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6:3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

第一篇: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

P2P 下延伸的企业向个人借来的钱,如何在税前扣除利息支出 收藏人:鹏鸣

2015-03-08 | 阅:64 转:1 | 来源

| 分享

P2P,有钱就是“爷”,正在壮大,但是我们的监管、风险管理,还有国家该收的税,及税的征管,要加点油了!

让有钱人的资金有投资渠道,可是,买房钱太多,又有贷款限额之类原因,没有做,投资股票,散户好象注定多为祥林嫂的悲剧,买余额宝,现在被压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如此,有人做了个平台,提供一些信息管理、标准化风险管理、甚至担保之类的东东,个人的钱可以通过他们放给需求资金的人,相当于这个需求资金的人,可以有很多的个人提供借款,做成借款包,利润,可以高过上面说的收益,“重奖之下有勇夫”,所以也促进了P2P的持续雪球壮大。

那俺们来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里面,平台抽利,缴营业税或增值税,经营所得缴所得税,它不是借款人,就相当于一个淘宝,所以呢,借款人是谁的名,就是无数个个人的名字,如此,如果俺是一个企业,来找资金,可以俺要发票啊,跟谁要,只能跟借款人,由此借款人是要跟税务局代开的,所以他的营业税也跑不了,至于个税让不让他缴,这估计也跑不了。

所以这不象跟银行借款一样,给个条就入账了,这个还是要发票的,没有发票,估计税前扣除风险大了。平台公司,人家才不管呢。

至于这些人的个税,代扣代缴,估计个人多为“草莽英雄”,人家才不认呢,俺要的是净利息,所以P2P对于企业来说,借款还是存在这些涉税问题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税收征管的漏洞,在税务局对于电商天天惦记的时候,我们的资金平台,已悄悄“进村”了。

附:网络文章参照(作者林玉亭),小编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初步了解一下P2P的一个基本结构与内容,供我们进行一些探讨或延伸理解,P2P其实已有了一些新的形式出现,仍待我们关注创新的涉税事务。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民间借贷税收征管探讨

摘要:随着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的增长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了P2P网络借贷新型民间借贷模式,带来了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增长点,也带了税收征管挑战和创新机遇。目前,由于P2P网贷交易存在较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税务机关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纳税主体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P2P网贷行业的税收征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造成税款严重流失,也不利于未来P2P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建议税务机关提高对P2P网络借贷的重视,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相关制度, 创新税收征管办法、加强信息收集和交流、给予P2P网络贷款一定税收优惠、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关键词】P2P 民间借贷税收征管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区别于银行融资和股市融资等的重要融资手段。日益增加的民间借贷规模带来了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增长点;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资需求的增加,应运而生了P2P网络借贷新型民间借贷模式。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民间借贷的税收征管,如何面临P2P网络借贷新模式带来的征管挑战和创新机遇,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一)P2P网络借贷的概念及特点

P2P网络借贷中“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其本质属于民间借贷,不同在于其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即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中介,借款方在平台发放借款信息,出借方根据借款需求综合判断后提供借款投资(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P2P网贷将成为未来民间借贷乃至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图1 P2P网络借贷示意图

与传统民间借贷相比,P2P 网络借贷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门槛低、效率高,网络平台为有借贷需求的人提供了一条非常便捷的通道,社会闲散资金可以更好地进行配置。二是信息公开、直接透明,借贷双方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对称,借贷双方直接签订合同,投融资权利义务直接约定,款项的所有权转移不经第三方。三是便于监控,不同于传统民间借贷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境地,P2P网贷平台受央行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产生的借贷关系合法有效,交易信息易于获取,为民间借贷阳光化提供了可靠的商业模式。

(二)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于2005年3月英国伦敦而后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2006年开始,国内P2P网贷平台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三年来,一直处于井喷状的高速发展状态。据统计,截止2013年国内已有2000余家P2P网贷公司,客户数百万人,2013年网络借贷市场规模近千亿元,年利率多在20%-30%之间,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场。

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民间借贷供求,P2P网络借贷不断演变,目前市场上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纯中介模式,指传统意义上的P2P网络借贷,只作为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并促成借款协议达成,收取相应服务费用。②担保模式,指P2P网络借贷平台自己或第三方为借贷提供担保,促成借款协议达成,担保方收取费用的模式。③理财模式:某些P2P平台将零散的借款需求整合,形成标准化理财产品后对外销售,投资者并非直接面对借款人。

