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

时间:2019-05-12 16: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

第一篇: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

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近几年杭州高速发展,带领杭城的老百姓走上富裕道路。半山地处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扮演者北大厅的重要角色,一直以来都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随着“低碳、环保、文明、整洁”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搬迁关停各类企业46家,随着带来的各类城市管理工作也日渐增多。我们抓城市管理工作,高效能地管理好城市,最终目标就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整洁、优美、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促进发展中统筹兼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从思想认识、工作理念上再提高、再优化,走依法管理城市的路子,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是一项动态管理工作,不能“坐似一张弓,走似一阵风” 迎接检查,集中突击“一阵风”的管理办法,能够集中解决一些问题,但日常管理工作, 不能象“一张弓”,要持之以恒.注重长效管理机制。

一、要抓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城管意识。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中心环节。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揽全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着力解决好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市民认识到城市是我家,从思想上意识到其主人翁的作用发动群众都来做城市美容师,一起动手美化家园,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二、管理目标长效化和管理服务高效化。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市重大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要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审批,降低行政成本,减少企业负担,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失当责任追究制,确保管理服务规范化。要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情况。通过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城市长效管理目标的落实。

三、改革城市管理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管理。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科技的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步伐,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手段和方法。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的重点,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数字技术,建立城市管理的数据库,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增加城市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学习推广东北京东城区实行分网络管城市的经验,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和对监督员的科学管理。要推行12319等城市公共住处服务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树立城市管理品牌。

四、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都要通过管理人员去落实,因此关键在于人。要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执行能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城管执法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积极推行“阳光城管”教育引导城管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认真搞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业务考核力度,做到工作有标准,作业有质量,检查有记录,奖惩有依据。进一步完善城管行政执法机关以及执法队员的检查监督机制和纪律约束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城管行政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要坚持执法为民,塑造城管执法品牌。

五、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力戒城市无序建设。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管理在前,经营在后。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城市的企事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科学、合理、求实和法制化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对城市建设起着主导作用。城市规划管理的好坏,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相对粗放式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精益求精,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方便。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今后,我省将从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广场公园绿地管理、建筑工地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城市出租车管理等8个方面,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明确市与县两级政府的城建城管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完善法规制度,着眼长效管理,实行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按照“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的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和市容环卫公共服务市场化。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理顺社区管理体制确保社区资源综合利用,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作用。

半山街道城管科

2011年10月25日

第二篇: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对策与研究

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对策与研究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县委工作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通过机构改革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为加大我县城市管理力度,解决城管“老大难”问题,2003年8月,我县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原城建监察大队建制并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机构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组建时,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单位如工商、公安交警等均派人员进驻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环保、卫生部门建立相应联络员制度,协助大队行使相关职责。2004年9月,按照县机构改革要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升格为正科级单位,由县规划建设局代管调整为县政府直属单位,“大城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县城管大队通过抓整治、抓监管、抓规范、抓保障,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如实行市场化运作治理城市牛皮癣,通过招投标,实现城区牛皮癣清洗由专业人员、专业设备清洗,有效解决了牛皮癣泛滥这一难题。

2、通过市场化改革加强养护管理。紧紧围绕“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园林公用设施管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为目标,切实转变观念,完善城市公共绿地养护市场化运作,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理顺公用设施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以市场化为目标改革行业管理,2003年完成了市政管理处、市政工程处和园林管理处、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的清产合资和机构分设,为进一步加强公用设施管理夯实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市政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设施的养护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实行公用绿化养护的招投标制度,在明确养护内容的基础上,对白马广场、内河绿化带、溪滨路绿化带以及文峰广场等城市园林绿地实施养护权招投标。同时,完善管理单位内部运作机制,对市政园林养护实行合同管理模式,根据合同的内容和养护标准,对养护责任人进行逐月考核,有效解决了以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提高了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率。

3、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管理。据统计,近5年来我县先后投入城市工程建设资金10多亿元,改造和建设完成了文峰路、人民路、定阳路、天马路及滨江大道、滨江南路等城市主干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相继完成了城东片、天马路、文峰路、定阳北路等道路的雨污管道改造。2008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运行负荷率75%。完成城乡一体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并于2010年11月正式启用。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并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16幢,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关系社会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夯实了城市管理的硬件基础。

二、当前我县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

1、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难。我县城区的15个老住宅小区基本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其功能仅局限于解决居民的基本住房问题,配套设施(小区道路、园

林绿化、健身设施等)投入很少,甚至连基本的物业管理用房都没有落实,且物业设施老化严重,公共设施维修难度大。在当前的物业管理形势下,老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收入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依靠收取物业费(收费率仅60%左右)来维持物业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转。物业营业用房租金收益、公共设施的经营收益基本没有,物业管理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机制尚未形成,在客观上无力承担高额的配套设施维修费用,无法提高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因此,群众对旧小区实行改造的呼声很高。

2、城乡结合部卫生条件差。我县城乡结合部包括天马镇的蒲塘村、富足山村、西峰村、南前访村、后方村,以及外港和山背岭凤栖新村等。在这些区域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店铺没有定点收集垃圾,随处乱抛乱倒。此外,城乡结合部存在不少卫生死角,有的清了又倒,有的长期无人清理,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暴露堆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行政管理范围交叉、经费渠道不同、管理标准不一,群众自觉进行环卫管理的意识淡薄,因而容易产生管理真空、互相推诿、责任不落实的现象。

