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一} 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
一、疾病爆发
调查总结报告
(一)报告的主要要素
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
(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
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行病学调查
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
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6、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7、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简述对事件的调查、控制经过,已经实施了哪些防制措施(包括对病人的救治、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8、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主要是针对本次疾病爆发流行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
发文字号
标题
主送机关
事件概况(前言)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件发生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六、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发文机关落款(盖章)附件
成文日期
抄报(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二、食物中毒调查总结报告
(一)报告的要素
1、标题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4、事件经过:包括中毒事件发生、事件报告等概况。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和进餐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病的时间、人群、空间分布;包括中毒的时间、地点(单位)、暴露人群(进食人群)、中毒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中毒者年龄、性别分布等;
②发病前72小时的饮食史;
③进食时间和发病时间,并计算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
④进食可疑中毒食品的数量;
⑤中毒者临床表现(症状、体症,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等)及治疗、转归情况;
⑥采集病人的生物样本:排泄物、肛拭、咽拭、血、尿等样品;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对可疑食品的生产经营或加工的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内容包括:
①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及流向;
②产品的配方,加工方法、过程和加工环境卫生状况、生产加工的数量和时间;存放条件、食用的方法等;
③食品生产或加工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特别是近期。
④采集可疑中毒食品及原料、辅料和与生产加工有关环节的样品(如砧板、存放容器等)。
(3)实验室检测结果
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植物引起的中毒,有形态学鉴定资料。
6、事件原因分析、结论
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事件进行定性。
须掌握如下几个要点:
①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②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也较短。
③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④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⑤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的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如果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其他技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以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7、事件处理经过、效果与存在问题
8、今后工作的建议
(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
发文字号
签发人
主送机关
标题
事件概况(前言)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情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原因分析、结论
五、事件处理经过、效果与存在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建议
发文机关(盖章)附件
成文日期
抄报(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xpcdc提供)
[案例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
报
文
件
××××[×××]×号
签发人:× × ×
关于×县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主送机关)
我中心于×月×日接到×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镇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后,非常重视,于×月×日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深入疫区,协助×县开展疫情调查与控制工作。经调查,证实为麻疹局部暴发,发病574例、住院×例,无死亡发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该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北部,属丘陵地区,离县城约75公里,207国道从其中通过,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6人,学龄前儿童4981人,小学生8122人。镇卫生院在职职工93人,其中防保组6人。全镇有村医生58人。
本次疫情从×月×日~×月×日共发病574例,住院治疗7例,无死亡。疫情累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二、疫情发现及报告:×年×月×日×市卫生防疫站接到×医院报告收治了1名来自×县×镇×村的麻疹患儿后,当即前往进行个案调查。经调查,患儿邻居儿童也有类似病例,该信息当天被反馈到×县卫生防疫站。×月×日×县防疫站业务人员到疫点及相邻村屯进行调查,并于×月×日向×市防疫站报告在3个行政村发生疑似麻疹病例7例,现已痊愈。×月×日晚11点×县防疫站再次向×市防疫站报告有6个行政村近段时间出现麻疹疫情,初步掌握发病人数有35例。×月×日防疫站立即要求该县马上以传真方式向上级报告。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年×月×日首例病例出现于×村×组,其后陆续出现新病例。其中1月份发病37例,2月份发病273例,3月份发病253例,4月份9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3月。3月25日开始进行麻疹应急接种后,病例逐渐减少(附件1、2)。
地理分布:本次疫情波及××县×、×和×× 3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其中×2例,×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X镇,该镇13个行政村除×3个行政村没有病例报告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皆有病例发生,罹患率为11.12‰,其中最高的×达69.74‰。,最低×村为2.34‰。(附件3)。
年龄性别分布:572例病例中男283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2岁,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0~6岁发病423人,占发病总数的73.95%,学龄儿童罹患率为77.23‰,其中1~4岁儿童罹患率较高,分别为97.28‰、92.64‰、79.13‰、99.15‰(表3)。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后部分有糠麸样脱屑等。
(二)实验室检测:经对从现场采集的15份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血清麻疹IgM阳性。
(三)病例免疫接种情况
对其中72例现症病例调查显示,有明确接种史19例,占26.39%,接种史不详和无接种史病例53例,占73.61%。
四、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一)乡镇卫生院不向上报告疫情是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关键原因。×月中下旬××镇××村、××村村医生曾向卫生院防保组报告麻疹疫情,镇卫生院也派出两名医生前往×村调查,但镇卫生院既不上报疫情也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致使疫情蔓延。本次疫情直到1例麻疹患者到×市医院诊治才暴露出来。
(二)计划免疫严重骨坡、存在免疫空白是本次疫情的根本原因。儿童漏卡漏种问题突出,接种率低下,卡上接种问题严重。调查72例病例,仅有19例有接种史,占26.39%。在×镇核查25名儿童,底卡接种麻疹疫苗儿童仅有5名,但上报数据却有19名。在×镇×村×村入村核对1997~2001年出生儿童,除1998年出生儿童与接种卡上的儿童名单相符外,其余各年度都存在不相符的现象,尤其1999年后,问题日益突出,1999~2000年出生儿童与卡上儿童名单相符率仅为40%,而2001年更降低到20%。1997~2001年接种卡上有47.6%的儿童登记与实际不相符(表3)。
(三)基层网络破溃也是造成疫情流行的原因之一。村医报酬多年不解决,卫生院对村医缺乏有效管理,村医工作积极性低下,预防接种作呈放任自流的状况,上卡、接种、宣传等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定本次疫情为麻疹局部暴发。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
