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建立采购价格监控体系
如何建立采购价格监控体系
建立价格监控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控公司产品成本的组成(也就是成本核算)、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依据以及规避外部的价格风险(如结构件组成的金属涨价,独家供货产品在市面上快速淘汰等)。为此建立的价格监控体系应包括如下信息:公司现有材料价格数据库(参考价格),成本分析或价格对比表,价格审核流程,产品独家供货的供应商状况及市面上相关材料(如贵金属等,即影响产品成本的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的信息汇报表,价格监控体系的建立的重点是参考价格数据库的完善与维护。
建立价格监控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流程:
内部:采购员对标准材料询价--采购经理审价--总经理批价--录入数据库--存档文件(这个叫主动价格);
外部:供应商提涨价--要求供应商提供涨价原因--调查涨价原因--确定涨价--审核审批涨价--记录涨价--录入数据库--存档涨价文件(这个叫被动价格)。
二、下面重点来说:建立参考价格的问题。
建立参考价格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采购员不断更新、不断维护。但对于每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建立一个体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1、定位。
(1)定位自己:一个企业的采购经理,首先要定位好企业,只有定位好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型企业?来料加工企业?在行业内属于大型,中型,还是小型企业?
(2)定位供应商:定位好了自己,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都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供应商的选择同样需要“门当户对”)。
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战略合作供应商:价值高的、对产品影响大的是关键原材料,这类供应商重点发展为战略合作供应商(前期重点考核、不轻易更换)。约占供应商数量的10%-20%。
重要供应商:采购金额大,但产品技术含量不太高、材料的可替代性强。这类供应商数量应该比较大,适合公司定期的招标、议价、供货需求。这类供应商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每大类物料有多家供应商,甚至每一个物料编号的物料都有多家供应商可以供货(当然这与所在公司的规模、采购金额也有关系)。这类供应商的数量应该最多,约占60%-80%。
一般性供应商:辅料、小配件等低值易耗品的供应商。这类产品种类特别多,单件采购金额小,整体采购金额也不大。类似于配套公司的小商店:经营灵活、响应及时。这类公司约占10%-20%.(3)定位原材料哪些材料是重要的原材料?哪些是价值高的原材料?这个需要和公司研发部门的领导、公司高层一起商议、确定。
2、制定策略和办法
(1)集成电路IC、核心模块根据前面对公司自身的定位,确定应该选择总代理、一级代理、经销商、贸易商合作。如果可能,当然直接找原厂了。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性,不是所有IC都得从战略供应商那里采购的。做通信的,功放管、数字芯片、隔离器、滤波器、电源等等产品。这些当然得从战略合作的供应商那里采购。而一些普通IC、通用器件就不是必须的。这个需要合理分类。对于战略合作供应商的采购议价是有相当的技巧的。既要达到降价的目的,还不能因此造成质量下滑得不偿失,更要维系战略合作的关系。对战略供应商的降价要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
a.年采购量、采购金额扩大;
b.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下滑;
c.供应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d.研发部门通过更改工艺、更改原材料、表面处理改良等。比如:机加工产品改压铸产品。
e.改善供应商效率及良品率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品质圈活动,协助供应商改善直通率。
即通过真实地降低供应商的成本来达成降价。
而对于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需要特别注意。有时供应商为了争夺份额,进行大幅降价。而降价后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质量问题。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了解供应商实现成本降低的途径;对供应商降价产的产品进行封存,以备后续对照;对降价后产品需加强检验。
三、注意事项:
1、对于不能直接从总经销或原厂采购的产品,采购员需定期按照产品预测数量从IC交易平台上询价。并形成为采购员的例行工作。
对于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的有色金属结构件、线缆、塑胶产品,采购员需要时刻关注这些有色金属的价位、石化产品的价位。这些通过有色金属网、塑胶网等可以方便的获得价格。
2、对于重要供应商的高价值物料的成本控制。可以根据半年或一年使用量进行招标。采购部需要对这类产品多开发优质供应商,保持价格竞争、买方市场的态势。采购员可以按照采购金额排序,每月对前100项、200项进行分类询价。这里面操作的细节很重要。a.预测用量一般采用年用量;
b.一定记得分类询价。找专业的公司提供专业的产品。最忌讳用BOM询价。
c.不可让一名采购员担任太重的询价任务,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d.主管要定期抽查询价的结果。对于效果较差的采购员要进行培训、轮岗,甚至弃用。
e.询价结果需要主管进行分析、总结,并选择合适时机予以应用。
3、一般性供应商尽量选择合作时间长、配合好的供应商集中采购。而对于采购金额比重大的产品,需要采购员一个季度左右集中去批发市场了解市场的零售价格。对于市场价格下降而不及时调价的供应商予以警告。如果再次发生,可以立即更换。
四、操作中的相应工具(略)
第二篇:建立信息化动态监控体系
建立信息化动态监控体系
提高税源管理效能
宁津县国家税务局
今年以来,宁津县国税局加强征管信息化建设,在原有“个体私营经济税源动态分布图”的基础上,以综合办公网为平台,组织力量研究开发了 “税源监管模块”,促进了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一、“税源监管模块”的基本情况
“税源监管模块”以宁津县行政地图为依托,以综合办公网为平台,经信息技术处理后制作成税源监控电子地图,形成相对独立的专用模块,县局可依托该模块建立全面灵活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精确地摸清各基层分局辖管纳税人底数,对纳税人实行全程和实时监控。
(一)“税源监管模块”的基本原理。将纳税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行业、所在街道(路段)、联系方式、有无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办理、纳税定额、税款缴纳等情况全部录入模块数据库,并分户制作成图表,与电子地图进行链接。应用时,操作人员只要在电子地图上找到该业户的经营位置,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业户相关信息便全部展现出来。
