机制保障,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见实效、上水平。
一是认真调研、科学定档。借县委 “千名干部下基层、争做群众贴心人”走访服务活动东风,在全镇广泛开展了“三问三解“活动,在摸清各党组织现状和存在问题与差距基础上,对27个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确定五好党支部7个,较好党支部14个,一般党支部6个,分别占支部总数的26%、52%、22%,为进一步抓好支部整改提高、升级晋档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突出重点、升级晋档。以后进村整改提高为重点,以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建阵地强堡垒,在认真抓好现有村级活动场所“六心一室”作用发挥的同时,将村部建设与生龙寨开发有机融合,多方筹措资金140余万元,启动了黄柏村5间两层、王家楼村7间四层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同时为6个一般党支部,各选派了1名党员领导包抓整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大力推进“头雁工程”和“素质工程”,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任前业务素质培训,对村组干部进行素质提升培训,鼓励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发展能人党建,培养党建能人。换届以来,累计举办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干部培训班6期502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123人次,纳新党员28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18名,女党员5名,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带富致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按照“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党组织活力”的思路,结合共建共富促和谐、创先争优等党建主题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创新开展了认领责任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支部开展了党员认领本职岗位和包扶村两大责任区;在农村支部开展了党员认领富民、和谐两大责任区活动。富民责任区主要以具有创业致富能力的农村党员组建产业党小组、党小组领办产业协会(合作社)、协会带动农户的模式,把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安排到主导产业上,确定带富责任人,制订年度任务,在发展产业、自我致富的前提下,每年帮带几户农户共同致富、壮大产业。使有能力的党员在带富帮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五带头五带动”示范作用,(即带头学用科技、带动群众学技术兴产业,带头参加协会、带动群众变观念搞经营,带头研究市场、带动群众摸行情增收入,带头做好服务、帮带群众灵通信息提供项目,带头联系大户、带动产业扩规模增效益,构建共建共富的生产格局。)和谐责任区,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划分责任组,设立责任片,根据党员意愿和文化素质,确定一名小组长,按照联系群众全覆盖和统分结合的原则,组织党员就近联系若干户群众,发挥“五大员“作用,即: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纠纷调解员、困难帮扶员、新风示范员,共同营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活动推进过程中,配套制订了责任区挂牌公示、工作记实、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考评、半年一评议等激励监督机制,确保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常态化。通过组织党员认领责任区活动,使所有党员融入产业富民最前沿,融入乡亲邻里生活圈,融入和谐建设第一线,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和谐”党建之路。今年6月份,桑树村党员认领富民和谐责任区的做法被全市村干部培训班观摩学习。
四是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健全双联帮扶、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镇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评、党员目标责任考核、“三培养”(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中的党员培养成基层干部)、一册两聚四会和为民服务代理等制度,规范了基层党组织活动,激发了组织活力,促进了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 全力打造安康和谐企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行政划隶属于沁水县中村镇辖区境内,东北距沁水县城约12km北距中村镇约2km,沁水—中村公路在井田外北部约2km通过,向西可通临汾市,向东可通阳城县,北东距侯(马)-月(山)铁路沁水火车站约8km;沁水—中村公路与阳(城)-翼(城)高速公路相接,向西66km可至霍(州)-侯(马)一级公路及大(同)-运(城)高速公路,矿井交通运输条件非常便利。
矿井始建于1993年,1995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00kt/a。2009年,经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8号)批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由沁水县峪煌煤焦化有限公司下峪煤矿1坑口和2坑口兼并重组整合而成,建设性质为单独保留,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提升为45万t/a。重组前后矿井批准开采煤层和井田范围均未发生变化,生产系统方面关闭1坑口,保留2坑口。
矿井批采2#-15# 煤层,保有储量1325万吨,井田面积2.1263km,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
二、开展“安康杯”生产竞赛以来安全工作情况
(一)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安康杯”竞赛是推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竞赛活动启动后,得到了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上下形成共识,科学安排,把竞赛纳入党政行为。一是每月定期召开由煤矿副矿以上领导参加的安全办公会,安排活动中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每周召开由主管安全副矿长主持,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安全例会,通报安全隐患落实情况和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二是我们把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作为约束我矿全体干部职工安全工作行为的主要手段,通过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等形式,把企业的安全目标分别落实到科室、队组及班组。结合我矿生产实际,不断完善公司《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工作管理奖罚细则》、《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实现了安全管理向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过渡。从而实现了“两个提高,三个加强,两个为零”的竞赛目标。即:提高了管理者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安全管理、加强了群监群管、加强了安全生产知识应用;保证了全年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事故为零。“安康杯”竞赛活动形成了内容丰富,手段创新,运作有效的新格局。
(二)强化现场安全监管,提升事故源头防控能力。
从开展“安康杯”生产竞赛以来,我们从分析事故规律、摸清薄弱环节、细化安全监察,落实超前防范措施等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严密的隐患排查网络,一是加大日常检查力度,纠正和消除“三违”行为,特别是从解决员工意识形态和思想根源入手,消除员工习惯性违章,避免一切图省事省力、简化程序、冒险蛮干等不良行为。最大程度的降低“三违”的发生。二是在加强
2#### 1