3、城区违章建设治理难。自2003年来,天马镇总共发生违法建设500多起,但作拆除处理的不多,真正执行拆除的很少,有的甚至还出现拆除后户主重新搭建并用于汽车修理等经营活动的现象,对违章整治行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尽管每次集中整治的政策文件中都明确规定“集中整治期间及以后仍无视相关法律法规继续违法建设的一律拆除”,但是违法建设至今仍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①城郊村庄规划建设滞后,一些急于建房的农户明知违法仍强行开工建设。②有些村干部只考虑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进行村庄规划设计,需要测量、设计等费用,少数村干部不愿做工作,有的甚至还纵容村民未批先建以罚款了事,并集体向执法单位说情要求减少罚款。③城郊村存在借名建房现象,城市居民假借村民名义在村庄规划区建房,一些村干部甚至为了多收土地使用费而帮助其提供方便,欺骗业务主管部门。这种非法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现象抬高了村庄规划区土地使用价格,使真正无房的村民无法承受规划区建房的价格门槛,引发了在规划区外违法建房现象。

4、旧城改造和城市房屋征收难。一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手段乏力。旧城改造拆迁涉及的产权往往很复杂,那些因历史原因或城市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既无合法产权和土地使用证明,也无其他合法建房手续的房屋,有房屋土地使用权证但建筑不全,有争议或纠纷的土地和房屋,批准面积大实际面积小的房屋,违反规划用地、用地手续不全、施工资料不全、无法竣工验收的房屋,为防漏或解决居住困难搭建的顶部建筑,还有已被有关部门罚款认定的违章建筑等等,在拆迁中其合法性极难确定。二是房屋拆迁强制措施没有跟进。迫于信访压力大等原因,近几年我县房屋拆迁强制措施始终没有跟进,一直采取多种途径协商解决的办法,往往工作做到最后会从政策上作出让步,突破政策底线,无形中使主动配合拆迁的老实人吃了亏,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也是导致拆迁难的重要原因。三是特殊困难群体多安置难度大。按照目前的拆迁政策,只有被拆迁房屋面积少于36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方可调换40平方米的安置房互不结算差价,超出40平方米以上部分面积按市场评估价结算。对经济条件差确实支付不起超出面积部分房价款的还是没办法进行安置;即使有40平方米的安置房,设计只能是一室一厅,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3口以上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另外,中低价位住房供应不足,少数收入较低的被拆迁人由于被拆房屋面积小,拆迁补偿金难以选择到相应的房源,调换产权也无力结算差价。四是拆迁工作职责混淆,合力不强。

5、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激增,机动车由2007年的3.6万余辆发展到现在的4.4万余辆,非机动车由2007年的1.5万辆发展到现在的2.5万辆,机动车驾驶人由2007年的2.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外地常驻机动车约5000辆,人力三轮车750辆,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等现象也随之而来,城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有:一是城区路网结构不合理;二是公共资源配置特别是各大银行过于集中;三是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县对停车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城区许多公共建筑没有配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低于配置标准,有的甚至将停车场改为市场。据统计,我县城区现仅有停车泊位400余个,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提升我县城市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和谐常山”工作目标,城市管理要更加注重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工作侧重点要从过去的管理市容市貌、维护城市的“面子”,向以人为本、体现市民意志、维护市民利益转变,要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文明程度高、生活环境好的家园。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划工作,强化规划引导

城市规划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市规划工作,是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1、要完善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编制这个重点,夯实城乡规划编制基础。要尽快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绿线专项规划、城市给水专项规划、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县城市整体设计等一批规划编制。从规划阶段就要开始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影响,有效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在完善规划编制的同时,要不断完善“阳光规划”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阳光规划”社会影响,大力开展好“规划进社区”和“规划下乡”活动;注重让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将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阶段。

2、要加强城郊农民新村建设规划。要增加对村庄规划实施的投入。现在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进入正常化轨道,大多村都已编制了村庄规划,但是真正启动实施的很少,主要问题是每年安排给农民建房的土地指标很少,农村宅基地的调剂和置换难,村干部工作力不从心,土地调剂不成无法实施,规划设计得再好都是一纸空文。相关部门特别是乡镇(办事处)一级要重视村庄安置区的征迁工作,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土地调剂办法,协助村集体启动安置区规划,以疏为主控制违章建设。在当前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建议改变目前城郊村庄农民建房安置“一村一点”的做法,对农民拆迁安置、建房实行分片规划建设,按东南西北分片设置农民安置区,由政府统一进行征地和配套,以便统一管理。

3、要强化项目支撑。良好的城市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结合常山城市管理实际,要通过实施“五城联创”,谋划和实施一批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社会民生项目,如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等,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提供物质基础。

(二)立足常山实际,破解旧城改造难问题

1、完善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针对目前我国、我省还没有一部专门的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际,为顺利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必须要立足现实,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新的房屋征收管理条例,修改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我县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规定是2003年公布施行的,许多规定已不适应旧城改造拆迁形势的发展需要,亟待修改完善。一是要明确规定征用(征收)拆迁管理部门、拆迁人,便于明确责任和实际操作;二是要明确规定征用(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的程序,以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为强化拆迁管理提供依据;三是要明确规定房屋用途及改变用途的认定办法、建筑面积认定依据及认定办法、评估办法、安置方式与安置办法、迁建安置计户计人口依据及认定办法、土地价格的确定与补偿办法等,以利于规范操作,防止师出无名而造成工作被动;四是要明确规定调整迁建安置用地标准、限制迁建安置用房私自转让,主要是从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发,遏制钻迁建安置政策空子而谋取私利的行为;五是要明确规定增设安置渠道和相应奖励办法,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具体情况多样性的需求,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另外,在制定出台新的城市房屋征收办法前,建议停止在老城区范围内搞拆迁。

