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

时间:2019-05-12 16: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

第一篇: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

如何抵御诱惑,努力拼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并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一、面对金钱的诱惑。

金钱对我们都有一定的诱惑,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对金钱的追求应该要取之有道,应该通过自己合法的劳动和正当的途径获得。如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经营或靠自己的发明创造去获得,而不能采取非法的手段如“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扒窃、偷盗、抢劫、诈骗、贪污、赌博等方式获得。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

二、游戏机的诱惑

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臵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三、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

四、赌毒与邪教的诱惑

1、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2、赌博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赌博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赌博的诱惑?

赌博是一种以一定的钱财作为赌注而进行的不正当的娱乐活动,赌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搓麻将、打老虎、翻金花、掷骰子、抽彩票、打台球、猜号码、电子游戏等等。

赌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是败坏社会风气;二是影响生产、生活、学习,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三是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赌博对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一是严重影响学习,妨碍休息,损害健康;二是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得夜不归宿,无心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交往;三是容易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因此,我们青少年决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3、我们应如何面对暴力、色情的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加,我们所获得知识和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各种垃圾信息的形式、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一些不法出版物和不法网站,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这些垃圾知识和知识“海洛因”侵蚀着人的身体,毒害着人的精神。对此,我们中学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绝不能去阅览那些不健康的书刊和音像制品,浏览那些不健康的网页。否则,其后患无穷。

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阅读淫秽书刊、观看淫秽录像、浏览色情网站之后会出现以下种种不良表现:一是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二是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三是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

4、我们应如何面对邪教的诱惑?

邪教“法轮功”不仅导致很多人死亡,而且,还将魔掌伸向妇女和儿童,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自焚事件。大量的事实表明,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我们中学生应拒绝参与邪教。

2012年4月23日

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一、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二、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问题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由于毒品的泛滥,能够直接导致大量的人丧失工作能力,间接牵制更多的人力资源,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同时造成大量资金外流,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专家估算,我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每年耗费的财富达270多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吸食毒品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吸毒者吸食毒品后不仅生活行为发生变化,道德沦丧,还会因吸食过量,出现精神混乱而引发暴力攻击,甚至行凶杀人。同时严重损害组织器官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造成抵抗力下降甚至引起多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他们的平均寿命一般为30岁-40岁。

3、吸毒给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吸毒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家有万贯,如果家中出现一个吸毒者,要不了几年,就能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亲人反目,甚至家破人亡。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一粒摇头丸要价为200元左右,K粉每吸一次近100元,麻古一片也要100元左右。如此昂贵的消费能不让一个原本富有的家庭变为一无所有吗?

4、吸毒直接诱发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吸毒的人没有钱购买毒品,就会去偷、去抢、去骗,偷抢不成就会杀人劫财。有的还帮毒贩子贩运毒品,以贩养吸。吸毒直接诱发滋生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同学们,“千万不要尝试毒品,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在这里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我们工作中碰到的真实故事:”在戒毒所有位叫阿红的少女,她原本成绩很优秀,有很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只因一念之差在朋友的引诱下,她吸了后来使她的人生走向毁灭的第一口毒品。渐渐的,阿红对学习以及其他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转而将吸食毒品当成了最爱。阿红吸毒上瘾后,父母为她家财也已耗尽,最后不得不将她强制送进了戒毒所……她说,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涕泪横流,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对毒品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阿红对来看望她的同学说:如果你们不想像我一样,或是比我更惨的话,那就千万别去尝试第一次,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能左右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2012年3月12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是什么?毒品,众所周知的魔鬼,常见的有海洛因、摇头丸、吗啡、冰毒、K粉等,品种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最毒是海洛因。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民族都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同学们都知道16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深受毒品之害,遭受了巨大的民族耻辱。1840年,英国人借口鸦片贸易而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后来的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民族存亡的严重危机。时隔一个半世纪,毒品又一次成为我们的一大祸患,国际贩毒分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勾结,大肆向我国输入毒品,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有80%经过中缅边境进入我国,至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105万人。这还不包括服用冰毒、摇头丸等人数。由此可见,对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决不能低估。