同时,目前我国P2P行业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暂由央行代管,也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监管、促进行业规范是下一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重点。相关部门已在加紧研究相关监管措施和细则:未来将提高P2P行业准入门槛,对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同时还将明确P2P平台作为“金融信息服务中介”的行业界限,或逐步限制平台担保行为,禁止平台从事归集资金、金融理财等变相银行业务。

P2P网络借贷税收政策依据

(一)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解释,个人将资金借与他人使用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对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5%的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P2P平台作为中介提供居间服务的服务费收入应按照“服务业”税目征收5%的营业税。担保方取得的担保收入按“金融保险业”(金融机构)或“服务业”(非金融机构)税目征收营业税。

(二)个人所得税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应全额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的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其扣缴义务人应是直接向纳税义务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

(三)印花税

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暂行条例》中所列举的合同征税。针对借款合同,暂行条例的解释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因此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畴;对经济业务涉及的担保合同和服务佣金合同,在印花税暂行条例中没有列举到,因此笔者认为不应缴纳印花税。

(四)企业所得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P2P公司开展P2P借贷业务获得的收入,应当与其他应税收入一并汇总扣除成本、费用等项目后,统一按照所得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现状及难点

如果按照一千亿的交易量和平均年利率20%、平均借款期限6个月的假设简单测算,那么P2P网贷行业将带来约5亿的营业税收入和约19亿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且这个数字还将每年高速递增。但目前税务部门对P2P网贷行业的税收征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造成税款严重流失,也不利于未来P2P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民间借贷的“阳光化”。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征管问题和难点:

(一)缺乏税收征管制度,管理漏洞大

P2P网贷作为金融邻域的新生事物,还未引起税务部门足够的重视。虽然《个人所得税法》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等明确了P2P网络贷款各方的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但在征管上P2P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税务部门尚未对该行业的税收征管作出明确规定,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税收征管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即使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扣缴义务人逃避扣缴义务,税务机关也无法可依、无计可施。

(二)借贷交易隐蔽性强,税收监控手段弱

一方面,由于目前P2P网贷行业缺乏监管,尤其是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所以P2P网贷交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隐蔽性,税务机关很难准确全面地掌握其交易信息。另一方面,借贷双方大多使用现金交易,且只有极少数借贷资金融入方主动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难以以票管税,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三)交易地点灵活,不受地域管辖限制

P2P网贷交易以互联网为平台完成,交易各方不受地域限制,网贷平台、借贷双方和资金使用方往往都在不同的地方,且资金渠道灵活,可通过网上银行或网络支付平台实现转账。这就导致现有的税法规定很难清晰界定其交易发生地,交易各方所在地税务机关之间的管辖权责难以明确划分,最后出现无人管的局面。

(四)纳税意识淡薄,缺乏税收宣传

P2P网贷公司、借贷双方对交易涉及的相关税收政策不熟悉,纳税意识淡薄,尤其是P2P平台在宣传其业务时,往往只侧重于高利率高收益来吸引客户,而对收益应缴纳的税项只字不提,导致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根本不知道自身的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建议

(一)规范制度, 创新税收征管制度

税务部门要提高对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的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善P2P网贷行业管理机制,出台具体的征管办法,对其纳税申报流程、代扣代缴义务、纳税地点等进行明确规定。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1.借鉴车船税管理办法,将出借方利息收入应缴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委托P2P网贷公司代收代缴,在收取服务费时一并代收,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并报送相关资料,由税务机关统一开具完税证明。

2.明确由P2P网贷公司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借贷业务的税收征管,无论借贷各方所在何地,都由P2P网贷公司代收税款后在当地申报缴纳。3.要加大P2P行业税收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相关办法,对未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收代缴义务的行为严格处罚,追征相关税款。

(二)加强信息收集和交流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未来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无论是行业自律组织还是金融监管机构,都会要求P2P网贷平台定期报送交易信息。税务部门必须加强与这些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与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征管漏洞,从而进一步完善P2P网贷行业税收管理体系。

此外,各地税务部门之间也应加强信息交流,相互定期通报。要将P2P借贷业务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纳入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作为加强高收入个人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

(三)给予P2P网络借贷一定税收优惠

适当给予P2P网贷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遵守法律的税收成本,有利于在其发展初期激励各方接受法律规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长远来看,鼓励P2P网贷业务有利于盘活消费者存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P2P网贷发展最完善的英国,政府已将个人P2P借款收益全额纳入免税范围,以鼓励国民将存款作为投资赚取收益,同时恢复国家经济。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和税收制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税收优惠政策:

1.分期:由于现阶段各方制度都还不完善,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还不明确,可以考虑给予出借方一定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对于P2P中介机构可以适当减征所得税。从而引导P2P行业向规范化、阳光化方向发展。

2.分类:可以考虑按照主体行为实施差异化税收制度。例如,对于投放于“三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借贷,以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国家鼓励的领域,都可比照相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

(四)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依法纳税意识

要开展针对P2P网贷行业的专项宣传,普及民间借贷涉及的《营业税条例》和《个人所得税法》相关税法知识,明确各方纳税义务。在建立P2P网贷行业管理办法后,要特别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公司的纳税辅导,明确其扣缴义务和扣缴申报要求,搭建信息支持平台。充分利用P2P网贷平台进行民间借贷税收和发票知识的宣传,要求网络平台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借贷业务涉及的纳税义务、计算方法和申报及代扣代缴渠道。切实增强民间借贷双方当事人和P2P网络借贷公司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第二篇:企业改制涉及税务问题

企业改制重组涉及税务目录

一、印花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号)

二、契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

三、增值税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13号)

四、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51号)

五、企业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六、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

印花税: 关于资金账簿的印花税:

(一)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成立的新企业(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或因企业建立资本纽带关系而增加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二)以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三)企业债权转股权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四)企业改制中经评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五)企业其他会计科目记载的资金转为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的资金按规定贴花。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契税:

企业公司制改造: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部分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在新设公司中所占股份超过50%的,对新设公司承受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国有控股公司以部分资产投资 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控股公司占新公司股份超过85%的,对新公司承受该国有控股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公司股权(股份)转让:在股权(股份)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公司股权(股份),公司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公司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公司分立: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企业出售:国有、集体企业整体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企业破产: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破产,债权人(包括破产企业职工)承受破产企业抵偿债务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债权转股权: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对债权转股权后新设立的公司承受原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资产划转:对承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国有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免征契税。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以出让方式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承受原改制重组企业、事业单位划拨用地的,不属上述规定的免税范围,对承受方应按规定征收契税。

增值税:

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营业税: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所得税: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四、企业重组,除符合本通知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一)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视同企业进行清算、分配,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发生其他法律形式简单改变的,可直接变更税务登记,除另有规定外,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变更后企业承继,但因住所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除外。

(二)企业债务重组,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2.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3.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4.债务人的相关所得税纳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三)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四)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五)企业分立,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3.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4.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5.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

五、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

(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六、企业重组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一)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企业的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二)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3.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三)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受让企业取得转让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四)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五)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被分立企业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3.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4.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如需部分或全部放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新股”的计税基础应以放弃“旧股”的计税基础确定。如不需放弃“旧股”,则其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可从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确定:直接将“新股”的计税基础确定为零;或者以被分立企业分立出去的净资产占被分立企业全部净资产的比例先调减原持有的“旧股”的计税基础,再将调减的计税基础平均分配到“新股”上。

(六)重组交易各方按本条

(一)至

(五)项规定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 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七、企业发生涉及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股权和资产收购交易,除应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可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非居民企业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居民企业股权,没有因此造成以后该项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且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

(二)非居民企业向与其具有100%直接控股关系的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另一居民企业股权;

(三)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

(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其他情形。

《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第十五条 企业合并或分立,合并各方企业或分立企业涉及享受《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过渡政策尚未期满的,仅就存续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按照《通知》第九条的规定执行;注销的被合并或被分立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不再由存续企业承继;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不得再承继或重新享受上述优惠。合并或分立各方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和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企业有关生产经营项目的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第三章 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管理  第十六条 企业重组业务,符合《通知》规定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应按照《通知》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备案;如企业重组各方需要税务机关确认,可以选择由重组主导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层报省税务机关给予确认。采取申请确认的,主导方和其他当事方不在同一省(自治区、市)的,主导方省税务机关应将确认文件抄送其他当事方所在地省税务机关。省税务机关在收到确认申请时,原则上应在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完成确认。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将延长理由告知主导方。第二十一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权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决定控制权的投资者群体。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在12个月以上,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主体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连续12个月。第二十六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所规定的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是指按《税法》规定的剩余结转年限内,每年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第二十八条 根据《通知》第六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以及根据《通知》第六条第(五)项第2目规定,企业分立,已分立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这些事项包括尚未确认的资产损失、分期确认收入的处理以及尚未享受期满的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等。其中,对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凡属于依照《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税收优惠过渡政策的,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合并前各企业剩余的税收优惠年限不一致的,合并后企业每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统一按合并日各合并前企业资产占合并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划分,再分别按相应的剩余优惠计算应纳税额。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有关生产经营项目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处理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根据《通知》第十条规定,若同一项重组业务涉及在连续12个月内分步交易,且跨两个纳税,当事各方在第一步交易完成时预计整个交易可以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可以协商一致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在第一步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有关资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暂认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二年进行下一步交易后,应按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3]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企业改制的指示精神,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税收政策,现就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印花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关于资金账簿的印花税