2、想方设法拓宽拆迁安置渠道。现行的拆迁政策虽然已经考虑了“居者有其屋”的最基本层面,但这个层面由于法律的笼统抽象、现实情况的千差万别,致使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保障到位。面对旧城改造拆迁范围内大量的低收入、孤老、残疾、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或弱势群体,单靠一部拆迁法规来进行调整困难重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切实善待、关爱被拆迁的困难弱势群体。在拆迁政策制定、补偿安置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特殊困难被拆迁人的利益,扩大对其有情操作的范围,保障其“居者有其屋”。目前我县的安置方式比较单一,除了货币补偿安置和集中新建安置房安置外,还没有其他的安置途径。因此,要勇于开拓创新,建议出台二手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拆迁户政策,积极想方设法拓宽拆迁安置渠道,以满足特殊困难被拆迁人的安置需求。一是新建部分小户型的拆迁安置房,直接用于安置低收入拆迁户;二是由拆迁人收购部分二手房作为安置房源,供生活困难被拆迁人自愿选择,同时也可以作为租赁房租给孤寡老人、单身群体等被拆迁人使用;三是对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被拆迁人,只要其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公示确认后,应优先提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四是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对符合廉租房供应条件的被拆迁人,特别是对于孤寡、残疾、单身群体,应优先提供廉租房保障;五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设定严密的程序和严格的条件,防止出现政策空子。

3、严格依法拆迁推进旧城改造。由于房屋拆迁事关拆迁户自身重大利益,拆迁中出现一些“胃口”过大的拆迁户甚至是“钉子户”也在所难免,对此应该依法合理地加以解决,不能因为少数拆迁户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不成就搁浅项目。必须坚持依法办事,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好久拖不决的问题。一是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协商解决。要深入被拆迁人家中,展开调查,了解其真实意图和想法,对属于拆迁政策方面的问题,要认真进行说服解释;对属于补偿标准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对属于拆迁实施人员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查明情况消除误解;对属于被拆迁人自身责任、想趁机“捞一把”的,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耐心讲清利害关系,逐步化解矛盾纠纷;对确实生活困难,被拆迁房屋很小且别无他处,拆迁后确实又调换不起住房,即使给足优惠政策仍无济于事的拆迁户,要千方百计畅通渠道妥善解决其最基本的生

活居住问题,使拆迁工程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为民谋利、保护群众利益的初衷。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关系和各个层面做好工作。充分利用被拆迁人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或者是通过各级组织共同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使之放弃无理要求。三是严格依法拆迁,果断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措施。对拒不履行裁决的拆迁户,要坚决依法实行强制拆迁,以保障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健康顺利地开展,决不能让这些人钻政策的空子,占法律的便宜。

(三)深化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1、创新物业管理体制,确保市场规范有序。坚持新建住宅区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模式,老住宅区抓紧整治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模式,扩大专业物业管理覆盖面。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按照《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要求,明确业主委员的法律地位和权限范围,落实业主委员会成员工作报酬和工作经费制度,推进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2、扩大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规模,走规模效益之路。鉴于我县住宅小区普遍偏小、物业服务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的实际,可以探索建立以七个社区作为发起人(董事会成员),组建一个物业服务有限责任总公司。每个社区成立分公司,各分公司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共享总公司资质。总公司经理及工作人员(共2-3名)由总公司董事会聘请。建议天马镇分管领导和物业管理机构负责人作为总公司监事会成员,监督指导公司的物业管理活动,实现“政府指导、企业主导、业主自治、社区配合、部门参与”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3、破解收费难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收费工作机制。一是要调整收费标准,健全完善收费管理办法。尽快制定完善区分档次、质价相符、合理盈利、居民认同的物业收费管理办法,收费标准要包括各类住宅、非住宅,同时收费标准中要考虑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报酬和工作经费,以增强业主委员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简便易行、节约成本的收费方式。建议实行物业费与电费同收或采取“一卡制交费”,通过银行托收物业费的方式,或采取委托楼长、居民小组长以及业主单位代收等多种形式的收费办法。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收费制约机制,着力破解物业收费难题。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行业发展。一要结合我县物业管理实践,在物业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物业管理企业税收方面制定适当优惠的政策,以扶持其发展。如对老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政策优惠,给予税收(营业税)减免;设立一定数额的物业管理备用基金(主要来源:物业管理用房的经营收入及物业共用部位、公共设施的经营收入;相关单位的资助;政府补贴等),以满足小区内卫生、绿化、公共设施等日常维护需求。二要认真落实《物业管理用房配置若干规定》,新建住宅小区要按规定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老住宅区要通过改造、调剂、异地建设等各种途径将物业管理用房逐步配置到位,以满足物业管理需求。三要加强协调物业管理机构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物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相关部门、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共同参与,落实定期交流通报制度和及时协商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1、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是城市交通有序、畅通的硬件保证。针对我县城市多山、多河道环绕的特点,应以主城区为中心,通过城市主干道向各个可能的方向延伸,各主干道相联,主干道分叉出的次干道串