首先,吸食毒品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毒害很大,由于它容易成瘾,一旦吸上就很难戒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丧失,生育能力遭受严重破坏。吸毒还使人精神不振,情绪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往往引起精神失常。有的吸毒者还由于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自杀。另外,一次性大量吸食毒品,也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这些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是非常令人惋惜和痛心的。据统计,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一般为30岁-40岁,比正常人群短10-15年。同时,人一旦吸毒成瘾,大多数就会道德沦丧,不顾廉耻,没有了人格尊严,最终被社会、家庭和亲朋所抛弃。所以吸毒首先毁掉的是吸毒者自己。

其次,吸毒往往能够导致一个家庭的破败和毁灭。吸毒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有人曾测算我国一年吸毒消耗掉的资金也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即使有万贯家产,如果出现一个吸毒者,要不了几年就会四壁空空。吸毒还必然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甚至反目成仇。某市一个16岁的少年在省城的一所中专上学,因为吸毒回家向母亲要钱,在遭到拒绝后,竟然残忍地杀害了他的母亲。如果成年的家庭成员吸毒就会导致夫妻离异,家庭破裂。有的夫妻双双吸毒,致使子女流落街头,无人照管,有的甚至将自己亲生的子女以几百元卖掉以获取毒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吸毒不戒,最终必然导致家破人亡。

是谁夺走了他们的家园?是谁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又是谁带给他们痛苦?是毒品!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于己,于社会,于国家,一定要切记:生命是珍贵的,我们一定要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防止毒品,不要让毒品侵蚀我们,不要让毒品毒害我们这一代以及整个社会。为了让毒品这只魔鬼从中国的土地消失!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增强禁毒意识,自觉抵制毒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毒品和它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增强禁毒意识,自觉抵制毒品,积极参与和支持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和防范工作,坚持与毒品违法犯罪做斗争。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健康茁壮地成长,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和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猛于虎”相信这句话大家听说过了,毒品的对人类的危害是十分恶劣的。大家从更小的时候就可能听说过鸦片战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在座的有哪位同学知道吗?举一下手说说。很多同学对毒品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往往认为毒品就是大烟和海洛因,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些我们都称之为毒品。

毒品危害人类已经三百余年,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毒品问题不仅是全球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同时也发展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它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下面通过一组数字来了解一下全球毒品情况,当前全球非法生产的鸦片超过5000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毒品贩运问题,全球每年的毒品交易额在8000亿美元以上,近2亿人在吸食毒品,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吸食毒品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了正常的劳动能力。我国是毒品的严重受害国,这些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禁毒斗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危害。首先毒品问题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由于毒品的泛滥,能够直接导致大量的人丧失工作能力,间接牵制更多的人力资源,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同时造成大量资金外流,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专家估算,我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每年耗费的财富达270多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次,吸食毒品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吸毒者吸食毒品后不仅生活行为发生变化,道德沦丧,还会因吸食过量,出现精神混乱而引发暴力攻击,甚至行凶杀人。同时严重损害组织器官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造成抵抗力下降甚至引起多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他们的平均寿命一般为30岁-40岁。第三,吸毒给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吸毒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家有万贯,如果家中出现一个吸毒者,要不了几年,就能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亲人反目,甚至家破人亡。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一粒摇头丸要价为200元左右,K粉每吸一次近100元,麻古一片也要100元左右。如此昂贵的消费能不让一个原本富有的家庭变为一无所有吗?第四,吸毒直接诱发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吸毒的人没有钱购买毒品,就会去偷、去抢、去骗,偷抢不成就会杀人劫财。有的还帮毒贩子贩运毒品,以贩养吸。吸毒直接诱发滋生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同学们,“千万不要尝试毒品,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在这里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我们工作中碰到的真实故事:“在戒毒所有位叫阿红的少女,她原本成绩很优秀,有很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只因一念之差在朋友的引诱下,她吸了后来使她的人生走向毁灭的第一口毒品。渐渐的,阿红对学习以及其他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转而将吸食毒品当成了最爱。阿红吸毒上瘾后,父母为她家财也已耗尽,最后不得不将她强制送进了戒毒所……她说,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涕泪横流,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对毒品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阿红对来看望她的同学说:“如果你们不想像我一样,或是比我更惨的话,那就千万别去尝试第一次,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能左右的。”