(二)“税源监管模块”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该模块需要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基本信息、申报征收数据、生产经营信息等内容,并以柱形图的方式图示各企业的应纳税额和销售额以及进行同一业户年内各申报期情况对比。
(三)“税源监管模块”的信息采集渠道。模块所采集信息主要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是指通过CTAIS、金税工程等各类税收业务软件采集的纳税人提报信息,由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利用开发的软件定期向“税源监管模块”结转。外部信息主要是指税收管理员根据县局确定的行业监控指标体系,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地、货物存放地以及通过工商、地税、银行等有关部门和社会渠道采集的涉税信息,主要由税收管理员通过本模块的信息维护子模块录入到“税源监管模块”。
二、“税源监管模块”的特点
(一)操作界面直观便捷。该模块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县--乡(镇)--村的层级,对辖区内纳税人按照街道、村庄、主管税务机关以及管辖片区,区分层次进行显示和反映。辖区内的税源情况、征管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与以往枯燥的数据查询相比,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的特点。
(二)体现扁平化管理理念。各级领导可随时通过该模块对各分局、乡镇、企业的税源管理情况直接进行查询,避免了层级管理带来的信息衰减、失真等弊端,并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管理效能,体现了扁平化管理的先进理念。
(三)完善税源动态分类管理。模块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从综合征管软件中导出的动态数据,同时根据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动态信息,随时对图表内容进行更新。同时,该模块对各类纳税人的位置布局、登记、注销、非正常户和申报纳税情况,以及按照市局、县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和一般税源企业等分类显示和反映,对纳税人从不同角度反映生产、经营情况,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四)具有预警功能。打开该模块,系统会自动提示非正常户、未按期申报户等情况,能够准确反映分局税源管理质量。县局可据此督促相关分局、科室及税收管理员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并依据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从而进一步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五)体现公开透明原则。通过电子地图方式,把国税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情况直观地向外部公开,实现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源监控情况的多点监督,进一步促进了税收执法的透明化。
三、推行“税源监管模块”取得的效果
(一)进一步促进了税负公平。“税源监管模块”设置了税负查询功能,可以按照主管税务机关、所属行业、税种、企业类型等条件进行查询,有利于各级领导和税收管理员通过该模块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所辖税源的管理情况,掌握所管辖行业的税负,并及时与全县税负进行比较,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区域内行业间的税负平衡,提高了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了涉税信息的查询和保存。“税源监管模块”的开发应用,使纳税人的各项数据在网络中运行和传递,一目了然,规模尽显。同时,模块还具有永久保存信息资料的功能,既能保障纳税人纳税信息第一手资料的真实、完整性,方便了查询,又避免了人工管理档案存在的易损、易丢失、易改动、成本高等弊端。
(三)进一步促进了税收管理员的廉洁勤政意识。该局充分发挥“税源监管模块”的公开作用,坚持监督考评、效能监察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相结合,将监督考评结果与税收管理员评先树优、能级评定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对发现的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和执法过错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有效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廉洁勤政意识。
第三篇:体系建立
体系建立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 策划和设计
1.调研;
存在问题:
① 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弱
② 监督主体“偏软”,缺乏独立性。
③ 重视下行监督轻视上行监督
④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⑤ 监督方式单一,缺乏透明度
原因:
监督程序不清晰造成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监督方式不改进造成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监督对象有异化造成监督力度难以加大。拟定方针
① 稳定社会,提高社会诚信度
② 在短时间内加强监督效果
③ 杜绝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④ 杜绝市内重大环境污染
⑤ 促进“五个重庆”的实现目标
① 一个月之内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健全舆论监督体制
② 两个月之内建设高素质的监督人员队伍
③ 优化、配置、监督资源,形成最大合力
④ 半年之内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
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干部人事处
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财务处内审处
计划科技信息处质量管理处
质量监督处食品生产监管处
计量处标准化管理处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驻局监察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机关党委
执法督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
文件编制:
(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负责政务公开、督查
督办和协调工作;承办机关财务、固定资产、后勤等事务性工作;负责信访、信息、保密、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事故等应急管理有关工作。
(二)干部人事处