生产现场安全监管的同时,强化干部员工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生产一线基层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纠正和制止生产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和行为,明确安全是实现促进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保障。三是加强与各科室、队组协调联动,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把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实施跟踪监管,增强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推进重大隐患整治,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从开展“安康杯”生产竞赛以来,我们以防控重大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一是坚持定期组织安全自检自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开展全省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安全隐患自检自查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安全隐患整改进程,在所有作业地点安全隐患排查后,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资金、责任人、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四)以提高安全素质为着眼点,提升安全管理的预控力。
从开展“安康杯”生产竞赛以来,我们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在“预防为主”提高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始终把思想隐患作为安全工作的最大隐患着力进行治理,既采取硬性约束手段,也实行温情引导的办法,重点抓实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必知必会、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行为规范养成。一是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特种作业人员等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培训,实现了员工培训率100%、特种作业持证上岗100%的双百目标。二是通过“安康杯”生产竞赛与“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竞赛等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加强在岗员工的安全教育及生产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控制“三违”、“四超”现象,充分发挥主题教育的作用,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加广泛深入人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积极开展,在全公司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春节”、“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安全生产。三是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例、每月一考”教育形式,利用典型事例,对员工进行直观教育。通过活动提升了员工的业务素质,引导员工积极投身于“安康杯”竞赛之中。
(五)强化关键工序监控,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从开展“安康杯”生产竞赛以来,我们为应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故或紧急事件,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应急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细化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应急措施,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落实应急救援队伍,保证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及时、救援有效。我矿每年六月份进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每年雷雨季节,随时可能影响安全生产和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制订了《防汛应急预案》,保证企业特殊时期安全生产。二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和汛期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切实加强值班、值宿和防火、防汛工作;加大人防、犬防和技防的控制力度,加强矿区的安全巡查,杜绝了火灾事故及失盗、袭击事件的发生;
加强人员、车辆管理,认真执行登记和巡查制度,确保监控无缝隙,管理无漏洞。提高了我矿事故预防和管控能力。
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其它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矿将进一步抓好“安康杯”竞赛活动,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切实保障广大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我矿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创新工作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创新工作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李沧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特有的区域位置和基层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给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课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李沧区以新思路、新视野、新创造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载体,着力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李沧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难”:一是制度落实难。上级出台了许多制度在个别基层组织中没有得到落实,成为“睡眠制度”。二是干部素质提高难。个别班子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成为“落伍干部”。三是“两委”关系协调难。个别村“两委”成员职责分不清,位置摆不正,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形成“两张皮”、“两套车”,变成了“同磁关系”。四是党员教育管理难。社区党员尤其是部分退休党员,回到社区后,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口袋党员”。
为激发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实现制度落实有新抓手,重点工作有新举措,难点工作有新突破,区委从抓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入手,创造性提出并开展了“两争创一提高”活动。即在全区11个街道党工委和109个村(居)党支部中“争创规范化建设先进党工委,争创规范化建设先进党支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街道党工委要在班子建设、干部素质、工作作风、完善制度等方面达到“四个过硬”;村(居)党组织要在核心地位、干部作风、三个文明建设、制度落实等方面达到“四个明显”。对街道党工委、村(居)党支部的工作规范化程度分别细化、量化,制定成操作性强的30项考核要素,分项考核,明确任务和目标。同时,把街道党建工作纳入到区委岗位目标考核中,直接与评先选优和机关干部年终奖金挂钩。
二、围绕载体,着重抓好“三项突破”
1、在抓重点上求新突破。在“两争创一提高”活动中,把规范民主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主要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民主管理。各村(居)建立了民主议事会和村民议政日制度,使村民参政议政权力切实得到保障。议事会主要有听、查、访、议、学、传等六项职责。要求各村(居)在每年1月和7月中旬确定一天为“村民议政日”,“两委”向全体党员、村(居)民组长、代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半年工作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咨询和质疑。通过民主议事会和村民议政日制度的实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虎山路街道东王埠村充分发挥议事会作用,“两委”善于把大事交给议事会讨论,村民有问题愿找议事会反映,议事会成了“两委”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二是强化民主监督。把民主监督的重点放在群众对村务、财务监督上。为了便于监督,对全区村务、财务公开中实行了“四个统一”,即时间统一、程序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并出台了“四项制度”,即层层负责制、定时督查制、群众举报制、定期考核制。对发现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村(居)进行通报。同时,还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深化和完善了对班子成员、党员评议制度。通过民主评议,村干部增强了压力感,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三是强化民主决策。在当前基层群众“盯的是村务,想的是参与,盼的是公正,护的是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两争创一提高”活动,加强了对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化管理,规范了民主决策程序。各村进一步完善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和村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召开村民或代表会议研究决定。真正把对重大村务的决策权、村务管理的参与权和对村干部的监督评议权都交给群众,有效地避免了决策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等现象。