这就是一个吸毒学生在进入戒毒所后总结出的教训,听完她的故事后,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之大。确实,毒品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人在中毒后,会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思维等。毒品不仅对身心的伤害很大,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在一个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所以,不但我们每个人自己绝不能沾染毒品,而且一旦发现家人、同学或身边有人吸毒,就给他们讲清吸毒危害的道理,帮助和规劝他们戒除毒瘾。发现他人种植毒品原植物或贩毒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拨打110汇报,进行打击处理,有效遏制毒品犯罪。(110是免费的)

三、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预防和抵制毒品。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磨练和考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加之特定的环境、年龄、生理、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往往存在着判断能力、自我防范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弱点,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拉拢引诱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中学生首先要提高对毒品的认识能力,必须做到“四个牢记”。这“四个牢记”是牢记什么是毒品;牢记毒品极易成瘾,极难戒断;牢记毒品害己、害人、害家、害国;牢记吸毒是违法,贩毒是犯罪。其次,对于毒品同学们永远不要以好奇心去尝试第一口。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正确把握能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动力,把握不慎,可能带来灾害。因此千万不要相信“吸一口没事”、“吸一次不会上瘾”之类的话。同学们,为了远离毒品,不论出于什么动机,不论出于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坚定地把握住自己的信念,永远不要去尝试第一口。第三,我们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是需要倾诉和帮助的,不论你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不要闷在心里,可以去找你的父母、老师、朋友向他们倾诉,寻求帮助。第四,要着重讲一下,同学们交朋友时要非常的慎重,因为一旦交友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沾染毒品。去年,我们省的一个戒毒所在中考前夕收戒了一名16岁的初三学生。据他讲,他是去年春节的一个晚上,在一个娱乐场所和一帮朋友聚会时,吃了朋友给的摇头丸以后吸上毒的。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因吸毒而丧失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说大部分吸毒人员吸毒都与自己交友不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在健康、充实向上的学习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同时尽量不要去人员复杂的网吧、歌厅和休闲娱乐场所,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远离了毒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们今后能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希望我今天讲的有关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能够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2012年4月9日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反之,如若教育方针、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可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态度、学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2012年5月28日 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 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 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 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 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 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 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 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 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 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 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 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二篇:禁烟与禁毒

禁烟与禁毒

----参观中国烟草博物馆有感

星期五,我参观了中国烟草博物馆,了解了烟草的起源、烟草的传入与传播、烟草的栽培与调制、烟草的制作工艺以及中国烟草文化的历史。对于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吸烟的情况,我感到震惊。因为,烟是一种毒品,含有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刺激性、有毒且致癌物质,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以毒品命名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场使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蒙受了百年灾难和“东亚病夫”的耻辱。“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鸦片禁烟运动斗争的伟大壮举。它给西方殖民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全中国人民,使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并流垂青史。