(一)××县政府成立以×为组长的预防控制麻疹疫情领导小组,县卫生局、×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疫情控制领导。
(二)县、乡、村三级分别组织召开会议,通报麻疹疫情,研究和制订控制措施,要求村镇干部包村到个人,负责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卫生院、卫生所负责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三)下发控制疫情的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月×日县政府下发《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到各乡镇,卫生局也于同日向全镇医疗卫生单位下发了《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每天下午4时~5时将当天疫情汇报县防疫站,如发现疫情要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迅速处理。
(五)积极隔离救治现症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对危重病人及时送住院治疗,对经济困难病人免费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六)开展全镇应急接种工作,×月×日开始应急接种0~12岁儿童,接种率达90.7%。
经过采取上述综合性的措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目前无新发病例出现。
六、今后工作建议
(一)认真落实贯彻自治区政府党委的指示,加强“三网”建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信息通畅,切实做好疫情控制。
(二)要认真总结本次疫情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从头做起,抓好儿童上卡接种工作,保证工作真实可靠,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的免疫服务,消除免疫空白点。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各级行政业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各级政府保证计免经费足额投入,解决村医生报酬,及时培训乡村级防保医师,提高业务技术素质。附件:1.2.××××××××××(发文机关、盖章)××××××××××(成文日期)抄报(送):
××××××××××(印发机关)
××××年×月×日印发
[案例三]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
报
文
件
××××[×××]×号
签发人:× × × 关于X县X村X屯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X X X X X X:
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X乡X村X屯位于X县城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全屯共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该屯为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很差,属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该村有一名乡村医生。
2、中毒发生经过
X月X日上午X 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病人分布情况:中毒发生时间X日~X日,病人集中在X屯,为4家不同的住户,曾先后在X家进食。进食10人,发病10人(男性7人、女性3人),住院7人,死亡4人(1男、3女)。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
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3、临床表现
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胀。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发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
(二)卫生学调查
中毒者进食的水圆是X用自制的酵米面做成的。X按苗族传统方法于三月三(农历)制作酵米面,即将玉米和糯米用水浸泡10天左右,经水淘洗后湿磨成糊状水面子,用布兜起,再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而成,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当时,制做的酵米面未吃完,剩余的经凉晒后,用塑料编织袋盛装、存放在屋内,约有X斤。据进食者反映,酵玉米面水圆有酸臭味。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制作酵米面过程中卫生条件很差,而且,当时气候阴天、多雨,湿度大,不容易将面晒干;加工用具、盛装的物品卫生状况也很差,容易使加工的食品原料受到污染。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对剩余的酵米面进行病原菌分离和毒素的检测。
四、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用同种酵米面制作的水圆,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食品是酵米面。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周围群众和进食者均不知道食用经长期存放的酵米面会导致中毒。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在加工、贮存酵米面过程中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地区、县各级党政领导、卫生行政部十分重视。X作了做好中毒者的救护工作、全力抢救中毒者的指示:X派出X中~、X医院、XX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赶赴现场指导调查抢救工作。
XX在事故发生后,指示有关方面要尽快查明原因,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中毒者。X县委、县政府在接到中毒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公安部门赶往中毒发生地进行调查,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县医院救治。X派出卫生防疫站、X医院有关业务人员共10人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连夜赶往X参与调查和抢救工作。因X县医疗条件有限,连夜将6名中毒者转X医院救治。对中毒者的治疗除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排除除毒物和护肝、护肾、防止脑水肿、抗感染等措施外还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血浆置换术抢救治疗中毒者。目前存活的6例病人中仍有3例危重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调查小组在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封存了剩余的酵米面,向村民讲明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要求还存有酵米面的家庭不能再食用,防止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至X日为止该乡无类似病例出现,社会安定。
五、今后的工作建议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严重的食物中毒,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40~100%。我区部分地区有食用酵米面的习惯,并常发生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酵米面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酵米面,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
(二)一旦发生酵米面中毒,应积极组织有效的抢救工作,尽快把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同时,按国家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有关规定上报疫情,并做好各项防制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发文机关,盖章)××××××××××(成文日期)抄报:
××××××××××(印发机关)
××××年×月×日印发
第二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本站推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
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
一、疾病爆发
调查总结报告
(一)报告的主要要素
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 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
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
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6、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7、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简述对事件的调查、控制经过,已经实施了哪些防制措施(包括对病人的救治、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8、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主要是针对本次疾病爆发流行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
发文字号
标题
主送机关
事件概况(前言)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件发生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六、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发文机关落款(盖章)附件
成文日期