2、在抓难点上求新突破。“两争创一提高”活动对解决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
施,敢于突破,注重“三个创新”: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渠道。全区建立了公开选拔教育管理村级后备干部机制。制定了《关于在村(居)公开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意见》。拓宽视野,在全区范围内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对选拔的后备干部由区、街道、村三级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街道党工委实行动态管理,为后备干部提供锻炼机会,搭建成长平台。二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办法。针对党员管理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了《党员管理证》制度。党员人手一证,将个人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参与社区活动等情况一一登记在册。以此来规范党员日常行为,提高了党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两争创一提高”把着力点放在工作规范化建设上。用制度来规范“两委”之间的工作,通过教育、引导等方法帮助理顺关系。
3、在抓亮点上求新突破。“两争创一提高”活动采取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做法,工作中围绕以下三个层面,树好亮点。一是目标管理。“两争创一提高”对街道党工委和村(居)党支部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实施目标管理法,使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对街道党工委和村(居)党支部通过“四个过硬”和“四个明显”建设??3年内使基层对班子满意率达到85%以上,并要求所属基层党组织80%以上达到规范化目标(第一年达到40%;第二年达到60%;第三年达到80%)。二是分类指导。8月份集中开展了“两争创一提高”督查月活动,找差距、寻不足,对照考核30项要素,认真进行检查。加强分类指导,对一类班子如何上台阶,二类班子如何转化先进,三类班子如何改变局面,作了认真的部署。通过抓督查、抓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发展。三是典型示范。培育典型的目的就是要起到以点带面,以石击水的辐射效应。要求每个街道党工委都要确立几个典型,加强培养。树立起典型后,及时召开现场经验观摩和交流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动,整体推进。如李村街道新村社区率先对“两公开一监督”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取得了良好效应。全区其他村(居)都借鉴“新村模式”,完善了“两公开一监督”,现在全区53个村(居)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每季度及时公开村务、财务。
三、几点启示
1、创新是推进工作发展的动力。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通过创新来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有工作的再提高、再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具体做到:工作思路要创新,要结合新形势工作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思路,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工作措施要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措施,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把创新载体和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措施来抓,保障基层组织工作运转协调,充满活力,以新的载体建设,推动工作整体发展。
2、制度是工作进展深化的保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基层组织建设要常抓不懈,必须通过制度来保障。“两争创一提高”就是通过抓制度来促规范化建设。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堡垒,成为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落实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落实,就不能发挥制度效益。因此,要采取定期督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等方式,强化制度落实的措施,以制度落实制度。要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负责抓落实。通过抓落实、抓管理、抓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工整体上水平。
第四篇:以“八个一”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以“八个一”为载体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龙山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龙山乡全乡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共辖7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4501户、18681人。全乡共有党(总)支部10个、党员413人。自3月以来,我乡认真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关于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统一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的活动主题,结合实际,创新载体,以“八个一”扎实有效推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学习一套文件。整个活动和各阶段活动启动之前,乡党委要求并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和各党(总)支部书记率先、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把握活动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方法步骤,吃透精神,掌握实质,切实为活动开展奠定指导基础。同时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建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从乡财政中列出10000元专项活动经费,认真研究出台了《龙山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龙山乡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等一系列文件,为推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召开一个会议。乡党委于3月上旬,各党(总)支部于3月中旬分别召开动员部署会,各党组织书记分别在会上亲自动员讲话,顺利启动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4月和7月,全乡各级党组织又分别按时召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转段工作会,有序推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其间,乡党委还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成立了活动督查指导工作组,讨论了全乡10个党(总)支部分类定级情况,分析指出各党(总)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党员发展和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办法等,及时解决了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另外,还集中召开村干部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会,安排孟江村村主任参加华西培训班学习,安排共和村支书参加全省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班学习,组织龙山、共和等村村干到附近的隆昌村、柿花村实地参观学习,不断提高 1