联数个不同的区域交通网,区域交通网外围由支路相联,即形成以主干道为“干茎”,次干道为“分枝”,各区域交通网为“簇团”的树状丛簇结构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特别是在城东新区开发过程中,要结合老城实际,从合理架构城市道路网络出发,深入调查分析,建设科学合理、高效节约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2、加快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规划、设计、建设停车设施,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和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和管理政策;坚持停车需求调控管理原则,运用政策法规和停车价格调控,降低主城区停车需求压力;坚持高新技术引领,推广应用城市停车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严格控制占道停车位数量,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占道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同时,要切实加强新建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和综合分析,防止出现新的交通拥堵节点。

3、进一步加强道路及沿街管理。一是加大对出租车、非法营运机动车的整治力度。二是加强对摩托车、残疾车、电动车、三轮车的管理。人力营运三轮车占道、抢道、随意变更车道、随意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动车的正常通行,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建议取消或逐步取消人力营运三轮车。三是清理占道经营,规范专业市场建设。建议对主城区的商业店铺一律实行店内经营,不得占用店外公共道路,以净化道路空间。对一些电瓶车、摩托车经营店,特别是天马路友好超市至红旗街路口路段的电瓶车、小五金经营店,要进行专项清理,杜绝占道经营现象。根据业态发展要求,适时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将此类经营店统一搬迁,规范管理。

第三篇:切实提高调研水平

努力加强专题调研

切实提高履职水平

政协清水河县委员会

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是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是政协履行政协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活跃政协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调研工作,提高调研水平,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政协履行职能才能落到点子上。近年来,我们遵循“少而精、深而专、出精品、上水平”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交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民主科学决策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履行了职能,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我们在开展调研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体会谈一下,以供大家交流。

一、精准定位,精选课题,提高政协调研工作的针对性 选准选好调研题目,是决定调研活动价值、提高调研实效的首要因素,也是开展好调研工作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人民政协要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为政协调研的选

题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涉及的领域很宽。如何在这些问题中选取党委政府关注、政协又能够做的课题深入开展调研,既关系到调研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也关系到政协履行职能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为此,在选择调研的课题上,我们主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围绕发展第一要务,选择事关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体现宏观性。每年在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前,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县委、政府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和县委、政府沟通,及时把握好党政工作的脉搏,了解县委、政府工作重点,注意从中掌握调研选题方向。这几年,我们先后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保护清水河县生态建设、加强禁牧工作以及推动清水河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课题都是事关清水河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是选择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又适合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的课题,体现针对性。在确定调研题目前,由各位主席带队,组织各专委会和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政协委员所在的部门和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注意从委员提案中发现线索,细微体察群众情绪,努力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选题,从委

员提案中选题。在了解情况基础上,各专委会根据分管的工作提出初选调研题目,与分管主席沟通,然后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经过常委会议讨论确定题目。如2011年确定的关于对清水河县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就是从七届四次全会委员提案中选择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内容而确定的。

由于调研课题贴近了党政所需、贴近了群众所盼,为调研成果进入党政决策打好了基础。如2009年我们选择的关于对清水河县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课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不断冲击农业农村的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了一些应对危机冲击农村农业发展的做法,更好地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讲求方式,注重质量,提高政协调研的科学性

选题是搞好调研的基础,而缜密科学的调研方法则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关键。在选好课题的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确保调研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一)使用科学调研方法,保证政协调研工作质量。

政协调研要把好质量关,高质量的调研才能为党政决策提出科学的参考。提高调研质量除了选好题外,必须注重调研方法。在调研工作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到实地察看的方式以及充分运用统计、抽样、对比、解剖、综合等调查方法,在获取准确情况和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分析、综合、概括,尽可能采用科学方法,使调研取得的资料充分而准确,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坚持领导和委员结合,精心组织调研队伍。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渐建立并完善了以专委会为依托,委员为主体,以调研课题为纽带,相关部门和界别委员参加的调研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政协领导“带队”调研制度。每个课题的调研都坚持由主席负总责,由分管副主席领题并组队调研。主席、副主席和专委会主任、政协委员一起,从调研方案的制定,到调研提纲的拟定,从深入实地调研,到外出参观学习,从对调研材料的研究,到报告的起草修改,都是全程参加,并在其中发挥核心保证作用。二是坚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县政协尽管是一个基层政协组织,也汇聚了本区域范围内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单位的代表人物和优秀人才。他们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政协专题调研的“主角”。这几年,每个调研课题,我们都精选几名与课题专业相关、熟悉情况、参政议政水平较高的委员作为核心成员,然后根据调研工作的进展,邀请与调研内容相关县政协委员和驻县市政协委员参加,尽量扩大委员的参与面,为委员提供平等的参政平台,委员们也十分热心和积极参与政协的专题调研工作。

(三)深入分析、综合论证,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材料。

调研的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有份量、有水平、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上。这就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反复论证、精心锤炼,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在形成调研材料时,我们做到不一般的提建议、不提一般的建议,力争体现前瞻性、体现政协优势和特点,提出切实管用的建议措施。这样,政协调研成果才能为党政决策采纳,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每次调研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全体调研组成员参加的研讨会,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广泛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集思广益,为撰写调研报告提供充分的依据。在形成调研报告时,力求内容有新意,分析问题有深度,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操作性,调研成果能够得到及时转化。