(一)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成立的新企业(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或因企业建立资本纽带关系而增加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公司制改造包括国有企业依《公司法》整体改造成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或者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企业将债务留在原企业,而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的新公司。

(二)以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分立包括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

(三)企业债权转股权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四)企业改制中经评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五)企业其他会计科目记载的资金转为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二、关于各类应税合同的印花税 企业改制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改制后需要变更执行主体的,对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

三、关于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 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就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等涉及的契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企业公司制改造 非公司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改建后的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上述所称整体改建是指不改变原企业的投资主体,并承继原企业权利、义务的行为。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部分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在新设公司中所占股份超过50%的,对新设公司承受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国有控股公司以部分资产投资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控股公司占新公司股份超过85%的,对新公司承受该国有控股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上述所称国有控股公司,是指国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超过50%,或国有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超过50%的公司。

二、公司股权(股份)转让 在股权(股份)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公司股权(股份),公司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

三、公司合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四、公司分立 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五、企业出售 国有、集体企业整体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六、企业破产 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破产,债权人(包括破产企业职工)承受破产企业抵偿债务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七、债权转股权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对债权转股权后新设立的公司承受原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八、资产划转 对承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国有土地、房屋

权属的单位,免征契税。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

九、事业单位改制 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对改制后的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改制后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与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事业单位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十、其他 以出让方式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承受原改制重组企业、事业单位划拨用地的,不属上述规定的免税范围,对承受方应按规定征收契税。本通知所称企业、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设立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公司。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22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9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将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本公告自2011年3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58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转让全部产权有关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50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2]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近来,部分地区反映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不够清楚,要求明确。经研究,现对股权转让的营业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二、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三、《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九条中与本通知内容不符的规定废止。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将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

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本公告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产权转让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13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鞍山钢铁集团转让部分资产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3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化集团销售实业有限公司转让成品油管道项目部产权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916号)同时废止。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七十五条规定,现就企业重组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具体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

(一)企业法律形式改变,是指企业注册名称、住所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的简单改变,但符合本通知规定其他重组的类型除外。

(二)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

(三)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四)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受让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转让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受让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五)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以下称为被合并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以下称为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

(六)分立,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被分立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资产分离转让给现存或新设的企业(以下称为分立企业),被分立企业股东换取分立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实现企业的依法分立。

二、本通知所称股权支付,是指企业重组中购买、换取资产的一方支付的对价中,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支付的形式;所称非股权支付,是指以本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股权和股份以外的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等作为支付的形式。

三、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四、企业重组,除符合本通知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一)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视同企业进行清算、分配,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发生其他法律形式简单改变的,可直接变更税务登记,除另有规定外,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包括亏损结转、税收优惠等权益和义务)由变更后企业承继,但因住所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除外。

(二)企业债务重组,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2.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3.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4.债务人的相关所得税纳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三)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四)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五)企业分立,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3.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4.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5.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

五、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

(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六、企业重组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一)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企业的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二)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3.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三)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受让企业取得转让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四)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五)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

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被分立企业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3.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4.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如需部分或全部放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新股”的计税基础应以放弃“旧股”的计税基础确定。如不需放弃“旧股”,则其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可从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确定:直接将“新股”的计税基础确定为零;或者以被分立企业分立出去的净资产占被分立企业全部净资产的比例先调减原持有的“旧股”的计税基础,再将调减的计税基础平均分配到“新股”上。

(六)重组交易各方按本条

(一)至

(五)项规定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七、企业发生涉及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股权和资产收购交易,除应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可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非居民企业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居民企业股权,没有因此造成以后该项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且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

(二)非居民企业向与其具有100%直接控股关系的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另一居民企业股权;