承担本系统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等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承办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免和管理工作;承担有关外事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研究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的重大政策;起草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性法规、规章;
负责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负责本系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有关的技术规范工作。
(四)宣传处
•负责本系统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工作;承担本局的宣传工作;负责全
市质量技术监督的新闻发布工作。
(五)财务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本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编报预决算并下达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
况;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管理各类资金、专用基金、政府采购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技术装备和执法装备的管理。
• 六)内审处
•拟订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本系统基本建
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承担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 七)计划科技信息处
•编制和组织实施本系统事业发展、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提出技术
机构建设规划、计划和科研经费计划方案并监督执行;负责基本建设的管理;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承担综合统计工作。
(八)质量管理处
•组织实施本市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和质量奖励制度;建立全市产品质量诚信制
度;组织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全市质量分析制度;承办重大工程设备质量监理有关事宜;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承担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质量监督处
•拟订全市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
和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相关工作;负责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预警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产品质量的行业和专业性监督
(十)食品生产监管处
•承担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负责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按规定权限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十一)计量处
•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制定(修订)地方计量检定规
程、技术规范;建立和管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全市计量器具,组织量值传递
和比对工作;监督管理商品量、市场计量行为和计量仲裁检定;监督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正计量机构及计量检定人员的资质资格;负责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三)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
•负责全市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认证咨询机构进
行设立审批;依法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以及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自愿性认证产品的监督;负责全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办公室)
•管理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销售、租赁、检验检测、进出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工作;按应急预案和规定权限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十五)执法督查处
•拟订本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纤维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本系统开展从源头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承担组织协调全市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负责跨市案件的协查协办和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工作。• 十六)驻局监察室
•对市质监局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市质监局党组抓好全市质监系统反腐倡廉和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受理涉及全市质监系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承办中纪委、监察部和市纪委、市监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在主城区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听证会,加强监督以改进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定期对员工做思想、组织教育,加强作风建设
第四篇: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刘宇,杨鹏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满足教育需求多元化等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如何更好的使用经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直困扰着民办高校。在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实行招标采购是做好“节流”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经费 招标采购 体系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公办高校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规范了采购行为。民办高校为了能够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也应建立自己的招标采购体系。