村干部素质,有效助推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开展一场宣传。活动启动以来,乡党委明确要求以支部为单位切实采取召开会议、书写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播放广播、刊办宣传栏、群发手机短信、编唱山歌、编演文艺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活动目的意义、开展情况以及典型成效等。3月份以来,我乡先后以会议发动宣传26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书写张贴宣传标语100余条(幅),举办专栏12块(次),编发活动简报21篇,群众发手机短信500余人次,开展知识问答1场62人,进行活动知识电话抽查15人次,切实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年相关活动情况,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进行一次摸底。于4月初开始,由乡党委牵头,各党支部共同协作,采取走访群众、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和乡党委评、党支部自评、党员评、群众评、相关单位评等“五级五评”方法。从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七个方面对全乡10个党支部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定级。经综合评定,定级为“很好”的支部1个(干桥村党支部),“好”的支部3个(乡机关党支部、孟江村党支部、大塘村党支部),“较好”的支部4个(龙山村党支部、复兴村党支部、龙山小学党支部、龙山中学党支部),“一般”的支部2个(河坝村党支部、共和村党支部),“差”的支部0个。同时借“五级五评”工作的开展,以支部牵头,各村各单位采取座谈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各支部均认真查找出了至少3个以上问题或不足。
实施一次整改。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总体要求,乡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乡基层组织建设整改方案,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要点,选齐配强各支部负责人,认真开展“四帮四促”活动,从乡机关选派7名优秀党员干部挂任7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副书记,切实夯实农村党建基础;二是以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为根本,多形式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面实施党员“星级管理”和“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切实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龙山乡乡、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和村级“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并在全乡7个村全部选举成立村
务监督委员会,切实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四是以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在开展基层站所行风评议基础上,大力推行干部“摇号”查岗、督查通报、工作约谈和“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等制度,切实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五是以后进组织整顿为重点,整合资金和力量,具体对评定为“一般”的共和村和河坝村两个党总支部进行整顿,推动晋位升级。同时指导各支部针对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的内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特别是2个“后进”党支部还分别作出了整改承诺。
开展一次督查。乡党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1个督查组和7个指导组,分别由乡党委班子成员任组长,原则上要求每月至少到所联系支部开展一次检查指导,每阶段至少开展一次回访督查。督查指导紧紧围绕各阶段明确的活动任务以及县、乡拟定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各支部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确保规定动作全面完成,特色亮点工作凸显。如:督促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明确基层组织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及财政专项资金各项经费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为农村基层提供基础保障。督促指导后进支部整改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共和村近几年来连年排名全乡倒数第一,通过强有力的督查和指导,村党(总)支部认真分析研究后,村支书带头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履职工作、带头创业表率,重新树起了支部的“主心骨”。村支“两委”共同商议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了“四大员”的分工,并结合村大点多面广实际实行分片负责,同时成立村“两委”办公室,明确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日常办公和接待群众,所有工作一律要求限时办结,按时完成,并突出抓好产业发展。通过半年来的努力,该村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工作已名列全乡前茅。
创建一批示范点。通过采取县乡村(校、个人)联建、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加大示范点投入的方式,建立了2个党建示范点(龙山村、共和村),2个远程教育示范终端接收站点及先进教育服务平台(龙山小学、共和村),2个“组管委”示范点(共和青杠林、孟江螃海寨),2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龙山村、共和村),2个产业链上建党组织示范点(共和养鸡协会党小组、共和太子参协会党小组),1个村办产业示范点(共和村,该村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和村干入股方式集资5万元,兴办了面积为38亩,以种植药材、蔬菜和花卉为主的麻江县共
和现代农业种植基地),8个“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共和村杨松养鸡10000羽、龙山村龙君君养猪400头、干桥村杨兴华养羊80只、河坝村王大开种植烤烟60亩、共和村龙井种植椪柑50亩、共和村董文学种植西瓜60亩、共和村杨胜洪种植太子参药材20亩、大塘村贾忠佑自建水泥砖厂1个)。这些示范点的创建对推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进行一次表彰。乡党委决定在活动中适时开展创先争优评比活动,通过树典推优,以典型带动,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年“五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先后申报了1个省级,1个州级,2个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名省级,1名州级,7名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并以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活动为契机,表彰了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7名优秀共产党员。同时组织走访慰问了17名老党员和贫困党员,给流动党员发手机短信31条次、通电话50人次、寄发信件和学习书刊13人次。各支部还开展了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员星级评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全乡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建设。乡党委还将在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结束后,在全面检查验收基础上,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并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激励和推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认识还不足;个别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还不够强;少数党员思路不清,思想解放和作用发挥还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决心在下步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确保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二是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三是查缺补漏,确保薄弱环节大提升。四是深化“创先争优、四帮四促“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应有的作用,努力为发展全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机制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xx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材料