(三)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

(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其他情形。

八、本通知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关系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其资产或股权转让收益如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可以在10个纳税内均匀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

九、在企业吸收合并中,合并后的存续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的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该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其优惠金额按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计算。在企业存续分立中,分立后的存续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的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分立前该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其优惠金额按该企业分立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乘以分立后存续企业资产占分立前该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计算。

十、企业在重组发生前后连续12个月内分步对其资产、股权进行交易,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上述交易作为一项企业重组交易进行处理。

十一、企业发生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特殊性重组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当事各方应在该重组业务完成当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资料,证明其符合各类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企业未按规定书面备案的,一律不得按特殊重组业务进行税务处理。

十二、对企业在重组过程中涉及的需要特别处理的企业所得税事项,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十三、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四月三十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现将《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发布时企业已经完成重组业务的,如适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特殊税务处理,企业没有按照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的,应补备相关资料;需要税务机关确认的,按照本办法要求补充确认。2008、2009企业重组业务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可按本办法处理。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及定义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企业重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征管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重组业务,是指《通知》第一条所规定的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各类重组。第三条 企业发生各类重组业务,其当事各方,按重组类型,分别指以下企业:

(一)债务重组中当事各方,指债务人及债权人。

(二)股权收购中当事各方,指收购方、转让方及被收购企业。

(三)资产收购中当事各方,指转让方、受让方。

(四)合并中当事各方,指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及各方股东。

(五)分立中当事各方,指分立企业、被分立企业及各方股东。第四条 同一重组业务的当事各方应采取一致税务处理原则,即统一按一般性或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五条 《通知》第一条第(四)项所称实质经营性资产,是指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产生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资产,包括经营所用各类资产、企业拥有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投资资产等。第六条 《通知》第二条所称控股企业,是指由本企业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第七条 《通知》中规定的企业重组,其重组日的确定,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债务重组,以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日为重组日。

(二)股权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日为重组日。

(三)资产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资产实际交割日为重组日。

(四)企业合并,以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

(五)企业分立,以分立企业取得被分立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第八条 重组业务完成的确定,可以按各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确定,具体参照各当事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由于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不同导致重组业务完成的判定有差异时,各当事方应协商一致,确定同一个纳税作为重组业务完成。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评估机构,是指具有合法资质的中国资产评估机构。第二章 企业重组一般性税务处理管理  第十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规定进行清算。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改变法律形式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权、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债务重组,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合同,以及非货币资产公允价格确认的合法证据等;

(二)债权转股权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债权转股权协议或合同。第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业务,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二)相关股权、资产公允价值的合法证据。第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被合并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合并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被分立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分立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被分立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十五条 企业合并或分立,合并各方企业或分立企业涉及享受《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过渡政策尚未期满的,仅就存续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按照《通知》第九条的规定执行;注销的被合并或被分立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不再由存续企业承继;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不得再承继或重新享受上述优惠。合并或分立各方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和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企业有关生产经营项目的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第三章 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管理  第十六条 企业重组业务,符合《通知》规定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应按照《通知》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备案;如企业重组各方需要税务机关确认,可以选择由重组主导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层报省税务机关给予确认。采取申请确认的,主导方和其他当事方不在同一省(自治区、市)的,主导方省税务机关应将确认文件抄送其他当事方所在地省税务机关。省税务机关在收到确认申请时,原则上应在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完成确认。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将延长理由告知主导方。第十七条 企业重组主导方,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债务重组为债务人;

(二)股权收购为股权转让方;

(三)资产收购为资产转让方;

(四)吸收合并为合并后拟存续的企业,新设合并为合并前资产较大的企业;

(五)分立为被分立的企业或存续企业。第十八条 企业发生重组业务,按照《通知》第五条第(一)项要求,企业在备案或提交确认申请时,应从以下方面说明企业重组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一)重组活动的交易方式。即重组活动采取的具体形式、交易背景、交易时间、在交易之前和之后的运作方式和有关的商业常规;

(二)该项交易的形式及实质。即形式上交易所产生的法律权利和责任,也是该项交易的法律后果。另外,交易实际上或商业上产生的最终结果;

(三)重组活动给交易各方税务状况带来的可能变化;

(四)重组各方从交易中获得的财务状况变化;

(五)重组活动是否给交易各方带来了在市场原则下不会产生的异常经济利益或潜在义务;