一.民办高校采购的特点
1.自主性、时效性强
公办高校的经费大部分为政府拨款,使用政府拨款需要通过政府采购,能够自主采购使用的经费只有与企业横向联合的课题经费和政府拨款外的其他经费。而民办高校的经费多来源于集体、个人投入或学费收入,使用上不受《政府采购法》约束,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招标的项目外(如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可以自行决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采购的自主性大得多。
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采购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比如新办专业急需的教学、科研设备设施,如不能按需求到位将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民办采购自主性强,没有项目申报、项目备案、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环节的强制要求,采购周期较短,在时效性上也优于公办高校。
2.种类多、专业性强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和专业的不断增多、相互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和专业,其采购范围从专业领域来看不断拓展,从采购类型上看包含了招标领域全部的工程、货物、服务三方面内容。
高校采购在种类多的同时还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指标复杂程度高,有的专用设备设施技术指标相差较大,不便于判断,供应企业也较少。民办高校无法像公办高校那样利用政府的资源完成采购,自身师资力量又相对薄弱,面对采购种类多与专业性强同时存在,无疑增加采购的难度。
3.随意性大、监督弱
民办高校采购方式的确定受到出资人、管理层、创办人主观影响,如管理层决定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则各自为政自行采购;管理层决定集中招标采购,则进行招标采购;管理层决定某项目不进行招标采购,直接授予某企业,则直接签订合同。
采购的随意性必然带来监管的缺位或不到位,领导意志、采购人员、使用部门、企业等与采购相关人员都能对采购实施影响,可“运作”的环节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这是民办高校采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大量资金,基建、设备、物资、服务采购量巨大,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不再是清水衙门,也逐渐成为了资金和资源的集散地。为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预防腐败,公办高校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相应的制度、细则、办法规定进行招标采购活动。民办高校虽然不在《政府采购法》调整范围之内,但应当看到,政府采购中所实行的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模式(采购部门负责招标,使用部门负责验收,财务部门付款),实现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违法违纪行为。《招标投标法》中也明确了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民办高校的高校属性和自身特点都决定了其建立招标采购体系,进行招标采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三.招标采购体系的建立
(一)统一思想认识
招标的本意在于通过市场竞争择优选择符合招标人需要的企业提供物资或服务,是一种公认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预付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招标对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有利,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招标肯定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人以招标也可能产生腐败、招标周期长、浪费资金等理由反对招标。所以在民办高校能否顺利实施招标,关键与核心问题在于管理层是否能够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开展招标工作,否则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模式、再完善的监督都将流于形式。
(二)制定规范制度
民办高校不在《政府采购法》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约束范围内,但民办高校应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的原则,对本校必须招标的额度、范围、流程、组织机构、职责、监督机制等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制度要达到实施细则的标准,对各种的情况做到尽可能的全面覆盖,在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度的影响。
(三)采购模式的选择
目前高校招标采购有三种模式:专职机构、兼职机构、分散采购。
专职机构全面负责采购工作,独立性强、效率高,但高校采购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兼职机构要承担除采购外的其他工作,不易做到高效运转,其他工作会对招标工作产生影响。
分散采购即由具体的使用部门或职能部门负责,因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指标熟悉,技术可靠性高,但监管困难。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模式利弊,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更适合民办高校,在采购规模不大、采购次数较少的情况下由某一部门行使招标职能,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在采购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成立独立的专职机构进行招标采购。指定校一级的管理者或管理者团队作为专职采购机构的上级,处理招标采购中的问题。
(四)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是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保证实现招标采购最终目的的良方,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这一招标原则的保障。招标一般流程为:立项-确定招标方式-编制发售招标文件-接受投标文件-组建评标委员会-开标-评标-定标-公示-签署合同-执行合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