三、多措并举,促进转化,提高政协调研的实效性

政协调研成果不能成为决策依据或转化为决策结果,调研就失去了意义,成为无用之功。因此,促进调研成果进入决策程序,转化为决策结果,成为政协调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特色。为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近几年我们在调研工作中多渠道、多手段地开展了工作。

(一)通过专题会议协商调研成果。调研报告形成以后,我们以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对课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邀请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就一些重要观点进行协商讨论,到会的领导在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都会对有关部门提出落实委员意见建议的要求。会后我们对调研成果进一步进行完善。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县委、政府报送,并能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批示,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和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通过多种渠道转化调研成果。我们还坚持把开展调研工作与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注意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委员提出的建议转化为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通过提案督查督办和社情民情专报的形式,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政府工作的改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政协专题调研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履行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四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唐正元 来源:扬州市信息办 添加日期:08年01月19日

在2005年7月,扬州正式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决定尽快构建数字化城管系统,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过艰苦的探索与拼搏,2006年6月投入运行并于10月通过建设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数字化管理的城市。构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成功实践,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新扬州的推进器。

一、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与创新性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扬州市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等城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既具有扬州特色又能在国内大中城市推广的数字化城管新路子。

首先对城市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界定,狭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对城市的事件和部件进行有效管理,城市事件主要有五大类: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城市部件主要有六大类: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地、房屋土地及其他类。

其次,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将建城区78平方公里管理范围划分为5000多个万米单元网格,将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组成一个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各自的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和监督员的网格化监督责任单元,合理的管理空间划分,实现了全城区无缝拼接、精细划分的管理责任区域。

第三应用城市部件管理法将管理对象准确定位。将大到一幢建筑物小到一个地灯的每一个部件逐一进行身份证编码登记,测定每个部件的坐标等建立数据库,制定出六大类127个小类别55万个以上城市部件以及五大类80种事件的图识标准和编码标准,进行编码入库管理。

这一全新的工作流程,用限定的时间、规范的标准、明确的职责,记录、评价各个责任主体工作绩效,整个工作流程以数字化形式流转、存贮、发布,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构建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若干创新点为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管理提供了保障。

1.组织架构的创新。系统设计者提出了“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简称„1234‟新模式)的组织架构。其核心是对原有城管体系进行流程再造,推行城市管理的监管分离,形成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轴心”,创新了管理方式;监督中心仅建在市级,负有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有利于统一集中管理;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将市管和区管有关资源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市、区两级城管指挥职能,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两级政府积极性;明确市、区、街办(乡镇)三级管理责任,负责部件和事件的协调和处置,有利于分级处置提高效率;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这样,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的要求。

2.构建方式的创新。在系统构建时,立足数字化城管是“数字扬州”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已有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等存量资源,实现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原有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前后兼容、上下对接,建立起链接市直148个部门单位、20多个街办、120多个社区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在线协同工作。扬州数字化城管系统,不仅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兼容性好,还节省建设投资成本1700万,而且每年还可节约运营费用近700万元。

3.处置原则的创新。结合本市实际,对城区141平方公里的城市部件、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类、编码和数据建库入库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管理对象,创造性地提出了“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处置原则,使纷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计算机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凡属于市处置的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处理;属区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派遣到区分指挥中心,转至责任单位处理;突发事件则由市指挥中心报到应急指挥系统处理。实践证明,这一原则责任清楚、主次分明,为高效处置奠定了工作基础。

4.力量保障的创新。实行数字化城管后发现问题能力明显增强,各级政府加大处置保障力量,特别是充实加强了基层处置力量,市级将部分管理力量充实到各区;区配强街办力量,建立有2名专职人员的城管科,成立一支应急处置队伍。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要求,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市城建、环保、园林等部门也分别建立了一支10—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并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管理,一线综合处置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5.联动机制的创新。在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对电话、网站、短(彩)信等各种沟通方式的全面技术支撑和业务整合,将市长热线12345、城建110和公安110等涉及城管的信息统一整合到数字化城管中心平台上来,实现了各种形式公众举报信息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统一立案、统一管理、统一处置、统一督查、统一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扩大了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提升了综合集成处理能力。

6.应用技术的创新。系统建设中,大胆运用先进而成熟的新技术,保证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先进性和扩展性。

二、数字化城管的显著成效

自去年6月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正式开通以来,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指挥顺畅,效果明显。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案卷100076件,结案98355件,结案率达98.28%。

1.形成了完善的发现机制

应用数字技术对每一个城管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全面覆盖。首期53平方公里试运行区平均每月上报11399个城市管理案卷,平均每个责任网格每月发现城市管理问题88个。主动发现城管问题的效率是传统被动模式时的数十倍。新建和整合相关资源形成118路视频监控网络,使中心城区和主干道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指挥和监督两中心以及领导终端可以实时核查现场情况,增强实证分析能力。新增了城管热线、手机短信和彩信等受理渠道,公众可通过电话、手机、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便捷途径积极参与城管问题的举报,不仅扩大了城管信息采集的来源,同时也强化公众对监督员的监督,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2.构建了全新的城管模式

数字化城管的关键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1234”新模式形成了统一信息采集处理、统一集中指挥派遣、统一监督核查反馈、统一绩效量化考评的新模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条块结合联动、职责清晰明确的新机制,城管的各个主体单位责任意识和主动处置问题积极性大大提高。