(六)非居民企业参与重组活动的情况。第十九条 《通知》第五条第(三)和第(五)项所称“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是指自重组日起计算的连续12个月内。第二十条 《通知》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的原主要股东,是指原持有转让企业或被收购企业20%以上股权的股东。第二十一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权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决定控制权的投资者群体。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在12个月以上,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主体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连续12个月。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债务重组,根据不同情形,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发生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债务重组所得要求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如果采取申请确认的,应为企业的申请,下同),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当事各方所签订的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

3.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情况说明; 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二)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债务人对债务清偿业务暂不确认所得或损失,债权人对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债转股合同或协议; 3.企业所转换的股权公允价格证明; 4.工商部门及有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股权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股权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股权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双方或多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由评估机构出具的所转让及支付的股权公允价值;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和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等相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六)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第二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资产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资产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资产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收购所体现的资产评估报告;

(四)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的有效凭证;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资产收购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证明。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合并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合并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合并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合并各方当事人的股权关系说明;

(四)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及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合并前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二十六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所规定的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是指按《税法》规定的剩余结转年限内,每年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第二十七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分立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分立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分立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被分立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分立后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部门认定的分立和被分立企业股东股权比例证明材料;分立后,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分立业务账务处理复印件;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第二十八条 根据《通知》第六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以及根据《通知》第六条第(五)项第2目规定,企业分立,已分立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这些事项包括尚未确认的资产损失、分期确认收入的处理以及尚未享受期满的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等。其中,对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凡属于依照《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税收优惠过渡政策的,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合并前各企业剩余的税收优惠年限不一致的,合并后企业每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统一按合并日各合并前企业资产占合并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划分,再分别按相应的剩余优惠计算应纳税额。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有关生产经营项目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处理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 适用《通知》第五条第(三)项和第(五)项的当事各方应在完成重组业务后的下一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情况说明,以证明企业在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有关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未发生改变。第三十条 当事方的其中一方在规定时间内发生生产经营业务、公司性质、资产或股权结构等情况变化,致使重组业务不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发生变化的当事方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30天内书面通知其他所有当事方。主导方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将有关变化通知其主管税务机关。上款所述情况发生变化后60日内,应按照《通知》第四条的规定调整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原交易各方应各自按原交易完成时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重组业务的收益或损失,调整交易完成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及相应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并向各自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调整交易完成纳税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逾期不调整申报的,按照《征管法》的相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一条 各当事方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企业申报或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重组业务进行跟踪监管,了解重组企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其他当事方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联系,并按照规定给予调整。第三十二条 根据《通知》第十条规定,若同一项重组业务涉及在连续12个月内分步交易,且跨两个纳税,当事各方在第一步交易完成时预计整个交易可以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可以协商一致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在第一步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有关资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暂认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二年进行下一步交易后,应按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三十三条 上述跨分步交易,若当事方在首个纳税不能预计整个交易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应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在下一纳税全部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以调整上一纳税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涉及多缴税款的,各主管税务机关应退税,或抵缴当年应纳税款。第三十四条 企业重组的当事各方应该取得并保管与该重组有关的凭证、资料,保管期限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 跨境重组税收管理  第三十五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规定的重组,凡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相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六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重组,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要求,准备资料。第三十七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重组,居民企业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重组情况说明,申请文件中应说明股权转让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3.双方控股情况说明; 4.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或股权评估报告。报告中应分别列示涉及的各单项被转让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5.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或资产转让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6.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现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

五、本通知所称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剥离转为企业。

六、本通知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所有转制文化单位和不在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转制企业。有关名单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有关精神,现就文化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二、2010年底前,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营业税,期限不超过3年。

三、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四、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五、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

六、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七、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八、对2008年12月31日前新办文化企业,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按照财税〔2005〕2号文件规定执行到期。

九、本通知适用于所有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企业。文化企业具体范围见附件。除上述条款中有明确期限规定者外,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第三篇:关于变更土地性质涉及财务税务问题

关于变更土地性质涉及的财务、税务问题的汇报

根据公司工作计划,于07年开发度假村一处土地,建设首期可销售物业。此项开发涉及到该处土地的性质变更问题:由原来的旅游业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

通过于当地国土部门沟通,得知土地性质变更需要走重新挂牌程序,首先政府将收回该块土地,然后变更土地性质后再次挂牌该块土地。这样就涉及到了两个环节的财务及税务处理问题:

环节一:政府收回土地。这个环节中,土地证被国土部门收回,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更。由于此时还不确定未来是否能够再次摘牌拿回土地,不能确定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能购流入公司,因此在帐务处理中不应确认销售收入,而应该记在往来科目(应收账款)。