林则徐禁烟,这一伟大壮举,在中国近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人们都在吸烟吸毒时,钱财被耗空,人民体质下降,这就使国家无可用之钱,无可使之兵。只有销毁毒品,才能振兴中华,摆脱耻辱!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史为镜”,面对烟毒泛滥的严峻现实,新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这场禁毒运动历时了三年时间(从1949年到1952年底),把烟毒泛滥,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中国。严惩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毒犯,使大批贩毒为业者改邪归正,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吸毒者,使他们改掉了贩毒、吸毒的行为和恶习,重新做人。这次运动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国内外烟毒恶魔的威风,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而又无法实现的夙愿,赶跑了在中国横行肆虐的鸦片烟毒恶魔,洗刷了鸦片烟毒带来的“东亚病夫”的耻辱,终结了中国百年沧桑历史,换来了禁毒史上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但是,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毒枭,却趁着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在国际毒潮的袭击下,毒品在我国万里大地上死灰复燃,据有关资料显示,到80年代末,抓获了大小毒贩者近10万人,吸食毒品者达60多万人,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已形成了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有关人士指出,尽管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但青少年沾染、吸食毒品现象日趋严重,发展下去后果严重,可能不堪设想。

学校也是毒品犯罪活动的好场所,社会上的贩毒者则利用青年教师的好奇感和学生的幼稚心理,诱骗师生染上毒品。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上当,贪口舌之一时快感、精神之一时振奋,结果却因小失大,毁坏了我们的身体。其实毒品的快感只是外在的诱惑,只要我们抵制住诱惑,毒品其实没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打击各种渠道进入校园的毒品犯罪活动,百分之百确保校园平安。

总之,我们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彻底铲除校园的毒品犯罪活动,为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美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奋斗,为任重道远的禁烟禁毒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让毒品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消失吧!

第三篇:【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

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

一、健全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是学校、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我校高度重视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把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二、严明制度,落实到位

我校要把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做到深入细致,建立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务必切实加强对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1、认识到位。学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光领导要认识,我们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学校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全体师生员工认识清楚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重要性。

2、工作到位。学校各有关部门要极力配合,相互协作,使有关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经费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拿出专项活动经费,尽力保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抓好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认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1、高度重视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工作。积级配合上级各工作部门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家长和学生了解禁毒、邪教是什么?禁毒、邪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影响?邪教对社会、家庭、对人有何危害?

教育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

2、加强警示教育阵地建设。学校充分依托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家校平台等宣传阵地,定期和适时地开展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

3、每年在学生中开展相关活动。

(1)发一封警示教育倡议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认真学习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宣讲提纲,坚决不参加任何邪教活动,而且要求老师向家属,学生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

(2)办一次警示教育主题讲座。由学校聘专门的法制副校长面向全校师生讲授相关知识,使师生系统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每个学生要上交学习心得体会,而且要通过我们的老师不断的去教育学生。

(3)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课。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班每学年开展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课,要求有计划、有教案、有学习心得。

(4)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通过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放映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片,组织全校师生观看。

(5)各班设计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禁毒、反邪手抄报。在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和材料,编制手抄报。

6)活动中,要求每生向父母作一次宣讲,班上出一期宣传专栏。使青少年学生对其有明确的认识,能明辨是非。

第四篇:性与心理健康

第九章 性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电话:85168030 邮箱:xljkyyk@163.com 内容介绍

第一节 大学生性的一般问题

一、性、性别与性别角色

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表现

二、大学生的性行为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第三节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自我调适

二、大学生培养健康性心理的途径

第一节 大学生性的一般问题

一、性、性别与性别角色

(一)什么是性

性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融贯个体的全部素质,以性器官和性特征为主要标志,以繁衍后代为原始意义,既受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制约,也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调节。

(二)性别与性别角色

在心理学上,性别是指个体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感知和认同。性别角色是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关自身社会性别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因为出生时的生理性别自然形成的。个体性别角色的形成还受家庭、社会期望、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带有校园文化的浓郁色彩,呈现出丰富多变、复杂多元的特点。(一)本能性与朦胧性(二)性放纵与性压抑(三)性别上的差异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性适应:在性发育和发展过程中能愉快地接纳自身的性征变化,自觉地按照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整自己的性欲望和性行为。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表现(一)对性知识的渴求(二)对异性的爱慕与追求(三)正确对待性欲