3.提升了有效的处置能力

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注重了处置能力的提高。处置力量的配置使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可以在系统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处置已由过去每月不足1000件提高到现在平均每月9483件,处置时间从过去的168小时缩短到了现在的12小时,城管效率大幅提高。平均每个部门每月处置达到了250件。

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充分整合和发挥了每个万米网格单元的五股管理力量,即城管执法力量、区和街道应急处置力量、职能部门处置力量、城管监督员力量、社区信息员力量,形成了管理的合力。改变了“小事变大事、易事变难事”,“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4.实现了定量的精细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生成的各类业务数据和统计评价等功能,提高了信息比对和集成分析能力,从各单位每月接收处置的任务数、按期结案数、超期结案数等可分析各责任单位的城管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利用相关数据可分析城管部、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演变情况。从试运行半年数据可以看出,城市管理问题案件类型街面秩序和市容环境占70%以上。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广陵区发生案件占全市案件总数的47%以上。这为精细化、定量化科学管理城市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评价考核的依据、奖励处罚的依据。

5.城市面貌显著变化

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随着长期积存的部件问题不断得到发现、处置和完善,路灯不亮、道路损坏、绿化破坏、阴井盖丢失而引发的事故等问题很少发生,部件立案数量逐步呈现下降趋势,从最初占案件总数的20%减少到目前5%以内,市政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为城管不再搞运动、抓突击,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职责不清晰,相互推委扯皮。由于前期职能划分时对部分重叠、交叉职能未能十分清晰界定,给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处置疑难问题的扯皮留有可乘之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因职责没有明确、相互扯皮而导致的案卷积压,今年以来至3月16日,监督中心督办的积压案件达1415起,有些案卷在多个部门间循环多次无法得到解决。

2.产权不明晰,任务派遣难到位。对今年以来案卷办理情况分析发现,部件有效立案率平均为81%,其中道路交通有效立案最低为56.3%,作废不是案卷本身不真实,而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导致无法界定维护责任主体,立案和派遣无法顺畅进行而最终废止。

3.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处置各类部、事件案件总量超过10万件,城市部件问题逐步减少,但市容环境、街面秩序和小广告等事件发生总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城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一是对便民生活类的如各种小型维修、水果熟食摊点,没有加以引导、统一规范的标准要求。二是没有建立空间、时间合理分布的疏导经营地点,一味堵塞处罚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问题发生量。三是缺乏从源头治理的措施。

4.业务不适应,城管部门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意识、人才和投入力量,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方法应对数字化管理。对于由不准确的职责产权划分、错误的指挥手册条款、繁琐的处置流程等造成的案卷错误、作废或无法处置,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等一直未能研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考核监督员以上报案卷数量简单指标衡量导致案件质量不高,如何既提高发现率又提高案件质量还没有有效的措施。

5.社会参与度不够,“门前四包”作用未能得到发挥。系统虽提供了多种公众举报信息的渠道,但因宣传不够,总体公众参与度很低,2006年半年6.67万件案件中公众上报仅占2.1%。企事业、商家店铺等“门前四包”单位作为处置责任主体既可减轻专业部门和街道社区的压力,又能加大自我监管力度、加快处置速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期没有将“门前四包”单位纳入数字化管理,社会主体力量参与管理的作用更没有得到体现,2006年10月份共立案事件问题数量10459条,其中72.4%的案件发生的“门前四包”范围。

四、进一步完善新模式的设想与建议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城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城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城管是为城市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形象、出财富的有效途径。仇和副省长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数字化城管现场会议上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细、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他要求“全面推广扬州等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全面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全省学扬州的形势下,扬州只有进一步加快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让城市管理向更精更高更好的水平迈进,才能不辜负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才能符合精致扬州、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荣誉。

2.加强系统研究,提升有效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完善城管执法体制,研究建立综合执法与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相结合的体制,促进执法权与管理权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专业部门的管理作用。要持续推进城管机制的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示范“网格化部、事件综合服务外包”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城管部门要积极面对数字化城管带来的严峻挑战,用科学的方法系统思考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更加注重研究制定城市管理中涉及的空间布局规划、经营规范标准、监督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部件产权界定、管理职责调整、处置流程优化和指挥与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城管自身宏观指导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要以系统中的数据和案例,仔细研究事部件发生演变规律,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建设性意见。规划、建设、园林、旅游、交通、公安等广义城管部门要在本职工作中注重研究各种疏导点布局、部件和工程质量、设施人性化设计、店面广告统一协调的风格设计等,不给狭义城管留下“后遗症”,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部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3.加快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新模式功能。一是完善社区管理功能。扬州“1234”模式强调的是“三级管理”,但实际工作中社区作为街道管理的延伸承担了管理任务,目前,系统不能为社区自动进行案卷管理统计,市、区、街道不能对社区处置效率进行评价,影响了整体效能的提升。同时,社区作为“门前四包”模式中五大主体之一担负着责任主体或产权主体与数字城管平台间的纽带作用,也必须纳入数字化系统管理,因此,系统升级改造中将全面提升社区的管理功能;