环节二:土地挂牌销售。这个环节会出现两种可能,1、我公司摘牌;

2、其他公司摘牌。如果我公司重新摘牌,那么只需记入开发成本,相应冲减上一环节记入的应收账款即可。如果其他公司摘牌,政府按照土地收回时确认的价格支付我公司土地价款,此时按照转让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并支付相应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第四篇:建筑业跨县市区涉及的税务问题

问:建筑企业跨县(市、区)经营的问题

对于建筑企业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一些地方反映,与原地税征管时的政策差异较大,涉及同一项目在不同行政区域税收利益的分配,受地方政府预算进度的压力,建议尽快明晰有关政策口径和配套的征管措施。

答:建筑服务发生地的征收管理,要按总局2016年第17号公告,结合金三核心征管系统的可实现程度来执行。从目前系统补丁升级的情况看,建筑服务发生地未单独设立机构的,不再办理税务登记,而是以机构所在地的名义作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并填写预缴申报表缴纳税款。同一项目在不同行政区域税收利益的分配,应要求纳税人按17号公告第十条的要求,自行建立预缴税款台账,分别向不同行政区域预缴税款。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为同一县市的,是否还是先到地税预缴税款,然后再到国税申报缴纳? 答: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为同一县市的,不需要先到地税预缴税款,而是按纳税期限统一核算后向机构所在地国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云南国税)

问:我公司由于资金困难,2017年部分应缴的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我公司已计提进入“税金及附加”科目,但截止目前仍未缴纳,请问这部分欠缴的税金,我公司能否在2017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扣除? 答:《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34号公告)第六条规定,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公告2012年第15号)第六条规定,关于以前发生应扣未扣支出的税务处理问题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根据上述规定,贵公司会计上已作处理的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发生欠缴的,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前未取得相关完税证明的,应作纳税调增处理,待取得完税证明后,再按规定追补确认。

问:建筑服务在外地设立的项目部预缴的0.2%的企业所得税,在年报报表中是否需要体现?

答:建筑企业在外地设立的项目部按照0.2%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需要总机构在预缴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具体为:2018年6月份之前,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4版)》第16行“减: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2018年7月1日起,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第14行“减: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申报时无需填报。(河南国税)

问:省内跨市、市内跨区总机构直接管理的建筑企业项目部是否需要预缴企业所得税?

答:根据《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的规定:“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因此,建筑企业跨市设立的由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应按照项目实际经营收入0.2%按月或按季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缴。(河南国税)

问:改制重组土地增值税政策能否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答:不能适用。根据财税〔2018〕57号文规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不适用于房地产转移任意一方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这条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5号)中“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不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定更为严格。

如:A公司在改制重组时以房地产进行投资,将房地产转移到被投资企业B公司。假如A公司、B公司均为非房地产开发企业,那么对A公司可以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假如A公司、B公司有任一家公司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A公司都要征收土地增值税。

第五篇:以房抵债涉及的税务问题

建设方以房抵偿工程款税会处理

林铁蛋房地产纳税服务网2 days ago

建设方以房屋抵偿工程款的情况在建筑行业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国家要求的“去库存”和各地的“限购令”产生以后,房地产公司的销售情况大不如前,为了“去库存”和资金回笼,房地产公司经常将自己开发的房屋作价抵偿所欠建筑企业的工程款,为了避免产生增值税以外的税费,建筑企业又将房屋等价抵偿给材料供应商或者分包商,于是就产生了“三方抵房协议”——债权债务抵消协议。

一般抵房三方协议为建设方主导草拟,因为具体条款几乎是条条对甲方有利。且不论协议是否公平,实质上是以物抵债,只要是建筑企业以平价抵偿给分包方或供应商,除本身因提供建筑服务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以外,不涉及其他税费。

协议的实质是建设方将房子直接抵给建筑企业的分包方,则建筑企业按照建设方所抵房屋的价格向建设方开具总包发票,分包方向建筑企业开具同等金额的分包发票。发票流必须跟业务流保持一致,不得出现由分包方直接给建设方开票。以下以建筑企业一般计税项目的角度进行会计处理: 前期按分包工程量计价单确认分包成本、债务(不含税)的会计处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 贷:应付账款—某项目—某分包方