民办高校一般不设监察处或纪检委,还要实现对招标全过程的监督,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成立监督机构负责对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不参与评标,但有否决权)。人员组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责任心强、不受采购部门或使用部门影响、敢于说真话的教工组成。
四、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关注重点
在招标采购实践中,除去招标机构自身的因素和学校领导的干预因素,最常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如下:
1.采购项目化整为零
将到达招标标准的项目分割成低于招标标准的项目,分批次上报,因达不到统一招标标准而进行自行采购。
避免上述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预算制度。有预算不穷,在开始前确定全年的预算,采购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采购,将相同或相近的采购组成联合体进行招标。
2.度身定做指标
以某特定产品技术指标或某特定企业特有条件作为招标标准,以达到将其他企业排除在外的目的,造成投标企业不足,最终流标或议标使特定企业获得合同。
因高校采购的特点,要求监督部门完全了解每一项采购的技术参数、指标是不现实的。但在招标过程中可以通过投标企业了解到招标要求的指标是否存在“度身定做”现象。一旦证实,无论是何种原因均应追究责任。有特殊需要拟采购特定产品的,应经过批准,将批准程序、批准权明确在采购制度中。
3.以急需为由规避招标
以教学或科研急需等为理由,要求在招标不可能完成的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逼迫校方做出不进行招标而进行单独采购的决策。
规定采购项目在招标机构的提前立项时间,短于规定时间的应提交书面原因说明,由监督部门判断是否合理、可信,合理、可信的走采购特定产品的批准程序,不合理、不可信的追究责任。
4.评委
评委是最终决定合同授予的决策者,评委也是投标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固定的评委评审出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评委的选择应在监督下进行或由监督部门随机选择,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家库,根据项目的不同在开标前随机抽取评委。本校专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校联合或与政府采购专家库资源共享。
5.标底
设置标底是防止投标企业围标和恶意中标的有效方法。制定标底的部门(可以是使用部门)对于技术难度不大、市场竞争充分的项目可以通过实地市场调查、网上搜索、主动询价等方式搜集招标项目的市场价格;对于专业水平较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使用量大的项目聘请专业人员或公司制作标底。有标底招标时标底要严格保密,在开标后向评委公布,但标底不应作为评定投标报价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唯一依据。
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标采购体系
第五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1/3
一、总则
1.1为规范采购价格管理流程和采购价格审核管理,确保所购物料高品质、低价格,从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1.2各项物料采购价格的分析、审核和确认,除另有规定外,均依照本制度处理。本制度所涉及的物料采购,既包括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设备以及配件的采购,也包括公司所需办公物品的采购。
二、价格审核规定
2.1询价、议价
2.1.1采购员应选择三家以上符合采购条件的供应商作为询价对象。3万元以上的不常用辅料采购,必须要有三家以上的供应商竞标,其中,三家里面必须要有一家是新的。对独家采购实行严格控制,凡是需要独家采购的,必须经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采购,同时做好独家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在控制成本上严格把关。
2.1.2供应商提供报价的物料规格与申购规格不同或属代用品时,采购人员应与需求部门确认。
2.1.3议价应注意品质、交期、服务等,同时签订价格协议。供应商价格上调的条件下,报价有效期限最低为3个月,当物料价格有下调时,供应商必须随时通知更新。当发现物料价格有下调时,供应商未及时与本公司下调,将对供应商作出重新评估,并计入供应商分级管理。
2.1.4采购价格原则上受保护,不可随意泄露无关人员,包括供应商;避免议价受阻。2.2价格调查
2.2.1本公司各有关单位或部门,均有义务协助提供价格信息,以便有利于采购科进行比价参考。
2.2.2采购部根据价格调查信息,对采购物料成本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确定物料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当性。进行成本分析的项目包括以下七项内容。A.物料的制作方法和生产工艺。B.物料制作所需的特殊设备和工具。C.物料生产所耗费的直接或间接的人工成本。D.物料生产所耗费的直接或间接的材料成本。E.物料生产制造所需的费用或者外包费用。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2/3 F.物料营销费用。G.物料管理费用以及税收。
2.3价格调查的相关资料,可向物料供应商索取。2.4价格制定
物料价格的种类。物料价格包括物料的到厂价、出厂价及合约价等。2.5价格审核
2.5.1采购员询价、议价完成后,在《询价表》上填写询价或议价结果,必要时附上书面说明。
2.5.2采购经理进行审核,认为需要再进一步议价时,退回采购人员重新议价,或由采购经理亲自与供应商议价。
2.5.3采购部审核之价格呈相关管理部门确认批准。
2.6已核定之物料采购单价如需上涨或降低,应以《报价单》形式重新报批,且附上书面的原因说明。
2.7单价涨跌的审核,应参照新价格的审核流程执行。
2.8采购数量或频率有明显增加时,应要求供应商适当降低单价。2.9采购员将批准的《报价单》归档保存,同时复印一份交至财务部。
三、价款支付规定
3.1物料定购
3.1.1采购员以《采购单》的形式向供应商订购物料,并以电话或传真形式确认交期。3.1.2若是一份订购单多次分批交货的情形,采购人员应在《采购单》上明确注明。3.1.3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必须经过本公司仓库、品管、采购等部门人员之相关验收后方能支付货款,主要包括下列八项内容。3.1.3.1确认订购单。3.1.3.2确认供应商。3.1.3.3确认送到日期。
3.1.3.4确认物料的名称与规格。3.1.3.5清点数量。3.1.3.6质量检验。3.1.3.7处理短损。3.1.3.8退还不合格品。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3/3
3.2验收与付款
采购人员根据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在物料质量检验合格的情况下,会同财务部履行付款义务。3.3付款方式
3.3.1付款方式:直接付款、银行转帐付款
3.3.2货款支付手段:货币和汇票,公司鼓励采用汇票的货款支付方式。3.3.3付款时间:预付款、即期付款和延期付款。
四、表单
1、询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