xx县辖22个乡镇,299个建制村(社区),现有基层党(工)委41个(其中乡镇党委2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608个, 有党员13159人,其中农村党员7217人,占全县党员的54.84%,有村(社区)干部1183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这条主线,切实履行县委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推进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机制创新,狠抓责任落实、抓制度规范、抓重点保障、抓载体创新、抓考评激励,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抓龙头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一)严格选任程序,调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2011年是乡、村党组织换届之年,通过对推荐、考察、选举等环节严格把关,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全县22个乡镇新当选的116名乡镇党委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年龄35岁以下的占到46.60%,平均年龄为36岁,保持了以3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乡镇党委班子中都至少配备了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22个乡镇均配备了1名以上的女干部。全县村党组织委员的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岁,其中,69人年龄在35岁以下,10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女 1 性成员85人。在村支部书记当中,35岁以下的1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41人,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如土地乡小湾村,通过选优配强支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带头人,使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在经济能人型党支部书记唐少雄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风气有了明显转变。近几年,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大力实施村级党员干部“健脑工程”。把专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调训计划,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3年轮训一次,每年举办1—3期培训班。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360多万元,举办了8期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各乡镇党委也把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其他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县委还成立了一支由党校教师、农业专家、乡土专家组成的流动教师队伍,不定期的深入各种养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46个,树立党员科技示范户900多名,平均每个村有3名以上党员科技示范户。此外,还建立了村干部学历教育奖励制度。认真实施“一村一大”培训工程,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的村干部奖励2000元,取得本科文凭的奖励3000元。全县共有600多名村、组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 文凭,其中13人取得了本科文凭。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广大村、组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政治上更加可靠,行动上更加有力。
(三)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经验足的人才队伍,xx县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干部队伍梯次结构建设。要求各村要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名的人数培养村组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要从村组后备干部中提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从村民小组长中提名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支部委员人选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党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人选原则上要有担任专职村干部2年以上的经历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按照“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科学育人、选人、用人,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各级领导联系帮带、县委组织部跟踪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组织发动全县年轻干部参加各类选拔考试等方式,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2009年,全县有2名年轻干部经过公选被录用为处级干部,有4名年轻干部被录用为全市战略后备干部;2011年,有2名村委主任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二、抓管理增活力,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工作“村为主”的实施意见》、《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 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一)创新保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县自2008年起开始实行“村为主”目标管理,采取县乡两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仅2011年,全县就安排1300多万元经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2012年,又新增投入200多万元,使整个村级运转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的运转经费达到了5万多元。为保障基层干部的基础待遇,全县共安排7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其中1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从今年起,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50元。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则参照行政干部管理模式实行“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并根据农村劳动力年平均收入水平,建立了村干部基本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80元/月,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近700元/月。为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退后有所养”这一目标,我县在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专职村干部任职期间参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一定标准的,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其中支书、主任每年按10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800元,其他专职村干部按5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40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林权改革、征地拆迁、项 目建设等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村干部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为此,我县专门建立了村干部受打击报复补偿机制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2万元为专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另外,对遭受打击的村干部给予1000元以内的经济补偿,并严厉查处打击报复行为。通过发挥全县村干部受打击报复处理“110”的作用,切实保障村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2010年8月,同益乡太坪村村委会主任雷依田在主持修建通村公路过程中,被前去阻工的村民打成轻伤,想到这些年为村里尽心尽力办事,村民反倒不理解,委屈的他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得知这一情况后,县组织、公安以及乡政府立即介入调查处理,为其主持公道,并送去了600元补偿金,使其打消了离职的念头,工作起来干劲更足了。