在前期取得总包工程量计价单,尚未开具抵房款对应的发票,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某项目—某地产公司 贷:工程结算—进度款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签订完三方协议,当期开总包票时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取得分包发票时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某项目—某分包方 当期债权债务抵消时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某项目—某分包方 贷:应收账款—某项目—某地产公司

转自:铁蛋税客-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未注明来源,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联系电话:***房地产纳税服务网

推荐课程

一、增值税严征管体制下房地产企业财税管理必须知晓的三部曲---架构、商业模式和核算管理专题

【授课专家】:于老师

【会议时间】:2018年 7月26-28日(26号报到)

【会议地点】:长春君怡酒店 【详细资料】:点击获取

二、国地税合并下的房地产建安企业重要涉税政策剖析与全税种风险管控策略专题

【授课专家】:李老师

【会议时间】:2018年 7月27-29日(27号报到)

【会议地点】:济南华联大酒店 【详细资料】:点击获取

三、国地税合并背景下暨金税三期严监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程各阶段税收风险管控筹划新思路专题

【授课专家】:许老师

【会议时间】:2018年8月1-3日(1号报到)

【会议地点】:南京白鹭宾馆 【详细资料】:点击获取

四、房地产开发三旧改造与资本运作业务之:—相关各方合同设计、会计核算及涉税业务处理专题

【授课专家】:杨老师

【会议时间】:2018年8月8-10日(8号报到)

【会议地点】:成都西藏天湖宾馆 【详细资料】:点击获取

五、国地税合并如何平稳过渡之:——房地产开发全程税务处理与纳税风险防控专题

【授课专家】:胡老师

【会议时间】:2018年8月22-24日(22号报到)

【会议地点】:沈阳玫瑰大酒店 【详细资料】:点击获取 我司课程单次现场收费:3380会员收费:

(1)体验卡会员:5880

元一位

元(3人次现场学习,首次最多限1人)4本财税书+4个音频课程+U盘版财税快讯+精美礼品+(备注:此体验卡会员只限房地产、建安企业及个人办理)(2)普通卡会员:8980品

(3)贵宾卡会员:16800快讯+精美礼品+移动电源 元(6人次现场学习,首次最多限3人)7本财税书+9个音频课程+U盘版财税快讯+精美礼元(13人次现场学习,首次最多限5人)12本财税书+12个音频课程+U盘版财税(4)钻石卡会员:25800(5)集团卡会员:45800元(23人次现场学习,首次最多限7人)15本财税书+15个音频课程+U盘版财税元(33人次现场学习,含1天我方指定讲师内训)18本财税书+18个音频课程+U快讯+精美礼品+移动电源+飞狼财税通

盘版财税快讯+精美礼品+移动电源+飞狼财税通

【各类会员详细资料说明】:点击获取

24小时咨询热线:

***(兼微信)佟天成老师 加微信(备注:报名学习)

下载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P2P 涉及的税务问题[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动拆迁涉及的税务问题[5篇]

    关于企业拆迁涉及的税收问题的协议 甲方:太仓市城厢镇工业企业动迁办公室 乙方:太仓海得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现涉及省级吴塘河工程,太仓市交通拆迁指挥部委托甲方与乙方签订企业......

    涉及税务的账务处理

    增资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办理增资,增资款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其间有一个临时账户,停留在该账户时,要计入“银行存款——增资临时款”吗?还是等资金到公司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时再......

    税务问题

    换汇成本=工厂开票金额/1.17*{1+(征税率-退税率)}/报关金额 大于5小于8 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真伪查询 我局网站目前有“发票信息网上查询”功能,可以提供《机动车销售......

    pp材料介绍

    PP材料概述 PP塑料,化学名称: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简称PP)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 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

    会计面试涉及问题[范文]

    会计面试问题在会计面试之前也应该做些准备,首先了解应聘单位的企业性质,然后再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例如会成本核算,你应该在这时多了解成本的内容,有些公司需要税收方面的需......

    关于预收账款涉及的会计税务问题处理注意事项及总结五篇范文

    关于预收账款涉及的会计、税务问题处理注意事项及总结 一、预收账款和分期收款的区别: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方预收的定金或部分货款,货物发出时确认销售收入。......

    美国移民税务问题

    Are US income tax, gift tax and estate taxes are applicable for a client global assets? 美国的所得税、赠与税和遗产税对客户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都适用吗? The answe......

    代扣代缴手续费核算涉及的税务风险范文

    代扣代缴手续费核算涉及的税务风险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对于取得上述税款手续费的企业而言,其会计核算 1、有的企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