二是将“门前四包”纳入数字化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度。推行“门前四包”数字化有利于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门前四包”责任主体对责任区内产生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方便快速处置。特别是对于街面秩序、乱停乱放、小广告,“门前四包”责任主体积极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强化社会单位的责任意识,实现城市管理从政府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借助于数字化城管的统计评价功能,有利于工商、卫生、文明办等部门对“门前四包”责任单位的文明、诚信、守法经营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全体市民参与城管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披露渠道功能,推动市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全社会参与城管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行数字执法。数字执法系统是将对执法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将所有的执法关联信息整合,供执法人员随时随地利用“执法通”进行数据库查询,使得执法队员可以在现场快速调阅审批资料、对比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现场执法判断的准确性,提高执法速度和工作效率。

四是提升完善数据挖掘的功能。系统升级改造中,积极探索数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城管案件发生演变规律,研究城市绿化率及绿化种类变化等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探索事件处置数量和质量、部件维护量与财政预算挂钩的机制等,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和运行的数据仓库,使决策者、管理者能够从大量积累的原始数据中,挖掘出更加全面真实、更加系统实用的数据,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五篇: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1,这两个重要概念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出现,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制建设领域两个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也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亮点。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就要求我们结合城市管理执法实际,坚持依法行政。当前城市管理执法中出现的各种执法不规范,甚至违法执法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将如何规范执法行为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从城市管理执法的性质、目的来讲,加强依法行政是当前我们弘扬法治精神的首要任务。城市管理部门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城市管理执法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城市管理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执法的目的,即保障和维持城市高效、协调运行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管理执法的水平最终要体现在执法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即是否以最低的执法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高效、协调运转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城市管理执法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来讲,加强依法行政是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的根本举措。在城市管理实践中,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存在问题,固然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我们城管执法的自身行为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规范执法行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法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严格”2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把执法当作一种特权,有的执法犯法,滥施处罚,徇私枉法,以权代法,尤其野蛮执法、暴力抗法事件层出不穷。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和按法定程序办事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行政执法的现实情况来看,导致失范失当和违规

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四个不适应”:一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在领导层中不少人法制观念还很淡薄,总觉得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尤其是一些肩负组织指挥职能的领导者头脑里存在着传统的“人治”观念,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二是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适应。目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既有因不懂法而导致出错的,也有滥用权力而违法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执法队伍的素质问题,要么是业务素质偏低,要么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三是执法手段不适应。突出表现在,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加上具体操作时的个人偏好及其他人为因素,致使行政许可标准不一,范围失控;行政处罚畸轻畸重,显失公正;行政强制执行往往贸然实施;行政监督检查难免流于形式。种种执法手段目前所达到的效果,显然与依法行政的要求反差较大。四是执法机制不适应。一方面,在执法运作上注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注重执法环节而忽视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既缺乏有效的激励,又缺乏得力的监督。

从城市管理执法的特征来讲,依法行政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本要求。就城市管理执法活动的特征而言,执法人员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纷繁复杂,由于城管执法的管理对象是广大市民群众,而又大多为弱势群体,不能等同于公安执法的预防犯罪、制止犯罪的执法行为。城管执法的这一特性,就使城管执法行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对城管执法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城市管理执法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暴力抗法事件,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执法者道德修养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并已成为依法行政的一大障碍。每日每时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保证执法队伍具有快速反应、机动决策、果断行动的行为能力,就必须赋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带来权力的滥用。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在保证行政效率的同时,防止执法权力的失控。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的根本举措;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且直接影响到执法队伍的形象和政府的权威。

二、现阶段城市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当前城市管理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乱收费、乱罚款,暴力执法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了北京城管李志强在冲突中遇害的事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很多的暴力冲突事件,市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虽然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市容秩序得到了好转,但往往治理效果上去了,市民的满意率下去了的怪现象,成了所谓的“挨累不讨好”。时有发生集体信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大众媒体的频频曝光。上述问题突出的原因,既有城管立法的薄弱,也有城管体制混乱、职能不清、重叠执法的原因;既有行政执法的过度干预,也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力,以致行政执法权力滥用等问题。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依法行政不强,没有做到依法行政。

深刻分析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1、城市管理法制体系不健全。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形成一套专项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城市管理执法依据只是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的特殊性,往往无法找到恰当的执法依据,甚至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城市管理立法进程缓慢,制约了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2、行政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执法随意性大,没有依法办事、有的个别领导在处罚决定生效后随意乱表态不执法或执行大打折扣,也有个别单位不按规定办事,擅自低价处理没收财物,同时有的地方存在执法不公正,没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由于城市管理执法性质不同于公安执法等其他执法部门的执法性质,绝大部分处理的是弱势群体摆摊设点、违章占道、乱倒垃圾之类的案件,一旦出现暴力抗法事件,往往由公安机关介入,以民事纠纷对待,淡化了执法权威。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遭遇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侵犯执法人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不严格,不具体,又加之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执法人员是非公务员的行政事业编制,处罚时又缺少法律的根据。在遭遇暴力抗法时事后往往不了了之,以致在很多情况下都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士气。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实行“收支两条线”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做到,有的地方由于财政困难,执法经费无法保障,仍然实行罚款分离。不少执法队伍实行自收自支,以收费和罚没收入作为补充经费不足,这被称之为“自费执法”,而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和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还向下属单位和执法人员下达经济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执法中,一些人不是重在纠正违法行为,而是只收费,罚款了事。这种以“违法养执法,执法护违法”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执法机关的执法形象,权威和效能。

4、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大。由于城市管理执法范围较广、管理量大,导致行政自由裁量范围过广,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随意性较大,造成行政自由裁量没有制约使行政执法偏离公平、公正、公开的轨道,难以做到行政执法合法、合理。