(二)创新考评机制,激发工作斗志。为加大村组干部的管理力度,我县陆续出台了《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管理办法》以及《xx县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组一级并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通过细化职责、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对村民小组长实行考核分类管理。每年先由支村两委对村民小组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类别,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类村民小组长由建制村进行表彰,每人 奖励200元,同时可按比例推荐人选到乡镇(场所)参与“先进村民小组长”的评选;被评为“先进村民小组长”的,由乡镇(场所)进行表彰,每人奖励600元,然后按照比例推荐人选到全县参加“模范村民小组长”的评选;全县共评出60名“模范村民小组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每人奖励1000元。二是对专职村干部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专职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将与个人业绩考核奖励报酬直接挂钩。其中,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每人发奖励报酬3000元,“合格”等次的2000元,“基本合格”等次的1200元,“不合格”等次的不发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是对所有建制村进行“村为主”目标管理考评。按照优秀村、合格村、基本合格村和不合格村进行分类定级,凡因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村直接定为不合格村。对评出的农村工作“村为主”目标管理优秀村,县委、县政府将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授予奖牌并奖励村集体1000元。
(三)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开展了 “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奖励1000元,并由县财政拔专款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每月可领取600元以上的养老金。为加强对全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后续管理,县里又出台了 《xx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将开展 “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优秀支书(主任)进行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0元。此外,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县里设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基金,鼓励专职村干部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领办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凡新发展生产经营型项目所新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包括老企业、老项目扩大再生产后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内(含5万元),20%用于奖励村干部,超过5万元部分,再提取10%用于奖励村干部。
三、抓活动促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效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尽快缩短城乡差距,县委、县县政府从全局出发,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提高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村”活动。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按照“先进支部抓巩固、一般支部抓提升、后进支部抓转化”、“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差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积极组织全县126个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包企业结对共建,并引导全县100个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党支部与100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党 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科学发展观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驻点(乡)村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2011年,每个县直机关单位都投入了不低于5000元的帮扶资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员共筹措资金1549万元,共救助困难农户52.6万元,硬化通村公路62.11公里,修建村综合大楼26栋,修建农田灌溉水渠2365米;帮助企业建立种养经济合作组织9个,发展种养大户270个;开展普法、安全、计生等知识培训106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提质,净化了乡风文明。
(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更好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2010年以来,xx县精心组织包括县处级干部在内的12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帮扶措施,即扶持联系农户发展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帮助其找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对符合条件的联系农户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联系农户掌握至少一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加工劳动技能;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影响带动一批农户支持并参与县乡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活动开展两年多来,结成帮扶对子2377对,实施帮扶项目295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378个,用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党员干部改善对群众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促使机关干部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履职,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了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全面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阵地”的要求,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在全县开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并出台了对自建的活动室每新建一栋奖励2万元,每修缮一栋奖励2000元的奖励措施,在全县掀起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热潮。自2006年以来,全县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省级规划项目118个,县级“以奖代投”项目18个,村级自建项目153个。建筑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资金总投入达8092.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入35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94.4万元,县级投入192.8万元,村级自筹资金达7238.5万元。