抄报(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第三篇: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 报 文 件
××××[×××]×号 签发人:× × ×
关于X县X村X屯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X X X X X X:
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X乡X村X屯位于X县城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全屯共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该屯为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很差,属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该村有一名乡村医生。
二、中毒发生经过: X月X日上午X 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一)流行病学调查
1、病人分布情况:中毒发生时间X日~X日,病人集中在X屯,为4家不同的住户,曾先后在X家进食。进食10人,发病10人(男性7人、女性3人),住院7人,死亡4人(1男、3女)。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 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3、临床表现 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胀。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发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二)卫生学调查
中毒者进食的水圆是X用自制的酵米面做成的。X按苗族传统方法于三月三(农历)制作酵米面,即将玉米和糯米用水浸泡10天左右,经水淘洗后湿磨成糊状水面子,用布兜起,再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而成,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当时,制做的酵米面未吃完,剩余的经凉晒后,用塑料编织袋盛装、存放在屋内,约有X斤。据进食者反映,酵玉米面水圆有酸臭味。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制作酵米面过程中卫生条件很差,而且,当时气候阴天、多雨,湿度大,不容易将面晒干;加工用具、盛装的物品卫生状况也很差,容易使加工的食品原料受到污染。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对剩余的酵米面进行病原菌分离和毒素的检测。
四、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用同种酵米面制作的水圆,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食品是酵米面。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周围群众和进食者均不知道食用经长期存放的酵米面会导致中毒。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在加工、贮存酵米面过程中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地区、县各级党政领导、卫生行政部十分重视。X作了做好中毒者的救护工作、全力抢救中毒者的指示:X派出X中~、X医院、XX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赶赴现场指导调查抢救工作。
XX在事故发生后,指示有关方面要尽快查明原因,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中毒者。X县委、县政府在接到中毒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公安部门赶往中毒发生地进行调查,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县医院救治。X派出卫生防疫站、X医院有关业务人员共10人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连夜赶往X参与调查和抢救工作。因X县医疗条件有限,连夜将6名中毒者转X医院救治。对中毒者的治疗除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排除除毒物和护肝、护肾、防止脑水肿、抗感染等措施外还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血浆置换术抢救治疗中毒者。目前存活的6例病人中仍有3例危重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调查小组在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封存了剩余的酵米面,向村民讲明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要求还存有酵米面的家庭不能再食用,防止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至X日为止该乡无类似病例出现,社会安定。
六、今后的工作建议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严重的食物中毒,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40~100%。我区部分地区有食用酵米面的习惯,并常发生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酵米面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酵米面,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
(二)一旦发生酵米面中毒,应积极组织有效的抢救工作,尽快把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同时,按国家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有关规定上报疫情,并做好各项防制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发文机关,盖章)××××××××××(成文日期)抄报:
××××××××××(印发机关)××××年×月×日印发
第四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制度专题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
1、值班人员接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详细了解并记录以下情况:
(1)报告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详细地址、报告时间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经过。
(3)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特征。
(4)病人数量及分布特征。
(5)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和困难等。、报告院长,由院长决定在2小时之内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采样工具、调查表格等初步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协助疾控机构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原因比较明确的,可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对现场采取应急控毒、污染因素的措施,特大及影响范围广的疫情或污染中毒事故应视情况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配合和支持。、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疾控或卫生监督机构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9、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乡镇卫生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一次性隔离衣、口罩等,以及必要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和消杀药械,并按照用品保质期要求及时更换。
11、配合区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12、事件完毕后进行总结评估。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传染病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暴发往往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由共同的传染源所引起。
第五篇: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预案
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传染病)
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因此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为落实应急预案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设备条件。
2、学校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传染病流行季节,卫生室医护人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初中)、健康知识讲座(高中)黑板报、广播台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教会师生一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4、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的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学生要注意经常开门开窗,保证教室、宿舍空气的流通。
5、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到及时到卫生室诊治并通知家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学校派员带领学生进行就医。