二、大学生的性行为

性行为是在心理过程调节下对内外性刺激的反应。大学生常见的性行为有自慰、性幻想、性梦、边缘性性行为、性交。(一)自慰

自慰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性行为,是用手或物品抚弄刺激性器官或其他性敏感区,引起性兴奋并且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独自性行为。

很多的研究都表明适度自慰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自慰可能产生的危害:一是心理负担,产生自卑、自责心理,出现焦虑情绪;二是过度自慰可造成一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神经衰弱等、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三是自慰方式不当,借助尖锐利器等对身体造成危害或者自慰不卫生引发疾病。

•大学生对于自慰的正确看法: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而懊恼,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发展正常的人际交往,避免长期封闭独处,有利于降低过度自慰的可能。(二)性幻想

性幻想指在意识状态下,脑海中出现带有性色彩的幻想,又称性白日梦。

•性幻想可与性自慰一样获得性满足,且不受时间、空间、现实条件等诸多束缚。但如果过多地沉溺于性幻想,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甚至导致不应当的行为,则应加以调节克制。(三)性梦

性梦是指具有性内容的梦,是性要求和性冲动被有意识地压抑后在潜意识中的显露。

•性梦是一种自然的宣泄,直接的原因通常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性兴奋。性梦中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可能是其他人生活中故事的积累,所以经常有意地接收有违伦理道德的信息容易导致相应的性梦。过于频繁的性梦也可能是某种不适的表现,如过度劳累、内裤太紧、自慰过频等,少数人也可能是生殖系统或泌尿系统有炎症,属这种情况则最好检查、纠正、调整。

(四)边缘性性行为

边缘性性行为一般是指男女之间的拥抱、接吻、相互抚摸、游戏性接触等性交以外的性行为。目前,社会对情侣之间接吻、拥抱等行为越来越宽容,能接受仪式性的接吻和拥抱。但是在公共场合以满足性需求为目的的爱抚行为,比如较长时间的身体抚摩、接吻,还是不为社会所接纳。(五)性交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性心理困扰(一)性认知偏差

性认知的偏差是指在与性有关问题上基于自身认知结构所犯的谬误,包括有关统计、或然率的常见误解以及错误的决策和思维模式。

性是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同时又与情爱、婚姻和家庭密不可分。既不把它当成洪水猛兽,也不夸大性本能的作用,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学会思考辨别性观念的是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中不能避免的性问题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必要的。(二)性焦虑

性焦虑是对性行为产生焦急、忧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同时还伴有心慌、出汗等植物性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

•性心理矛盾、冲突以及各种性适应不良都会引起性焦虑。总的来说,大部分性焦虑现象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引起的,也有因曾受过性骚扰、性侵害而长期对性感到焦虑、排斥。

•缓解性焦虑的正确做法是寻求帮助,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性知识,充分认识性生理与性心理的一般发展过程。(三)性骚扰

心理学家通过对受害人自身经历的调查研究,认为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有关性的言论与行为。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性别骚扰、挑逗行为、性贿赂、性要挟、性强迫(性攻击)。应对性骚扰办法:

1、清楚、明确、平静地告诉对方你的不悦,请对方尊重你也尊重自己。

2、寻求周围的帮助,否则尽快离开。

3、向信任的人倾诉,注意休息与饮食,多与家人、朋友在一起。

4、当受到要挟、强迫的时候,主动寻求法律的支持援助。(四)性罪错

性罪错是指个体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性行为。性罪错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或民主权利罪; ②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③是妨碍婚姻、家庭罪,如重婚罪、破坏军婚罪。

•性罪错者表现出心理功能的衰退,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社会支持也比较低,这可能增强了刺激的性唤起作用,降低个体对自身的估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应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中去,避免长期处于无聊空虚状态,自觉回避不良信息。同时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在遭受挫折或不幸事件的时候,寻求亲人朋友的情感支持,不要盲目地堕落毁灭自己。(五)性变态

