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1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王小学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也逐步向城镇化靠拢,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我校现有学生147人,其中住校生142人,现有蔬菜基地5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
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
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马岗小学 2013.12
第二篇: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学校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学生。
二、奋斗目标
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教学。
2、我校蔬菜基地面积达到人均10平方米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学校先行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必须以“种、养”为主,以“种”助“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其益无穷。
2、抓好学校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我校寄宿学生的吃菜状况。把“种养”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奖励措施
年初将此项工作列入班级、教师考评范围,年终对表现突出的先进班级和个人进行评比奖励、加分。
马岗小学
2013年9月
第三篇: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熊集镇中心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和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寄宿学生增加以及改变住校生“带菜”和“吃干菜”的种种现实情况,现就加快我校蔬菜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小学生。
二、奋斗目标
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教学。
2、三年内,我校蔬菜基地达到4亩。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中心学校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同志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
2、2007年树好同类学校的样板,抓好蔬菜基地。
3、采取鼓励、奖励等措施,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寄宿制学生吃菜状况。把蔬菜基地建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考评奖励方案
年初将安排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考评范围,年终进行评比奖励、加分。
第四篇:西郊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西郊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西郊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均10m2以上,中学生生均15m2以上的标准”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西郊小学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也逐步向城镇化靠拢,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我校现有学生523人,其中住校生450人,现有蔬菜基地4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
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西郊小学
2009年12月
第五篇:马岗明德小学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总结
马岗明德小学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总结
作为明德小学,我校坚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教育,以“明德全人教育”为使命,彰显明德特色,确立了“让每个孩子在经典相伴中实践成功,让每位教师在经典教育中体验成功,让每位家长在经典共进中相信成功”的教育目标。以经典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凝聚智慧,齐心共进,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明德读经教育重塑了学校的人文精神,深化了课改,而且,规范教育,爱国教育,人格教育三育并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课并举,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管理
(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促进人格发展、认识发展和身体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各科教学一起抓,好、中、差生一起抓,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坚持开辟课内外两个课堂,实践“减负增效”,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其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民主办学,按制度办事。学校以《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和文件为依据,规范教育行为。
(二)健全制度,完善体系。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下的德育、教学一体化的层级管理网络,明确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责。建立和健全各处室之间的例会和联系制度,构建以学校章程为主线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两条线、三途径”的层级管理网络系统。“两条线”:一条线为“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其核心一环为教研组。各学科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通过传帮与相互交流引领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另一条线为“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班主任居于重要地位,并更多地从学习的目的、意义、方式、习惯、个体差异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三途径”:一是学校领导与骨干老师组成“督导团”进行的随
堂听课。二是多渠道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三是各处室之间的例会和联系制度。一是行政例会制,每周一第一节课进行一次行政例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汇报各块情况、安排后期工作、商讨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政治、业务学习例会制,每周一放学后为政治学习时间;三是教研组例会制,教研组长每周定时召集该组成员针对本组内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研讨本组的教研课题,月末教师集中学习制,针对一个月的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突出实效。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内容利用教职工会议,教研组会议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以“师德高,师风正,师纪严,师表端”作为师训,来鞭策全体教师。广大教职工能以师德规范为准则,无违法违纪行为。全体教师坚守岗位,以校为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教风。
其次,加强教师业务培养。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了“136910”工程,即一年入门,三年达标,六年骨干,九年拔尖,十年成为一方名师。第一,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组织部分教师去参加培训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学科教学观摩课、听课,积极开展组织校本培训等等。第二,每学期初都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以学校为培训点的全员培训,以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以上课,听课、议课、观看教学录象、写心得体会等培训形式,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水平。第三,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组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师资源,通过撰写符合当地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趋灵活多样。每节课教学后,全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都能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办法,并在学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上交流研讨,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狠抓常规
教学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实施途径,如果离开或忽视教学这个主渠道,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把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教学领域,打一场教学内部的“攻坚战”。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合教育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培养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一)、抓好一个网络建设,确立教改特色
学校领导深入教育科研第一线,积极参与和指导教改实验,校长及中层干部都
承担和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形成由校长领导——教务处——教研组、课题组落实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把创新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提出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过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并同时将其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初步形成主体性教学特色。
(二)、做到两个落实,完善制度。