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在八、九十年代初期兴建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今年,我县又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工程”并加大了财政投入,对所有在今年12月之前验收合格的新建活动场所,由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以奖代投资金。同时,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的标准,要求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平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台、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的纽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阵地,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抓创新求突破,努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程 根据上级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项目,力争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优争先上求突破、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上求突破。
(一)实行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为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使全县农村(社区)党支部紧扣“五个好”目标,扎实工作,加快发展。我县出台了《xx县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场所)采取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创先争优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文化、经济建设、村级事务、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9个项目。考核结果分为一类党支部、二类党支部、三类党支部三个类别,并由各乡镇、场所针对不同类别的党支部实行跟踪管理。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乡镇(场所)推荐的一类党支部中评选出30个“红旗党支部”,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2000元奖励;同时还将评出30个“三类党支部”,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挂牌限期整改,此外,还要求“红旗党支部”按照1+X模式与三类村(社区)党支部进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其在党建、村务管理、产业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后进党支部共同发展。
(二)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管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从2012年起,将在全县党员中实行星级管理。根据“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结合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五星”,满星设置为“五星”。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党(工)委、直属机关党支部推荐的“五星”级党员中评选表彰60名“红星共产党员”,其中乡镇、场所和农村(社区)党员中评选25名,县直机关党员中评选15名,县属事业单位党员中评选15名,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评选5名。获奖人员给予1000元物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近年来,x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注册登记的有418家(国有企业仅3家),从业人员4261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非公经济对我县GDP贡献率超过75%,财税贡献率超过95%。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探索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011年年底,全县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集中组建了45家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20个组建任务数,完成任务 的225%,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69家。为促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双强六好”的目标要求,xx县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着手,于2012年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方案》,以更强的工作力度推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在党建工作上加强指导。要求各乡镇党委要把一些长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改制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以及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纳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人才库,为辖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建立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二是在工作经费上提供保障。采取“财政扶持、党费补贴、企业资助”等办法筹集经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配备电教设备、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报刊图书等,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津贴。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范畴,按照属地原则由乡镇党委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推荐企业主要出资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委员时,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重要依据。
五、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县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工 作机制,促进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积累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新意识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县结合县情提出的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党员星级管理、加强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党建创新活动中得到迸发。创新活力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创新实践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责任意识是根本。“千重要,万重要,抓落实最重要”。基层党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就在于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抓好落实。近年来,我县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感觉到,如果职责不清,责任意识不强,党建工作就落实不力,抓党建促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我们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了基层组织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促使各项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团结意识是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取得事业胜利、工作顺心的保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创造发展的合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实践证明: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