性变态又称性倒错,指异乎常态的性行为,即采取偏离正常的方式来取得性满足。表现在性欲的唤起、性对象的选择、满足性欲的方式等几个方面。

目前,正常性行为的范畴已经有相当大的扩充,包括自慰、性幻想、性梦。

1.恋物癖

恋物癖是为了获得性满足而对无生命物体或是人体的一部分的依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多见于男生。

•恋物癖是一个障碍连续体,处于从正常到不正常的连续变化上。对物品或异性某一特质的一般偏好是正常的,只有到了痴迷并且必须借助这些物品才能引起性兴奋的程度才算异常。异常者需要专业的干预和治疗。2.暴露癖

暴露癖是指通过向无意识观察者展示其性器官来获得性满足。

•暴露者本身的目的是在受害者的惊慌、震惊反应中获得满足,如果对他们表现得不屑一顾,暴露癖者就得不到性满足了。所以,对付暴露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理会这种行为。3.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是心理上具有与自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性别感。

•诊断必须满足两个标准:对自己生物性别的厌恶和变成另一性别的渴望。

•要确诊性身份障碍需要有显著的痛苦或者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明显损害。如果个体仅仅热衷子异性装扮或其他异性活动,而没有反复发作的心理痛苦或功能损害,或者个体在躯体上具有两性症状(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生殖器分化不良、雄激素失敏综合征),均不能诊断为性别身份障碍。

性异常的形成与幼年成长中对性欲的处理、性别身份的建立、自我形象及两性间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关。性欲异常可对个人精神造成困扰,亦会影响恋爱婚姻的关系,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刑事行为及伤害自己。性异常或者是曾受到过性侵害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应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协助,走出阴影,摆脱心理困扰。

同性恋

同性恋是指在正一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性成员具有性吸引力。

•最新修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同性恋作为性指向障碍,归于性心理障碍一类。•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同性恋者中具有性心理障碍的人,需要给予医学帮助。

同性恋产生原因: ①生理原因

②成长环境的影响 ③替代满足 同性恋类型: 扮演男性角色——主动型 扮演女性角色——被动型

只对同性有性要求而厌恶异性——绝对型 对同性和异性均有性要求——相对型 同性恋者的自我认识: ①同性恋是罪恶。

②同性恋是疾病,需要治疗。

③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正常人无异。

第三节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自我调适

健康的性心理,应该具有系统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社会知识;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性生理和心理变化,消除个体在性发育过程中的恐惧和担心;在男女两性间的关系上有正确态度和责任感;能抑制性反应和损害性关系的恐惧、羞耻、罪恶感等消极心理因素。(一)关于性压抑

性压抑产生原因: 大学生体内性激素刺激引起明显的性生理和心理感觉。然而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性冲动和性心理往往被限制和压抑着,形成了性本能欲望和社会性要求的矛盾与冲突。性压抑是相当普遍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既是合理、必要的,也是有害、应该解除的。

•性压抑必要性:适当地压制性冲动是符合社会安定和发展需要的,是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不论对社会还是对本人健康都是有益的。

•性压抑害处:第一,性压抑可引起躯体性症状;第二,在心理上压抑性冲动多伴有痛苦体验;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性压抑会阻碍人格的成长、创造力的开发、大无畏精神的发扬和对人生的积极进取,过分的性压抑还会导致性冷淡,是神经症的根源。(二)关于性压力

性压力,是指由于来自性的困扰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压力。

缓解性压力途径: 1.提高自身性素质 2.性转移 3.性升华 4.性代偿

(三)关于性纯洁

狭义的性纯洁,是指保持童贞,只与准备共度一生的人在婚姻关系下发生性关系。

•性纯洁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①性纯洁所造就的人格特征与生活习惯为婚姻家庭生活奠定良好基础。②性纯洁是建立夫妻信任关系的坚实基础。

③夫妻性忠诚是向子女提供父母之爱的最稳固基础。

二、大学生培养健康性心理的途径(一)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根本途径(二)爱情教育(三)道德伦理教育