一是校本教研活动落实。为了使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一次教研例会,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两有”(有活动计划,有研究课题或专题),“三学”(学先进教育理论,学先进教学方法,学各地先进经验),“四定”(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五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学法和教法,研究教材重点与难点,研究教学目标与分层作业设计,研究考试质量分析)从而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二是个人措施落实。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做好“三个一”工程,即:备好一节优秀素质教育教学设计,上好一节素质教育示范课(公开课),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论文,每学期进行一次展评。同时,我校还积极申报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我校申报的滁州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途径的研究》也即将结题。
(三)、采取三项措施,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我们积极落实教育教学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落实“三讲、三不讲”,就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也学不会的不讲。探讨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突出方法、联系、思路的研究,构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间设计上,坚持“三压一挤”的做法,即压缩讲课时间、压缩作业量、压试题难度,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好阅读、朗诵、作文,开展学习常规大比武活动。
二是严格教学管理。我们认真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课时,规范“两课两操”,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建立了后进生教育帮扶制度,并设置了教育帮扶卡,将每个后进生承包给教师个人(此为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内容之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按规定选用
教材,订购教材、教辅用书、学具等,教师不得擅自为学生订购其它教学资料;节假日、双休日不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
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广泛成立兴趣小组,有腰鼓队、文艺、体育、绘画、英语、信息、手工等多项兴趣小组,星期二、四第七节课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课内外教育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拓宽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通过活动激发了兴趣,培养了个性,发展了特长,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好评。每年“六一”节,学校表彰品德优秀、学业优良的学生,实行德育“百人奖”,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弘扬爱国主义旋律;突出班队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利用好图书,组织学生借阅,利用电脑建成校园铃声系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在纪念日、重大节日开展形势教育;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高尚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永恒主题。“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通过反复实践和试验,将初步形成 “自主预习——自定目标——自主探究——自学反馈——课堂检测”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必将更大限度的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其自主地、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载体,是课题实验的主阵地。几年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努力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提出指导意见,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求得教学创新和获得最佳效益。
(五)、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增强法规意识,按照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善两课两操制度、学生体育竞赛制度、体锻达标评估制度等。继续抓好乒乓、篮球、象棋等传
统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不断发展;开好运动会,组织好群众性跳踢、拔河、广播操评比活动,抓好训练点。坚持课堂教学与业余训练相结合,提高训练质量。学校卫生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每年一次的体检工作,做好以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为重点的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有计划开展急性、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和控制,切实履行对学生健康监测的职责,使学生增长了卫生知识,养成了卫生习惯,净化了校园环境。
三、拓宽德育渠道
我校始终注重德育工作,通过“三线一围”德育工作网络,全方位抓好德育工作。“三线”即德育工作的三个组织者:德育处、班主任、少先队大队部;“一围”即营造育人氛围。
德育处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处室,肩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学生教育方面,德育处抓好德育序列主题教育,月有主线,周有侧重点,对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品德教育。二是负责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我们对这支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学校通过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观摩、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了班级间工作经验交流,促进了班级工作整体提高。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品德教育的责任者,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班主任主要通过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定期与问题学生谈心,走进学生心灵,倡导“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实现心与心的沟通,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人格与个性日趋完美。
少先队以少年儿童中的先进分子来影响和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进步。大队部开办“红领巾广播站”,精心策划每周的国旗下演讲,融合理想前途教育、爱国守法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使之变成教育学生的大课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主题鲜明的班会;借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滴滴清泉滋润心田”活动,号召学生读名人传记、讲名人故事、唱校园歌曲,树立正气。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环境育人功能。2008年以来,我校铺设水泥地面1000平方米,绿化180平方米,为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近20万元,整修装饰校园,建造了草坪花坛,校园整洁干净,花草树木茂盛,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绿树环绕的操场、洁净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充满人文气息的板报、橱窗设计以及走廊标语、名言警句
名人画像醒目高悬,学校每一块地方都是育人的场所,形成了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在明光市小学桥头教研分会“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中,王斌、李俊泰、钱伟荣获语文学科一等奖,朱永香、陶克苗、张家梅、张传香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李俊泰荣获美术学科一等奖,王坪荣获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一等奖,陈以云、赵艳荣获语文学科二等奖,王坪荣获数学学科二等奖,卢明荣获体育学科二等奖。2010在“农远”应用新星评选中,王斌老师荣获明光市小学桥头教研分会一等奖,在写字教学论文评比中王斌老师荣获明光市一等奖在明光市小学桥头教研分会“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中,王斌、李俊泰、钱伟荣获语文学科一等奖,朱永香、陶克苗、张家梅、张传香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李俊泰荣获美术学科一等奖,王坪荣获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一等奖,陈以云、赵艳荣获语文学科二等奖,王坪荣获数学学科二等奖,卢明荣获体育学科二等奖。2010在“农远”应用新星评选中,王斌老师荣获明光市小学桥头教研分会一等奖,在写字教学论文评比中王斌老师荣获明光市一等奖,朱永香老师的数学论文《平移与旋转》获明光市一等奖,滁州市二等奖,并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小学教学设计》上发表,梁传琴、李俊泰两位老师写的《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2010的《安徽教育论坛》上发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2010的《安徽教育科研》上发表,《数学课堂导入技能之浅见》在2010的《安徽教育》上发表。在这一学的明光市期末统考中,朱永香的一年级数学、陶克苗的二年级数学、朱永香和张传香两个班的四年级数学、朱锦勇的五年级语文合格率均为100%;其中朱永香的一年级数学以人均90.2分;张传香的四年级数学以人均91分分别获得明光市小学桥头教研分会第一名;村校平均分居小学桥头教研分会第一名,中心校平均分居小学桥头教研分会第三名,村校和中心校总评居小学桥头教研分会第二名。同时,近几年以来,我校连年被明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总之,近几年我校在学校管理和建设方面获取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还有认真总结,更加努力工作,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