二、等级划分与应急处臵: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30例以下。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2、应急处臵:
(1)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形式向市教育局计财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病情况。
(2)马上协助学生家长把病人送医院进行就诊,同时严格控制患者病愈返校的隔离期限。
(3)学校及时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进一步落实各项应急预防和控制措施。
(4)卫生室医护人员加强对校内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并立即组织人员对重点班级(场所)进行重点消毒,同时负责指导和督促落实学校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5)学校进一步做好对相关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广播、出专题专栏、组织课堂宣讲、张贴或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资料。(6)在疫情期间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停止使用学校公共教室,同时在这段时间学校不再组织师生进行集体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7)在控制疫情期间卫生室医护人员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坚持每天驿学生进行症状检测,如发现体温在38度以上并伴有相似症状的学生,要及时送离学校并进行就医。
(8)在控制疫情期间学校认真做好对疾病的检测工作,建立进校晨检制度及逐级上报疾病制度,力争在第一节课时前掌握师生疾病续发情况。
(9)卫生室医护人员每天追踪发病动态,认真做好每日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统计工作,并在每日上午9:30前把前一日9时至当日9时学校师生员工的发病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疾控中心,以完成传染病发病续报工作。
(10)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才可以结案,并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结案小结工作。
(二)第二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例在30例及以上。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病例在30例及以上。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30例及以上。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2、应急处臵:
在执行第一级传染病事件第一至第九条处臵措施的基础上:
(1)配合市疾控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整,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督查,并积极修正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2)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结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完成结案小结工作。
(三)第三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或有经医院临床确诊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症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3、应急处臵:
在执行第一级传染病事件第一至第九条处臵措施的基础上:
(1)配合市政府、市疾控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督查,并积极修正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2)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结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完成结案小结工作。
三、处臵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 长:张成江
界湖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高本富
界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窦忠云 界湖中心小学西校区负责人 张志文 界湖中心小学东校区负责人 王洪秀 界湖中心小学中疃联小负责人 车 钱 界湖中心小学白石联小负责人 郑德艳 界湖中心小学明生联小负责人 朱作福 界湖中心小学夏庄联小负责人 赵西学 界湖中心小学卧龙源联小负责人 郭树军 界湖中心小学南寨联小负责人 李明娟 爱卫会专职工作人员
共卫生突发性事件(食物中毒)
应急预案
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海市施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意见》,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坚持 “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制订制度,落实措施,加强检查,责任到人。
2、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体检,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
3、严格把好食品验收关,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验收记录。
4、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时进入熟食间,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5、实行熟、生食物分开保管、使用不同制作器皿。
6、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并签名,留样食品做好标记须在冷藏柜内保留 48小时。严禁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冻柜内。
7、严格各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时间要保证。
二、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按照严重程度进行等级确认与划分:
1、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2、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3、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三、一旦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按下列程序处臵: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学校食堂或盒饭公司的供餐。
2、及时报告:
(1)条件: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分餐老师应及时向校领导或卫生老师报告,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区教育局及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学校在事件发生90分钟内向教育局呈书面报告。报告内容: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时间;学校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报告时间和报告人。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3)报告途径
教育局安全科、县食品药品监督所
3、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立即把患者送往区级或以上医院救治,及时通知家长或家属。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同时要保护好现场,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积极主动配合区食品药品监督所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学校卫生保健老师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册登记,学校统计和登记好患病师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班级、人数、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医情况等)。
6、学校在事件发生后,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直至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7、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8、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四.组织机构
1.突发性事件(食物中毒)应急处臵工作组 组 长:张成江
界湖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高本富
界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窦忠云 界湖中心小学西校区负责人 张志文 界湖中心小学东校区负责人 王洪秀 界湖中心小学中疃联小负责人 车 钱 界湖中心小学白石联小负责人 郑德艳 界湖中心小学明生联小负责人 朱作福 界湖中心小学夏庄联小负责人 赵西学 界湖中心小学卧龙源联小负责人 郭树军 界湖中心小学南寨联小负责人 李明娟 爱卫会专职工作人员 2.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老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老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3)、根据需要对师生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确保通信设备设施、信息网络畅通。
(4)、根据需要对现场采取控制措施。