(四)以公开、健康、科学的方式和途径学习性知识(五)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婚前性行为可能的危害

1、对性本身造成伤害

2、性关系会破坏正常的感情

双方吸引力比过去逐渐减弱

男女平等关系错位

双方猜疑开始萌生

3、对心理和人格造成伤害

4、使分手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5、导致将来婚姻的困难。

6、导致怀孕和性疾病。

思考题

1.解释:性,性别角色,性心理,性适应,性行为,边缘性性行为,性罪错,性变态。2.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如何认识大学生的性行为? 4.举例说明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5.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第五篇:心理健康与交际

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所以,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人际交往构成了人生的主要内容,个人是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也是以人际交往的成功为前提的。因此,人际交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弥补在其他情感上的缺失,消除失落感与孤独感,能稳定情绪,烦恼时有人倾诉,欢乐时有人分享,可以带给人情感上的稳定,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深化,使个体具有归属感,安全感,进而满足自尊心,增强自尊心与自豪感。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就会有更健康、更快乐的心境,我们一生中有85%的快乐,是来之于与人愉快的相处。反之,我们就会感受到孤独寂寞、无助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已婚者、有许多朋友的人或是拥有其他社会支持网络的人,大致上也会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较佳的身心健康状态,且比较长寿,而朋友较少的人主观幸福感也往往较低。建立人际关系是最让人感到快乐和振奋的正向生活事件,而失去人际关系则是最糟糕、最让人难过的事件之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与朋友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我的情绪会大受影响,无法安心的做任何事,只是感到压抑而孤独,甚至对自己的为人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是否是令人讨厌的人,从而愈加自卑,除此之外,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无法认认真真的思考问题。因此,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人有着很大的危害,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越来越自闭,抗拒与人的交往,如此,便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更不提拥有快乐健康的心境,甚至是发展事业了。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与人交往,二是要花精力与时间好好与人相处,享受愉悦的人际关系。

另外,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社会规范,而是积极主动的在与人、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适应社会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青年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人际交往有利于思想与人格的塑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每天与周围的人相处,必会受到周围人在思想上以及行为上的影响,所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会从别人身上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

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一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事能力。”是的,可以说社交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是一项个人最珍贵的资产。哈佛大学职业研究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工人,发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的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由此看来,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事业上的确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每个人都要这样的内心的感受。第一条,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恩赐,也不是来自于一个客观的、物质的条件的出现,当这个条件出现我们就会感到幸福,不是这样的。比如我们会觉得如果有房子我们会幸福,但是毫无疑问,有一些住在很大很豪华的房子里的人不幸福;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了钱会很幸福,更确切地知道有很多财富积于一身的人未必幸福。我们觉得健康就幸福,但是也有很多非常健康的人觉得不幸福。所以幸福是一个非常私人、个人化的问题,除了你自己在你的思想体系里建立起对幸福的把握,否则你将无法掌握幸福

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用一个健康的心理去迎接希望。

下载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禁毒与心理健康(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 概述 1、 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首先,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课程作业院(系)名称:专 业 名称: 年级:学 生 姓名:学号: 课 程 老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09级王明瑞2009212360完成时间:2012年12月31日体育锻炼对高中毕业班学生......

    地震与心理健康

    “大声喊,驱赶你的忧愁”灾区心理疏导纪实 “深呼吸,放松你的心情;高跳跃,缓解你的压力;大声喊,驱赶你的忧愁„„”5月24日傍晚,武警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支队政治处主任李昌德,把执......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健康就是指身体好,不得病,只重视生理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其实,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为人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体......

    禁毒与防艾

    禁毒与防艾心得体会 参加了禁毒与防艾的活动与学习,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提高了教学理念,懂得了爱滋病的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如何分析艾滋病对全......

    禁毒与法制教案

    禁毒与法制教案 班级:三(1) 任课教师:庄永政 时间:2014、3、7 一、目的: 1、使同学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从而珍惜宝贵的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2、激发同学的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