5、政府行政干预执法。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相应的不具备执法独立性。往往不是以法律法规为执法管理依据,而是以政府行政长官的意志为中心。为了强化城市文明创建,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往往政府行政长官的命令就进行了集中整治,甚至进行违法拆除,忽视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执法中,在服从于法律还是服从于行政命令的选择中往往选择后者,造成难以依法行政。究其原因是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人治观念没有得到根除,思想观念陈旧,轻法律法规重行政命令,轻依法办事重行政权利。

6、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监督。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其权力的行使者即行政执法部门内缺乏自我约束机制,而外部监督又存在着约束不力的问题,导致整个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运行失去应有的效能。目前各地行政执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突击性的监督忽视经常性的监督,重视出了问题的时候监督,忽视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重视对实体法执行的监督,忽视对程序法执行的监督,重视对行政执法个人的监督,忽视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现象。以致公众被不文明执法侵权或受损时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

7、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尚待提高。行政执法队伍处于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行政的效果。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执法中运用粗暴、野蛮手段以达到严格执法目的屡见不鲜,不按规定执法、徇私枉法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公众对法律的歪曲认识,觉得法非为保护其权益而制定,而是强迫、压制其之根源。还没有真正的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行政的观念,法律是对人们各种行为正确与否的衡量标尺,但并非要求使用暴力或不文明的手段来达到法律规定之要求,文明执法才是其根本之体现。

三、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和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

从城市管理执法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分析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看出依法行政必须依法、依权、依序。依法行政,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行政事务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依照法律履行职责权限。依法的“法”,包括实体法律、办事规则和履法程序。依法行政首先“依法”,权限法定,即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权力都来自宪法与法律的授予、确认和许可,法律规定以外的行政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二是 “依权”,行为合法,即即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无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都要符合法律的精神与条文要求;三是 “依序”,程序合法,即合乎法定的程序。法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必然要求执法的严格性。执法人员务必“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3。

笔者认为要有效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达到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制度建设----确保依法行政的规矩。完善法律支撑体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下来;第二是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有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三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应有确切的法律支撑。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看到,现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与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目前各地出台的一些规章、规定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和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对原有的法规、规章进行修订。修定时需根据综合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大中小各类城市管理执法的各种因素,尽早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法律体系,同时,要重视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和监督,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为。

同时,通过立法推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推进综合执法,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决纠正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行为失范、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暴力执法以及执法不作为等现象,要做到明确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考核,落实执法责任。同时,行政执法机关还应从注重审批向注重监管转变,从注重结果处罚向注重过程控制转变,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以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消解执法冲突,化解社会矛盾,防止行政执法简单化、粗糙化、强制化的倾向。

健全的执法培训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基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再好的法要靠执法者去执行。这就要求执法队伍,精通各项法规。在执法培训中不但注重实体法,而且注重程序法,不但重视大法,而且重视专业法。既加强思想教育,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加强法律知识和城管业务知识培训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以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熟知主体法、行政诉讼、赔偿、复议等有关法律法规,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强力的执法责任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利器。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责任是法律的生命,违法不究必然导致有法不依。要把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尤其是领导人员的责任,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着力点。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是前提,逐级分解执法职权是基础,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重点,从而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自觉的依法行政意识---确保依法行政的源泉。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立的治国方略,能否依法行政,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态度和政治纪律问题。第二,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就是按人民的意志办事。我们的执法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行动都要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关系。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法律不仅不会也不可能时时迁就政府的各种即时性意向,有时还会构成一种强有力的制约。依法行政要求必须学会并习惯于按法律规定的形式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助推器。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行政、关键是执法,难点、重点还是执法,这就要解决一个执法监管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某种意义上讲,比无法可依更糟糕。在规范执法上,执法监管尤为重要。要真正的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必须在三个方面强化监督,这三个方面一直是城管执法的薄弱点。一是需要强化程序监管。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执法程序往往被忽视。程序不当,既影响执法的质量和执法效率,也影响执法的严肃性。二是强化财政监管。在行政执法管理中彻底摒弃部门经济利益追逐行为。行政权力与部门的经济利益相纠缠,必然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对所有符合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得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种类、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三是大力推行公众参与机制。即推行 “公众城管”这不但能有效地监督城管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而且能够极大地体现城市管理民主化,并能够在管理中提高执法和管理的效力。监督是多方面的,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动力。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对实现执法公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管执法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职责性、强制性和自律性。如果不具备应有的道德品质,做不到忠于法律、廉洁自律、修身奉法,执法公正、服务于民,构建和谐城管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赖于我们对依法行政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地规范我们城管自身的执法行为,才有可能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健全行政执法机制,搞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执法效力,减少城管执法矛盾,构建和谐城管。

下载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后,对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确保安全稳定、设备质量优良,必须破除传统的......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大全)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贵阳实验三中 杨丽华 我校是2004年新建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高中,就象一张白纸,虽没有传统、历史,但也不会自然产生好的风气,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明确......

    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何建波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

    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公司在二届四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从眼前出发、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按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

    提高办学水平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关于提升实验中学办学水平的问题调研报告 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王德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校管理水平决定学校发展水平,也关系教育发展的质态。......

    关于深化烟草专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化烟草专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专卖管理在法规宣传、政法联动、流程优化、端窝破网、绩效考核、市场监控、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出了较为傲人的业绩......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五篇材料]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后引入学校。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精?化管理是根据学校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